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9251B - 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9251B
CN114879251B CN202210723960.5A CN202210723960A CN114879251B CN 114879251 B CN114879251 B CN 114879251B CN 202210723960 A CN202210723960 A CN 202210723960A CN 114879251 B CN114879251 B CN 1148792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source
source track
observed
track inter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239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79251A (zh
Inventor
赵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Priority to CN2022107239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92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9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9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79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92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288Event detection in seismic signals, e.g. microseismic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利用射线追踪方法,根据观测到时和理论走时,构建以到时约束或/和到时差约束的多条精细的震源轨迹;计算出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确定出用于定位的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的分布区域V;基于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的几何重心,从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检测出异常的震源轨迹相交点;从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去除异常的震源轨迹相交点,并计算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剩余震源轨迹相交点的几何重心,且作为震源位置。本发明利用射线追踪方法计算出的震源轨迹较为精细,并利用精细的震源轨迹确定震源位置,有利于提高定位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定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震源位置的高精度确定,不仅关乎大震救灾,而且是分析地震活动时空特征、进行地震预测的重要基础,同时对于地球内部结构探测、核爆监测以及开采油气、煤炭等资源诱发地震的灾害评估等都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是在假设地下介质均匀、震源深度远小于震中距的条件下,画出不同台站P波到时差约束的震源轨迹(为双曲线)或相同台站P波和S波到时差约束的震源轨迹(为圆形),将震源轨迹的交汇点作为震中位置(该传统的地震定位方法参见文献1:Pujol J.2004.Earthquake location tutorial:graphical approach andapproximate epicentral location techniques.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75(1):63-74)。在该传统的地震定位方法中存在如下缺点:(1)所基于的速度模型过于简单、远离实际(实际的地下介质其P波和S波速度都非常数,在横向和深度方向上都有较大的变化),致使其定位精度较低;(2)不适合震中距相对于震源深度很小的地震,因为此时震源轨迹在地表不是交汇于一点而是交汇成一个区域。
为了客服传统地震定位交切法不能用于接近实际速度模型、定位精度较低的缺点,地震学家进行了改进。鉴于在复杂速度模型中,震源轨迹难以表示成解析解,地震学家基于射线追踪技术计算每个速度模型单元中心点的走时差残差(理论的走时差与观测的走时差之差),将走时差残差TERR较小(例如小于0.5s)的点作为震源轨迹(为厚薄不均的板带)。使用这样的震源轨迹确定震源位置的定位方法参见文献2:Theunissen T,Font Y,Lallemand S et al.2012.Improvements of the Maximum Intersection Method for 3DAbsolute Earthquake Locations.Bull.Seismol.Soc.Am.102(4):1764-1785。文献2中记载的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点:(1)以残差较小的点表示震源轨迹为薄厚不均的板带而非理论上的曲面,得到震源轨迹较为粗略,即使速度模型和震相到时准确,震源轨迹通常也不会交于一点而是交汇成一个区域;(2)根据震源轨迹经过轨迹交汇最密集区域的次数来检测异常的观测到时,异常观测到时的检测较为繁琐;(3)仅使用到时差约束的震源轨迹,定位结果对震相拾取误差较为敏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震源轨迹较为粗略、异常观测到时的检测较为繁琐以及定位结果对震相拾取误差较为敏感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拾取地震事件中地震波分别在多个地震台站的P波或/和S波的观测到时;对研究区域的速度模型进行网格剖分得到多个模型单元,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分别计算地震波从各个地震台站到研究区域内各个模型单元节点的P波或/和S波的理论走时;
S2,利用射线追踪方法,根据所有所述观测到时和所述理论走时,构建以到时约束或/和到时差约束的多条精细的震源轨迹;
S3,根据多条所述震源轨迹计算出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其中,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包括多个离散的震源轨迹相交点;
