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7507B - 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干烧保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干烧保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7507B
CN114877507B CN202210539035.7A CN202210539035A CN114877507B CN 114877507 B CN114877507 B CN 114877507B CN 202210539035 A CN202210539035 A CN 202210539035A CN 114877507 B CN114877507 B CN 1148775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urrent
working current
control module
adjustment strate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390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77507A (zh
Inventor
龙华
黄森林
刘金鑫
首召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me Ya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me Ya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me Ya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me Ya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390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75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7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7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77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7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1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08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excess curr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干烧保护方法,涉及加湿器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供电模块、起振模块、控制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外部供电电源,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起振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起振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所述起振模块还包括用于连接雾化片的输出端口;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输出高频驱动信号,以使所述起振模块根据所述高频驱动信号控制所述雾化片进行谐振;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起振模块提供电源。本申请具有更加精准的检测雾化片的工作情况的效果。

Description

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干烧保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湿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干烧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加湿器是一种增加房间湿度的家用电器,加湿器可以给指定房间加湿,用来提高房间的空气质量。
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加湿器很多采用雾化片将液态水分子结构打散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来增加房间内的湿度,低频雾化器具有结构简单和通用性强的优点,但是在使用雾化片时需要有干烧保护功能,才能保障雾化片的使用,现有的干烧保护通常是采用金属探针检测水量,但是金属探针存在极化或氧化的问题,造成检测不准导致加湿器处于不正常的工作状态,且长期使用金属探针检测水量存在漏电的风险,容易误伤使用者。
发明内容
为了更加精准的检测雾化片的工作情况,减少干烧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干烧保护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包括供电模块、起振模块、控制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外部供电电源,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起振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起振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所述起振模块还包括用于连接雾化片的输出端口;
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输出高频驱动信号,以使所述起振模块根据所述高频驱动信号控制所述雾化片进行谐振;
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起振模块提供电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控制雾化片进行雾化时,供电模块为控制模块提供电源,然后控制模块根据内部的高频驱动信号输出高频驱动脉冲,雾化片根据控制模块输出的高频驱动脉冲进行谐振,当雾化片发生谐振时,电流检测模块检测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并将第一工作电流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接收的第一工作电流对雾化片的雾化情况进行实时检测,从而更加精准的了解雾化片的工作情况。
可选的,所述起振模块包括场效应管Q1、第一储能元件组和第二储能元件组,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储能元件组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储能元件组的一端,所述第一储能元件组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储能元件组的一端,所述第二储能元件组和所述第一储能元件组均连接于雾化片,所述第一储能元件组和所述第二储能元件组均连接于所述供电模块,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连接于接地端GND和所述电流检测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场效应管Q1根据接收的高频驱动信号导通,对加在雾化片两端的电压进行调节,从而控制雾化片的谐振频率。
