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60155A - 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的转移 - Google Patents

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的转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60155A
CN114860155A CN202111269090.0A CN202111269090A CN114860155A CN 114860155 A CN114860155 A CN 114860155A CN 202111269090 A CN202111269090 A CN 202111269090A CN 114860155 A CN114860155 A CN 114860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system
data
storage
replication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690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托马斯
M·海瑟
V·K·维杰库马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Original Assignee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filed Critical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Publication of CN114860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01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06F16/273Asynchronous replication or reconcili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48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4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for networked environ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06F16/275Synchronous repl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的转移。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存储系统接收第二存储系统的同步复制角色和异步复制角色到第一存储系统的转移,其中,作为所述同步复制角色,所述第二存储系统用于将数据同步复制到所述第一存储系统,而作为所述异步复制角色,所述第二存储系统用于将第一数据存储对象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所述第一存储系统在所述第一存储系统处使用转换信息来识别第二存储系统要在所述转移之后异步复制到所述第三存储系统的第二数据存储对象。

Description

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的转移
背景技术
存储系统(storage)可以用于存储数据。在一些示例中,为了防止存储在第一存储系统处的数据由于故障或其他问题而丢失,存储在第一存储系统处的数据可以被复制到第二存储系统。如果第一存储系统由于任何原因变得不可访问或不可用,则可以访问存储在第二存储系统处的复制数据。
附图说明
关于以下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一些示例的包括存储系统的布置的框图,利用这些存储系统执行数据的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
图2是根据一些示例的数据复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些示例的存储有机器可读指令的存储介质的框图。
图4是根据一些示例的存储系统的框图。
图5是根据一些示例的过程的流程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但不一定相同的元素。附图不一定是成比例的,并且一些部分的尺寸可以被放大以更清楚地图示所示的示例。此外,附图提供了与描述一致的示例和/或实施方式;然而,描述不限于附图中提供的示例和/或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公开中,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示,否则使用术语“一个/一种(a/an)”或“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同样地,当在本公开中使用时,术语“包括(includes/including/comprises/comprising)”、“具有(have/having)”指明存在所述元素,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其他元素。
存储系统的示例包括存储阵列、存储装置等。存储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设备。存储设备的示例包括基于磁盘的存储设备、固态驱动器和/或能够持久存储数据的其他类型的存储设备。如果存储设备中存储的数据即使在存储设备断电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即不丢失),则存储设备可以持久地存储数据。
存储系统可以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卷中。“数据卷”是指数据的逻辑集合。可以响应于来自如服务器计算机、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话或任何其他类型的电子设备等请求方设备通过网络发送的写入请求而将逻辑数据块写入数据卷。
数据复制是一种将存储在源存储系统处的数据复制(拷贝)到目的存储系统(或多个目的存储系统)的技术。数据复制可以包括同步复制或异步复制。利用同步复制,源存储系统处的数据与目的存储系统处的数据保持同步。例如,当写入操作将给定数据写入源存储系统(例如,写入数据卷)时,所述给定数据被复制到目的存储系统。对于同步复制,只有当所述给定数据同时写入源存储系统和目的存储系统时,所述写入操作才被认为已成功完成。当同步复制处于活动状态时,如果写入操作将给定数据成功写入源存储系统,但无法将所述给定数据的副本成功写入目的存储系统,则所述写入操作不会被认为已成功完成。
作为另一个示例,在源存储系统处拍摄的数据快照可以同步复制到第二存储系统。“数据的快照”或“数据快照”可以指特定时间点的数据(比如数据卷)的时间点表示。因此,对于给定数据卷,所述给定数据卷的第一数据快照是在第一时间点拍摄的,所述给定卷的第二数据快照是在第二时间点拍摄的,等等。第一数据快照可以包括所述给定数据卷中的全部数据,而第二数据快照可以包括已经相对于第一数据快照被修改的数据(即,第二数据快照存储已修改数据,但是不存储自拍摄第一数据快照以来没有被修改的第一数据快照的任何数据)。更一般地,第一数据快照之后的任何后续数据快照仅包含相对于紧挨在其之前的数据快照的增量数据,其中,“增量数据”指的是连续数据快照之间不同的数据。如果在前一张数据快照和后一张数据快照之间没有拍摄中间数据快照,则前一张数据快照紧挨在后一张数据快照之前。
数据快照是为给定的数据集合(如数据卷)生成的备份数据的示例。在其他示例中,对于数据卷或其他数据集合,可以采用其他数据备份。
