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31387B - 鞋垫 - Google Patents

鞋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1387B
CN114831387B CN202210123169.0A CN202210123169A CN114831387B CN 114831387 B CN114831387 B CN 114831387B CN 202210123169 A CN202210123169 A CN 202210123169A CN 114831387 B CN114831387 B CN 1148313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ole
sole
floor
length
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231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31387A (zh
Inventor
小山裕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yi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yi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yi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yi Enterpris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831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1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31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1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7/00Insoles for insertion, e.g. footbeds or inlays, for attachment to the shoe after the upper has been joined
    • A43B17/02Insoles for insertion, e.g. footbeds or inlays, for attachment to the shoe after the upper has been joined wedge-like or resil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7/00Insoles for insertion, e.g. footbeds or inlays, for attachment to the shoe after the upper has been joined
    • A43B17/14Insoles for insertion, e.g. footbeds or inlays, for attachment to the shoe after the upper has been joined made of sponge, rubber, or plastic material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人类脚跟形状的鞋垫,使使用者的脚,特别是脚部受伤的人的脚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该鞋垫包括:第一鞋底板部件,其通过从接触鞋类内底并位于鞋类后跟一侧的后部延伸至位于内底长度方向中间的前部来覆盖鞋类内底,并且在后部和前部之间设有横梁;以及第一底板部件覆盖鞋类的内底部分,并在后端面部分和前端面部分之间设有横梁。

Description

鞋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垫,特别是,涉及插在各种类型的鞋中以保护穿鞋者的脚的鞋垫。
背景技术
近年来,形成鞋底的技术已经被开发出来,对保护用户的脚有很好的功能。
例如,专利文件1披露了一种鞋底,它具有保护使用者脚踝的功能。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鞋底是一种具有大底、包括至少安装在大底上的后跟保护膜的碳纤维片和安装在碳纤维片上的鞋垫的鞋底结构,通过具备这种结构,可以解决使用者的脚踩在湿滑的地面上或踩在别人的脚上,会扭伤脚踝,造成严重扭伤和其他运动障碍的问题,对脚踝起到保护作用。
