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66475A - 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66475A
CN114866475A CN202210353808.2A CN202210353808A CN114866475A CN 114866475 A CN114866475 A CN 114866475A CN 202210353808 A CN202210353808 A CN 202210353808A CN 114866475 A CN114866475 A CN 114866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congestion
routing node
network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538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66475B (zh
Inventor
成功
王明羽
覃瑶
虞志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3538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664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66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6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66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64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1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token-buck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包括:S101记录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S102根据第一拥塞量,判断第二拥塞量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若是,则通过第一处理对路由节点进行拥塞控制,并返回S102;若否,则返回S101。本发明通过实时记录各个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并根据判断路由节点是否出现网络拥塞,实现了对片上网络中每个路由节点的拥塞监测;通过对发生网络拥塞的路由节点进行数据流量控制,实现了拥塞控制,使得各个路由节点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在提高片上网络的吞吐率的同时降低了传输延迟,并将片上网络的传输性能维持在最佳性能附近。

Description

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片上系统的集成规模不断增加,处理器也由单核发展成为多核、众核。相较于传统总线架构,片上网络(Network-on-Chip,NoC)能够在高集成的场景中提供更高的吞吐率,在多核处理器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由于片上的资源非常有限,同时大量的数据传输往往具有局部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容易出现片上网络负载不均衡的情况,即网络拥塞。从性能上看,网络拥塞会导致吞吐率的下降和传输时延的上升。然而,吞吐率需求越高的应用场景越容易出现网络拥塞。
传统的片上网络的拥塞控制设计主要聚焦于自适应的路由算法以及点对点的流控机制等方面,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然而,传统的拥塞控制方法带来的性能提升比较有限,并且设计也较为复杂。目前在广域网的传输控制(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协议中有许多较为成熟的、商业化的拥塞控制算法。根据TCP协议中对网络层次的划分,广域网中的拥塞控制算法作用于传输层,即发送端到接收端的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过程。而传统的针对片上网络的拥塞控制技术,在网络的层次划分上,以网络接口层和网络层的内容居多。其中,点对点的流控机制,如反压机制、压力感知的动态虚通道以及弹性的通道缓存等,属于数据链路层的设计;自适应路由算法,如虚通道调配和预测保留的拥塞控制协议等,属于网络层的设计。目前传输层这一层次上,片上网络的拥塞控制相关设计还比较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以实时监测片上网络的拥塞现象并进行数据流量控制,提高了片上网络的吞吐率并将片上网络的传输性能维持在最佳性能附近。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所述片上网络包括多个路由节点,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记录所述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所述第一带宽为所述路由节点达到的最大带宽,所述第一拥塞量为所述路由节点达到最大带宽时的拥塞量;
根据所述第一拥塞量,判断第二拥塞量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拥塞量为所述路由节点的当前拥塞量,所述第一阈值为预设的拥塞量的最大值;
若是,则通过第一处理对所述路由节点进行拥塞控制,并返回根据所述第一拥塞量,判断第二拥塞量是否达到拥塞阈值这一步骤,所述第一处理包括减少令牌的数量和调整数据发送时间间隔中的任意一种;
若否,则返回记录所述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这一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通过实时记录各个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并根据第一拥塞量判断是否出现网络拥塞,实现了对片上网络中每个路由节点的拥塞监测;通过对发生网络拥塞的路由节点进行数据流量控制,并持续对路由节点进行拥塞监测,实现了拥塞控制,使得片上网络中各个路由节点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在提高片上网络的吞吐率的同时降低了数据的传输延迟,并将片上网络的传输性能维持在最佳性能附近。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中,所述记录所述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包括:
记录所述路由节点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带宽和第三拥塞量,所述第一时间段为距离当前时间节点最近的时间段,所述第二带宽为所述路由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最大带宽,所述第三拥塞量为所述路由节点达到所述第二带宽时的拥塞量;
确认所述第二带宽大于第三带宽,将所述第二带宽记录为所述第一带宽,并将所述第三拥塞量记录为所述第一拥塞量,所述第三带宽为所述路由节点在第二时间段内的最大带宽,所述第二时间段为所述第一时间段的上一个时间段;
确认所述第二带宽小于所述第三带宽,将所述第三带宽记录为所述第一带宽,并将第四拥塞量记录为所述第一拥塞量,所述第四拥塞量为所述路由节点达到所述第三带宽时的拥塞量。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调整数据发送时间间隔对所述路由节点进行拥塞控制,包括:
计算第一时间间隔,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所述路由节点达到最大带宽时的数据发送的平均时间间隔;
