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46695A - 双极化连接天线阵列 - Google Patents

双极化连接天线阵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46695A
CN114846695A CN201980103038.2A CN201980103038A CN114846695A CN 114846695 A CN114846695 A CN 114846695A CN 201980103038 A CN201980103038 A CN 201980103038A CN 114846695 A CN114846695 A CN 1148466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ntenna array
monopole
array
di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1030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46695B (zh
Inventor
珍妮·伊尔沃宁
亚力山大·克瑞普科夫
田瑞源
贾里·克里斯蒂安·范·温特格姆
提莫菲·卡米雪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846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66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466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466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30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 H01Q9/42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to end of elongated active element, e.g. un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61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 H01Q21/062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using dipole a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8Conical, cylindrical, cage, strip, gauze, or like elements having an extended radiating surface; Elements comprising two conical surfaces having collinear axes and adjacent apices and fed by two-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
    • H01Q9/285Planar dipo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种天线装置,包括:第一天线阵列,设置在基板的第一面上;至少一个第二天线阵列,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二面上。所述第一天线阵列由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单极子天线振子组成。金属条构件耦合至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和所述第二单极子天线振子。所述第二天线阵列包括偶极子形耦合器。所述第一天线阵列和所述第二天线阵列间隔预定距离并占用公共空间。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提供了一种非常紧凑的天线布置,因为多根天线共享两个不同极化的天线阵列的几何结构。考虑到具有大显示器的设备中天线的体积较小,物理尺寸更小的天线是有益的。

Description

双极化连接天线阵列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方面大体涉及移动通信设备,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移动通信设备的天线阵列。
背景技术
移动设备需要支持越来越多的无线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包括蜂窝技术(例如,2G/3G/4G无线技术)以及非蜂窝技术。在即将推出的5G新无线(new radio,NR)技术中,频率范围将从低于6GHz扩展到所谓的毫米波频率,例如24GHz、28GHz、39GHz和42GHz。在毫米波频率范围内,天线阵列将用于形成具有较高增益的波束,以解决传播介质中较高的路径损耗。然而,具有较高增益的天线辐射方向图和阵列波束图将导致窄波束宽度。可以使用相控阵天线等波束控制技术来按需将波束引导至不同的方向。然而,当涉及移动终端等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时,UE可以在任意方向上使用。因此,UE天线的设计必须表现出非常宽的接近全球面的波束覆盖范围。
为UE实现毫米波天线面临的一个挑战是需要具有全覆盖辐射特性,其中从UE的侧面辐射毫米波能量以实现全球面覆盖范围。实现显示器侧辐射的传统技术是将毫米波天线阵列放置在显示单元旁边。然而,当前的设计趋势是扩大显示器的尺寸,使显示器覆盖UE的整个正面。这限制了天线的可用空间。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至少一些问题的天线阵列。
发明内容
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移动通信设备的天线阵列。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实现该目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供了其它有利修改。
根据第一方面,上述和其它目的和优点是通过天线装置获得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装置包括:第一天线阵列,设置在基板的第一面上;第二天线阵列,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二面上。所述第一天线阵列由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和至少一个第二单极子天线振子组成。金属条构件耦合至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单极子天线振子。所述第二天线阵列包括偶极子形耦合器。所述第一天线阵列和所述第二天线阵列间隔预定距离并占用公共空间。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提供了一种非常紧凑的天线布置,因为多根天线共享两个不同极化的天线阵列的几何结构。考虑到具有大显示器的设备中天线的体积较小,物理尺寸更小的天线是有益的。
在所述天线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条构件将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的与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的馈电点相对的端部耦合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振子的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振子的馈电点相对的端部。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通过耦合阵列模式提高了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和所述第二单极子天线振子的带宽和效率。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和所述第二单极子天线振子产生的电场是均匀的,并且由于金属条构件耦合而很少依赖频率。
在所述天线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条构件直接连接至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单极子天线振子。与所述金属条构件的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和所述第二单极子天线振子的布置在物理上更小。所述金属条构件作为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和所述第二单极子天线振子的一部分有效地运行。
