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8036B - 一种干扰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扰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8036B
CN114828036B CN202210603143.6A CN202210603143A CN114828036B CN 114828036 B CN114828036 B CN 114828036B CN 202210603143 A CN202210603143 A CN 202210603143A CN 114828036 B CN114828036 B CN 1148280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base station
scrambling
interference
compens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31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28036A (zh
Inventor
吕婷
李福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31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280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28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80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280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80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干扰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通用技术中各个波束之间的干扰抑制的效果较低的技术问题。该干扰管理方法包括:周期性的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目标施扰波束为目标基站测量到的相邻波束中,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的波束;向目标施扰波束所在的施扰基站发送波束调整请求消息;波束调整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施扰基站按预设的规则调整目标施扰波束的覆盖参数。

Description

一种干扰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扰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基站支持更多通道数,采用了大规模天线阵列,支持大规模天线技术(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assive MIMO)大幅提高网络性能。支持massive MIMO技术的5G基站可发射多个波束,不同波束覆盖不同区域。通过多波束发射的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场景的覆盖需求,提升网络的空间覆盖性能。连接5G基站的每个终端(User Equipment,UE)接入网络时,可以通过波束测量,选择并接入信号强度最大的波束。
为了避免波束间的干扰,现有技术通过预设波束的覆盖参数以控制波束的覆盖范围,将同频的波束在空间上错开,以避免相互干扰。
通用技术中,各波束的覆盖参数以及相应的覆盖范围是预先设置好的。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波束的信号覆盖情况可能是实时变化的,因此,通用技术难以实时满足干扰抑制需求,影响基站的业务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干扰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通用技术难以实时满足干扰抑制需求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干扰管理方法,包括:
周期性的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目标施扰波束为目标基站测量到的相邻波束中,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的波束;
向目标施扰波束所在的施扰基站发送波束调整请求消息;波束调整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施扰基站按预设的规则调整目标施扰波束的覆盖参数;施扰基站对目标基站产生波束干扰的基站。
可选的,向目标施扰波束所在的施扰基站发送波束调整请求消息之后,还包括:
接收施扰基站发送的补偿波束请求消息;补偿波束请求消息包括: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边缘终端的标识及边缘终端对应的候选补偿波束的标识;边缘终端为接入目标施扰波束的终端中,目标施扰波束的平均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终端;候选补偿波束为边缘终端测量到的波束中,除目标施扰波束之外、平均信号强度值大于预设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波束;
确定边缘终端对应的目标补偿波束;
向施扰基站发送补偿波束指示消息;补偿波束指示消息包括: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边缘终端的标识及目标补偿波束的标识;补偿波束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施扰基站控制边缘终端接入目标补偿波束;目标补偿波束为候选补偿波束中的一个波束。
可选的,周期性的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包括:
周期性的将目标基站测量到相邻波束中,将上行干扰值最大的波束确定为目标施扰波束。
可选的,预设的规则包括:
若目标施扰波束的宽度不小于预设的最小波宽,且发射功率不小于预设的最小功率,则将目标施扰波束的宽度减少预设的角度步长值,和/或,将目标施扰波束的发射功率减少预设的功率步长值。
可选的,确定边缘终端对应的目标补偿波束,包括:
获取候选补偿波束所在候选补偿基站的负荷余量、支持的业务类型;
获取目标施扰波束的业务负荷、施扰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
若候选补偿基站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候选补偿波束确定为目标补偿波束;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候选补偿基站的负荷余量大于目标施扰波束的业务负荷,且候选补偿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包含施扰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
可选的,干扰管理方法还包括:
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候选补偿波束的数量为多个,则将负荷余量最大的候选补偿波束确定为目标补偿波束。
可选的,周期性的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包括:
周期性的获取目标基站发送的干扰报告消息;干扰报告消息为目标基站周期性的统计目标基站的上行干扰值,并在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时发送的;干扰报告消息携带目标基站的标识、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