将第二时间间隔调整到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相等,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为所述路由节点当前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为所述路由节点正在传输的数据切片;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设置第二阈值;
确认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不等于带宽时延积,阻止所述路由节点的数据发送,直到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等于所述带宽时延积,所述带宽时延积为所述第一带宽与所述第一拥塞量的乘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系统,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拥塞量,判断第二拥塞量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
拥塞控制模块,用于若是,则通过第一处理对所述路由节点进行拥塞控制;
第一返回模块,用于在通过第一处理对所述路由节点进行拥塞控制之后返回根据所述第一拥塞量,判断第二拥塞量是否达到拥塞阈值这一步骤;
第二返回模块,用于若否,则返回记录所述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这一步骤。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记录模块包括:
第一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路由节点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带宽和第三拥塞量;
第一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所述第二带宽大于第三带宽,将所述第二带宽记录为所述第一带宽,并将所述第三拥塞量记录为所述第一拥塞量;
第二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所述第二带宽小于所述第三带宽,将所述第三带宽记录为所述第一带宽,并将第四拥塞量记录为所述第一拥塞量。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拥塞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时间间隔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时间间隔;
第二时间间隔调整模块,用于将第二时间间隔调整到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相等。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系统还包括;
inflight数据切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为所述路由节点正在传输的数据切片;
第二阈值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带宽设置第二阈值;
第三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不等于带宽时延积,阻止所述路由节点的数据发送,直到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等于所述带宽时延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所述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所述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实时记录各个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并根据第一拥塞量判断是否出现网络拥塞,实现了对片上网络中每个路由节点的拥塞监测;通过对发生网络拥塞的路由节点进行数据流量控制,并持续对路由节点进行拥塞监测,实现了拥塞控制,使得片上网络中各个路由节点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在提高片上网络的吞吐率的同时降低了数据的传输延迟,并将片上网络的传输性能维持在最佳性能附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技术方案附图作以下介绍,应当理解的是,下面介绍中的附图仅仅为了方便清晰表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到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具体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具体实施例的片上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系统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对于以下实施例中的步骤编号,其仅为了便于阐述说明而设置,对步骤之间的顺序不做任何限定,实施例中的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均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来进行适应性调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发明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随着片上系统的集成规模不断增加,处理器也由单核发展成为多核、众核。相较于传统总线架构,片上网络能够在高集成的场景中提供更高的吞吐率,在多核处理器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由于片上的资源非常有限,同时大量的数据传输往往具有局部性,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容易出现片上网络负载不均衡的情况,即网络拥塞。从性能上看,网络拥塞会导致吞吐率的下降和传输时延的上升。然而,吞吐率需求越高的应用场景越容易出现网络拥塞。
传统的片上网络的拥塞控制设计主要聚焦于自适应的路由算法以及点对点的流控机制等方面,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然而,传统的拥塞控制方法带来的性能提升比较有限,并且设计也较为复杂。目前在广域网的传输控制协议中有许多较为成熟的、商业化的拥塞控制算法。根据TCP协议中对网络层次的划分,广域网中的拥塞控制算法作用于传输层,即发送端到接收端的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过程。而传统的针对片上网络的拥塞控制技术,在网络的层次划分上,以网络接口层和网络层的内容居多。其中,点对点的流控机制,如反压机制、压力感知的动态虚通道以及弹性的通道缓存等,属于数据链路层的设计;自适应路由算法,如虚通道调配和预测保留的拥塞控制协议等,属于网络层的设计。目前传输层这一层次上,片上网络的拥塞控制相关设计还比较空白。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和系统。本发明通过实时记录各个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并根据第一拥塞量判断是否出现网络拥塞,实现了对片上网络中每个路由节点的拥塞监测;通过对发生网络拥塞的路由节点进行数据流量控制,并持续对路由节点进行拥塞监测,实现了拥塞控制,使得片上网络中各个路由节点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在提高了片上网络的吞吐率的同时降低了数据的传输延迟,并将片上网络的传输性能维持在最佳性能附近。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和系统,首先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可应用于终端中,也可应用于服务器中,还可以是运行于终端或服务器中的软件等。终端可以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但并不局限于此。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01、记录所述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