异步复制是指可以异步执行从源存储系统到目的存储系统的复制,即在源存储系统处修改数据或创建新数据之后,可以在稍后的时间点将第一存储系统处的已修改数据或新数据拷贝到目的存储系统。异步复制可以在指定的时间(例如,周期性或间歇性地)执行或响应其他事件而执行。作为示例,响应于时间事件或其他事件,在源存储系统处创建的数据快照可以异步复制到目的存储系统。
在一些情况下,源存储系统可以为数据卷集合或其他数据集合执行同步数据复制和异步数据复制。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将参考为数据卷执行的数据复制。更一般地,数据复制可以应用于任何数据集合。
第一存储系统可以将数据卷集合(包括单个数据卷或多个数据卷)的数据同步复制到第二存储系统。此外,第一存储系统可以将数据卷集合的数据异步复制到不同于第二存储系统的第三存储系统。例如,第一存储系统可以将数据快照(拍摄自数据卷集合中的数据卷)同步复制到第二存储系统,以及将同一数据快照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
更一般地,第一存储系统可以将数据存储对象同步复制到第二存储系统,并且第一存储系统可以将数据存储对象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数据存储对象”可以指数据卷或数据快照或任何其他数据单元。
在从第一存储系统到第二存储系统进行同步复制,并且从第一存储系统到第三存储系统进行异步复制的上述示例中,第一存储系统可以称为“领导(leader)”存储系统或“主(primary)”存储系统,第二存储系统可以称为“伙伴(partner)”存储系统或“辅(secondary)”存储系统。伙伴存储系统或辅存储系统是从领导存储系统或主存储系统同步复制数据存储对象集合的数据的目标。
对于异步复制,第一存储系统可以称为“上游(upstream)”存储系统,第三存储系统可以称为“下游(downstream)”存储系统。上游存储系统将数据存储对象集合的数据异步复制到下游存储系统。
上述示例中的第一存储系统同时具有同步复制角色和异步复制角色。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执行从第一存储系统到第二存储系统的切换过程,其中,切换过程使第二存储系统成为数据存储对象集合的领导存储系统。可以出于各种原因执行切换过程。例如,可以执行对第一存储系统的维护,其中,维护可以包括以下各项的任一项或某种组合:升级第一存储系统的机器可读指令(例如,操作系统、固件等),升级或替换第一存储系统的硬件部件,等等。在其他示例中,第一存储系统可能发生错误或其他故障,导致第一存储系统不可访问、不可用或不可靠,这可能触发切换过程。
在一些示例中,切换过程可以使得第一存储系统从领导存储系统转变为伙伴存储系统,使得第一存储系统和第二存储系统的领导和伙伴角色互换。在其他示例中,切换过程可以使得第二存储系统成为领导存储系统,并且另一存储系统(不同于第一存储系统)成为伙伴存储系统。
在执行切换之后,第二存储系统也成为向第三存储系统(下游存储系统)进行异步复制的上游存储系统。在切换之前,第二存储系统可能不知道正在发生从第一存储系统到第三存储系统的异步复制。切换完成后,第二存储系统接管上游存储系统的角色,将数据存储对象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第二存储系统接管第一存储系统的异步复制角色的挑战是,第二存储系统可能不知道哪些数据存储对象已经被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因此,第二存储系统可能无法高效地接管异步复制过程。例如,如果第二存储系统不知道哪些数据快照已经被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则第二存储系统可以尝试将数据卷集合的所有数据快照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这可能会浪费系统资源。
此外,第一存储系统和第二存储系统可以使用从第一存储系统同步复制到第二存储系统的数据存储对象的不同标识符。对于在切换过程之前从第一存储系统同步复制到第二存储系统的数据存储对象,第一存储系统可以使用数据存储对象的第一标识符,而第二存储系统可以使用数据存储对象的不同的第二标识符。数据存储对象的标识符的示例可以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任一项或其某种组合:唯一标识符(UID)、名称、地址等。
在第一存储系统和第三存储系统之间的异步复制会话中,第三存储系统可以使用由第一存储系统使用的数据存储对象的相同标识符。因此,由于在第一存储系统和第二存储系统之间使用的相同数据存储对象的不同标识符,第二存储系统可能无法成功地与第三存储系统交互以执行数据存储对象的异步复制。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当将复制从第一存储系统切换到第二存储系统时,第一存储系统的同步复制角色和异步复制角色都被转移到第二存储系统,并且提供转换信息来标识数据存储对象,以在转移之后从第二存储系统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在一些示例中,同时转移同步复制角色和异步复制角色实现了异步复制即使在第一存储系统发生故障或错误时也能够保持,从而可以将最新数据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
图1是包括第一存储系统102-1、第二存储系统102-2和第三存储系统102-3的示例布置的框图。尽管图1中仅示出了三个存储系统,但是在其他示例中,可以存在多于三个的存储系统。存储系统102-1至102-3能够通过网络103彼此通信,该网络可以是存储区域网(SAN)、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等。
最初,第一存储系统102-1是领导存储系统,第二存储系统102-2是伙伴存储系统,其中,第一存储系统102-1将数据卷104的集合(单个数据卷或多个数据卷)的数据同步复制到第二存储系统102-2。同样,最初,第一存储系统102-1是上游存储系统,第三存储系统102-3是下游存储系统,其中,第一存储系统102-1将数据卷104的集合的数据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102-3。
在一些示例中,切换控制引擎114可以执行从第一存储系统102-1到第二存储系统102-2的切换过程。切换控制引擎114可以通过网络103与存储系统102-1和102-2交互。“引擎”可以指硬件处理电路,其可以包括微处理器、多核微处理器的核、微控制器、可编程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其他硬件处理电路中的任一项或某种组合。可替代地,“引擎”可以指硬件处理电路和可在硬件处理电路上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软件和/或固件)的组合。
尽管切换控制引擎114示出为与存储系统102-1至102-3分离,但是在其他示例中,该切换控制引擎可以是存储系统102-1至102-3中的任何一个或某种组合的一部分。用户、程序或机器可以请求所述切换过程。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当执行从第一存储系统102-1到第二存储系统102-2的切换过程使得第二存储系统成为领导存储系统时,第一存储系统102-1的同步复制角色和异步复制角色都被转移到第二存储系统102-2。在切换之后,作为领导存储系统的第二存储系统102-2对数据卷104'的集合执行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该数据卷集合是第一存储系统102-1处的数据卷104的集合的副本(完整副本或部分副本)。
可以将数据卷104'的集合从第二存储系统102-2同步复制到伙伴存储系统,该伙伴存储系统可以是第一存储系统102-1或其他存储系统。在切换之后,第二存储系统102-2成为上游存储系统,用于将数据卷104'的集合的数据异步复制到作为下游存储系统的第三存储系统102-3。
