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3504A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3504A
CN114883504A CN202210474302.7A CN202210474302A CN114883504A CN 114883504 A CN114883504 A CN 114883504A CN 202210474302 A CN202210474302 A CN 202210474302A CN 114883504 A CN114883504 A CN 114883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layer
layer
emitting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743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国奇
金武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7430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350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5111 priority patent/WO202320668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3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35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衬底、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设置在衬底上。发光功能层设置在第一电极远离衬底的一面。发光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发光层、电荷生成层和第二发光层。第一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子层。第二发光层包括第二发光子层。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发光层远离电荷生成层的一面。其中,第一发光子层具有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发光子层具有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和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由单位受力条件下薄膜产生的形变量决定。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OLED)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快响应、广视角等特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在目前的商业应用中,单发光单元的单层OLED器件已经接近其性能极限,因此科学家通过电荷生成层连接多个发光单元,以获得较高的发光效率,和较长的器件寿命。叠层OLED器件的器件结构由电荷生成层连接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由于电荷生成层的存在,由电极注入的一个载流子可依次流经两个独立的发光单元,发光效率有显著提高。
但是,在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的结构设计策略中,更多考虑的是各个功能层的分子轨道能级排列形式,但是,优化能级排列形式更多的是优化OLED器件的效率,然而,效率并不是限制蓝色磷光OLED器件大规模商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有的蓝色磷光OLED器件的寿命普遍较短,才导致蓝色磷光OLED发光器件得不到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用于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衬底上;
发光功能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面,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发光层、电荷生成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子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第二发光子层;
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层远离所述电荷生成层的一面;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子层具有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所述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发光子层具有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所述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和所述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由单位受力条件下薄膜产生的形变量决定。
可选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和所述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由薄膜的厚度方向上,单位受力条件下,薄膜的受力部分产生的厚度形变量决定。
可选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可以由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X1=ΔF1/ΔH1;
其中,ΔF1为薄膜的厚度方向上的不同作用力的差值;ΔH1为薄膜的受力部分在不同作用力下的厚度差值;
所述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可以由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X2=ΔF2/ΔH2;
其中,ΔF2为薄膜的厚度方向上的不同作用力的差值;ΔH2为薄膜的受力部分在不同作用力下的厚度差值。
可选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阈值为-1.7,所述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小于0;
所述第二阈值为-1.7,且所述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小于0。
可选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通电工作状态下,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尺寸形变幅度与所述发光功能层原有形状尺寸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7.5%。
可选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通电工作状态下,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厚度膨胀幅度与所述发光功能层原有厚度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7.5%。