在所述天线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条构件和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由间隙隔开。所述金属条构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单极子天线由所述间隙隔开。通过这种方式,所述金属条构件以电容方式耦合至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和所述第二单极子天线振子。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使得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和所述第二单极子天线的物理尺寸更小。所述单极子天线的频带通过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进行调谐,以使所述天线装置的尺寸更小。
在所述天线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条构件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三层上,所述第三层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不同。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提供了以电容方式耦合的金属条,从而实现了更高的设计灵活性。
在所述天线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板上的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单极子天线的排列相对于所述金属条构件的排列是正交的。所述第二天线阵列的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使用所述第一天线阵列的所述金属条构件作为天线构件。这使得所述天线装置保持较小的整体尺寸。
在所述天线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阵列与所述第二天线阵列之间的所述预定距离约小于2毫米(millimeter,mm)。所述天线装置可以在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上实现,所述PCB的标称厚度介于0.3mm与2mm之间。当所述距离超过此范围时,与所述金属条构件的耦合会减少,这可能会限制所述天线装置的性能。
在所述天线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介质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天线阵列的顶部。可以调谐所述第二天线阵列或水平极化天线的频率,以使所述天线装置和所述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等所述水平极化天线的尺寸更小。
在所述天线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天线阵列包括第二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所述第二偶极子形天线与所述第一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耦合紧密耦合。紧密耦合或连接的天线阵列实现了宽带性能,因为相邻天线振子使电流在频率上保持几乎恒定。这使得所述天线装置的物理尺寸更小。
在所述天线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的第一枝节连接至第一馈电线,所述第二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的第二枝节连接至第二馈电线。所述第二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用于提供均衡馈电,其中,不同的馈电线馈送具有相同幅度和180度相位偏移的信号。
在所述天线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的所述第一枝节连接至所述馈电线,所述第二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的所述第二枝节连接至接地连接。这使得所述第二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实现不均衡馈电。
在所述天线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阵列的极化与所述第二天线阵列的极化不同。所述天线装置的不同极化和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MIMO)性能提高了数据吞吐量。
在所述天线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天线阵列被配置为垂直极化天线,所述第二天线阵列被配置为水平极化天线。所述天线装置的所述不同极化和所述MIMO性能提高了数据吞吐量。
根据第二方面,上述和其它目的和优点是通过移动通信设备获得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包括:框架构件;显示器玻璃构件,覆盖所述移动通信设备的显示器;根据任意一种或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天线装置。
在所述移动通信设备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装置设置在所述显示器玻璃构件与所述框架构件之间的所述框架构件的腔体中。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提供了所述移动通信设备的一种具有视觉吸引力的设计。所述设备可以包括正面上具有最小非活动区域的全面屏设计。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提供了一种非常紧凑的天线布置,因为两根天线共享两个不同极化的天线阵列的几何结构。考虑到具有更大显示器或全面屏的设备中天线的体积较小,物理尺寸更小的天线是有益的。
示例性实施例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实现方式和优点将从结合附图考虑的本文描述的实施例中变得显而易见。但应理解,此类描述和附图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不能作为对所公开发明的限制;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应参考所附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方面和优点在说明书中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此外,本发明的方面和优点可以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手段或结合方式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在本发明的以下详述部分中,将参考附图中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结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示例性天线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示意性框图;
图2示出了结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示例性天线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示意性框图;
图3a和图3b示出了结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示例性天线装置的单极子天线阵列的实施例的顶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结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示例性天线装置的偶极子形耦合器天线阵列和天线馈电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顶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结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天线装置的镜像天线馈源的示例;
图6示出了结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天线装置中的偶极子形耦合器天线的馈电方案的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7示出了结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天线装置中的偶极子形耦合器天线的馈电方案的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8示出了结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示例性天线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示意性框图;
图9示出了结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包括天线装置的示例性用户设备的局部横截面侧视图;