例如,在切换之前,第一存储系统102-1将数据快照116同步复制到第二存储系统102-2,并且第一存储系统102-1将数据快照116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102-3。数据快照116是在相应的时间点对数据卷104的集合的(多个)数据卷拍摄而得到的。
切换后,第二存储系统102-2将数据快照116'同步复制到伙伴存储系统(例如102-1),并且第二存储系统102-2将数据快照116'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102-3。数据快照116'中的一些可以是来自第一存储系统102-1的相应数据快照116的副本(在切换之前的同步复制期间拷贝),而数据快照116'中的其他数据快照是由第二存储系统102-2对数据卷104'的集合的(多个)数据卷在相应的时间点拍摄而得到的。
第一存储系统102-1包括存储控制器106-1,第二存储系统102-2包括存储控制器106-2,第三存储系统102-3包括存储控制器106-3。存储控制器管理对存储在相应存储系统的存储设备集合中的数据的访问(读取或写入)。存储设备“集合”可以指单个存储设备或多个存储设备。数据卷104的集合和相应的数据快照116存储在第一存储系统102-1的存储设备108-1的集合上。存储设备108-1的集合还可以存储其他类型的数据存储对象。
“控制器”可以指硬件处理电路,其可以包括微处理器、多核微处理器的核、微控制器、可编程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其他硬件处理电路中的任一项或某种组合。替代性地,“控制器”可以指硬件处理电路与可在硬件处理电路上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软件和/或固件)的组合。
存储控制器106-1可以包括复制管理逻辑110-1和转换层112-1。复制管理逻辑110-1和转换层112-1可以使用存储控制器106-1的硬件处理电路的一部分来实施,或者可以被实施为由存储控制器106-1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复制管理逻辑110-1管理数据卷104的集合的数据的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
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转换层112-1管理由第一存储系统102-1存储的数据存储对象(例如,数据卷、数据快照等)的标识符的转换。
第一存储系统102-1还包括存储器(memory)118-1。存储器可以包括一个存储器设备或多个存储器设备。存储器设备可以用以下各项的任一项或某种组合来实施:诸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设备、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设备等易失性存储器设备。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存储器118-1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设备,例如闪速存储器设备或其他类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设备。
存储器118-1可以存储由转换层112-1用来在数据存储对象的标识符之间进行转换的转换信息120-1。
在一些示例中,转换信息120-1可以包括映射信息,该映射信息将由第一存储系统102-1使用的数据存储对象的本地对象标识符122-1(OBJ ID)映射到相应的复制对象标识符124-1(REPL OBJ ID,即复制对象ID)。
下表1给出了转换信息120-1的示例。
表1
卷ID 1 复制卷ID A
快照ID 2 复制快照ID B
快照ID 3 复制快照ID C
卷ID 25 复制卷ID P
快照ID 45 复制快照ID T
上面的表1将数据存储对象(包括卷和快照)的各种本地对象标识符映射到相应的复制对象标识符。尽管表1的示例列出了数据卷和数据快照的标识符,但是应当注意,可以有其他类型的数据存储对象的标识符,例如分支等。
例如,第一存储系统102-1处的给定数据卷的本地对象标识符(例如,卷ID 1)可以由转换信息120-1映射到给定数据卷的复制对象标识符(例如,复制卷ID A)。作为另一示例,第一存储系统102-1处的给定数据快照的本地对象标识符(例如,快照ID 45)可以由转换信息120-1映射到给定数据快照的复制对象标识符(例如,复制卷ID T)。
更一般地,转换信息120-1包括多个映射条目,其中,转换信息120-1的每个映射条目将相应数据存储对象的本地对象标识符映射到相应数据存储对象的复制对象标识符。
在一些示例中,复制对象标识符指的是中间对象标识符,其对于跨多个存储系统的相应数据存储对象是公共的。任何给定的存储系统都可以使用替换对象标识符来使用给定存储系统处的相应转换信息得到给定存储系统所使用的相应数据存储对象的对应的本地对象标识符。例如,在特定数据存储对象的同步复制期间,第一存储系统102-1(使用转换信息120-1)将在第一存储系统102-1处使用的特定数据存储对象的本地对象标识符转换成复制对象标识符,并且第一存储系统102-1将特定数据存储对象的复制对象标识符提供给第二存储系统102-2。第二存储系统102-2的转换层112-2将特定数据存储对象的复制对象标识符转换成由第二存储系统102-2使用的特定数据存储对象的本地对象标识符。当第二存储系统102-2接收到新数据存储对象以及新数据存储对象的元数据时,转换层112-2可以向存储在第二存储系统102-2的存储器118-2中的转换信息120-2添加映射条目,该映射条目在新数据存储对象的复制对象标识符与第二存储系统102-2使用的新数据存储对象的本地对象标识符之间进行映射。
一般来说,在两个存储系统之间,数据存储对象标识符的转换分两步进行。首先,发起数据复制(无论是同步复制还是异步复制)的发起方存储系统使用发起方存储系统的转换层来将发起方存储系统处使用的数据存储对象的本地对象标识符转换成对应的复制对象标识符。在作为数据复制目标的目标存储系统处,目标存储系统处的转换层用于将从发起方存储系统接收的复制对象标识符转换成目标存储系统处使用的数据存储对象的本地对象标识符。
第二存储系统102-2的存储控制器106-2类似地包括复制管理逻辑110-2和转换层112-2。第二存储系统102-2包括存储设备108-2的集合,以存储数据卷104'的集合和数据快照116'(和/或其他数据存储对象)。
类似地,第三存储系统102-3的存储控制器106-3包括复制管理逻辑110-3和转换层112-3。第三存储系统102-3还包括存储转换信息120-3的存储器118-3。第三存储系统102-3包括存储设备108-3的集合,以存储数据卷和数据快照(和/或其他数据存储对象)(未示出)。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在从第一存储系统102-1切换到第二存储系统102-2之后,第二存储系统102-2(由于从第一存储系统102-1的切换而作为新指定的上游存储系统)使用转换信息120-2来识别(identify)已经存在于第三存储系统102-3处的数据存储对象,包括数据快照116。这些所识别的数据存储对象包括从第一存储系统102-1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102-3的数据存储对象。
图2是根据一些示例的涉及第一存储系统102-1、第二存储系统102-2和第三存储系统102-3的过程的流程图。
第一存储系统102-1最初是将数据存储对象同步复制到第二存储系统102-2的领导存储系统,并且第一存储系统102-1最初是将数据存储对象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102-3的上游存储系统。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假设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的数据存储对象包括数据快照。在其他示例中,可以复制其他类型的数据存储对象。
