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6967B - 一种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6967B
CN114826967B CN202210745847.7A CN202210745847A CN114826967B CN 114826967 B CN114826967 B CN 114826967B CN 202210745847 A CN202210745847 A CN 202210745847A CN 114826967 B CN114826967 B CN 114826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ub
network
stage
cap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58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26967A (zh
Inventor
刘君杰
刘俊先
吴赛赛
胡涛
吴腾
罗爱民
陈涛
张萌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74584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269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26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6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26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6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2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using statistical or mathematical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gebra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分别进行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能力评估分析;基于各个所述子阶段状态的能力评估分析数据调整不同视角下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是指所述信息系统中各种信息流动所形成的关系网络;分析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中部分或全部节点间的关系数据,以确定所述信息系统的总体能力度量指标;基于所述总体能力度量指标评估所述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本发明的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能够较好度量结构复杂、规模较大的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进而分析信息系统内信息的可访问性、互操作性。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信息系统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信息流的密度和数量也日益增加,信息共享在信息系统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合理评价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并依据评价标准对信息系统加以改造,对于系统的优化和控制至关重要。由于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直接关系到系统信息的可访问性、互操作性、互用性,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越强,系统的互操作性越好,因此提升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是系统设计、优化追求的目标。
而目前在信息系统的领域中,关于系统信息共享能力的度量,主要有基于主观视角的方法、基于信息熵的方法和基于作战系统集成框架的评价方法。其中,基于主观视角的评估方法主要是利用给定模型进行计算,其中的经验参数是根据逻辑推理得到的,因此该方法依赖决策者的决策经验以及对整个战局的认识,计算精度低。基于信息熵的方法分别从时效熵、质量熵以及成本熵的评估角度分析,其有效解决了信息共享能力评估不确定性大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评估指标少、评估视角窄、评估角度不全面的缺点。另外基于作战系统集成框架的方法通过划分战场信息共享等级来评估信息共享水平,则侧重于研究信息需求程度和物理连接关系。
针对目前技术中度量信息系统信息共享能力的方法对于结构复杂、规模较大的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目前没有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能够较好度量结构复杂、规模较大的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进而分析信息系统的可访问性、互操作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包括:
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分别进行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能力评估分析;
至少基于各个所述子阶段状态的能力评估分析数据调整不同视角下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是指所述信息系统中各种信息流动所形成的关系网络;
分析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中部分或全部节点间的关系数据,以确定所述信息系统的总体能力度量指标;
基于所述总体能力度量指标评估所述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分别进行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能力评估分析,包括:
采集所述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的基础信息;
基于采集得到的所述基础信息分别构建基于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
分别对不同视角下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进行能力评估分析。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过程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的输入模型是作战过程模型,所述过程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包含信息生命周期过程信息,用于分析信息链路长度和信息应用范围。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对象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为以信息节点为节点、以节点间信息交换为边的有向网络模型;
所述对象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用于从信息产生、处理和使用主体的角度描述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关系,以及分析各所述使用主体生成或使用信息的多少、信息处理负载的强弱;
其中所述使用主体为在所述对象视角下用于生成信息的节点的执行主体。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至少基于各个所述子阶段状态的能力评估分析数据调整不同视角下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包括:
基于各个所述子阶段状态的能力评估分析数据、信息系统的信息流元素调整不同视角下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