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鞋底的情况下,鞋垫仅由一层平坦的板材组成。一般来说,人们知道,人类有三种行走和奔跑的方式。首先是通过将重心从脚跟(脚跟一侧到小腿骨末端)转移到脚趾,然后再从脚跟转移到脚趾。这意味着脚后跟是落地和离地时对地面施加压力的第一个部分,脚的这个部分需要得到适当的保护。人脚的最后部分由脚跟及其周围的肌肉组成,当脚落在小腿骨(小腿骨骺)的最后一端时,它也会制动重心。脚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略微浮动。脚与地面接触的部分与脚的后部有一小段距离。因此,上述文件中披露的鞋垫不能很好地保护脚,因为它是平的,不适合鞋底的形状,而鞋底是人脚靠近脚跟的真正落脚点。第二种是落在脚趾球上,如母亲的脚趾球(称为外侧足弓侧),用脚的同一部位(脚跟)向前推。第三种着陆方式介于第一种和第二种之间,即几乎同时在小腿骨底部和外侧拱门处着陆。众所周知,这三种类型是由民族文化、鞋跟高度和鞋的特性造成的。脚跟的最后一点是一个临时落脚点。相反,真正的地面接触点是小腿骨的最低点(位于踝关节一侧的小腿骨的最后一点到最后一点的最低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5051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鞋垫,该鞋垫与人的脚跟到脚跟附近的地面接触点以及脚底周围的形状相吻合,并设计出有利于行走或跑步时重心转移、轻松移动的鞋垫形状,从而使使用者的脚,特别是脚痛患者的脚,能够得到适当的保护。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鞋垫包括:第一底板部件,其通过从接触鞋类内底并位于前述鞋类后跟部分的后部延伸至位于前述内底长度方向中间位置的前部,覆盖前述鞋类内底,并且在前述后部和前述前部之间设有梁部;中间部件,前述中间部件从鞋类穿戴者脚跟的最后一端开始,在鞋底板部件上方的预定距离处,从后部的后端向内底部分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直接置于更接近脚跟的真正地面接触点之下;及上层板件,置于前述中间部件之上,并覆盖前述中间部件。
上述鞋垫中,可以设置第二底板部件,从位于鞋跟部分的后部延伸到位于内底部分长度方向中间位置的前部,覆盖前述第一底板部件,并在后部和前部之间有梁部。
上述鞋垫中,在所述第一底板部件中,从鞋类内底的内部依次形成三个梁部:内梁部、中梁部和外梁部。
上述鞋垫中,梁部之间可以形成孔。
第二底板部件可以比第一底板部件更窄、且更坚硬。
上述鞋垫中,在第一底板部件中,梁部的长度可以是底板部件总长度的25/100至35/100。底板部件总长度的35/100。同样在上述鞋垫中,在第一底板部件中,梁部的最大宽度可以是底板部件总长度的5/100和15/100之间。
上述鞋垫中,中间部件可以放置在第一底板部件上,其距离为从第一底板部件的后部向内底部分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距离为第一底板部件的总长度的8/10至10/100处。
上述鞋垫中,中间部件的前端可以位于第一底板部件的梁部的起始位置附近。
上述鞋垫中,中间部件的总长度可以是第一底板部件的总长度的35/100至45/100。
上述鞋垫中,上层板件的总长度可能短于第一底板部件的总长度。
上述鞋垫中,第一织物部件可以披覆在第二底板部件,第二织物部件可以披覆在上板部件。
上述鞋垫中,至少第一和第二底板部件可以由不同的树脂材料形成。
优选地,至少第一底板部件和中间部件由不同的树脂材料形成。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鞋垫包括:第一底板构件,它通过从接触鞋类内底且位于鞋类后跟一侧的后部延伸到位于内底长度方向中间的前部,覆盖鞋类内底,并且在后部和前部之间设有横梁;以及中间构件,它被置于底板构件之上,并且在从后部后端到内底长度方向中间的预定距离处,它被置于鞋类穿着者从脚跟端到脚跟的真正地面接触点正下方。第一底板构件覆盖内底部分,并在后端面部分和前端面部分之间设有横梁部分,第二底板构件在后端面部分和前端面部分之间设有横梁部分,在距离底板构件的后端面和内底部分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从鞋跟的最后一端到穿鞋者的脚跟,直接在真正的地面接触点下放置一个中间构件。鞋垫的形状可以设计成适合人类脚底的形状,从脚跟到脚跟附近的地面点以及脚底周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鞋垫的分解透视图。
图2(a)是同一鞋垫的第一底板部件的平面图、图2(b)是同一鞋垫的中间部件的平面图、图2(c)是同一鞋垫的上板部件上板件的平面图。
图3(a)是显示同一鞋垫的第一底板部件和第二底板部件重叠的平面图、图3(b)是显示同一鞋垫的第一底板部件、第二底板部件和第一布部件重叠的平面图。
图4(a)是显示同一鞋垫的第一底板件、第二底板件、第一布件和中间件相互重叠的平面图、图4(b)是显示同一鞋垫的第一底板件、第二底板件、第一布件、中间件和上板件相互重叠的平面图。
图5(a)是显示同一鞋垫的第一底板件、第二底板件、第一布件和中间件重叠的状态的图、图5(b)是显示同一鞋垫的第一底板件、第二底板件、第一布件、中间件和上板件重叠的状态的图。
图6是显示同一鞋垫的第一底板件、第二底板件、第一布件、中间件和上板件重叠在一起之后,再与第二布件重叠在一起的透视图。
图7是显示人的脚的骨骼和周围的肌肉解剖图。
图8是显示人的脚和本发明的鞋垫结合的图。
图9是显示本发明的鞋垫的使用状态的鞋垫透视图。
图10是透明地显示本发明的鞋垫的使用状态的鞋垫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鞋垫的分解透视图。
符号的说明
1,1A鞋垫、21第一底板部件、22第二底板部件、30中间部件、40上层板件、211正面、212后面部、23横梁、231内梁、232中梁、233外梁、234孔、31前端、32后端、51第一织物部件、52第二织物部件、60鞋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鞋垫可插入各种类型的运动鞋和靴子中,如跑鞋、步行鞋、棒球鞋、足球鞋、篮球鞋、网球鞋、高尔夫球鞋、滑雪和滑雪板靴等,商务鞋、低跟鞋、护士鞋、凉鞋等。鞋垫被插入已知的鞋类,如护士鞋、凉鞋等,并被放在这些鞋类的内底(鞋类的内底)上并与之接触。鞋垫可以防止穿着者的脚底与鞋类的全部或部分内底直接接触(取决于用途)。换句话说,鞋垫是一种减少从鞋类传递到穿戴者脚底的冲击,并通过控制不必要的制动来帮助推进的部件。它可以用来防止脚踝的内部断裂以及由此产生的故障和压力,这一直是许多传统鞋子的困难所在。