第一存储系统102-1将数据卷的数据快照S1同步复制(在202处)到第二存储系统102-2。在图2的示例中,假设数据快照S1不会被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102-3。由第一存储系统102-1发送到第二存储系统102-2的用于数据快照S1的元数据可以包括数据快照S1的复制对象标识符,其中,复制对象标识符由转换层112-1基于转换信息120-1(图1)得到。元数据还可以包括指示数据快照S1不会被异步复制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当从第一存储系统102-2接收到数据快照S1时,第二存储系统102-2的转换层112-2可以生成数据快照S1的本地对象标识符,并且可以添加映射条目,该映射条目将数据快照S1的本地对象标识符映射到数据快照S1的复制对象标识符。
在第一存储系统102-1拍摄数据卷的数据快照S2之后的稍后时间,第一存储系统102-1将数据快照S2同步复制(在204处)到第二存储系统102-2。第一存储系统102-1还可以向第二存储系统102-2发送数据快照S2的元数据。假设数据快照S2会被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102-3,数据快照S2的元数据可以包括数据快照S2的复制对象标识符、标识用于数据快照S2的异步复制的下游存储系统(其可以是第三存储系统102-3)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
响应于事件(定时事件或另一事件),第一存储系统102-1将数据快照S2异步复制(在206处)到第三存储系统102-3。
在第一存储系统102-1拍摄数据卷的数据快照S3之后的稍后时间,第一存储系统102-1将数据快照S3同步复制(在208处)到第二存储系统102-2。由第一存储系统102-1发送到第二存储系统102-2的数据快照S3的元数据可以包括数据快照S3的复制对象标识符、标识用于数据快照S3的异步复制的下游存储系统(其可以是第三存储系统102-3)的信息以及其他信息。
在数据快照S2的同步复制(在204处)和异步复制(在206处)之后,并且在将数据快照S3同步复制到第二存储系统102-2之后,但是在将数据快照S3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102-3之前,执行从第一存储系统102-1到第二存储系统102-2的切换(在210处)。
当切换(在210处)发生时,数据快照S3的异步复制挂起。在切换之后,第一存储系统102-1不能执行数据快照S3的挂起的异步复制。在切换之后,第二存储系统102-2接管成为用于同步复制的领导存储系统以及用于异步复制的上游存储系统。
第二存储系统102-2进行同步复制的目标可以是第一存储系统102-1或其他存储系统。第二存储系统102-2进行异步复制的目标是第三存储系统102-3(如与数据快照S2和S3一起从第一存储系统102-1发送到第二存储系统102-2的元数据所指示)。
在切换(在210处)之后,第二存储系统102-2存储数据快照S1、S2和S3,而第三存储系统102-3存储数据快照S2。
第二存储系统102-2确定(在212处)已经存储在第三存储系统102-3中的(会被异步复制的)数据快照。会被异步复制的数据快照称为“异步复制”数据快照,在图2的示例中是数据快照S2和S3。注意,数据快照S1不是异步复制数据快照,因为它不会被异步复制。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进行确定(在212处),第二存储系统102-2可以生成标识存储在第二存储系统102-2处的异步复制数据快照的信息。在图2的示例中,这种异步复制数据快照包括数据快照S2和S3,它们在切换(在210处)之前被从第一存储系统102-1同步复制到第二存储系统102-2。该信息可以是第二存储系统102-2处的异步复制数据快照的标识符列表的形式。
第二存储系统102-2可以将标识第二存储系统102-2处的异步复制数据快照(例如,图2中的S2和S3)的信息发送到第三存储系统102-3,其中,该信息可以作为请求(在214处)的一部分来发送,第三存储系统102-3以第三存储系统102-3处是否存储有任何异步复制数据快照的指示来对该请求进行响应。
注意,存储系统102-2处的数据快照具有不同于第三存储系统102-3使用的本地对象标识符的本地对象标识符,因为例如第三存储系统102-3使用第一存储系统102-1使用的数据快照的本地对象标识符。因此,在发送标识异步复制数据快照的信息之前,第二存储系统102-2(更具体地,转换层112-2)使用转换信息120-2将第二存储系统102-2处的异步复制数据快照的本地对象标识符转换成复制对象标识符。异步复制数据快照(例如,S2和S3)的复制对象标识符在请求中(在214处)被发送到第三存储系统102-3。第三存储系统102-3(更具体地,转换层112-3)尝试使用转换信息120-3从异步复制数据快照的复制标识符转换成异步复制数据快照的对应的本地对象标识符。
注意,存储在第三存储系统102-3的存储器118-3中的转换信息120-3包括数据快照S2的映射条目,但不包括S3。由此,第三存储系统102-3确定其具有数据快照S2,但不具有数据快照S3。
第三存储系统102-3向第二存储系统102-2发送响应(在216处),该响应是通过指示由请求(在214处)标识的哪些异步复制数据快照(如果有的话)存储在第三存储系统102-3中而进行的。在图2的示例中,响应(在216处)可以包括指示数据快照S2被存储在第三存储系统102-3处。例如,响应(在216处)可以包括数据快照S2的复制对象标识符。
基于来自第一存储系统102-3的响应(在216处),第二存储系统102-2可以识别(在218处)驻留在第二存储系统102-2和第三存储系统102-3两者处的公共异步复制数据快照。在图2的示例中,公共异步复制数据快照是S2。
第二存储系统102-2可以从在公共数据快照之后拍摄的数据快照开始恢复(在220处)数据快照的异步复制。在图3的示例中,会由第二存储系统102-2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102-3的下一个数据快照是S3。注意,第二存储系统102-2也可以拍摄数据快照,这些数据快照也可以被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102-3。
图3是存储有机器可读指令的非暂态机器可读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的框图,该机器可读指令在执行时使存储系统(例如,图1中的102-2)执行各种任务。
机器可读指令包括复制角色转移指令302,以接收第二存储系统(例如,图1中的102-1)的同步复制角色和异步复制角色到第一存储系统的转移。作为同步复制角色,第二存储系统用于将数据同步复制到第一存储系统,作为异步复制角色,第二存储系统用于将第一数据存储对象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例如,图1中的102-3)。
机器可读指令包括转换信息访问指令304,以访问在第一存储系统使用的第一数据存储对象的第一标识符与第一数据存储对象的不同的第二标识符(例如,替换对象标识符或中间标识符)之间进行转换的转换信息。
机器可读指令包括异步复制对象标识指令306,以在第一存储系统处使用转换信息来标识第二存储系统要在转移之后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的第二数据存储对象。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数据存储对象是在转移之前从第二存储系统同步复制到第一存储系统的第一数据存储对象的副本。
在进一步的示例中,第二数据存储对象在第一存储系统处生成(例如,在转移之后在第一存储系统处拍摄的数据卷的数据快照)。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存储系统的同步复制角色和异步复制角色到第一存储系统的转移是将第一存储系统指定为用于执行同步复制的领导存储系统和用于执行异步复制的上游存储系统的切换过程的一部分。在一些示例中,切换过程将第二存储系统指定为用于在转移之后从第一存储系统进行同步复制的伙伴存储系统。
