CN114884839B - 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84839B CN114884839B CN202210658029.3A CN202210658029A CN114884839B CN 114884839 B CN114884839 B CN 114884839B CN 202210658029 A CN202210658029 A CN 202210658029A CN 114884839 B CN114884839 B CN 1148848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et loss
- time
- message
- accumulated
- second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04L43/0835—One way packet lo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网络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链路任一端接口上收到的LLDP报文进行统计,在收到第一个LLDP报文的时刻T1启动计时器,记录收到每个LLDP报文的时刻Tn;判断收到的相邻两个LLDP报文的时间间隔i内是否发生丢包;若发生丢包,则计算时间间隔i内的丢包数并记录;若未发生丢包,则时间间隔i内的丢包数记录为0;计算累计时间,当累计时间大于等于时间阈值时,计算累计时间内的累计丢包数;判断累计丢包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丢包阈值;若是,则发出对应方向链路质量告警;对调统计接口,在链路另一端的接口重复执行上述步骤。本方案能够在不断开正在使用网络的情况下检测单向链路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了工作和生活必备的基础设施之一,网络数据传输不稳定将很大程度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效率,比如丢失一定数量的数据包会让使用者感觉网络卡、慢。
链路层发现协议(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简称LLDP,)是IEEE 802.1ab中定义的协议,它通过链路一端的设备接口向链路另一端的发送LLDP报文来告知对端设备自身的设备信息,网络管理员可通过此协议查看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日常维护中最常用到的网络协议之一。LLDP报文发送有3种时间间隔,第一种是IEEE建议的以30秒为周期间隔发送,第二种是以1秒为周期的快速发送模式,第三种是本地信息有变化时即刻发送。
网络链路的数据传输分为发送和接收两个方向,任一方向的链路质量不佳都会影响使用体验。硬件检测方面,可采用专业网络测试仪对链路进行检测,可测试出链路的传输时延、插入损耗等链路质量参数,但是必须物理断开正在使用的网络链路,也就是将原来插在设备端的线路拔出来插在专业网络测试仪的上进行测试。软件检测方面,目前虽然能够通过链路检测协议(Device Link Detection Protocol,简称DLDP)检测单向链路,但只进行错误连接检测和单方向断路的检测,而不检测由于链路质量原因导致的少量数据包丢失。这就导致实际使用中网络管理员排查出可能是链路质量问题导致丢包状况的时候还是需要断开正在使用的线路使用专业网络测试仪器对线路进行质量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能够在不断开网络链路的情况下完成单向链路质量检测。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为: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链路任一端接口上收到的LLDP报文进行统计,在收到第一个LLDP报文的时刻
T1启动计时器,记录收到每个LLDP报文的时刻Tn;
S2:判断收到的相邻两个LLDP报文的时间间隔i内是否发生丢包;若发生丢包,则计算时间间隔i内的丢包数并记录;若未发生丢包,则时间间隔i内的丢包数记录为0;
S3:计算累计时间,当累计时间大于等于时间阈值时,计算累计时间内的累计丢包数;
S4:判断累计丢包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丢包阈值;若是,则发出链路质量告警;
S5:对调统计接口,在链路另一端的接口重复执行S1至S4的步骤。
名称解释:
网络设备:本方案中的网络设备指的是交换机、路由器、无线接入点和防火墙等。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
本发明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本方案通过统计链路两端网络设备接口接收的LLDP报文进行链路质量检测,不需要外部接入网络检测仪,在不断开网络链路连接的情况下进行,不会影响网络的正常使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仅通过LLDP协议就能够检测单向链路质量,即检测了链路的质量又检测了链路质量的方向性;且本方案通过网络设备自身的统计和计算检测链路质量,不依靠网络管理平台就能实现,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更适合小微企业使用。
