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60062A - 图像的显示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的显示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60062A
CN114860062A CN202110151925.6A CN202110151925A CN114860062A CN 114860062 A CN114860062 A CN 114860062A CN 202110151925 A CN202110151925 A CN 202110151925A CN 114860062 A CN114860062 A CN 114860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ixel points
sub
line
ro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519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春桥
罗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519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6006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4018 priority patent/WO202216671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860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00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06F3/013Eye tracking inpu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00General purpose image data processing
    • G06T1/20Processor architectures; Processor configuration, e.g. pipeli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5/003D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ndering
    • G06T15/005General purpose rendering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72End-user interface for requesting content, additional data or services; End-user interface for interacting with content, e.g. for content reservation or setting reminders, for requesting event notification, for manipulating displayed content
    • H04N21/4728End-user interface for requesting content, additional data or services; End-user interface for interacting with content, e.g. for content reservation or setting reminders, for requesting event notification, for manipulating displayed content for selecting a Region Of Interest [ROI], e.g. for requesting a higher resolution version of a selected reg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0/28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involving image processing hardw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06T3/40Scaling of whole images or parts thereof, e.g.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图像的显示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图像以及用户的注视点位置信息;基于获取的待处理图像以及注视点位置信息,对待处理图像进行渲染,得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图像;将对应于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缓存,将对应于第二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放大,将被放大的部分行像素点和被缓存的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本申请通过将注视点区域图像和外围区域图像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后再进行缓存、放大、组合及显示,可以有效降低显示时延并减少缓存器的大小。

Description

图像的显示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图像的显示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可以为用户创建虚拟世界,并使用户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的计算机仿真技术。被广泛可以应用于医学、娱乐、军事航天、展览展示等领域。
人们在使用VR设备(例如VR一体机)时,对于虚拟画面的清晰度、画面逼真程度,以及沉浸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意味着对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的计算渲染能力以及图像数据传输带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VR设备的体积、重量、续航能力限制了GPU的计算能力以及图像数据的传输带宽。通常可以利用注视点渲染的方案减少GPU的计算量,但是由于GPU渲染出的图像数据较大,需要较大的缓存器来缓存图像数据,势必为VR设备的体积、重量、续航能力、画面时延以及产品成本带来挑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的显示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系统端获取到待处理图像之后,基于注视点渲染技术对待处理的图像进行渲染,得到对应于人眼注视点区域的子图像和对应于人眼注视点区域外围的子图像。系统端将对应于人眼注视点区域的子图像和对应于人眼注视点区域外围的子图像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后,得到整合后的图像,再将整合后的图像发送至显示端进行显示。可以有效降低显示时延并减少缓存器的大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的显示方法,包括:
获取待处理图像以及用户的注视点位置信息,其中注视点位置信息用于描述用户的视觉中心落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的位置;基于获取的待处理图像以及注视点位置信息,对待处理图像进行渲染,得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其中,第一图像对应于待处理图像中的第一区域,第二图像对应于待处理图像中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为待处理图像中用户的注视点位置预设范围内的区域,第二区域为待处理图像中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将第一图像中的每一行像素点以及第二图像中的每一行像素点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图像;将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缓存,将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二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放大,将被放大的部分行像素点和被缓存的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以及显示组合后的图像。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分辨率相同。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一图像中的每一行像素点以及第二图像中的每一行像素点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图像包括:
将第一图像中的每a行像素点为一组和第二图像中的每b行像素点为一组进行交错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图像,其中,a:b=X,a>b,a和b为正整数。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将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缓存,将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二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放大,将被放大的部分行像素点和被缓存的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包括:
将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一图像的每a行像素点进行缓存,并且将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二图像的每b行像素点放大Y倍;
读取当前被缓存的第一图像的a行像素点,并且将第二图像中被放大的b行像素点与读取的第一图像中当前被缓存的a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其特征在于,X的数值等于Y的数值。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第二图像的分辨率被放大Y倍后与组合后的图像的分辨率相同。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将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缓存,将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二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放大,将被放大的部分行像素点和被缓存的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包括:
将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以及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二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进行压缩,其中对应于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的压缩倍率大于对应于第二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的压缩倍率;
将被压缩后的对应于第一图像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以及被压缩后的对应于第二图像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缓存;
读取当前被缓存的被压缩后的对应于第一图像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以及被压缩后的对应于第二图像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并且将读取的当前被缓存的被压缩后的对应于第一图像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以及被压缩后的对应于第二图像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解压;
将被解压后的对应于第二图像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放大S倍后与被解压后的对应于第一图像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第二图像的分辨率被放大S倍后与组合后的图像的分辨率相同。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将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缓存,将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二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放大,将被放大的部分行像素点和被缓存的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包括:
将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以及将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二图像中的其中一行像素点进行缓存;
读取当前被缓存的对应于第一图像中的部分行像素点,以及对应于第二图像中的其中一行像素点,并且将读取的对应于第二图像中的其中一行像素点放大T倍;
将被放大的对应于第二图像中的一行像素点与读取的当前被缓存的对应于第一图像中的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上述方法还包括:第二图像的分辨率被放大T倍后与组合后的图像的分辨率相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的显示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处理图像以及用户的注视点位置信息,其中注视点位置信息用于描述用户的视觉中心落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的位置;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获取的待处理图像以及注视点位置信息,对待处理图像进行渲染,得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其中,第一图像对应于待处理图像中的第一区域,第二图像对应于待处理图像中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为待处理图像中用户的注视点位置预设范围内的区域,第二区域为待处理图像中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将第一图像中的每一行像素点以及第二图像中的每一行像素点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图像;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将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缓存,将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二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放大,将被放大的部分行像素点和被缓存的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以及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组合后的图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介质,可读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电子设备上执行时使电子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实现中的任意一种图像的显示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由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及
处理器,是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之一,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实现中的任意一种图像的显示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图像的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1(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人眼注视点位置的示意图;
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图1(a)所示的系统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图1(a)所示的显示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待处理图像的显示路径;
图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与图4对应的待处理图像的处理流程;
图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待处理图像的时序图;
图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待处理图像的显示路径;
图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与图7对应的待处理图像的处理流程;
图9(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分辨率均为M*N子图像A和子图像B;
图9(b)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子图像A和子图像B的一种整合方式;
图9(c)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子图像A和子图像B的一种整合方式;
图9(d)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横向分辨率为M*X,纵向分辨率为N*X的图像;
图9(e)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另一种横向分辨率为M*X,纵向分辨率为N*X的图像;
图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图8所示的待处理图像的显示时序图;
图1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方法中待处理图像的显示路径;
图1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图11所示的待处理图像的显示过程;
图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待处理图像的另一种显示路径;
图1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图13所示的待处理图像的显示过程;
图1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图14所示的待处理图像的显示时序图。
图1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性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图像的显示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系统端获取到待处理图像之后,基于注视点渲染技术对待处理的图像进行渲染,得到对应于人眼注视点区域的子图像(为了叙述方便,以下简称子图像A)和对应于人眼注视点区域外围的子图像(为了叙述方便,以下简称子图像B)。系统端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举例来说,将子图像A的每3行像素点为一组(例如a0、a1、a2)和子图像B的每1行像素点为一组(例如b0)进行组合,组合后的图像顺序为:a0、a1、a2、b0、a3、a4、a5、b1等等,以此类推,得到整合后的图像。然后系统端将整合后的图像输出给显示端,显示端将接收到的经过交错整合后的图像进行缓存。其中,显示端的缓存器中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括子图像A的部分行,例如缓存器中当前缓存的数据为子图像A的a0、a1、a2行。一旦显示端接收到子图像B中与缓存器中当前缓存的子图像A的部分行对应的一行,即可根据显示端的显示屏的分辨率对子图像B的该行进行放大,以将子图像B的该行进行像素填充,使子图像B的分辨率和显示屏的分辨率一致。放大后的图像B的该行与前述子图像A的部分行进行组合,最终由显示端进行显示。其中,子图像B被放大的倍数与前述子图像A和子图像B进行交错整合时的设定的行比例的数值相同。由于每次写入显示端的缓存器的数据为子图像A的部分行,即可与放大后的子图像B的部分行进行组合后,通过驱动电路驱动显示屏进行图像显示,而非将子图像A一次全部写入显示端的缓存器。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显示时延。并且可以减小显示端缓存器的大小,从而有利于减小产品的体积、重量,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续航能力。
