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67443B - 患者转移床垫 - Google Patents

患者转移床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67443B
CN114867443B CN202080085244.8A CN202080085244A CN114867443B CN 114867443 B CN114867443 B CN 114867443B CN 202080085244 A CN202080085244 A CN 202080085244A CN 114867443 B CN114867443 B CN 1148674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tress
patient
lifting
patient transfer
air com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52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67443A (zh
Inventor
安娜·格劳
帕特里克·罗德泽维奇
康尼·雅各布松
D·梅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nycke Health Care AB
Original Assignee
Molnycke Health Care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nycke Health Care AB filed Critical Molnycke Health Care AB
Publication of CN114867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7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67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74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25Lateral movement of patients, e.g. horizontal transfer
    • A61G7/1028Lateral movement of patients, e.g. horizontal transfer by a support moving on air cush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13Lifting of patients by
    • A61G7/1021Inflatable cush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7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G7/05769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ith inflatable cha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13Lifting of patients by
    • A61G7/1023Slings used manual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25Lateral movement of patients, e.g. horizontal transfer
    • A61G7/1026Sliding sheets or ma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00/00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kind of patient or his position
    • A61G2200/30Specific positions of the patient
    • A61G2200/32Specific positions of the patient ly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00/00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kind of patient or his position
    • A61G2200/30Specific positions of the patient
    • A61G2200/34Specific positions of the patient sitt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通过温和的和预防压疮的方式提升和转移患者的患者转移床垫。本公开还涉及一种用于提升和/或转移患者的方法。

Description

患者转移床垫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患者转移床垫,用于通过温和的和预防压疮的方式提升和转移患者。本公开还涉及一种用于提升和/或转移患者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重新定位患者的方法。
背景技术
必须定期将医院或老年护理设施中的固定患者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例如从病床转移到轮椅上,或从一张病床转移到另一张病床或支撑表面。护理人员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提升患者,以便使患者翻身和重新定位患者、为患者更换床单以及照顾患者的卫生。
对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在转移和运送过程中,护理人员通常需要提升系统的帮助,诸如基于天花板或地板的提升装置。
一种常用的技术是通过吊索板(sling sheet)和提升装置来移动患者或使患者重新定位。吊索板被放置在患者的下方,随后与提升装置相连,提升装置通过起重机将患者从床上抬起,随后患者可以被移动、重新定位或被转移到另一张病床上。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这个移动可能是很费力的操作,尤其是在患者相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很重的情况下。
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患上压疮。这类患者的皮肤特别是老年患者的皮肤是脆弱的,并且容易遭受皮肤剪切力和撕裂,这可能在患者滑动或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因此,对这一患者群体的温和护理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市场上存在各种类型的支撑床垫,其目的是防止压疮的形成。这种床垫可以包括凝胶、泡沫或空气以重新分配身体下的压力。
充气床垫可以是可充气的,即,如参考文献US8566977和US10034808所公开的,包括交替地充气和放气的充气囊,或者如文献US2018/0028381所公开的,可以用空气进行预充气。
此外,存在各种类型的患者处理吊索板,以便通过吊索板所附接的提升装置将患者从一个表面转移到另一个表面。
虽然有很多患者支撑床垫旨在保护患者在卧位时不会生出压疮,但大多数吊索板旨在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即防止护理人员在提升时受伤。
使用患者处理吊索转移患者时,会使他们承受很高的界面压力。这个问题在“使用患者搬运吊索的压疮风险(Pressure ulcer risk of patient handling sling use)”(JRRD,第52卷,第3期,2015年,第291-300页,Peterson等人)中进行解决。这篇文章提出,由于存在形成压疮的风险,需要一种更温和的方法来提升和转移患者。此外,这篇文章详细说明了界面压力沿着吊索板边缘(即,吊索接缝)升高,并且在提升过程中承受最高压力的结构区域分别是大腿下部朝向腹股沟和膝盖的部位。
尽管在提升过程中出现的高压区域不是形成压疮的“典型”区域,但是在这些区域的压力承受可能对皮肤有害,特别是对于皮肤脆弱的老年患者或长期卧床的患者。除了界面压力升高之外,在提升和转移患者期间可能会产生剪切力。这种剪切力可能使下层组织变形并且导致压疮的形成。此外,由大腿下部区域的吊索板的锋利边缘引起的摩擦力可能导致皮肤的撕裂,其通常被称为“皮肤撕裂”。