在一些示例中,机器可读指令在执行时使得第一存储系统使用转换信息来确定第三数据存储对象先前已经从第二存储系统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并且确定从先前已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的第三数据存储对象之后创建的数据存储对象开始,恢复数据存储对象从第一存储系统到第三存储系统的异步复制。
在一些示例中,机器可读指令在执行时使得第一存储系统基于确定第三数据存储对象先前已被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确定不将第三数据存储对象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
在一些示例中,机器可读指令在执行时使得第一存储系统向第三存储系统发送标识第一存储系统处的数据存储对象的信息,并且从第三存储系统接收由该信息标识的任何数据存储对象是否存储在第三存储系统处的指示。确定第三数据存储对象先前已被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是基于该指示的。
在一些示例中,机器可读指令在执行时使得第一存储系统作为将第二数据存储对象从第一存储系统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的一部分,在第一存储系统处使用转换信息将在第一存储系统处使用的第二数据存储对象的标识符转换成中间标识符,并将中间标识符发送到第三存储系统。中间标识符可在第三存储系统处用于将中间标识符转换成第三存储系统处使用的第二数据存储对象的标识符,其中,第一存储系统处使用的第二数据存储对象的标识符不同于第三存储系统处使用的第二数据存储对象的标识符。
图4是包括硬件处理器402(或多个硬件处理器)的第一存储系统400(例如,图1中的102-2)的框图。硬件处理器可以包括微处理器、多核微处理器的核、微控制器、可编程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或另一硬件处理电路。
第一存储系统400包括存储介质404,该存储介质存储可在硬件处理器402上执行以执行各种任务的机器可读指令。可在硬件处理器上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可以指可在单个硬件处理器上执行的指令或可在多个硬件处理器上执行的指令。
机器可读指令包括同步复制接收指令406,用于当第二存储系统(例如,图1中的102-1)具有领导角色而第一存储系统400具有伙伴角色时,从第二存储系统接收第一数据存储对象的同步复制。
机器可读指令包括响应于切换过程而在硬件处理器402上执行的角色切换指令408、异步复制数据存储对象确定指令410和异步复制恢复指令412。
角色切换指令408是可执行的,以将第一存储系统400从伙伴角色切换到领导角色。
异步复制数据存储对象确定指令410是可执行的,以使用转换信息414来确定第二数据存储对象先前已经从具有领导角色的第二存储系统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例如,图1中的102-3)。
异步复制恢复指令412是可执行的,以响应于所述确定,恢复包括第一数据存储对象的数据存储对象到第三存储系统的异步复制。
在一些示例中,在切换过程之前,第一存储系统400用于执行数据存储对象到第三存储系统的异步复制。
在一些示例中,切换过程是为了维护(例如,升级机器可读指令或升级/替换硬件部件)或修复第二存储系统(例如,解决故障或错误)而发起的。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存储系统400用于与同步复制相关联地,接收第一数据存储对象的元数据,其中,元数据包括指示要对第一数据存储对象执行异步复制的信息。
图5是根据一些示例的过程500的流程图。过程500包括指定(在502处)第一存储系统(例如,图1中的102-1)作为数据卷集合的同步复制的领导存储系统,以及作为数据卷集合的异步复制的上游存储系统。该指定可以由第一存储系统的存储控制器执行,也可以由其他计算机执行。
过程500包括执行(在504处)切换过程,以指定第二存储系统(例如,图1中的102-2)作为数据卷集合的同步复制的领导存储系统,以及作为数据卷集合的异步复制的上游存储系统。例如,切换过程可以由图1的切换控制引擎114发起。
过程500包括在切换过程之后,使用转换信息识别(在506处)在切换过程之前已经从第一存储系统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的数据存储对象,并且基于所识别的数据存储对象恢复(在508处)用于数据卷集合的异步复制。
存储介质(例如,图3中的300或图4中的404)可以包括以下各项的任一项或某种组合:半导体存储器设备,如动态或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或S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和闪速存储器或其他类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设备;磁盘,如固定磁盘、软盘和可移动磁盘;另一种磁介质,包括磁带;光学介质,如光盘(CD)或数字视频盘(DVD);或另一类型的存储设备。注意,上文讨论的指令可以在一个计算机可读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提供,或者可替代地,可以在分布在具有可能多个节点的大型系统中的多个计算机可读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提供。这种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被认为是物品(或制品)的一部分。物品或制品可以指任何制造的单个部件或多个部件。一个或多个存储介质可以位于运行机器可读指令的机器中、或者位于远程站点处,可以通过网络从所述远程站点下载机器可读指令以供执行。
在前述描述中,阐述了许多细节以使得理解本文中所公开的主题。然而,可以在没有这些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实施方式。其他实施方式可以包括上文所讨论的细节的修改和变化。所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这样的修改和变化。

Claims (20)

1.一种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第一存储系统进行以下操作:
接收第二存储系统的同步复制角色和异步复制角色到所述第一存储系统的转移,其中,作为所述同步复制角色,所述第二存储系统用于将数据同步复制到所述第一存储系统,作为所述异步复制角色,所述第二存储系统用于将第一数据存储对象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
访问在由所述第一存储系统使用的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对象的第一标识符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对象的不同的第二标识符之间进行转换的转换信息;以及