可选的,还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和A/D转换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雾化片,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还连接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所述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雾化片的温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雾化片进行温度检测,可以对雾化片的工作状态的检测更加精准,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雾化片的工作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加湿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加湿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和所述雾化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片干烧保护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雾化片干烧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检测所述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
若所述控制模块判定所述第一工作电流大于最大工作电流,则执行第一调整策略;
其中,所述第一调整策略为所述控制模块停止输出高频驱动信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进行实时检测,可以通过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判断雾化片的工作状态,从而更加精准的了解雾化片的工作状态,对雾化片进行保护。
可选的,在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检测所述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雾化片的中心频率f1和偏差值n;
基于所述中心频率f1和所述偏差值n确定所述雾化片的工作频率区间;
获取所述工作频率区间内多个预设采样频率对应的第二工作电流;
基于多个所述第二工作电流确定最大工作电流。
可选的,所述基于多个所述第二工作电流确定最大工作电流,包括:
采用去峰值平均法计算多个所述第二工作电流的有效电流值,并将所述有效电流值确定为所述最大工作电流。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控制模块判定所述第一工作电流等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则执行第二调整策略;
若所述控制模块判定所述第一工作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则执行第三调整策略;
其中,所述第二调整策略为所述控制模块保持输出高频驱动信号,所述第三调整策略为所述控制模块增大输出高频驱动信号。
可选的,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检测所述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所述雾化片的检测温度值;
基于所述第一工作电流、最大工作电流和检测温度值确定调整策略。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工作电流、最大工作电流和检测温度值确定调整策略,包括:
若所述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则确定所述调整策略为第一调整策略;
若所述第一工作电流大于最大工作电流,则确定所述调整策略为第一调整策略;
若所述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所述第一工作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且所述第一工作电流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则确定所述调整策略为第一调整策略;
若所述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所述第一工作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且所述第一工作电流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的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则确定所述调整策略为第二调整策略;
若所述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三预设温度区间且所述第一工作电流等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则确定所述调整策略为第二调整策略;
若所述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三预设温度区间且所述第一工作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则确定所述调整策略为第三调整策略;
若所述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所述第一工作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且所述第一工作电流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则确定所述调整策略为第三调整策略;
其中,所述第一调整策略为所述控制模块停止输出高频驱动信号,所述第二调整策略为所述控制模块保持输出高频驱动信号,所述第三调整策略为所述控制模块增大输出高频驱动信号,使第一工作电流等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
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值;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中供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中起振模块、控制模块和电流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时本申请实施例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中温度检测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雾化片干烧保护方法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供电模块;11、整流单元;12、压降单元;2、起振模块;3、控制模块;4、电流检测模块;5、温度检测模块;6、A/D转换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5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参照图1,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包括供电模块1、起振模块2、控制模块3和电流检测模块4,供电模块1的输入端连接于外部供电电源,供电模块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控制模块3和起振模块2,控制模块3分别连接于起振模块2和电流检测模块4,起振模块2还包括用于连接雾化片的输出端口。
其中,电流检测模块4用于检测雾化片流过的电流,控制模块3用于输出高频驱动信号,以使起振模块2根据高频驱动信号控制雾化片进行谐振,供电模块1用于为控制模块提供电源。
在本实施例中,高频驱动信号的频率可以为1.7MHZ,还可以为2.4MHZ。
当控制雾化片进行雾化时,供电模块1为控制模块3提供电源,然后控制模块3根据内部的高频驱动信号输出高频驱动脉冲,雾化片根据控制模块3输出的高频驱动脉冲进行谐振,当雾化片发生谐振时,电流检测模块4检测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并将第一工作电流传输至控制模块3,控制模块3根据接收的第一工作电流对雾化片的雾化情况进行实时检测,从而更加精准的了解雾化片的工作情况。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供电模块1包括整流单元11和压降单元12,整流单元11的输入端连接于外部供电电源,整流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于压降单元12的输入端,压降单元12的输出端连接于控制模块3的电源输入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整流单元11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器R1、电容器C1和电容器C2;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均连接于外部供电电源的火线,二极管D1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阳极均连接于电阻器R1的一端,电阻器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压降单元的输入端和电容器C2的一端,电容器C2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GND,二极管D1的阴极还连接于电容器C1的一端,电容器C1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GND,二极管D3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阳极均连接于接地端GND,二极管D3的阴极和二极管D2的阳极均连接于外部供电电源的零线。