以下,参照图1等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鞋垫1。从图1的分解透视图可以理解的方式,鞋垫1在从鞋类60(参见下面的图9)的内底61接触的一侧起,具备依次是第一底板部件21、第二底板部件22、第一织物部件51、中间部件30、上板部件40和第二织物部件52的重叠。在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织物部件52连接在上板部件40的上方。第一底板件21和第二底板件22统称为底板件2。第二底板部件22可以省略,只使用第一底板部件21。代替第二底板部件22的是一种类似于粘性的材料,例如防滑材料,可以覆盖在第一底板部件21下面。
第一底板部件21是一个与鞋类60的内底61接触的部件。当如上所述在第一底板部件21下应用类似粘性的材料如防滑材料时,第一底板部件21不接触鞋类60的内底61。第一底板部件21不与鞋类60的内底61接触。此外,如图2(a)所示,第一底板部件21并不接触脚跟部分如图2(a)所示,第一底板部件21不从后表面21接触鞋类60的内底61。2的第一底板部件21位于鞋类60的鞋跟部分62(参见图9)一侧,到位于鞋类60的内底部分61的长度方向中间的前面部211。第一底板部件21被延长。因此,当鞋垫1插入鞋类60时,鞋类60的内底61大约被覆盖一半。此外,第一底板部件21在后面部212和前面部211之间有一个横梁231在后端面212和前端面21之间有一个横梁23。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底板部件21中,形成了三个横梁23,内梁231、中梁23和中横梁部分23是由鞋类6的内底61的内部形成的。梁23是按照内梁231、中梁23的顺序形成的。横梁23按以下顺序形成:内横梁231、中横梁23和外横梁233,从鞋类60的内底61的内侧(踏面)开始(参见图2(a))。在图中,第一底板部件21的后部212和前部211的第一底板部件21。图中所示为右脚,左脚的数字是对称的,省略不计。在第一底板部件21中设有多个横梁23,以便在行走时可将第一底板部件21从鞋类60中取出。在行走过程中,从鞋类60通过第一底板部件21传递到穿戴者鞋底的冲击力被降低。
特别是,从图中可以理解,在梁部23之间形成了一个孔234。在本实施例中,孔234分别形成于内梁231和中梁232之间,以及中梁232和外梁部分233之间。在第一底板部件21中,有多个梁段23(内梁段231,中梁段23)。多根梁23(内梁231、中梁232和外梁233)的厚度和除梁23外的其他部分的厚度在第一为了使多个梁段23(内梁段231、中梁段232和外梁段233)和所述梁段23以外的部分的厚度更强或更弱,适合形成孔234。孔234是通过冲孔(汤姆逊工艺等)或注塑成型的,在加工性方面很好,在大规模生产方面很高。除了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外,第一底板部件21的横梁23的形成位置可以改变为佩戴者的鞋底侧(图6中的肩胛骨B2侧)或第五中板构件21。B2侧)或第五跖骨B8侧。如果鞋类的穿着者有扁平的脚,或者根据骨骼的大小、形状和残疾程度,第一底板部件21的横梁23的形成位置可以调整。关于图7中脚部骨骼的名称,B1是小腿骨、B2是舟状骨、B3是楔形骨、B4是第一跖骨、B5是第二跖骨、B6是第二跖骨、B6是第三根跖骨、B7是第四根跖骨、B8是第五根跖骨。
第一底板部件21的横梁23的作用大致如下。当穿鞋的人行走时,鞋从脚跟着地,着地区域从小腿骨B1到舟骨B2,然后到第五跖骨,呈弧形移动。着陆区从小腿骨B1到舟骨B2,然后到第五跖骨B8,呈弧形移动。此时,横梁23的外梁233对应于穿戴者脚的着地部分的轨迹(重心的移动)重合的位置。因此,横梁23的外梁233与穿戴者脚的着地部分的轨迹相对应,可以保护穿戴者的脚底免受行走的冲击。当穿着者落在与拇指球和其他部位对齐的横向足弓部分时,力从第四个脚趾转移到更靠近脚跟的真正的地面接触点,跟腱和小腿受到压力。这也适用于中间的登陆。当包括髋关节在内的骨盆和胫骨受到压力时,膝关节会受到开裂或打开的力量和压力,通过减少这种压力,可以防止膝关节变形。
如上所述,在第一底板部件21中,穿戴者的脚的着陆部分的轨迹与外梁233重合。这样,当穿戴者继续行走时,第一底板部件21受到集中在外梁23上的大量负荷。第一底板部件21受到集中在横梁23外侧的大量载荷,发生扭曲。为了减轻对第一底板部件21的扭曲效应,并抑制第一底板部件21本身的过度变形,形成了内梁231和中梁232。231和中梁232形成。内梁和中梁231和232通过一个孔234与外梁233直接接触。由于内梁231和中梁232由于有孔234而不与外梁233直接接触,从外梁233传来的推或拉的作用就会减少。因此,这有助于鞋类中的鞋垫1的形状稳定性。
在第一底板部件21中,横梁23的长度d3是第一底板部件21总长度d1的25/100至35/100(参见图2(a))。内梁231、中梁232和外梁233的长度是各自的长度。如果梁部分23的长度d3小于第一底板部件21总长度d1的25/100,则横梁23将变短,第一底板部件21设置梁23的效果(转移重心)较小。相反地,如果横梁23的长度d3超过第一底板部件21的总长度d1的35/100,梁23占据了第一底板部件21的很大一部分,这对于保持第一底板部件21本身的强度来说是不可取的。因此,上述范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第一底板部件21中,梁23的最大宽度d4、d5、d6是第一底板21总长度的d1的5/100至15/100(图2(a))。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内梁231的宽度为d4、中梁232的宽度为d5、而外梁233的宽度为d6。宽度根据各个梁段23的位置而变化。如果梁23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一底板部件21的总长度d1的6/100,则梁23的宽度为d4。如果横梁23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一底板部件21总长度d1的6/100,则横梁23的宽度太窄,无法接收行走过程中的重心移动,而且传递到穿戴者鞋底的减震效果也较差。如果梁23的最大宽度超过第一底板部件21的总长度d1的10/100,梁23的宽度就会变得太宽,上述的抗扭转变形的效果就会降低。