现有技术存在偏见认为,链路质量的检测应由专用的检测设备来实现,因此只设计了简单的链路检测功能,例如通过UDLD协议或者DLDP协议来进行单向链路检测,发送端发送一个信息,接收端收到后回复一个完全相同的信息,来确认是否为单向链路,这种检测方式简单,但实现的功能也简单,它不能检测链路质量,只能进行错误连接检测和单方向断路的检测。即使有人想过采用更加复杂的方法来实现链路质量的检测,通常是通过增加组件来实现,例如增加网络管理系统,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对比发送和接收的报文数量来判断链路质量。而本方案,克服了上述技术偏见,仅由交换机或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自身通过LLDP协议报文的发送规律来计算和判断单向链路质量,无需外部组件配合,无任何依赖,成本更低。本方案的计算仅仅是加、减、除、取整等普通计算器就能进行的常规计算,对算力的要求低,占用网络设备的算力不到总算力的1%,而网络设备一般正常运行使用的算力大概也在5%-10%以内,因此对网络设备的性能也没有影响。
进一步,S2中,判断收到的相邻两个LLDP报文的时间间隔i内是否丢包的方法为:若i≤30秒,则判断为未发生丢包,执行S3;若i>30秒,则计算时间间隔i内的丢包数。本方案采用LLDP协议正常情况下的周期发送时间间隔作为判断条件,当时间间隔小于30秒,说明不是按照正常情况下的报文发送周期发送的,此时可能是以1秒为周期的快速发送模式或者本地信息发生变化时即刻发送的报文,此类报文发送时间不确定,故不统计此类间隔的报文,认为未发生丢包;当时间间隔i=30秒,说明在正常周期内收到了报文,此时未丢包;当时间间隔i>30秒,说明发生了丢包,具体丢包数可根据报文间隔时间判断。
进一步,S2中计算丢包数的方法包括:
当时间间隔大于30秒,且是30秒的整数倍,说明是按照正常的30秒为周期发送的报文,如距离上一个接收到的LLDP报文相差60秒,则说明30秒时发送的报文丢包了;另一种情况,时间间隔大于30秒但不是30秒的整数倍,如距离上一个接收到的LLDP报文相差38秒,说明30秒时发送的报文丢包了,此时收到报文不是按照30秒为周期发送的,此时计算丢包时向上取整;本方案考虑到了LLDP报文不同的发送模式,检测丢包更加准确。
进一步,S3中的累计时间为Tn-T1,满足Tn-T1≥A,且Tn-1-T1<A;其中,A为时间阈值,Tn为接收最后一个报文的时刻,T1为接收第一个报文的时刻。即上一个收到报文的时刻还未超过时间阈值A,而当前收到报文的时刻刚好等于时间阈值A或超过了时间阈值A。
进一步,若累计丢包数大于等于预设丢包阈值,重置计时器,重复执行S1至S4。本方案能够在完成一次检测后重置计时器开始下一次检测,重复检测防止检测出现错误。
进一步,收到每个LLDP报文的时刻和相邻两个LLDP报文的时间间隔i内的丢包数对应记录在第一列表中。本方案保存对应的数据,用于网络管理人员调用相关数据检查判断。
进一步,若累计丢包数小于预设丢包阈值,更新所述累计时间,重复执行S2至S4。本方案能够避免S4的判断结果为“否”时,从下一个LLDP报文开始全新一轮检测会忽略掉前一时间阈值范围内发生丢包,但丢包数小于丢包阈值的丢包情况,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
进一步,更新所述累计时间的方法包括将T2时刻作为新的T1时刻,将Tn+1时刻作为新的Tn时刻。相比于直接完全重新检测,本方案将累计时间按照收到的LLDP报文顺延,将原本计算T1到Tn时间内的累计丢包数顺延到计算T2到Tn+1时间内的累计丢包数,进而检测在一段时间内的丢包累计量,避免出现第一次检测和第二次检测都有出现丢包,但均未超过丢包阈值,但两次丢包的时间间隔小于累计时间的情况,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
进一步,更新所述累计时间的方法还包括重置计时器,从下一个LLDP报文重新开始检测。本方案计算更简单,降低了网络设备的计算量,对网络设备的要求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链路任一端接口上收到的LLDP报文进行统计,在收到第一个LLDP报文的时刻
T1启动计时器,记录收到每个LLDP报文的时刻Tn;
S2:判断收到的相邻两个LLDP报文的时间间隔i内是否发生丢包;若发生丢包,则计算时间间隔i内的丢包数并记录;若未发生丢包,则时间间隔i内的丢包数记录为0;
S3:计算累计时间,当累计时间大于等于时间阈值时,计算累计时间内的累计丢包数;
S4:判断累计丢包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丢包阈值;若是,则发出链路质量告警;
S5:对调统计接口,在链路另一端的接口重复执行S1至S4的步骤。
具体的,在S1中,若网络设备E1的F1接口与网络设备E2的F2接口连接形成一条链路,统计F1接口向F2接口发送的LLDP报文,此时F2接口接收到的第一个LLDP报文的时刻为T1,以此类推第n个报文为Tn时刻,T1时刻启动计时器,将时刻Tn记录在网络设备中的第一列表中;
在S2中,每收到一个报文,计算报文距离前一个报文的时间i=Tn-Tn-1,当i<30秒,说明不是按照正常情况下的报文发送周期发送的,此时可能是以1秒为周期的快速发送模式或者实时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即刻发送的报文,此类报文发送时间不确定,故不统计此类间隔的报文,认为未发生丢包,无需计算;当时间间隔i=30秒,说明在正常周期内收到了报文,此时未丢包,也无需计算。