在所述第一存储系统处使用所述转换信息来识别所述第一存储系统要在所述转移之后异步复制到所述第三存储系统的第二数据存储对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对象是在所述转移之前从所述第二存储系统同步复制到所述第一存储系统的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对象的副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对象在所述第一存储系统处被生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第二存储系统的所述同步复制角色和所述异步复制角色到所述第一存储系统的所述转移是将所述第一存储系统指定为用于执行同步复制的领导存储系统和用于执行异步复制的上游存储系统的切换过程的一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切换过程将所述第二存储系统指定为用于在所述转移之后从所述第一存储系统进行所述同步复制的伙伴存储系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所述第一存储系统进行以下操作:
使用所述转换信息来确定第三数据存储对象先前已经从所述第二存储系统被复制到所述第三存储系统;以及
确定从先前已被复制到所述第三存储系统的所述第三数据存储对象之后创建的数据存储对象开始,恢复数据存储对象从所述第一存储系统到所述第三存储系统的异步复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所述第一存储系统进行以下操作:
基于确定所述第三数据存储对象先前已被复制到所述第三存储系统,确定不将所述第三数据存储对象异步复制到所述第三存储系统。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所述第一存储系统进行以下操作:
向所述第三存储系统发送标识所述第一存储系统处的数据存储对象的信息;以及
从所述第三存储系统接收由所述信息标识的任何所述数据存储对象是否被存储在所述第三存储系统处的指示,
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三数据存储对象先前已被复制到所述第三存储系统是基于所述指示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所述第一存储系统进行以下操作:
作为将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对象从所述第一存储系统异步复制到所述第三存储系统的一部分:
在所述第一存储系统处使用所述转换信息将在所述第一存储系统处使用的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对象的标识符转换成中间标识符,以及
将所述中间标识符发送到所述第三存储系统,所述中间标识符能够在所述第三存储系统处用于将所述中间标识符转换成所述第三存储系统处使用的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对象的标识符,其中,所述第一存储系统处使用的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对象的所述标识符不同于所述第三存储系统处使用的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对象的所述标识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暂态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指令在执行时使所述第一存储系统进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对象从所述第二存储系统异步复制到所述第三存储系统。
11.一种第一存储系统,包括:
处理器;以及
包括指令的非暂态存储介质,所述指令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执行以进行以下操作:
当第二存储系统具有领导角色而所述第一存储系统针对所述第二存储系统具有伙伴角色时时,从所述第二存储系统接收第一数据存储对象的同步复制;以及
响应于切换过程:
将所述第一存储系统从所述伙伴角色切换到所述领导角色,
使用转换信息确定第二数据存储对象先前已经从具有所述领导角色的所述第二存储系统被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其中,所述转换信息在由所述第一存储系统使用的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对象的第一标识符与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对象的不同的第二标识符之间进行转换,以及
响应于所述确定,恢复包括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对象的数据存储对象到所述第三存储系统的异步复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存储系统,其中,在所述切换过程之前,所述第一存储系统用于执行数据存储对象到所述第三存储系统的异步复制。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存储系统,其中,发起所述切换过程以维护或修复所述第二存储系统。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存储系统,其中,所述同步复制是针对数据卷集合的数据复制,所述异步复制是针对所述数据卷集合的数据复制。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存储系统,其中,所述指令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执行以进行以下操作:
与所述同步复制相关联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对象的元数据,其中,所述元数据包括指示要对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对象执行异步复制的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第一存储系统,其中,所述指令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执行以进行以下操作:
从所述第二存储系统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对象的中间标识符,所述中间标识符由所述第二存储系统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对象的第一本地标识符转换而来;以及
生成由所述第一存储系统使用的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对象的第二本地标识符,所述第二本地标识符不同于所述第一本地标识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第一存储系统,其中,所述指令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执行以进行以下操作:
向所述转换信息添加条目,所述条目将所述中间标识符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对象的所述第二本地标识符相关联。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第一存储系统,其中,所述指令能够在所述处理器上执行以进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第一存储系统处创建第三数据存储对象;以及
将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对象异步复制到所述第三存储系统。
19.一种方法,包括:
指定第一存储系统作为数据卷集合的同步复制的领导存储系统,以及作为所述数据卷集合的异步复制的上游存储系统;
执行切换过程,以指定第二存储系统作为所述数据卷集合的所述同步复制的所述领导存储系统,以及作为所述数据卷集合的所述异步复制的所述上游存储系统;以及
在所述切换过程之后:
使用转换信息识别在所述切换过程之前已经从所述第一存储系统异步复制到第三存储系统的数据存储对象,以及