注视点渲染(Fixation Point Rendering)技术是一种选择性图像渲染技术,其可以基于眼动追踪技术选择人眼的注视区域进行全分辨率渲染,而在人眼的注视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行模糊渲染,从而实现人眼注视点区域清晰、非注视点区域模糊的图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数据计算量,降低数据传输带宽,从而节省运算资源、降低功耗。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a)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图像的显示方法的应用场景10的示意图。其中,在场景10中包括系统端200和显示端100。系统端200可以通过各种有线(例如通过USB接口)或无线方式(例如蓝牙通信链路、射频识别技术、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和显示端100进行通信以及对显示端100进行固件更新。用户可以通过显示端100进行观影、购物、游戏、远程教学等的三维立体视觉体验。
在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中,系统端200可以基于眼动追踪技术计算得到用户在注视显示端100的显示屏时,用户在显示屏上的视觉中心的位置信息,即用户的注视点位置信息。例如,在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用户的视觉中心落在显示屏的中心处,即注视点位置处于显示屏的中心处,注视点位置附近的区域可以视为注视点区域,注视点区域以外的区域可以视为注视点区域外围。然后通过注视点渲染技术对待处理的图像(即要通过显示端100进行显示的图像)进行渲染,得到子图像A和子图像B。系统端200可以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例如子图像A和子图像B的分辨率均为1280*1280,即子图像A和子图像B均有1280行像素点和1280列像素点,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将子图像A的1280行像素点记为a1至a1280行;将子图像B的1280行像素点记为b1至b1280行。若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按照3:1的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则整合后的顺序为:a1、a2、a3、b1、a4、a5、a6、b2、a7、a8、a9、b3等,以此类推。当子图像A的1280行像素点被整合完毕后,采用空白像素点与子图像B中剩余的行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交错整合。然后系统端200将整合后的图像输出给显示端100,显示端将接收到的经过交错整合后的图像进行缓存。其中,显示端的缓存器中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括子图像A的部分行,例如,缓存器中当前缓存的数据为子图像A的a1、a2、a3行。一旦显示端接收到子图像B中与缓存器中当前缓存的子图像A的部分行对应的一行,例如子图像B的b1行,即可根据显示端的显示屏的分辨率对子图像B的该行进行放大,即:将子图像B的该行进行像素填充,以使子图像B的分辨率和显示屏的分辨率一致。并且与前述子图像A的部分行进行组合,最终由显示端进行显示。其中,子图像B被放大的倍数与前述子图像A和子图像B进行交错整合时的设定的行比例的数值相同。
由于每次写入显示端的缓存器的数据为子图像A的部分行,即可与被放大的子图像B的部分行进行组合后,通过驱动电路驱动显示屏进行图像显示,而非将子图像A一次全部写入显示端的缓存器。例如当前写入显示端的缓存器的数据为子图像A的a1、a2、a3行,一旦显示端接收到子图像B的b1行之后,即可将子图像B的b1行的像素进行3倍的像素填充,得到b1’、b2’、b3’。然后将b1’和a1例如通过矩形覆盖的方式进行组合后通过显示屏进行图像显示。以此类推,将b2’和a2进行组合;将b3’和a3进行组合后通过显示屏进行图像显示。并且不需要对子图像B进行缓存。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显示时延,减小显示端缓存器的大小,从而有利于减小产品的体积、重量,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续航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显示端100对接收到的子图像A和子图像B分别进行不同倍率的压缩后再进行缓存,并且子图像B的压缩倍率大于子图像A的压缩倍率。在图像显示时,将缓存器中缓存的被压缩的子图像A和子图像B进行解压,再将解压后的子图像B进行放大,与解压后的子图像A进行组合后进行图像显示。由于显示端100是先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分别进行不同倍率的压缩后再进行缓存,如此大大减小了缓存器的缓存压力,降低对缓存器的容量要求。
此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端100还可以对接收到的子图像A直接进行缓存,当显示端100接收到子图像B的其中一行之后,即可将子图像B的该行进行放大。放大后的子图像B的该行与子图像A进行组合后进行图像显示。由于显示端需要将子图像A的全部和子图像B的其中一行进行缓存,不需要将子图像B全部进行缓存,因此,可以大大减小缓存器的缓存压力,降低对缓存器的容量要求,从而有利于减少产品的体积、重量,降低成本,提升续航能力。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显示端100可以是任意一种能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用户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在用户大脑视觉系统中形成一个虚拟现实视场,产生立体视觉的电子设备或电子设备的部分模块。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显示端100和系统端200可以位于同一个虚拟现实或者增强现实设备中,例如VR一体机。显示端100和系统端200也可以为两个独立的可以相互通信的电子设备。例如显示端100可以为VR/AR眼镜、VR/AR头盔等,系统端200可以为服务器、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等。
图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图1(a)所示的系统端200的硬件结构框图。系统端200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201、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202、存储器203、通信模块204、接口模块205等。
CPU 201可以用于对获取的包括人眼的图片进行分析,计算出人眼的注视点位置信息。GPU 202用于根据CPU 201计算出的人眼的注视点位置信息对待处理图像进行渲染,得到人眼注视点区域的子图像和人眼注视点区域外围的子图像。GPU 202还可以用于对人眼注视点区域的子图像和人眼注视点区域外围的子图像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
存储器203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数据,CPU 2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3的软件程序以及数据,执行系统端2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203可以存储CPU 201获取的包括人眼的图像、根据包括人眼的图像计算得到的人眼注视点位置信息、图形处理器202渲染得到的人眼注视点区域的子图像和人眼注视点区域外围的子图像,以及对人眼注视点区域的子图像和人眼注视点区域外围的子图像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后得到的图像等。
通信模块204可以用来使系统端200和显示端100通过各种有线通信方式或者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例如系统端200通过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 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方式和显示端100进行通信。
接口模块205包括外部存储器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其中外部存储器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系统端2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与中央处理器201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可以用于系统端200和显示端100或者其他电子设备进行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系统端200为智能手机时,接口模块205还可以包括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
系统端200还包括电源、电源管理系统等。电源管理系统用于连接电源、CPU 201、GPU 202、存储器203、通信模块204、接口模块205。电源管理系统106接收电源的输入,为CPU201、GPU 202、存储器203、通信模块204、接口模块205等供电。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系统也可以设置于CPU 201中。
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硬件结构仅仅是实现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系统端200的功能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具有其他结构并能实现类似的功能的系统端200也适用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此不作限制。
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示出了图1(a)所示的显示端100的硬件结构框图。显示端100包括接口模块101、通信模块102、处理器103、摄像头105、音频模块106、显示屏107、传感器模块108以及镜片109等。
处理器10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数字信号处理器(Data Signal Processor,DSP)、微处理器(Micro-programmed Control Unit,MCU)、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等的处理模块或处理电路。例如,处理器103可以用来根据传感器模块108传送的数据进行计算,生成用户头部的空间位置与方向信息等。
电源模块111可以包括电源、电源管理部件等。电源可以为电池。电源管理部件用于管理电源的充电和电源向其他模块的供电。电源管理部件用于连接电源,充电管理模块与处理器103。
镜片109包括两个透镜,由于屏幕只有一个,因此必须要让左、右眼所看的图像各自独立分开,才能有立体视觉。使左、右眼画面连续互相交替显示在屏幕上,即利用左、右眼的视差,加上人眼视觉暂留的生理特性,就可以使用户体验到立体的视觉图像。