所述信息流元素至少包括节点、节点关联、节点活动关联、活动、需求线、信息要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分析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中部分或全部节点间的关系数据,以确定所述信息系统的总体能力度量指标,包括:
分析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中的中层节点间的链接信息;
至少基于分析结果确定所述信息系统的总体能力度量指标。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同时公开了一种信息共享能力评估装置,包括:
第一评估模块,用于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分别进行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能力评估分析;
调整模块,用于至少基于各个所述子阶段状态的能力评估分析数据调整不同视角下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是指所述信息系统中各种信息流动所形成的关系网络;
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中部分或全部节点间的关系数据,以确定所述信息系统的总体能力度量指标;
第二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总体能力度量指标评估所述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分别进行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能力评估分析,包括:
采集所述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的基础信息;
基于采集得到的所述基础信息分别构建基于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
分别对不同视角下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进行能力评估分析。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过程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的输入模型是作战过程模型,所述过程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包含信息生命周期过程信息,用于分析信息链路长度和信息应用范围。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对象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为以信息节点为节点、以节点间信息交换为边的有向网络模型;
所述对象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用于从信息产生、处理和使用主体的角度描述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关系,以及分析各所述使用主体生成或使用信息的多少、信息处理负载的强弱;
其中所述使用主体为在所述对象视角下用于生成信息的节点的执行主体。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公开可以获知,本发明实施例具备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结合在过程视角下及对象视角下的信息系统的全子阶段状态的能力评估分析,使通过结合该不同视角下的评估数据对不同视角下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进行调整,包括权重调整,使得网络模型对信息系统的共享能力评估更加高效准确,包括能够较好度量结构复杂、规模较大的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进而分析信息系统的可访问性、互操作性,显著提升了评估的精度及效率。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的OV-2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的OV-5c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案例中的某阶段对象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模型。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某阶段过程视角的信息节点关系网络模型。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某阶段过程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模型。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重新布局后的某阶段过程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模型。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某阶段对象视角的拓展系统信息网络模型。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各阶段系统信息网模型的信息共享密度指标。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各阶段系统信息网模型的信息共享效率指标。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息共享能力评估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发明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下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发明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发明的很多其他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发明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发明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发明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发明。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发明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包括:
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分别进行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能力评估分析;
至少基于各个子阶段状态的能力评估分析数据调整不同视角下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是指信息系统中各种信息流动所形成的关系网络;
分析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中部分或全部节点间的关系数据,以确定信息系统的总体能力度量指标;
基于总体能力度量指标评估所述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