由上所述,需要一种改进的患者转移装置,该装置减少压力点的出现并且在提升期间对患者的皮肤和皮下组织进行保护。此外,需要提供一种积极和简单的方式,以尽量减少护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医疗或护理设施中提升和转移患者的负担。
发明内容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缺点,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关于患者提升和转移床垫的改进,特别是关于防止压疮发生的改进。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患者转移床垫,所述患者转移床垫具有横向(x)延伸部和纵向(y)延伸部,其中,所述床垫可以被布置为闲置结构(restingconfiguration)和提升结构(lifting configuration);所述床垫包括主床垫部分和底部床垫部分,其中,所述底部床垫部分具有比所述主床垫部分更小的横向(x)延伸部,其中,所述主床垫部分包括沿所述主床垫部分的第一侧边缘布置的第一组提升条带以及沿所述主床垫部分的第二侧边缘布置的且与所述第一组提升条带相对布置的第二组提升条带,其中,所述底部床垫部分包括布置在所述底部床垫部分的第一侧边缘上的至少一个第一下部提升条带,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下部提升条带与布置在所述底部床垫部分的第二侧边缘上的至少一个第二下部提升条带相对;所述提升条带被配置为连接到患者提升装置,其中,所述底部床垫部分包括密封空气隔室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提升结构中覆盖患者的大腿。
本发明的床垫使得能够实现用于提升和转移患者的更温和且安全的方式。虽然患者的提升时间相对较短,但这会对压疮的形成和皮肤撕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如果患者的皮肤很脆弱的情况下,而这通常是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和较短)造成的。
在提升过程中,由提升条带的张力引起的压力和剪切力可能对患者的大腿下部和膝盖弯折处特别有害。这一特定区域承受高压力,尤其是当患者以坐着的姿势被提升时。
当患者被提升时,被配置为覆盖患者大腿的密封空气隔室的提供使得围绕患者大腿并且恰好在膝盖弯折处的上方形成温和的“空气吊篮”。因此,在大腿下部和膝盖弯折处及其两侧都实现了支撑效果。提供的密封空气隔室提供了压力卸载和压力再分配的效果,从而降低了在提升过程中产生压疮的风险。
所述密封空气隔室的尺寸可以对应于所述底部床垫部分的尺寸的至少80%,优选地为至少90%。
换句话说,密封空气隔室基本上占据整个底部床垫部分。这是为了确保在提升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压疮的区域(即患者的大腿下部和膝盖弯折处的正上方)能够有效地进行卸载并且在提升过程中承受较少的压力点。
在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空气隔室的空气填充度为20%至70%,优选地为30%至60%。
密封空气隔室通常通过空气预充气到20%至70%的空气填充度,优选地为30%至60%。换句话说,本公开的床垫的底部床垫部分不用于将大腿显著抬高,而是主要用于将该区域中的压力进行卸载和重新分配。
在本公开的所述床垫的所述提升结构中,所述底部床垫部分可以被折叠,使得所述密封空气隔室形成至少两个重叠的空气隔室。
这在各种方面都是有益的。首先,密封空气隔室的折叠结构使得能够对底部床垫部分进行调节,从而正确地定位在膝盖弯折处的正上方并且覆盖患者的大腿。
此外,密封空气隔室的折叠结构产生了两个重叠的空气隔室,从而改善了压力卸载和压力再分配效果。包围患者大腿的“吊篮”对大腿下部和膝盖弯折处及其两侧提供了改进的支撑效果。
发明人已经发现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床垫,大腿下部朝向膝盖弯折处的界面压力显著降低,从而防止压疮的形成。
由于舒适性和压力再分配的特性,本公开的患者转移床垫还可以构成患者翻身工作计划(patient turning schedule)中的替代位置。这种翻身和重新定位工作计划通常用于护理设施,以减少压疮的发生。
在实施例中,所述下部提升条带中的每一个至少包括被配置为将所述提升条带附接至所述底部床垫部分的第一附接构件和第二附接构件。
换句话说,底部床垫部分的提升条带可以包括两个附接构件,即,在底部床垫部分的每一侧有两个附接点。以这种方式,以便于底部床垫部分的折叠。
所述附接构件可以被布置为彼此相距距离d1,其中,所述距离d1对应于所述底部床垫部分在所述提升结构中被折叠的最小长度。
在提升过程中,提升条带被拉伸,这迫使底部床垫部分的密封空气隔室的重叠空气隔室中的空气被“困住”或封闭在患者的膝盖弯折处和大腿下部的下方。因此,在大腿和膝盖的正下方同时在其两侧实现了改善的支撑效果。
根据被提升的患者的身高,可以对底部床垫部分被折叠的长度进行调整。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调整折叠的长度。然而,经折叠的底部床垫部分的最下部边缘优选地位于患者膝盖弯折处的正上方。
在实施例中,所述下部提升条带被布置为与所述主床垫部分和所述底部床垫部分之间的界面相距距离d2,其中,所述距离d2大于所述距离d1。
换句话说,下部提升条带布置在底部床垫部分的下部部分,邻近底部床垫部分的下部边缘。这使得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调整折叠的长度。在提升过程中,通常只有底部床垫部分的一部分被折叠(而不是整个底部床垫)。这有利于获得对大腿下部和膝盖弯折处正上方进行覆盖的相对较大的支撑区域。在大腿下部提供的缓冲(cushioning)对大腿上部也有支撑作用。这种缓冲作用有助于重新分配压力,并且减少骶骨的压力,而骶骨通常是产生压疮的风险区域。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提升条带和第二组提升条带包括至少三个提升条带。
这是为了在提升过程中实现负载的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主床垫部分的所述提升条带被布置为使得第一提升条带和邻近的提升条带之间的距离d3为8cm至20cm,优选地为10cm至16cm。
提升条带之间的距离d3优选地不超过20cm。否则,患者身体在床垫上的位置可能不均匀。例如,超重患者可能有“突出”的身体部位,如臀部。当这种患者被提升时,他或她存在被错误地定位的风险,并且由此被错误地提升,从而导致压力点的数量增加。因此,提升条带之间的距离应该相对较短,以消除这种风险。
为了进一步避免这种问题(例如对超重患者的不正确定位)并且改善提升期间的负载分配,所述第一组提升条带和所述第二组提升条带的中的每个所述提升条带都包括至少两个附接构件。为了优化负载分配并且避免在提升过程中产生有害的压力点,所述主床垫部分的所述提升条带的每个附接构件之间的距离d4沿着所述主床垫部分的侧边缘的长度基本上相等,其中,所述距离d4优选地为8cm至16cm,例如10cm至14cm。
为了增强患者在提升期间的舒适性,所述床垫可以包括两个侧床垫部分;每个侧床垫部分从所述主床垫部分的每个侧边缘延伸。
侧床垫部分用于在提升期间将患者“包围”在吊篮中。
在实施例中,所述主床垫部分具有第一纵向边缘和第二纵向边缘;所述底部床垫部分从所述第二纵向边缘延伸,并且其中,所述床垫包括从所述主床垫部分的所述第一纵向边缘延伸的头部床垫部分。
这是为了支撑头部,并且在提升过程中增加头部的舒适性。
在实施例中,所述主床垫部分包括第一密封空气隔室,并且所述底部床垫部分的所述密封空气隔室是第二空气密封隔室;所述第一密封空气隔室和所述第二密封空气隔室被配置为在所述主床垫部分的一区域中重叠。
通常,所述空气隔室在主床垫部分的下部部分的区域中重叠。该区域对应于患者骶骨所在位置的下方。骶骨区域是承受大量压力和剪切的区域,也是特别容易发生压疮的区域。在主床垫的下部部分提供重叠的空气隔室,使得在闲置结构和提升结构中能够对骶骨区域的卸载进行改进。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气隔室和所述第二空气隔室彼此分离。
在提升过程中,产品被折叠成“玉米卷状”,并且由于空气隔室是分离的但却是重叠的从而使得空气能够自由移动,并且能够适应患者的身体,从而产生更符合要求的转移装置。如果囊袋是相互附接的,那么空气隔室之间可能会形成张力,从而可能会损害适应性并且导致骶骨区域的卸载受损。
在实施例中,所述床垫包括顶层和底层,其中,所述第一空气隔室连接到所述顶层,并且所述第二空气隔室连接到所述底层。