可选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在加热状态下,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尺寸形变幅度与所述发光功能层原有形状尺寸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3%。
可选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在加热状态下,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厚度膨胀幅度与所述发光功能层原有厚度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3%。
可选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荷生成层包括第一电荷生成层和第二电荷生成层,所述第一电荷生成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面,所述第一电荷生成层包括n-型电荷生成材料,所述第二电荷生成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荷生成层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层的一面,所述第二电荷生成层包括p-型电荷生成材料。
可选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空穴注入子层、第一空穴传输子层、所述第一发光子层、第一电子传输子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子层;
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空穴注入子层、第二空穴传输子层、所述第二发光子层、第二电子传输子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子层。
可选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子层包括蓝色磷光发光材料或蓝色荧光发光材料,所述第二发光子层包括蓝色磷光发光材料或蓝色荧光发光材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衬底、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设置在衬底上。发光功能层设置在第一电极远离衬底的一面。发光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发光层、电荷生成层和第二发光层。第一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子层。第二发光层包括第二发光子层。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发光层远离电荷生成层的一面。其中,第一发光子层具有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发光子层具有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和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由单位受力条件下薄膜产生的形变量决定。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当第一发光子层的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发光子层的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薄膜致密性参数和显示面板的寿命正相关,薄膜致密性参数越大,薄膜致密度越大,显示面板的寿命越长。另外,由于多个发光单元串联形成的叠层结构的显示面板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热量会导致显示面板的膜层厚度膨胀,导致显示面板微腔长度变化,微腔长度变化会导致器件的发光颜色偏移,导致显示器件显示不均。本申请的申请人发现,当第一发光子层的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发光子层的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可以有效改善由多个发光单元串联形成的显示面板发热导致的热致光色偏移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第一发光子层的薄膜致密性参数进行表征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mCP为第一发光子层的主体材料拟合的线性关系;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材料的化学结构式;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能级排布方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请参照附图中的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示的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申请未在此详述的其他具体实施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词语“实施例”意指实例、示例或例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进行详细的阐述。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01、第一电极102、发光功能层10和第二电极106。其中,第一电极102设置在衬底101上。发光功能层10设置在第一电极102远离衬底101的一面。发光功能层10包括依次设置在第一电极102上的第一发光层103、电荷生成层104和第二发光层105。第一发光层103包括第一发光子层1033。第二发光层105包括第二发光子层1053。第二电极106设置在第二发光层105远离电荷生成层104的一面。其中,第一发光子层1033具有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第二发光子层1053具有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和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由单位受力条件下薄膜产生的形变量决定。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当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薄膜致密性参数和显示面板100的寿命正相关,薄膜致密性参数越大,薄膜致密度越大,显示面板100的寿命越长。另外,由于多个发光单元串联形成的叠层结构的显示面板100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热量会导致显示面板100膜层厚度膨胀,导致显示面板100微腔长度变化,微腔长度变化会导致器件的发光颜色偏移,导致显示器件显示不均。本申请的申请人发现,当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可以有效改善由多个发光单元串联形成的显示面板100发热导致的热致光色偏移的现象。
