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5633A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5633A
CN114825633A CN202210564749.3A CN202210564749A CN114825633A CN 114825633 A CN114825633 A CN 114825633A CN 202210564749 A CN202210564749 A CN 202210564749A CN 114825633 A CN114825633 A CN 114825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module
equipment
energy consumption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647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雪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5647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256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25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56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9/00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 A01M29/12Scaring or repelling devices, e.g. bird-scaring apparatus using odoriferous substances, e.g. aromas, pheromones or chemic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00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 A62C3/16Fire prevention, containment or extinguish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objects or places in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e.g. cablew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1/00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 A62C31/02Nozz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re-extinguish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5/00Permanently-installed equipment
    • A62C35/02Permanently-installed equipment with containers for delivering the extinguishing sub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3/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r presence of liquid or steam
    • B08B3/02Cleaning by the force of jets or spray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AC powered lo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8Electronic means for switching from one power supply to another power supply, e.g. to avoid parallel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10Clean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oxic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Bird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服务器模块、供能模块、供能监测模块、设备耗能管理模块和能源回收模块所述服务器模块,用于提供人机交互界面并根据人机交互界面的操作向供能模块、供能监测模块、设备耗能管理模块和能源回收模块发送操控指令;本申请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耗电设备,避免能源浪费,实现对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进行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管理,并且通过能源回收模块的设置能够对各种自然能源和生产副产物能源进行回收存储,实现开源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企业能源管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是维持企业运作之基本要素,其中以电力、煤炭最重要。在大型建筑中,企业的用能系统的耗能比例大,单位面积能源消耗高,节能空间很大。而企业的主要用能系统为空调、机械设备、照明系统和供水系统,其能耗占企业整体用能的比例高达90%,成为企业节能的重点。并且一些企业为了保险起见会在企业内设置备用电源和备用发电器材,确保在突发停电的状况下仍能确保企业内基本设施运行。