图10示出了结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包括天线装置的射频集成电路(Radio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RFIC)的示例性实现方式;
图11示出了结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包括RFIC的示例性用户设备的装配端视图,其中所述RFIC包括天线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中示出了结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示例性天线装置100。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涉及具有宽波束覆盖范围的紧凑型双极化连接天线阵列,也称为毫米波多模连接天线阵列。所公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非常紧凑,因为两根天线共享两个不同极化的天线阵列的几何结构。考虑到具有大显示器的移动设备中天线的体积较小,物理尺寸更小的天线是有益的。所述天线装置100用于集成在具有全面屏的移动设备的框架中,其中,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框架可以由固态金属制成。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全面屏”移动设备通常是指无边框设备或屏占比大于80%的设备。
如图1的示例所示,所述天线装置100包括第一天线阵列10和第二天线阵列20。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设置在基板105的第一面(12)或第一层上。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设置在所述基板105的第二面(14)或第二层上。如本文中将进一步描述的,所述基板105通常包括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所述印刷电路板可以具有任意层数。在图1的示例中,示出了5层,其中天线设置在底层和顶层。典型的PCB具有至少两个金属层,最大层数受所述PCB的高度或厚度的限制。为了实现本文描述的目的,将结合所述基板105的底面和正面对所述天线阵列(10、20)进行描述。但是,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并不限于此。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所述天线阵列(10、20)可以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任何合适的层上,如本文中将进一步描述的。
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单极子天线或天线振子110和至少一个第二单极子天线或天线振子120。通常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天线装置1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单极子天线振子。例如,图3a和图3b示出了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包括八(8)个单极子天线振子的实施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包括至少一个偶极子形耦合器210。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的偶极子形耦合器天线的数量对应于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的单极子天线的数量。
金属条构件300耦合在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110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单极子天线振子120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金属条构件300直接连接在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110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单极子天线振子120之间,以形成导电连接。尽管图1的示例示出了所述金属条构件300与所述单极子天线振子(110、120)的直接连接,但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并不限于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金属条构件300可经由电容间隙300a以电容方式耦合至所述单极子天线振子(110、120)。
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和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间隔预定距离并占用公共空间。在图1的示例中,所述预定距离是所述基板105的厚度。所述基板105的标称厚度可以介于约0.3mm与2mm(包括2mm)之间。当所述预定距离超过此范围时,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与所述金属条构件300的耦合减小,这可能会限制所述天线装置100的性能。在替代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与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之间的距离可以是能够与所述金属条构件耦合且不限制所述天线装置的性能的任何合适的距离。
为了实现本文描述的目的,该示例中的第一天线阵列10被配置为垂直极化天线阵列。该垂直极化天线阵列可以是连接天线阵列或多馈源折叠单极子天线阵列。
在该示例中,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被配置为具有紧密耦合的偶极子形耦合器的水平极化天线阵列。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紧密耦合”通常是指不同偶极子形耦合器的振子的相邻端部紧密间隔。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偶极子形耦合器的振子的端部之间的间隔小于λ/10。所述垂直极化天线和所述水平极化天线共享所述垂直极化天线的几何结构。
在图1的示例中,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110具有馈电点111和端点112。所述第二单极子天线120包括馈电点121和端点122。通常,每个单极子天线都有一个馈电点和一个端点。在一个实施例中,单极子天线的端点包括T形端点。图2的实施例中示出了这一方面的示例,其中所述端点(112、122)呈T形。
此外,参考图3a和图3b,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由通常示为天线振子110至180的多个单独的单极子天线振子构成。所述单极子天线振子110至180通过所述金属条构件300彼此连接或耦合,共使用八(8)个馈源111至181。然而,在替代实施例中,单个单极子天线振子的数量可以是大于1的任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义所述单极子天线振子的适当天线长度,使得所述电长度330大致为λ/4。借助具有适当介电常数(Dk)的陶瓷块,可以减小所述单极子天线单元的物理长度。在该设计中,所使用的Dk值为20,但合适的值介于3与40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天线阵列10的一端设置虚拟天线枝节119,在所述天线阵列10的另一端设置虚拟天线枝节129。所述虚拟天线枝节(119、129)用于模拟所述天线阵列10的延续。所述虚拟天线枝节(119、129)可以直接、以电气方式或以电感方式连接至PCB105(如图3a所示),也可以通过在所述PCB 105与所述虚拟天线(119、129)之间提供电容间隙119a来以电容方式耦合(如图3b所示)。与使用所述间隙119a相比,直接连接更大幅度地增加了天线阻抗。
如图1、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金属条构件300连接至所述单极子天线110至180。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类型的导电元件的金属条构件300将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110的与所述馈电点111相对的所述端部112耦合至所述第二天线振子120的与所述馈电点121相对的所述端部122。
在图2的示例中,所述单极子天线振子(110、120)呈T形,形成电容加载单极子天线振子。间隙300a(称为电容间隙)将所述相应的单极子天线振子(110、120)的所述端部(112、122)与所述金属条构件300隔开。在该示例中,所述金属条构件300以电容方式耦合至所述相应的单极子天线振子(110、120)。当引入电容间隙时,如图2所示,所述金属条构件是浮动构件,即没有电偶连接。