S4,从所述研究区域内确定出用于定位的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的分布区域V;
S5,基于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的几何重心,从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检测出异常的震源轨迹相交点;
S6,从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去除异常的震源轨迹相交点,并计算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剩余震源轨迹相交点的几何重心,且将计算出的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剩余震源轨迹相交点的几何重心作为震源位置。
基于上述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系统。
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观测到时及理论走时获取模块,拾取地震事件中地震波分别在多个地震台站的P波或/和S波的观测到时;对研究区域的速度模型进行网格剖分得到多个模型单元,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分别计算地震波从各个地震台站到研究区域内各个模型单元节点的P波或/和S波的理论走时;
震源轨迹构建模块,其用于利用射线追踪方法,根据所有所述观测到时和所述理论走时,构建以到时约束或/和到时差约束的多条震源轨迹;
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计算模块,其用于根据多条所述震源轨迹计算出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其中,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包括多个离散的震源轨迹相交点;
区域确定模块,其用于从所述研究区域内确定出用于定位的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的分布区域V;
异常震源轨迹相交点检测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的几何重心,从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检测出异常的震源轨迹相交点;
震源位置计算模块,其用于从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去除异常的震源轨迹相交点,并计算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剩余震源轨迹相交点的几何重心,且将计算出的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剩余震源轨迹相交点的几何重心作为震源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及系统中,利用射线追踪方法计算出的震源轨迹较为精细,且该震源轨迹既可以使用到时差约束,也可以使用到时约束,或同时使用时差约束和到时约束,减少随机因素的干扰,从而减小了定位结果对震相拾取误差的敏感度;在利用精细的震源轨迹确定震源位置的过程中,理论走时场仅计算一次,因此效率较高;震源位置不是定于模型单元节点而是定于多个正常相交点所位于模型单元节点的几何重心,因此对于稀疏网格也较适用,有利于提高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S5:
S1,拾取地震事件中地震波分别在多个地震台站的P波或/和S波的观测到时;对研究区域的速度模型进行网格剖分得到多个模型单元,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分别计算地震波从各个地震台站到研究区域内各个模型单元节点的P波或/和S波的理论走时。
在所述S1中,所述模型单元节点为所述模型单元的中心点。
拾取地震事件的P波或/和S波的观测到时的具体方法为,根据所述地震台站的记录,通过人工方法或人工智能方法或两者结合的方法拾取地震事件的P波或/和S波的观测到时。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P波可为Pg,PmP,Pn等到达地震台站时为纵波的不同震相;这里的S波可为Sg,SmS,Sn等到达地震台站时为横波的不同震相。
S2,利用射线追踪方法,根据所有所述观测到时和所述理论走时,构建以到时约束或/和到时差约束的多条精细的震源轨迹。
所述S2具体为,
根据所有所述理论走时以及所述观测到时构建震源轨迹的残差场;其中,所述残差场包括以到时差约束的震源轨迹的到时差残差场或/和以到时约束的震源轨迹的到时残差场;
具体的,对应于第j条以到时差约束的震源轨迹的到时差残差场FRDT为:
Figure BDA0003710220640000051
其中:
T(x;Rj1,Wj1)为地震波从地震台站Rj1到模型单元节点x的震相Wj1(Wj1为P波或S波)的理论走时,T(x;Rj2,Wj2)为地震波从地震台站Rj2到模型单元节点x的震相Wj2(Wj2为P波或S波)的理论走时;
Figure BDA0003710220640000052
为在地震台站Rj1观测到的震相Wj1(Wj1为P波或S波)的观测到时,
Figure BDA0003710220640000053
为在地震台站Rj2观测到的震相Wj2(Wj2为P波或S波)的观测到时;
I(x)为空间单位场,其值处处为1;
对应于第i条以到时约束的震源轨迹的到时残差场FRAT为:
Figure BDA0003710220640000054
Figure BDA0003710220640000061
其中,T(x,Gi,Wi)为地震波从地震台站Gi到模型单元节点x的震相Wi(Wi为P波或S波)的理论走时,
Figure BDA0003710220640000062
为在地震台站Gi观测到的震相Wi(Wi为P波或S波)的观测到时;T0(x)为由K个观测到时构建的发震时间场;I(x)为空间单位场,其值处处为1。
在每个所述残差场中,对于每个所述模型单元节点,将相邻的残差极性不同的所述模型单元节点和其(其指代前述的“对于每个所述模型单元节点”)组对构成模型单元节点对,选取绝对梯度最大的所述模型单元节点对作为震源轨迹的法线点对;将所述法线点对中残差绝对值(也称绝对残差)最小的点作为震源轨迹参考点。
将所述残差场中每个所述模型单元节点的残差取绝对值得到绝对残差场,在所述绝对残差场中,使用射线追踪方法计算连接震源轨迹参考点的射线路径,并将连接震源轨迹参考点的射线路径作为所述震源轨迹。
S3,根据多条所述震源轨迹计算出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其中,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包括多个离散的震源轨迹相交点。