在企业生产管理中,为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能源管理,需要经常统计和汇总企业能耗数据报表,并进行产品能源消耗成本核算。现存问题:其一,是采用人工统计和制作报表,然后层层提交给高管,然后高管再阅读报表进行获取生产信息,这种方式统计速度慢、容易出错,因此效率很低下。其二,能耗的数据往往是以月或季度为单位时长进行统计的,统计周期太长,企业管理人员无法及时获取短时能耗信息。其三,能耗数据获取是通过电网电表进行读取获得,只能获取整个部门或者整个车间的能耗情况,无法获取到某一个机台或者某一个产品生产中的能耗数据。因此,企业对生产中设备的能耗无法获得准确的数据,进而无法计算出能耗成本,只能采用经验进行估算,误差较大;另外,无法准确掌握企业的能耗消耗情况,就无法针对性的进行能源分析和进行节能优化,对企业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企业对于能源的管理效率较低,无法实现对企业能源进行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管理,为绿色环保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有企业对于能源的管理效率较低,无法实现对企业能源进行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管理,为绿色环保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的现象,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模块、供能模块、供能监测模块、设备耗能管理模块和能源回收模块,供能模块、供能监测模块、设备耗能管理模块和能源回收模块均与服务器模块通信连接。
服务器模块,用于提供人机交互界面并根据人机交互界面的操作向供能模块、供能监测模块、设备耗能管理模块和能源回收模块发送操控指令。
供能模块,用于向企业内各个设备进行供能。
供能监测模块,用于对供能模块的供能环境参数和供能负载状态进监测,定时对供能模块进行维护。
设备耗能管理模块,用于采集企业内各个设备的耗能情况,并根据采集到的耗能情况分析是否存在异常耗能的设备,在发现异常耗能设备时通过服务器模块向管理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能源回收模块,用于对各种自然能源和生产副产物能源进行回收存储。
设备耗能管理模块包括设备能耗分析单元和若干个设备能耗采集器,若干个设备能耗采集器用于采集企业内各个设备的能耗数据并发送至设备能耗分析单元,设备能耗分析单元用于根据能耗数据分析判断各个设备的能耗状况,并在发现能耗异常的设备时向服务器模块发送报警信息。
设备能耗分析单元用于根据能耗数据分析判断各个设备的能耗状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各个设备的能耗数据,按照预设的设备分组对每个分组内的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整理得到若干个设备组的设备能耗数据集合A1、A2...Ai,其中Ai为第i组设备组的设备能耗数据集合,且Ai={ai1、ai2...aij},其中aij为第i组设备组终第j台设备的能耗数据;
将得到的若干个设备组的设备能耗数据集合A1、A2...Ai与预设置的标准能耗集合A1N、A2N...AiN进行对比计算出每组设备的设备能耗数据集合与标准能耗集合的差值的绝对值Bk,k=1-i,并将Bk与预设的阈值B进行比较若Bk大于B则判断Bk对应的设备组存在异常;
对Bk对应的设备组的各个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按电压U、电流I、相位φ、以及各次谐波的含量进行采集,通过异常点检测算法,得到异常点P1~u,其中u不大于设备组内设备数量;
将异常点P1~u的数据修改为相应耗电设备的标准数据,重新开始实时获取各个设备的能耗数据,判断每组设备的设备能耗数据集合与标准能耗集合的差值的绝对值Bk是否均小于预设阈值B,若均小于则判断企业内与异常点P1~u对应的设备发生能耗异常,若还存在大于预设阈值B的则重复上一步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供能模块向企业稳定供能,确保企业能够稳定持续进行生产,同时通过供能监测模块对供能模块的供能环境参数和供能负载状态进监测,定时对供能模块进行维护,为供能模块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的同时确保供能模块的运行安全,通过设备耗能管理模块的设置实现对企业内各个用电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耗电设备,避免能源浪费,实现对企业能源进行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管理,并且通过能源回收模块的设置能够对各种自然能源和生产副产物能源进行回收存储,实现开源节能,达到了绿色节能环保的效果。通过设备能耗分析单元和若干个设备能耗采集器的设置,能够实时采集各个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而实现对各个设备的能耗状况进行监测,便于及时发现能耗异常的设备,达到绿色节能环保的效果。先对设备进行分组,对每组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整体监测,一组一组进行异常判定,在确定存在异常数据的设备组后,再对设备组内的设备进行异常判定,通过逐渐缩小范围的方式,最终得到异常耗电设备,使得原本难以实现的海量数据分析最终得以准确处理,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耗电设备,避免能源浪费,实现对企业能源进行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管理,达到了绿色节能环保的效果。
