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9783A - 用于转子的风扇轮以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转子的风扇轮以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9783A
CN114829783A CN202080086350.8A CN202080086350A CN114829783A CN 114829783 A CN114829783 A CN 114829783A CN 202080086350 A CN202080086350 A CN 202080086350A CN 114829783 A CN114829783 A CN 114829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wheel
rotor
base body
bearing
hollow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63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魏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filed Critical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4829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97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04D29/28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the leading edge of each vane be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rotation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08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the unit having provision for cooling the 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06Cooling the drive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电机(14)的风扇轮(10),具有环形构造的基体(16),所述基体具有至少一个吸入开口(28)和空气转向区域(30),所述空气转向区域沿所述基体(16)的周缘方向被构造在所述吸入开口(28)旁边,其中,环形构造的基体(16)具有第一侧面(18)和沿所述基体(16)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侧面(18)间隔开构造的第二侧面(20),在所述第一侧面(18)上布置多个沿所述基体(16)的周缘方向彼此间隔开布置的第一风扇轮叶片(36),且在所述第二侧面(20)上布置多个沿所述基体(16)的周缘方向彼此间隔开布置的第二风扇轮叶片(50)。

Description

用于转子的风扇轮以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的风扇轮,其中,该风扇轮被设立和/或构造成,使转子可被冷却介质对流式(gegenläufig)穿流,且围绕转子的定子的绕线头可以被有效地冷却。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电机,该电机具有转子和根据本发明的风扇轮。
背景技术
用于机动车的电机原则上是已知的。这类已知的电机一般具有转子,在该转子的相应的端侧面上布置风扇轮。此外已知转子可被冷却介质对流式穿流。这类技术说明例如从EP 2 002 526 B1中已知。
力求将电机的冷却作用、尤其是沿周缘方向围绕转子的定子的绕线头的冷却作用提高。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电机的效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风扇轮,利用该风扇轮可以提高电机的冷却作用,尤其是沿周缘方向围绕转子的定子的绕线头上的冷却作用。
该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解决。本发明优选的改进从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得到,其中,每个特征不仅能单个地而且还能以组合的形式呈现本发明的方面。
根据本发明设置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电机的风扇轮,该风扇轮具有环形构造的基体,该基体具有至少一个吸入开口和空气转向区域,该空气转向区域沿基体的周缘方向被构造在吸入开口的旁边,其中,环形构造的基体具有第一侧面和沿基体的轴向方向间隔开构造的第二侧面,在第一侧面上布置多个沿基体的周缘方向彼此间隔开布置的第一风扇轮叶片,且在第二侧面上布置多个沿基体的周缘方向彼此间隔开布置的第二风扇轮叶片。
换言之,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转子的风扇轮,该风扇轮具有环形构造的基体。基体具有第一侧面和沿基体的轴向方向间隔开构造的第二侧面。此外在基体中构造至少一个吸入开口,该至少一个吸入开口在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延伸,使得冷却介质的体积流可以被引导通过吸入开口。基体通常具有多个吸入开口,优选吸入开口的数量是偶数。