在所述S3中,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具体为至少M条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的点;其中,M为预设的常数;例如,将M设置成3,即相交次数大于或等于3,也就是说震源轨迹相交点具体为至少3条震源轨迹相交的点。
由于速度模型和拾取的到时总是或多或少存在误差,因此计算的震源轨迹并不会交于一点而是交于多个点;当速度模型较为复杂时,震源轨迹不仅在震源或其附近相交,而且还可能有部分震源轨迹在距震源位置较远处相交;异常的观测到时,其约束的震源轨迹可能和其他轨迹的相交点会偏离实际震源位置较大。这样,有三类震源轨迹相交点需要处理:1)正常观测到时或到时差约束的震源轨迹在震源位置附近的相交点(由速度模型或观测到时的较小误差引起);2)正常或异常观测到时约束的震源轨迹在远远偏离震源位置处的相交点(由速度模型复杂性导致,和速度模型误差和震相到时拾取误差无关,该类相交点个数较少,震源轨迹相交次数也较少);3)异常观测到时约束的震源轨迹在震源位置较远处的相交点(由观测到时的较大误差引起)。1)类相交点用于震源轨迹的确定,2)和3)类在地震定位中是不需要的。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S2中计算出的震源轨迹为理论的曲面而非薄厚不均的板带,其较为精细。当计算的震源轨迹为理论的曲面而非薄厚不均的板带时,若速度模型和拾取的到时准确时,计算的震源轨迹将交汇于一点;若速度模型或拾取的到时存在误差时,计算的震源轨迹将相交于多个点,相交点在空间离散分布,这点和背景技术记载的文献2中粗略的震源轨迹交叠成一个区域明显不同。因此,对于精细震源轨迹,文献2中检测异常值和确定震源位置的方法已不适用。如何基于精细震源轨迹检测异常观测到时或减小甚至消除其对定位的影响、高精度地确定震源位置参见如下内容。
S4,从所述研究区域内确定出用于定位的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的分布区域V。
所述S4具体为,
对于每条所述震源轨迹,将其对应的绝对残差场(残差场的绝对值)相加获得总绝对残差场,将总绝对残差场中数值最小的Fp%的模型单元节点组成的区域作为用于定位的震源相交点的分布区域V;其中,Fp为预设的常数。
和常规做法一样,假定异常观测到时的个数相对较少(比如10%),总定位走时残差最小的点和实际震源位置偏差不是很大。这样,正常观测到时约束的震源轨迹在震源位置附近的相交点,位于总定位走时残差较小的区域,而定位不需要的2)和3)类震源轨迹相交点位于总残差较大的区域。因此,将总走时差最小的Fp%(比如取Fp=0.05)的模型单元节点组成的区域作为用于定位的震源相交点的分布区域V。区域大小根据经验或定位实验确定。
S5,基于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的几何重心,从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检测出异常的震源轨迹相交点。
所述S5具体为,
计算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所有震源轨迹相交点的几何重心,得到第一几何重心;
计算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每个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到所述第一几何重心的距离,以及计算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所有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到所述第一几何重心的平均距离及距离方差;
若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到所述第一几何重心的距离与所述平均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N倍的所述距离方差,则判定该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为异常的震源轨迹相交点;其中,N为预设的常数,具体为正整数,在本具体实施例中N取值为2。
异常相交点的判定过程具体如下:假设前边计算的第一几何重心点为h0,所有震源轨迹相交点(假设有n个相交点)到h0的距离分别为x1,x2,……,xn,根据x1,x2,……,xn可计算这n个值的平均值X(即平均距离)和均方差d(即距离方差);对于震源轨迹相交点Pi,若该震源轨迹相交点到第一几何重心的距离xi=|Pih0|偏离平均值X N倍均方差,即若|xi-X|≥N*d,则认为震源轨迹相交点Pi为异常的震源轨迹相交点。
S6,从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去除异常的震源轨迹相交点,并计算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剩余震源轨迹相交点的几何重心,且将计算出的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剩余震源轨迹相交点的几何重心作为震源位置。
在所述S6后,还包括S7,确定发震时刻。
对于以到时差约束的震源轨迹,由于两个观测到时相减,就去掉了发震时间信息而仅得到实际走时之差,因此使用这种震源轨迹仅能得到震源位置,之后还需要根据上述公式(3)来确定发震时刻;对于以到时约束的震源轨迹,如果存在观测到时异常值,根据上述公式(3)得到的发震时刻是不准的,此时需要剔除异常观测值,利用正常的观测值来更准确地确定发震时间。
所述S7具体为:
对所有的所述观测到时与所述理论走时之差进行平均得到的值作为初始发震时刻;例如,以P波为例:根据震源轨迹交汇情况,得到了震源位置P0点,那么地震波从震源位置P0点到m个地震台站R1,R2,……,Rm的理论走时t1,t2,t3,……,tm是已知的(这里利用了地震学中的互易原理,地震波从A点到B点的走时等于地震波从B点到A点的走时);在地震台站R1,R2,R3,……,Rm观测到的观测到时T1,T2,T3,……,Tm是已知的。而Ti=ti+t0i(t0i为地震台站Ri测得的发震时刻);这样,t0i=Ti-ti,(i=1,2,……m),对m个发震时刻t0i求平均,就得到了初始发震时刻。
基于所述初始发震时刻计算每个所述观测到时的残差,得到观测到时残差(观测到时残差为观测到时与理论计算到时之差;其中,理论计算到时为初始发震时刻加上地震波从地震台站到震源位置的理论走时)。
计算所有所述观测到时残差的平均值以及均方差,对应得到观测到时残差平均值以及观测到时残差均方差;
假设异常的观测到时个数较少,则初始发震时刻和实际的发震时刻偏差不大;这样,观测到时残差主要源于观测到时误差。因此,若观测到时残差较大则意味着观测到时误差较大。所以,若所述观测到时残差与所述观测到时残差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Q倍的所述观测到时残差均方差,则认为该所述观测到时残差对应的观测到时为异常的观测到时;其中,Q为预设的常数,具体为正整数,在本具体实施例中Q取值为2。例如,假设m个地震台站R1,R2,……,Rm观测的观测到时分为T1,T2,T3,……,Tm,对应的观测到时残差分别为Y1,Y2,Y3,……,Ym,观测到时残差Y1,Y2,Y3,……,Ym的平均值和均方差分别为Y和D;那么,若|Yi-Y|≥Q*D,则认为观测到时残差Yi对应的观测到时Ti为异常的观测到时。
