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5950B - 一种抗震型建筑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震型建筑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5950B
CN114875950B CN202210732110.1A CN202210732110A CN114875950B CN 114875950 B CN114875950 B CN 114875950B CN 202210732110 A CN202210732110 A CN 202210732110A CN 114875950 B CN114875950 B CN 1148759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hell
plate
auxiliary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321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75950A (zh
Inventor
厉见芬
李书进
赵丽
宋杨
高双军
刘建兵
王修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hengzh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hengzh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hengzh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hengzh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321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59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5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5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75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59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32Foundation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D27/34Foundations for sinking or earthquake territori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10Deep foundations
    • E02D27/12Pile foundations
    • E02D27/14Pile framings, i.e. piles assembled to form the substruct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02D5/38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making by use of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48Piles varying in construction along their length, i.e. along the body between head and shoe, e.g.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along their l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包括承台座,所述承台座包括基桩和水平台,所述基桩沿水平台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水平台固定摆放在基桩的上端面,支撑柱,所述复合管壳和水泥管柱,所述复合管壳固定安装在基桩的上端面,所述水泥管柱设置在复合管壳中,且水泥管柱与复合管壳固定连接,在水平台的下端均匀设置若干基桩,方便通过多个基桩来对水平台稳定支撑,同时通过在基桩中设置缓冲架,方便通过缓冲架来进行缓冲支撑,保证建筑桩整体使用过程中拥有良好的缓冲效果,同时通过在支撑柱的侧面安装连接架,方便通过连接架来增加支撑柱之间的稳定性,进而进一步建筑桩整体的稳定性,从而实现建筑桩安全支撑使用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抗震型建筑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震型建筑桩。
背景技术
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现有公开号为CN2075824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包括桩基和固定于桩基的顶部设置并用于与建筑桩的承台连接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建筑桩的承台通过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与桩基形成连接,不仅具有较高的竖向承载力,而且在产生震动或发生地震时,可通过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产生剪切变形而提供较好的隔震、抗震效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建筑桩都是采用单一支撑机构支撑在地面上,这样在当出现震动等突发情况,没有相互之间的支撑力,横向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晃动。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建筑桩稳定支撑的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抗震型建筑桩。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包括