显示屏107用于显示图像。显示屏107包括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Display DriverIntegrated Circuit,DDIC)104、显示面板110等。
DDIC 104可以包括行驱动电路、列驱动电路、时序控制电路以及缓存器等。用于以电信号的形式向显示屏107发送驱动信号和数据,通过对显示面板110亮度和色彩的控制,使得诸如字母、图片等图像信息得以在显示面板110上呈现。例如,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DDIC 104用于对图2所示的系统端200的GPU 202输出的人眼注视点区域的子图像和人眼注视点区域外围的子图像进行压缩、解压、放大、组合后驱动显示屏107进行图像显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DDIC 104还可以用于对图2所示的系统端200的GPU 202输出的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后的人眼注视点区域的子图像和人眼注视点区域外围的子图像进行放大、组合后驱动显示屏107进行图像显示。其中,时序控制电路通过控制行驱动电路选通显示屏107的像素阵列的每一行的像素点,然后通过列驱动电路将缓存器中缓存的子图像A与子图像B输出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缓存器用于对图2所示的系统端200的GPU202输出的人眼注视点区域的子图像和人眼注视点区域外围的子图像进行缓存,或者是对图2所示的系统端200的GPU 202输出的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后的人眼注视点区域的子图像和人眼注视点区域外围的子图像进行缓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只缓存人眼注视点区域的子图像,或者经过交错整合后的人眼注视点区域的子图像。
显示面板110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
摄像头105用于采集人眼图像或视频,以供图2所示的系统端200的CPU 201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计算出人眼的注视点位置信息。进而由GPU 202采用注视点渲染技术,渲染得到人眼注视点区域的子图像和人眼注视点区域外围的子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105可以为红外摄像头,通过红外光发射模块(未示出)发出的红外光在用户眼睛的角膜中的位置,进而确定用户眼睛注视显示屏107的位置信息。
传感器模块108可以包括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九轴传感器、空间位置传感器等,用于生成用户头部的空间位置与方向信息。
音频模块106可以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或者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06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06可以包括扬声器、听筒、麦克风以及耳机接口。
通信模块102可以用来使系统端200和显示端100通过各种有线通信方式或者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接口模块101包括外部存储器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bus,USB)接口等。通信模块102与图2所示的通信模块204类似,接口模块101与图2所示的接口模块205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显示端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端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首先参考图4至图6说明相关技术中采用注视点渲染技术的显示方案。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待处理图像的显示路径。其中,数据源可以包括人眼注视点位置信息和待处理图像。系端统200的GPU 202基于注视点渲染技术,根据人眼注视点位置信息,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分区域渲染,得到子图像A和子图像B。然后GPU 202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输出给显示端100。显示端100中的缓存器对子图像A和子图像B进行缓存,然后通过将子图像B进行放大后与子图像A进行组合,再经由时序控制电路控制列驱动电路和行驱动电路,使像素阵列显示组合后的子图像A与子图像B。
参考图5,上述相关技术中采用注视点渲染技术的显示方案大致包括:
步骤500:系统端200的CPU 201基于眼动追踪技术计算得到人眼注视点信息。
步骤502:系统端200的GPU 202根据得到的人眼注视点信息,基于注视点渲染技术得到子图像A和子图像B,并输出子图像A和子图像B。
步骤504:显示端100接收并缓存子图像A和子图像B,然后将子图像B进行放大后与子图像A进行组合。放大的目的是为了使子图像B和显示屏的分辨率一致。
步骤506:时序控制电路控制列驱动电路和行驱动电路,使像素阵列显示组合后的图像。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待处理图像的时序图。其中,垂直同步(V-Sync)信号是当显示端100的显示屏上的一帧画面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完全刷新完毕后,由显示端100产生的。当系统端200的GPU 202开启垂直同步后,GPU 202会等待显示端100的V-Sync信号发出后,才进行新的一帧渲染,以解决画面撕裂现象,增加画面流畅度。参考图6可知,由于显示端100需要将子图像A在其缓存器中缓存完毕后,再将接收到的子图像B进行放大,并且和子图像A进行组合后再进行显示。因此,从GPU 202开始渲染到最终在显示屏上显示图像,有约半帧的显示时延。例如,GPU 202的帧率为90赫兹,则有约5.5毫秒的显示时延,影响用户体验。此外,从图6中可以看出,显示屏上一帧图像的显示时间是从缓存器中写入当前一帧图像的子图像B开始,一直到缓存器中写入下一帧图像的子图像B结束。由于缓存器需要对子图像A和子图像B都进行缓存,因此,对缓存器的容量要求较高,使得DDIC 104的缓存器较大,导致DDIC 104尺寸增大,不利于控制成本和降低产品尺寸。
因此,为了解决显示时延较长,对DDIC 104中的缓存器容量要求较高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在系统端200渲染出与待处理图像对应的子图像A和子图像B后,在系统端200按照设定的行比例对子图像A和子图像B进行交错整合,然后将整合后的图像输出给显示端100。显示端100中的DDIC 104再对交错整合后的图像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显示。
下面以图1所示的显示端100为VR眼镜,系统端200为计算机为例,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以下将参考图7至图10,解释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图像的显示方法中待处理图像的显示路径。其中,数据源包括待处理图像,以及计算机200接收到的VR眼镜100的摄像头拍摄的包括人眼的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待处理图像可以为计算机200上的影片播放应用程序下载的电影的图片帧、计算机200的图像数据库中存储的图像、计算机200的购物网站上显示的图像界面等等。可以理解的是,用户看到的电影画面是由一帧帧连续的静止的图像组成的。计算机200和VR眼镜100在进行图像处理时,每一帧图像都执行相同的处理方式。为了方便叙述本申请方案,以下将上述一帧帧连续的图像中的任意一帧统称为待处理图像。CPU201根据包括人眼的图像进行计算得到人眼注视点位置信息。GPU 202基于注视点渲染技术,根据人眼注视点位置信息,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分区域渲染,得到子图像A和子图像B。其中,子图像A和子图像B的分辨率相同。然后GPU 202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得到交错整合后的图像,再将交错整合后的图像输出给VR眼镜100。
VR眼镜100将接收到的经过交错整合后的图像进行缓存。其中,VR眼镜100的缓存器中当前缓存的数据包括子图像A的部分行,例如缓存器中当前缓存的数据为子图像A的a1、a2、a3行。一旦VR眼镜100接收到子图像B中与缓存器中当前缓存的子图像A的部分行对应的一行,例如子图像B的b1行。即可根据VR眼镜100的显示屏的分辨率对子图像B的该行进行放大,即:将子图像B的该行进行像素填充,以使子图像B的分辨率和显示屏的分辨率一致。并且与前述子图像A的部分行进行组合,最终在VR眼镜100上进行显示。其中,子图像B被放大的倍数与前述子图像A和子图像B进行交错整合时的设定的行比例的数值相同。
由于计算机200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后,再进行图像传送。即:在计算机200将整合后的图像传送给VR眼镜100时,子图像A的每一行和子图像B的每一行的排列顺序是确定的。因此,每次写入VR眼镜100中DDIC 104的缓存器的数据为子图像A的部分行,即可与被放大的子图像B的部分行进行组合后,再经由DDIC 104驱动像素阵列进行图像显示。而非将子图像A一次全部写入VR眼镜100中DDIC 104的缓存器。并且不需要对子图像B进行缓存。即:VR眼镜100不需要等到DDIC 104中的缓存器将子图像A完全缓存完毕后才进行图像的处理和显示,可以有效降低显示时延,提升用户体验。并且可以降低对DDIC 104的缓存器的容量要求,减小DDIC 104的尺寸,进而对产品设计时,有利于减小产品的体积、重量、功耗等。
下面对图7所示的待处理图像的显示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具体地,如图8所示,待处理图像的显示过程包括:
步骤800:VR眼镜100和计算机200建立连接。例如,用户想要通过VR眼镜100体验三维购物,可以将VR眼镜100和计算机200通过数据线、无线局域网、蓝牙等方式进行连接,以使VR眼镜100和计算机200进行通信。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VR眼镜100和计算机20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建立连接,不限于上述方法。
步骤802:VR眼镜100将摄像头拍摄到的包括人眼的图像发送给计算机200。以使计算机200根据人眼图像进行计算分析。在一些实施例中,VR眼镜100可以通过红外光发射器向人眼发射红外光,对应地,人眼在接收到这红外光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后,在人眼的角膜中形成红外光反射点。通过红外摄像头实时获取包括人眼的图像,然后将红外摄像头拍摄包括人眼的图像发送给计算机200。