基于所识别的数据存储对象,恢复所述数据卷集合的所述异步复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所识别的数据存储对象是第一数据快照,并且从在所述第一数据快照之后创建的数据快照开始恢复用于所述数据卷集合的所述异步复制。
CN202111269090.0A 2021-02-04 2021-10-29 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的转移 Pending CN1148601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167,137 2021-02-02
US17/167,137 US11803571B2 (en) 2021-02-04 2021-02-04 Transfer of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replica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0155A true CN114860155A (zh) 2022-08-05

Family

ID=82403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69090.0A Pending CN114860155A (zh) 2021-02-04 2021-10-29 同步复制和异步复制的转移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03571B2 (zh)
CN (1) CN114860155A (zh)
DE (1) DE102021127511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05786B1 (en) * 2011-06-24 2014-08-12 Emc Corporation Replicating selected snapshots from one storage array to another, with minimal data transmission
US10324640B1 (en) * 2018-01-22 2019-06-18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Storage system with consistent initiation of data replication across multiple distributed processing modules
CN110392876A (zh) * 2017-03-10 2019-10-29 净睿存储股份有限公司 将数据集和其他受管理对象同步地复制到基于云的存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88147A (en) 1994-01-14 1996-12-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plication facility
US20030135615A1 (en) 2001-12-31 2003-07-17 Wyatt David A. Method for rebalancing resources within a global resource namespace
US7111194B1 (en) 2003-03-21 2006-09-19 Network Appliance, Inc. Mirror split brain avoidance
US7512638B2 (en) 2003-08-21 2009-03-31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conflict handling for peer-to-peer synchronization of units of information manageable by a hardware/software interface system
US7778963B2 (en) 2005-04-26 2010-08-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straint-based conflict handling for synchronization
US8554719B2 (en) 2007-10-18 2013-10-08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Resolving database entity information
US8286030B1 (en) 2009-02-09 2012-10-09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 assisted asynchronous replication
US7962672B1 (en) 2009-09-28 2011-06-14 Emc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data storage configuration
US9235595B2 (en) 2009-10-02 2016-01-12 Symantec Corporation Storage repl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8566290B2 (en) 2009-10-30 2013-10-22 Hitachi Data Systems Corporation Fixed content storage within a partitioned content platform using namespaces, with versioning
US8850145B1 (en) 2012-03-30 2014-09-30 Emc Corporation Managing consistency groups in storage systems
US9047169B1 (en) 2012-03-30 2015-06-02 Emc Corporation Resizing snapshot mount points
US9305004B2 (en) 2012-06-05 2016-04-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plica identification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in file system replication
US9330161B2 (en) 2013-04-12 2016-05-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reating global aggregated namespaces for storage management
US20150256510A1 (en) 2014-03-05 2015-09-10 Cloudendure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name resolution of replicated components in computing environments
US20160019284A1 (en) 2014-07-18 2016-01-21 Linkedln Corporation Search engine using name clustering
US10860546B2 (en) 2015-05-28 2020-12-08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Translation of source m-node identifier to target m-node identifier
