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4069A - 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4069A
CN114884069A CN202210594361.8A CN202210594361A CN114884069A CN 114884069 A CN114884069 A CN 114884069A CN 202210594361 A CN202210594361 A CN 202210594361A CN 114884069 A CN114884069 A CN 114884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value
distribution network
determining
load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943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华
李灵勇
陈铁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Me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Me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Me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9436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40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4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40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02J3/144Demand-respons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adjustment of reactive pow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8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in-phase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50Controlling the sharing of the out-of-phase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确定配电网各负荷节点的灵敏度参数,其中,灵敏度参数包括有功功率灵敏度、无功功率灵敏度和馈线首端电压灵敏度;根据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将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分别与匹配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通过确定出配电网各负荷节点的灵敏度参数之后,只需根据在线监测数据基于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并将上述电压值分别与匹配的阈值进行比较来直接识别电压薄弱点,从而大大减少了电压薄弱环节识别的工作量,同时增加了识别方法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与用户连接的关键环节,可靠高质的电能供应是最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网架和运维管理水平相对薄弱的中低压配电网。因此,识别现有配电网的电压薄弱环节,可为配电网进行有效的技改检修提供重要参考。
现有技术对配电网的电压薄弱环节进行识别时,主要采用的是基于配电网网架结构和线路参数对配电网建模的方法。
但是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在对配电网建模识别电压薄弱环节时,对配电网网架结构、线路参数等相关参数要求完备,存在参数准确性要求高、建模工作量大等问题,从而导致识别的准确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减少电压薄弱环节识别工作量,实现对配电网薄弱电压的准确识别。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包括:
确定配电网各负荷节点的灵敏度参数,其中,灵敏度参数包括有功功率灵敏度、无功功率灵敏度和馈线首端电压灵敏度;
根据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将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分别与匹配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装置,该装置包括:
灵敏度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配电网各负荷节点的灵敏度参数,其中,灵敏度参数包括有功功率灵敏度、无功功率灵敏度和馈线首端电压灵敏度;
负荷节点电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电压薄弱点识别模块,用于将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分别与匹配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本公开任意实施例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公开任意实施例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确定出配电网各负荷节点的灵敏度参数之后,只需根据在线监测数据基于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并将上述电压值分别与匹配的阈值进行比较来直接识别电压薄弱点,从而大大减少了电压薄弱环节识别的工作量,同时增加了识别方法的准确性。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配电网电压薄弱环节识别情况。该方法可以由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块选择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一般可集成在计算机设备中。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具体包括:
S110、确定配电网各负荷节点的灵敏度参数。
其中,配电网是在电力网中起重要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可分为高压配电网(35-110KV)、中压配电网(6-10KV)和低压配电网(220/380V),本实施方式并不对配电网具体类型进行限定;负荷是指导线、电缆和电气设备中通过的功率和电流;本实施方式中灵敏度参数包括有功功率灵敏度、无功功率灵敏度和馈线首端电压灵敏度。
可选的,获取指定时间范围内配电网各负荷节点指定数量的电压差值、有功功率差值、无功功率差值和馈线首端电压差值;根据指定数量的电压差值、有功功率差值、无功功率差值和馈线首端电压差值,以及基于灵敏度的节点电压变化关系确定灵敏度参数。
其中,指定时间范围可以在配电网系统中自由设置,本实施例中以15分钟为例,具体的,获取每15分钟n个负荷节点的电压值、有功功率值、无功功率值和馈线首端电压值,通过连续的两组数据相减即可获取一组电压差值、有功功率差值、无功功率差值和馈线首端电压差值;再根据指定数量的电压差值、有功功率差值、无功功率差值和馈线首端电压差值,以及基于灵敏度的节点电压变化关系确定灵敏度参数。
其中,基于灵敏度的节点电压变化关系,具体可以采用如下公式(1)进行表示:
Figure BDA0003667165650000051