基于干扰报告消息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干扰管理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
处理单元,用于周期性的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目标施扰波束为目标基站测量到的相邻波束中,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的波束;
发送单元,用于向目标施扰波束所在的施扰基站发送波束调整请求消息;波束调整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施扰基站按预设的规则调整目标施扰波束的覆盖参数;施扰基站为对目标基站产生波束干扰的基站。
可选的,干扰管理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施扰基站发送的补偿波束请求消息;补偿波束请求消息包括: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边缘终端的标识及边缘终端对应的候选补偿波束的标识;边缘终端为接入目标施扰波束的终端中,目标施扰波束的平均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终端;候选补偿波束为边缘终端测量到的波束中,除目标施扰波束之外、平均信号强度值大于预设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波束;
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边缘终端对应的目标补偿波束;
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施扰基站发送补偿波束指示消息;补偿波束指示消息包括: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边缘终端的标识及目标补偿波束的标识;补偿波束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施扰基站控制边缘终端接入目标补偿波束;目标补偿波束为候选补偿波束中的一个波束。
可选的,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周期性的将目标基站测量到相邻波束中,将上行干扰值最大的波束确定为目标施扰波束。
可选的,预设的规则包括:
若目标施扰波束的宽度不小于预设的最小波宽,且发射功率不小于预设的最小功率,则将目标施扰波束的宽度减少预设的角度步长值,和/或,将目标施扰波束的发射功率减少预设的功率步长值。
可选的,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候选补偿波束所在候选补偿基站的负荷余量、支持的业务类型;
获取目标施扰波束的业务负荷、施扰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
若候选补偿基站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候选补偿波束确定为目标补偿波束;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候选补偿基站的负荷余量大于目标施扰波束的业务负荷,且候选补偿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包含施扰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
可选的,处理单元,还用于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候选补偿波束的数量为多个,则将负荷余量最大的候选补偿波束确定为目标补偿波束。
可选的,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周期性的获取目标基站发送的干扰报告消息;干扰报告消息为目标基站周期性的统计目标基站的上行干扰值,并在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时发送的;干扰报告消息携带目标基站的标识、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
基于干扰报告消息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干扰管理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干扰管理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干扰管理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干扰管理方法。
该干扰管理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一部分装置,例如网络设备中的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用于支持网络设备实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获取、确定、发送上述干扰管理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该芯片系统包括芯片,也可以包括其他分立器件或电路结构。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干扰管理方法。
第五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干扰管理装置上运行时,使得干扰管理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干扰管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与干扰管理装置的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也可以与干扰管理装置的处理器单独封装,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中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干扰管理装置的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例如,接收单元还可以称为接收模块、接收器等。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申请类似,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基于上述任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管理方法,可以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目标基站测量到的相邻波束中,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的波束),并向目标施扰波束所在的施扰基站发送波束调整请求消息。其中,波束调整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施扰基站按预设的规则调整目标施扰波束的覆盖参数。由于本申请可以周期性的确定目标施扰波束并调整其覆盖参数,即动态确定目标施扰波束并调整其覆盖参数,因此,本申请解决了通用技术难以实时满足干扰抑制需求的技术问题,降低了目标基站受到的上行干扰。
本申请中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均可以参考上述有益效果的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管理装置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管理装置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如背景技术所描述,5G基站支持更多通道数,采用了大规模天线阵列,支持massive MIMO技术大幅提高网络性能。