应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和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薄膜致密度有关,薄膜致密度越高,则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越大。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薄膜致密度有关,薄膜致密度越高,则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越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越大,则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薄膜致密度越大。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越大,则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薄膜致密度越大,有效改善了改善由多个发光单元串联形成的显示面板100发热导致的热致光色偏移的现象,进而改善显示面板100显示不均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位受力包括但不限于对第一发光子层1033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施加的作用力。这里的单位受力是指对第一发光子层1033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施加计量用的最小单元的作用力,例如1N、2N、5N、10N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薄膜产生的形变量包括但不限于薄膜的厚度的形变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和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由薄膜的厚度方向上,单位受力条件下,薄膜的受力部分产生的厚度形变量决定。具体的,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可以由如下公式计算得到:X1=ΔF1/ΔH1,其中,X1为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ΔF1为薄膜的厚度方向上的不同作用力的差值,ΔH1为薄膜的受力部分在不同作用力下的厚度差值,0>X1≥-1.7N/cm。
也就是说,第一阈值为-1.7N/cm,当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等于-1.7,且小于0时,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越大,则薄膜的致密度越高,显示面板100显示越均匀。
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可以由如下公式计算得到:X2=ΔF2/ΔH2,其中,X2为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ΔF2为薄膜的厚度方向上的不同作用力的差值,ΔH2为薄膜的受力部分在不同作用力下的厚度差值,0>X2≥-1.7N/cm。
也就是说,第二阈值为-1.7N/cm,当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等于-1.7,且小于0时,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越大,则薄膜的致密度越高,显示面板100显示越均匀。
其中,ΔF1或ΔF2可以为对同一受力部分施加两个不同的作用力的差值,ΔH1或ΔH2为对应于两个不同作用力所对应的厚度的差值。或者,ΔF1或ΔF2为对两个不同的受力部分施加的作用力的差值,ΔH1或ΔH2为对应于两个不同作用力所对应的厚度的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薄膜的单位受力越大,则对应的薄膜的厚度越小。
在本申请中,可以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进行表征。在原子力显微镜的表征下,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厚度与第一发光子层1033受到的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的作用力之间呈线性关系,线性关系的斜率即为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厚度与第二发光子层1053受到的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的作用力之间呈线性关系,线性关系的斜率即为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
具体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第一发光子层1033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进行表征,然后,建立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厚度与第一发光子层1033受到的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的作用力之间的线性关系,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厚度与第二发光子层1053受到的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的作用力之间的线性关系,线性关系的斜率越大,则第一发光子层1033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薄膜的致密度越大,则更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100的热致色偏移现象。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施例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第一发光子层的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进行表征的示意图。对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薄膜致密性参数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的第一发光子层1033。
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过程可以包括在基底S上设置第一发光子层1033,然后,利用探针P对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相对厚度进行检测。其中,在基底S上设置第一发光子层1033包括在基底S上设置聚酰亚胺层PI,聚酰亚胺层PI覆盖基底S的一部分。随后,在基底S上蒸镀第一发光子层1033,第一发光子层1033覆盖聚酰亚胺层PI和基底S,然后再将聚酰亚胺层PI撕除,以此在基底S上制得第一发光子层103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子层1033仅覆盖基底S的一部分,以此形成高度差,用于测量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相对厚度。利用探针P对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相对厚度进行检测的步骤包括:首先,随机选取第一发光子层1033上的任意一点,探针P对其施加第一作用力,然后利用第一作用力探针P施加至基底S上,测得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第一相对厚度。随后,随机选取第一发光子层1033上的另一点,探针P对其施加第二作用力,然后利用第二作用力探针P施加至基底S上,测得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第二相对厚度。以此反复,利用第三作用力测得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第三相对厚度,利用第四作用力测得发光层的第四相对厚度。利用第N作用力测得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第N相对厚度。