其中,n表示馈线上负荷节点总数;ΔUi表示馈线上第i个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ΔPi表示第i个负荷节点有功功率变化量;ΔQi表示第i个负荷节点无功功率变化量;ΔUs表示馈线首端电压变化量;SPji表示馈线上第i个负荷节点电压Ui对第j个负荷节点有功功率Pi的灵敏度,并且
Figure BDA0003667165650000052
SQji表示馈线上第i个负荷节点电压Ui对第j个负荷节点无功功率Qi的灵敏度,并且
Figure BDA0003667165650000053
SUsi表示馈线上第i个负荷节点电压Ui对馈线首端电压Us的灵敏度,并且
Figure BDA0003667165650000054
其中i=1,2,...,n;j=1,2,...,n。
示例性的,将负荷节点等效为功率型负荷时,SPji、SQji和SUsi这三种灵敏度可认为主要由配电网的网络架构和线路参数和变压器参数等相关参数决定,在较长时间内是不变的,结合式(1)可知:SPji、SQji和SUsi三种灵敏度共计(2n+1)*n个变量,式(1)第一组矩阵有n行n列,也就是n的平方个变量,第二组矩阵也是n的平方个变量,第三组有n个变量,故共有(2n+1)*n个变量。通过获取每15分钟数据测量的Ui、Pi、Qi和Us数据,其中i=1,2,...,n;通过连续的两组数据相减获取一组ΔUi、ΔPi、ΔQi和ΔUs数据,可产生n个(2n+1)*n元一次方程;连续记录(2n+1)组ΔUi、ΔPi、ΔQi和ΔUs数据,共计产生(2n+1)*n个(2n+1)*n元一次方程,即可计算SPji、SQji和SUsi。例如,当配电网有三个负荷节点时,即n=3时,即可获取到8组Ui、Pi、Qi和Us数据,通过连续的两组数据相减获取7组ΔUi、ΔPi、ΔQi和ΔUs数据,根据差值数据通过建立21个21元一次方程,根据上述公式即可获取各灵敏度参数。
S120、根据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在根据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时,具体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S121、基于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和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
其中,针对配电网节点电压,主要的扰动量为馈线首端电压、各节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所以就可以基于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和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
S122、获取各负荷节点的电压监测值。
其中,在灵敏度参数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还需要各负荷节点在任意时刻的电压值,才能计算出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S123、将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与电压监测值相加的结果,作为电压最大值。
具体的,电压最大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Uimax=Ui(t)+ΔUimax (2)
其中,Uimax表示馈线上第i个负荷节点电压最大值;Ui(t)为馈线上第i个负荷节点电压在时间t的监测值;ΔUimax为馈线上第i个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
S124、将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与电压监测值相加的结果,作为电压最小值。
具体的,电压最小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Uimin=Ui(t)+ΔUimin (3)
其中,Uimin表示线上第i个负荷节点电压最小值;Ui(t)表示馈线上第i个负荷节点电压在时间t的监测值;ΔUimin为馈线上第i个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
S130、将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分别与匹配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
可选的,将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分别与匹配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之前,还包括:根据馈线标称电压与第一比值确定与电压最大值匹配的第一阈值;根据馈线标称电压与第二比值确定与电压最小值匹配的第二阈值,其中,第一比值大于第二比值。
示例性的,选取第一比值为1.07,第二比值为0.9,则第一阈值为1.07·UNOM,则第二阈值为0.9·UNOM,其中,UNOM表示馈线标称电压;本实施例中仅以第一比值1.07、第二比值0.9为例进行说明,而并不对具体比值进行限定,只要第一比值大于第二比值,则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的,将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分别与匹配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包括:当确定电压最大值不小于第一阈值时,则确定负荷节点为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或者,当确定电压最小值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则确定负荷节点为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
具体的,当Uimax≥1.07·UNOM或Uimin≤0.9·UNOM时,即可确定第i个负荷节点为电压薄弱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确定出配电网各负荷节点的灵敏度参数之后,只需根据在线监测数据基于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并将上述电压值分别与匹配的阈值进行比较来直接识别电压薄弱点,从而大大减少了电压薄弱环节识别的工作量,同时增加了识别方法的准确性。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上述基于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和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进行具体说明,具体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210、确定指定应用场景。
其中,指定应用场景包括:配电网无负荷增容和未新接入分布式光伏、配电网负荷增容但未接入分布式光伏、配电网负荷未增容但新接入分布式光伏或者配电网负荷增容且新接入分布式光伏。其中,有无负荷是指有无额外的用电设备,有无接入分布式光伏是指有无对配电网提供额外的电源。
S220、在指定应用场景中,基于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和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
可选的,在指定应用场景中,基于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和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包括:在指定场景中,根据各负荷节点的属性确定各负荷节点的有功功率监测差值、无功功率监测差值和馈线首端监测电压差值,其中,属性包括负荷节点分布式光伏的应用状态;根据各负荷节点的有功功率监测差值、无功功率监测差值和馈线首端监测电压差值,基于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和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