第一空气隔室可以首先附接到床垫的顶层,并且第二空气隔室可以附接到底层。此后,顶层和底层可以彼此附接,例如,通过缝合或密封床垫的最外边缘。
这使得第一空气隔室和第二空气隔室能够重叠但保持分离,使得空气可以更自由地在隔室内移动并且更好地适应患者的身体。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提升和/或转移患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提供患者转移床垫,所述患者转移床垫具有横向(x)延伸部和纵向(y)延伸部,并且所述患者转移床垫包括主床垫部分和包括密封空气隔室的底部床垫部分;所述底部床垫部分具有比所述主床垫部分更小的横向(x)延伸部,其中,所述主床垫部分包括沿着所述主床垫部分的第一侧边缘布置的第一组提升条带以及沿着所述主床垫部分的第二侧边缘布置的且与所述第一组提升条带相对布置的第二组提升条带,其中,所述底部床垫部分包括密封空气隔室;以及
b)将患者定位在所述患者转移床垫上,使得所述床垫底部部分的所述密封空气隔室被布置为覆盖所述患者的大腿,
c)将所述提升条带连接到患者提升系统,
d)提升和/或转移所述患者。
在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在将所述提升条带连接到患者提升系统之前,将所述底部部分进行折叠,使得所述密封空气隔室形成至少两个重叠的空气隔室。所述底部床垫部分可以沿着基本上对应于患者的大腿下部和/或膝盖的弯折处的折叠线进行折叠。
根据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重新定位患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如本公开中所述的床垫提升患者的至少一个步骤,或者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提升患者的方法。
当对所附权利要求和以下描述进行研究时,本公开的进一步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本领域技术人员意识到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组合本公开的不同特征以创建除以下所述的实施例之外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将容易理解本公开的包括其特定特征和优点的各个方面,在附图中: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从床垫顶部看的患者转移床垫。
图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从床垫底部看的患者转移床垫。
图2a示出了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患者转移床垫中被提升的患者。
图2b是在提升结构中底部床垫部分被折叠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c是通过底部床垫部分的折叠提供的支撑效果的放大示意图。
图2d示出了重新定位的患者,其中,示出了患者转移床垫底层的标记。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床垫(床垫A)与不含空气的床垫(床垫B)相比,压力高于40毫米汞柱(mm Hg)时的表面积。
图4示出了对于同一受试者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床垫(图4a)和对比床垫(即床垫B(图4b))进行提升时的压力垫记录。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床垫与竞争对手床垫(床垫C)相比,压力大于60mm Hg时的表面积。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床垫与竞争对手床垫(床垫C)相比,在压力阈值高于200mm Hg时的平均表面积。
图7示出了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床垫(床垫A)和对比床垫(床垫B)时,通过FE建模进行研究的区域,以计算临界应力体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地描述,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体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发明中所述的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是出于彻底性和完整性而被提供,并且向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
图1示出了一种患者转移床垫100,该患者转移床垫具有横向(x)和纵向(y)延伸部,其中,该床垫100可以被布置为闲置结构和提升结构;该床垫100包括主床垫部分101和底部床垫部分103;底部床垫部分103具有比主床垫部分101更小的横向(x)延伸部,其中,主床垫部分101包括沿主床垫部分101的第一侧边缘106布置的第一组提升条带105以及沿主床垫部分101的第二侧边缘108与第一组提升条带105相对布置的第二组提升条带107,其中,底部床垫部分103包括布置在底部床垫部分103的第一侧边缘110上的至少一个第一下部提升条带109,至少一个第一下部提升条带与布置在底部床垫部分103的第二侧边缘112上的至少一个第二下部提升条带111相对;提升条带(105,107,109,111)被配置为连接到患者提升装置,其中,底部床垫部分103包括密封空气隔室104并且被配置为在提升结构中覆盖患者的大腿。
如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患者转移床垫”指的是被设计为直接放置在现有表面(诸如床)上方的支撑床垫或覆盖件。患者转移床垫可以用于在患者提升期间(在提升结构中)和患者躺下时(在闲置结构中)卸载压力。
如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密封空气隔室”是指预充空气的隔室。封闭空气的隔室的材料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防漏气材料。
如图1a所示,主床垫部分可以包括密封空气隔室102。该空气隔室可以被称为第一密封空气隔室,而底部床垫部分103的密封空气隔室可以被称为第二密封空气隔室104。密封空气隔室102和104在图1a中用虚线示出。
与市场上现有的充气床垫相比,预充气床垫具有各种优点。事实上,床垫是预充气的可以减轻护理人员在提升期间对床垫进行充气或放气的额外步骤的负担。
第二密封空气隔室104的尺寸可以对应于底部床垫部分103的尺寸的至少80%,优选地为至少90%。
换句话说,基本上整个底部床垫部分103包围空气隔室,并且使得能够在提升期间实现改进的支撑和缓冲效果。
密封空气隔室104的空气填充度可以为20%至70%,优选地为30%至60%。
优选地,床垫不会使大腿显著抬高,但是应该使得能够提供缓冲并且使得空气能够在密封空气隔室104内重新定位并且“自由地”流动。
如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闲置结构”是指床垫基本上平放在支撑表面上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底部床垫部分可以被设置为覆盖患者的大腿或者可以被设置为不覆盖患者的大腿。例如,如果患者在长时间内一直处于床上,那么将底部床垫部分折叠在大腿上方的区域中可能是有益的,优选地折叠在患者的骶骨下方以提供该区域的压力卸载和再分配。
如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提升结构”是指床垫适于被提升并且附接到提升装置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底部床垫部分被设置为覆盖待提升的患者的大腿。床垫不应超过膝盖的弯折处,因为这可能会导致膝盖的弯折处向错误的方向弯曲。
在提升结构中,底部床垫部分103可以被折叠以使得第二密封空气隔室104形成至少两个重叠的空气隔室(如图2b和图2c中最佳示出的)。
主床垫部分101通常为矩形形状,并且适于至少覆盖患者的骶骨、骨盆和脊柱。主床垫部分103由在相对的纵向边缘122和123之间延伸的两个相对的侧边缘106和108限定。下部纵向边缘123对应于主床垫部分101和底部床垫部分103之间的界面113。
主床垫部分的横向(x)延伸部,即,主床垫的宽度w1可以是70cm至110cm,例如80cm至100cm。
主床垫部分的纵向(y)延伸部,即,主床垫部分的长度l1可为100cm至130cm,例如105cm至120cm。