邻接到吸入开口上或吸入开口的边缘上,空气转向区域被构造在基体的第一侧面上。空气转向区域因此沿基体的周缘方向邻接到吸入开口上或吸入开口的边缘上。空气转向区域被设立和/或构造用于使体积流发生方向变化。优选空气转向区域具有斜坡形和/或弧形的设计,使得体积流可以从关于基体纵向方向的轴向方向被转向到基体的径向方向上。以这样的方式,体积流和/或空气流优选可以被有针对性地指向的定子的绕线头,用以将其冷却。
在基体的第一侧面上,风扇轮具有第一风扇轮叶片。此外,基体在基体的第二侧面上具有第二风扇轮叶片。经由在两侧布置在风扇轮上的风扇轮叶片,向定子的绕线头投射的空气流可以被集中地或者说有效地利用,用以提高冷却作用。
本发明一有利的改进在于,基体在第一侧面上具有第一内部区段、第一外部区段和被布置在第一内部区段和第一外部区段之间的第一中间区段,相应的区段沿周缘方向环绕式构造,第一风扇轮叶片被布置在第一外部区段中,且吸入开口和空气转向区域被构造在第一内部区段中。换言之,基体关于其径向方向在第一侧面上具有三个区段:带有吸入开口和空气转向区域的第一内部区段,带有第一风扇轮叶片的第一外部区段,和第一中间区段,在该第一中间区段中既不布置吸入开口也不布置风扇轮叶片。因此第一风扇轮叶片关于基体的径向方向被布置在外部区域中,以便可以使体积流和/或空气流有针对性地指向到定子的绕线头上。
在本发明一优选的设计中设置:在第二侧面上构造第二内部区段、第二外部区段和被布置在第二内部区段和第二外部区段之间的第二中间区段,其中,相应的区段沿周缘方向环绕式构造,第二风扇轮被布置在第二外部区段中,且吸入开口被构造在第二内部区段中。因此第二风扇轮叶片关于基体的径向方向被布置在外部区域中,以便可以使体积流和/或空气流有针对性地指向到定子的绕线头上。
与此关联地,本发明一有利的改进这样设置:第二中间区段被构造成相对于第二外部区段沿基体的轴向方向回缩。换言之,第二外部区段相对于中间区段沿基体的轴向方向突出。在该突出的区段上布置第二风扇轮叶片。
第二中间区段和第二外部区段之间的过渡可以被构造成梯形的或斜坡形的。斜坡形的过渡可以具有流体技术上的优点,用以将体积流和/或空气流经由第二中间区段和第二外部区段沿基体的径向方向吹出。
原则上可以考虑将第一风扇轮叶片和第二风扇轮叶片构造成相同的。本发明一优选设计在于,第一风扇轮叶片和/或第二风扇轮叶片被构造成彼此不同的。优选可以将第一风扇轮叶片构造和/或布置成,第一风扇轮叶片可以有针对性地吸入体积流和/或部分体积流,而第二风扇轮叶片将体积流和/或部分体积流沿基体的径向方向加速和/或转向。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的改进这样设置:第一风扇轮叶片具有屈曲的和/或弧形的走向。因此每个第一风扇轮叶片都具有初始点和终止点,其中,初始点和终止点沿径向方向且沿周缘方向彼此间隔开,且初始点和终止点之间的走向被构造成屈曲的和/或弧形的。风扇轮叶片的这类设计优选适用于空气流和/或体积流的吸入。
本发明一有利的设计在于,第二风扇轮叶片具有沿基体的径向方向直线式的设计。以这样的方式,第二风扇轮叶片可以有针对性地将空气流和/或体积流沿基体的径向方向吹出和/或转向。
可以考虑将风扇轮构造成多部分的。因此该风扇轮可以包括 多个节段,这些节段组装成环形构造的风扇轮。
本发明一优选的设计在于,风扇轮被一体式构造。因此,第一风扇轮叶片和第二风扇轮叶片不可分开地与环形构造的基体连接。在此可以考虑风扇轮仅由一种材料构造或由复合材料构造。风扇轮优选由金属构造和/或由合成材料构造。也可以考虑,风扇轮可以由纤维增强的合成材料构造。
在本发明一有利的改进中设置,风扇轮具有多个沿周缘方向彼此间隔开布置的吸入开口,其中,在吸入开口之间分别构造空气转向区域。吸入开口的数量优选是偶数。吸入开口的数量X例如为X=2、4、6或8。也可以考虑数量X大于8。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电机,该电机具有:可绕转子轴线旋转的转子,该转子具有叠片组,该叠片组具有第一端侧面和沿转子的轴向方向间隔开布置的第二端侧面;第一冷却通道和不同于第一冷却通道的第二冷却通道,其中,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在叠片组之内在第一端侧面和第二端侧面之间延伸;两个根据本发明的风扇轮,这些风扇轮被布置和/或构造成,使转子可以被冷却介质对流式穿流。
换言之,电机具有转子。该转子包括第一端侧面和沿转子的轴向方向间隔开布置的第二端侧面。第一冷却通道和不同于第一冷却通道的第二冷却通道在第一端侧面和第二端侧面之间延伸。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可以平行于转子的纵轴线走向且将第一端侧面与第二端侧面以最短路程彼此连接。然而也可以考虑,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螺旋形地穿过转子走向且将第一端侧面与第二端侧面连接。
第一风扇轮被布置成邻接和/或套接(aufsetzen)到第一端侧面上。同样地,第二风扇轮被布置成邻接和/或套接到第二端侧面上,其中,第一风扇轮和第二风扇轮被彼此错开地布置在转子的相应的端侧面上,使得转子可以被冷却介质和/或体积流对流式穿流。冷却介质优选是空气。
本发明一有利的改进在于,风扇轮的第一侧面面向转子的第一端侧面,第一风扇轮的吸入开口与第一冷却通道对齐,第一风扇轮的空气转向区域与第二冷却通道对齐,第二风扇轮的第一侧面面向转子的第二端侧面,第二风扇轮的吸入开口与第二冷却通道对齐,且第二风扇轮的空气转向区域与第一冷却通道对齐。因此第一风扇轮和第二风扇轮被彼此错开布置,使得转子在绕其纵轴线旋转时可以被冷却介质和/或体积流对流式穿流。