所述金属条构件300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天线阵列或单极子天线阵列10的同一层(如图1或图2所示),也可以位于所述单极子天线阵列10与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之间的任何其它层。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条构件300可以设置在位于所述层12与所述层14之间的所述基板105的层上。在所述金属条构件300位于所述基板的非所述层12或所述层14中的一个的层上的情况下,除水平定向间隙300a之外,所述金属条构件300与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和所述第二天线阵列中的一个或多个之间还存在垂直定向或设置的间隙。所述垂直定向间隙的尺寸是所述基板105的特定层与所述相应的天线阵列(10、20)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参考图4,图中示出了第二天线阵列20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设置在基板105的第二面14或基板105的与第一天线阵列10相对的一面上。此外,参考图1,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包括偶极子形耦合器210和至少一个其它偶极子形耦合器220。图4示出了包括八个偶极子形耦合器元件210至280的所述第二天线阵列或偶极子形耦合器天线阵列20的示例。通常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可以包括任意合适数量的偶极子形耦合器。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的偶极子形耦合器元件的数量必须与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的单极子天线振子的数量相同。
如图4所示,相邻偶极子形耦合器元件之间的间隔440和示例性偶极子形耦合器元件442的长度443大致为λ/2。所述偶极子形耦合器元件的物理尺寸可以取决于所使用的介电材料。
再次参考图1和图4,所述第一偶极子形耦合器210包括第一偶极子元件211、第二偶极子元件212和馈电点213。所述至少一个其它偶极子形耦合器220包括第一偶极子元件221、第二偶极子元件222和馈电点223。图1和图4中的偶极子形耦合器紧密耦合,以形成全波环型电流分布。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包括位于所述天线阵列20的一端的虚拟天线枝节139以及位于所述天线阵列20的另一端的虚拟天线枝节149。所述虚拟枝节(139、149)用于模拟所述天线阵列20的延续。所述虚拟天线枝节(139、149)可以以电感方式连接至PCB105(如图4所示),也可以通过在所述PCB 105与所述虚拟天线(139、149)之间提供电容间隙119a来以电容方式耦合(如图3b所示)。
现在参考图9,其示出了示例性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500的局部横截面视图,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和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两者占用相同的体积50。在该示例中,所述基板或PCB 105位于显示器面板106的下方。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和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的相应元件相对于彼此的几何结构、放置和布置使得能够在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与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之间共享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在该示例中是垂直极化天线)。共享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的几何结构会在所述垂直极化天线阵列和所述水平极化天线阵列上形成差模辐射电流,并提高所述水平极化天线阵列的性能。
图4和图5示出了用于为第二天线阵列或水平极化天线阵列20提供天线馈电的两个不同示例。在图4中,所述偶极子形耦合器阵列20的中心线420的任一侧(401、403)设置有镜像馈源,其表示为馈电线213至243和253至283。在图4的示例中,机械天线几何结构相对于所述中心线420镜像。这使得所述天线阵列20像图5所示的一个大偶极子那样运行。此外,这种镜像天线布置将提高所述天线阵列(10、20)的两个极化之间的天线隔离度。
如图5所示,该镜像馈电方案通过使所述偶极子形耦合器阵列20的所述左侧401馈电与所述右侧403馈电之间具有180度相位差来实现。该馈电方案激励了两种正交模式(即,差模和共模),并且可以实现良好的隔离度(例如,优于40dB)。在图1的示例中,所述馈电方案具有类似的馈源相控。
图6示出了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210具有均衡馈电的示例。在该示例中,所述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210的一个枝节21连接至第一馈电线22。所述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210的第二枝节23连接至第二馈电线24。所述馈电线(22、24)是具有相同幅度和180度相位偏移的馈电信号。
图7示出了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210的非均衡馈电的示例。在该示例中,所述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210的一个枝节21连接至第一馈电线22。所述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120的另一个枝节23连接至接地连接,通常是基板105的接地连接。
图8示出了结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天线装置100的示例,其中,单极子天线阵列10是多馈源折叠单极子天线阵列。在该示例中,示出了单极子天线振子(110、120和130),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天线装置100可以具有大于1的任意数量的单极子天线振子。所述单极子天线振子的数量等于所述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的数量。
在图8的示例中,所述单极子天线振子110包括馈电点111和折叠枝节113。所述单极子天线振子120包括馈电点121和折叠枝节123。所述单极子天线振子130包括馈电点131和折叠枝节133。如果放置在靠近其它金属物体或接地层的位置,单极子天线的阻抗水平可能非常低。增加单极子天线的阻抗的一种方法是引入额外的枝节。增加枝节的数量会增加所述阻抗水平。所述折叠枝节的目的是增加单极子元件的阻抗。
图9示出了结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用户设备或设备500的局部横截面侧视图。在该示例中,所述用户设备500是移动通信设备。如图9所示,结合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的天线装置100设置在所述设备500的金属框架102的范围内。在该示例中,所述天线装置100包括相对于基板105设置的单极子天线阵列10和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阵列20,如本文中通常结合图1至图4和图8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描述的。通过在所述天线装置100与所述金属框架102之间保持介质填充间隙103,使得所述天线装置100与低于6GHz的金属框架天线102共存。
在图9的示例中,示出了结合所述天线装置100设置的介质块104。具体地,所述介质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上,在该示例中,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是偶极子形耦合器阵列。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块103的介电常数Dk可以在5至30的范围内。图10所示的介质块104是可选的,其使用取决于实现方式。如图9所示,所述天线装置100可以设置在所述设备500的显示器玻璃101的下方。通过这种方式,双极化波束成形朝向所述显示器玻璃101的方向聚焦。通过这种方法,当用户手持所述移动通信设备500时,用户的手不会干扰天线性能。
参考图10和图11,所公开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0可以在射频集成电路(Radio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RFIC)或芯片550中实现。如图11所示,所述RFIC 550可用于设置在示例性移动通信设备500内所述显示器玻璃101的下方。