底部床垫部分103通常为矩形或正方形,并且适于覆盖患者的大腿和膝盖的弯折处。底部床垫部分103由在相对的纵向边缘126和123之间延伸的两个侧边缘110和112限定。最下部纵向边缘126还构成床垫100的周边边缘。上部纵向边缘对应于主床垫部分的下部纵向边缘123。
底部床垫部分的横向(x)延伸部,即,底部床垫部分的宽度w2可以为60cm至100cm,例如75cm至90cm。
底部床垫部分的纵向(y)延伸部,即,底部床垫部分的长度l2可以为25cm到60cm,例如从30cm到45cm。
主床垫部分101和底部床垫部分103可以由相同的材料或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底部床垫部分103包括布置在底部床垫部分103的第一侧边缘110上的至少一个第一下部提升条带109,至少一个第一下部提升条带与设置在底部床垫部分103的第二侧边缘112上的至少一个第二下部提升条带111相对。
下部提升条带109、111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将提升条带附接至底部床垫部分103的至少第一附接构件114和第二附接构件115。
如本公开中所使用的,“附接构件”指的是将提升条带109、111附接到底部床垫部分103(或者,在实施例中,连接到主床垫部分101)的附接构件或附接点。附接构件可以通过任何附接方式(例如缝合、焊接等)固定到底部床垫上。
提升条带通常布置在底部床垫部分103的底部,即,靠近底部床垫部分103的周边边缘126(即,床垫100的最下部周边边缘)。
附接构件114、115可以被布置为彼此相距距离d1,其中,距离d1对应于底部床垫部分103在提升结构中被折叠的最小长度。
距离d1可以是7cm到13cm,例如8cm到10cm。
两个附接构件有利于将底部床垫部分103折叠成两个重叠的空气隔室,并且底部床垫部分103优选地被折叠成至少与两个附接构件之间的距离相对应的长度。根据患者的高度,底部床垫部分的“折叠距离”可以更大。通常情况下,患者膝盖的弯折处作为折线应该所处位置的参考。
在提升过程中,下部提升条带109和111将空气封闭在最下部隔室中并且防止空气滑出。由此,通过形成在底部床垫部分103中的空气隔室,实现了改善的缓冲效果。
下部提升条带109、111可以被布置为与主床垫部分101和底部床垫部分103之间的界面113相距距离d2,其中,距离d2大于距离d1。
距离d2可以至少为12cm。例如,距离d2可以为12cm到35cm。在提升条带包括两个附接构件的实施例中,距离d2是从两个邻近的附接构件的中心点测量的。
这种布置方式使得能够对底部床垫部分103进行折叠,同时保持底部床垫部分103的一部分基本上仍然是未折叠的。
第一组提升条带105和第二组提升条带107优选地包括至少三个提升条带120。如图1a和图1b所示,四个提升条带120布置在主床垫部分101的每个侧边106、108上。为了在提升过程中均匀地分配负载,四个提升条带是优选的。
每个提升条带120可以包括条带部分,条带部分在提升条带120中形成一个或多个抓握环部127。所述抓握环部用于将提升条带固定到提升装置上。这使得当条带附接到提升装置时实现条带长度方面的灵活性,特别是使得床垫能够用于对处于一般坐姿的患者进行支撑。
提升条带120可以被配置为附接到各种不同的提升装置。提升条带的长度可以全部相同或不相同。提升条带可以被配置为与提升装置接合,以使患者以仰卧姿势被提升。优选地,提升条带被配置为与提升装置接合,以使患者在坐姿位置被提升。
提升条带120可以具有30cm至50cm的长度。提升条带的长度也可以调节。
如图1所示,提升条带120垂直于主床垫部分101的侧边缘106、108延伸。
主床垫部分101的提升条带120被布置为使得第一提升条带120和邻近的提升条带120’之间的距离d3为8cm至20cm,优选地为10cm至16cm。
提升条带之间的距离d3不应当太大,因为这可能会对被提升的患者产生不希望的压力点,尤其是如果患者很重或肥胖的话。优选地,提升条带120之间的距离d3不超过20cm以获得负载的均匀分布。距离d3是从两个邻近的提升条带120的中心点测量的。
第一组提升条带105和第二组提升条带107的提升条带12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附接构件121。这进一步改善了被提升患者的负载分布,并且防止“突出”的身体部位在提升条带之间的区域中掉下。
附接构件121类似于下部提升条带的附接构件114、115,并且可以通过任何附接方式(诸如缝合、焊接等)固定到床垫上。
在实施例中,在提升条带120的附接构件121之间可以固定有附加把手。把手可以位于床垫100的下侧,如图1b中的128所示。把手128可以用于对床垫100和患者进行移动和重新定位。把手128可以由在附接点之间延伸的带状件形成。这为护理人员在移动患者时提供了各种抓握位置的选择。
为了优化负载分布并且防止压力峰值,主床垫部分101的提升条带120、120’的每个附接构件121之间的距离d4沿着主床垫部分101的侧边缘106、108的长度基本上相等。优选地,距离d4为8cm到18cm,例如,10cm到14cm。
如图1所示,床垫100包括两个侧床垫部分124;每个侧床垫部分124从主床垫部分101的每个侧边缘106、108延伸。
侧床垫部分124可以从主床垫部分101以30至60度的角度延伸,以便不完全包围和“埋藏”患者。
主床垫部分101具有第一纵向边缘122和第二纵向边缘123;底部床垫部分103从第二纵向边缘123延伸,并且其中,床垫100包括从主床垫部分101的第一纵向边缘122延伸的头部床垫部分125。
头部床垫部分125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被设置为至少从肩到肩并且从脊柱底部到头顶延伸越过患者的上躯干。替代地,头部床垫部分125仅覆盖患者的颈部和头部。
头部床垫部分125在提升期间为患者的头部提供支撑。头部床垫部分可以与主床垫部分101一体形成,或可以不与主床垫部分101一体形成。头部床垫部分可以由与主床垫部分101相同的材料形成,或者由不同的材料形成,诸如在提升期间为头部提供舒适性的材料。
可以在头部床垫部分125上提供提升条带129。
如图1a所示,第一密封空气隔室102和第二密封空气隔室104被配置为在主床垫部分101的一区域中重叠。
主床垫部分101可以包括上部部分116和下部部分117,其中,第一空气隔室102和第二空气隔室104被布置为至少在主床垫部分101的下部部分117的区域中重叠。
如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主床垫部分的上部部分”是指主床垫部分的如下的部分,该部分对应于主床垫部分在纵向(y)方向上的延伸部的50%,该主床垫部分的上部部分从第一纵向边缘122延伸到主床垫101的中心点。
因此,术语“主床垫部分的下部部分”是指主床垫部分的如下的部分,该部分对应于主床垫部分在纵向(y)方向上的延伸部的50%,该主床垫部分的下部部分从第二纵向边缘123延伸到主床垫101的中心点。
图1a中的虚线示出了第一空气隔室102和第二空气隔室104之间的重叠区域。
重叠的空气隔室102和104优选地布置在床垫100的旨在放置在患者骶骨区域的稍微下方的区域。当患者被提升时,这对骶骨有卸载作用,而骶骨是预防压疮的一个特别关注的区域。通过对大腿上部进行支撑和提升,骨盆产生旋转,这使得尾骨的角度发生变化。由于折叠的底部床垫部分103的支撑作用和由于空气隔室102的作用,骶骨的压力被卸载。
本公开的床垫100在提升过程中的压力卸载以及提供的支撑和缓冲效果使得床垫不仅能够用于将患者从一个表面或床转移到另一个表面或床,还用于在患者重新定位工作计划中提供替代位置的目的。
在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空气隔室102的尺寸可以对应于主床垫部分101的尺寸的至少70%。
如图1a所示,在主床垫部分101的下部部分117中的第一密封空气隔室102的横向(x)延伸部可以小于主床垫部分101的上部部分116的横向(x)延伸部。
这种结构使得在患者躺下和被提升时都具有优点。该结构使得空气能够向患者背部的方向被推进,这增强了对患者的下背部、骶骨以及大腿的支撑效果。空气填充了身体和床垫之间的空隙,使得在患者身体上产生了更均匀的支持和接触。由于在较大的表面积上产生均匀的压力,因此实现了改进的压力再分配效果。
在实施例中,第一空气隔室102和第二空气隔室104彼此分离。
在实施例中,床垫100包括顶层118和底层119,其中,第一空气隔室102附接到顶层118,并且第二空气隔室104附接到底层119。
如本公开中所使用的,术语“顶层”是指在使用过程中与患者接触的层。顶层可以由覆盖床垫全部部分的单层形成,或者顶层可以包括几个缝合或密封在一起的层。例如,底部床垫部分可以包括与侧床垫部分或头部床垫部分的顶层不同的顶层。
顶层118可以由多种材料形成,并且还可以包括多层。顶层118可以包括向患者提供舒适感的较软的材料。顶层118可以由比底层119具有更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形成,以防止患者在提升期间的不希望的滑移。例如,顶层118可以包括例如棉、超细纤维或其他纺织品。