最后,以第一发光子层1033受到的探针的作用力为横坐标,以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厚度为纵坐标,所拟合的线性关系的斜率作为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斜率越大则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薄膜致密度越大,则更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100的热致色偏移的现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厚度随着第一发光子层1033受到的探针P的作用力的增大而减小。第一发光子层1033受到的探针P的作用力越大,则对应的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厚度越小,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发光子层1033受到的探针P的作用力为横坐标,以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厚度为纵坐标,拟合得到对应的线性关系。
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以mCP(N,N-二咔唑基-3,5-苯)为第一发光子层的发光主体材料拟合的线性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发光子层1033受到的探针的作用力(F)为横坐标,以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厚度(T)为纵坐标,所拟合的线性关系的斜率作为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其中,斜率为-1.69。
应该理解的是,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进行表征的原理和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利用10种不同的有机发光材料作为第一发光子层1033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主体材料,以此评价第一发光子层1033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成膜致密度以及发光性能。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发光材料的化学结构式。有机发光材料包括DCB、CBP、CDBP、CBPE、mCP、BCzph、CzC、4CzPBP、TPBi、BCzTPM、BCPPA、NPB、TAPC和Firpic。
请参阅表一,表一为10种不同的有机发光材料作为主体材料的显示面板的性能测试结果。
表一:
Figure BDA0003624642940000091
Figure BDA0003624642940000101
由表一可知,随着薄膜密度的升高,电压略微下降,外量子效率(EQE)有微弱的提升,寿命提升幅度非常显著。证明薄膜密度越高,对叠层蓝色磷光器件性能越有益。另外,还测试了器件在常温和60摄氏度时的CIEy变化值(ΔCIEy)、发射峰位变化值(ΔP)和半峰宽变化值(ΔFw),结果如表1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薄膜密度越高,热致色偏幅度越小。
需要说明的是,斜率为利用上述的原子力显微镜作用于第一发光子层1033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薄膜所测得的。当斜率大于等于-1.7时,热致色偏移幅度越小,显示面板100的寿命提升幅度非常显著。当然,第一阈值也可以选择-1.65、-1.6、-1.55、-1.5、-1.45、-1.4、-1.35、-1.3、-1.25、-1.2、-1.15等。第二阈值也可以选择-1.65、-1.6、-1.55、-1.5、-1.45、-1.4、-1.35、-1.3、-1.25、-1.2、-1.15等。
相较于红色磷光与绿色磷光材料,蓝色磷光材料的寿命特别短,导致显示面板100整体寿命与可靠性降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蓝色磷光材料为例,通过提高蓝色磷光材料的成膜的致密度,从而减小热致色偏移幅度,提高蓝色磷光材料的显示面板100的寿命及可靠性,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子层1033包括但不限于蓝色磷光发光材料或蓝色荧光发光材料。第一发光子层1033还可以是红色磷光发光材料和绿色磷光发光材料,红色荧光发光材料和绿色荧光发光材料。第二发光子层1053包括但不限于蓝色磷光发光材料或蓝色荧光发光材料。第二发光子层1053还可以是红色磷光发光材料和绿色磷光发光材料,红色荧光发光材料和绿色荧光发光材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第一发光子层1033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进行表征,建立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厚度与第一发光子层1033受到的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的作用力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厚度与第二发光子层1053受到的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的作用力之间的线性关系,线性关系的斜率越大,线性关系的斜率为第一发光子层1033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薄膜致密性参数,薄膜的致密性参数越大,则第一发光子层1033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致密度越大,则热致偏移幅度越小,显示面板100的寿命越长。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等于第一阈值时,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等于第二阈值时,显示面板100的寿命大幅度提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对显示面板100的尺寸形变幅度评价第一发光子层1033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成膜质量。
为了进一步评价第一发光子层1033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成膜质量,显示面板100通电工作状态下,发光功能层10尺寸变化幅度与原有的所述发光功能层10的形状尺寸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7.5%。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功能层10的尺寸变化幅度包括但不限于发光功能层10的厚度膨胀幅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通电工作状态下,发光功能层10的厚度膨胀幅度与发光功能层10原有厚度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7.5%。
例如,发光功能层10通电工作前具有第一厚度a,发光功能层10在预设亮度下点亮预设工作时间后,发光功能层10具有第二厚度b。第二厚度b和第一厚度a的厚度膨胀幅度ω1小于等于7.5%,其中,ω1=[(b-a)/a]*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亮度可以是100nit(尼特),预设时间可以是1小时。具体的,发光功能层10在100nit的亮度下工作1小时后,利用干涉仪对发亮前后的厚度进行测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加热显示面板100的方式对发光功能层10受热前后的厚度进行评价。