在本发明一优选的改进中设置:转子沿周缘方向由定子围绕,其中,转子被布置和/或构造成可相对于定子绕其纵轴线旋转,转子和定子由壳体围绕,在该壳体中构造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和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和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通过转子和定子彼此分开,转子可被在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和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之间流动的冷却介质对流式穿流,通过转子绕其纵轴线的旋转在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中构造第一体积流且在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中构造第二体积流,
- 第二体积流的第一部分可通过第一风扇轮的第一风扇轮叶片经由第二风扇轮的吸入开口被吸入,可被引导通过第二冷却通道,且可经由第一风扇轮的空气转向区域沿转子的径向方向被吹出,用以冷却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中的围绕转子的定子的绕线头,
- 第二空气流的第二部分可经由第二风扇轮的第二风扇轮叶片沿径向方向被转向,用以冷却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中的定子的绕线头,
- 第一体积流的第一部分可通过第二风扇轮的第一风扇轮叶片经由第一风扇轮的吸入开口被吸入,可被引导通过第一冷却通道,且可经由第二风扇轮的空气转向区域沿转子的径向方向被吹出,用以冷却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中的定子的绕线头,
- 第一体积流的第二部分可经由第一风扇轮的第二风扇轮叶片被转向,用以冷却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中的定子的绕线头。
因此设置:电机的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中的定子的绕线头一方面经由来自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的第一体积流的第一部分被冷却,该第一体积流的第一部分经由第一风扇轮的第一风扇轮叶片被吸入,且另一方面经由来自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的第二体积流的第二部分被冷却。电机的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中的定子的绕线头一方面经由来自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的第二体积流的第一部分被冷却,该第二体积流的第一部分经由第二风扇轮的第一风扇轮叶片被吸入,且另一方面经由来自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的第一体积流的第二部分被冷却。以这样的方式,体积流可以被有针对性地指向沿周缘方向围绕转子的定子的绕线头,用以有效地将其冷却。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电机的效能。
本发明一优选的改进在于,壳体具有经液体冷却的浮动轴承侧轴承盖和/或经液体冷却的固定轴承侧轴承盖,且第一体积流至少区段式地能被引导经过浮动轴承侧轴承盖,且第二体积流至少区段式地能被引导经过固定轴承侧轴承盖。以此,体积流和//或空气流可以在其被重新转向以冷却定子的绕线头之前被有效冷却。
最后,本发明一优选的改进在于,浮动轴承侧轴承盖和/或固定轴承侧轴承盖的面向转子的内侧面至少区段式地被构造成圆锥形的,使得相应的内侧面被构造成朝转子的方向逐渐变细(zulaufend)。以这样的方式,第一体积流和/或第二体积流可以被有针对性地朝风扇轮的方向引导。
附图说明
其他的特征从从属权利要求以及下文的实施例中得出。实施例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性的,而是应该被理解为示例性的。这些实施例应当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申请人保留以下权利:将实施例中被公开特征中的单个或多个特征用作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或者将这些特征吸收到已存在的专利权利要求中。
实施例借助于附图予以详述。其中:
图1示出风扇轮的第一侧面的视图;
图2示出风扇轮的第二侧面的视图;
图3示出穿过电机的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用于电机14的转子12的风扇轮10。风扇轮10具有环形构造的基体16。基体16包括第一侧面18和沿基体16的轴向方向与第一侧面18间隔开构造的第二侧面20。
第一侧面18具有第一内部区段22、第一外部区段24和被布置在第一内部区段22和第一外部区段24之间的第一中间区段26。相应的区段22、24、26沿周缘方向环绕式构造。
在第一侧面18的第一内部区段22中构造多个吸入开口28。这些吸入开口沿基体16的周缘方向以规则的间距彼此间隔开布置。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四个吸入开口28。然而可以考虑吸入开口28的数量大于或小于四。吸入开口28的数量尤其是偶数。吸入开口28在基体16的第一侧面18和第二侧面20之间延伸,使得冷却介质的体积流、尤其空气可以被引导通过吸入开口28。
分别在两个吸入开口28之间布置和/或构造空气转向区域30。空气转向区域30被设立和/或构造用于使体积流和/或空气流发生方向变化。空气转向区域30当前具有斜坡形和/或弧形的设计,使得体积流可以从关于基体16纵向方向的轴向方向被转向到基体16的径向方向上。以这样的方式,体积流和/或空气流优选可以被有针对性地指向围绕转子12的定子34的绕线头32,用以将其冷却。
在第一侧面18的第一外部区段24中,多个第一风扇轮叶片36沿周缘方向彼此间隔开布置。第一风扇轮叶片36具有屈曲的和/或弧形的走向。换言之,风扇轮叶片36具有初始点40和终止点42,其中,初始点40和终止点42沿基体16的径向方向且沿基体16的周缘方向彼此间隔开,且初始点40和终止点42之间的走向被构造成屈曲的和/或弧形的。风扇轮叶片36这类的设计优选适用于空气流和/或体积流的吸入。