其中,所述片上网络包括多个路由节点,所述第一带宽为所述路由节点达到的最大带宽,所述第一拥塞量为所述路由节点达到最大带宽时的拥塞量。
具体地,参照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片上网络包括多个互联的路由节点,每个路由节点通过对应的网络接口与资源节点相连。资源节点包括处理器核和存储单元。可以理解的是,片上网络的物理链路是由硬件决定的,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将实时记录到的路由节点的最大带宽,即所述第一带宽,视为所述路由节点可能达到的最大带宽。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拥塞量包括虚通道(Virtual Channels,VCs)占用率和/或缓存(Buffer)占用率,以及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时间(Round Trip Time,RTT)和/或根据跳数(Hop)归一化的数据包传输时间。具体地,包括数据包延迟和路由器FIFO占用率。
S101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以下步骤S1011-S1013:
步骤S1011、记录所述路由节点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带宽和第三拥塞量;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为距离当前时间节点最近的时间段,所述第二带宽为所述路由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最大带宽,所述第三拥塞量为所述路由节点达到所述第二带宽时的拥塞量。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每隔一段时间对各个路由节点在该时间段内的最大带宽及对应的拥塞量进行记录。
步骤S1012、确认所述第二带宽大于第三带宽,将所述第二带宽记录为所述第一带宽,并将所述第三拥塞量记录为所述第一拥塞量;
其中,所述第三带宽为所述路由节点在第二时间段内的最大带宽,所述第二时间段为所述第一时间段的上一个时间段。
步骤S1013、确认所述第二带宽小于所述第三带宽,将所述第三带宽记录为所述第一带宽,并将第四拥塞量记录为所述第一拥塞量。
其中,所述第四拥塞量为所述路由节点达到所述第三带宽时的拥塞量。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将第一时间段内记录的最大带宽与第二时间段内记录的最大带宽进行对比,取较大的带宽作为所述第一带宽,并将对应的拥塞量记录为所述第一拥塞量。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每隔一段时间对各个路由节点在该时间段内的最大带宽进行记录,随着最大带宽记录值的更新,使得记录到的路由节点的所述第一带宽越来越接近所述路由节点真实的最大带宽。
S102、根据所述第一拥塞量,判断第二拥塞量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
其中,所述第二拥塞量为所述路由节点的当前拥塞量,所述第一阈值为预设的拥塞量的最大值。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拥塞量的125%。
具体地,实时对所述路由节点的当前拥塞量进行监测,并判断所述路由节点的当前拥塞量是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路由节点预设的拥塞量的最大值。
S103、若是,则通过第一处理对所述路由节点进行拥塞控制,并返回步骤S102;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包括减少令牌(Token)的数量和调整数据发送时间间隔中的任意一种。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所述第一处理对所述路由节点进行拥塞控制,避免了所述路由节点出现流量峰值,使得所述路由节点具有更好的传输性能,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了片上网络的性能。
具体地,路由节点在进行数据发送时需要消耗令牌,对于发生网络拥塞现象的路由节点,通过减少所述路由节点令牌的数量限制所述路由节点的数据发送行为,降低所述路由节点的数据发送流量,从而实现对所述路由节点的拥塞控制;此外,对于发生网络拥塞现象的路由节点,也可以通过调整数据发送时间间隔对所述路由节点进行拥塞控制。通过增大所述路由节点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降低所述路由节点的数据发送流量,从而实现对所述路由节点的拥塞控制。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拥塞控制下的路由节点中未能发送的数据进行缓存。
通过调整数据发送时间间隔对所述路由节点进行拥塞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1)计算第一时间间隔;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所述路由节点达到最大带宽时的数据发送的平均时间间隔;
(2)将第二时间间隔调整到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相等。
其中,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为所述路由节点当前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
具体地,通过计算得到所述路由节点达到最大带宽时的数据发送的平均时间间隔,即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并根据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调整所述路由节点当前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使得所述路由节点以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发送数据,使得所述路由节点的工作状态与达到最大带宽时相近,从而使得所述路由节点的吞吐率靠近特定值。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在对片上网络中发生网络拥塞现象的路由节点进行拥塞控制后继续监测所述路由节点的拥塞量,实时判断所述路由节点是否仍然存在网络拥塞,并在所述路由节点仍然存在网络拥塞时执行步骤S103。
S104、若否,则返回步骤S101。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每隔一段时间对各个路由节点在该时间段内的最大带宽进行记录,随着最大带宽记录值的更新,使得记录到的路由节点的所述第一带宽越来越接近所述路由节点真实的最大带宽。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1)计算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
其中,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为所述路由节点正在传输的数据切片。
(2)根据所述第一带宽设置第二阈值;
其中,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阈值为所述第一带宽的0.25倍。
