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7961A - 用户识别卡及智能终端、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识别卡及智能终端、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7961A
CN114827961A CN202210383011.7A CN202210383011A CN114827961A CN 114827961 A CN114827961 A CN 114827961A CN 202210383011 A CN202210383011 A CN 202210383011A CN 114827961 A CN114827961 A CN 1148279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user identification
processing module
identification card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30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27961B (zh
Inventor
叶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EC Huada Electronic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EC Huada Electronic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EC Huada Electronic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EC Huada Electronic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8301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27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27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796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4584 priority patent/WO202319754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27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7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60Subscription-based services using application servers or record carriers, e.g. SIM application toolk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识别卡及智能终端、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识别卡上运行有第一子程序,智能终端上运行有第二子程序,用户识别卡与智能终端的通讯接口为7816或SPI+,且7816与SPI+接口复用,协议支持7816、SPI+接口的协商,其中SPI+接口通讯速率高于7816接口的通讯速率,7816接口兼容现有用户识别卡;用户识别卡及其上运行的第一子程序负责安全启动、加解密及认证等安全功能,智能终端及其上运行的第二子程序负责处理非敏感信息及人机交互功能,智能终端及其上运行的第二子程序对用户识别卡的处理能力进行扩展。

Description

用户识别卡及智能终端、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户识别卡及智能终端、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用户识别卡(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是移动通讯系统中标识移动用户身份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卡,用于运营商数据的安全存储及对用户身份鉴权和客户信息加密。用户识别卡广泛应用于手机、智能手表等智能终端。
在现有技术中,用户识别卡受功耗、成本等约束,其处理性能一般较低,且外部接口较少,并且与智能终端上的处理模块间的通信速率较低,制约了其在支持身份认证、金融交易等安全应用方面的能力发挥。同时,智能终端上的处理模块具有很强的处理性能,可以支持丰富的应用,但也由于其具有丰富的逻辑与物理通道,其运行环境复杂,易于受到安全攻击。
因此,希望能有一种新的用户识别卡及智能终端、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能够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识别卡及智能终端、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特别是一种扩展用户识别卡支持应用能力的方法,从而扩展用户识别卡的应用程序支持能力,提升应用程序运行的性能与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识别卡,包括第一通讯接口,所述第一通讯接口支持7816接口与SPI+接口复用,其中,所述SPI+接口的通讯速率高于所述7816接口的通讯速率;第一运行单元,与所述第一通讯接口相连接以传输数据,所述第一运行单元运行第一子程序来实现以下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安全启动、加密、解密和认证。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讯接口与智能终端的第二通讯接口相连接以传输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包括:第二通讯接口,所述第二通讯接口支持7816接口与SPI+接口复用,其中,所述SPI+接口的通讯速率高于所述7816接口的通讯速率;第二运行单元,与所述第二通讯接口相连接以传输数据,并运行第二子程序以处理非敏感数据和/或进行人机交互实现;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讯接口与用户识别卡的第一通讯接口相连接以传输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讯接口和/或所述第二通讯接口包括数据端口,用于数据的输入和/或输出;时钟端口,用于传递时钟信号,所述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作为数据的同步信号;以及复位端口,用于传递复位信号,所述复位信号高电平或低电平有效,其中,当所述处理模块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出有效的复位信号时,所述用户识别卡进行冷复位;当所述用户识别卡向所述处理模块发出有效的复位信号时,所述处理模块对所述第二子程序进行热复位。
可选地,所述用户识别卡或所述处理模块均可作为主端发起通讯。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包括在用户识别卡上运行第一子程序以实现安全启动和/或加密和/或解密和/或认证;通过支持7816接口与SPI+接口复用的通讯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识别卡与处理模块的通讯连接;以及在智能终端的所述处理模块上运行第二子程序。