内梁231、中梁232和外梁233的厚度(距鞋底的高度)可以是统一的厚度(鞋底以上的高度),中梁232和外梁233具有相同的厚度,而内梁231可能较低,以中梁232为中心高度,外梁233可能与中梁232的厚度相同,内梁231可能更低。中间的横梁232,相当于第四个脚指的部分,是最厚的,从而引起第四个脚指的最初接触(行走时的第一次接触)。d4、d5和d6的长度基本上是统一的,但也可能有所不同。
第二底板部件22是一个与第一底板部件21接触的部件。此外,如图3(a)所示,第二底板部件22从位于鞋类60的鞋跟部分62(参见图10)侧的第一底板部件21的后面部212伸展至位于鞋类60的内底部分6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前面部211。因此,当鞋垫1被插入鞋类60时,鞋类60的内底61大约被覆盖了一半。此外,第二底板部件22在后面部212和前面部211之间有一个横梁24。
在本实施例的第二底板部件22中,形成了三个横梁24,是从鞋类60的内底61的内侧(鞋面)开始,按内梁241、中梁242和外梁243的顺序形成的(见图3(a))。在图中,是第二底板部件22的后部222和前部221连接的状态。由于图中显示的是右脚的数字,而左脚的数字是对称的,所以省略图示。通过在第二底板构件22中设有多个横梁24,以便在行走过程中,从鞋类60通过第二底板部件22传递到穿戴者鞋底的冲击力被降低。
特别是,从图中可以理解,在横梁24之间形成了一个孔244。在本实施例中,孔244分别形成于内梁241和中梁242之间,以及中梁242和外梁243之间。在第二底板部件22中,有多个横梁24(内梁241、中梁242和外梁243)以及第二底板构件22中除梁24以外的部分的厚度可以变化。为了使多个横梁24(内横梁241、中横梁242和外横梁243)和横梁24以外的部分的厚度变强或变弱,形成孔244是合适的。孔244是通过冲孔(汤姆逊工艺等)或注塑成型的,在加工性方面很好,在大规模生产方面很高。除了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外,第二底板部件22的横梁24的形成位置可以改变为佩戴者的鞋底侧(肩胛骨B2侧)或第五跖骨B8侧。如果鞋类的穿着者有扁平的脚,或者根据骨骼的大小、形状和残疾程度,第二底板部件22的横梁24的形成位置可以调整。关于图7中脚部骨骼的名称,B1是小腿骨、B2是舟状骨、B3是楔形骨、B4是第一跖骨、B5是第二跖骨、B6是第二跖骨、B6是第三根跖骨、B7是第四根跖骨、B8是第五根跖骨。
第二底板部件22的横梁24的作用大致如下。当穿鞋的人行走时,鞋从脚跟着地,着地区域从小腿骨B1到舟状骨B2,然后到第五跖骨,呈弧形移动。此时,横梁24的外梁243对应于穿戴者脚的着陆部分的轨迹(重心转移)。因此,横梁24的外梁243与穿戴者脚的着地部分的轨迹相对应,可以在行走过程中保护穿戴者的脚底免受冲击。当在与拇指球和脚的其他部位对齐的横弓部分着陆时,力从第四个脚趾转移到更接近脚跟的真正的地面接触点,从而引出跟腱和小腿的力量,没有压力。这也适用于中间的登陆。当包括髋关节在内的骨盆和胫骨受到压力时,膝关节会受到开裂或打开的力量和压力,通过减少这种压力,可以防止膝关节变形。
如上所述,在第二底板部件22中,穿戴者的脚的着陆部分的轨迹与外梁243重合。这样,当穿戴者继续行走时,第二底板部件22受到集中在外梁243上的大量负载的横梁24,并发生扭转。因此,为了减轻对第二底板部件22的扭曲效应并抑制第二底板部件22本身的过度变形,因此形成内梁241和中梁242。由于内梁241和中梁242由于有孔244而不与外梁243直接接触,从外梁243传来的推或拉的动作就减少了。因此,这有助于鞋类中的鞋垫1形状的稳定性。
在第二底板件22中,纵向长度d13略短于第一底板件21的纵向长度d1,且宽度方向的长度d14略短于第一底板部件宽度方向的长度d2。梁24的长度d15,中间梁242的宽度d17,和孔244的宽度d19略等于第一底板部件21的横梁23的长度d3中梁23的宽度d5和孔234的宽度d7。内梁241的宽度d16和外梁243的宽度d18略短于内梁231的宽度d4,外梁233的宽度d6。
横梁24的长度是各自的长度。如果横梁24的长度d15小于第二底板部件22的总长度d13的25/100,则横梁24变短,横梁23(转移重心)的效果就会降低。反之,如果横梁24的长度d15大于第二底板22的总长度d13的35/100,这对于保持第二底板构件22本身的强度来说是不可取的。因此,前述范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第二底板构件22中,梁24的最大宽度d16、d17、d18第二底板22的d17、d18为D1是6/100到10/1占第二底板22总长度d1的比例(见图3(a))。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内梁241的宽度为d16,中梁24的宽度为d16。2是d17,而外梁244的宽度是d18.宽度根据各个横梁24的位置而变化。如果梁24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二底板部件22总长度d13的6/100如果横梁24的最大宽度小于第二底板部件22总长度d13的6/100,则横梁24太窄,无法接收行走过程中的重心移动,传递到穿戴者鞋底的减震效果也会降低。梁24的最大宽度是13的6/100。如果梁24的最大宽度超过了第二底层构件22总长度d13的10/100如果梁24的最大宽度超过第二底板构件22总长度d13的10/100,梁24就会变得太宽,上述的抗扭转变形就无法实现。前面提到的抗扭转变形能力变得不那么有效。如果底板2是两个底板部件的组合,即第一21和第二22除了改善减震效果外,还可以通过增加行走时作用在两个构件21、22之间的错位应力来减少脚上的负荷。