底层119可以由具有低摩擦力的材料形成,以促进床垫100在床或支撑表面上的滑动。底层119可以例如由诸如塑料、乙烯基等合成材料形成。
术语“低摩擦力”是一个相对术语,是指两个表面在相似条件下测试时产生的相对摩擦力。
在制造本公开的床垫期间,第一空气隔室102可以首先被附接到顶层118;即缝合或密封到顶层的下侧(面对床垫的内部)。第二空气隔室104随后可以被附接到床垫的底层119。此后,顶层118和底层119可以例如通过缝合或密封床垫100的最外边缘而彼此附接。以这种方式,空气隔室102和104将部分重叠,但将保持彼此分离。
如图1b所示,床垫100的底层119可以包括标记130,以引导护理人员在患者被提升后将患者在病床上正确定位,并且该底层将被定位在床或支撑表面上。
如果使用具有可调节“头部部分”的医院病床,床垫标记130的水平延伸线优选地布置在床的弯折处所在的位置。当患者被提升并且将被重新定位在医院病床上时,这有助于患者在床上的正确定位(参见图2d)。
也可以在床垫的顶层118上提供标记。例如,这种标记可以被布置为指导护理人员如何正确地将患者定位在床垫上,这既是为了正确地提升患者,也是为了当患者躺下时产生最佳的压力卸载效果。
根据另一方面,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提升和/或转移患者的方法。
参照图2a至图2c,该方法包括:
a)提供患者转移床垫200,该患者转移床垫具有横向(x)和纵向(y)延伸部,并且包括主床垫部分201和底部床垫部分203;底部床垫部分203具有比主床垫部分201更小的横向(x)延伸部,其中,主床垫部分201包括沿主床垫部分201的第一侧边缘布置的第一组提升条带205以及沿主床垫部分201的第二侧边缘与第一组提升条带205相对布置的第二组提升条带207,其中,底部床垫部分203包括布置在底部床垫部分203的第一侧边缘上的至少一个第一下部提升条带209,至少一个第一下部提升条带与布置在底部床垫部分203的第二侧边缘(未示出)上的第二下部提升条带211相对;其中,底部床垫部分203包括密封空气隔室,
b)将患者231定位在床垫200上,使得床垫底部部分203的密封空气隔室被布置为覆盖患者231的大腿,
c)将提升条带205、207、209和211连接到患者提升系统233,
d)提升和/或转移患者231。
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对底部床垫部分203进行折叠,使得密封空气隔室204形成至少两个重叠的空气隔室232(参见图2b中示出的底部床垫部分折叠的局部示意图)。
提升系统233在提升之前可以被布置在患者231上方。每个提升条带与患者提升系统233接合。抓握环部可以用于使床垫200与提升机233接合。根据要被提升的患者的尺寸和提升期间患者233的位置,抓握环部提供适合于情境和患者的提升。
在提升条带已经被布置在提升机233上之后,提升机233可以被激活,并且患者231可以从床234被提升并且上升到如图2a所示的位置。
在步骤b)中,底部床垫部分203可以沿着对应于患者231的大腿下部和/或膝盖弯折处235的折叠线进行折叠。
如在图2c中更好示出的,在大腿下部区域和膝盖弯折处235实现了支撑和缓冲效果。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中,如上所述的方法构成患者重新定位和/或翻身工作计划中的步骤。
因此,提供了一种用于使患者重新定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如上文所述的床垫提升患者的至少一个步骤,或者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提升患者的方法。
本公开的转移床垫可以在闲置和提升结构中被用于患者的压力卸载床垫。换句话说,在患者被提升或转移之后,不需要将本公开的床垫替换为另一个不同的压力卸载床垫。
本公开的床垫的提升结构对患者具有压力卸载效果。有生成压疮风险的患者必须定期进行重新定位和翻身,这种重新定位和翻身工作计划在护理设施和医院经常被使用。所描述的方法可以成为这种重新定位工作计划内的一个步骤。
图2d示出了已被重新定位(但未被提升)的患者231。患者231侧躺在病床234上。病床234的虚线236示出了病床的“弯折部”,即床头可以抬高的位置。在患者被提升(如图2a所示)之后,患者将在病床上被重新定位,床垫200底层的标记230用于引导护理人员将患者正确定位在病床上(即,对应于病床234的弯折部236,在该弯折部处头部部分可以被升高)。
应注意的是,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术语、定义和实施例经适当修改适后可以用于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反之亦然。
示例1:压力分布效果评估
为了评估根据本公开的患者转移床垫的效果,对三个单独的患者转移床垫进行了评估。
床垫A是根据本公开的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并且如图1所示的转移床垫。床垫A包括顶层、底层和两个分离的密封空气隔室,即如图1a所示的包括在主床垫部分中的第一密封空气隔室和包括在底部床垫部分中的第二密封空气隔室。
床垫B是与床垫A具有相同结构的转移床垫,但在空气存在方面有所不同。床垫底部部分或该床垫的任何其他部分没有空气存在。
床垫C是商业上可用的来自美国屹龙(Hill-Rom)的移位机辅助设备(Solo Repo)的转移板。
当受试者被悬吊时,对床垫进行测试以评估床垫在不同临界阈值以上的压力下的界面压力和表面积。
测试中包括三个不同的测试受试者:
身高(cm) 体重(kg) BMI 性别
受试者1 168 55 19,5 女性
受试者2 175 75 24,5 女性
受试者3 166 80 29 女性
平均值 170±5 70±13 24±5 女性
表1:测试的受试者
测试设置
床垫(A-C)和受试者被附接到配有来自瀚德凯尔(Handicare)的杆状件(SlingbarL)的提升机(VEGA505EE)。测试持续时间为五分钟。压力垫(Xsensor LX100:40:40.02)用于记录整个测试期间的界面压力。该压力垫被设置为用于记录覆盖骶骨和大腿区域(从大腿一直覆盖到膝盖弯折处)的界面压力。
首先,受试者在病床(Enterprise 500)上平仰卧位,随后将床抬起,使得床头(head-of-bed,HOB)角度为30度,并且也将膝盖进行弯曲。随后将受试者提升直到完全悬吊;即自由地悬挂在空中。测试重复3次,每张床垫测试一次,即每个受试者的总测试时间为20分钟。直接从压力垫记录数据并且对压力垫的校准进行控制。从压力垫中提取的压力数据是患者被悬吊约一分钟后得到的。
压力再分配效果:表面积评估
床垫的压力再分配效果是通过压力垫分别记录的在40mm Hg和60mm Hg的压力阈值以上的床垫的表面积(cm2)来评估的。
图3示出了三个受试者分别在床垫A和床垫B上的压力超过40mm Hg时的表面积。如图所示,床垫A比床垫B产生的高压面积小得多。
图4示出了当用床垫A(图4a)和床垫B(图4b)提升受试者2时,5-80mm Hg的压力垫记录。图中较暗的部分示出了受试者承受较高压力的区域。可以看出,承受最大压力的区域是膝部弯折处和骶部臀部。
图5示出了分别在床垫A和床垫C上的压力超过60mm Hg时的表面积。如图所示,与床垫A相比,床垫C对所有受试者产生的高压表面积明显更高。
除了图5示出的在60mm Hg压力之上的表面积外,还评估了压力阈值达到200mm Hg的平均表面积,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床垫C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并且应力一直达到200mmHg。相比之下,床垫A在压力超过60mm Hg时记录的表面积很小。这是由于床垫A的压力卸载效应,即床垫能够将身体负载更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床垫表面。通过更大的表面积对身体进行均匀地支撑,单位面积的身体负载,即压力,将会更小,从而危害也就更小。在图6中,床垫A中较大的面积承受较低压力(<40mm Hg)说明了这一点。
总而言之,这些结果表明即使在短时间的提升过程中患者也可能承受高压,而这最终可能导致压疮的形成。床垫B和C的表面积记录分别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当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床垫(床垫A)提升受试者时,实现了增强的压力再分配和压力卸载效果。
示例2:通过有限元(Finite element,FE)建模对软组织中的临界应力进行评估
有限元(FE)建模