图2示出风扇轮10的第二侧面20。第二侧面20具有第二内部区段44、第二外部区段46和被布置在第二内部区段44和第二外部区段46之间的第二中间区段48。相应的区段44、46、48沿周缘方向环绕式构造。
在第二内部区段44中构造吸入开口28,这些吸入开口在第一侧面18和第二侧面20之间延伸。在第二外部区段46中布置多个第二风扇轮叶片50,这些第二风扇轮叶片沿基体16的周缘方向彼此间隔开构造。第二风扇轮叶片50具有沿基体16的径向方向的直线式的设计。以这样的方式,其可以有针对性地将空气流和/或体积流沿基体16的径向方向吹出。
此外可以看到,第二中间区段48和第二内部区段44被构造成相对于第二外部区段46沿基体16的轴向方向回缩。
图3示出穿过电机14的示意性的纵剖面。电机14具有转子12,其中转子12绕其纵轴线或者说转子轴线52可旋转地被支承。转子12具有叠片组,该叠片组具有第一端侧面54和沿转子12轴向方向与第一端侧面54间隔开布置的第二端侧面56。
在叠片组之内,多个第一冷却通道58和多个第二冷却通道60在第一端侧面54和第二端侧面56之间走向,其中,在当前剖面中分别仅可见一个第一冷却通道58和一个第二冷却通道60。
在第一端侧面54上布置第一风扇轮10a。并且在第二端侧面56上布置第二风扇轮10b。第一风扇轮10a和第二风扇轮10b具有风扇轮10的如图1和2中所示出的设计。第一风扇轮10a和第二风扇轮10b被这样布置在转子12上,使得转子12在转子12绕其纵轴线或者说转子轴线52旋转时可被冷却介质、尤其是被体积流V和/或空气流对流式穿流。
尤其是第一风扇轮10a的第一侧面18面向转子12的第一端侧面54,其中,第一风扇轮10a的吸入开口28与第一冷却通道58对齐且第一风扇轮10a的空气转向区域30与第二冷却通道60对齐。相应错开地,第二风扇轮10b被布置在第二侧面20上。因此第二风扇轮10b的第一侧面18面向转子12的第二端侧面56,其中,第二风扇轮10b的吸入开口28与第二冷却通道60对齐且第二风扇轮10b的空气转向区域30与第一冷却通道58对齐。以此,第一风扇轮10a和第二风扇轮10b被这样彼此错开布置,使得转子12在绕其纵轴线52旋转时可被冷却介质和/或体积流V对流式穿流。
转子12沿周缘方向由定子34围绕,其中,转子12被构造成可相对于定子34绕转子轴线52旋转。转子12和定子34由壳体62围绕。在壳体62中构造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64和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66,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和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通过转子12和定子34彼此分开。转子12可被在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64和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66之间流动的冷却介质、尤其是体积流或空气流对流式穿流。
通过转子12绕其转子轴线52的旋转,在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64中构造第一体积流V1且在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66中构造第二体积流V2。在此,第二体积流V2的第一部分V2a通过第一风扇轮10a的风扇轮叶片36经由第二风扇轮10b的吸入开口28被吸入,被引导通过第二冷却通道60,且经由第一风扇轮10a的空气转向区域30沿转子12或基体16的径向方向被吹出,用以冷却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64中的围绕转子12的定子34的绕线头32。第二空气流V2的第二部分V2b经由第二风扇轮10b的第二风扇轮叶片50沿转子12或基体16的径向方向被转向,用以冷却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66中的定子34的绕线头32。与此相应地,第一体积流V1的第一部分V1a通过第二风扇轮10b的第一风扇轮叶片36经由第一风扇轮10a的吸入开口28被吸入,被引导通过第一冷却通道58,且经由第二风扇轮10b的空气转向区域30沿转子12或基体16的径向方向被吹出,用以冷却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66中的定子34的绕线头32。此外,第一体积流V1的第二部分V1b经由第一风扇轮10a的风扇轮叶片50沿径向方向被转向,用以冷却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64中的定子34的绕线头32。
通过在两侧布置在风扇轮10上的风扇轮叶片36、50可以实现绕线头32有针对性且有效率的冷却。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电机14的效能。
壳体62具有经液体冷却的浮动轴承侧轴承盖68和经液体冷却的固定轴承侧轴承盖70,其中,第一体积流V1至少区段性地被引导经过浮动轴承侧轴承盖68,且第二体积流V2至少区段性地被引导经过固定轴承侧轴承盖70。以此,体积流V1、V2可以在其被重新转向以冷却定子34的绕线头32之前被有效冷却。
浮动轴承侧轴承盖68的面向转子12的内侧面72和固定轴承侧轴承盖70的面向转子12的内侧面74至少区段性地被构造成圆锥形的,使得相应的内侧面72、74被构造成朝转子12的方向走向。以这样的方式,第一体积流V1和/或第二体积流V2可以被有针对性地朝相应的风扇轮10的方向引导。

Claims (15)

1.用于机动车的电机(14)的风扇轮(10),具有环形构造的基体(16),所述基体具有至少一个吸入开口(28)和空气转向区域(30),所述空气转向区域沿所述基体(16)的周缘方向被构造在所述吸入开口(28)的旁边,其中,