示例性的,共有四种应用场景:
场景一中,配电网无负荷增容和未新接入分布式光伏,即配电网中没有额外的用电设备也没有接入额外的电源时,确定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和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的具体步骤如下:
计算Uimax:采用任一时刻t所有节点的监测值为Ui(t)、Pi(t)、Qi(t)和US(t),其中i=1,2,...,n;令不含分布式光伏的负荷节点的Pi和Qi分别为零,US为馈线首端电压最大值USmax,分别计算ΔPi=-Pi(t)、ΔQi=-Qi(t)和ΔUs=Usmax-Us(t);示例性的,当i=1时,表示不含分布式光伏的第一个负荷节点,此时ΔP1=-P1(t),ΔQ1=-Q1(t)。
令接入分布式光伏的负荷节点的Pi=-PPVi和Qi为零,PPVi为第i个负荷节点接入分布式光伏的额定功率,US为馈线首端电压最大值USmax,分别计算ΔPi=-PPVi-Pi(t)、ΔQi=-Qi(t)和ΔUs=Usmax-Us(t);示例性的,当i=3时,表示第3个负荷节点接入分布式光伏,此时ΔP3=-PPV3-P3(t),ΔQ3=-Q3(t);代入式(1)计算获取ΔUimax;代入式(2)计算获取Uimax
计算Uimin:令不含分布式光伏的负荷节点的Pi、Qi分别为第i个负荷节点长周期负荷曲线的有功功率最大值Pimax、无功功率最大值Qimax,US为馈线首端电压最小值USmin,分别计算ΔPi=Pimax-Pi(t)、ΔQi=Qimax-Qi(t)、ΔUs=Usmin-Us(t)。
令接入分布式光伏的负荷节点的Pi=Pimax+PPVi、Qi为Qimax,为第i个负荷节点接入分布式光伏的额定功率,US为馈线首端电压最大值USmin,分别计算ΔPi=Pimax+PPVi-Pi(t)、ΔQi=Qimax-Qi(t)、ΔUs=Usmin-Us(t);代入式(1)计算获取ΔUimin;代入式(3)计算获取Uimin
场景二中,配电网负荷增容但未接入分布式光伏,即配电网中有额外的用电设备但没有接入额外的电源时,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无影响,和场景一中方法一样。
确定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的具体步骤为:假定第i个负荷节点负荷将增容有功功率Piadd和无功功率Qiadd,其余负荷节点负荷保持原状,馈线首端电压采用最低电压,第i个负荷节点负荷功率为长周期负荷曲线最大值加增容功率、分布式光伏出力为零(即负荷节点功率为负荷功率最大值、增容功率、分布式光伏的额定功率相加),即计算ΔPi=Pimax-Pi(t)+Piadd、ΔQi=Qimax-Qi(t)+Qiadd和ΔUs=Usmin-Us(t),令接入分布式光伏的负荷节点的Pi=Pimax+PPVi、Qi为Qimax,为第i个负荷节点接入分布式光伏的额定功率,US为馈线首端电压最大值USmin,分别计算ΔPi=Pimax+PPVi-Pi(t)+Piadd、ΔQi=Qimax-Qi(t)+Qiadd和ΔUs=Usmin-Us(t);代入式(4)计算获取ΔUimin;代入式(6)计算获取Uimin
场景三中,配电网负荷未增容但新接入分布式光伏,即配电网中没有额外的用电设备但有接入额外的电源时,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无影响,和场景一中方法一样。
确定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的具体步骤为:假定第i个负荷节点负荷将接入额定功率为PPViadd的分布式光伏,其余负荷节点负荷保持原状,第i个负荷节点负荷功率为-PPViadd和已接入的分布式光伏最大出力(即负荷节点功率为新接入分布式光伏与已接入分布式光伏的额定功率之和的负值),令原不含分布式光伏负荷节点的ΔPi=-Pi(t)-PPViadd、ΔQi=-Qi(t)和ΔUs=Usmax-Us(t);令接入分布式光伏的负荷节点的Pi=-PPVi和Qi为零,PPVi为第i个负荷节点接入分布式光伏的额定功率,US为馈线首端电压最大值USmax,分别计算ΔPi=-PPVi-Pi(t)-PPViadd、ΔQi=-Qi(t)和ΔUs=Usmax-Us(t);代入式(4)计算获取ΔUimax;代入式(5)计算获取Uimax
场景四中,配电网负荷增容且新接入分布式光伏,即配电网中有额外的用电设备并且有接入额外的电源时,计算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可参照场景三中的方法,具体为:令原不含分布式光伏的负荷节点的值为ΔPi=-Pi(t)-PPViadd、ΔQi=-Qi(t)和ΔUs=Usmax-Us(t);令接入分布式光伏的负荷节点的Pi=-PPVi、Qi为零,PPVi为第i个负荷节点接入分布式光伏的额定功率,US为馈线首端电压最大值USmax,分别计算ΔPi=-PPVi-Pi(t)-PPViadd、ΔQi=-Qi(t)和ΔUs=Usmax-Us(t);代入式(4)计算获取ΔUimax;代入式(5)计算获取Uimax
计算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可参照场景二中的方法,具体为:令原不含分布式光伏的负荷节点的值为ΔPi=Pimax-Pi(t)+Piadd、ΔQi=Qimax-Qi(t)+Qiadd、ΔUs=Usmin-Us(t),令接入分布式光伏的负荷节点的Pi=Pimax+PPVi、Qi为Qimax,为第i个负荷节点接入分布式光伏的额定功率,US为馈线首端电压最大值USmin,分别计算ΔPi=Pimax+PPVi-Pi(t)+Piadd、ΔQi=Qimax-Qi(t)+Qiadd、ΔUs=Usmin-Us(t);代入式(4)计算获取ΔUimin;代入式(6)计算获取Uimin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确定出配电网各负荷节点的灵敏度参数之后,只需根据在线监测数据基于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并按馈线是否负荷增容或新接入分布式光伏分四个场景提出了基于电压灵敏度的配电网电压薄弱环节识别方法,从而大大减少了电压薄弱环节识别的工作量,同时增加了识别方法的准确性。
实施例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采用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一般可集成在执行方法的电子设备中。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灵敏度参数确定模块310,用于确定配电网各负荷节点的灵敏度参数,其中,灵敏度参数包括有功功率灵敏度、无功功率灵敏度和馈线首端电压灵敏度;负荷节点电压确定模块320,用于根据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电压薄弱点识别模块330,用于将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分别与匹配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
可选的,灵敏度参数确定模块310具体用于:获取指定时间范围内配电网各负荷节点指定数量的电压差值、有功功率差值、无功功率差值和馈线首端电压差值;根据指定数量的电压差值、有功功率差值、无功功率差值和馈线首端电压差值,以及基于灵敏度的节点电压变化关系确定灵敏度参数。
其中,负荷节点电压确定模块320具体包括:最值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和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电压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负荷节点的电压监测值;最大值确定单元,用于将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与电压监测值相加的结果,作为电压最大值;最小值确定单元,用于将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与电压监测值相加的结果,作为电压最小值。