可选地,所述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识别卡/处理模块以7816协议向所述处理模块/用户识别卡发起是否支持所述SPI+接口的询问;在所述处理模块/用户识别卡支持所述SPI+接口的情况下,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用户识别卡采用SPI+接口协议进行通讯;在所述处理模块/用户识别卡不支持所述SPI+接口的情况下,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用户识别卡采用7816接口协议进行通讯。
可选地,所述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识别卡向所述处理模块发送第一复位信号,所述处理模块获取所述第一复位信号后对所述应用程序进行热复位;或所述处理模块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第二复位信号,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所述第二复位信号后进行冷复位。
可选地,建立所述用户识别卡与所述处理模块的通讯连接以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识别卡向所述处理模块发送时钟信号;或所述处理模块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时钟信号,其中,所述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作为所述数据交互的同步信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识别卡及智能终端、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在用户识别卡上运行第一子程序以实现安全启动和/或加密和/或解密和/或认证,提升了应用程序运行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处理模块上运行第二子程序以执行应用程序,扩展了用户识别卡对应用程序的支持能力。
进一步地,用户识别卡与处理模块之间的通讯接口为7816接口,并复用为SPI+接口,传输兼容性好且效率高,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识别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装置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时序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程序的功能分配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发明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发明。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识别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识别卡100包括第一运行单元110和第一通讯接口120。
具体地讲,第一运行单元110与第一通讯接口120相连接以传输数据,第一运行单元110运行第一子程序来实现以下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安全启动、加密、解密和认证。可选地,第一运行单元110运行小程序(Applet)以实现相应应用程序的安全启动、加解密及认证等安全功能。可选地,输入和/或输出的数据以及本文中提及的其它数据,可以是信号、命令等各种形式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接口120用于数据的输入和/输出。第一通讯接口120为7816接口复用为SPI+(特定串行外设接口)。可选地,第一运行单元110通过第一通讯接口120接收输入数据,运行第一子程序来实现以下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安全启动、加密、解密和认证,并将第一子程序产生的输出数据通过第一通讯接口120输出。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终端例如为手机、电脑等设备(下文中以智能终端为手机举例),包括用户识别卡100和处理模块200。其中,用户识别卡100包括第一运行单元110和第一通讯接口120;处理模块200包括第二运行单元210和第二通讯接口220。
具体地讲,第一运行单元110与第一通讯接口120相连接以输入和/或输出数据,第一运行单元110运行第一子程序来实现以下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安全启动、加密、解密和认证。
第二运行单元210与第二通讯接口220相连接以传输数据,并运行第二子程序,例如通过运行第二子程序以执行应用程序。可选地,第二运行单元210运行(执行)应用程序(APP),负责处理非敏感信息及人机交互等功能。第二通讯接口220为7816接口复用为SPI+(特定串行外设接口)。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终端,能够扩展用户识别卡(SIM卡)支持应用的能力。该智能终端采用用户识别卡及其上运行的Applet与处理模块及其上运行的APP结合的方式保证应用程序运行的性能与安全性。具体地,该智能终端包括用户识别卡及其上面运行的Applet,处理模块及其上运行的APP。用户识别卡及其上运行的Applet负责安全启动,加解密及认证等安全功能,处理模块及其上运行的APP负责处理非敏感信息及人机交互功能。处理模块及其上运行的APP对用户识别卡的处理能力进行扩展。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终端的装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终端包括处理模块200和用户识别卡100。
具体地讲,处理模块200中的第二运行单元210包括基带处理器和/或应用处理器,例如为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智能终端的基带/应用处理器上运行有应用程序(APP)以进行应用程序中非敏感数据处理、人机交互等功能。
用户识别卡100中的第一运行单元110上运行有小程序(Applet)以实现应用程序的安全启动、加解密及认证功能等。
处理模块200上的第二通讯接口220与用户识别卡100上的第一通讯接口120相连接以传输数据。
如图3所示,第一通讯接口120包括数据端口(IO)、时钟端口(CLK)和复位端口(RST)。第二通讯接口220包括数据端口(IO)、时钟端口(CLK)和复位端口(RST)。数据端口(IO)用于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时钟端口(CLK)用于传递时钟信号。复位端口(RST)用于传递复位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通过三个物理端口(输入输出端口、时钟端口和复位端口)与用户识别卡相连接,同时支持7816接口与高速接口SPI+接口复用,其中7816接口的IO端口被复用为SPI+的双向数据接口SPI_SDA;7816接口的时钟端口CLK被复用为SPI+的时钟端口SPI_CLK;7816接口的复位端口RST被复用为SPI+的复位端口的SPI_RST。需要说明的是,处理模块与用户识别卡的通讯接口为7816或SPI+,且7816与SPI+接口复用时,协议支持7816、SPI+接口的协商,可选地,SPI+接口支持的通讯速率高于7816接口,7816接口兼容现有用户识别卡。当然,端口的形式并不限于此。将三线接口变形为四线接口或更多接口,对SPI+接口的端口进行轻微变形,如将SPI+接口变形为输入SPI_Datain,输出接口SPI_Dataout,SPI_CLK,或者输入SPI_Datain,输出接口SPI_Dataout,SPI_CLK,SPI_RST(增加一个接口,将其映射到7816的未定义端口)均可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SPI+接口的各接口定义如下:
SPI_SDA:单工双向信号接口,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与用户识别卡间的数据通道;
SPI_CLK:时钟信号,上升沿或下降沿作为数据的同步信号;
SPI_RST:复位信号,高电平或低电平有效。当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向用户识别卡发出有效的复位信号时,用户识别卡进行冷复位;当用户识别卡向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发出有效复位信号时,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只对支持功能扩展的APP进行热复位。
参照图4所示的时序示意图,SPI+接口的第一个时钟沿发送新数据,第二个时钟沿则是接收端口进行数据采集。第一个时钟沿可以为上升沿或下降沿,第二个时钟沿可以为下降沿或上升沿。可选地,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和用户识别卡均可作为主端发起通讯。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用户识别卡上运行有第一子程序,智能终端上运行有第二子程序,用户识别卡与智能终端的通讯接口为7816或SPI+,且7816与SPI+接口复用,协议支持7816、SPI+接口的协商,其中SPI+接口支持的通讯速率高于7816接口的通讯速率,7816接口兼容现有用户识别卡;用户识别卡及其上运行的第一子程序负责安全启动、加解密及认证等安全功能,智能终端及其上运行的第二子程序负责处理非敏感信息及人机交互功能,智能终端及其上运行的第二子程序对用户识别卡的处理能力进行扩展。
进一步地,结合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和用户识别卡各自的特点,定义出两者的软硬件接口及工作流程,扩展了用户识别卡的应用支持能力,并且提升了应用运行的性能与安全性。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程序的功能分配示意图。如图5所示,用户识别卡上的Applet负责安全启动、加解密及认证等安全相关功能,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则负责非敏感数据处理、人机交互功能。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和用户识别卡均可作为主端发起通讯。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上运行一个应用程序时,首先在用户识别卡上进行应用程序的安全启动。然后在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上进行应用程序的非敏感信息处理、人机交互功能等。在涉及到加密、认证等安全功能时,由用户识别卡进行相应的加密、认证。用户识别卡与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通过通讯接口进行数据交互。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用户识别卡执行的功能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置。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执行的功能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置。用户识别卡与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之间功能的配合、执行流程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计。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1中,在所述用户识别卡上运行第一子程序以实现安全启动和/或加密和/或解密和/或认证;
在用户识别卡上运行第一子程序以实现安全启动和/或加密和/或解密和/或认证。可选地,用户识别卡上的第一运行单元通过第一通讯接口接收启动信号、加密信号、解密信号和认证信号中的至少一种,并基于收到的信号运行第一子程序来实现相应的安全启动、加密、解密和认证,并通过第一通讯接口将第一子程序产生的输出数据输出。
在步骤S102中,通过支持7816接口与SPI+接口复用的通讯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识别卡与处理模块的通讯连接;
通过支持7816接口与SPI+接口复用的通讯接口,建立用户识别卡与处理模块的通讯连接,以进行用户识别卡与处理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可选地,处理模块中的第二运行单元通过第二通讯接口传输数据,用户识别卡中的第一运行单元通过第一通讯接口传输数据。
在步骤S103中,在所述处理模块上运行第二子程序。
在处理模块上运行第二子程序,例如通过运行第二子程序以实现应用程序的非敏感信息处理、人机交互等功能。可选地,处理模块接收用户识别卡输出的输出数据,并根据接收到的输出数据运行第二子程序。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处理模块以7816协议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起是否支持SPI+接口的询问;
在所述用户识别卡支持SPI+接口的情况下,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用户识别卡采用SPI+接口协议进行通讯;
在所述用户识别卡不支持SPI+接口的情况下,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用户识别卡采用7816接口协议进行通讯。
具体地讲,为了扩展对原有用户识别卡的兼容,采用7816通讯接口与SPI+接口协商协议进行通讯接口协商。即用户识别卡上电完成安全启动后,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作为主端发起协议的协商,即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与用户识别卡进行通讯协议协商。具体协商方法包括:手机基带/AP处理器先以7816协议向用户识别卡发起是否支持SPI接口的问询;如果用户识别卡支持SPI+接口则回复支持,手机基带/AP处理器与用户识别卡之间则从下一条指令开始采用SPI+接口协议进行通讯;如果不支持,手机下一条指令仍采用7816接口协议进行通讯。可选地,用户识别卡上电完成安全启动后,用户识别卡作为主端发起协议的协商,即用户识别卡与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进行通讯协议协商。具体协商方法包括:用户识别卡先以7816协议向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发起是否支持SPI+接口的问询;如果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支持SPI+接口则回复支持,用户识别卡与手机基带/应用处理器之间则从下一条指令开始采用SPI+接口协议进行通讯;如果不支持,下一条指令仍采用7816接口协议进行通讯。
可选地,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识别卡向所述处理模块发送第一复位信号,所述处理模块获取所述第一复位信号后对所述应用程序进行热复位;或
所述处理模块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第二复位信号,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所述第二复位信号后进行冷复位。