当i>30秒,则计算丢包数并将计算出的丢包数记录进第一列表中。当时间间隔大于30秒,且是30秒的整数倍,说明是按照正常的30秒为周期发送的报文,例如距离上一个接收到的LLDP报文相差60秒,则说明30秒时发送的报文丢包了;另一种情况,时间间隔大于30秒但不是30秒的整数倍,例如距离上一个接收到的LLDP报文相差38秒,说明30秒时发送的报文丢包了,此时收到报文不是按照30秒为周期发送的,此时计算丢包时向上取整;本方案考虑到了LLDP报文不同的发送模式,采用向上取整的方式同时囊括了不同LLDP报文发送模式下丢包数的计算,计算方法简单,且检测丢包更加准确。
S3中的时间阈值为A,S4中的丢包阈值为B,当Tn-T1≥A,且Tn-1-T1<A,那么计算累计丢包的ΣLn,判断ΣLn是否大于等于丢包阈值B,如果ΣLn≥B则发出链路质量告警,即Tn-T1≥A,ΣLn≥B,那么发出告警;同时重置计时器值,对以后收到的报文再次按照步骤S1-S4进行判断。如果ΣLn没达到告警阈值B,每收到一个可用于链路计算的LLDP报文,则更新累计时间,将T2时刻作为新的T1时刻,Tn+1时刻作为新的Tn时刻,并判断收到下一个报文时刻的累计时间是否大于时间阈值,其累计时间实际为Tn+1-T2,当Tn+1-T2≥A,计算丢包数ΣL是否大于等于丢包阈值B,若满足,则发出F1接口至F2接口链路质量告警,依次类推。
通过上述方法可检测F1接口到F2接口方向的链路质量,在此条链路另一端的设备接口也使用该方法,即统计F2接口向F1接口发送的LLDP报文并重复执行S1至S4,则可完成两个方向的单向链路质量检测。
链路质量告警可以是以下方式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方式如下:网络设备自身日志系统记录告警日志、网络设备向网络管理平台发送告警日志、网络设备指示灯更换或闪烁一种易识别的颜色如红色、网络设备蜂鸣器发出声音。
下面通过第一列表中具体的例子说明:
表1、第一列表
序号 | <![CDATA[T<sub>1</sub>]]> | <![CDATA[T<sub>2</sub>]]> | <![CDATA[T<sub>3</sub>]]> | <![CDATA[T<sub>4</sub>]]> | <![CDATA[T<sub>5</sub>]]> | <![CDATA[T<sub>6</sub>]]> | <![CDATA[T<sub>7</sub>]]> | <![CDATA[T<sub>8</sub>]]> | <![CDATA[T<sub>9</sub>]]> |
时刻 | 0 | 60 | 65 | 66 | 67 | 68 | 98 | 128 | 188 |
<![CDATA[丢包数L<sub>n</sub>]]> | <![CDATA[L<sub>1</sub>=0]]> | <![CDATA[L<sub>2</sub>=1]]> | <![CDATA[L<sub>3</sub>=0]]> | <![CDATA[L<sub>4</sub>=0]]> | <![CDATA[L<sub>5</sub>=0]]> | <![CDATA[L<sub>6</sub>=0]]> | <![CDATA[L<sub>7</sub>=0]]> | <![CDATA[L<sub>8</sub>=0]]> | <![CDATA[L<sub>9</sub>=1]]> |
接收到E网络设备F接口的第一个报文的时刻记录为T1,此时计时器开始计数,接收到的第二个报文在60秒后,距离上一个收到报文的时间i>30秒,此时说明出现丢包,计算此时的丢包数即丢了一个包;而T2到T3之间相差5秒,i<30秒,此时认为未出现丢包。
当A=180秒,B=2时;因为T8对应的累计时间为128s,小于时间阈值A,不满足S3的条件,而T9时刻对应的累计时间为188s,大于时间阈值A,满足S3的条件,则计算T1至T9累计时间内的累计丢包数ΣLn=2=B,满足ΣLn≥B,达到丢包阈值,控制系统发出E网络设备F接口至本检测接口链路质量告警,说明此方向的网络链路质量有问题。
现有技术存在偏见认为,链路质量的检测应由专用的检测设备来实现,因此只设计了简单的链路检测功能,例如通过UDLD协议或者DLDP协议来进行单向链路检测,发送端发送一个信息,接收端收到后回复一个完全相同的信息,来确认是否为单向链路,这种检测方式简单,但实现的功能也简单,它不能检测链路质量,只能进行错误连接检测和单方向断路的检测。即使有人想过采用更加复杂的方法来实现链路质量的检测,通常是通过增加组件来实现,例如增加网络管理系统,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对比发送和接收的报文数量来判断链路质量。而本方案,克服了上述技术偏见,仅由交换机或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自身通过LLDP协议报文的发送规律来计算和判断单向链路质量,无需外部组件配合,无任何依赖,成本更低。本方案的计算仅仅是加、减、除、取整等普通计算器就能进行的常规计算,对算力的要求低,占用网络设备的算力不到总算力的1%,而网络设备一般正常运行使用的算力大概也在5%-10%以内,因此对网络设备的性能也没有影响。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当i<30秒时计时器归零;更新所述累计时间的方法是重置计时器,即从下一个LLDP报文开始全新一轮的S1至S4的循环检测。