步骤804:计算机200根据接收到的包括人眼的图像进行计算,得到人眼的注视点位置信息。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出人眼的注视点位置信息:计算机200的CPU 201对接收到的包括人眼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在设定方向上的灰度的梯度值,将该灰度的梯度最大值所处位置确定为该人眼图像的瞳孔边缘特征,然后可以对瞳孔边缘特征进行拟合,确定出拟合图像的中心位置,并将该中心位置确定为人眼图像中瞳孔中心位置,并且可以对人眼图像进行处理之后得到的灰度图像基于斑点识别算法获取灰度值较高的区域为普尔钦斑,该普尔钦斑的所处的位置即为光斑,或者称为“反射点”位置。根据反射点位置和角膜曲率半径,得到角膜曲率中心,根据瞳孔中心位置、角膜曲率中心和预设的眼部光轴与视轴的夹角,确定出人眼的注视点位置信息。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确定出人眼的注视点位置信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步骤806:计算机200根据得到的人眼的注视点位置信息,基于注视点渲染技术得到子图像A和子图像B。具体地,计算机200的GPU 202获取到待处理图像和人眼注视点位置信息后,通过顶点变换计算,像素点的填充计算等进行图像渲染,得到对应于注视点位置区域的子图像A和对应于注视点以外的区域的子图像B。
步骤808:计算机200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以确定GPU 202在进行数据传送时,其中子图像A和子图像B中每一行像素点的排列顺序,使得GPU 202在发送图像数据的时候,无需将子图像A完全发送完再发送子图像B,进而使得VR眼镜100的DDIC 104中的缓存器可以只缓存子图像A的部分行,降低显示时延,并且可以减小缓存器的大小。
其中,设定的行比例(记为X)可以是根据需要设定的任意的数值。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200的GPU 202渲染得到如图9(a)所示的分辨率均为M*N子图像A和子图像B。GPU 202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按照X=3的行比例,对子图像A和子图像B进行交错整合。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子图像A和子图像B的分辨率均为1280*1280,即子图像A和子图像B均有1280行像素点和1280列像素点,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将子图像A的1280行像素点记为a1至a1280行;将子图像B的1280行像素点记为b1至b1280行。若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按照3的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则整合后的顺序为:a1、a2、a3、b1、a4、a5、a6、b2、a7、a8、a9、b3等以此类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人眼注视点位置在屏幕上方时,按照如图9(b)所示的整合方式,将子图像A中的每3行像素点和子图像B的每一行像素点进行整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人眼注视点位置在屏幕中心时,按照如图9(c)所示的整合方式,将子图像A中的每3行像素点和子图像B的每一行像素点进行整合。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图9(a)所示的实施例中,子图像A和子图像B的分辨率均为M*N,即分辨率相同。因此在按照X=3的行比例对子图像A和子图像B进行整合时,子图像A的像素点先被排列完毕,可以使用空白与子图像B中未被排列完毕的部分进行整合。
步骤810:计算机200将整合后的图像发送给VR眼镜100。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200通过无线局域网、蓝牙等方式将按照设定行比例进行整合后的子图像A和子图像B发送给VR眼镜100。以供VR眼镜100进行图像显示。可以理解的是,计算机200将整合后的子图像A和子图像B发送给VR眼镜100时,发送的图像顺序可以是例如图9(b)所示的a1、a2、a3、b1、a4、a5、a6、b2、a7、a8、a9、b3、a10、a11、a12、b4,以此类推。子图像A被发送完后,则是3行空白、b5、3行空白、b6、3行空白、b7、3行空白、b8、3行空白、b9、3行空白、b10、3行空白、b11、3行空白、b12,即直至子图像B的所有内容被发送完毕。
步骤812:VR眼镜100接收整合后的图像,并将其中对应于子图像A的部分行进行缓存。以供VR眼镜100进行后续处理并显示。例如,在如图9(b)所示的组合方式中,VR眼镜100接收图像的顺序是a1、a2、a3、b1、a4、a5、a6、b2、a7、a8、a9、b3、a10、a11、a12、b4,子图像A的所有行被接收完后,则是3行空白、b5、3行空白、b6、3行空白、b7、3行空白、b8、3行空白、b9、3行空白、b10、3行空白、b11、3行空白、b12,直至子图像B的所有行被接收完毕。每次写入VR眼镜100中DDIC 104的缓存器数据为子图像A的部分行,而非A的全部。例如,DDIC 104的缓存器中当前缓存的内容为a1、a2、a3,a1、a2、a3显示完毕后,下一次缓存的内容为a4、a5、a6,a4、a5、a6显示完毕后,下一次缓存的内容为a7、a8、a9,以此类推。
步骤814:VR眼镜100将子图像B中与当前缓存的子图像A的部分行对应的一行像素点进行放大。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DDIC 104的缓存器当前缓存的内容为a1、a2、a3,则VR眼镜100接收到子图像B中与之对应的b1后,即可采用插值算法,例如最近邻插值、双线性插值、高阶插值算法等,对子图像B的b1行的像素点进行像素填充(即放大)。需要说明的是,子图像B中每一行的放大倍数和前述设定的行比例X的数值相同。例如,在图9(a)所示的实施例中,子图像A和子图像B的分辨率均为M*N,VR眼镜100的显示屏107的分辨率为H*V,子图像B被放大的倍率为Y,其中Y可以为1.33、2、2.5、2.85、3、4等。则每a行子图像A和每b行子图像B的行比例X(即a:b)与子图像B在VR眼镜100被放大的倍率为Y相等。且a和b都为整数,一般为了最小化缓存器的大小,a和b取最小整数。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显示屏107的分辨率H*V=3840*3840,子图像B被放大的倍率Y等于3;则M=1280,N=1280,a=3,b=1或a=6,b=2。以此类推,若H*V=3840*3840,X等于2.5;则M=1536,N=1536,a=5,b=2或a=10,b=4。
步骤816:VR眼镜100将子图像B中被放大的行像素点与子图像A中与之对应的部分行进行组合,以使子图像B与子图像A最终组合成一帧完整的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VR眼镜的DDIC 104可以根据人眼注视点位置信息,将子图像A覆盖到放大后的子图像B中的与人眼注视点位置信息相对应的位置(例如矩形覆盖,或者处理成圆形再覆盖),得到组合后的图像。再对组合后的图像的拼接边界进行平滑融合处理,例如采用低通滤波等方法对组合后的图像的边界区域进行平滑融合处理,以得到最终要显示的图像。例如,当人眼注视点位置位于显示屏107的上方时,最终组合成如图9(d)所示的横向分辨率为M*X,纵向分辨率为N*X的图像。又例如,当人眼注视点位置位于显示屏107的中心时,最终组合成如图9(e)所示的横向分辨率为M*X,纵向分辨率为N*X的图像。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子图像A的位置随着人眼注视点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并且,由于子图像A未被放大,只放大了子图像B,因此,最终呈现的图像是人眼视觉中心处的图像(即子图像A)清晰,而视觉中心以外的图像(即子图像B)较为模糊。由于人眼对视觉中心以外的图像的清新度不敏感,因此可以保证用户的视觉体验的同时,减少数据计算量。
步骤818:VR眼镜100的时序控制电路控制列驱动电路和行驱动电路,使像素阵列显示组合后的图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VR眼镜的DDIC104中的时序控制电路控制DDIC 104的行驱动电路选通显示屏107的像素阵列的每一行的像素点,然后通过DDIC104的列驱动电路将组合后每一行像素点信息在显示屏107上进行显示。当用户通过VR眼镜100的镜片看VR眼镜100的显示屏107时,由于用户的左、右眼看到的图像是各自独立分开的,加上人眼视觉暂留的生理特性,就可以看到三维立体图像。
图10示出了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待处理图像的显示时序图。当计算机100的GPU202开启垂直同步后,GPU 202会等待VR眼镜100的V-Sync信号发出后,才进行新的一帧渲染,以解决画面撕裂现象,增加画面流畅度。参考图10可见,当DDIC 104的缓存器完成对子图像A的部分行的缓存后,只要一接收到子图像B的一行,即可将子图像B的该行进行放大后与子图像A中与之对应的一行进行组合后进行显示。相比较于图4和图5所示的方案,大大降低了显示时延,且降低了对DDIC 104的缓存器的容量的要求,减小DDIC 104的尺寸。
为了解决对DDIC 104中的缓存器容量要求较高的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VR眼镜100对接收到的子图像A和子图像B分别进行不同倍率的压缩后再进行缓存。如此可以大大减小缓存器的缓存压力,降低对缓存器的容量要求。
以下,将参考图11和图12,解释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图像的显示方法。
具体地,参考图11和图12,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图像的显示方法中待处理图像的显示路径。其中,数据源包括待处理图像,以及计算机200接收到的VR眼镜100的摄像头拍摄的包括人眼的图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用户图片预览场景,待处理图像为计算机200上的图像数据库中存储的图像。CPU 201根据包括人眼的图像进行计算得到人眼注视点位置信息。GPU 202基于注视点渲染技术,根据人眼注视点位置信息,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分区域渲染,得到子图像A和子图像B。渲染的过程与前述渲染的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计算机200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发送给VR眼镜100,VR眼镜100对接收到的子图像A和子图像B分别进行压缩后再进行缓存,其中,子图像B的压缩倍率大于子图像A的压缩倍率。然后VR眼镜100将从缓存器中读取缓存的被压缩的子图像A和子图像B进行解压,再将解压后的子图像B进行放大,与子图像A进行组合后进行图像显示。由于VR眼镜100对接收到的子图像A和子图像B分别进行不同倍率的压缩后再进行缓存,并且子图像B的压缩倍率大于子图像A的压缩倍率。如此可以大大减小缓存器的缓存压力,降低对缓存器的容量要求,减小DDIC 104的尺寸。
下面对图12所示的待处理图像的显示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具体地,如图12所示,待处理图像的显示过程包括:
步骤1200:VR眼镜100和计算机200建立连接。例如,用户想要通过VR眼镜100阅览图片,可以将VR眼镜100和计算机200通过数据线、无线局域网、蓝牙等方式进行连接,以使VR眼镜100和计算机200进行通信。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VR眼镜100和计算机20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建立连接,不限于上述方法。