承台座,所述承台座包括基桩和水平台,所述基桩沿水平台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水平台固定摆放在基桩的上端面;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包括复合管壳和水泥管柱,所述复合管壳固定安装在基桩的上端面,所述水泥管柱设置在复合管壳中,且水泥管柱与复合管壳固定连接,所述复合管壳包括外管壳和同轴心设置的内管壳,所述内管壳设置在外管壳的中部,且内管壳和外管壳之间还对称设置有中板,所述内管壳通过中板与外管壳固定连接,所述中板的上端面对称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与中板垂直固定连接;
连接架,用于支撑柱之间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架包括辅助架和中架,所述辅助架设置在中架的两端,且中架通过辅助架与复合管壳相连接;
托板,所述托板安装在复合管壳的上端面,且托板与复合管壳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的时候通过承台座来稳定的支撑在地面上使用,通过在水平台的下端面设置若干基桩,保证通过多个基桩来对水平台稳定支撑,这样就可以实现多个基桩相互支撑,保证水平台的横向抗震能力,避免出现倾倒的情况,同时通过水平台来稳定的安装支撑柱,方便通过对复合管壳可以焊接固定在水平台上,然后在复合管壳的中部进行浇注水泥管柱,这样就可以保证水泥管柱在水平台上稳定固定,同时当多根支撑柱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连接架来进行连接,保证支撑柱之间可以相互支撑,进而增加整体的使用安全性和抗震效果,当复合管壳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外管壳来固定安装内管壳,方便外管壳和内管壳之间可以通过中板来相互连接起来,这样使用者就可以通过外管壳和内管壳之间之间的空间来进行浇注出水泥管柱的形状,同时通过在中板的上端面设置连接螺栓来方便托板进行安装固定,保证通过连接螺栓来将托板锁定在复合管壳的上端。当需要安装连接架的时候可以通过辅助架固定在复合管壳的外侧面上,然后通过中架来将两侧的复合管壳相互连接起来即可,当各个支撑柱都固定好以后就可以将托板摆放在支撑柱的上端面,然后将支撑柱和托板相互固定起来,方便托板可以稳定支撑建筑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基桩包括底块和顶柱架,所述底块上端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顶柱架设置在安装槽中,且顶柱架与底块纵向滑动配合,所述顶柱架的下端还对称安装有缓冲架,且顶柱架下端通过缓冲架与底块相连接,所述顶柱架的上端面还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与顶柱架一体成形,所述顶柱架和顶板之间还固定安装有加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基桩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底块来进行安装顶柱架,方便顶柱架可以在底块中部灵活滑动,同时通过在顶柱架下端对称设置缓冲架,这样在顶柱架受到震动以后就可以通过缓冲架进行缓冲,进而达到减震的目的,同时通过对顶板的设置来保证更好的配合安装水平台,并且通过在顶柱架和顶板之间设置加强板来进一步增加顶柱架和顶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锥形杆与底块一体成形,所述缓冲架包括配合板和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均匀的设置在配合板的下端面,且支撑弹簧与配合板固定连接,所述配合板上对称安装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配合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柱架下端还对称开设有与限位条卡合连接的条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缓冲架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配合板来固定支撑弹簧,方便配合板可以通过限位条来卡合安装在顶柱架下端的条形槽中,这样就可以保证缓冲架对顶柱架稳定支撑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台包括环形板和限位壳,所述限位壳均匀的设置在环形板的下端面,且限位壳与环形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壳的中部安装有橡胶垫,所述环形板的上端面还均匀的设置有若干钢筋条,所述钢筋条与环形板垂直固定连接,且钢筋条之间通过连锁环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平台需要使用的时候环形板可以通过限位壳来稳定的扣合在顶板上,保证水平台与顶柱架之间可以稳定的相互连接,同时通过橡胶垫的设置来避免水平台与顶柱架直接接触,进而通过橡胶垫来增加两者之间的缓冲效果,通过对钢筋条的设置来保证浇筑水泥管柱以后增加水泥管柱的使用强度,同时可以保证水泥管柱与水平台更好的相互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壳的外面上还对称设置有辅助块,所述辅助块与外管壳一体成形,所述辅助块上对称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外管壳外侧面的中部对称开设有供辅助架安装的侧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托板摆放在复合管壳上以后可以通过辅助块来辅助支撑使用,保证托板在复合管壳的上端更加稳定,同时通过对连接孔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进一步通过螺栓来固定托板,通过在外管壳外侧面上开设侧槽,方便通过侧槽来安装辅助架,保证外管壳可以更好的与连接架相互配合连接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架包括弧形块和外柱架,所述外柱架对称设置在弧形块的外侧面上,且外柱架与弧形块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块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辅助耳,所述第一辅助耳与弧形块一体成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辅助架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弧形块来卡合在外管壳侧槽的内部,同时通过第一辅助耳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通过螺栓来将辅助架与外管壳相互固定起来,同时通过对外柱架的设置来方便中架更好的进行配合连接,保证通过中架来将两侧的辅助架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