第二底板部件22的内梁241的宽度d16的内梁241的宽度略短于第一底板部件21的内梁231的宽度d4。的第一底板部件21。这是因为在穿着者的脚上与d4相对应的部分,肌肉比较厚,而内梁的长度23这是因为加厚的肌肉部分在第一底板部件21的内梁231和第二底板部件22的内梁241之间的台阶上配合。这是因为外梁243的宽度d18的长度也比外梁23的宽度d6略短。外梁243的宽度d18也比外梁23的宽度d6略短。
内梁231、中梁232和外梁23的厚度(距鞋底的高度)。3可以是统一的厚度(鞋底以上的高度),中梁232和外梁233具有相同的厚度,而内梁231可能较低,以中梁232为中心高度,外梁233可能与中梁232的厚度相同,内梁231可能更低。中间的横梁232,相当于第四个脚指部分,是最厚的,从而引起第四个脚指的最初接触(行走时的第一次接触)。d16、d17和d18的宽度基本一致。d16、d17和d18的宽度基本上是统一的,但也可以变化。
接下来,如图3(b)所示,第一底板部件21和第二底板部件22相互叠加,并由第一织物部件51覆盖。这是为改善外观的目的。
从图1、图4和图5可以理解,中间部件30位于第一底板部件2上方1,并从后面部分212的后端到鞋类60的内底部分6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个中间位置。在第一底板部件21的后端和后面部分212朝向鞋类60的内底部分61的中间位置的预定距离处,从鞋类60的脚跟(小腿骨B1)到穿鞋者的脚跟的真正地面接触(落地)部分的正下方(见图7和8)。8).中间部件30的前端31被放置在第一底板部件21的横梁23的起点附近。3的第一底板部件21。中间部分30与第一底板部分21一起,负责减轻行走时传递到穿戴者脚底的冲击,特别是脚跟。此外,当穿戴者的左右脚长度不同时,可以调整中间件30的厚度,使左右脚的长度一致,减轻行走的负担。中间部分30被层压在从脚跟到脚跟的真正的地面接触区域,而不是在第一底板部分21的整个表面,完全是为了减震和调整。
因此,中间部件30的总长度d8是第一底板部件21总长度d的35/100至45/1。1是在35/100和45/1之间的第一底板21。如果中间件30的总长度d8小于总长度d的35/1001,中间件30本身很短(小),传递到鞋底的吸震效果很差。如果中间构件30的总长度d8小于第一底板部件21的总长度d1的35/100,则中间构件30本身很短(小),对鞋底的吸震效果很差。当中间部分30的总长度d8超过第一底板部分21总长度d1的45/100时1的第一底板部件21,第一底板部件2的第一底板部件21,梁部分23的影响可能会减少。
此外,作为中间构件30的叠加的特征,第一底板部件21的后部212和中间件30的后端32的边缘并不重合。如图4所示,中间构件30的后端32从第一底板部件21的后端212向脚趾方向位移。中间件30的后端32从第一底板部件21的后端面212向脚尖方向位移。
之所以敢于转移中间件30的堆放位置,是因为它已被缩进,以对应于鞋类穿着者的脚跟到脚跟部分(真正的地面接触区)的形状,如图8的示意图所示。在小腿骨B1周围(见图7),有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小腿骨从B1到第一跖骨B4都是弓形的,以此类推。换句话说,小腿骨B1周围的区域是足部的一个突出部分。因此,为了正确接收小腿骨B1周围的突起,中间件30的堆积位置被转移,以便当鞋垫1被插入鞋类60时当鞋垫1插入鞋类时,在鞋类60的脚跟62(见图9和10)一侧产生了一个适当的凹陷。当鞋垫1插入鞋类60时,在鞋跟62(见图9和10)一侧的鞋垫1上形成一个适当的凹陷。然后,脚跟骨B1周围的区域与这个凹陷处相吻合,从脚跟到脚跟的真正地面接触区域被鞋类60的脚跟62和鞋垫1所包裹。鞋类60的脚跟部分62和鞋垫1包裹着脚跟骨B1,从而提高了鞋类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为了更详细地描述中间构件30的堆叠位置,中间构件30从第一底板部件21的后表面部分212堆叠起来中间构件30从第一底板部件21的后端面叠加到鞋类60的内底6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中间构件30与第一底板部件21的后端面212分开,距离为第一底板部件21总长度d1的8/100至1/100。鞋子以第一底板部件21总长度d1的8/100至1/100的距离(距离d10)放置在第一底板部件21上。如果分离长度d10小于第一底板21总长度d1的8/100,则分离长度d10本身是短的,鞋垫1是当鞋垫1被插入鞋类60时,没有形成所需的凹陷。在考虑到上板件40的堆叠时,它也是不够的。如果分离长度d10大于第一底板部件21总长度d1的10/100如果分离长度d10超过第一底板部件21总长度d1的10/100,相反,当鞋垫1被插入鞋类60时当鞋垫1插入鞋类60时,由中间件30产生的凹陷部分变得过大,这可能导致鞋类的吸震效果和舒适度下降。