步骤1202:VR眼镜100将摄像头拍摄到的包括人眼的图像发送给计算机200。以使计算机200根据人眼图像进行计算分析。例如通过红外摄像头实时获取包括人眼的图像,然后将红外摄像头拍摄包括人眼的图像发送给计算机200。
步骤1204:计算机200根据接收到的包括人眼的图像进行计算,得到人眼的注视点位置信息。计算方法与步骤804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206:计算机200根据得到的人眼的注视点位置信息,基于注视点渲染技术得到子图像A和子图像B。渲染过程与步骤806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208:计算机200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发送给VR眼镜100。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200通过无线局域网、蓝牙等方式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发送给VR眼镜100。以供VR眼镜100进行图像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200还可以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按照类似于上述步骤808中的方式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图像,再将整合后的图像发送给VR眼镜100。
步骤1210:VR眼镜100接收子图像A和子图像B,并分别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压缩后进行缓存。由于人眼对视觉中心以外的图像质量不敏感,因此,为了降低对缓存器的容量的要求,可以使子图像B的压缩倍率大于子图像A的压缩倍率。例如,子图像B的压缩倍率为100,子图像A的压缩倍率为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子图像A和子图像B图像通过块划分,预测,变换,量化,算数编码等进行压缩。
步骤1212:VR眼镜100将从缓存器中读取的压缩后的子图像A和子图像B进行解压。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图像解压算法对压缩后的子图像A和子图像B进行解压。
步骤1214:VR眼镜100将解压后的子图像B进行放大。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子图像B的满屏显示,可以使用插值算法,例如最近邻插值、双线性插值、高阶插值算法等,使子图像B和显示屏107的分辨率一致。
步骤1216:VR眼镜100将放大后的子图像B与子图像A进行组合。以使子图像B与子图像A组合成一帧完整的图像。组合方式与步骤816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218:VR眼镜100的时序控制电路控制列驱动电路和行驱动电路,使像素阵列显示组合后的图像。
另外,为了解决对DDIC 104中的缓存器容量要求较高的问题,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VR眼镜100可以对接收到的子图像A全部进行缓存,子图像B的第一行到达后,直接将其进行放大,再与子图像A进行组合后进行显示。由于VR眼镜100的DDIC 104中的缓存器要对子图像A的全部数据进行缓存后,只需要实时缓存子图像B的其中一行即可,如此可以大大减小缓存器的缓存压力,降低对缓存器的容量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VR眼镜100的显示屏107的水平扫描频率需要加倍。例如,VR眼镜100的显示屏107的帧率为90赫兹,理论上VR眼镜100的显示屏107在11毫秒内将每一行的像素点亮即可,但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屏107需要在5.5毫秒内将每一行的像素点亮。
以下,将参考图13至图15,解释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方法。
具体地,首先参考图13和图14,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图像的显示方法中待处理图像的显示路径。其中,数据源包括待处理图像,以及计算机200接收到的VR眼镜100的摄像头拍摄的包括人眼的图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用户玩游戏的场景,待处理图像可以为计算机200上安装的游戏应用程序的游戏画面。CPU 201根据包括人眼的图像进行计算得到人眼注视点位置信息。GPU 202基于注视点渲染技术,根据人眼注视点位置信息,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分区域渲染,得到子图像A和子图像B。渲染的过程与前述渲染的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计算机200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发送给VR眼镜100,VR眼镜100对接收到的子图像A进行缓存,只要接收到子图像B的其中一行,即可将该行图像直接进行放大,与子图像A进行组合后进行图像显示。由于VR眼镜100的DDIC 104中的缓存器要对子图像A的全部数据进行缓存后,只需要实时缓存子图像B的其中一行即可,如此可以大大减小缓存器的缓存压力,降低对缓存器的容量要求。
下面对图14所示的待处理图像的显示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具体地,如图14所示,待处理图像的显示过程包括:
步骤1400:VR眼镜100和计算机200建立连接。例如,用户想要通过VR眼镜100阅览图片,可以将VR眼镜100和计算机200通过数据线、无线局域网、蓝牙等方式进行连接,以使VR眼镜100和计算机200进行通信。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VR眼镜100和计算机200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建立连接,不限于上述方法。
步骤1402:VR眼镜100将摄像头拍摄到的包括人眼的图像发送给计算机200。以使计算机200根据人眼图像进行计算分析。例如通过红外摄像头实时获取包括人眼的图像,然后将红外摄像头拍摄包括人眼的图像发送给计算机200。
步骤1404:计算机200根据接收到的包括人眼的图像进行计算,得到人眼的注视点位置信息。计算方法与步骤804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406:计算机200根据得到的人眼的注视点位置信息,基于注视点渲染技术得到子图像A和子图像B。渲染过程与步骤806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408:计算机200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发送给VR眼镜100。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200通过无线局域网、蓝牙等方式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发送给VR眼镜100。以供VR眼镜100进行图像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200还可以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按照类似于上述步骤808中的方式将子图像A和子图像B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图像,再将整合后的图像发送给VR眼镜100。
步骤1410:VR眼镜100接收子图像A和子图像B,并将子图像A进行缓存完毕后,缓存子图像B的其中一行。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子图像A缓存完毕后,缓存子图像B的第一行。由于VR眼镜100的DDIC 104中的缓存器要对子图像A的全部数据进行缓存后,只需要实时缓存子图像B的其中一行即可,如此可以大大减小缓存器的缓存压力,降低对缓存器的容量要求。
步骤1412:当VR眼镜100缓存完子图像B的一行后,VR眼镜100将该行进行放大。例如,使用插值算法将写入的子图像B的一行放大3倍。
步骤1414:VR眼镜100将放大后的子图像B与子图像A进行组合。组合方式与步骤816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416:VR眼镜100的时序控制电路控制列驱动电路和行驱动电路,使像素阵列显示组合后的子图像A与子图像B。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VR眼镜的DDIC 104中的时序控制电路控制DDIC 104的行驱动电路选通显示屏107的像素阵列的每一行的像素点,然后通过DDIC 104的列驱动电路将DDIC 104的缓存中缓存的子图像A与子图像B输出在显示屏107上进行显示。
图15示出了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待处理图像的显示时序图。当计算机100的GPU202开启垂直同步后,GPU 202会等待VR眼镜100的V-Sync信号发出后,才进行新的一帧渲染。参考图15可见,当DDIC 104的缓存器完成对子图像A的缓存后,只要一接收到子图像B的一行,即可将子图像B的该行进行放大后与子图像A中与之对应的一行进行组合后进行显示。相比较于图4和图5所示的方案,降低了对DDIC 104的缓存器的容量的要求,减小DDIC104的尺寸。
图1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的显示装置1600,具体地,包括:
获取模块1602,用于获取待处理图像以及用户的注视点位置信息,其中注视点位置信息用于描述用户的视觉中心落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的位置;
第一处理模块1604,用于基于获取的待处理图像以及注视点位置信息,对待处理图像进行渲染,得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其中,第一图像对应于待处理图像中的第一区域,第二图像对应于待处理图像中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为待处理图像中用户的注视点位置预设范围内的区域,第二区域为待处理图像中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第二处理模块1606,用于将第一图像中的每一行像素点以及第二图像中的每一行像素点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图像;
第三处理模块1608,用于将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缓存,将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第二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放大,将被放大的部分行像素点和被缓存的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以及
显示模块1610,用于显示组合后的图像。