Massive MIMO指的是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通过波束赋形技术,自适应调整天线阵子的相位,形成指向特定区域的多个能量集中的窄波束,提升系统信道容量和信号覆盖范围。
5G基站设备可发射多个波束,不同波束覆盖不同区域,通过多波束发射的方式,满足不同场景的覆盖需求,提升网络的空间覆盖性能。每个终端接入网络时,通过波束测量,选择并接入信号强度最大的波束。
为了提高频谱利用效率,移动通信网络通常采用频率复用的组网方式,相邻的波束会使用相同的频谱资源,导致不同波束之间出现相互干扰,影响网络性能。对于下行链路方向,施扰波束的下行信号落入受扰波束下的终端接收机,导致受扰波束下的终端出现下行干扰。
为了避免波束间的干扰,现有技术通过预设波束的覆盖参数以控制波束的覆盖范围,将同频的波束在空间上错开,以避免相互干扰。
通用技术中,各波束的覆盖参数以及相应的覆盖范围是预先设置好的。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波束的信号覆盖情况可能是实时变化的,因此,通用技术难以实时满足干扰抑制需求,影响基站的业务性能。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管理方法,可以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目标基站测量到的相邻波束中,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的波束),并向目标施扰波束所在的施扰基站发送波束调整请求消息。其中,波束调整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施扰基站按预设的规则调整目标施扰波束的覆盖参数。由于本申请可以周期性的确定目标施扰波束并调整其覆盖参数,即动态确定目标施扰波束并调整其覆盖参数,因此,本申请解决了通用技术难以实时满足干扰抑制需求的技术问题,降低了目标基站受到的上行干扰。
该干扰管理方法适用于干扰管理系统。干扰管理系统可以适用于预设区域。预设区域是网络中的任意划定的一个区域,包含至少一个基站。每个基站均可以支持至少一个波束(支持波束赋形技术)。不同波束覆盖不同的空间区域。
图1示出了该干扰管理系统的一种结构。如图1所示,该干扰管理系统在预设区域内包括:干扰管理模块、基站1(即本申请中的目标基站)、基站2(即本申请中的施扰基站)和至少一个终端。
其中,干扰管理模块分别与基站1和基站2通信连接。基站1配置波束1、波束2,基站2配置波束3(即本申请中的目标施扰波束)、波束4、波束5和波束6(即本申请中的目标补偿波束)。预设区域内存在至少一个终端。
干扰管理模块用于实现预设区域内波束间干扰协调的控制功能,与预设区域内的各波束所在基站之间均存在消息交互接口。干扰管理模块是一个功能实体,物理实体可位于预设区域内的某个基站、核心网设备、基站操作维护平台,也可以位于独立的物理设备。
可选的,上述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也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
可选的,上述基站可以是无线通信的基站或基站控制器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mable 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基站(node B,NB),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基站(evolved Node B,eNB),物联网(internetof things,IoT)或者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中的eNB,未来5G移动通信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基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选的,上述干扰管理模块还可以是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是服务器集群(由多个服务器组成)中的一个服务器,也可以是该服务器中的芯片,还可以是该服务器中的片上系统,还可以通过部署在物理机上的虚拟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干扰管理系统中的干扰管理模块的基本硬件结构类似,都包括图2或图3所示干扰管理装置所包括的元件。下面以图2和图3所示的干扰管理装置为例,介绍干扰管理模块的硬件结构。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管理装置的一种硬件结构示意图。该干扰管理装置包括处理器21,存储器22、通信接口23、总线24。处理器21,存储器22以及通信接口2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24连接。
处理器21是干扰管理装置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2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2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2中所示的CPU 0和CPU 1。
存储器2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22可以独立于处理器21存在,存储器22可以通过总线24与处理器21相连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处理器21调用并执行存储器22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代码时,能够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干扰管理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干扰管理模块102而言,存储器22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不同,所以干扰管理模块实现的功能不同。关于各设备所执行的功能将结合下面的流程图进行描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22也可以和处理器21集成在一起。
通信接口23,用于干扰管理装置与其他设备通过通信网络连接,所述通信网络可以是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23可以包括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单元,以及用于发送数据的发送单元。
总线2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干扰管理装置的另一种硬件结构。如图3所示,干扰管理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31以及通信接口32。处理器31与通信接口32耦合。
处理器31的功能可以参考上述处理器21的描述。此外,处理器31还具备存储功能,可以起上述存储器22的功能。
通信接口32用于为处理器31提供数据。该通信接口32可以是干扰管理装置的内部接口,也可以是干扰管理装置对外的接口(相当于通信接口23)。
需要指出的是,图2(或图3)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干扰管理装置的限定,除图2(或图3)所示部件之外,该干扰管理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管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干扰管理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的干扰管理模块。该干扰管理方法包括:
S401、干扰管理模块周期性的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