从所有的所述观测到时中去除异常的观测到时,根据上述公式(3)重新计算发震时刻作为最后结果。
在本发明中的方法中:计算地震波走时和震源轨迹的方法可以用最小走时树射线追踪方法,还可以用其他射线追踪方法;确定用于定位的震源相交点的分布区域V,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确定,例如使用物理学中的费米-狄拉克统计公式确定;异常观测值的检测,还可以由下述方案确定:对于V区域中的震源轨迹正常相交点,统计每个观测到时的震源轨迹个数之和,即对于每个观测到时,统计有多少个其约束的震源轨迹通过了正常轨迹相交点。将最大个数到0分成10段,取前2段,只有震源轨迹个数之和较多的观测到时才被认为是正常的。
基于上述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系统。
如图2所示,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观测到时及理论走时获取模块,其用于拾取地震事件中地震波分别在多个地震台站的P波或/和S波的观测到时;对研究区域的速度模型进行网格剖分得到多个模型单元,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分别计算地震波从各个地震台站到研究区域内各个模型单元节点的P波或/和S波的理论走时;
震源轨迹构建模块,其用于利用射线追踪方法,根据所有所述观测到时和所述理论走时,构建以到时约束或/和到时差约束的多条震源轨迹;
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计算模块,其用于根据多条所述震源轨迹计算出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其中,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包括多个离散的震源轨迹相交点;
区域确定模块,其用于从所述研究区域内确定出用于定位的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的分布区域V;
异常震源轨迹相交点检测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的几何重心,从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检测出异常的震源轨迹相交点;
震源位置计算模块,其用于从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去除异常的震源轨迹相交点,并计算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剩余震源轨迹相交点的几何重心,且将计算出的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剩余震源轨迹相交点的几何重心作为震源位置。
另外,各模块的具体功能参见上述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在此不在赘述。
在本发明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及系统中,利用射线追踪方法计算出的震源轨迹较为精细,且该震源轨迹既可以使用到时差约束,也可以使用到时约束,或同时使用时差约束和到时约束,减少随机因素的干扰,从而减小了定位结果对震相拾取误差的敏感度;在利用精细的震源轨迹确定震源位置的过程中,理论走时场仅计算一次,因此效率较高;震源位置不是定于模型单元节点而是定于多个正常相交点所位于模型单元节点的几何重心,因此对于稀疏网格也较适用,有利于提高定位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拾取地震事件中地震波分别在多个地震台站的P波或/和S波的观测到时;对研究区域的速度模型进行网格剖分得到多个模型单元,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分别计算地震波从各个地震台站到研究区域内各个模型单元节点的P波或/和S波的理论走时;
S2,利用射线追踪方法,根据所有所述观测到时和所述理论走时,构建以到时约束或/和到时差约束的多条精细的震源轨迹;
S3,根据多条所述震源轨迹计算出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其中,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包括多个离散的震源轨迹相交点;
S4,从所述研究区域内确定出用于定位的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的分布区域V;
S5,基于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的几何重心,从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检测出异常的震源轨迹相交点;
S6,从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去除异常的震源轨迹相交点,并计算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剩余震源轨迹相交点的几何重心,且将计算出的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剩余震源轨迹相交点的几何重心作为震源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中,所述模型单元节点为所述模型单元的中心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为,
根据所有所述理论走时和所述观测到时构建震源轨迹的残差场;其中,所述残差场包括以到时差约束的震源轨迹的到时差残差场或/和以到时约束的震源轨迹的到时残差场;
在每个所述残差场中,对于每个所述模型单元节点,将相邻的残差极性不同的所述模型单元节点和其组对构成模型单元节点对,选取绝对梯度最大的所述模型单元节点对作为震源轨迹的法线点对;将所述法线点对中残差绝对值最小的点作为震源轨迹参考点;
将所述残差场中每个所述模型单元节点的残差取绝对值得到绝对残差场,在所述绝对残差场中,使用射线追踪方法计算连接震源轨迹参考点的射线路径,并将连接震源轨迹参考点的射线路径作为所述震源轨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中,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具体为至少M条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的点;其中,M为预设的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具体为,
