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6842A - 一种三维流场测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维流场测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6842A
CN114876842A CN202210468651.8A CN202210468651A CN114876842A CN 114876842 A CN114876842 A CN 114876842A CN 202210468651 A CN202210468651 A CN 202210468651A CN 114876842 A CN114876842 A CN 114876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asuring point
airflow
point
pressure
pro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86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76842B (zh
Inventor
赵强
曾鸣
李文溥
孙洋
官文超
马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Blower Works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Blower Works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Blower Works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Blower Works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4686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68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6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6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76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6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7/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7/001Testing thereof; Determination or simulation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Stall or surge detection, e.g. condition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erodynamic t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三维流场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包括:校准探针,通过所述探针测量校准压力值和校准温度值,得到探针气动校准曲线,将所述探针放置到待测点处,测量所述待测点的压力值和温度值,设定预设气流马赫数,基于所述预设气流马赫数得到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基于所述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以及测得的所述待测点的所述压力值,计算得到所述待测点的气流角,基于所述气流角以及所述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计算得到总压系数和静压系数,根据得到的所述总压系数和所述静压系数,能够解决不考虑探针在不同气流角下对温度测量的恢复系数,造成不同气流角对温度探针测量的影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三维流场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压缩机内部试验测量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维流场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压缩机内部流场测量领域中,测量压缩机内部的三元流动时,通常使用的是四孔探针进行测量,通过压力计算得到该点的气流马赫数,再通过温度补偿计算得到测量点的气流速度。常规情况下,为准确的测量温度,改变温度测量元件结构,测量方法是将改变后的测量元件结构放置在测量环境中,测量元件只能测量出处于该点的温度。
现有技术中的测量方法没有考虑温度探针在不同气流角下对温度测量的恢复系数,进而忽略了不同气流角对温度探针测量的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三维流场测量方法,能够解决不考虑探针在不同气流角下对温度测量的恢复系数,造成不同气流角对温度探针测量的影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三维流场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方法包括:
S1:校准探针,通过所述探针测量校准压力值和校准温度值,得到第一探针气动校准曲线;
S2:将所述探针放置到待测点处,测量所述待测点的压力值和温度值;
S3:设定预设气流马赫数,基于所述预设气流马赫数得到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
S4:基于所述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以及测得的所述待测点的所述压力值,计算得到所述待测点的气流角;
S5:基于所述气流角以及所述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计算得到总压系数和静压系数,根据得到的所述总压系数和所述静压系数,计算得到所述待测点的第一气流总压和第一气流静压;
S6:基于所述第一气流总压和所述第一气流静压,得到校准气流马赫数;
S7:用所述校准气流马赫数替代所述预设气流马赫数,并重复S3-S6,得到所述待测点的实际气流总压、实际气流静压以及实际气流马赫数;