其中,目标施扰波束为目标基站测量到的相邻波束中,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的波束。目标基站为预设区域内的任意一个基站;施扰基站对目标基站产生波束干扰的基站。
在实际应用中,预设的干扰阈值可按照干扰抑制要求设置。该阈值设置越大,则目标基站对干扰的容忍度越高。也就是说,本申请可以在上行干扰达到较高水平时才触发干扰管理过程。
相应的,该阈值设置越小,干扰抑制效果越好,目标基站的上行业务性能更好。
示例性的,干扰阈值可设置为-100dBm。
在一些实施例中,干扰管理模块周期性的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的方法具体包括:
周期性的获取目标基站发送的干扰报告消息;干扰报告消息为目标基站周期性的统计目标基站的上行干扰值,并在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时发送的;干扰报告消息携带目标基站的标识、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
基于干扰报告消息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
示例性的,干扰管理模块周期性的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时,干扰管理模块可以按预设的第一周期统计目标基站的上行干扰值。
其中,目标基站的上行干扰值用于反映预设区域内其它相邻波束发射的信号对目标基站接收机的干扰大小。目标基站的上行干扰值可以为目标基站接收到的各相邻波束的上行干扰值的和。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相邻波束的上行干扰值由目标基站按预设的第一周期统计确定。每一个相邻波束对应一个上行干扰值。
具体的,目标基站可以按预设的第二周期测量各相邻波束的信号强度与波束标识,并统计预设的第一周期内每个相邻波束的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相邻波束的上行干扰值。
其中,波束标识用于在预设区域内唯一的标识一个波束,波束标识包含了波束所在基站的标识。预设的第一周期为上行干扰统计周期。预设的第二周期为目标基站、目标终端用于测量波束信号强度或基站统计负荷余量的周期。预设的第一周期内包含至少一个预设的第二周期。
示例性的,预设的第一周期为1小时,预设的第二周期为5分钟。
上行干扰值用于反映目标基站受到的上行干扰的大小。在上行干扰较大时,干扰管理模块可以通过确定目标施扰波束,并调整其覆盖参数,以降低目标基站受到的干扰。
本申请中,干扰管理模块可以在预设的第一周期内统计各波束的信号强度平均值,并作为各波束对应的上行干扰值。这样,本申请可消除短周期(预设的第二周期)测量带来的随机性与波动性,获得较为稳定的干扰统计值,进而基于该干扰统计值确定目标施扰波束并触发波束调整。本申请可以避免频繁的触发波束调整,影响网络覆盖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干扰管理模块周期性的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的方法具体包括:
干扰管理模块周期性的将目标基站测量到相邻波束中,将上行干扰值最大的波束确定为目标施扰波束。
本申请中,干扰管理模块选择对目标基站干扰最强的一个波束作为待调整的目标施扰波束后,可以通过调整其覆盖参数,以降低目标基站所受干扰。
若目标施扰波束调整后,目标基站的上行干扰值仍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则可再次基于目标基站的测量,选择其它相邻波束作为待调整的目标施扰波束,以进一步降低目标基站所受干扰。
可选的,干扰管理模块进行波束调整时,每次波束调整只针对一个波束,可减少基站与干扰管理模块之间的消息交互开销,降低实现复杂度,同时通过多次迭代调整的方式,最大程度降低干扰。
S402、干扰管理模块向目标施扰波束所在的施扰基站发送波束调整请求消息。
其中,波束调整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施扰基站按预设的规则调整目标施扰波束的覆盖参数。
可选的,波束调整请求消息携带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覆盖参数信息等数据。
其中,覆盖参数信息中包含待调整的覆盖参数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波束的覆盖参数包括波束的宽度、发射功率等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具体的,波束宽度可定义为在波束主瓣最大辐射方向两侧,辐射强度降低3dB的两点间的夹角。波瓣宽度越小,波束方向性越好,抗干扰能力越强。
波束发射功率为波束所在基站分配给该波束的功率值。波束发射功率越大,覆盖距离越远,对其它相邻波束下的UE的干扰越强。
本申请中,通过各基站与干扰管理模块之间的消息交互,可以实现基站之间的协同。此外,在目标基站的上行干扰较大时,触发施扰基站调整覆盖参数,实现自适应调整施扰波束的覆盖范围,以降低干扰。
干扰管理模块向目标施扰波束所在的施扰基站发送波束调整请求消息后,施扰基站可以按预设的规则调整目标施扰波束的覆盖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的规则包括:
若目标施扰波束的宽度不小于预设的最小波宽,且发射功率不小于预设的最小功率,则将目标施扰波束的宽度减少预设的角度步长值,和/或,将目标施扰波束的发射功率减少预设的功率步长值。
其中,预设的步长值用于迭代调整波束的覆盖参数,使得调整后的波束覆盖参数逐步逼近于满足干扰抑制与网络覆盖要求的最优值。
示例性的,角度步长值可设置为0.5度,功率步长值可设置为0.5dB。
在实际应用中,预设的最小波宽、预设的最小功率与波束的最小覆盖范围相关,通过设置该参数可控制波束的覆盖范围,可以满足预设区域内的最低网络覆盖要求。
在一种实施例中,结合图4,如图5所示,干扰管理模块向目标施扰波束所在的施扰基站发送波束调整请求消息之后,还包括:
S501、干扰管理模块接收施扰基站发送的补偿波束请求消息。
其中,补偿波束请求消息包括: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边缘终端的标识及边缘终端对应的候选补偿波束的标识。
边缘终端为接入目标施扰波束的终端中,目标施扰波束的平均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终端。
候选补偿波束为边缘终端测量到的波束中,除目标施扰波束之外、平均信号强度值大于预设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波束。
具体的,施扰基站可以确定目标施扰波束的边缘终端,以及边缘终端对应的候选补偿波束。然后,施扰基站向干扰管理模块发送补偿波束请求消息,其中携带目标施扰波束标识、边缘终端标识及对应的候选补偿波束标识。相应的,干扰管理模块接收施扰基站发送的补偿波束请求消息。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施扰基站确定目标施扰波束的边缘终端的方法具体包括:
S511、施扰基站在预设的第一周期内获取各目标终端的测量报告。
其中,测量报告携带各目标终端测量到的各波束标识及相应的信号强度。目标终端为接入目标施扰波束的任意一个终端。
S512、目标终端按预设的第二周期发送测量报告。
由于每个预设的第一周期内包含至少一个预设的第二周期,因此,在预设的第一周期内,目标终端可以向施扰基站上报至少一条测量报告。
S513、施扰基站针对目标终端上报的至少一条测量报告中携带的目标施扰波束的信号强度值取平均值,得到该目标终端对应的目标施扰波束平均信号强度值。
S514、若某目标终端对应的目标施扰波束平均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则施扰基站将该目标终端确定为该目标施扰波束的边缘终端。
其中,边缘终端为目标施扰波束内接收信号强度较小的终端,一般位于波束覆盖区域的边缘,网络性能较差,通过及时确定边缘终端并将边缘终端迁移至网络覆盖性能更好的补偿波束,可保障边缘终端的网络性能。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施扰基站确定边缘终端对应的候选补偿波束的方法具体包括:
S515、施扰基站针对边缘终端上报的至少一条测量报告中携带的除目标施扰波束外其它相邻波束的信号强度值取平均值,得到该边缘终端对应的其它相邻波束的平均信号强度值。