在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中,建立所述用户识别卡与所述处理模块的通讯连接以进行数据交互。所述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识别卡向所述处理模块发送时钟信号;或所述处理模块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时钟信号,其中,所述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作为所述数据交互的同步信号。用户识别卡和处理模块均可作为主端进行通讯。在用户识别卡作为主端时,用户识别卡向处理模块发送时钟信号。在处理模块作为主端时,处理模块向用户识别卡发送时钟信号。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户识别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讯接口,所述第一通讯接口支持7816接口与SPI+接口复用,其中,所述SPI+接口的通讯速率高于所述7816接口的通讯速率;
第一运行单元,与所述第一通讯接口相连接以传输数据,所述第一运行单元运行第一子程序来实现以下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安全启动、加密、解密和认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识别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接口与智能终端的第二通讯接口相连接以传输数据。
3.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第二通讯接口,所述第二通讯接口支持7816接口与SPI+接口复用,其中,所述SPI+接口的通讯速率高于所述7816接口的通讯速率;
第二运行单元,与所述第二通讯接口相连接以传输数据,并运行第二子程序以处理非敏感数据和/或进行人机交互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讯接口与用户识别卡的第一通讯接口相连接以传输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接口和/或所述第二通讯接口包括:
数据端口,用于数据的输入和/或输出;
时钟端口,用于传递时钟信号,所述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作为数据的同步信号;以及
复位端口,用于传递复位信号,所述复位信号高电平或低电平有效,
其中,当所述处理模块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出有效的复位信号时,所述用户识别卡进行冷复位;
当所述用户识别卡向所述处理模块发出有效的复位信号时,所述处理模块对所述第二子程序进行热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识别卡或所述处理模块均可作为主端发起通讯。
7.一种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用户识别卡上运行第一子程序以实现安全启动和/或加密和/或解密和/或认证;通过支持7816接口与SPI+接口复用的通讯接口,建立所述用户识别卡与处理模块的通讯连接;以及
在智能终端的所述处理模块上运行第二子程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识别卡/处理模块以7816协议向所述处理模块/用户识别卡发起是否支持所述SPI+接口的询问;
在所述处理模块/用户识别卡支持所述SPI+接口的情况下,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用户识别卡采用SPI+接口协议进行通讯;
在所述处理模块/用户识别卡不支持所述SPI+接口的情况下,所述处理模块与所述用户识别卡采用7816接口协议进行通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识别卡向所述处理模块发送第一复位信号,所述处理模块获取所述第一复位信号后对所述应用程序进行热复位;或
所述处理模块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第二复位信号,所述用户识别卡获取所述第二复位信号后进行冷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所述用户识别卡与所述处理模块的通讯连接以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识别卡向所述处理模块发送时钟信号;或
所述处理模块向所述用户识别卡发送时钟信号,
其中,所述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作为所述数据交互的同步信号。
CN202210383011.7A 2022-04-12 2022-04-12 用户识别卡及智能终端、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 Active CN114827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3011.7A CN114827961B (zh) 2022-04-12 2022-04-12 用户识别卡及智能终端、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
PCT/CN2022/124584 WO2023197541A1 (zh) 2022-04-12 2022-10-11 用户识别卡及智能终端、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3011.7A CN114827961B (zh) 2022-04-12 2022-04-12 用户识别卡及智能终端、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7961A true CN114827961A (zh) 2022-07-29
CN114827961B CN114827961B (zh) 2024-02-06

Family

ID=82533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3011.7A Active CN114827961B (zh) 2022-04-12 2022-04-12 用户识别卡及智能终端、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27961B (zh)
WO (1) WO202319754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541A1 (zh) * 2022-04-12 2023-10-19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用户识别卡及智能终端、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6415A (zh) * 2006-09-13 2009-12-30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用户身份识别卡信息直接交互方法及其支持设备
CN101848559A (zh) * 2010-05-13 2010-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实现系统和智能卡
CN107392034A (zh) * 2017-06-05 2017-11-2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敏感信息保护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51647A (zh) * 2016-06-01 2017-12-08 北京军地联合网络技术中心 一种内置安全机制的营区专用sim卡