本实施例具备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结合在过程视角下及对象视角下的信息系统的全子阶段状态的能力评估分析,使通过结合该不同视角下的评估数据对不同视角下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进行调整,包括权重调整,使得网络模型对信息系统的共享能力评估更加高效准确,包括能够较好度量结构复杂、规模较大的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进而分析信息系统的可访问性、互操作性,显著提升了评估的精度及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分别进行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能力评估分析为初步能力评估分析,例如可以为以系统设计数据为本发明的输入,读取并解析系统设计数据文件,按照固定方式完成对子阶段的初步能力评估分析。初步能力评估分析是指对信息系统的子阶段状态进行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能力评估分析。具体过程包括采集基础信息、构建基于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并计算子阶段的能力度量指标。
其中,系统信息网络是指信息系统中各种信息(例如包括信息态势、处理命令、调配指令、信息状态等信息)流动所形成的一张关系网。从过程视角看,信息是由一个节点生成,然后流转到其他的节点中进行使用,信息存在于节点之间。节点放大了看可以是工作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连接的设备,缩小了看可以是计算机、终端设备。从对象视角看,各种节点必然存在执行的主体。这些主体可以是人员、组织等,是抽象的实体或对象,在体系架构建模中统称为信息节点,因此实体视角分析的系统信息网络是节点间信息交换关系所形成的一张网络。
系统信息网模型描述了作战过程中各种信息的产生、处理、分发和使用情况。过程视角的系统信息网模型保留了更多的信息生命周期过程信息,支持分析信息链路长度、信息应用范围等问题。对象视角的系统信息网侧重从信息产生、处理和使用主体的角度描述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关系,更加适合分析各主体对象生成或使用信息的多少、信息处理负载的强弱等问题。
信息共享是以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为目的,在规范化描述和组织信息所形成信息空间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交换、检索和分发,实现信息按需分配的过程。信息共享者所拥有信息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信息丰富性),会影响信息共享最终的效果(信息影响范围)。而信息共享程度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全局层面的信息质量。信息共享和信息质量是互相影响依赖的关系,两者交叉融合在一起。
信息丰富性是分析作战中是否获得了足够多的、高质量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具体通过态势独立属性和态势相关属性进行度量;其中,态势独立信息属性是可以被客观地测量的,反映作战体系是都感知到了足够多的高质量的战场信息。并进行了处理和分发。主要通过四个属性进行度量:正确性(信息与实际情况的一致程度)、一贯性(所有信息自身内在的一致程度)、流通性(信息的使用时效性或老化速度)、精确度(反映信息失真的程度);
态势相关属性反映所感知、处理和分发的战场信息,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是否有用。可以使用以下属性进行度量:相关性(用户得到的信息与当前任务相关的比例)、完整性(用户获得所需要信息的百分比)、准确性(用户获得的信息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实时性(用户所获得信息的及时性)、信任度(信息源的可信程度)、主动性(用户自愿使用所收到信息的积极性)。
信息影响范围反映信息在作战体系中的分布情况,具体体现为可用信息的可及性和可用信息的共享程度,采用四个指标进行度量:可用信息可访问比例(所有可用信息中能够被访问获取的比例)、相关可用信息可访问比例(相关可用信息中能够被访问获取的比例)、可用信息的共享率(被多个用户使用的可用信息占所有可用信息的比例)、相关可用信息的共享率(被多个用户使用的可用信息占所有相关可用信息的比例)。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分别进行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能力评估分析,包括:
采集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的基础信息;
基于采集得到的基础信息分别构建基于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
分别对不同视角下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进行能力评估分析。
过程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的输入模型是作战过程模型,过程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包含信息生命周期过程信息,用于分析信息链路长度和信息应用范围。
对象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为以信息节点为节点、以节点间信息交换为边的有向网络模型;
对象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用于从信息产生、处理和使用主体的角度描述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关系,以及分析各使用主体生成或使用信息的多少、信息处理负载的强弱;
其中使用主体为在对象视角下用于生成信息的节点的执行主体。
进一步地,基于各个子阶段状态的能力评估分析数据调整不同视角下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包括:
基于各个子阶段状态的能力评估分析数据、信息系统的信息流元素调整不同视角下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
信息流元素至少包括节点、节点关联、节点活动关联、活动、需求线、信息要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例如,体系结构需要满足信息流完备性。信息流完备性是指描述信息流的信息交换对象、信息交换的内容以及信息交换的时序等方面的数据没有冗余缺失,不同产品以及不同视图对信息流的相关建模描述能够匹配。根据上述原则,需要收集的信息流元素,包括节点、节点关联、节点活动关联、活动、需求线、信息要素等数据。
节点数据包括节点分类代码、节点描述文本、节点名称,节点关联数据包括节点-活动关联类型,活动关联数据包括活动关联描述文本、活动关联类型,活动数据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生成日期、活动定义文本、活动分类代码,需求线数据包括需求线名称、需求线分类代码、需求线描述文本,信息要素数据包括信息要素名称、信息要素生成日期、信息要素描述、信息要素分类代码。所述的子阶段基于对象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指的是以信息节点为节点、以节点间信息交换为边的有向网络模型。作战资源流描述(OV-2)描绘了在作战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单元、它们完成的主要作战行动以及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关系。本实施例中的OV-2图的绘制流程为:创建逻辑架构(MODAF)或执行者(DoDAF),使用由节点(MODAF)或执行者(DoDAF)键入的节点角色对创建的上下文元素的内部结构进行建模,使用需求线关联节点角色,通过需求线创建业务交流。图2是OV-2模型示意图。通过对OV-2模型稍加改造即可得到对象视角的作战信息网模型。具体思路是:将节点间的需求线用原需求线上关联的信息交换进行替换(一条需求线上可能关联多个信息交换,因此一条需求线会被替换为节点间的几条信息交换边),即得到对象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模型。
进一步地,子阶段基于过程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模型)的输入模型是作战过程模型(OV-5c)。系统信息网络(模型)具体生成过程是根据当前的作战过程模型生成信息节点关系网络模型,再根据该模型生成系统信息网络模型。图3是OV-5c模型示意图。作战过程模型(OV-5c)描述了能力、作战活动、活动之间的关系,活动的输入和输出关系等。OV-5c图的绘制流程为:创建作战活动,并依照行动主体建立泳道图,连通在泳道图内同主体的作战活动动作,并标出在泳道图外不同主体之间的作战活动关系,即得到OV-5c模型。