S516、施扰基站将该边缘终端测量到的各波束中,除目标施扰波束之外平均信号强度值大于预设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波束确定为该边缘终端对应的候选补偿波束。
其中,预设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不小于满足终端正常接入网络的最小信号强度值,使得补偿波束的信号强度可满足边缘终端的接入要求。预设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不小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使边缘终端可迁移至信号强度更好的补偿波束,获得更好的网络性能。
基于边缘终端的实时测量,将信号强度满足要求的波束确定为候选补偿波束,可为每个边缘终端选择信号强度最佳的补偿波束,以满足终端的网络性能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施扰基站确定目标施扰波束的边缘终端,以及施扰基站确定边缘终端对应的候选补偿波束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定。
S502、干扰管理模块确定边缘终端对应的目标补偿波束。
其中,目标补偿波束为候选补偿波束中的一个波束。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干扰管理模块可以获取候选补偿波束所在候选补偿基站的负荷余量、支持的业务类型,以及目标施扰波束的业务负荷、施扰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
若候选补偿基站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干扰管理模块可以将候选补偿波束确定为目标补偿波束。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候选补偿基站的负荷余量大于目标施扰波束的业务负荷,且候选补偿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包含施扰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
在又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候选补偿波束的数量为多个,则干扰管理模块可以将负荷余量最大的候选补偿波束确定为目标补偿波束。
S503、干扰管理模块向施扰基站发送补偿波束指示消息。
其中,补偿波束指示消息包括: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边缘终端的标识及目标补偿波束的标识。补偿波束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施扰基站控制边缘终端接入目标补偿波束。
干扰管理模块向施扰基站发送补偿波束指示消息后,施扰基站可以控制各边缘终端接入对应的目标补偿波束。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施扰基站可以向各边缘终端发送波束接入指示消息,其中携带该边缘终端对应的目标补偿波束标识。后续,各边缘终端收到波束接入指示消息后,可以接入目标补偿波束。
在又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施扰基站可以获取波束调整后的目标基站的上行干扰值。接着,施扰基站可以比较目标基站的上行干扰值与预设的干扰阈值之间的大小。
若目标施扰波束对应的上行干扰值不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则将当前的覆盖参数确定为调整后的目标施扰波束的覆盖参数。
若目标施扰波束对应的上行干扰值小于预设的干扰阈值,则可以重复执行上述干扰管理方法,直到目标施扰波束对应的上行干扰值不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这样一来,本申请按预设的步长迭代调整目标施扰波束的覆盖参数,直至目标基站的上行干扰值不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实现了通过自适应调整目标施扰波束的覆盖参数,以降低目标基站受到的干扰。
在一种可以实现的方式中,施扰基站获取波束调整后的目标基站的上行干扰值的方法具体包括:
施扰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上行干扰值请求消息,其中施扰基站标识。目标基站收到上行干扰值请求消息后,可以按预设的第一周期重新开始统计,得到波束调整后的目标基站的上行干扰值,并向施扰基站发送上行干扰值指示消息,其中携带目标基站的上行干扰值。
由上述描述可知,由于目标施扰波束调整后,该波束的覆盖范围收缩,该波束覆盖区域内的部分终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下降,网络性能可能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在每次调整目标施扰波束的覆盖参数后,可以重新确定目标施扰波束的边缘终端及对应的目标补偿波束,并将边缘终端迁移到信号强度、负荷余量、业务类型支持能力均满足要求的目标补偿波束,保障边缘终端的网络性能,避免波束调整对边缘终端的网络性能造成影响。同时,通过目标施扰波束与目标补偿波束之间的协同,可以实现在降低干扰的同时,保障预设区域的网络覆盖性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结合图5,如图6所示,干扰管理模块确定边缘终端对应的目标补偿波束的方法具体包括:
S601、干扰管理模块获取候选补偿波束所在候选补偿基站的负荷余量、支持的业务类型。
具体的,干扰管理模块可以通过接收到的补偿波束请求消息,获取边缘终端的标识及对应的候选补偿波束的标识。接着,干扰管理模块可以向候选补偿基站发送第一参数请求消息。后续,候选补偿基站向干扰管理模块反馈第一参数指示消息,其中携带候选补偿基站的负荷余量、支持的业务类型信息。
S602、干扰管理模块获取目标施扰波束的业务负荷、施扰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
具体的,干扰管理模块可以向施扰基站发送第二参数请求消息。后续,施扰基站向干扰管理模块可以反馈第二参数指示消息,其中携带施扰基站的业务负荷、支持的业务类型信息。
S603、若候选补偿基站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干扰管理模块将候选补偿波束确定为目标补偿波束。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候选补偿基站的负荷余量大于目标施扰波束的业务负荷,且候选补偿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包含施扰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
其中,基站的负荷余量定义为基站当前可用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连接数、可用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数中的一个。
即,基站可用的RRC连接数定义为基站的RRC连接总数与已占用的RRC连接数之差,基站可用的PRB数定义为基站的PRB总数与已占用的PRB数之差。
波束的业务负荷定义为该波束建立的RRC连接数、接入该波束的终端所占用的PRB总数中的一个。
可选的,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可分为语音业务、数据业务。
其中,数据业务可基于不同业务对于带宽、时延、可靠性等指标的要求,进一步划分为非时延敏感型业务、时延敏感型业务;或者划分为高速数据业务、非高速数据业务;或者划分为高可靠数据业务、非高可靠数据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边缘终端有至少一个,每个边缘终端对应一个目标补偿波束,不同的边缘终端对应的目标补偿波束可以为同一个波束,也可以为不同的波束。