CN106919465B (zh) 2015-12-24 2021-03-16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存储系统中多重数据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US10599632B2 (en) 2016-04-28 2020-03-24 Afilias Plc Domain name reg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US11308125B2 (en) 2018-03-27 2022-04-19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Storage system with fast recovery and resumption of previously-terminated synchronous replication
US10769172B2 (en) 2018-03-28 2020-09-08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Globalized object names in a global namespace
US11132271B2 (en) * 2018-08-29 2021-09-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which target is most ahead in a multi-target mirroring environment
US11068191B2 (en) * 2019-01-23 2021-07-20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Adaptive replication modes in a storage system
US11422704B2 (en) * 2020-10-27 2022-08-23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Adapting service level policies for external latenci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05786B1 (en) * 2011-06-24 2014-08-12 Emc Corporation Replicating selected snapshots from one storage array to another, with minimal data transmission
CN110392876A (zh) * 2017-03-10 2019-10-29 净睿存储股份有限公司 将数据集和其他受管理对象同步地复制到基于云的存储系统
US10324640B1 (en) * 2018-01-22 2019-06-18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Storage system with consistent initiation of data replication across multiple distributed processing modu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45172A1 (en) 2022-08-04
US11803571B2 (en) 2023-10-31
DE102021127511A1 (de) 2022-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35481B1 (en) Continuous data replication
US8935498B1 (en) Splitter based hot migration
US8745004B1 (en) Reverting an old snapshot on a production volume without a full sweep
US9081842B1 (en) Synchronous and asymmetric asynchronous active-active-active data access
US958870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licating the punch command
US9740572B1 (en) Replication of xcopy command
US9710177B1 (en) Creating and maintaining clones in 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
US9940205B2 (en) Virtual point in time access between snapshots
US876933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journal loss on failover in symmetric 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 replication
US967211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ar replication using multiple replication technologies
US8977593B1 (en) Virtualized CG
US8898112B1 (en) Write signature command
US8521691B1 (en) Seamless migration between replication technologies
US892466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application- and object-level I/O splitter
US9535801B1 (en) Xcopy in journal based replication
US8600945B1 (en) Continuous data replication
US8060714B1 (en) Initializing volumes in a replication system
US918934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opy replication using a multi-splitter
US1108014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ar replication using multiple replication technologies
US9256605B1 (en) Reading and writing to an unexposed device
US9069479B1 (en) Snapshots in deduplication
US8392680B1 (en) Accessing a volume in a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US873881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nd trip synchronous replication using SCSI reads
US8521694B1 (en) Leveraging array snapshots for immediate 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
US959482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management in a metro cluster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