本实施例中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即可认为是信息节点关系网络模型,信息节点关系网络模型可以根据作战过程模型(OV-5c)来生成。当采用带泳道的行动图模型来描述作战过程时,去掉泳道(或把泳道对应的组织、节点添加到行动\行动的属性中)即可得到过程视角的信息节点关系网络模型。当采用层次化的IDEF0方法来描述信息共享过程时,则可以采用去除层次化的方法建立只保留了子行动及其间输入输出关系的网络模型,也就是信息节点关系网络。记信息节点关系网络为G=(V,E),其中:
Figure 80669DEST_PATH_IMAGE001
为子作战行动集合,每个信息节点act是一个多属性元组,记为
Figure 657144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name表示信息节点名称,id是信息节点的唯一标识码,type表示信息节点的类型,
Figure 317932DEST_PATH_IMAGE003
是信息节点执行时的平均延迟时间,rc是信息节点执行时平均消耗的单位资源,sp是信息指令处理成功的概率
Figure 273250DEST_PATH_IMAGE004
Figure 626871DEST_PATH_IMAGE005
是处理信息指令的信息节点。通常可以用
Figure 300429DEST_PATH_IMAGE006
的方式进行访问信息节点的属性,如
Figure 764908DEST_PATH_IMAGE007
返回信息节点名称。type在集合
Figure 699366DEST_PATH_IMAGE008
中取值,O表示act是信息探测行动,P表示act是信息处理行动,D表示act是信息决策行动,A表示act是信息传输、反馈等行动,S表示act是信息节点维护行动。
Figure 364834DEST_PATH_IMAGE009
为信息节点时也有类型,通常记为
Figure 384743DEST_PATH_IMAGE010
,取值为
Figure 26814DEST_PATH_IMAGE011
,依次表示
Figure 815779DEST_PATH_IMAGE009
信息探测类节点、信息决策类节点、信息传输类节点、信息节点维护类节点。
E={edgej,j=1,2,…,NE}为信息节点关系网络有向边的集合。
Figure 511202DEST_PATH_IMAGE012
也是个多属性元组,记为
Figure 893773DEST_PATH_IMAGE013
,name为名称,fromact是边起始的行动,toact是边终点的行动,infotype是边上流转的信息类型,在集合{intl,c2,st,null}中取值,分别对应态势类信息、指令类控制信息、状态信息、无信息四种情况。
进一步地,过程视角的系统关系网络以信息节点关系网络为基础生成,具体方法是:去除信息节点关系网络中边的信息类型为null的边,以及由此形成的孤立的作战行动,剩余的子网即为过程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记过程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为
Figure 965634DEST_PATH_IMAGE014
,信息节点关系网络为G=(V,E),则
Figure 874685DEST_PATH_IMAGE015
Figure 616376DEST_PATH_IMAGE016
满足上述条件,即生成了过程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
进一步地,记过程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为
Figure 610876DEST_PATH_IMAGE017
,可以使用网络半径、网络密度等指标来分析信息系统中信息的丰富性、信息影响范围、信息互质量等内容。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出以下两种评估指标moir1、moir2衡量信息系统中信息的丰富性:
信息获取手段丰富度moir1,信息获取手段丰富度反映信息系统获取信息手段的多少,以系统信息网络模型中源行动的数量或比例进行度量,度量公式为:
Figure 96215DEST_PATH_IMAGE018
或者
Figure 859772DEST_PATH_IMAGE019
,其中的
Figure 896998DEST_PATH_IMAGE020
表示活动节点act的入度。
信息流通程度moir2。信息流通程度描述信息的流通性和实时性,以系统信息网模型中信息传播链路的长度进行度量,可以定义为作战信息网模型的直径,度量公式为:
Figure 755626DEST_PATH_IMAGE021
另外,由于网络的直径越大,信息流通程度越差,为便于分析,对该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将成本型指标转化为效益型指标。因为
Figure 169290DEST_PATH_IMAGE022
最大值为
Figure 787353DEST_PATH_IMAGE023
,最小值为1,所以当
Figure 136426DEST_PATH_IMAGE024
时定义度量公式为:
Figure 839940DEST_PATH_IMAGE025
同时,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评估指标moir3衡量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影响范围:
信息影响范围moir3。信息影响范围反应信息在信息系统中的分布情况。定义
Figure 667082DEST_PATH_IMAGE026
是VP中所有源节点的集合,
Figure 48907DEST_PATH_IMAGE027
是VP中所有汇节点的集合。对∀act∈
Figure 568881DEST_PATH_IMAGE027
,定义源节点和汇节点的集合:
Figure 290850DEST_PATH_IMAGE028
其中
Figure 921682DEST_PATH_IMAGE029
是作战信息网模型中从act'可达的其他行动的集合。S(act)描述了能够到达特定汇节点的源节点集合;
Figure 920862DEST_PATH_IMAGE030
Figure 1951DEST_PATH_IMAGE031
Figure 319537DEST_PATH_IMAGE032
描述了特定源节点能够到达的汇节点的集合。
Figure 613116DEST_PATH_IMAGE033
定义其信息影响范围为:
Figure 201223DEST_PATH_IMAGE034
体系的信息影响范围指标定义为:
Figure 187633DEST_PATH_IMAGE035
对象视角的作战信息网模型可以辅助分析体系中所有作战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情况。定义两个评估指标mois1、mois2进行分析:
信息共享密度mois1。用
Figure 228402DEST_PATH_IMAGE036
的网络密度指标来度量信息共享密度,度量公式为:
Figure 325671DEST_PATH_IMAGE037
当作战信息网是简单网络时,节点间只有一条信息交换边,信息共享密度将恒小于1;当作战信息网不是简单网络时,节点间可能存在多条信息交换边,因此信息共享密度可能会大于1。
信息共享效率mois2。用
Figure 627339DEST_PATH_IMAGE038
的直径指标的倒数来度量信息共享效率,直径越大,信息共享难度越大,效率越低。记
Figure 394438DEST_PATH_IMAGE039
的直径为
Figure 312715DEST_PATH_IMAGE040
,度量公式为:
Figure 682517DEST_PATH_IMAGE041
进一步地,分析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中部分或全部节点间的关系数据,以确定信息系统的总体能力度量指标,包括:
分析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中的中层节点间的链接信息;
基于分析结果通过计算信息网络中的权重信息以确定信息系统的总体能力度量指标。
例如,当完成信息系统各个子阶段的初步能力评估分析后,综合各个阶段的数据,完善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下的完整系统信息网络模型,即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模型。完整系统信息网络是指在之前构建的系统信息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模型。具体内容包括构建基于过程视角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模型、源节点和汇节点的结构模型以及拓展后的子阶段的对象视角系统信息网络模型。