(3)确认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不等于带宽时延积(Bandwidth-Delay Product,BDP),阻止所述路由节点的数据发送,直到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等于所述带宽时延积。
其中,所述带宽时延积为所述第一带宽与所述第一拥塞量的乘积。
具体地,在数据的平均注入率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段时间内的数据注入是集中且连续的,会导致数据切片囤积在缓存中、inflight数据切片传输拥塞的情况(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在步骤S101-S104过程中,若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阻止所述路由节点的数据发送,直到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等于所述带宽时延积,从而将所述路由节点的数据注入变得更加平缓,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并结合步骤S101-S104实现了片上网络中各个路由节点在避免网络拥塞的同时具有高的网络吞吐率和低的数据传输时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通过实时记录各个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并根据第一拥塞量判断是否出现网络拥塞,实现了对片上网络中每个路由节点的拥塞监测;通过对发生网络拥塞的路由节点进行数据流量控制,并持续对路由节点进行拥塞监测,实现了拥塞控制,使得各个路由节点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在提高片上网络的吞吐率的同时降低了传输延迟,并将片上网络的传输性能维持在最佳性能附近。
其次,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系统。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所述系统具体包括:
记录模块301,用于记录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
判断模块3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拥塞量,判断第二拥塞量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
拥塞控制模块303,用于若是,则通过第一处理对所述路由节点进行拥塞控制;
第一返回模块304,用于在通过第一处理对所述路由节点进行拥塞控制之后返回根据所述第一拥塞量,判断第二拥塞量是否达到拥塞阈值这一步骤;
第二返回模块305,用于若否,则返回记录所述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这一步骤。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记录模块包括:
第一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路由节点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带宽和第三拥塞量;
第一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所述第二带宽大于第三带宽,将所述第二带宽记录为所述第一带宽,并将所述第三拥塞量记录为所述第一拥塞量;
第二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所述第二带宽小于所述第三带宽,将所述第三带宽记录为所述第一带宽,并将第四拥塞量记录为所述第一拥塞量。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拥塞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时间间隔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时间间隔;
第二时间间隔调整模块,用于将第二时间间隔调整到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相等。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系统还包括;
inflight数据切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为所述路由节点正在传输的数据切片;
第二阈值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带宽设置第二阈值;
第三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不等于带宽时延积,阻止所述路由节点的数据发送,直到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等于所述带宽时延积。
可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内容均适用于本系统实施例中,本系统实施例所具体实现的功能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并且达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也相同。
参照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401;
至少一个存储器402,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01执行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01实现所述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同理,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内容均适用于本装置实施例中,本装置实施例所具体实现的功能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并且达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也相同。
在一些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在方框图中提到的功能/操作可以不按照操作示图提到的顺序发生。例如,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操作,连续示出的两个方框实际上可以被大体上同时地执行或所述方框有时能以相反顺序被执行。此外,在本申请的流程图中所呈现和描述的实施例以示例的方式被提供,目的在于提供对技术更全面的理解。所公开的方法不限于本文所呈现的操作和逻辑流程。可选择的实施例是可预期的,其中各种操作的顺序被改变以及其中被描述为较大操作的一部分的子操作被独立地执行。