架包括方形管和耳板,所述耳板对称设置在方形管的两端,且耳板与方形管固定连接,所述耳板的头部设置有与外柱架相连接的套管,所述套管与耳板一体成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中架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在方形管的两端设置耳板,同时通过在耳板上设置套管来方便与外柱架相互配合连接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架包括弧板架和连接座,所述弧板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直角架,所述直角架与弧板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设置在弧板架的外侧,且连接座上设置有与直角架相配合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连接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辅助架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弧板架来安装连接座,当连接座安装在弧板架外侧面上以后可以通过直角架来进行限位,同时通过在连接座上设置限位杆来保证与直角架相互卡合,这样弧板架和连接座之间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相互分离,方便弧板架可以通过连接座来与中架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架包括主管壳和方形框板,所述方形框板设置在主管壳的两端,且方形框板与主管壳一体成形,所述连接座上还设置有供方形框板安装的凹形壳,所述凹形壳与连接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中架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在主管壳两端设置方形框板,保证通过方形框板来与连接座上的凹形壳相互配合,方形框板与连接座上设置相对应的孔位,这样操作人员就可以通过螺栓将方形框板与连接座相互固定起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水平台的下端均匀设置若干基桩,方便通过多个基桩来对水平台稳定支撑,同时通过在基桩中设置缓冲架,方便通过缓冲架来进行缓冲支撑,保证建筑桩整体使用过程中拥有良好的缓冲效果,同时通过在支撑柱的侧面安装连接架,方便通过连接架来增加支撑柱之间的稳定性,进而进一步建筑桩整体的稳定性,从而实现建筑桩安全支撑使用的目的。
(2)在顶柱架得上端面安装顶板,方便环形板可以通过限位壳来稳定的扣合在顶板上,这样方便环形板在安装的时候更好进行操作,同时通过在限位壳的中部设置橡胶垫,方便通过橡胶垫来进行缓冲使用,从而实现安全使用和灵活安装的目的。
(3)在环形板上设置若干钢筋条,方便对浇注的水泥管柱进行加强,同时通过在钢筋条上套设连锁环,保证通过连锁环来增加钢筋条之间的连接性,这样就可以保证水泥管柱使用过程中更加坚固,避免由于震动而出现损坏的情况,从而实现安全支撑作业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承台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装置的右视图;
图5是图4所示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3所示顶柱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缓冲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水平台和支撑柱相配合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水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装置的仰视图;
图12是图8所示复合管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所示辅助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所示中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连接架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7所示中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所示弧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7所示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台座;11、基桩;111、底块;112、顶柱架;113、锥形杆;114、顶板;115、加强板;12、水平台;121、环形板;122、限位壳;123、橡胶垫;124、钢筋条;125、连锁环;13、缓冲架;131、配合板;132、支撑弹簧;133、限位条;134、条形槽;2、支撑柱;21、复合管壳;211、外管壳;212、内管壳;213、中板;214、连接螺栓;215、辅助块;216、连接孔;217、侧槽;22、水泥管柱;3、连接架;31、辅助架;3101、弧板架;3102、连接座;3103、直角架;3104、限位杆;3105、凹形壳;311、弧形块;312、外柱架;313、第一辅助耳;32、中架;3201、主管壳;3202、方形框板;321、方形管;322、耳板;323、套管;4、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包括承台座1、支撑柱2、连接架3和托板4,通过对传统的建筑桩结构和使用过程加以研究,设计出一种抗震型建筑桩,方便使用者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顶柱架112来安装在底块111的中部,当底块111通过锥形杆113支撑在地面或者土壤中以后就可以保证顶柱架112的稳定,顶柱架112的下端对称设置有缓冲架13,保证缓冲架13可以通过配合板131上的限位条133来卡合在顶柱架112上,这样就可以通过两侧倾斜的支撑弹簧132来对顶柱架112进行缓冲支撑使用,当顶柱架112在底块111上安装好以后就可以在顶柱架112上进行摆放安装水平台12,方便水平台12可以通过下端的限位壳122来稳定的扣合在顶板114上,进而达到通过多个基桩11对水平台12稳定支撑的目的,当水平台12安装好以后就可以将复合管壳21安装在水平台12的上端面,并且将复合管壳21与水平台12相互焊接固定起来,复合管壳21固定以后就可以在其两侧或者一侧进行安装连接架3,方便辅助架31可以通过螺栓和卡合的方式固定在复合管壳21上以后就可以通过中架32进行配合连接,方便通过中架32来将两侧的复合管壳21相互固定起来,这样两侧的支撑柱2就可以通过连接架3相互连接起来,接着使用者就可以进行浇注水泥管柱22,保证通过水泥管柱22来增加复合管壳21与水平台12之间的相互连接性,同时可以保证复合管壳21更好的支撑安装托板4,当托板4安装在复合管壳21上以后可以通过连接螺栓214来将托板4进行锁紧固定,然后通过在辅助块215的连接孔216上再次打入螺栓,将辅助块215与托板4相互固定起来,保证通过辅助块215对托板4的两端进一步支撑,进而达到托板4可以对外部建筑物进行安全稳定支撑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桩都是采用单一支撑机构支撑在地面上,这样在当出现震动等突发情况,没有相互之间的支撑力,横向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晃动的问题;