可以理解,图16所示的图像的显示装置1600与本申请提供的图像的显示方法相对应,以上关于本申请的提供的图像的显示方法的具体描述中的技术细节依然适用于图16所示的图像的显示装置1600,具体描述请参见上文,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公开的机制的各实施例可以被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些实现方法的组合中。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实现为在可编程系统上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或程序代码,该可编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系统(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或存储元件)、至少一个输入设备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设备。
可将程序代码应用于输入指令,以执行本申请描述的各功能并生成输出信息。可以按已知方式将输出信息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为了本申请的目的,处理系统包括具有诸如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微处理器之类的处理器的任何系统。
程序代码可以用高级程序化语言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便与处理系统通信。在需要时,也可用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来实现程序代码。事实上,本申请中描述的机制不限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范围。在任一情形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语言或解释语言。
在一些情况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固件、软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所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被实现为由一个或多个暂时或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或存储在其上的指令,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和执行。例如,指令可以通过网络或通过其他计算机可读介质分发。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光碟、只读存储器(CD-ROMs)、磁光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EPROM)、磁卡或光卡、闪存、或用于利用因特网以电、光、声或其他形式的传播信号来传输信息(例如,载波、红外信号数字信号等)的有形的机器可读存储器。因此,机器可读介质包括适合于以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电子指令或信息的任何类型的机器可读介质。
在附图中,可以以特定布置和/或顺序示出一些结构或方法特征。然而,应该理解,可能不需要这样的特定布置和/或排序。而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特征可以以不同于说明性附图中所示的方式和/或顺序来布置。另外,在特定图中包括结构或方法特征并不意味着暗示在所有实施例中都需要这样的特征,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这些特征或者可以与其他特征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各设备实施例中提到的各单元/模块都是逻辑单元/模块,在物理上,一个逻辑单元/模块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模块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模块的组合实现,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本身的物理实现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逻辑单元/模块所实现的功能的组合才是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的关键。此外,为了突出本申请的创新部分,本申请上述各设备实施例并没有将与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模块引入,这并不表明上述设备实施例并不存在其它的单元/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示例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通过参照本申请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申请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图像的显示方法,用于作为显示端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处理图像以及用户的注视点位置信息,其中所述注视点位置信息用于描述用户的视觉中心落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屏幕上的位置;
基于获取的所述待处理图像以及所述注视点位置信息,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渲染,得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一图像对应于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图像对应于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用户的注视点位置预设范围内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待处理图像中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将所述第一图像中的每一行像素点以及所述第二图像中的每一行像素点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图像;
将所述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缓存,将所述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放大,将被放大的所述部分行像素点和被缓存的所述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以及
显示所述组合后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分辨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图像中的每一行像素点以及所述第二图像中的每一行像素点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图像包括:
将所述第一图像中的每a行像素点为一组和所述第二图像中的每b行像素点为一组进行交错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图像,其中,a:b=X,a>b,a和b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缓存,将所述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放大,将被放大的所述部分行像素点和被缓存的所述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包括:
将所述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每a行像素点进行缓存,并且将所述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的每b行像素点放大Y倍;
读取当前被缓存的所述第一图像的a行像素点,并且将所述第二图像中被放大的b行像素点与读取的所述第一图像中当前被缓存的a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X的数值等于Y的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图像的分辨率被放大Y倍后与所述组合后的图像的分辨率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缓存,将所述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放大,将被放大的所述部分行像素点和被缓存的所述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包括:
将所述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以及所述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进行压缩,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的压缩倍率大于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的压缩倍率;
将被压缩后的对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以及被压缩后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缓存;
读取当前被缓存的被压缩后的对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以及被压缩后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并且将读取的当前被缓存的被压缩后的对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以及被压缩后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解压;
将被解压后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放大S倍后与被解压后的对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图像的分辨率被放大S倍后与所述组合后的图像的分辨率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缓存,将所述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放大,将被放大的所述部分行像素点和被缓存的所述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包括:
将所述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以及将所述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其中一行像素点进行缓存;