此外,虽然在功能性模块的背景下描述了本申请,但应当理解的是,除非另有相反说明,功能和/或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被集成在单个物理装置和/或软件模块中,或者一个或多个功能和/或特征可以在单独的物理装置或软件模块中被实现。还可以理解的是,有关每个模块的实际实现的详细讨论对于理解本申请是不必要的。更确切地说,考虑到在本文中公开的装置中各种功能模块的属性、功能和内部关系的情况下,在工程师的常规技术内将会了解该模块的实际实现。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运用普通技术就能够在无需过度试验的情况下实现在权利要求书中所阐明的本申请。还可以理解的是,所公开的特定概念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方案的全部范围来决定。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程序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程序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程序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程序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程序并执行程序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程序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程序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程序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程序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另一实施方式/实施例”或“某些实施方式/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是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申请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上网络包括多个路由节点,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记录所述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所述第一带宽为所述路由节点达到的最大带宽,所述第一拥塞量为所述路由节点达到最大带宽时的拥塞量;
根据所述第一拥塞量,判断第二拥塞量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所述第二拥塞量为所述路由节点的当前拥塞量,所述第一阈值为预设的拥塞量的最大值;
若是,则通过第一处理对所述路由节点进行拥塞控制,并返回根据所述第一拥塞量,判断第二拥塞量是否达到拥塞阈值这一步骤,所述第一处理包括减少令牌的数量和调整数据发送时间间隔中的任意一种;
若否,则返回记录所述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这一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所述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包括:
记录所述路由节点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带宽和第三拥塞量,所述第一时间段为距离当前时间节点最近的时间段,所述第二带宽为所述路由节点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最大带宽,所述第三拥塞量为所述路由节点达到所述第二带宽时的拥塞量;
确认所述第二带宽大于第三带宽,将所述第二带宽记录为所述第一带宽,并将所述第三拥塞量记录为所述第一拥塞量,所述第三带宽为所述路由节点在第二时间段内的最大带宽,所述第二时间段为所述第一时间段的上一个时间段;
确认所述第二带宽小于所述第三带宽,将所述第三带宽记录为所述第一带宽,并将第四拥塞量记录为所述第一拥塞量,所述第四拥塞量为所述路由节点达到所述第三带宽时的拥塞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调整数据发送时间间隔对所述路由节点进行拥塞控制,包括:
计算第一时间间隔,所述第一时间间隔为所述路由节点达到最大带宽时的数据发送的平均时间间隔;
将第二时间间隔调整到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相等,所述第二时间间隔为所述路由节点当前的数据发送时间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为所述路由节点正在传输的数据切片;
根据所述第一带宽设置第二阈值;
确认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不等于带宽时延积,阻止所述路由节点的数据发送,直到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等于所述带宽时延积,所述带宽时延积为所述第一带宽与所述第一拥塞量的乘积。
5.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拥塞量,判断第二拥塞量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
拥塞控制模块,用于若是,则通过第一处理对所述路由节点进行拥塞控制;
第一返回模块,用于在通过第一处理对所述路由节点进行拥塞控制之后返回根据所述第一拥塞量,判断第二拥塞量是否达到拥塞阈值这一步骤;
第二返回模块,用于若否,则返回记录所述路由节点的第一带宽和第一拥塞量这一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模块包括:
第一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路由节点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第二带宽和第三拥塞量;
第一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所述第二带宽大于第三带宽,将所述第二带宽记录为所述第一带宽,并将所述第三拥塞量记录为所述第一拥塞量;
第二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所述第二带宽小于所述第三带宽,将所述第三带宽记录为所述第一带宽,并将第四拥塞量记录为所述第一拥塞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塞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时间间隔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第一时间间隔;
第二时间间隔调整模块,用于将第二时间间隔调整到与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inflight数据切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为所述路由节点正在传输的数据切片;
第二阈值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带宽设置第二阈值;
第三确认模块,用于确认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并且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不等于带宽时延积,阻止所述路由节点的数据发送,直到所述inflight数据切片的数量等于所述带宽时延积。
9.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
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CN202210353808.2A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8664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3808.2A CN114866475B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3808.2A CN114866475B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6475A true CN114866475A (zh) 2022-08-05
CN114866475B CN114866475B (zh) 2023-05-26

Family

ID=82628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53808.2A Active CN114866475B (zh) 2022-04-06 2022-04-06 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664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3465A (zh) * 2022-12-01 2023-03-31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5833A (zh) * 2014-03-12 2014-05-2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数据包偏转统计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