其中,显示面板100在加热状态下,发光功能层10尺寸形变幅度与发光功能层10原有形状尺寸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在加热状态下,发光功能层10厚度膨胀幅度与发光功能层10原有厚度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3%。
具体的,加热前的发光功能层10具有第一厚度a,发光功能层10在预设温度下加热预设工作时间后,发光功能层10具有第二厚度c;其中,第二厚度c和第一厚度a的厚度膨胀幅度ω2小于等于13%。其中,ω2=[(c-a)/a]*100%。
预设温度可以是100摄氏度,预设工作时间可以是1小时。具体的,将发光功能层10加热至100摄氏度,在100摄氏度下保持1小时,利用干涉仪对加热后的发光功能层10的厚度进行测量。
请参考表二,表二为显示面板100通电状态下和加热状态下发光功能层10的厚度膨胀幅度。
表二:
有机发光材料 ω1 ω2
DCB 10.1% 15.1%
CBP 9.4% 14.5%
CDBP 8.7% 13.9%
CBPE 8.1% 13.3%
mCP 7.6% 12.7%
BCzPh 7.0% 12.1%
CzC 6.7% 11.4%
4CzPBP 5.6% 10.8%
BCzTPM 5.0% 10.2%
BCPPA 4.7% 9.6%
由表二可知,通过干涉仪显示面板100受热前后的厚度进行测量,求得受热前后的厚度膨胀幅度,厚度膨胀幅度越小,说明第一发光子层1033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成膜质量越好,第一发光子层1033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薄膜致密度越高,显示面板100的性能越好的器件,受热后的厚度膨胀幅度越小。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ω1的最大值可以选取为7.5%、7%、6.5%、6%、5.5%、5%、4.5%等;ω2的最大值可以选取为13%、12.5%、12%、11.5%、11%、10.5%、10%、9.5%、9%等。
结合表一和表二可知,第一发光子层和第二发光子层的薄膜致密性参数越高,薄膜致密度越高,发光性能越好的器件,受热后的厚度膨胀幅度越小,热致色偏移幅度越小,显示越均匀,显示面板100的寿命越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从两个维度对显示面板100的发光层的成膜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对第一发光子层1033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密度进行评价,以及将显示面板100作为整体,对显示面板100受热前后的厚度进行评价。通过两个维度对显示面板100的成膜质量进行评价,表明在原子力显微镜的表征下,斜率越大,发光子层的薄膜致密性参数越大,则发光子层的密度越大。随着发光子层密度的升高,对电压和电致发光峰位(EL Peak)的影响较小,外量子效率(EQE)有微弱的提升,寿命提升幅度非常显著。证明发光子层密度越高,对蓝色磷光材料的发光性能越有益。通过干涉仪对完整的显示面板受热前后的厚度进行测量,求得受热前后的厚度膨胀幅度,厚度膨胀幅度越小,说明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成膜质量越好,发光层密度越高,发光性能越好的器件,受热后的厚度膨胀幅度越小。热致色偏移幅度越小,显示越均匀,显示面板100的寿命越长。
请继续参考图1,电荷生成层104包括第一电荷生成层1041和第二电荷生成层1042。第一电荷生成层1041设置在第一发光层103远离第一电极102的一面,第二电荷生成层1042设置在第一电荷生成层1041远离第一发光层103的一面。
其中,第一电荷生成层1041为n-型电荷生成层,第一电荷生成层1041的材料包括n-型电荷生成材料。第二电荷生成层1042为p-型电荷生成层,第二电荷生成层1042的材料包括p-型电荷生成材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电荷生成层104的存在,由电极注入的一个载流子可依次流经两个独立的发光单元,发光效率显著提升。
其中,第一发光层103还包括第一空穴注入子层1031、第一空穴传输子层1032、第一电子传输子层1034和第一电子注入子层1035。其中,第一空穴注入子层1031和第一空穴传输子层1032依次设置在第一电极102上。第一发光子层1033设置在第一空穴传输子层1032上。第一电子传输子层1034和第一电子注入子层1035依次设置在第一发光子层1033上。第一电荷生成层1041和第二电荷生成层1042依次设置在第一电子注入子层1035上。第二发光层105还包括第二空穴注入子层1051、第二空穴传输子层1052、第二电子传输子层1054和第二电子注入子层1055。其中,第二空穴注入子层1051和第二空穴传输子层1052依次设置在第二电荷生成层1042上。第二电子传输子层1054和第二电子注入子层1055依次设置在第二发光子层1053远离第二空穴传输子层1052的一面。
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能级排布方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穴传输子层1032、第一发光子层1033和第一电子传输子层1034的最低空轨道能级和最高占据轨道能级依次减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空穴传输子层1032、第一发光子层1033和第一电子传输子层1034的最低空轨道能级和最高占据轨道能级依次减小,即各个相邻有机膜层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The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s)能级和最低空轨道(The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s)能级呈阶梯式排列,这样的排列方式有利于载流子的平衡注入和传输,降低能级势垒,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发光效率,进而获得最优的器件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最高占据轨道指的是在电子占有的分子轨道中,能量最高的分子轨道叫做最高占据轨道,也叫最高占有分子轨道。在未被电子占据的分子轨道中,能量最低的分子轨道称为最低空轨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空穴能够以1:1的比例平衡注入,实现电子空穴的高效利用。
其中,为了降低从第一电极102注入空穴的势垒,使空穴能从第一电极102有效地注入到显示面板100中。空穴的传输速率一般是大于电子的传输速率,为了让从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发生在第一发光子层1033中,第一空穴传输子层1032及第一发光子层1033能级结构匹配,且匹配空穴迁移速度。为了降低从第二电极106注入电子的势垒,使电子能从第二电极106有效地注入到显示面板100中。因此,在选择第一电子注入子层1035材料的时候,为了使电子能从第二电极106有效地注入到显示面板100中。降低从阳极注入空穴的势垒,使空穴能从阳极有效地注入到OLED器件中。因此,在选择电子注入层材料的时候,需要考虑材料能级和第二电极106材料的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穴注入子层1031、第一空穴传输子层1032、第一发光子层1033、第一电子传输子层1034和第一电子注入子层1035的最低空轨道能级和最高占据轨道能级依次减小。这样的排列方式有利于载流子的平衡注入和传输,降低能级势垒,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发光效率,进而获得最优的器件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穴传输子层1032和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最高占据轨道的能级差小于或等于0.2eV,第一电子传输子层1034和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最低空轨道的能级差小于等于0.2eV。从而减小相邻的有机膜层间的势垒,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发光效率。