导致压疮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压力感应垫可以提供皮肤表面之下的床垫处的压力信息,但却不能告知软组织内部的行为。软组织中增加的应力和/或应变可能产生增加的不适感,甚至疼痛。因此,有限元(FE)方法为深部组织反应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FE方法是一种通过在不同类型的离散化条件下求解偏微分方程来解决多物理问题的数值计算技术。FE方法将一个大问题或大型三维模型细分为更小的部分,其被称为有限元素(finite element)。在每个元素中进行分析,随后整合(assembly)后给出整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FE分析的工作流程可以解释为如下:创建由有限元素组成的3D模型,定义模型的材料属性,根据问题定义应用到模型的边界条件和负载,计算求解问题,以及通过可视化和计算来分析结果。
有限元(FE)设置和剖析模型
为了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患者转移床垫的效果,创建了全身模型的有限元(FE)模型和根据本公开的患者转移床垫的有限元(FE)模型,并且对其进行分析以对深层组织层中的压力和应力作用进行研究。在进行研究时,志愿者为31岁的不吸烟的健康成年男性(身高:177cm,体重:85kg)。
在ANSA 19.1.1和META19.1.1(BETA CAE)中制备FE模型,并且在ABAQUS 2019x(DASSAULT SYSTEM,达索系统)中进行分析。人体模型是基于来自虚拟人群(VirtualPopulation)3.0的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数据的分割。
软组织被表示为非线性材料。肌肉被归纳为一种材料,脂肪和皮肤被归纳为一种压缩性材料,皮肤的拉伸特性通过壳体表示,骨骼作为刚性体。对主要关节(即两个膝关节、两个髋关节和一个颈部/颅骨关节)进行建模以实现人体现实可行的运动。脊柱通过椎间盘进行建模。
通过ABAQUS 14.0(DASSAULT SYSTEM)利用由身体体重的压力引起的软组织变形来验证FE模型中的材料性质。通过比较模型与MRI数据之间在压缩前后的软组织的厚度来进行验证。
软组织的评估首先通过模拟患者躺在床垫上的临床环境来进行。在骨盆下添加一个软床垫(30kPa),并且施加相当于体重的力以诱导骨盆在床垫上的接触和压缩。接下来,通过将悬吊在患者转移床垫中的健康受试者的身体位置与根据本公开的当模拟患者被悬吊在患者转移床垫中时的有限元模型中的身体位置进行比较,从而对身体位置进行评估。
实验中使用患者床垫A和B(如示例1所述)。相应地,床垫A表示根据本公开的患者转移床垫。床垫A包括顶层、底层和两个分离的密封空气隔室,即如图1a所示的,包括在主床垫部分中的第一密封空气隔室和包括在底部床垫部分中的第二密封空气隔室。每个密封空气隔室都被建模成具有孔的单个流体腔。床垫B具有与床垫A相同的结构和形状,但不包括密封(空气)隔室内的任何空气。该患者床垫对应于现有技术的床垫。两个床垫的提升条带的分布相同(对应于图1a和图1b中的说明)。
床垫A和B均通过在提升患者期间使第二密封隔室处于折叠结构而进行模拟;也就是说,折叠的隔室是床垫的边缘并且位于患者膝盖折叠处的正上方。
条带的移动分两步进行。首先,将两对顶部条带移动至距离病床表面530mm的吊架杆上,所述病床表面位于肚脐区域的水平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使模型直起身使其处于更加坐立的位置。其次,将剩下的四对条带移动到吊架杆上。
以下结果示出了有限元模拟中最后阶段的不同应力;即当身体被悬吊在空中时在提升结构中的不同应力。在所有软组织层上共同观察到这些结果。以下的表2列出了评估的应力。
为了计算处于应力作用下的组织体积,对所有具有一定组织体积的组织元素进行了观察。在确定临界应力的范围后,可以分离出高于临界应力的元素,随后对床垫A和床垫B的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基于每个元素中的应力进行体积计算。对以下应力进行了研究:
表2:软组织和模拟应力
“冯米塞斯应力”,VMS(MPa)源于冯米塞斯准则,其又被称为最大变形应变能准则。上述准则是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定量准则。是一种将连续体元素所经历的所有应力考虑在内的应力测量方法。应变能密度被分成不同的分量,以隔离静水应力和偏应力。偏应力由VMS表示,并且将不同方向的应力组合成将把法向应力、剪且应力和变形考虑在内的等效应力。
冯米塞斯应力(VMS)是在畸变能理论(Distorsion Energy Theory)中定义的并且是工程中广泛应用的通用标准。VMS可以被定义为:
不同平面上的“剪切应力”(MPa)通过沿与所施加的应力平行的一个或多个平面的滑移而引起材料的变形。变形是由剪切力引起的,该剪切力是力矢量中平行于材料横截面的分量。之所以引入上述剪切应力作为一种计量标准,是因为在床垫被悬吊/提升时,与床垫边缘接触的软组织感受到剪切作用。
剪切应力是平行于平面的应力,并且可以被表示为:
τ=Fp/A,其中
τ=剪切应力(MPa)
Fp=平行分力(N)
A=面积(mm2)
临界应力值并不可知,因为临界应力值因个人的生理参数、健康状况、年龄和承受压力的时间长短而不同。因此,对床垫效果的评估依赖于定性值。
除了剪切应力之外的应力的临界值对应于每10cm2约1kg(约10kPa),剪切应力中使用了较低的临界应力值,该临界应力值对应于每10cm2约100g(约1kPa),这是因为应力平行于肌肉纤维施加,因此不利于更自然的压缩行为。
结果
通过患者转移床垫A和B降低软组织应力的能力对其进行评估。床垫的性能是通过床垫减少临界应力下的组织体积的能力来评估的。本公开的床垫(即床垫A)的性能因此将被定义为与不含空气的产品(即床垫B)相比,临界应力下的组织体积减少的百分比:
减少量(%)=((V无空气-V有空气)/V无空气)×100,其中
减少量(%)=临界应力下的组织体积减少的百分比,
Vno air=床垫B中临界应力下的组织体积
Vair=床垫A中临界应力下的组织体积
图7示出了由两个横截面y1和y2定义的用于临界应力评估的体积。两种床垫在相同体积的组织中进行研究,即在膝盖弯折处上方的区域。测试面积在表3中被称为“膝盖弯折区域”,尽管评估实际上是在膝盖弯折处上方的区域进行的,其中,床垫的边缘被设置在该区域。两种床垫的测量值分别为y1=575mm和y2=650mm。
接下来,对同样覆盖患者大腿的更大的区域(从膝盖到臀部)进行分析。在此次评估中,两个床垫的y1为575mm,y2为925mm。测试面积在下面的表3中被称为“大腿区域”。
以下的表3示出了临界VMS应力下的软组织体积,即超过0.01MPa阈值的体积,以及通过床垫A的应力减少的改进百分比。
表3:膝盖弯折处和大腿区域中处于临界冯米塞斯应力的软组织体积
随后,比较床垫A和床垫B在临界剪应力下的软组织中的元素体积。对膝盖弯折处之上的面积进行研究(即两个床垫的y1为575mm,y2为650mm)。在三个不同平面上研究了超过临界剪切应力(±0.001MPa)阈值的元素体积;即XY平面、XZ平面和YZ平面。在以下的表4中示出了结果。
/>
表4:临界剪切应力下的软组织元素的体积
如表3和表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床垫显著降低了软组织中的临界冯米塞斯应力和剪切应力。尤其是在膝盖弯折处上方的区域更是如此,该区域被认为是提升过程中产生有害压力点的关键区域。
此外,FE模拟结果表明,在床垫A上放置的模拟身体的接触面积为240350mm2。床垫B对应的面积为197366mm2。这表示接触面积增加了22%。这些结果表明床垫A产生了改善的重量分配,并且也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缓解骶臀部的不适。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具体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不同的改变、修改等将变得显而易见。
通过对附图、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的研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践本公开时可以理解和实现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变化。此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并不排除其他元素或步骤,不定冠词“一个(a)”或“一个(an)”并不排除多个。

Claims (19)