压降单元12包括控制芯片U2、电容器C3、电阻器R2、电容器C4、电容器C5、二极管D5、二极管D、电感器L1和电源输出端VBAT;控制芯片U2的1引脚分别连接于电阻器R1和电容器C3的一端,电容器C3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GND,控制芯片U2的2引脚连接于电阻器R2的一端,电阻器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电容器C4的一端、电感器L1的一端和二极管D6的阴极,电容器C4的另一端连接于控制芯片U2的3引脚,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于接地端GND,电感器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电源输出端VOUT和电容器C5的一端,电容器C5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GND,控制芯片U2的3引脚连接于二极管D5的阴极,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于电源输出端VBAT,电源输出端VBAT连接于控制模块3。
在本实施例中,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对外部供电电源提供的交流电源进行整流,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然后经过整流单元11整流处理后的直流电输入至压降单元12,压降单元12对整流后的直流电进行降压处理,从而满足控制模块3的用电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芯片U2的可选型号为KW01L,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为整流二极管,二极管D5为压降二极管,二极管D6为续流二极管。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供电模块1还包括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的输出端连接于电源输出端VBAT,当无法用外部供电单元供电时,可以采用可充电电池进行供电,从而满足控制模块3的用电需求。
参照图1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为控制芯片U1,起振模块2包括电容器C6、第一储能元件组、电阻器R3、电阻器R4、电阻器R5、第二储能元件组和场效应管Q1;电源输出端VBAT分别连接于电容器C6的一端、第一储能元件组的一端和第二储能元件组的2端口,电容器C6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GND,第一储能元件组的另一端和第二储能元件组的1端口均连接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第二储能元件组的3端口连接于雾化片的1引脚,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还连接于雾化片的2引脚。
控制芯片U1的高频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于电阻器R3的一端,电阻器R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电阻器R4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阻器,R4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GND,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连接于电流检测模块和电阻器R5的一端,电阻器R5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GND。
第一储能元件为电容器C7,第二储能元件为电感器L2,电感器L2为三端电感器,第一储能元件组可以为多个电容器C7并联连接,第二储能元件组可以为多个电感器L2并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储能元件组为一个第一储能元件,第二储能元件组为一个电感器L2。
当需要控制雾化片进行谐振时,控制芯片U1输出高频驱动信号,场效应管Q1根据高频驱动信号导通,使第一储能元件和第二储能元件对电源输出端VBAT的电压进一步提高,从而使雾化片以最大功率进行工作。
为便于控制模块3接收的第一工作电流更加精准,还包括A/D转换模块6,A/D转换模块6的输入端连接于电流检测模块4,A/D转换模块6的输出端连接于控制模块3的输入端。
在本实施例中,电流检测模块4包括电阻器R6、电阻器R7和电容器C8,电阻器R6的一端和电阻器R7的一端均连接于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电阻器R6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GND,电阻器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电容器C8的一端和A/D转换模块6的输入端,电容器C8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GND。
流过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经过电阻器R7输入至A/D转换模块6内,经过A/D转换模块6的转换,将第一工作电流传输至控制芯片U1内,从而使控制芯片U1根据接收的第一工作电流控制输出的高频驱动信号,从而更加精准的控制雾化片进行谐振。
在本实施例中,电容器C8能够将雾化片中的高频信号进行过滤,从而使检测的第一工作电流更加精准。
参照图1和图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还包括温度检测模块5,温度检测模块5的输入端连接于雾化片,温度检测模块5的输出端连接于A/D转换模块6的输入端。
温度检测模块5可以为非接触式温度检测模块,还可以为接触式温度检测模块,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模块5为接触式温度检测模块。
具体的,温度检测模块5包括热敏电阻器RNTC、电阻器R8和电容器C9;电阻器R8的一端连接于电源输出端VBAT,电阻器R8的另一端连接于热敏电阻器RNTC的一端,热敏电阻器RNTC的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GND,电容器C9并联在热敏电阻器RNTC的两端,且电容器C9的一端接地,电阻器R8和热敏电阻器RNTC的连接点连接于A/D转换模块。
电容器C9用于滤波,使输入至A/D转换模块6的电信号更加稳定。
当雾化片处于干烧状态时,控制芯片U1检测到雾化片的温度上升,且当前检测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此时控制芯片U1停止输出高频驱动信号,从而控制雾化片停止谐振,减小雾化片受到的损害。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的实施原理为:整流单元11将外部供电电源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并输入至压降单元12,经过控制芯片U2的压降,为控制模块3提供电源,然后控制芯片U1将内部的高频驱动信号由高频信号输出端输出,场效应管Q1根据高频驱动信号进行导通,从而实现第一储能元件和第二储能元件的充放电,进而使输入至雾化片的电压升高,雾化片处于最大输出功率状态。