所公开实施例的各方面涉及一种包括单极子天线阵列和偶极子形耦合器天线阵列的双极化连接天线装置。所述单极子天线阵列和所述偶极子形耦合器天线阵列紧密耦合并占用相同的空间或体积。所述偶极子形耦合器天线阵列也具有所述单极子天线阵列的几何结构。所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用于提供具有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的较宽波束覆盖范围,并且可以在包括全面屏区域的实心金属框架移动设备中实现。
因此,尽管文中已示出、描述和指出应用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本发明的基本新颖特征,但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所示出的设备和方法的形式和细节以及设置操作进行各种省略、取代和改变。进一步,明确地希望以大体相同的方式执行大体相同的功能以实现相同结果的那些元件的所有组合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此外,应认识到,结合所公开的本发明的任何形式或实施例进行展示和/或描述的结构和/或元件可作为设计选择的通用项而并入所公开或描述或建议的任何其它形式或实施例中。因此,其意图仅如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表明的那样加以限制。

Claims (15)

1.一种天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天线阵列(10),设置在基板(105)的第一层(12)上,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包括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110)和至少一个第二单极子天线振子(120);
第二天线阵列(20),设置在所述基板(105)的第二层(14)上,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包括偶极子形耦合器(210);
金属条构件(300),耦合至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110)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单极子天线振子(120);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和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间隔预定距离并占用公共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构件(300)将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110)的与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110)的馈电点(111)相对的端部(112)耦合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振子(120)的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天线振子(120)的馈电点(121)相对的端部(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构件(300)直接连接至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110)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单极子天线振子(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振子(110)的所述端部(112)和所述金属条构件(300)由间隙(300a)隔开,所述第二单极子天线(120)的所述端部(122)和所述金属条构件(300)由所述间隙(300a)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构件(300)设置在所述基板(105)的第三层(16)上,所述第三层(16)与所述第一层(12)和所述第二层(14)不同。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05)上的所述第一单极子天线(110)和所述第二单极子天线(120)的排列相对于所述金属条构件(300)的排列是正交的。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与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之间的所述预定距离约小于2毫米(millimeter,mm)。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顶部的介质块(104)。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阵列包括第二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220),所述第二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220)与所述第一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210)耦合紧密耦合。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210)的第一枝节(21)连接至第一馈电线(22),所述第一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210)的第二枝节(23)连接至第二馈电线(24)。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210)的第一枝节(21)连接至馈电线(22),所述第一偶极子形天线耦合器(210)的第二枝节(23)连接至接地连接。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的极化与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的极化不同。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阵列(10)被配置为垂直极化天线,所述第二天线阵列(20)被配置为水平极化天线。
14.一种移动通信设备(5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构件(102);
显示器玻璃构件(101),覆盖所述移动通信设备(500)的显示器(106);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10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通信设备(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装置(100)设置在所述显示器玻璃构件(101)与所述框架构件(102)之间限定的腔体(50)中。
CN201980103038.2A 2019-12-19 2019-12-19 双极化连接天线阵列 Active CN1148466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9/086447 WO2021121611A1 (en) 2019-12-19 2019-12-19 Dual polarization connected antenna arra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46695A true CN114846695A (zh) 2022-08-02
CN114846695B CN114846695B (zh) 2024-10-11

Family

ID=69143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103038.2A Active CN114846695B (zh) 2019-12-19 2019-12-19 双极化连接天线阵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2027788B2 (zh)
EP (1) EP4059088A1 (zh)
CN (1) CN114846695B (zh)
WO (1) WO20211216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430706A1 (en) * 2021-12-15 2024-09-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n antenna assembly, an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antenna assembly,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antenna assembly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07092A1 (en) * 2008-02-15 2009-08-20 Paul Nysen Compact diversity antenna system