S8:基于所述气流角和所述实际气流马赫数,得到所述探针的总温恢复系数;
S9:基于所述待测点的所述温度值、所述实际气流总压、所述实际气流静压以及所述总温恢复上系数,得到所述待测点的总温值;
S10:基于所述总温值以及所述实际气流马赫数,得到所述待测点的速度。
可选的,S7中,重复S3-S6直至循环迭代得到的相邻的校准气流马赫数之间的差值小于1%,获得所述实际气流马赫数。
可选的,S2还包括:所述待测点的所述压力值包括第一测点压力值、第二测点压力值、第三测点压力值和第四测点压力值。
可选的,S3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测点压力值、所述第二测点压力值、所述第三测点压力值和所述第四测点压力值以及所述温度值,得到偏航角系数和俯仰角系数;
基于所述偏航角系数、所述俯仰角系数以及所述探针气动校准曲线,得到所述待测点的所述气流角。
可选的,从第一测点处获取所述第一测点压力值,从第二测点处获取所述第二测点压力值,从第三测点处获取所述第三测点压力值,从第四测点处获取所述第四测点压力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测点、所述第二测点和所述第三测点均位于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为偏航平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测点和所述第三测点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测点的两侧,所述第一测点和所述第二测点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测点和所述第三测点之间均形成角A,所述角A为偏航角。
可选的,所述角A的角度为40°~50°。
可选的,所述第二测点和所述第四测点位于第二平面内,所述第二平面为俯仰平面,其中,所述俯仰平面与所述偏航平面相互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二测点和所述第四测点形成角B,所述角B为俯仰角,其中,所述角B的角度为40°~50°。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三维流场测量方法,通过将探针进行校准后,放置到待测点,测量待测点的压力值和温度值,通过公式进行计算得到气流角,然后进行迭代计算,得到待测点的实际气流总压、实际气流静压以及实际气流马赫数,通过待测点的实际气流总压、实际气流静压以及实际气流马赫数,计算得到总温恢复字数,进而得到总温值,最后计算得到速度。本申请要解决只需要将探针放置到压缩机的任意位置,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数值,然后可以得到在不同的气流角下的不同的总温恢复系数,进而得到总温值。提高检测的精度。解决不考虑探针在不同气流角下对温度测量的恢复系数,造成不同气流角对温度探针测量的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探针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探针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B-B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第一测点;2、第二测点;3、第三测点;4、第四测点;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三维流场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方法包括:
S1:校准探针,通过所述探针测量校准压力值和校准温度值,得到第一探针气动校准曲线;
S2:将所述探针放置到待测点处,测量所述待测点的压力值和温度值;
S3:设定预设气流马赫数,基于所述预设气流马赫数得到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
S4:基于所述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以及测得的所述待测点的所述压力值,计算得到所述待测点的气流角;
S5:基于所述气流角以及所述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计算得到总压系数和静压系数,根据得到的所述总压系数和所述静压系数,计算得到所述待测点的第一气流总压和第一气流静压;
S6:基于所述第一气流总压和所述第一气流静压,得到校准气流马赫数;
S7:用所述校准气流马赫数替代所述预设气流马赫数,并重复S3-S6,得到所述待测点的实际气流总压、实际气流静压以及实际气流马赫数;
S8:基于所述气流角和所述实际气流马赫数,得到所述探针的总温恢复系数;
S9:基于所述待测点的所述温度值、所述实际气流总压、所述实际气流静压以及所述总温恢复系数,得到所述待测点的总温值;
S10:基于所述总温值以及所述实际气流马赫数,得到所述待测点的速度。
在使用探针时,需要对探针进行校准,是通过将探针在校准风洞中进行校准,通过测量的压力值和温度,计算得到第一探针气动校准曲线。通过设定的预设气流马赫数,基于第一探针气动校准曲线,得到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即新拟合成的探针气动校准曲线,校准后的探针放置到待测点处,测量待测点的压力值和温度值结合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计算得到实际气流总压、实际气流静压以及实际气流马赫数,然后得到总温恢复系数,最后得到待测点的速度。只需要将探针放置到待测点处进行测量,计算到待测点的总温恢复系数,得到探针在不同的气流角下对温度测量的总温恢复系数,进而提高探针的测量温度值和压力值的精度,降低不同气流角对温度测量的影响。
进一步的,本申请中,是通过四孔探针在对三维流场进行检测时,需要对探针进行校准,校准需要在校准风洞中进行,测量四个压力值和一个温度值,得到探针气动校准曲线,Ka=f1(Ma,α,β)、Kβ=f2(Ma,α,β)、KP=f3(Ma,α,β)、Ks=f4(Ma,α,β)、KT=(Ma,α,β)。
进一步的,在校准的范围内,分别在不同马赫数下,改变探针偏转角和俯仰角,经过气动校准可得各校准系数随着偏转角、俯仰角和马赫数的变化曲线,校准系数包括偏转角系数、俯仰角系数、总压系数、静压系数和总度恢复系数,所有系数均为马赫数、偏转角和俯仰角的函数,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625620020000051
Figure BDA0003625620020000052
Figure BDA0003625620020000053
Figure BDA0003625620020000054