当雾化片处于工作状态时,电阻器R7对流过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进行检测,并将第一工作电流传输至A/D转换模块6内,然后经过A/D转换模块6的转换输入至控制芯片U1内,控制芯片U1根据检测电流实时监测雾化片的工作状态。
热敏电阻器RNTC对雾化片的温度进行采集,并将采集的温度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A/D转换模块内,A/D转换模块对电信号进行转换,输入至控制芯片U1内,从而完成对雾化片温度的实时检测,进而更加精准的检测雾化片的雾化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加湿装置。参照图3,加湿装置包括带有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的控制器、存水槽、放置于存水槽内的雾化片、报警器和用于检测存水槽水位的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连接于A/D转换模块6。
当控制器控制雾化片发生谐振时,控制器检测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然后根据第一工作电流控制雾化片发生谐振,并且控制器根据第一工作电流判定雾化片是否处于干烧状态,若是,则控制器控制报警器输出。
进一步地,液位传感器对存水槽内的水位进行检测,并将水位信息传输至控制器内,控制器根据接收的水位信息进一步判断雾化片是否处于干烧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加湿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雾化片的温度。
温度传感器可以为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还可以为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在本可选实施方式中,温度检测模块为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雾化片干烧保护方法,应用于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参照图5,该方法主要流程描述如下(步骤S101~步骤S102):
步骤S101,电流检测模块4检测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
在检测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之前,需要对雾化片进行试运行,得到雾化片的最大工作电流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获取雾化片的最大工作电流,包括:获取雾化片的中心频率f1和偏差值n;
基于中心频率f1和偏差值n确定雾化片的工作频率区间;
获取工作频率区间内多个预设采样频率对应的第二工作电流;
基于多个第二工作电流确定最大工作电流。
具体的,在每一个雾化片被生产时,由于生产时不可避免的误差,导致每一个雾化片的中心频率f1和偏差值n都会有所不同,故在厂家生产雾化片时,都会将雾化片的中心频率f1和偏差值n标记在雾化片的参数上。
工作人员将雾化片的中心频率f1和偏差值n手动输入,然后由控制模块3响应于工作人员的手动输入,计算雾化片的工作频率区间,然后控制模块3根据多个预设采样频率输出对应的高频驱动信号,起振模块2根据高频驱动信号控制雾化片进行谐振,然后电流检测模块4对雾化片的多个第二工作电流进行检测,并将多个第二工作电流传输至控制模块3内。
进一步地,电流检测模块4将检测的多个第二工作电流传输至控制模块3,控制模块3根据接收的多个第二工作电流确定最大工作电流,包括:
采用去峰值平均法计算多个第二工作电流的有效电流值,并将所述有效电流值确定为最大工作电流。
具体的,由于雾化片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波动,影响电流检测模块检测的第二工作电流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去峰值平均法包括获取第二工作电流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将余下的第二工作电流取平均值,得到第二工作电流的有效电流值,将有效电流值确定为雾化片的最大工作电流。
在确定雾化片的最大工作电流之后,将最大工作电流输入至控制模块内,在将最大工作电流输入至控制模块3之后,控制模块3控制雾化片运行,同时电流检测模块4对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进行检测,然后将检测的第一工作电流传输至控制模块3内,使控制模块3对雾化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步骤S102,若控制模块3判定第一工作电流大于最大工作电流,则执行第一调整策略,其中,第一调整策略为控制模块3停止输出高频驱动信号。
具体的,当雾化片处于干烧状态时,雾化片的内阻上升,导致第一工作电流上升,从而使第一工作电流大于最大工作电流,此时控制模块3停止输出高频驱动信号,使起振模块2控制雾化片停止谐振,进而对雾化片进行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工作电流等于最大工作电流,执行第二调整策略,其中,第二调整策略为控制模块3保持输出高频驱动信号。
具体的,第一工作电流等于最大工作电流表示雾化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此时雾化片的雾化效果为最佳效果。
若第一工作电流小于最大工作电流,则执行第三调整策略,其中,第三调整策略为控制模块3增大输出高频驱动信号。
具体的,第一工作电流小于最大干工作电流时,表示雾化片未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此时,控制模块3增大当前的高频驱动信号的频率,从而使雾化片的谐振频率达到最大工作电流对应的谐振频率,即流过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达到最大工作电流。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雾化片干烧保护方法包括:
电流检测模块4检测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
温度检测模块5检测雾化片的检测温度值;
基于第一工作电流、最大工作电流和检测温度值确定调整策略。
具体的,获取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和最大工作电流与上述检测方法一致,在此不再多做赘述;温度检测模块5对雾化片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雾化片的检测温度值传输至控制模块3,控制模块3根据检测温度值更加准确地对雾化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
进一步地,基于第一工作电流、最大工作电流和检测温度值确定调整策略,包括:
若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则确定调整策略为第一调整策略;
若第一工作电流大于最大工作电流,则确定调整策略为第一调整策略;
若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第一工作电流小于最大工作电流且第一工作电流与最大工作电流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则确定调整策略为第一调整策略;
若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第一工作电流小于最大工作电流且第一工作电流与最大工作电流的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则确定调整策略为第二调整策略;
若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三预设温度区间且第一工作电流等于最大工作电流,则确定调整策略为第二调整策略;
若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三预设温度区间且第一工作电流小于最大工作电流,则确定调整策略为第三调整策略;
若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第一工作电流小于最大工作电流且第一工作电流与最大工作电流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则确定调整策略为第三调整策略;
其中,第一调整策略为控制模块3停止输出高频驱动信号,第二调整策略为控制模块3保持输出高频驱动信号,第三调整策略为控制模块3增大输出高频驱动信号,使第一工作电流等于最大工作电流;