WO2013000519A2 (en) * 2011-06-30 2013-01-03 Elevenantenna Ab Improved broadband multi-dipole antenna with frequency-independent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US20160087348A1 (en) * 2014-09-19 2016-03-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73718B2 (en) * 2008-08-28 2011-07-05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employing coupling elements to increase antenna isolation
US10044110B2 (en) 2013-07-01 2018-08-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s with shared grounding structure
US9871299B2 (en) 2014-12-04 2018-01-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vity backed aperture antenna
US9667290B2 (en) 2015-04-17 2017-05-30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illimeter wave antennas
WO2017122905A1 (en) 2016-01-11 2017-07-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leaky-wave phased array antenna
US10516201B2 (en) 2016-04-11 2019-12-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polarization-agile phased-array antenna
US10418687B2 (en) 2016-07-22 2019-09-17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illimeter wave antennas on printed circuits
KR102426656B1 (ko) * 2017-11-28 2022-07-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1939047B1 (ko) * 2017-12-26 2019-01-16 삼성전기 주식회사 안테나 모듈 및 듀얼밴드 안테나 장치
KR102511737B1 (ko) * 2018-01-24 2023-03-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구조체 및 안테나 구조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1996629B2 (en) 2018-11-30 2024-05-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eam steering antenna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aid structure
KR20220032909A (ko) * 2020-09-08 2022-03-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EP4283779A4 (en) * 2021-04-14 2024-07-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15693114A (zh) * 2021-07-30 2023-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和通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07092A1 (en) * 2008-02-15 2009-08-20 Paul Nysen Compact diversity antenna system
WO2013000519A2 (en) * 2011-06-30 2013-01-03 Elevenantenna Ab Improved broadband multi-dipole antenna with frequency-independent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US20160087348A1 (en) * 2014-09-19 2016-03-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21611A1 (en) 2021-06-24
US20230014394A1 (en) 2023-01-19
US12027788B2 (en) 2024-07-02
CN114846695B (zh) 2024-10-11
EP4059088A1 (en) 2022-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7229B2 (en) Antennas including multi-resonance cross-dipole radiating elements and related radiating elements
ES2950561T3 (es) Antenas de estación base de banda múltiple que tienen elementos de radiación de dipolo cruzado
KR101982641B1 (ko) 3개의 편극 신호에 대한 안테나 소자
US7245259B2 (en) Multiple antenna diversity on mobile telephone handsets, PDAs and other electrically small radio platforms
EP2908380B1 (en) Wideband dual-polarized patch antenna array and methods useful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KR20140069968A (ko) 이동통신 기지국 안테나
KR20120138758A (ko) 강화된 안테나 아이솔레이션을 위한 새로운 전류 분포 및 방사 패턴을 가진 안테나
US12009599B2 (en) Dual-polarization antenna array
US12088017B2 (en) Radiating element, antenna assembly and base station antenna
EP3465823B1 (en) C-fed antenna formed on 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 edge
CN111670546B (zh) 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天线系统以及移动设备
US9147936B1 (en) Low-profile, very wide bandwidth aircraft communications antennas using advanced ground-plane techniques
EP2628208B1 (en) Antenna pair for mimo/diversity operation in the lte/gsm bands
US11239544B2 (en) Base station antenna and multiband base station antenna
CN110718746B (zh) 天线及通信设备
CN113169441A (zh) 波束控制天线结构和包括所述结构的电子设备
CN207868399U (zh) 三频高隔离模块天线及电子设备
WO2022072148A1 (en) Base station antennas having compact dual-polarized box dipole radiating elements therein that support high band cloaking
US9013360B1 (en) Continuous band antenna (CBA) with switchable quadrant beams and selectable polarization
US8106841B2 (en) Antenna structure
Wu et al. Broadside radiating, low-profile, electrically small, Huygens dipole filtenna
CN110380199A (zh) 基于微带栅格和贴片的共口径双频带阵列天线
CN114846695B (zh) 双极化连接天线阵列
US11611151B2 (en) Multiband antenna structure
WO2020253938A1 (en) Continuous beam steering antenna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