参照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承台座1包括基桩11和水平台12,基桩11沿水平台12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水平台12固定摆放在基桩11的上端面,基桩11包括底块111和顶柱架112,底块111上端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安装槽,顶柱架112设置在安装槽中,且顶柱架112与底块111纵向滑动配合,顶柱架112的上端面还设置有顶板114,顶板114与顶柱架112一体成形,顶柱架112和顶板114之间还固定安装有加强板115,当基桩11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底块111来进行安装顶柱架112,方便顶柱架112可以在底块111中部灵活滑动,同时通过在顶柱架112下端对称设置缓冲架13,这样在顶柱架112受到震动以后就可以通过缓冲架13进行缓冲,进而达到减震的目的,同时通过对顶板114的设置来保证更好的配合安装水平台12,并且通过在顶柱架112和顶板114之间设置加强板115来进一步增加顶柱架112和顶板11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底块111的下端面还设置有锥形杆113,锥形杆113与底块111一体成形;
参照图9、图10和图11所示,水平台12包括环形板121和限位壳122,限位壳122均匀的设置在环形板121的下端面,且限位壳122与环形板121固定连接,限位壳122的中部安装有橡胶垫123,环形板121的上端面还均匀的设置有若干钢筋条124,钢筋条124与环形板121垂直固定连接,且钢筋条124之间通过连锁环125相连接,当水平台12需要使用的时候环形板121可以通过限位壳122来稳定的扣合在顶板114上,保证水平台12与顶柱架112之间可以稳定的相互连接,同时通过橡胶垫123的设置来避免水平台12与顶柱架112直接接触,进而通过橡胶垫123来增加两者之间的缓冲效果,通过对钢筋条124的设置来保证浇筑水泥管柱22以后增加水泥管柱22的使用强度,同时可以保证水泥管柱22与水平台12更好的相互固定连接;
参照图7所示,顶柱架112的下端还对称安装有缓冲架13,且顶柱架112下端通过缓冲架13与底块111相连接,缓冲架13包括配合板131和支撑弹簧132,支撑弹簧132均匀的设置在配合板131的下端面,且支撑弹簧132与配合板131固定连接,配合板131上对称安装有限位条133,限位条133与配合板131固定连接,顶柱架112下端还对称开设有与限位条133卡合连接的条形槽134,当缓冲架13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配合板131来固定支撑弹簧132,方便配合板131可以通过限位条133来卡合安装在顶柱架112下端的条形槽134中,这样就可以保证缓冲架13对顶柱架112稳定支撑的目的;
参照图8、图12和图13所示,支撑柱2包括复合管壳21和水泥管柱22,复合管壳21固定安装在基桩11的上端面,水泥管柱22设置在复合管壳21中,且水泥管柱22与复合管壳21固定连接,复合管壳21包括外管壳211和同轴心设置的内管壳212,内管壳212设置在外管壳211的中部,且内管壳212和外管壳211之间还对称设置有中板213,内管壳212通过中板213与外管壳211固定连接,中板213的上端面对称设置有连接螺栓214,连接螺栓214与中板213垂直固定连接,当复合管壳21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外管壳211来固定安装内管壳212,方便外管壳211和内管壳212之间可以通过中板213来相互连接起来,这样使用者就可以通过外管壳211和内管壳212之间之间的空间来进行浇注出水泥管柱22的形状,同时通过在中板213的上端面设置连接螺栓214来方便托板4进行安装固定,保证通过连接螺栓214来将托板4锁定在复合管壳21的上端,外管壳211的外面上还对称设置有辅助块215,辅助块215与外管壳211一体成形,辅助块215上对称开设有连接孔216,外管壳211外侧面的中部对称开设有供辅助架31安装的侧槽217,当托板4摆放在复合管壳21上以后可以通过辅助块215来辅助支撑使用,保证托板4在复合管壳21的上端更加稳定,同时通过对连接孔216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进一步通过螺栓来固定托板4,通过在外管壳211外侧面上开设侧槽217,方便通过侧槽217来安装辅助架31,保证外管壳211可以更好的与连接架3相互配合连接使用;
参照图14、图15和图16所示,连接架3包括辅助架31和中架32,辅助架31设置在中架32的两端,且中架32通过辅助架31与复合管壳21相连接,辅助架31包括弧形块311和外柱架312,外柱架312对称设置在弧形块311的外侧面上,且外柱架312与弧形块311固定连接,弧形块3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辅助耳313,第一辅助耳313与弧形块311一体成形,当辅助架31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弧形块311来卡合在外管壳211侧槽217的内部,同时通过第一辅助耳313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通过螺栓来将辅助架31与外管壳211相互固定起来,同时通过对外柱架312的设置来方便中架32更好的进行配合连接,保证通过中架32来将两侧的辅助架31相互连接,中架32包括方形管321和耳板322,耳板322对称设置在方形管321的两端,且耳板322与方形管321固定连接,耳板322的头部设置有与外柱架312相连接的套管323,套管323与耳板322一体成形,当中架32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在方形管321的两端设置耳板322,同时通过在耳板322上设置套管323来方便与外柱架312相互配合连接使用;
托板4安装在复合管壳21的上端面,且托板4与复合管壳21固定连接,通过对托板4的设置来保证对外部建筑需要支撑的位置稳定支撑使用的目的。
实施例2