第三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值不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值;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值不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值。
具体的,第三预设温度区间为10℃~75℃,第二预设温区间为75℃~80℃,第一预设温度区间为80℃~100℃,第一工作电流与最大工作电流的差值为最大工作电流减去第一工作电流的差值。
当雾化片的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时,雾化片的温度大于正常工作的温度,此时控制模块3可以判定雾化片处于干烧状态,控制模块3立即停止输出高频驱动信号,从而使雾化片停止谐振,对雾化片进行保护。
当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时,雾化片此时处于干烧状态和正常工作状态的边缘,此时雾化片不能按照雾化片的最大工作电流运行,否则会对雾化片产生损伤,即使雾化片按照最大工作电流减去预设差值的第三工作电流运行,当第一工作电流等于第三工作电流时,控制模块3保持输出高频驱动信号的频率不变;当第一工作电流小于第三工作电流时,控制模块3增大输出高频驱动信号的频率,使第一工作电流等于第三干工作电流。
当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三预设温度区间时,此时雾化片的温度处于正常温度范围,只需要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等于最大工作电流,使雾化片工作在最佳的工作状态,即使雾化片的雾化效果最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雾化片干烧保护方法还包括:
获取雾化片的出雾量;
基于出雾量确定雾化片的使用等级;
基于使用等级判断雾化片是否发生损坏;
若是,则控制模块控制报警器输出。
具体的,获取雾化片的出雾量包括通过液位传感器实时获取雾化片雾化前的第一液位和雾化后的第二液位,根据第一液位和第二液位计算雾化量,即第一液位减去第二液位为雾化量。
当雾化量处于第一预设雾化区间时,雾化片没有损坏,确定为第一使用等级;
当雾化量处于第二预设雾化区间时,雾化片部分损坏,但是还能够使用,确定为第二使用等级;
当雾化量处于第三预设雾化区间时,雾化片完全损坏,不能使用,确定为第三使用等级。
其中,第一使用等级对应控制模块3的第二调整策略或第三调整策略,第二使用等级对应控制模块3的第二调整策略或第三调整策略;第三使用等级对应控制模块3的第三调整策略。
当确定雾化片的使用等级为第三使用等级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输出,从而对使用者进行提醒。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Claims (7)

1.一种雾化片干烧保护方法,应用于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所述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包括控制模块(3)、电流检测模块(4)和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控制模块(3)分别连接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4)和所述温度检测模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流检测模块(4)检测所述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5)检测所述雾化片的检测温度值;
若所述控制模块(3)判定所述第一工作电流大于最大工作电流,则执行第一调整策略;
若所述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则确定所述调整策略为第一调整策略;
若所述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所述第一工作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且所述第一工作电流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则确定所述调整策略为第一调整策略;
若所述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所述第一工作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且所述第一工作电流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的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则确定所述调整策略为第二调整策略;
若所述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三预设温度区间且所述第一工作电流等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则确定所述调整策略为第二调整策略;
若所述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三预设温度区间且所述第一工作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则确定所述调整策略为第三调整策略;
若所述检测温度值处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所述第一工作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且所述第一工作电流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则确定所述调整策略为第三调整策略;
其中,所述第一调整策略为所述控制模块(3)停止输出高频驱动信号;所述第二调整策略为所述控制模块(3)保持输出高频驱动信号,所述第三调整策略为所述控制模块(3)增大输出高频驱动信号,使第一工作电流等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值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值;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上限值不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下限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片干烧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流检测模块(4)检测所述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雾化片的中心频率f1和偏差值n;
基于所述中心频率f1和所述偏差值n确定所述雾化片的工作频率区间;
获取所述工作频率区间内多个预设采样频率对应的第二工作电流;
基于多个所述第二工作电流确定最大工作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雾化片干烧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个所述第二工作电流确定最大工作电流,包括:
采用去峰值平均法计算多个所述第二工作电流的有效电流值,并将所述有效电流值确定为所述最大工作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控制模块(3)判定所述第一工作电流等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则执行第二调整策略;
若所述控制模块(3)判定所述第一工作电流小于所述最大工作电流,则执行第三调整策略;
其中,所述第二调整策略为所述控制模块(3)保持输出高频驱动信号,所述第三调整策略为所述控制模块(3)增大输出高频驱动信号。
5.一种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模块(1)、起振模块(2)、控制模块(3)、电流检测模块(4)和温度检测模块,所述供电模块(1)的输入端连接于外部供电电源,所述供电模块(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3)和所述起振模块(2),所述控制模块(3)分别连接于所述起振模块(2)、电流检测模块(4)和所述温度检测模块(5),所述起振模块(2)还包括用于连接雾化片的输出端口;
所述电流检测模块(4)用于检测所述雾化片的第一工作电流;