上板件40被置于中间件30之上,并覆盖中间件30(见图4(b)、5(b)和6)。图4(b),图5(b)和图6)。由于中间件30被放置在第一织物构件51上,中间件30可以被倾斜部分3s覆盖,如图5和6所示。由于中间构件30被放置在第一织物构件51上,即使中间构件30如图5、6等所示设有倾斜部分3s,第一织物构件51和中间构件30之间的水平差异因此,即使像图5和图6那样,中间件30设有倾斜部分3s,第一织物部件51和中间件30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佩戴者很可能会对这种差异感到不舒服。因此,为了减轻第一织物构件51和中间构件30之间的台阶,主要是从消除台阶和提高穿着舒适度的角度出发,上板构件40被置于中间件30之上。从图6和图8可以看出,台阶被取消了,第一底层部件211的第一底板21。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上板件40与中间件30的后端32的边缘对齐。这是为了在鞋垫1插入鞋类60时形成一个合适的凹陷。
此外,第二织物部件52被应用于上板部件40。如图5和图7所示,第二织物部件52连接到上板部件40上。这意味着第二织物构件52的最后点与中间构件30的最后点处于同一位置。换句话说,第二织物部件52是从后部21连接的2的第一底板部件21朝着鞋类60的内底部分6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1的8/100至10/100的第一底板部件21的总长度d1。它被放置在上板件40上,距离为第一底板件21总长度d1的8/100至10/100(距离长度d10)。故意转移第二织物构件52的堆积位置的原因是,如图8的示意图所示,它已被缩进,以便与鞋类穿戴者的脚跟到脚跟的部分(真正的地面接触部分)的形状相对应。因此,第二织物部件52覆盖了鞋垫1的最上表面。它负责从穿着者的汗水中吸收水分。此外,由于下层被覆盖,鞋垫1的装饰性得到加强。第二织物部件52的材料可以是棉、合成纤维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材料。
到目前为止详细描述的底板部件21和22、中间部件30和上板部件40是到目前为止,已经详细描述过的底板部件21、22、中间部件30和上板部件40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具有良好的吸震性、弹性和保形性。这些材料包括,例如,聚氨酯(PUR)、EVA(乙烯-醋酸乙烯)、烯烃类弹性体、聚苯乙烯等。橡胶材料、环氧树脂和其他热塑性树脂。这些树脂是轻质和耐用的。同一类型的树脂的弹性和硬度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也可以用纸浆或聚酯树脂来代替这些材料。
此外,至少第一底板部件21和第二底板部件22是由不同的树脂材料形成。第二底板部件22可以由比第一底板部件21更硬的材料制成。可以使用另一种不同的材料来代替树脂材料,如金属。第一底板部件21与鞋类60的内底61接触(见下图9),并且它在行走过程中起到支持重心移动的作用,并使其顺利转化为旋转(上骨盆旋转),根据行走和跑步的方法,它鼓励第四个脚趾的运动,脚跟向地面靠近,从横弓附近落地,如拇指球。从确保鞋垫1本身强度的角度来看,第二底板部件22与第一底板部件21相比,是由相对较硬的树脂材料制成。与第一底板部件21相比,第二底板部件22由相对较硬的树脂材料制成,以确保鞋垫1本身的强度。从减轻行走时对穿戴者脚跟到脚后跟的真实地面接触区域的影响的角度出发,中间件30被选为微弹性树脂材料。与第一底板部件21相比,中间部件30也选自相对较硬的塑料材料。
现在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解释鞋垫1各部分的尺寸。这个例子是针对一双男鞋的,转换成一双女鞋或童鞋的缩短长度。当鞋类60的总长度为,例如,27厘米时,第一底板部件21在纵向上的长度,d1,例如为15厘米,并且第一底板部件的长度为第一底板21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d2是,例如,7.2厘米。第一底板部件21的横梁23在纵向的长度d3例如是4.5厘米。5厘米。梁部23的内梁231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d4,例如,是2中梁部分232在宽度方向的长度d5例如为1.5厘米。5厘米,而梁23的外梁233的长度,d6是,例如,1.8厘米。第二底板部件22在纵向的长度d13例如为14cm,而第二底板部件22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d14是,例如6.6厘米。第二底板构件22的横梁24在纵向上的长度d15例如是4.5厘米。例如,梁部24的内梁241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d16是。1.5厘米,中梁242在宽度方向的长度d17是,例如,1.4厘米,和外梁24的长度3的梁24是,例如,1.5厘米。
中间件30的总长度为d8,例如6厘米,而中间件30的长度为中间件30的总长度,d8,例如是6厘米,中间件30的总长度,d9,例如是5.5厘米。上板40的总长度d11是,例如,10厘米。上板40的总长度d11例如是10厘米,上板40在宽度方向的长度例如是6.5厘米。当然,这些数字只是例子,可以根据穿鞋人的脚的大小而变化。它们也可以根据脚的残疾程度进行调整。
到目前为止,详细说明和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鞋垫1包括,从底部开始,第一底板部件21,第二底板部件到目前为止已经详细说明和描述过的第一实施例的鞋垫1由第一底板件21、第二底板件22、中间件30和上板件40组成,从下往上排列和叠加。作为第一实施例的鞋垫1的简化结构,第二实施例的鞋垫1A在图11的剖视图中显示。