Figure BDA0003625620020000055
式中:
Ka:偏转角系数;Kβ:俯仰角系数;KP:总压系数;Ks:静压系数;KT:总温恢复系数;P1:探针测点I压力测量值;P2:探针测点II压力测量值;P3:探针测点III压力测量值;P4:探针测点IV压力测量值;Pt:校准压力;Ps:校准静压;Tt:校准总温;T1:探针温度值。
进一步的,将校准后的探针放置到待测点,其中,待测点为压缩机内部的预设位置,在待测点处可以通过探针测量出压力值和温度值。
进一步的,通过探针测量校准压力值和校准温度值,得到第一探针气动校准曲线,通过预设气动马赫数,拟合实际探针气动马赫数,并测得的压力值结合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通过得到的kα和kβ,结合拟合的实际探针校准曲线f1’和f2’得到待测点的气流角,进而只要是在不同待测点,得到不同的压力值,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气流角,提高了探针在不同的气流角下的测量精度,降低不同气流角对温度测量的影响。
进一步的,设定预设气流马赫数,预设马赫数后拟合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f1’、f2’、f3’、f4’、f5’。预设气流角马赫数是在本申请的测量范围内的,根据实际的测量的环境进行选择,本申请不做进一步的限定。
进一步的,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625620020000061
Figure BDA0003625620020000062
得到总压系数和静压系数,根据公式计算得到第一气流总压和第一气流静压。其中,第一气流总压和第一气流静压是作为计算辅助,进行迭代计算,进而得到待测点的实际气流总压、实际气流静压以及实际气流马赫数。根据待测点的温度值和压力值,计算得到待测点的实际气流总压、实际气流静压以及实际气流马赫数,提高在不同气流角情况下的测量精度,且便于测量。
进一步的,要考虑不同气流角下的总温恢复系数,所以根据气流角和实际气流马赫数,得到总温恢复系数,便于得到总温恢复系数提升流场的测量能力。
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3625620020000063
计算得到总温值,即为该待测点的气流的总温值。提高探针对总温测量的范围,提高测量的能力。
进一步的,根据公式得到速度,
Figure BDA0003625620020000064
式中
C-气流速度
Ma-气流实际马赫数
K-气体绝热指数
R-气体常数
Tt-气流总温值
进一步的,根据总温值、实际气流静压以及实际气流马赫数,得到待测点的速度,进而得到探针表面上任意一点的压力和速度的大小之间的联系,同时根据不同位置的压力值,得到与速度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测量的精度。
S7中,重复S3-S6直至循环迭代得到的相邻的校准气流马赫数之间的差值小于1%,获得所述实际气流马赫数。根据得到的校准气流马赫数之间的差值比值小于1%,即得到实际的气流马赫数。
进一步的,通过循环迭代,当在S6步骤得到校准气流马赫数,再进行一次循环迭代,当在S6中再次得到校准气流马赫数,其中,两次得到的校准气流马赫数是相邻的,并且后得到的校准气流马赫数与前得到的校准气流马赫数之间的差值相比小于1%时,即后得到的校准气流马赫数是实际气流马赫数。
S2还包括:待测点的压力值包括第一测点压力值、第二测点压力值、第三测点压力值和第四测点压力值。通过第一测点压力值、第二测点压力值、第三测点压力值和第四测点压力值,可以得到气流绕过探针流动时,探针上的任意一点的压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提高探针测量的精度和准确度。
进一步的,第一测点压力值、第二测点压力值、第三测点压力值和第四测点压力值是限于四孔探针进行使用,通过4个点测量出第一测点压力值、第二测点压力值、第三测点压力值和第四测点压力值。
S3还包括:基于第一测点压力值、第二测点压力值、第三测点压力值和第四测点压力值以及温度值,得到偏航角系数和俯仰角系数;基于偏航角系数、俯仰角系数以及探针气动校准曲线,得到待测点的气流角。通过探针上的5个测量点的,得到压力值和温度值,进而计算得到偏航角系数和俯仰角系数。再根据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以及测得的待测点的所述压力值得到待测点的气流角,进而得到在不同的气流角下,压力值和方向关系,提高流场测量的能力。
进一步的,探针上有5个测量点,其中4个是测量压力值的,1个是测量温度值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压力值得到不同的气流角,计算更为准确。
进一步的,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3625620020000071
Figure BDA0003625620020000081
进行计算,得到偏航角系数和俯仰角系数。之后根据偏航角系数和俯仰角系数以及探针气动校准曲线,计算得到待测点的气流角。通过计算,得到压力值、温度值与气流角之间的关系,提高探针的测量精度。
进一步的,温度值是通过在探针上的测温度口处,内还有热电偶偶丝头,热电偶偶丝头与热电偶延长线连接,热电偶延长线可以连接温度采集卡,用以测量热电偶偶丝头处温度值,进而得到探针上的温度值。
从第一测点1处获取第一测点压力值,从第二测点2处获取第二测点压力值,从第三测点3处获取第三测点压力值,从第四测点4处获取第四测点压力值。根据在不同的4个点处测量得到的压力值,可以精确的计算得到仰俯角系数和偏航角系数,结合探针气动校准曲线,使探针测量温度的精度提高。
进一步的,第一测点1、第二测点2、第三测点3以及第四测点的测量口大小相同,确保每个测点测得压力值所处的环境相同。
进一步的,第一测点1、第二测点2、第三测点3以及第四测点4均通过毛细钢管与压力接嘴连接,压力接嘴可以插上胶管与压力表相连接,用来测量第一测点1、第二测点2、第三测点3以及第四测点4的4处的压力值。
第一测点1、第二测点2和第三测点3均位于第一平面内,第一平面为偏航平面。在一个平面内测量得到第一测点1、第二测点2和第三测点3,有助于提高测量的精度。
进一步的,第一平面与探针的竖直方向垂直,便于设置第一测点1、第二测点2和第三测点3。
第一测点1和第三测点3对称设置在第二测点2的两侧,第一测点1和第二测点2之间以及第二测点2和第三测点3之间均形成角A,角A为偏航角。通过第一测点1、第二测点2以及第三测点3形成的偏航角,便于测量不同方向处的温度值,提高测量的精度。
进一步的,第二测点2的中心线和第一平面平行,所以第二测点2的中心线与探针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相互垂直交叉,第一测点1和第三测点3位于第二测点2的两侧,进而实现在同一平面内,不同方向的测量。