US20140328172A1 (en) * 2013-05-03 2014-11-06 Netspeed Systems Congestion control and qos in noc by regulating the injection traffic
CN104202253A (zh) * 2014-08-06 2014-12-10 长春理工大学 基于动态路由表的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CN106533957A (zh) * 2016-11-30 2017-03-22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片上网络的拥塞信息传输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9587048A (zh) * 2017-09-29 2019-04-05 邢筱丹 一种带有均衡策略的无虚通道容错路由算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28172A1 (en) * 2013-05-03 2014-11-06 Netspeed Systems Congestion control and qos in noc by regulating the injection traffic
CN103825833A (zh) * 2014-03-12 2014-05-2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数据包偏转统计的网络流量控制方法
CN104202253A (zh) * 2014-08-06 2014-12-10 长春理工大学 基于动态路由表的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
CN106533957A (zh) * 2016-11-30 2017-03-22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片上网络的拥塞信息传输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9587048A (zh) * 2017-09-29 2019-04-05 邢筱丹 一种带有均衡策略的无虚通道容错路由算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3465A (zh) * 2022-12-01 2023-03-31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883465B (zh) * 2022-12-01 2024-04-19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6475B (zh) 2023-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13990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ent router to control traffic transmission rate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 (CCN), and content router
JP5208216B2 (ja) コンテンツデータのパッケージをキャッシングノードにキャッシュする方法
US7388839B2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managing performance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within cluster-based systems
US20190182351A1 (en) Route sel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network acceleration node, and network acceleration system
EP243470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oosing backup resources
CN1674485A (zh) 动态提供计算机系统资源的方法和系统
RU2571732C2 (ru) Управля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ередачей потока видеоданных по сети на сетевое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8352602B2 (en) Arrangements and methods for access to stored data
US8989037B2 (en) System for performing data cut-through
Silvestre et al. Aren: a popularity aware replication scheme for cloud storage
US8719552B2 (en) Cache collab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4866475A (zh) 一种片上网络拥塞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EP2220568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efficient provisioning of data flows
Nguyen et al. Adaptive caching for beneficial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
Liu et al. Request-peer selection for load-balancing in P2P live streaming systems
CN1389799A (zh) 多优先级最佳动态域值缓存管理算法
CN111585894A (zh) 一种基于权重计算的网络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10099410A (zh) 用于临空车地网的dtn分布式缓存方法及设备
CN117938755B (zh) 一种数据流量控制方法、网络交换子系统及智能计算平台
Kwon et al. An admission control scheme for continuous media servers using caching
John et al. Managing and improving upon bandwidth challenges in computer network
Wang et 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load balancing algorithms in P2P streaming protocols
Safavi et al. An online placement mechanism for efficient delivery of user generated content
Fesehaye SCDA: SLA-aware Cloud Datacenter Architecture for Efficient Content Storage and Retrieval
Den Boef et al. Smoothing streams in an in-home digital network: Optimization of bus and buffer us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