在第二实施例的鞋垫1A中,第一底板部件2、中间部件3和上板部件4从下往上依次叠加。在第二实施例的鞋垫1A中,第一底板件2、中间件3和顶板件4从下往上依次叠加,与第二布件对应的布件14连接到顶板件4的上部。如图11所示,在第二实施例的鞋垫1A中,省略了上述的第二底板部件和第一布部件。第二底板部件和第一布条部件被省略。
第一底板部件2、中间部件3和上板部件4在鞋垫1A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作用和效果第二实施例的鞋垫1A中的第一底板件2、中间件3和上板件4的形状和尺寸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鞋垫1中的第一底板件21、中间件3和上板件40相同。和上板部件40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鞋垫1中。
在鞋垫1的第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增加部件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脚的状况进行微调。另一方面,第二实施例的鞋垫1A的部件数量较少,因此更适合于大规模生产,可以定位为大众化的鞋垫。

Claims (11)

1.一种鞋垫,其特征在于,该鞋垫具备:
第一底板部件,其通过从接触鞋类内底并位于所述鞋类后跟部分的后部延伸至位于所述内底长度方向中间位置的前部,覆盖所述鞋类内底,并且在所述后部和所述前部之间设有梁部,
中间部件,所述中间部件从鞋类穿戴者脚跟的最后一端开始,在鞋底板部件上方的预定距离处,从后部的后端向内底部分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直接置于更接近脚跟的真正地面接触点之下,以及
上层板件,置于所述中间部件之上,并覆盖所述中间部件,
其中,在所述第一底板部件中,所述梁部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底板部件的总长度的25/100至35/100,所述梁部的最大宽度为所述第一底板部件的总长度的5/100至15/100,
所述中间部件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部件上,且从所述第一底板部件的所述后部朝向所述内底部分的长度方向的所述中间位置侧间隔所述第一底板部件总长度的8/10至10/100的长度,
所述中间部件的总长度为所述第一底板部件的总长度的35/100至45/100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垫,其中,具备第二底板部件,从位于鞋跟部分的后部延伸到位于内底部分长度方向中间位置的前部,覆盖所述第一底板部件,并在后部和前部之间有梁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垫,其中,在所述第一底板部件中,从所述鞋类内底的内部依次形成三个梁部:内梁部、中梁部和外梁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垫,其中,在所述第二底板部件中,从所述鞋类内底的内部依次形成三个梁部:内梁部、中梁部和外梁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鞋垫,其中,在所述梁部之间形成孔。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垫,其中,所述第二底板部件比所述第一底板部件更窄,且更坚硬。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鞋垫,其中,所述中间部件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一底板部件的梁部的起始位置附近。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鞋垫,其中,所述上层板件的总长度短于所述第一底板部件的总长度。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垫,其中,第一织物构件披覆在所述第二底板部件,第二织物构件披覆在所述上层板件。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垫,其中,至少所述第一和第二底板部件是由不同的树脂材料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鞋垫,其中,至少所述第一底板部件和所述中间部件是由不同的树脂材料形成。
CN202210123169.0A 2021-02-02 2022-02-07 鞋垫 Active CN1148313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15126A JP2022118542A (ja) 2021-02-02 2021-02-02 インソール
JP2021-015126 2021-0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1387A CN114831387A (zh) 2022-08-02
CN114831387B true CN114831387B (zh) 2024-02-23

Family

ID=82562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23169.0A Active CN114831387B (zh) 2021-02-02 2022-02-07 鞋垫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18542A (zh)