环形构造的所述基体(16)具有第一侧面(18)和沿所述基体(16)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一侧面(18)间隔开构造的第二侧面(20),
在所述第一侧面(18)上布置多个沿所述基体(16)的周缘方向彼此间隔开布置的第一风扇轮叶片(36),且,
在所述第二侧面(20)上布置多个沿所述基体(16)的周缘方向彼此间隔开布置的第二风扇轮叶片(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6)在所述第一侧面(18)上具有第一内部区段(22)、第一外部区段(24)和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内部区段(22)与所述第一外部区段(24)之间的第一中间区段(26),
相应的区段(22、24、26)沿周缘方向环绕式构造,
所述第一风扇轮叶片(36)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外部区段(24)中,且
所述吸入开口(28)和所述空气转向区域(30)被构造在所述第一内部区段(22)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扇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侧面(20)上构造第二内部区段(44)、第二外部区段(46)和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内部区段(44)与所述第二外部区段(46)之间的第二中间区段(48),
相应的区段(44、46、48)沿周缘方向环绕式构造,
所述第二风扇轮叶片(50)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外部区段(46)中,且
所述吸入开口(28)被构造在所述第二内部区段(44)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间区段(48)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第二外部区段(46)沿所述基体(16)的轴向方向回缩。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轮叶片(36)和/或所述第二风扇轮叶片(50)被构造成彼此不同的。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轮叶片(36)具有屈曲的和/或弧形的走向。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扇轮叶片(50)具有沿所述基体(16)的径向方向直线式的设计。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轮(10)被一体式构造。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轮(10)由金属、合成材料构造和/或由纤维增强的合成材料构造。
1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轮(10)具有多个沿周缘方向彼此间隔开布置的吸入开口(28),其中,在所述吸入开口(28)之间分别构造所述空气转向区域(30)。
11.用于机动车的电机(14),具有
能绕转子轴线(52)旋转的转子(12),所述转子具有叠片组,所述叠片组具有第一端侧面(54)和沿所述转子(12)的轴向方向间隔开布置的第二端侧面(56),
第一冷却通道(58)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58)的第二冷却通道(60),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通道(58)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60)在所述叠片组之内在所述第一端侧面(54)与所述第二端侧面(56)之间延伸,
两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轮(10),所述两个风扇轮被布置和/或构造成,使所述转子(12)能被冷却介质对流式穿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扇轮(10a)的第一侧面(18)面向所述转子(12)的第一端侧面(54),所述第一风扇轮(10a)的吸入开口(28)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58)对齐,且
所述第一风扇轮(10a)的空气转向区域(30)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60)对齐,
所述第二风扇轮(10b)的第一侧面(18)面向所述转子(12)的第二端侧面(56),所述第二风扇轮(10b)的吸入开口(28)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60)对齐,且所述第二风扇轮(10b)的空气转向区域(30)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58)对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12)沿周缘方向由定子(34)围绕,其中,所述转子(12)被布置和/或构造成能相对于所述定子(34)绕其纵轴线(52)旋转,转子(12)和定子(34)由壳体(62)围绕,在所述壳体(62)中构造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64)和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