其中,最值确定单元具体包括:应用场景子单元,用于确定指定应用场景;最值确定子单元,用于在指定应用场景中,基于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和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其中,指定应用场景包括:配电网无负荷增容和未新接入分布式光伏、配电网负荷增容但未接入分布式光伏、配电网负荷未增容但新接入分布式光伏或者配电网负荷增容且新接入分布式光伏。
可选的,最值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在指定场景中,根据各负荷节点的属性确定各负荷节点的有功功率监测差值、无功功率监测差值和馈线首端监测电压差值,其中,属性包括负荷节点分布式光伏的应用状态;根据各负荷节点的有功功率监测差值、无功功率监测差值和馈线首端监测电压差值,基于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和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
可选的,该装置在电压薄弱点识别模块330之前还包括:根据馈线标称电压与第一比值确定与电压最大值匹配的第一阈值;根据馈线标称电压与第二比值确定与电压最小值匹配的第二阈值,其中,第一比值大于第二比值。
可选的,电压薄弱点识别模块330还用于:当确定电压最大值不小于第一阈值时,则确定负荷节点为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或者,当确定电压最小值不大于第二阈值时,则确定负荷节点为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确定出配电网各负荷节点的灵敏度参数之后,只需根据在线监测数据基于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并将上述电压值分别与匹配的阈值进行比较来直接识别电压薄弱点,从而大大减少了电压薄弱环节识别的工作量,同时增加了识别方法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400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应用程序的后端服务平台对应的设备,还可以是安装有应用程序客户端的移动终端设备。具体的,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5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4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4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4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4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4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4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401、ROM 402以及RAM 403通过总线4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405也连接至总线4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4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4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4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408;以及通信装置409。通信装置4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4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5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4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4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408被安装,或者从ROM 4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4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内部进程执行:确定配电网各负荷节点的灵敏度参数,其中,灵敏度参数包括有功功率灵敏度、无功功率灵敏度和馈线首端电压灵敏度;根据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将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分别与匹配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0)

1.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配电网各负荷节点的灵敏度参数,其中,所述灵敏度参数包括有功功率灵敏度、无功功率灵敏度和馈线首端电压灵敏度;
根据所述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将所述电压最大值和所述电压最小值分别与匹配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配电网各负荷节点的灵敏度参数,包括:
获取指定时间范围内所述配电网各负荷节点指定数量的电压差值、有功功率差值、无功功率差值和馈线首端电压差值;
根据所述指定数量的电压差值、所述有功功率差值、所述无功功率差值和馈线首端电压差值,以及基于灵敏度的节点电压变化关系确定所述灵敏度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包括:
基于所述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和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
获取各负荷节点的电压监测值;
将所述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与所述电压监测值相加的结果,作为所述电压最大值;
将所述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与所述电压监测值相加的结果,作为所述电压最小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和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包括:
确定指定应用场景;
在所述指定应用场景中,基于所述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和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
其中,所述指定应用场景包括:配电网无负荷增容和未新接入分布式光伏、配电网负荷增容但未接入分布式光伏、配电网负荷未增容但新接入分布式光伏或者配电网负荷增容且新接入分布式光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指定应用场景中,基于所述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和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包括:
在所述指定场景中,根据各负荷节点的属性确定各负荷节点的有功功率监测差值、无功功率监测差值和馈线首端监测电压差值,其中,所述属性包括负荷节点分布式光伏的应用状态;