所述控制模块(3)用于输出高频驱动信号,以使所述起振模块(2)根据所述高频驱动信号控制所述雾化片进行谐振;
所述供电模块(1)用于为所述控制模块(3)和所述起振模块(2)提供电源;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雾化片的温度;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片干烧保护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A/D转换模块(6),所述温度检测模块(5)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雾化片,所述温度检测模块(5)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A/D转换模块(6)的输入端,所述A/D转换模块(6)的输入端还连接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4),所述A/D转换模块(6)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3)的输入端。
7.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和所述雾化片。
CN202210539035.7A 2022-05-18 2022-05-18 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干烧保护方法 Active CN1148775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9035.7A CN114877507B (zh) 2022-05-18 2022-05-18 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干烧保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9035.7A CN114877507B (zh) 2022-05-18 2022-05-18 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干烧保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7507A CN114877507A (zh) 2022-08-09
CN114877507B true CN114877507B (zh) 2024-05-10

Family

ID=82676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39035.7A Active CN114877507B (zh) 2022-05-18 2022-05-18 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干烧保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75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59989B (zh) * 2023-06-19 2023-09-05 广东科高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95920U (zh) * 2013-12-03 2014-05-14 华瑞昇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雾化片干烧的保护电路
CN105352091A (zh) * 2015-11-30 2016-02-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器及其防干烧方法
CN206274367U (zh) * 2016-12-27 2017-06-23 佛山市泰欣电子有限公司 防干烧保护电路及使用其的家用电器
CN111569199A (zh) * 2020-04-24 2020-08-25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防干烧方法、装置、雾化器和存储介质
CN211536041U (zh) * 2019-12-02 2020-09-22 深圳国裕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雾化器加湿控制电路
CN114433406A (zh) * 2020-11-02 2022-05-06 广州奕至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片工作电路、雾化器极其雾化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95920U (zh) * 2013-12-03 2014-05-14 华瑞昇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雾化片干烧的保护电路
CN105352091A (zh) * 2015-11-30 2016-02-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器及其防干烧方法
CN206274367U (zh) * 2016-12-27 2017-06-23 佛山市泰欣电子有限公司 防干烧保护电路及使用其的家用电器
CN211536041U (zh) * 2019-12-02 2020-09-22 深圳国裕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雾化器加湿控制电路
CN111569199A (zh) * 2020-04-24 2020-08-25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器防干烧方法、装置、雾化器和存储介质
CN114433406A (zh) * 2020-11-02 2022-05-06 广州奕至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片工作电路、雾化器极其雾化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7507A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7123B (zh) 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空调器及加湿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4877507B (zh) 雾化片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干烧保护方法
CN206274367U (zh) 防干烧保护电路及使用其的家用电器
CN203595920U (zh) 一种防止雾化片干烧的保护电路
CN104549979B (zh) 基于移相全桥大功率超声波发生器
CN204795667U (zh) 电磁加热系统以及电磁加热系统的驱动装置
TW201119172A (en) Capacitor energy discharging circuit for reducing power loss and power supply circuit using the same
CN109567280A (zh) 雾化器阻值检测电路和电子烟
CN109765440A (zh) 智能绝缘子雷电流监测设备
CN110988575B (zh) 电力终端电量采集告警系统
CN104201754B (zh) 柴油发电机组蓄电池用市电智慧充电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84009B (zh) 一种充电电流可调的ups电源充电系统
CN110535351B (zh) 直流电源寿命可靠性提升电路
CN216086230U (zh) 一种用于智能充电机的充电电路
CN113740595B (zh) 一种基于互感器单相交流电压检测保护电路
CN110504843A (zh) 一种超声波电源
CN216054491U (zh) 一种自匹配交流接触器的抗晃电系统
CN113839457A (zh) 一种用于智能充电机的充电电路
CN107790840B (zh) 全球通宽电压输入的电烙铁电子控制系统
CN105404212A (zh) 一种基于低通滤波放大电路的抽油烟机智能控制系统
CN210431243U (zh) 一种超声波电源
CN113547943B (zh) 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式充电桩
CN208656406U (zh) 交直流电压校正的欠压保护电路
CN207065811U (zh) 新风净化机的工频升高压电路
CN110707794A (zh) 一种充电电流可调的ups电源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