66),所述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和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通过转子(12)和定子(34)彼此分开,所述转子(12)能被在所述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64)与所述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66)之间流动的冷却介质对流式穿流,通过所述转子(12)绕其纵轴线(52)的旋转在所述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64)中构造第一体积流(V1)且在所述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66)中构造第二体积流(V2),
所述第二体积流(V2)的第一部分(V2a)能通过所述第一风扇轮(10a)的第一风扇轮叶片(36)经由所述第二风扇轮(10b)的吸入开口(28)被吸入,能被引导通过所述第二冷却通道(60),且能经由所述第一风扇轮(10a)的空气转向区域(30)沿所述转子(12)的径向方向被吹出,用以冷却所述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64)中的将所述转子(12)沿其周缘方向围绕的定子(34)的卷绕头(32),
所述第二空气流(V2)的第二部分(V2b)能经由所述第二风扇轮(10b)的第二风扇轮叶片(50)沿所述基体(16)的径向方向被转向,用以冷却所述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66)中的所述定子(34)的卷绕头(32),
所述第一体积流(V1)的第一部分(V1a)能通过所述第二风扇轮(10b)的第一风扇轮叶片(36)经由所述第一风扇轮(10a)的吸入开口(28)被吸入,能被引导通过所述第一冷却通道(58),且能经由所述第二风扇轮(10b)的空气转向区域(30)沿所述转子(12)的径向方向被吹出,用以冷却所述固定轴承侧中空空间(66)中的所述定子(34)的卷绕头(32),
所述第一体积流(V1)的第二部分(V1b)能经由所述第一风扇轮(10a)的第二风扇轮叶片(50)沿所述基体(16)的径向方向被转向,用以冷却所述浮动轴承侧中空空间(64)中的所述定子(34)的卷绕头(32)。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2)具有经液体冷却的浮动轴承侧轴承盖(68)和/或经液体冷却的固定轴承侧轴承盖(70),且所述第一体积流(V1)至少区段式地能被引导经过所述浮动轴承侧轴承盖(68),且所述第二体积流(V2)至少区段式地能被引导经过所述固定轴承侧轴承盖(7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轴承侧轴承盖(68)和/或所述固定轴承侧轴承盖(70)的面向所述转子(12)的内侧面(72、74)至少区段式地被构造成圆锥形,使得相应的所述内侧面被构造成朝所述转子(12)的方向逐渐变细。
CN202080086350.8A 2019-12-13 2020-11-30 用于转子的风扇轮以及电机 Pending CN1148297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219554.7 2019-12-13
DE102019219554.7A DE102019219554A1 (de) 2019-12-13 2019-12-13 Lüfterrad für einen Rotor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PCT/EP2020/083823 WO2021115806A1 (de) 2019-12-13 2020-11-30 Lüfterrad für einen rotor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9783A true CN114829783A (zh) 2022-07-29

Family

ID=73654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6350.8A Pending CN114829783A (zh) 2019-12-13 2020-11-30 用于转子的风扇轮以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073389A1 (zh)
CN (1) CN114829783A (zh)
DE (1) DE102019219554A1 (zh)
WO (1) WO20211158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28078A1 (fr) 2021-10-12 2023-04-14 Nidec Psa Emotors Flasque pour machine électrique tournante
DE102022100988A1 (de) 2022-01-17 2023-07-20 Nidec Motors & Actuators (Germany) Gmbh Fluidgekühlter Rotor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FR3141015A1 (fr) 2022-10-17 2024-04-19 Nidec Psa Emotors Flasque de rotor de machine électriqu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0165A (zh) * 2003-12-20 2005-06-22 德昌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机