根据各负荷节点的所述有功功率监测差值、所述无功功率监测差值和所述馈线首端监测电压差值,基于所述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所述电压变化量的最大值和所述电压变化量的最小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分别与匹配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之前,还包括:
根据馈线标称电压与第一比值确定与所述电压最大值匹配的第一阈值;
根据所述馈线标称电压与第二比值确定与所述电压最小值匹配的第二阈值,其中,所述第一比值大于所述第二比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电压最大值和所述电压最小值分别与匹配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包括:
当确定所述电压最大值不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时,则确定负荷节点为所述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或者,
当确定所述电压最小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时,则确定负荷节点为所述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
8.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灵敏度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配电网各负荷节点的灵敏度参数,其中,所述灵敏度参数包括有功功率灵敏度、无功功率灵敏度和馈线首端电压灵敏度;
负荷节点电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灵敏度参数确定各负荷节点的电压最大值和电压最小值;
电压薄弱点识别模块,用于将所述电压最大值和所述电压最小值分别与匹配的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配电网中的电压薄弱点。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594361.8A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8840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4361.8A CN114884069A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4361.8A CN114884069A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4069A true CN114884069A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79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94361.8A Pending CN114884069A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40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8448A (zh) * 2024-02-08 2024-03-19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有源配电网的动态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8448A (zh) * 2024-02-08 2024-03-19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有源配电网的动态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728448B (zh) * 2024-02-08 2024-04-23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有源配电网的动态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81960B (zh) 区域空心率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CN113034059B (zh) 异常电力信息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CN115640285B (zh) 电力异常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3407426A (zh) 服务器集群容量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89975A (zh) 网络带宽预估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84069A (zh) 一种配电网电压薄弱点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79335B (zh) 电力物资抽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392018B (zh) 流量分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932348B (zh) 针对异常订单的报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6388112B (zh) 异常供应端断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793128A (zh) 业务故障原因信息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759444B (zh) 电力设备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281504A (zh) 一种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898061A (zh) 搜索网络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6566034B (zh) 配电网配电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6703262B (zh) 配送资源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049968B (zh) 确定电池平均电流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036821B (zh) 基于网格图规划专线的量化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6894538A (zh) 节点碳排放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6755889B (zh) 应用于服务器集群数据交互的数据加速方法、装置与设备
CN112073202B (zh) 信息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7132245B (zh) 线上物品获取业务流程重组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介质
CN116894163B (zh) 基于信息安全的充放电设施负荷预测信息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7235535A (zh) 异常供应端断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5951264B (zh) 线路接地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与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