对于每条所述震源轨迹,将其对应的绝对残差场相加获得总绝对残差场,将总绝对残差场中数值最小的Fp%的模型单元节点组成的区域作为用于定位的震源相交点的分布区域V;其中,Fp为预设的常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具体为,
计算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所有震源轨迹相交点的几何重心,得到第一几何重心;
计算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每个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到所述第一几何重心的距离,以及计算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所有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到所述第一几何重心的平均距离及距离方差;
若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到所述第一几何重心的距离与所述平均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N倍的所述距离方差,则判定该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为异常的震源轨迹相交点;
其中,N为预设的常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6后,还包括S7,确定发震时刻;
所述S7具体为,
对所有的所述观测到时与所述理论走时之差进行平均得到的值作为初始发震时刻;
基于所述初始发震时刻计算每个所述观测到时的残差,得到多个观测到时残差;以及计算所有所述观测到时残差的平均值以及均方差,对应得到观测到时残差平均值以及观测到时残差均方差;
若所述观测到时残差与所述观测到时残差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Q倍的所述观测到时残差均方差,则认为该所述观测到时残差对应的观测到时为异常的观测到时;其中,Q为预设的常数;
从所有的所述观测到时中去除异常的观测到时,重新计算发震时刻作为最后结果。
8.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模块,
观测到时及理论走时获取模块,其用于拾取地震事件中地震波分别在多个地震台站的P波或/和S波的观测到时;对研究区域的速度模型进行网格剖分得到多个模型单元,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分别计算地震波从各个地震台站到研究区域内各个模型单元节点的P波或/和S波的理论走时;
震源轨迹构建模块,其用于利用射线追踪方法,根据所有所述观测到时和所述理论走时,构建以到时约束或/和到时差约束的多条震源轨迹;
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计算模块,其用于根据多条所述震源轨迹计算出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其中,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包括多个离散的震源轨迹相交点;
区域确定模块,其用于从所述研究区域内确定出用于定位的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的分布区域V;
异常震源轨迹相交点检测模块,其用于基于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的几何重心,从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检测出异常的震源轨迹相交点;
震源位置计算模块,其用于从所述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去除异常的震源轨迹相交点,并计算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剩余震源轨迹相交点的几何重心,且将计算出的所述分布区域V内震源轨迹相交点集合中剩余震源轨迹相交点的几何重心作为震源位置。
CN202210723960.5A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8792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23960.5A CN114879251B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23960.5A CN114879251B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9251A CN114879251A (zh) 2022-08-09
CN114879251B true CN114879251B (zh) 2023-02-21

Family

ID=82681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23960.5A Active CN114879251B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925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1047A (zh) * 2014-01-06 2016-09-28 眼锁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重复虹膜识别的方法和设备
CN106814391A (zh) * 2015-11-27 2017-06-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菲涅尔体层析反演的地面微地震事件定位方法
US10203519B2 (en) * 2014-04-01 2019-02-12 Essilor Internationa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gmented reality
CN109444955A (zh) * 2019-01-09 2019-03-08 中国海洋大学 三维地震射线追踪的双线性走时扰动插值方法
CN113960532A (zh) * 2021-10-20 2022-01-21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假想源的二次定位计算的微地震定位方法
CN114460632A (zh) * 2020-10-22 2022-05-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射线追踪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1047A (zh) * 2014-01-06 2016-09-28 眼锁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重复虹膜识别的方法和设备