1.一种患者转移床垫(100,200),所述患者转移床垫具有横向(x)延伸部和纵向(y)延伸部,其中,所述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可以被布置为闲置结构和提升结构;所述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包括主床垫部分(101,201)和底部床垫部分(103,203),其中,所述主床垫部分(101,201)包括第一密封空气隔室(102);所述底部床垫部分(103,203)具有比所述主床垫部分(101,201)更小的横向(x)延伸部,其中,所述主床垫部分(101,201)包括沿所述主床垫部分(101,201)的第一侧边缘(106)布置的第一组提升条带(105,205)以及沿所述主床垫部分(101,201)的第二侧边缘(108)布置的且与所述第一组提升条带相对布置的第二组提升条带(107,207),其中,所述底部床垫部分(103,203)包括布置在所述底部床垫部分(103,203)的第一侧边缘(110)上的至少一个第一下部提升条带(109,209),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下部提升条带与布置在所述底部床垫部分(103,203)的第二侧边缘(112)上的至少一个第二下部提升条带(111,211)相对;所述第一组提升条带(105,205)、所述第二组提升条带(107,207)、所述第一下部提升条带(109,209)以及所述第二下部提升条带(111,211)被配置为连接到患者提升装置,其中,所述底部床垫部分包括密封空气隔室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提升结构中覆盖患者的大腿,其中,所述底部床垫部分(103)的所述密封空气隔室是第二密封空气隔室(104);所述第一密封空气隔室(102)和所述第二密封空气隔室(104)被配置为在所述主床垫部分(101,201)的一区域中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所述第二密封空气隔室(104)的尺寸对应于所述底部床垫部分(103,203)的尺寸的至少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所述第二密封空气隔室(104)的空气填充度为20%至7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在所述提升结构中,所述底部床垫部分(103,203)被折叠使得所述第二密封空气隔室(104)形成至少两个重叠的空气隔室(23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所述下部提升条带(109,111)中的每一个至少包括被配置为将所述提升条带(109,111)附接至所述底部床垫部分(103,203)的第一附接构件(114)和第二附接构件(1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所述第一附接构件(114)和所述第二附接构件(115)被布置为彼此相距距离d1,其中,所述距离d1对应于所述底部床垫部分(103,203)在所述提升结构中被折叠的最小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所述下部提升条带(109,111)被布置为与所述主床垫部分(101,201)和所述底部床垫部分(103,203)之间的界面(113)相距距离d2,其中,所述距离d2大于所述距离d1。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所述第一组提升条带(105,205)和所述第二组提升条带(107,207)包括至少三个提升条带(120)。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所述主床垫部分(101,201)的所述提升条带(120)被布置为使得第一提升条带和邻近的提升条带(120’)之间的距离d3为8cm至2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所述第一组提升条带(105,205)和所述第二组提升条带(107,207)中的每个所述提升条带包括至少两个附接构件(121),所述至少两个附接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提升条带附接到所述主床垫部分(101,201),其中,每个附接构件(121)之间的距离d4沿所述主床垫部分(101,201)的所述侧边缘(106,108)的长度基本上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所述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包括两个侧床垫部分(124);每个所述侧床垫部分(124)从所述主床垫部分(101,201)的每个侧边缘(106,108)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所述主床垫部分(101,201)具有第一纵向边缘(122)和第二纵向边缘(123);所述底部床垫部分(103,203)从所述第二纵向边缘(123)延伸,并且其中,所述患者转移床垫(100)包括从所述主床垫部分(101,201)的所述第一纵向边缘(122)延伸的头部床垫部分(125)。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空气隔室(102)和所述第二密封空气隔室(104)彼此分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所述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包括顶层(118)和底层(119),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空气隔室(102)附接到所述顶层(118),并且所述第二密封空气隔室(104)附接到所述底层(119)。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所述第二密封空气隔室(104)的尺寸对应于所述底部床垫部分(103,203)的尺寸的至少90%。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所述第二密封空气隔室(104)的空气填充度为30%至60%。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所述距离d3为10cm至16cm。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所述距离d4为8cm至16cm。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患者转移床垫(100,200),其中,所述距离d4为10cm至14cm。
CN202080085244.8A 2019-12-16 2020-12-09 患者转移床垫 Active CN1148674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216675.9A EP3838244A1 (en) 2019-12-16 2019-12-16 A patient transfer mattress
EP19216675.9 2019-12-16
PCT/EP2020/085292 WO2021122226A1 (en) 2019-12-16 2020-12-09 A patient transfer mattres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7443A CN114867443A (zh) 2022-08-05
CN114867443B true CN114867443B (zh) 2024-01-16

Family

ID=68917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5244.8A Active CN114867443B (zh) 2019-12-16 2020-12-09 患者转移床垫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0704A1 (zh)
EP (2) EP3838244A1 (zh)
CN (1) CN114867443B (zh)
AU (1) AU2020403733A1 (zh)
WO (1) WO20211222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07393B2 (en) * 2020-02-19 2023-07-25 Liko Research & Development Ab Methods of preparing a subject for rotation and rotating a subject using an overhead lift