进一步的,偏航角A是以第二测点2的中心线为基础,进而将第一测点1的中心线与第二测点2的中心线的夹角为偏航角A,第三测点3的中心线与第二测点2的中心线的夹角为偏航角A。
角A的角度为40°~50°。偏航角A设置的角度,便于在不同的方向测量,同时可以得到在不同气流角下的测量的温度值。
进一步的,角A的数值优选为45°。
第二测点2和第四测点4位于第二平面内,第二平面为俯仰平面,其中,俯仰平面与偏航平面相互垂直。通过第二测点2和第四测点4的设置,便于在竖直方向上的进行测量,提高测量温度值的精度。
进一步的,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相互垂直,确保在第一平面以及第二平面均可以进行不同位置的测量,提高测量的精度。
第二测点和第四测点形成角B,角B为俯仰角,其中,角B的角度为40°~50°。通过俯仰角B的设置,增大测量的范围,提高测量的精度。
进一步的,俯仰角B的优选角度为45°,提高测量的精度。
本申请是通过将探针进行校准后,放置到待测点,测量待测点的压力值和温度值,通过拟合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进行计算得到气流角,然后进行迭代计算,得到待测点的实际气流总压、实际气流静压以及实际气流马赫数,通过待测点的实际气流总压、实际气流静压以及实际气流马赫数,计算得到总温恢复字数,进而得到总温值,最后计算得到速度。本申请要解决只需要将探针放置到压缩机的任意位置,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数值,然后可以得到在不同的气流角下的不同的总温恢复系数,进而得到总温值。提高检测的精度。解决不考虑探针在不同气流角下对温度测量的恢复系数,造成不同气流角对温度探针测量的影响的问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三维流场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方法包括:
S1:校准探针,通过所述探针测量校准压力值和校准温度值,得到第一探针气动校准曲线;
S2:将所述探针放置到待测点处,测量所述待测点的压力值和温度值;
S3:设定预设气流马赫数,基于所述预设气流马赫数得到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
S4:基于所述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以及测得的所述待测点的所述压力值,计算得到所述待测点的气流角;
S5:基于所述气流角以及所述实际探针气动校准曲线,计算得到总压系数和静压系数,根据得到的所述总压系数和所述静压系数,计算得到所述待测点的第一气流总压和第一气流静压;
S6:基于所述第一气流总压和所述第一气流静压,得到校准气流马赫数;
S7:用所述校准气流马赫数替代所述预设气流马赫数,并重复S3-S6,得到所述待测点的实际气流总压、实际气流静压以及实际气流马赫数;
S8:基于所述气流角和所述实际气流马赫数,得到所述探针的总温恢复系数;
S9:基于所述待测点的所述温度值、所述实际气流总压、所述实际气流静压以及所述总温恢复系数,得到所述待测点的总温值;
S10:基于所述总温值以及所述实际气流马赫数,得到所述待测点的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流场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S7中,重复S3-S6直至循环迭代得到的相邻的校准气流马赫数之间的差值小于1%,获得所述实际气流马赫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流场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S2还包括:所述待测点的所述压力值包括第一测点压力值、第二测点压力值、第三测点压力值和第四测点压力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流场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S3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一测点压力值、所述第二测点压力值、所述第三测点压力值和所述第四测点压力值以及所述温度值,得到偏航角系数和俯仰角系数;
基于所述偏航角系数、所述俯仰角系数以及所述探针气动校准曲线,得到所述待测点的所述气流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流场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第一测点(1)处获取所述第一测点压力值,从第二测点(2)处获取所述第二测点压力值,从第三测点(3)处获取所述第三测点压力值,从第四测点(4)处获取所述第四测点压力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流场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点(1)、所述第二测点(2)和所述第三测点(3)均位于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平面为偏航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维流场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点(1)和所述第三测点(3)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测点(2)的两侧,所述第一测点(1)和所述第二测点(2)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测点(2)和所述第三测点(3)之间均形成角A,所述角A为偏航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流场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角A的角度为40°~5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流场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点(2)和所述第四测点(4)位于第二平面内,所述第二平面为俯仰平面,其中,所述俯仰平面与所述偏航平面相互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维流场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点(2)和所述第四测点(4)形成角B,所述角B为俯仰角,其中,所述角B的角度为40°~50°。