如图2所示,某一方向的单向链路质量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记录第一个收到LLDP报文的时刻T1,以此类推第n个报文为Tn时刻,T1时刻启动计时器;
步骤2:每收到一个报文,计算报文距离前一个报文的时间i=Tn-Tn-1,
当i<30秒,忽略该报文,计时器归零,从下一个报文重新开始步骤1;
步骤4:A为时间阈值,B为丢包阈值,当Tn=A,计算时间阈值范围内的丢包数ΣLn是否大于丢包阈值B;
步骤5:如果ΣLn≥B,发出链路质量告警,同时重置计时器,继续接收LLDP报文,重复步骤1-5;
如果ΣLn<B,同时重置计时器,继续接收LLDP报文,重复步骤1-5。
通过上述方法可检测F1接口到F2接口接收方向的链路质量,再使用该方法检测F2接口到F1接口方向的链路质量,即可完成两个方向的单向链路质量检测。
下面具体进行说明:
序号 | <![CDATA[T<sub>1</sub>]]> | <![CDATA[T<sub>2</sub>]]> | <![CDATA[T<sub>1</sub>]]> | <![CDATA[T<sub>2</sub>]]> | <![CDATA[T<sub>1</sub>]]> | <![CDATA[T<sub>2</sub>]]> | <![CDATA[T<sub>3</sub>]]> | <![CDATA[T<sub>4</sub>]]> | <![CDATA[T<sub>5</sub>]]> |
时刻 | 0 | 5 | 6 | 7 | 8 | 38 | 98 | 128 | 188 |
<![CDATA[丢包数L<sub>n</sub>]]> | 0 | / | 0 | / | <![CDATA[L<sub>1</sub>=0]]> | <![CDATA[L<sub>2</sub>=0]]> | <![CDATA[L<sub>3</sub>=1]]> | <![CDATA[L<sub>4</sub>=0]]> | <![CDATA[L<sub>5</sub>=1]]> |
当时间阈值A=180,丢包阈值B=2;
T5=188>A,计算丢包数ΣLn=0+0+1+0+1=2,2=B,达到计数阈值,发出链路质量告警,提醒此接口接收方向的网络链路质量有问题,同时重置计时器,对以后收到的包再次按照步骤1-5进行判断。
相比于实施例一,本方案的计算方法简单,计时器连续性更好,且更加便于技术人员检查核对检测是否出现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5)
1.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链路任一端接口上收到的LLDP报文进行统计,在收到第一个LLDP报文的时刻T1启动计时器,记录收到每个LLDP报文的时刻Tn;
S2:判断收到的相邻两个LLDP报文的时间间隔i内是否发生丢包;若发生丢包,则计算时间间隔i内的丢包数并记录;若未发生丢包,则时间间隔i内的丢包数记录为0;
S3:计算累计时间,当累计时间大于等于时间阈值时,计算累计时间内的累计丢包数;
S4:判断累计丢包数是否大于等于预设丢包阈值;若是,则发出链路质量告警;
S5:对调统计接口,在链路另一端的接口重复执行S1至S4的步骤;
S2中,判断收到的相邻两个LLDP报文的时间间隔i内是否丢包的方法为:若i≤30秒,则判断为未发生丢包,执行S3;若i>30秒,则计算时间间隔i内的丢包数;
S2中,i>30秒时,计算丢包数的方法为: ;其中,Ln为丢包数;
当时间间隔大于30秒,且是30秒的整数倍,说明是按照正常的30秒为周期发送的报文,发送的报文丢包了;时间间隔大于30秒但不是30秒的整数倍,说明30秒时发送的报文丢包了,收到报文不是按照30秒为周期发送的,此时计算丢包时向上取整;
若累计丢包数小于预设丢包阈值,更新所述累计时间,重复执行S2至S4;
更新所述累计时间的方法包括将T2时刻作为新的T1时刻,将Tn+1时刻作为新的Tn时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的累计时间为Tn-T1,满足Tn-T1 ≥A,且Tn-1-T1<A;其中,A为时间阈值,Tn为接收最后一个报文的时刻,T1为接收第一个报文的时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累计丢包数大于等于预设丢包阈值,重置计时器,重复执行S1至S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收到每个LLDP报文的时刻和相邻两个LLDP报文的时间间隔i内的丢包数对应记录在第一列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更新所述累计时间的方法还包括重置计时器,从下一个LLDP报文重新开始检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58029.3A CN114884839B (zh) | 2022-06-10 | 2022-06-10 | 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58029.3A CN114884839B (zh) | 2022-06-10 | 2022-06-10 | 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84839A CN114884839A (zh) | 2022-08-09 |
CN114884839B true CN114884839B (zh) | 2023-05-16 |