US20210330531A1 (en) * 2020-04-24 2021-10-28 Liko Research & Development Ab Support straps having features to aid in positioning and rotating a subject using an overhead lift, systems and kit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USD1019939S1 (en) * 2022-01-18 2024-03-26 Deli ZHANG Lifting sling
USD1021080S1 (en) * 2022-01-18 2024-04-02 Deli ZHANG Lifting slin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4798A1 (en) * 2018-05-25 2019-11-28 Mölnlycke Health Care Ab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tient turning and reposition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301772A (nl) * 1983-05-18 1984-12-17 Stichting Revalidatie Inst Inrichting ter verwezenlijking van aangrijpingspunten aan een menselijk lichaam.
GB0312164D0 (en) * 2003-05-28 2003-07-02 Arjo Med Aktiebolag Ltd Lifting slings
KR101145781B1 (ko) * 2004-03-02 2012-05-16 페이션트 트랜스퍼 시스템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환자수송 장치
EP2675417B1 (en) * 2011-02-17 2017-04-12 Woodlark Circle, Inc. Inflatable sling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a patient
US9504621B2 (en) 2011-06-09 2016-11-29 Molnlycke Health Care Usa,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tient turning and repositioning with simultaneous off-loading of the bony prominences
US9149402B2 (en) * 2011-08-16 2015-10-06 Ecolab Usa Inc. Cover for patient transfer devices
EP2641578B1 (en) * 2012-03-22 2016-01-20 Arjo Hospital Equipment AB Patient sling
EP2863858A4 (en) * 2012-06-21 2015-10-07 Hill Rom Services Inc PATIENT DISPOSAL SYSTEMS AND METHOD OF USE
AU2013312404B2 (en) 2012-09-07 2018-05-10 Arjo Ip Holding Ab Low-air-loss (LAL) patient support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TWI583367B (zh) * 2014-05-23 2017-05-21 艾爾波公司 具有可充氣墊及固定附接之吊掛單的病人搬移裝置
US10772778B2 (en) * 2017-04-25 2020-09-15 Medline Industries, Inc. Patient repositioning sheet and sling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4798A1 (en) * 2018-05-25 2019-11-28 Mölnlycke Health Care Ab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tient turning and reposition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7443A (zh) 2022-08-05
EP4076328B1 (en) 2024-01-17
WO2021122226A1 (en) 2021-06-24
EP4076328A1 (en) 2022-10-26
EP3838244A1 (en) 2021-06-23
AU2020403733A1 (en) 2022-05-26
EP4076328C0 (en) 2024-01-17
US20230000704A1 (en) 2023-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67443B (zh) 患者转移床垫
US7740015B2 (en) Medical displaceable contouring mechanism
Reswick et al. Experience at Rancho Los Amigos Hospital with devices and techniques to prevent pressure sores
US8215311B2 (en) Medical displaceable contouring mechanism
US8291535B2 (en) Pressure relieving body support apparatus
US7789086B2 (en) Medical displaceable contouring mechanism
WO2003079882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risk of ulcer onset
WO2008015928A1 (fr) Lit pour éviter les escarres
US20030200972A1 (en) Padded x-ray compatible spine board
Braden et al. Risk assessment in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US3959832A (en) Invalid hammock
US20200060428A1 (en) Kyphosis Back Cushion Device
CN106691749A (zh) 用于胸腰椎病人术后护理的气囊垫及护理方法
TWI806635B (zh) 改善壓力性損傷的方法與系統
CN201040061Y (zh) 多功能帆布担架
CN215459816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充气靠枕装置
Hobson Contributions of posture and deformity to the body-seat interface conditions of a person with spinal cord injuries
CN210542196U (zh) 脑卒中体位固定垫
Hursh et al. Medical backboard
Solot et al.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evaluation of vertebrace® extrication collars
Collins Preventing pressure sores in the seated patient
Carlson et al. Orthotic management of the paralytic spine
GB2306314A (en) Patient mattress
Manley, MT,* Wakefield, E.** & Ke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essure sores in the sitting paraplegic
JP2023154419A (ja) 車椅子のための調整可能解剖学的支援及びシート・クッショ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