参照图17、图18、图19和图20所示,连接架3包括辅助架31和中架32,辅助架31设置在中架32的两端,且中架32通过辅助架31与复合管壳21相连接,辅助架31包括弧板架3101和连接座3102,弧板架310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直角架3103,直角架3103与弧板架3101固定连接,连接座3102设置在弧板架3101的外侧,且连接座3102上设置有与直角架3103相配合的限位杆3104,限位杆3104与连接座3102固定连接,当辅助架31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弧板架3101来安装连接座3102,当连接座3102安装在弧板架3101外侧面上以后可以通过直角架3103来进行限位,同时通过在连接座3102上设置限位杆3104来保证与直角架3103相互卡合,这样弧板架3101和连接座3102之间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相互分离,方便弧板架3101可以通过连接座3102来与中架32相互连接,中架32包括主管壳3201和方形框板3202,方形框板3202设置在主管壳3201的两端,且方形框板3202与主管壳3201一体成形,连接座3102上还设置有供方形框板3202安装的凹形壳3105,凹形壳3105与连接座3102固定连接,当中架32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在主管壳3201两端设置方形框板3202,保证通过方形框板3202来与连接座3102上的凹形壳3105相互配合,方形框板3202与连接座3102上设置相对应的孔位,这样操作人员就可以通过螺栓将方形框板3202与连接座3102相互固定起来,弧板架3101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与复合管壳21相连接的弧形板,弧形板上还开设有相应的辅助孔,便于使用者更好的通过螺栓进行配合连接固定,限位杆3104朝向直角架3103方向上还对称设置有圆形垫片,圆形垫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通过圆形垫片的设置来保证直角架3103和限位杆3104之间可以拥有移动的缓冲空间,这样就可以保证两侧支撑柱2之间通过连接架3传动位移或者力的时候不会直接传导,避免出现一侧支撑柱2对另一侧支撑柱2造成损坏的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实施例1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1中相应内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台座(1),所述承台座(1)包括基桩(11)和水平台(12),所述基桩(11)沿水平台(12)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水平台(12)固定摆放在基桩(11)的上端面;
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包括复合管壳(21)和水泥管柱(22),所述复合管壳(21)固定安装在基桩(11)的上端面,所述水泥管柱(22)设置在复合管壳(21)中,且水泥管柱(22)与复合管壳(21)固定连接;
连接架(3),用于支撑柱(2)之间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架(3)包括辅助架(31)和中架(32),所述辅助架(31)设置在中架(32)的两端,且中架(32)通过辅助架(31)与复合管壳(21)相连接;
托板(4),所述托板(4)安装在复合管壳(21)的上端面,且托板(4)与复合管壳(21)固定连接;
所述基桩(11)包括底块(111)和顶柱架(112),所述底块(111)上端面的中心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顶柱架(112)设置在安装槽中,且顶柱架(112)与底块(111)纵向滑动配合,所述顶柱架(112)的下端还对称安装有缓冲架(13),且顶柱架(112)下端通过缓冲架(13)与底块(111)相连接,所述顶柱架(112)的上端面还设置有顶板(114),所述顶板(114)与顶柱架(112)一体成形,所述顶柱架(112)和顶板(114)之间还固定安装有加强板(115);
所述底块(111)的下端面还设置有锥形杆(113),所述锥形杆(113)与底块(111)一体成形,所述缓冲架(13)包括配合板(131)和支撑弹簧(132),所述支撑弹簧(132)均匀的设置在配合板(131)的下端面,且支撑弹簧(132)与配合板(131)固定连接,所述配合板(131)上对称安装有限位条(133),所述限位条(133)与配合板(131)固定连接,所述顶柱架(112)下端还对称开设有与限位条(133)卡合连接的条形槽(134);
所述水平台(12)包括环形板(121)和限位壳(122),所述限位壳(122)均匀的设置在环形板(121)的下端面,且限位壳(122)与环形板(121)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壳(122)的中部安装有橡胶垫(123),所述环形板(121)的上端面还均匀的设置有若干钢筋条(124),所述钢筋条(124)与环形板(121)垂直固定连接,且钢筋条(124)之间通过连锁环(12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管壳(21)包括外管壳(211)和同轴心设置的内管壳(212),所述内管壳(212)设置在外管壳(211)的中部,且内管壳(212)和外管壳(211)之间还对称设置有中板(213),所述内管壳(212)通过中板(213)与外管壳(211)固定连接,所述中板(213)的上端面对称设置有连接螺栓(214),所述连接螺栓(214)与中板(213)垂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壳(211)的外面上还对称设置有辅助块(215),所述辅助块(215)与外管壳(211)一体成形,所述辅助块(215)上对称开设有连接孔(216),所述外管壳(211)外侧面的中部对称开设有供辅助架(31)安装的侧槽(2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架(31)包括弧形块(311)和外柱架(312),所述外柱架(312)对称设置在弧形块(311)的外侧面上,且外柱架(312)与弧形块(311)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块(3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辅助耳(313),所述第一辅助耳(313)与弧形块(311)一体成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架(32)包括方形管(321)和耳板(322),所述耳板(322