基于过程视角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为:保留各个子阶段中的源节点,并以此作为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模型的源节点;删去各个子阶段中重复的节点,并将信息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汇总,就得到了过程视角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模型。
源节点和汇节点的结构模型的构建流程为:分别分析各个子阶段中的源节点和汇节点,并在重新布局后的全阶段过程视角系统信息网络模型中突出显示,就构建成了源节点和汇节点的结构模型。子阶段的对象视角拓展系统信息网络模型的构建方法为:考虑子阶段的对象视角系统信息网络模型中每条边上关联的信息交换种类,并在边上标记信息交换的种类,该数据也可理解为边的权重,未标记的权重为1。
分析信息系统的总体能力度量指标,并以此的得出整个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总体能力度量指标是指对完整系统信息网络中进行能力评估后得出的系统参数。总体能力度量指标包括全阶段过程视角系统信息网络模型中的能力度量指标以及拓展后的子阶段对象视角系统信息网络模型中的能力度量指标。
全阶段过程视角系统信息网络模型中的能力度量指标包括信息获取手段丰富度moir1、信息流通程度moir2、信息影响范围moir3,具体评估方式与上文相同;子阶段的对象视角拓展系统信息网络模型中的能力度量指标包括信息共享密度mois1、信息共享效率mois2,具体评估方式同上。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申请的方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步骤S101:对各个子阶段进行初步能力评估分析。内容包括采集基础信息、构建基于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子阶段信息节点关系网络,并计算子阶段的能力度量指标。所举案例在步骤S101中展示了某个子阶段的评估过程。
步骤S201:采集系统的信息流元素,构建信息节点活动表。
表1:信息节点活动表
序号 信息节点名称 序号 信息节点名称
1 A1组.行动1 19 F组.行动2
2 B1组.行动1 20 A1组.行动3
3 C1组.行动1 21 C3组.行动3
4 C2组.行动1 22 A2组.行动3
5 C3组.行动1 23 A3组.行动3
6 C4组.行动1 24 A5组.行动3
7 D1组.行动1 25 G组.行动4
8 E组.行动1 26 B1组.行动5
9 A2组.行动1 27 C1组.行动5
10 A3组.行动1 28 C2组.行动5
11 A4组.行动1 29 C3组.行动5
12 A5组.行动1 30 A4组.行动5
13 B2组.行动1 31 B2组.行动5
14 B3组.行动1 32 B3组.行动5
15 B4组.行动1 33 B4组.行动5
16 B5组.行动1 34 B5组.行动5
17 D2组.行动1 35 D2组.行动5
18 D3组.行动1 36 D3组.行动5
步骤S202:根据采集的信息,构建子阶段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信息节点关系网络,并收集网络中的参数。
根据信息节点活动表,构建信息系统的OV-5c图和OV-2图分别如图3 和图2 所示。
对OV-2图改造,将节点间的需求线用原需求线上关联的信息交换进行替换(一条需求线上可能关联多个信息交换,因此一条需求线会被替换为节点间的几条信息交换边),即得到对象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模型如图4所示,图4中两节点间的N25、N26等等表征所连节点间的信息交换关系。
对OV-5c改造,去掉泳道(或把泳道对应的组织、节点添加到行动\行动的属性中)即可得到过程视角的信息节点关系网络模型如图5所示。
对节点关系网络模型进一步优化去除图4信息节点关系网络中边的信息类型为null的边,以及由此形成的孤立的作战行动,剩余的子网即为过程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模型如图6所示,图6中各节点中标示的数字表征节点执行活动的活动ID/代码。
对过程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信息系统在某阶段过程视角系统信息网络模型参数、源节点参数以及汇节点参数。
步骤S203:通过权重计算对评估问题进行求解,以得出包括信息获取手段丰富度、信息流通程度、可用信息可访问比例、信息共享密度以及信息共享效率,共五项信息系统子阶段的能力度量指标。
分析该子阶段过程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模型,使用本实施例的方法评估信息共享能力指标,结果如下:
Figure 746681DEST_PATH_IMAGE042
信息获取手段丰富度
Figure 809315DEST_PATH_IMAGE043
Figure 824676DEST_PATH_IMAGE044
信息流通程度
对过程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模型按照信息流路进行重新布局,重新布局后的模型分别如图7所示,图7中各个节点上标定的数字表征各个节点执行活动的ID/代码。
计算可知图的直径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5
Figure 935851DEST_PATH_IMAGE046
信息影响范围
计算各汇节点的可用信息可访问比例,得到信息系统在某阶段各汇节点的可用信息可访问比例表。基于列表中的计算数据可以确定体系的信息影响范围为
Figure 212112DEST_PATH_IMAGE047
=84.31%。
分析该子阶段对象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模型,使用本实施例的方法评估信息共享能力指标,结果如下:
Figure 217284DEST_PATH_IMAGE048
信息共享密度指标:
Figure 110153DEST_PATH_IMAGE049
Figure 962703DEST_PATH_IMAGE050
信息共享效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1
步骤S102,汇总各个阶段的数据,完善不同视角下的完整信息节点关系网络。
首先,结合各个阶段的数据,构建基于过程视角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模型。对过程视角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模型按照信息流路进行重新布局。
构建源节点和汇节点的结构模型,分别分析各个子阶段中的源节点和汇节点,并在重新布局后的全阶段过程视角系统信息网络模型中突出显示。
构建子阶段的对象视角拓展系统信息网络模型,考虑子阶段的对象视角系统信息网络模型中每条边上关联的信息交换种类,并在边上标记信息交换的种类,该数据也可理解为边的权重,未标记的权重为1,就构成了对象视角的拓展系统信息网络模型如图8所示,图8中各个节点上标定的数字表征各个节点执行活动的ID/代码。
步骤S103,计算全阶段过程视角信息节点关系网络模型中的能力度量指标以及拓展后的子阶段对象视角信息节点关系网络模型中的能力度量指标,并分析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分析全阶段过程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模型,使用本实施例的方法评估信息共享能力指标,结果如下;
Figure 31153DEST_PATH_IMAGE042
信息获取手段丰富度:
Figure 435590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284597DEST_PATH_IMAGE044
信息流通程度
图8中信息网的直径为16,因此MOIR2信息流通程度指标为
Figure 442302DEST_PATH_IMAGE053
Figure 958734DEST_PATH_IMAGE046
信息影响范围
计算各汇节点的可用信息可访问比例,得到信息系统在全阶段各汇节点的可用信息可访问比例表。基于该列表,综合得到体系的信息影响范围为
Figure 409438DEST_PATH_IMAGE054
对过程视角下的作战信息网,从作战全过程分析有以下结论:体系的信息获取手段丰富度不高,只有4.55%;体系信息流通效率不高,作战信息网的直径达到了16,说明有的信息的流通需要的环节比较多;体系的信息影响范围也不高,仅仅为54.86%。
分析图8中的拓展后的某阶段对象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模型,使用本实施例的方法评估信息共享能力指标,结果如下:
加权情况下的信息共享密度指标
Figure 11321DEST_PATH_IMAGE055