在一种实施例中,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候选补偿波束的数量为多个,则干扰管理模块可以将负荷余量最大的候选补偿波束确定为目标补偿波束。
本申请中,干扰管理模块可以基于波束信号强度、目标基站与候选补偿基站的负荷余量、业务类型支持能力,确定目标补偿波束,从而使得目标补偿波束可满足边缘终端的接入需求,保障边缘终端可正常接入目标补偿波束。同时,使得边缘终端接入目标补偿载波后,可获得与目标施扰波束相同的业务支持能力,满足终端的业务需求,进而保障在波束调整过程中目标施扰波束下的终端业务性能不受影响。
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干扰管理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干扰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干扰管理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4-图6所示的干扰管理的方法。图7所示干扰管理装置包括:处理单元701和发送单元702;
处理单元701,用于周期性的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目标施扰波束为目标基站测量到的相邻波束中,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的波束;
发送单元702,用于向目标施扰波束所在的施扰基站发送波束调整请求消息;波束调整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施扰基站按预设的规则调整目标施扰波束的覆盖参数;施扰基站对目标基站产生波束干扰的基站。
可选的,干扰管理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703;
接收单元703,用于接收施扰基站发送的补偿波束请求消息;补偿波束请求消息包括: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边缘终端的标识及边缘终端对应的候选补偿波束的标识;边缘终端为接入目标施扰波束的终端中,目标施扰波束的平均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终端;候选补偿波束为边缘终端测量到的波束中,除目标施扰波束之外、平均信号强度值大于预设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波束;
处理单元701,还用于确定边缘终端对应的目标补偿波束;
发送单元702,还用于向施扰基站发送补偿波束指示消息;补偿波束指示消息包括: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边缘终端的标识及目标补偿波束的标识;补偿波束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施扰基站控制边缘终端接入目标补偿波束;目标补偿波束为候选补偿波束中的一个波束。
可选的,处理单元701,具体用于:
周期性的将目标基站测量到相邻波束中,将上行干扰值最大的波束确定为目标施扰波束。
可选的,预设的规则包括:
若目标施扰波束的宽度不小于预设的最小波宽,且发射功率不小于预设的最小功率,则将目标施扰波束的宽度减少预设的角度步长值,和/或,将目标施扰波束的发射功率减少预设的功率步长值。
可选的,处理单元701,具体用于:
获取候选补偿波束所在候选补偿基站的负荷余量、支持的业务类型;
获取目标施扰波束的业务负荷、施扰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
若候选补偿基站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候选补偿波束确定为目标补偿波束;第一预设条件包括:候选补偿基站的负荷余量大于目标施扰波束的业务负荷,且候选补偿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包含施扰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
可选的,处理单元701,还用于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候选补偿波束的数量为多个,则将负荷余量最大的候选补偿波束确定为目标补偿波束。
可选的,处理单元701,具体用于:
周期性的获取目标基站发送的干扰报告消息;干扰报告消息为目标基站周期性的统计目标基站的上行干扰值,并在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时发送的;干扰报告消息携带目标基站的标识、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
基于干扰报告消息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干扰管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直接加载到存储器中,并含有软件代码,该计算机程序经由计算机载入并执行后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干扰管理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干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周期性的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所述目标施扰波束为所述目标基站测量到的相邻波束中,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的波束;
向所述目标施扰波束所在的施扰基站发送波束调整请求消息;所述波束调整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施扰基站按预设的规则调整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覆盖参数;所述施扰基站为对所述目标基站产生波束干扰的基站;接收所述施扰基站发送的补偿波束请求消息;所述补偿波束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边缘终端的标识及所述边缘终端对应的候选补偿波束的标识;所述边缘终端为接入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终端中,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平均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终端;所述候选补偿波束为所述边缘终端测量到的波束中,除所述目标施扰波束之外、平均信号强度值大于预设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波束;
确定所述边缘终端对应的目标补偿波束;
向所述施扰基站发送补偿波束指示消息;所述补偿波束指示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所述边缘终端的标识及所述目标补偿波束的标识;所述补偿波束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施扰基站控制所述边缘终端接入所述目标补偿波束;所述目标补偿波束为所述候选补偿波束中的一个波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性的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包括:
周期性的将所述目标基站测量到相邻波束中,将所述上行干扰值最大的波束确定为所述目标施扰波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规则包括:
若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宽度不小于预设的最小波宽,且发射功率不小于预设的最小功率,则将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宽度减少预设的角度步长值,和/或,将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发射功率减少预设的功率步长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边缘终端对应的目标补偿波束,包括:
获取所述候选补偿波束所在候选补偿基站的负荷余量、支持的业务类型;
获取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业务负荷、所述施扰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
若所述候选补偿基站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候选补偿波束确定为所述目标补偿波束;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候选补偿基站的负荷余量大于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业务负荷,且所述候选补偿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包含所述施扰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候选补偿波束的数量为多个,则将负荷余量最大的候选补偿波束确定为所述目标补偿波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扰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性的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包括:
周期性的获取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干扰报告消息;所述干扰报告消息为所述目标基站周期性的统计所述目标基站的上行干扰值,并在所述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时发送的;所述干扰报告消息携带所述目标基站的标识、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
基于所述干扰报告消息确定所述目标基站的所述目标施扰波束。
7.一种干扰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周期性的确定目标基站的目标施扰波束;所述目标施扰波束为所述目标基站测量到的相邻波束中,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的波束;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目标施扰波束所在的施扰基站发送波束调整请求消息;所述波束调整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施扰基站按预设的规则调整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覆盖参数;所述施扰基站为对所述目标基站产生波束干扰的基站;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施扰基站发送的补偿波束请求消息;所述补偿波束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边缘终端的标识及所述边缘终端对应的候选补偿波束的标识;所述边缘终端为接入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终端中,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平均信号强度值小于预设的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终端;所述候选补偿波束为所述边缘终端测量到的波束中,除所述目标施扰波束之外、平均信号强度值大于预设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波束;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边缘终端对应的目标补偿波束;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施扰基站发送补偿波束指示消息;所述补偿波束指示消息包括: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所述边缘终端的标识及所述目标补偿波束的标识;所述补偿波束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施扰基站控制所述边缘终端接入所述目标补偿波束;所述目标补偿波束为所述候选补偿波束中的一个波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扰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周期性的将所述目标基站测量到相邻波束中,将所述上行干扰值最大的波束确定为所述目标施扰波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扰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规则包括:
若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宽度不小于预设的最小波宽,且发射功率不小于预设的最小功率,则将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宽度减少预设的角度步长值,和/或,将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发射功率减少预设的功率步长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扰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候选补偿波束所在候选补偿基站的负荷余量、支持的业务类型;
获取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业务负荷、所述施扰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
若所述候选补偿基站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将所述候选补偿波束确定为所述目标补偿波束;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候选补偿基站的负荷余量大于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业务负荷,且所述候选补偿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包含所述施扰基站支持的业务类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干扰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若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候选补偿波束的数量为多个,则将负荷余量最大的候选补偿波束确定为所述目标补偿波束。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扰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周期性的获取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干扰报告消息;所述干扰报告消息为所述目标基站周期性的统计所述目标基站的上行干扰值,并在所述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的干扰阈值时发送的;所述干扰报告消息携带所述目标基站的标识、所述目标施扰波束的标识;
基于所述干扰报告消息确定所述目标基站的所述目标施扰波束。