具体的,第一空穴传输子层1032和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最高占据轨道的能级差可以是0.05eV、0.08eV、0.12eV、0.15eV、0.18eV或0.2eV中的任意一者。第一空穴传输子层1032和第一发光子层1033的最低空轨道的能级差可以是0.05eV、0.08eV、0.12eV、0.15eV、0.18eV或0.2eV中的任意一者。从而减小相邻的有机膜层间的势垒,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发光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空穴传输子层1052、第二发光子层1053和第二电子传输子层1054的最低空轨道能级和最高占据轨道能级依次减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空穴传输子层1052、第二发光子层1053和第二电子传输子层1054的最低空轨道能级和最高占据轨道能级依次减小,即各个相邻有机膜层材料的最高占据轨道(The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s)能级和最低空轨道(The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s)能级呈阶梯式排列,这样的排列方式有利于载流子的平衡注入和传输,降低能级势垒,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发光效率,进而获得最优的器件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空穴能够以1:1的比例平衡注入,实现电子空穴的高效利用。
其中,为了降低从第一电极102注入空穴的势垒,使空穴能从第一电极102有效地注入到显示面板100中。空穴的传输速率一般是大于电子的传输速率,为了让从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发生在第一发光子层1033中,第二空穴传输子层1052及第二发光子层1053能级结构匹配,且匹配空穴迁移速度。为了降低从第二电极106注入电子的势垒,使电子能从第二电极106有效地注入到显示面板100中。因此,在选择第二电子注入子层1055材料的时候,为了使电子能从第二电极106有效地注入到显示面板100中。降低从阳极注入空穴的势垒,使空穴能从阳极有效地注入到OLED器件中。因此,在选择电子注入层材料的时候,需要考虑材料能级和第二电极106材料的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空穴注入子层1051、第二空穴传输子层1052、第二发光子层1053、第二电子传输子层1054和第二电子注入子层1055的最低空轨道能级和最高占据轨道能级依次减小。这样的排列方式有利于载流子的平衡注入和传输,降低能级势垒,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发光效率,进而获得最优的器件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空穴传输子层1052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最高占据轨道的能级差小于或等于0.2eV,第二电子传输子层1054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最低空轨道的能级差小于等于0.2eV。从而减小相邻的有机膜层间的势垒,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发光效率。
具体的,第二空穴传输子层1052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最高占据轨道的能级差可以是0.05eV、0.08eV、0.12eV、0.15eV、0.18eV或0.2eV中的任意一者。第二空穴传输子层1052和第二发光子层1053的最低空轨道的能级差可以是0.05eV、0.08eV、0.12eV、0.15eV、0.18eV或0.2eV中的任意一者。从而减小相邻的有机膜层间的势垒,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发光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薄膜晶体管结构层,薄膜晶体管结构层设置在衬底101上,薄膜晶体管结构层用于驱动显示面板100发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02为阳极,第一电极102的材料为氧化铟锡、银和氧化铟锡的叠层材料。第二电极106为阴极,第二电极106的材料为镁和银合金材料。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显示面板100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001:提供衬底。
步骤B002:在衬底上形成第一电极,其中,第一电极为氧化铟锡、银和氧化铟锡的叠层材料。
步骤B003:在第一电极上形成第一发光层。其中,第一发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空穴注入子层、第一空穴传输子层、第一发光子层、第一电子传输子层、第一电子注入子层。其中,第一空穴传输子层的材料可以是NPB(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4-4′-二胺),其厚度介于10纳米至60纳米。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空穴传输子层的厚度可以是20纳米。第一发光子层为有机发光材料,其掺杂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浓度小于2%。发光子层的蒸镀速率小于等于1.5埃/秒。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子层的蒸镀速率为1.0埃/秒。其中,有机发光材料的主体材料可以是DCB、CBP、CDBP、CBPE、mCP、BCzph、CzC、4CzPBP、TPBi、BCzTPM、BCPPA、NPB、TAPC、和Irpic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发光子层的厚度可以介于10纳米至30纳米。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子层的厚度可以是20纳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电极上形成第一发光层的步骤包括在第一空穴传输子层上形成第一电子阻挡层,第一电子阻挡层的材料可以是TAPC(4,4'-环己基二[N,N-二(4-甲基苯基)苯胺])。第一电子阻挡层的厚度为可以介于2纳米至10纳米。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电子阻挡层的厚度可以是5纳米。
步骤B004:在第一发光层上形成电荷生成层,电荷生成层包括第一电荷生成层和第二电荷生成层。第一电荷生成层为n-型电荷生成层,第二电荷生成层为p-型电荷生成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荷生成层包括n型电荷生成材料,例如TPBi掺杂5%的Yb,其厚度为100nm,第二电荷生成层包括p型电荷生成材料,例如NPB掺杂5%的HATCN(2,3,6,7,10,11-六氰基-1,4,5,8,9,12-六氮杂苯并菲),其厚度为100nm。