CN202210468651.8A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三维流场测量方法 Active CN114876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8651.8A CN114876842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三维流场测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8651.8A CN114876842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三维流场测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6842A true CN114876842A (zh) 2022-08-09
CN114876842B CN114876842B (zh) 2023-06-30

Family

ID=82674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8651.8A Active CN114876842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三维流场测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684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96666A (zh) * 2023-08-21 2023-09-22 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轴流压气机测点布置方法
CN117906902A (zh) * 2024-03-19 2024-04-1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预加热总温探针及高温高马赫数气流总温测量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0126A (ja) * 1992-10-22 1994-05-20 Maruwa Denki Kk 翼端隙間測定装置
CN1269503A (zh) * 1999-04-02 2000-10-11 开利公司 自调节温度传感器
DE102013017780A1 (de) * 2013-10-25 2015-04-30 Testo Ag Nebelgenerator und Verfahren zur quantitativen Beurteilung einer Strömung
CN106840272A (zh) * 2017-04-17 2017-06-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测量跨音三维非定常流场的动态温度压力组合探针
CN110441026A (zh) * 2019-09-10 2019-11-12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提高探针自动跟踪测量控制稳定性的方法
CN111076940A (zh) * 2020-01-14 2020-04-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测量亚音三维流场动态全参数的棱台五孔探针
CN111089704A (zh) * 2020-01-20 2020-05-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测量跨音三维稳态流场全参数的探针
CN111089702A (zh) * 2020-01-20 2020-05-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测量亚音三维稳态流场全参数的探针
CN111487440A (zh) * 2020-04-14 2020-08-04 大连凌海华威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五孔探针的标定方法
CN111551215A (zh) * 2020-06-28 2020-08-18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复合型压力-温度探针及其气流速度计算方法
CN113551868A (zh) * 2021-07-22 2021-10-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测量风扇转静间轮毂三维动态附面层探针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40126A (ja) * 1992-10-22 1994-05-20 Maruwa Denki Kk 翼端隙間測定装置
CN1269503A (zh) * 1999-04-02 2000-10-11 开利公司 自调节温度传感器
DE102013017780A1 (de) * 2013-10-25 2015-04-30 Testo Ag Nebelgenerator und Verfahren zur quantitativen Beurteilung einer Strömung
CN106840272A (zh) * 2017-04-17 2017-06-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测量跨音三维非定常流场的动态温度压力组合探针
CN110441026A (zh) * 2019-09-10 2019-11-12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一种提高探针自动跟踪测量控制稳定性的方法
CN111076940A (zh) * 2020-01-14 2020-04-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测量亚音三维流场动态全参数的棱台五孔探针
CN111089704A (zh) * 2020-01-20 2020-05-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测量跨音三维稳态流场全参数的探针
CN111089702A (zh) * 2020-01-20 2020-05-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测量亚音三维稳态流场全参数的探针