Figure 330307DEST_PATH_IMAGE056
信息共享效率
Figure 622617DEST_PATH_IMAGE057
Figure 900014DEST_PATH_IMAGE058
各阶段系统信息网模型的信息共享密度指标对比如图9所示,从中可以看出,阶段5的信息共享密度相对较高,但整个过程中各阶段的信息共享密度指标还是较低的,说明信息系统中各信息节点间的信息交互程度整体偏少。如果考虑节点间的交换信息种类,则阶段1的信息共享密度指标值提高较多,其他阶段的指标值变化不大,说明在阶段1各信息节点通过大量信息交换协调信息处理工作。
各阶段系统信息网模型的信息共享效率指标对比如图10所示,从中可以看出:阶段4和阶段3的信息共享效率稍低,在30%左右;其他阶段的信息共享效率为50%。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信息共享能力评估装置,包括:
第一评估模块,用于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分别进行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能力评估分析;
调整模块,用于至少基于各个所述子阶段状态的能力评估分析数据调整不同视角下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是指所述信息系统中各种信息流动所形成的关系网络;
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中部分或全部节点间的关系数据,以确定所述信息系统的总体能力度量指标;
第二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总体能力度量指标评估所述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分别进行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能力评估分析,包括:
采集所述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的基础信息;
基于采集得到的所述基础信息分别构建基于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
分别对不同视角下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进行能力评估分析。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过程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的输入模型是作战过程模型,所述过程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包含信息生命周期过程信息,用于分析信息链路长度和信息应用范围。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对象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为以信息节点为节点、以节点间信息交换为边的有向网络模型;
所述对象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用于从信息产生、处理和使用主体的角度描述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关系,以及分析各所述主体对象生成或使用信息的多少、信息处理负载的强弱;
其中所述主体为在所述对象视角下用于生成信息的节点的执行主体。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基于各个所述子阶段状态的能力评估分析数据调整不同视角下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包括:
基于各个所述子阶段状态的能力评估分析数据、信息系统的信息流元素调整不同视角下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
所述信息流元素包括节点、节点关联、节点活动关联、活动、需求线、信息要素。
作为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分析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中部分或全部节点间的关系数据,以确定所述信息系统的总体能力度量指标,包括:
分析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中的中层节点间的链接信息;
基于分析结果通过计算信息网络中的权重信息以确定所述信息系统的总体能力度量指标。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配置为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该一个或多个程序被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方法。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方法。应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各个方案具有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有形地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并且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诸如上文所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应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各个方案具有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可以但不限于是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介质(RAM)、只读存储介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介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介质(CD-ROM)、光存储介质件、磁存储介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配置为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天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应当理解,虽然本申请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分别进行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能力评估分析;
至少基于各个所述子阶段状态的能力评估分析数据调整不同视角下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是指所述信息系统中各种信息流动所形成的关系网络;
分析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中部分或全部节点间的关系数据,以确定所述信息系统的总体能力度量指标;
基于所述总体能力度量指标评估所述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
所述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分别进行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能力评估分析,包括:
采集所述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的基础信息;
基于采集得到的所述基础信息分别构建基于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
分别对不同视角下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进行能力评估分析;
所述信息共享能力包括所述信息系统内的信息丰富性,所述信息丰富性的度量治标包括信息获取手段丰富度及信息流通程度,所述信息流通程度用于描述信息的流通性和实时性,以系统信息网模型中信息传播链路的长度进行度量,可以定义为过程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模型的直径,度量公式为:
Figure 603709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637524DEST_PATH_IMAGE002
为过程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
Figure 349128DEST_PATH_IMAGE003
为子作战行动集合,
Figure 214316DEST_PATH_IMAGE004
为信息节点;
Figure 792321DEST_PATH_IMAGE005
最大值为
Figure 375749DEST_PATH_IMAGE006
,最小值为1,所以当
Figure 625465DEST_PATH_IMAGE007
时定义度量公式为:
Figure 548422DEST_PATH_IMAGE0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程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的输入模型是作战过程模型,所述过程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包含信息生命周期过程信息,用于分析信息链路长度和信息应用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象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为以信息节点为节点、以节点间信息交换为边的有向网络模型;
所述对象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用于从信息产生、处理和使用主体的角度描述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关系,以及分析各所述使用主体生成或使用信息的多少、信息处理负载的强弱;
其中所述使用主体为在所述对象视角下用于生成信息的节点的执行主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基于各个所述子阶段状态的能力评估分析数据调整不同视角下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包括:
基于各个所述子阶段状态的能力评估分析数据、信息系统的信息流元素调整不同视角下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
所述信息流元素至少包括节点、节点关联、节点活动关联、活动、需求线、信息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中部分或全部节点间的关系数据,以确定所述信息系统的总体能力度量指标,包括:
分析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中的中层节点间的链接信息;
至少基于分析结果确定所述信息系统的总体能力度量指标。
6.一种信息共享能力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评估模块,用于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分别进行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能力评估分析;
调整模块,用于至少基于各个所述子阶段状态的能力评估分析数据调整不同视角下的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是指所述信息系统中各种信息流动所形成的关系网络;
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所述全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中部分或全部节点间的关系数据,以确定所述信息系统的总体能力度量指标;
第二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总体能力度量指标评估所述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能力;
所述对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分别进行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能力评估分析,包括:
采集所述信息系统的各个子阶段状态的基础信息;
基于采集得到的所述基础信息分别构建基于过程视角和对象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
分别对不同视角下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进行能力评估分析;
所述信息共享能力包括所述信息系统内的信息丰富性,所述信息丰富性的度量治标包括信息获取手段丰富度及信息流通程度,所述信息流通程度用于描述信息的流通性和实时性,以系统信息网模型中信息传播链路的长度进行度量,可以定义为过程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模型的直径,度量公式为:
Figure 858180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866587DEST_PATH_IMAGE002
为过程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
Figure 919994DEST_PATH_IMAGE003
为子作战行动集合,
Figure 759774DEST_PATH_IMAGE004
为信息节点;
Figure 443696DEST_PATH_IMAGE005
最大值为
Figure 736137DEST_PATH_IMAGE006
,最小值为1,所以当
Figure 701557DEST_PATH_IMAGE007
时定义度量公式为:
Figure 333527DEST_PATH_IMAGE00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共享能力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过程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的输入模型是作战过程模型,所述过程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包含信息生命周期过程信息,用于分析信息链路长度和信息应用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共享能力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对象视角的子阶段系统信息网络为以信息节点为节点、以节点间信息交换为边的有向网络模型;
所述对象视角的系统信息网络用于从信息产生、处理和使用主体的角度描述三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关系,以及分析各所述使用主体生成或使用信息的多少、信息处理负载的强弱;
其中所述使用主体为在所述对象视角下用于生成信息的节点的执行主体。
CN202210745847.7A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8269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5847.7A CN114826967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5847.7A CN114826967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6967A CN114826967A (zh) 2022-07-29
CN114826967B true CN114826967B (zh) 2022-10-11

Family

ID=82522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5847.7A Active CN114826967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2696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9661A (zh) * 2010-05-06 2010-09-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复杂系统的决策支持能力评估分析方法
CN112365188A (zh) * 2020-11-30 2021-02-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指挥信息系统满足度评估方法以及装置