读取当前被缓存的对应于所述第一图像中的部分行像素点,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其中一行像素点,并且将读取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其中一行像素点放大T倍;
将被放大的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一行像素点与读取的当前被缓存的对应于所述第一图像中的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图像的分辨率被放大T倍后与所述组合后的图像的分辨率相同。
11.一种图像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处理图像以及用户的注视点位置信息,其中所述注视点位置信息用于描述用户的视觉中心落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的位置;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基于获取的所述待处理图像以及所述注视点位置信息,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渲染,得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一图像对应于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图像对应于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用户的注视点位置预设范围内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待处理图像中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中的每一行像素点以及所述第二图像中的每一行像素点按照设定的行比例进行交错整合,得到整合后的图像;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第一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缓存,将所述整合后的图像中对应于所述第二图像的每一行像素点中的至少部分行像素点进行放大,将被放大的所述部分行像素点和被缓存的所述部分行像素点进行组合,得到组合后的图像;以及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组合后的图像。
12.一种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电子设备上执行时使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的显示方法。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由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及
处理器,是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之一,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的显示方法。
CN202110151925.6A 2021-02-03 2021-02-03 图像的显示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8600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1925.6A CN114860062A (zh) 2021-02-03 2021-02-03 图像的显示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PCT/CN2022/074018 WO2022166712A1 (zh) 2021-02-03 2022-01-26 图像的显示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1925.6A CN114860062A (zh) 2021-02-03 2021-02-03 图像的显示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0062A true CN114860062A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23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51925.6A Pending CN114860062A (zh) 2021-02-03 2021-02-03 图像的显示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60062A (zh)
WO (1) WO202216671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82549A (zh) * 2023-05-22 2023-07-04 昆山嘉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视觉反馈的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37557A (zh) * 2022-11-01 2024-05-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90714B2 (en) * 2018-03-08 2021-11-30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Electronic device, head-mounted display, gaze point detector, and pixel data readout method
WO2019232672A1 (en) * 2018-06-04 2019-12-1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data with reduced transmission bandwidth for display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82549A (zh) * 2023-05-22 2023-07-04 昆山嘉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视觉反馈的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382549B (zh) * 2023-05-22 2023-09-01 昆山嘉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视觉反馈的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66712A1 (zh)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03875B2 (en) Split rendering between a head-mounted display (HMD) and a host computer
US11574613B2 (en) Image display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s
CN108605148B (zh) 视频显示系统
US20180068489A1 (en) Server, user termina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0494823B (zh) 利用多个lsr处理引擎的用于实时图像变换的无丢失高速缓存结构
KR20210130773A (ko)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및 머리 장착형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EP3824371B1 (en) Distributed foveated rendering based on user gaze
US10572764B1 (en) Adaptive stereo rendering to reduce motion sickness
WO2022166712A1 (zh) 图像的显示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KR102204212B1 (ko) 실감형 콘텐츠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US9766458B2 (en) Image generating system, image generat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US11126001B2 (en) Image generating apparatus, head-mounted display, content processing system and image displaying method
US20220172440A1 (en) Extended field of view generation for split-rendering for virtual reality streaming
US2023009134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image content using edge computing service
KR20200028069A (ko) 타일 영상의 영상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US2021031130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ed communication load through lossless data reduction
CN113515193A (zh) 一种模型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9159239A1 (ja) 画像処理装置、表示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フォントのデータ構造
CN112703464B (zh) 基于用户注视的分配式注视点渲染
US20230132071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data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generation method
KR102114466B1 (ko) 영상 컨텐츠 내 관심 영역 정보를 이용한 영상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장치
US20240107086A1 (en) Multi-layer Foveated Streaming
CN118037557A (zh) 一种图像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7724672A (zh) 一种xr的显示处理方法、显示屏模组、xr及交互系统
CN112015273A (zh) 虚拟现实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