CN101411037A (zh) * 2006-03-31 2009-04-15 西门子公司 电机
WO2010102842A2 (de) * 2009-03-11 2010-09-16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maschine
WO2016198607A1 (en) * 2015-06-12 2016-12-15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Electric machine for a vehicle
CN107852070A (zh) * 2015-08-06 2018-03-27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两个风扇叶轮的并联回路的空气冷却式电动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42132A1 (de) * 1992-12-14 1994-06-16 Siemens Ag Geschlossene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04047735A1 (de) * 2004-09-30 2006-04-13 Siemens Ag Geschlossene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08048433A1 (de) * 2008-09-23 2010-03-25 Daimler Ag Radialgebläs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0165A (zh) * 2003-12-20 2005-06-22 德昌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机
CN101411037A (zh) * 2006-03-31 2009-04-15 西门子公司 电机
WO2010102842A2 (de) * 2009-03-11 2010-09-16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maschine
WO2016198607A1 (en) * 2015-06-12 2016-12-15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Electric machine for a vehicle
CN107852070A (zh) * 2015-08-06 2018-03-27 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具有两个风扇叶轮的并联回路的空气冷却式电动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15806A1 (de) 2021-06-17
EP4073389A1 (de) 2022-10-19
DE102019219554A1 (de)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29783A (zh) 用于转子的风扇轮以及电机
CN102192161B (zh) 离心式多叶风扇
EP3306107A1 (en) Blower device and cleaner
US7518271B2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stator cooling teeth
US8614528B2 (en)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radial dividers for guiding cooling air
US8512004B2 (en) Propeller fan
KR101738882B1 (ko) 전동기용 로터 블레이드 세트
CN101411037B (zh) 电机
US20070024130A1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rotor cooling and corresponding cooling method
US20180163747A1 (en) Blower and vacuum cleaner
US20090151911A1 (en) Fan Module
US10784747B2 (en) Electric motor with improved cooling having v-shaped fins on a rotor facing radially extending fins on a stator
US20110156511A1 (en) Electric motor
JP2015027173A (ja) モータ
EP3043455B1 (en) Motor with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US10790726B2 (en) Electrical machine cooled by a dual-flow impeller
KR20120067998A (ko) 블로어
CN100431242C (zh) 电机转子通风装置
JP2007259674A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US20170211589A1 (en) Axial Fan
CN104903589A (zh) 利用机匣处理的有罩轴流风扇
CN106715917A (zh) 风扇叶轮
US10495114B2 (en) Blower
US11332052B2 (en) Centrifugal blower device
US20170350411A1 (en) Air blow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