CN112883527A (zh) * 2021-03-16 2021-06-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面向网络体系的仿真评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5070A (en) * 1993-03-01 1994-12-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rchitecture and method for a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140259095A1 (en) * 2013-03-06 2014-09-11 James Alvin Bryant Method of providing cyber security as a service
CN112600936B (zh) * 2020-12-29 2023-01-31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一种云计算系统服务的量化和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9661A (zh) * 2010-05-06 2010-09-01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复杂系统的决策支持能力评估分析方法
CN112365188A (zh) * 2020-11-30 2021-02-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指挥信息系统满足度评估方法以及装置
CN112883527A (zh) * 2021-03-16 2021-06-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面向网络体系的仿真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4ISR系统能力需求模型综合效能分析与评估方法;蒋鑫等;《舰船电子工程》;20110620(第06期);全文 *
作战系统集成框架与信息共享等级评价研究;罗雪山等;《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0615(第03期);全文 *
信息优势在C~4ISR系统需求论证中的应用研究;王书满等;《指挥控制与仿真》;20110615(第03期);全文 *
基于活动的C~4ISR系统作战需求综合建模方法;饶德虎等;《火力与指挥控制》;20070815(第08期);全文 *
网络中心化决策优势建模及分析;杨海波等;《指挥控制与仿真》;20100215(第01期);全文 *
装备作战需求论证的作战任务清单质量评估方法;王世贵等;《装备学院学报》;20150428(第02期);第1-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6967A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an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blockchain systems: A systematic survey
Bansak et al. Using conjoint experiments to analyze election outcomes: The essential role of the average marginal component effect
Samoilenko et al.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for monitoring efficiency-based performance of productivity-driven organization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zzeh et al. Analogy-based software effort estimation using Fuzzy numbers
US8303310B2 (en) System for evaluating information competency and method thereof
Ströele et al. Group and link analysis of multi-relational scientific social networks
Tong et al. New peer effect-based approach for service matching in cloud manufacturing under uncertain preferences
Ströele et al. Modeling, mining and analysis of multi-relational scientific social network
Leyva López et al. Accentuating the rank positions in an agreement index with reference to a consensus order
CN111563187A (zh) 关系确定方法、装置、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2860973B (zh) 基于社交网络分析的组织健康评估方法
Wang et al. A new multi-granularity probabilistic linguistic two-sided matching method considering peer effec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ension services
Xu et al. The mobile media based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web events influence in cyber-physical space
Loehnert About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survey data
CN114826967B (zh) 一种信息共享能力评估方法及装置
Ju et al. A novel method for multi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with dual hesitant fuzzy triangular linguistic information
CN106294456B (zh) 机器学习的方法和设备
Liu et al. Towards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of composite services via failure estimation of general and domain quality of services
Zhao et al. An incomplete probabilistic linguistic multi-attribute group decision making method based on a three-dimensional trust network
Eikebrokk et al. Exploring process-modelling practice: Towards a conceptual model
Mou et al. Two regression methods for hesitant multiplicative preference relations with different consistencies
Karagul et al. Evaluation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quality attributes: A comparison from Turkey
Bashari et al. Modeling opinion formation in social networks: A probabilistic fuzzy approach
CN111177188A (zh) 一种基于聚合边与时序聚合边的快速海量时序数据处理方法
Zhang et al. An Integrated Consensus Improving Strategy Based on PL‐Wasserstein Dista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mergenc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