Family
ID=82681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58029.3A Active CN114884839B (zh) | 2022-06-10 | 2022-06-10 | 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84839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9303A (zh) * | 2008-10-25 | 2010-06-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测量网络性能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763394A (zh) * | 2016-03-22 | 2016-07-13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链路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11817927A (zh) * | 2020-09-11 | 2020-10-23 | 南京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检测端到端数据传输质量的方法与系统 |
DE102020202226A1 (de) * | 2020-02-20 | 2021-08-26 | Iba Ag | Verfahren sowie Übertragungssystem zur Übermittlung von Messdate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0629B (zh) * | 2008-07-29 | 2012-08-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链路丢包监控的方法和双向转发探测设备 |
CN101383737B (zh) * | 2008-08-25 | 2011-04-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链路层发现协议进行链路质量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404170B (zh) * | 2011-11-18 | 2014-01-22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报文丢失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8600102B (zh) * | 2018-03-29 | 2020-07-17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智慧协同网络的柔性数据传输系统 |
CN108737221B (zh) * | 2018-06-28 | 2020-09-1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丢包检测方法及通信链路系统 |
US11336647B2 (en) * | 2020-09-30 | 2022-05-17 | Juniper Networks, Inc. | Error handling for media access control security |
US11563622B2 (en) * | 2020-10-14 | 2023-01-2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Event-triggered adaptiveness to toggle timers/modes in fast-detection OAM protocols |
-
2022
- 2022-06-10 CN CN202210658029.3A patent/CN1148848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29303A (zh) * | 2008-10-25 | 2010-06-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测量网络性能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763394A (zh) * | 2016-03-22 | 2016-07-13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链路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
DE102020202226A1 (de) * | 2020-02-20 | 2021-08-26 | Iba Ag | Verfahren sowie Übertragungssystem zur Übermittlung von Messdaten |