CN108881304A (zh) * 2018-07-27 2018-11-23 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物联网设备进行安全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9726605A (zh) * 2018-12-27 2019-05-07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eSIM智能卡及其工作方法
CN111641427A (zh) * 2020-05-29 2020-09-08 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sim卡、卡的运行方法及终端
CN112100113A (zh) * 2020-11-20 2020-12-18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卡的工作方法及终端
CN113365268A (zh) * 2021-04-21 2021-09-07 厦门盛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带加解密功能的智能卡、智能终端、数据通信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7961B (zh) * 2022-04-12 2024-02-06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用户识别卡及智能终端、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6415A (zh) * 2006-09-13 2009-12-30 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用户身份识别卡信息直接交互方法及其支持设备
CN101848559A (zh) * 2010-05-13 2010-09-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实现系统和智能卡
CN107451647A (zh) * 2016-06-01 2017-12-08 北京军地联合网络技术中心 一种内置安全机制的营区专用sim卡
CN107392034A (zh) * 2017-06-05 2017-11-2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敏感信息保护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81304A (zh) * 2018-07-27 2018-11-23 江苏恒宝智能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对物联网设备进行安全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9726605A (zh) * 2018-12-27 2019-05-07 恒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eSIM智能卡及其工作方法
CN111641427A (zh) * 2020-05-29 2020-09-08 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sim卡、卡的运行方法及终端
CN112100113A (zh) * 2020-11-20 2020-12-18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卡的工作方法及终端
CN113365268A (zh) * 2021-04-21 2021-09-07 厦门盛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带加解密功能的智能卡、智能终端、数据通信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541A1 (zh) * 2022-04-12 2023-10-19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用户识别卡及智能终端、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7541A1 (zh) 2023-10-19
CN114827961B (zh) 2024-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35549B2 (en) Providing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function
TWI488130B (zh) 指紋辨識認證系統及其方法
US20070228164A1 (en) Smart card read/writ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usb interface and reader/writer thereof
EP1850571A1 (en) Supporting use of wireless connection via electrical interface
EP2566286B1 (en)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Module,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Host and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Module, and Data Card
US8840031B2 (en) Smart card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mart card
CN101287221A (zh) 智能双模手机及其无线调制解调器之间的信息传递方法
CN111641427B (zh) 一种多功能sim卡、卡的运行方法及终端
CN114827961B (zh) 用户识别卡及智能终端、用户识别卡应用方法
US20210235245A1 (en) Terminal Application Activ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18058862A1 (zh) 一种基于spi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019981A (zh) 信号转接控制方法及信号转接装置
CN106358179B (zh) 一种客户识别模块sim卡的切换电路和切换方法
CN116016749A (zh) 电子系统
CN111488305B (zh) 一种安全芯片快速通信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4401508B (zh) Sim卡的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12068910A1 (zh) 外接卡的访问方法和系统
CN102184446A (zh) 应用于rf-sim卡手机支付的手机贴膜卡
JP2001249889A (ja) ハンドヘルド・デバイス、スマート・カード・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デバイス(ifd)、およ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CN103167627A (zh) 一种基于wifi无线局域网实现手机文件共享的系统及方法
CN112116054A (zh) 一种多芯片集成卡
EP1056006B1 (en) Method for loading user interface software
EP2290589A1 (en) Electronic circuit for interconnecting a smartcard chip
CN101998691B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4951417A (zh) 一种实现适用于大容量usim的usb复合设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