13.一种干扰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连接;当所述干扰管理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干扰管理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干扰管理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干扰管理方法。
CN202210603143.6A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干扰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8280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3143.6A CN114828036B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干扰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3143.6A CN114828036B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干扰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8036A CN114828036A (zh) 2022-07-29
CN114828036B true CN114828036B (zh) 2023-06-06

Family

ID=82518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3143.6A Active CN114828036B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干扰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280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49880B (zh) * 2022-09-15 2024-04-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干扰抑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0371A (zh) * 2016-10-10 2018-04-1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目标小区选取方法及基站
CN112004235A (zh) * 2019-05-27 2020-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收波束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2020077A (zh) * 2019-05-30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727365A (zh) * 2021-08-27 2021-11-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0371A (zh) * 2016-10-10 2018-04-17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目标小区选取方法及基站
CN112004235A (zh) * 2019-05-27 2020-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收波束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2020077A (zh) * 2019-05-30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238922A1 (zh) * 2019-05-30 2020-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727365A (zh) * 2021-08-27 2021-11-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8036A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6265B (zh) 波束测量方法、装置、系统、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EP275303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US10314103B2 (en) Exchanging patterns of shared resources between machine-type and human traffic
CN106685504B (zh) 设备间协作方法及装置
EP2749090B1 (en) Improve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ensuring high quality connections
EP3038423B1 (en) Antenna system and processing method
CN113727365A (zh) 一种干扰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1172414B2 (en) Coordinated cell determining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US11665678B2 (en) Antenna configu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90313418A1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Based on Dynamic Time Division Duplex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199734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611931B (zh) 检测波束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403057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2027266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025808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sharing
CN11407153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399006A (zh) 多载波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4430557B (zh)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4828036B (zh) 一种干扰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840375B (zh) 用于寻呼的方法和装置
US20240073828A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6158142A (zh) 基于覆盖级别的寻呼载波选择技术
KR102177541B1 (ko) 채널 정정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및 통신 시스템
US20240008068A1 (en) 5g/6g carrier aggregation efficiency
US2022027257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Load Bala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