CN111817927A (zh) * | 2020-09-11 | 2020-10-23 | 南京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检测端到端数据传输质量的方法与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Christopher Mendoza et al."The Network Link Outlier Factor (NLOF) for Fault Localization".《IEEE Open Journal of the Communications Society ( Volume: 1)》.2020,全文. * |
软件定义网络的测量方法研究;戴冕;程光;周余阳;;软件学报(第06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84839A (zh) | 2022-08-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931084B1 (en) | A method for getting the link estimating parameters | |
CN111869163B (zh) | 一种故障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755554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data collection | |
EP3682595B1 (en) | Obtaining local area network diagnostic test results | |
JP2011172270A (ja) | 通信品質計測装置及びその計測方法 | |
CN111327471B (zh) | 网络质量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EP2741439B1 (en) | Network failure detecting method and monitoring center | |
EP1230760A1 (en)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delay and jitter in communication between objects in a connected network | |
US8996973B2 (en) | Enhancing accuracy of service level agreements in ethernet networks | |
US7924737B2 (en) | Signal degrade detecting method, signal restoration detecting method, devices for those methods, and traffic transmission system | |
JP2008283621A (ja) | ネットワーク輻輳状況監視装置、ネットワーク輻輳状況監視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9124489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etting a size of an event correlation time window | |
CN114884839B (zh) | 一种可检测单向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 | |
JP2006246118A (ja) | 品質劣化切り分け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US2018015043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ime samp unit of remote device | |
CN110838950B (zh) | 一种网络性能抖动值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US11652682B2 (en) | Operations management apparatus, operations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method | |
JP4169725B2 (ja) | パケット廃棄箇所探索方法及び装置 | |
US7046693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vailability in networks | |
CN114978939B (zh) | 一种网络链路质量的检测方法 | |
WO2022021882A1 (zh) | Oam信息块定位方法及装置 | |
Lyczkowski et al. | Performance of a 5G NPN in industry: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to black channel protocols | |
JP4299210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監視方法及び装置 | |
WO2022259300A1 (ja) | 通信接続判定方法、通信接続判定装置およびセンサシステム | |
CN116886755B (zh) | 一种被测服务器的保活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