CN (1) CN11483138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92608A2 (en) * 2010-12-30 2012-07-05 Barteet Dominique Device for muting sound associated with wearing sandals
KR20150011455A (ko) * 2013-07-23 2015-02-02 윤근수 발지압용 쿠션부재
KR20160050595A (ko) * 2014-10-30 2016-05-11 김은광 신발깔창
CN108968227A (zh) * 2017-06-01 2018-12-11 维奥尼克集团有限公司 鞋类及其制造
JP6529016B1 (ja) * 2017-11-27 2019-06-12 株式会社アイキ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94344A1 (en) * 2003-04-05 2004-10-07 Tadin Anthony G. User-customizable insoles for footwear and method of customizing insoles
US20060101668A1 (en) * 2004-11-12 2006-05-18 Joe Chang Mid-sole
US20100064550A1 (en) * 2008-09-12 2010-03-18 Joseph Kahn Universal adjustable insole with an arch support and method of using i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92608A2 (en) * 2010-12-30 2012-07-05 Barteet Dominique Device for muting sound associated with wearing sandals
KR20150011455A (ko) * 2013-07-23 2015-02-02 윤근수 발지압용 쿠션부재
KR20160050595A (ko) * 2014-10-30 2016-05-11 김은광 신발깔창
CN108968227A (zh) * 2017-06-01 2018-12-11 维奥尼克集团有限公司 鞋类及其制造
JP6529016B1 (ja) * 2017-11-27 2019-06-12 株式会社アイキ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18542A (ja) 2022-08-15
CN114831387A (zh)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1959B2 (en) Sole structure with traction elements
CN108720168B (zh) 具有改进型鞋底的鞋
US10595585B2 (en) Golf shoe with an outsole having wave-like flex channels
US7854075B2 (en) Orthotic device for open shoes
US4309831A (en) Flexible athletic shoe
US6497058B2 (en) Shoe with external torsion stability element
US20010032400A1 (en) Footwear outsole having arcuate inner-structure
US20110061264A1 (en) Footwear with unstable sole structure
EP3222161A1 (en) Improved heelless athletic shoe
KR20040074008A (ko) 신발 바닥
WO1999053788A1 (en) Insole insert for footwear
WO1982003754A1 (en) Athletic shoe and sole
WO2013123922A1 (en) Shoe with instep elastic insertion and insole with depressions
US9781971B2 (en) Integrated medical shoe device
US5218773A (en) Torsionally stabilized athletic shoe
US6238359B1 (en) Corrective shin splint insole
CN114831387B (zh) 鞋垫
US20160286895A1 (en) Footwear
EP1854371B1 (en) The insole
CN106510920A (zh) 拇外翻矫正鞋
CN217446856U (zh) 一种孩童用矫正鞋垫
US6321468B1 (en) Footwear outsole having arcuate inner-structure
WO2000030483A1 (en) Improvements in footwear
US20130067764A1 (en) Integrated medical shoe device
CN114765944A (zh) 一种具有提供动态足跟支撑鞋底的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