)对称设置在方形管(321)的两端,且耳板(322)与方形管(321)固定连接,所述耳板(322)的头部设置有与外柱架(312)相连接的套管(323),所述套管(323)与耳板(322)一体成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架(31)包括弧板架(3101)和连接座(3102),所述弧板架(310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直角架(3103),所述直角架(3103)与弧板架(310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3102)设置在弧板架(3101)的外侧,且连接座(3102)上设置有与直角架(3103)相配合的限位杆(3104),所述限位杆(3104)与连接座(310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震型建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架(32)包括主管壳(3201)和方形框板(3202),所述方形框板(3202)设置在主管壳(3201)的两端,且方形框板(3202)与主管壳(3201)一体成形,所述连接座(3102)上还设置有供方形框板(3202)安装的凹形壳(3105),所述凹形壳(3105)与连接座(3102)固定连接。
CN202210732110.1A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抗震型建筑桩 Active CN1148759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2110.1A CN114875950B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抗震型建筑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2110.1A CN114875950B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抗震型建筑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5950A CN114875950A (zh) 2022-08-09
CN114875950B true CN114875950B (zh) 2024-03-01

Family

ID=82682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32110.1A Active CN114875950B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抗震型建筑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595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68527A (ko) * 2011-12-15 2013-06-26 시지엔지니어링(주) 연결부를 갖는 현장타설 팽이파일
CN211256635U (zh) * 2019-09-17 2020-08-14 韩浩 一种建筑桥梁支撑柱的水下防侵蚀结构
CN213296411U (zh) * 2020-09-11 2021-05-28 沈阳鸿励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用预制桩基础
CN215562751U (zh) * 2021-08-04 2022-01-18 董文 一种建筑施工用桩基础
CN216075208U (zh) * 2021-09-10 2022-03-18 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68527A (ko) * 2011-12-15 2013-06-26 시지엔지니어링(주) 연결부를 갖는 현장타설 팽이파일
CN211256635U (zh) * 2019-09-17 2020-08-14 韩浩 一种建筑桥梁支撑柱的水下防侵蚀结构
CN213296411U (zh) * 2020-09-11 2021-05-28 沈阳鸿励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用预制桩基础
CN215562751U (zh) * 2021-08-04 2022-01-18 董文 一种建筑施工用桩基础
CN216075208U (zh) * 2021-09-10 2022-03-18 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5950A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35385B (zh) 一种便于浇筑的防震桥梁建设用装配式支墩结构
CN114875950B (zh) 一种抗震型建筑桩
CN111851736B (zh) 一种梁柱节点连接结构
CN113774785A (zh) 一种桥梁减隔震支座
CN110344635B (zh) 一种抗震建筑钢结构
CN214738211U (zh) 一种建筑用抗震型建筑桩
CN215594461U (zh) 一种预制建筑结构用具有防护性能的抗震结构
CN214534854U (zh) 一种门型抗震支吊架
CN111173254B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建筑脚手架连墙件
KR101576416B1 (ko) 조립식 기초구조물
CN113431313A (zh) 外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285232U (zh) 一种市政桥梁防震结构
CN212534182U (zh) 一种防滑效果好的桩基础
CN220247266U (zh) 一种钢结构装配建筑的隔震层间
CN217711366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减震梁
CN214033772U (zh) 一种抗震的建筑基础
CN217840861U (zh) 一种多角度模板顶托支架
CN210152679U (zh) 一种隧道工程钢拱架固定装置
CN218813911U (zh) 公路明挖隧道抗上浮结构
CN214531877U (zh) 一种剪力墙混凝土施工用建筑模板
CN213745486U (zh) 一种安装稳固的抗震支架
CN218813870U (zh)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侧墙内支撑结构
CN113445641B (zh) 一种建筑工程的基础抗震结构
CN214402882U (zh) 一种建筑楼面浇灌支柱的防倾倒支梁结构
CN221219935U (zh) 一种铁塔支脚连接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