步骤B004:在电荷生成层上形成第二发光层,其中,第二发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空穴注入子层、第二空穴传输子层、第二发光子层、第二电子传输子层、第二电子注入子层。其中,第二空穴传输子层的材料可以是NPB(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联苯-4-4′-二胺),其厚度介于10纳米至60纳米。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空穴传输子层的厚度可以是20纳米。第而发光子层为有机发光材料,其掺杂的有机发光材料的浓度小于2%。发光子层的蒸镀速率小于等于1.5埃/秒。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子层的蒸镀速率为1.0埃/秒。其中,有机发光材料的主体材料可以是DCB、CBP、CDBP、CBPE、mCP、BCzph、CzC、4CzPBP、TPBi、BCzTPM、BCPPA、NPB、TAPC、和Firpic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发光子层的厚度可以介于10纳米至30纳米。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发光子层的厚度可以是20纳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空穴传输子层为NPB,其厚度为20nm。第二电子传输子层的材料为TPBi,其厚度为35nm。第二电子注入子层Yb(镱)且厚度为1nm。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荷生成层上形成第二发光层的步骤包括在第二空穴传输子层上形成第二电子阻挡层,第二电子阻挡层的材料可以是TAPC(4,4'-环己基二[N,N-二(4-甲基苯基)苯胺])。第二电子阻挡层的厚度为可以介于2纳米至10纳米。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电子阻挡层的厚度可以是5纳米。
步骤B005:在第二发光层能远离电荷生成层的一面蒸镀第二电极。其中,第二电极的材料可以包括银和镁。第二电极的蒸镀速率小于或等于3埃/秒,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的蒸镀速率可以是2埃/秒。第二电极的厚度介于10纳米至50纳米,例如,第二电极的厚度可以是13.2纳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的Mg掺杂浓度为9%。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衬底上;
发光功能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面,所述发光功能层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发光层、电荷生成层和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第一发光子层,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第二发光子层;
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发光层远离所述电荷生成层的一面;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子层具有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所述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发光子层具有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所述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和所述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由单位受力条件下薄膜产生的形变量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和所述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由薄膜的厚度方向上,单位受力条件下,薄膜的受力部分产生的厚度形变量决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可以由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X1=ΔF1/ΔH1;
其中,ΔF1为薄膜的厚度方向上的不同作用力的差值;ΔH1为薄膜的受力部分在不同作用力下的厚度差值;
所述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可以由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X2=ΔF2/ΔH2;
其中,ΔF2为薄膜的厚度方向上的不同作用力的差值;ΔH2为薄膜的受力部分在不同作用力下的厚度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为-1.7,所述第一薄膜致密性参数小于0;
所述第二阈值为-1.7,且所述第二薄膜致密性参数小于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通电工作状态下,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尺寸形变幅度与所述发光功能层原有形状尺寸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7.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通电工作状态下,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厚度膨胀幅度与所述发光功能层原有厚度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7.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在加热状态下,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尺寸形变幅度与所述发光功能层原有形状尺寸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在加热状态下,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厚度膨胀幅度与所述发光功能层原有厚度之间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生成层包括第一电荷生成层和第二电荷生成层,所述第一电荷生成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发光层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面,所述第一电荷生成层包括n-型电荷生成材料,所述第二电荷生成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荷生成层远离所述第一发光层的一面,所述第二电荷生成层包括p-型电荷生成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空穴注入子层、第一空穴传输子层、所述第一发光子层、第一电子传输子层和第一电子注入子层;
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空穴注入子层、第二空穴传输子层、所述第二发光子层、第二电子传输子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子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子层包括蓝色磷光发光材料或蓝色荧光发光材料,所述第二发光子层包括蓝色磷光发光材料或蓝色荧光发光材料。