CN111487440A (zh) * 2020-04-14 2020-08-04 大连凌海华威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五孔探针的标定方法
CN111551215A (zh) * 2020-06-28 2020-08-18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复合型压力-温度探针及其气流速度计算方法
CN113551868A (zh) * 2021-07-22 2021-10-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测量风扇转静间轮毂三维动态附面层探针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昌硕: "复合探针在气体速度测量中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no. 2022 *
张仕忠: "用热流探针测量激波速度", 《实验流体力学》, vol. 28, no. 5, pages 86 - 91 *
杨兆欣: "高速气流总温探针恢复特性评估技术研究", 《仪器仪表学报》, vol. 42, no. 8, pages 122 - 129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96666A (zh) * 2023-08-21 2023-09-22 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轴流压气机测点布置方法
CN116796666B (zh) * 2023-08-21 2023-11-07 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轴流压气机测点布置方法
CN117906902A (zh) * 2024-03-19 2024-04-1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预加热总温探针及高温高马赫数气流总温测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6842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76842A (zh) 一种三维流场测量方法
US6305218B1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n alternate pressure to measure mach number at high probe angles of attack
CN111551215A (zh) 一种复合型压力-温度探针及其气流速度计算方法
CN212254182U (zh) 一种复合型压力-温度探针
CN105890804B (zh) 一种提高温度受感器测量气流总温精度的方法
CN211234909U (zh) 一种复合型五孔压力-温度探针
US6684695B1 (en) Mass flow sensor utilizing a resistance bridge
JPH0566538B2 (zh)
Sun et al. A cylindrical vehicle-mounted anemometer based on 12 pressure sensors—Principle, prototype design, and validation
CN112556917B (zh) 一种利用测压装置进行测压的方法
CN106840268B (zh) 一种集成总温测量的五孔探针
CN109253781A (zh) 节流式压差流量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及校准系统
CN109238738B (zh) 基于可测试性格栅的特种车辆冷却风量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1089703A (zh) 一种测量轮毂外壁附面层二维稳态流场的全参数探针
CN108225721B (zh) 一种风洞实验测参考风速的方法
CN208297124U (zh) 一种用于测量压气机转子出口气流角度的五孔探针
CN211576248U (zh) 通风与空调专用风量风压测量测片
Nader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low turbulence wind tunnel
KR102052022B1 (ko) 다수의 전압력 프로브를 이용한 전방향 유동측정장치 세팅방법
CN212082771U (zh) 一种测量轮毂外壁附面层二维稳态流场的全参数探针
CN211696881U (zh) 一种总温总压测点背向布置的多点动态测量装置
CN208026664U (zh) 一种基于实时大气湿度和压力的翅片管传热性能测试装置
Larson Wind tunnel investigation of an all flush orifice air data system for a large subsonic aircraft
CN216559501U (zh) 压力检测校准装置
CN114235328A (zh) 一种含有水相气流场总温测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10869 No. 16 A Development Road, Shen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yang Blower Works Group Corp.

Address before: 110869 No. 16 A Development Road, Sheny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BLOWER WORKS Group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9

Assignee: SHENYANG BLOWER GROUP GEAR COMPRESSOR CO.,LTD.

Assignor: Shenyang Blower Works Group Corp.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210000171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Method for Measuring 3D Flow Fiel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63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103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