US10203519B2 (en) * 2014-04-01 2019-02-12 Essilor Internationa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gmented reality
CN106814391A (zh) * 2015-11-27 2017-06-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菲涅尔体层析反演的地面微地震事件定位方法
CN109444955A (zh) * 2019-01-09 2019-03-08 中国海洋大学 三维地震射线追踪的双线性走时扰动插值方法
CN114460632A (zh) * 2020-10-22 2022-05-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射线追踪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60532A (zh) * 2021-10-20 2022-01-21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假想源的二次定位计算的微地震定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利用并行八叉树划分技术开展复杂构型航天器放气污染分析研究;焦子龙等;《航天器环境工程》(第06期);全文 *
复杂高陡构造零偏VSP空变倾角时差校正及其处理技术;谢会文等;《石油物探》(第0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9251A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eating Weighted Euler deconvolution of gravity data
WAN et al. An algorithm of fault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using distribution of small earthquakes and parameters of regional stress fiel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angshan earthquake sequence
Goodacre et al.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association of seismicity with drainage patterns and magnetic anomalies in western Quebec
CN101980054A (zh) 一种在高密度地震静校正处理中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
Robinson et al. Variation of P-wave velocity before the Bear Valley, California, earthquake of 24 February 1972
CN105022031A (zh) 一种区域岩体微震震源的分层速度定位方法
CN106646598A (zh) 一种fast‑aic法微地震信号拾取方法
CN105759311A (zh) 一种近实时地震震源位置定位方法
D’Alessandro et al. Montana Seismic Network Performance: an evaluation through the SNES method
CN113960532A (zh) 一种基于假想源的二次定位计算的微地震定位方法
CN102053275B (zh) 一种用于单点地震室内组合的相对静校正量计算方法
CN114879251B (zh) 一种基于射线追踪技术的地震定位图形方法及系统
CN108375789B (zh) 联合采集地震数据的同步匹配方法
CN111208556B (zh) 一种水声台站监测信号到时区间估算方法
Pudi et al. Spatial potential analysis of earthquakes in the western Himalayas using b-value and thrust association
CN113639970B (zh) 一种评估卫星闪电成像仪探测地面定标能力的方法
Wang et al. Cross-related microseismic location based on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nd the double-difference location method of jointed coal rock mass
Zhang et al. Test of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PI Method for Recent Large Earthquakes in and near Tibetan Plateau
Lomnitz Travel-time errors in the laterally inhomogeneous earth
Mehmood et al. Tukey control chart for radon monitoring in relation to the seismic activity
CN105137484A (zh) 估算地震数据道集能量值的中心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Rieken et al.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Cascadia subduction zone using earthquake hypocenters, western Washington
Wells et al.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rrival picks and high-precision earthquake location to examine the Wasatch Fault structure
Çakir et al. A New Method for Selecting the Phase and 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 Curves of Rayleigh and Love Surface Waves: Real Data Case of Central Anatolia, Turkey (Türkiye)
CN113359197B (zh) 一种适于浅层高精度的曲地表叠加成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