CN202210474302.7A 2022-04-29 2022-04-29 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48835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4302.7A CN114883504A (zh) 2022-04-29 2022-04-29 显示面板
PCT/CN2022/095111 WO2023206681A1 (zh) 2022-04-29 2022-05-26 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4302.7A CN114883504A (zh) 2022-04-29 2022-04-29 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3504A true CN114883504A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74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4302.7A Pending CN114883504A (zh) 2022-04-29 2022-04-29 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3504A (zh)
WO (1) WO202320668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03028U (zh) * 2012-02-29 2012-10-24 东南大学 一种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CN104021735B (zh) * 2014-05-23 2016-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发光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KR102543330B1 (ko) * 2015-02-25 2023-06-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소자, 표시 소자, 표시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조명 장치
CN106410049A (zh) * 2016-06-02 2017-02-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器件与oled显示器
CN111628095A (zh) * 2020-06-08 2020-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4203941B (zh) * 2020-09-17 2024-04-23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的制备方法和发光二极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6681A1 (zh) 2023-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4628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He et al. Very high-efficiency and low voltage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a pin junction
He et al. High-efficiency and low-voltage p‐i‐n electro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double-emission layers
Karzazi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devices and applications
Ikai et al. Highly efficient phosphorescence from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an exciton-block layer
US7911129B2 (en) Arrangement for an organic pin-type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atanabe et al. High-efficiency green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chemically doped layers
Chang et al.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phosphorescent-dye-doped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JP4153694B2 (ja) 有機el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130240847A1 (en) Monolithic parallel multijunction oled with independent tunable color emission
JP5554922B2 (ja) 異なる有機材料の2つ以下の層を備える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
US20120025180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N111640878B (zh) 有机发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显示装置
TW201240182A (en) Light-emitting body, light-emitting layer,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Huang et al. Influence of the thickness and doping of the emission lay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PiN structure
Polikarpov et al. An ambipolar phosphine oxide-based host for high power efficiency blue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Davidson-Hall et al.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in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evice stability via a cascading hole transport layer
JP2004288619A (ja) 高効率の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US8785916B2 (en) Optoelectronic orga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12599687B (zh) 一种发光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14883504A (zh) 显示面板
US20240188364A1 (en) Display panel
CN114883505A (zh) 显示面板
CN110061143A (zh) 一种具有np型复合空穴注入层的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TW201237138A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illuminat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