进一步的,供能模块包括市电供能单元和备用能源单元,市电供能单元用于接入当地电网进而向企业提供市电,备用能源单元用于在企业停电或电力不足时向企业供电。市电供能单元包括降压变电所、高压配电所、车间变电所、高压配电线路和低压配电线路。备用能源单元包括应急备用电源、防火防潮装置,防火防潮装置包括防护箱、移动装置、防水罩、升降装置、冷凝装置、储水装置、喷水装置、测温装置、控制系统。防护箱设置于移动装置上,防护箱的内部底面上涂有导热涂层。应急备用电源设置于防护箱内。防水罩罩设于应急备用电源外,其内部设置有干燥剂,防水罩的内表面涂有导热疏水涂层。升降装置与防水罩上部连接,用于使防水罩上升和下降。冷凝装置设置于防护箱内,处于防水罩外侧,与应急备用电源连接,用于将防护箱内的水汽液化,且冷凝装置与防护箱的内部底面相接。储水装置与防护箱的底面连通,用于储存冷凝装置产生的水。喷水装置的吸水口与储水装置连通,喷水装置的喷水口处于防水罩上方,且面向防水罩的中心。控制系统与升降装置、冷凝装置、喷水装置、测温装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市电供能单元和备用能源单元的设置,能够实现向企业持续不间断供能,避免因市电短暂停电或市电电压不稳产生波动导致企业生产设备断电的现象,有效避免企业因突然断电而导致的损失,达到稳定持续供能的效果。当需要使用应急备用电源时,通过移动装置将备用能源单元移动到需要供电的地方。当发生火灾时,测温装置检测到环境温度达到阈值,通过喷水装置和储水装置在防护箱内持续喷水,防止火灾蔓延到应急备用电源处,保护应急备用电源。当测温装置检测到应急备用电源的温度高于阈值时,通过喷水装置和储水装置在防护箱内持续喷水,对应急备用电源进行水冷散热。冷凝装置能够将空气中的水汽冷凝成水,然后储存到储水装置中,还能够降低喷水装置喷出的水的温度,提高了对应急备用电源的防火效果和散热效果。设置干燥剂,用于使防水罩内保持干燥。防水罩的内表面涂有导热疏水涂层,用于使防水罩内侧面上冷凝的水更容易与防水罩脱离,使防水罩内侧面上冷凝的水依次经过防水罩底部、防水台,最终流入储水装置中。冷凝装置与防护箱的内部底面相接,能够使防护箱的内部底面和防水罩内侧面降温,增大了冷凝面积,提高了对空气中水汽的冷凝效果。设置升降装置,便于工作人员将防水罩抬升。
进一步的,防护箱内部底面上设置有防水台,防水台为圆台状,防水台表面涂有导热涂层。应急备用电源位于防水台的上表面。防水罩为半球状,其外表面上设置有吸水层,防水罩的底边与防水台的侧面紧贴。储水装置内混合有驱虫剂,储水装置包括排水管,排水管一端与外界连通,用于使储水装置中的水位低于防水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水装置喷出的水流会向下撞击在防水罩上,在防水台的辅助下,能够防止防水罩移动,对应急备用电源进行保护,并使防水罩的底边与防水台的侧面紧贴,防止水汽进入防水罩内。在雨天,雨水会从防护箱的顶部的开口进入防护箱内,然后将储水装置填满,多余的水会从排水管排到外界。设置驱虫剂,在喷水装置的作用下,使驱虫剂将防护箱内壁和防水罩外表面覆盖,在水分蒸发后,能够形成驱虫剂层,具有驱虫效果。防水罩外表面上设置有吸水层,用于吸收水分,提高了防水罩的防火效果和散热效果,且能够吸附更多驱虫剂,提高了驱虫效果。
进一步的,备用能源单元包括报警器、电量监测装置。电量监测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用于监测应急备用电源的电量。报警器用于在测温装置测得的温度高于T时,以及在电量监测装置监测到应急备用电源的剩余电量低于X%时发出报警信息。测温装置包括两个测温计,两个测温计分别设置于防水罩的内侧和外侧,用于检测应急备用电源和外界的温度。移动装置包括导航模块、驱动模块,导航模块用于规划备用能源单元到达安全位置的路线。驱动模块与储水装置底部紧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冷凝装置和喷水装置都与应急备用电源连接,会消耗应急备用电源的电量,报警器用于在发生火灾时和应急备用电源电量过低时进行报警,提醒工作人员。由于应急太阳能板会对应急备用电源进行供电,若应急备用电源的电量低于阈值,则表明应急太阳能板出现了故障,可以通过报警信息提醒工作人员。将两个测温计分别设置于防水罩的内侧和外侧,与喷水装置相配合,能够实现对备用能源单元的防火和散热。当处于外侧的测温计检测到发生火灾时,启动驱动模块,在导航模块作用下,使备用能源单元自动从火灾区域脱离,移动到安全位置,能够对备用能源单元进行保护。驱动模块与储水装置底部紧贴,由于发生火灾时,会使喷水装置启动,在冷凝装置作用下,能够对驱动模块进行水冷散热,从而能够防止驱动模块温度过高而损坏。
进一步的,能源回收模块包括太阳能发电设备和冷热交换机组,冷热交换机组用于对企业的生产废水和工业废水的热量进行回收。防护箱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开口处于防水罩的正上方。太阳能发电设备均与供能模块连接,太阳能发电设备包括应急太阳能板,应急太阳能板与应急备用电源连接,用于为应急备用电源充电,应急太阳能板设置于防护箱的开口内,与防护箱的侧壁通过转轴连接,其转轴连接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能够使应急太阳能板翻转。当电量监测装置监测到应急备用电源的电量被充满后,通过转动装置将应急太阳能板的发电面翻转到防护箱内部,并启动喷水装置,清洗应急太阳能板的发电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太阳能发电设备能够收集太阳能为供能模块供电,降低了企业对外界电能的需求,有效的节约了生产成本。通过冷热交换机组的设置,通过热交换的方式能够对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中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达到了绿色节能环保的效果。通过喷水装置对应急太阳能板表面进行除尘,能够提高应急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当电量监测装置监测到应急备用电源的电量低于设定值时,通过转动装置将应急太阳能板的发电面翻转,对应急备用电源充电。
移动装置包括备用水箱、底板、若干第一喷头、若干第二喷头;防护箱表面涂有防火涂层;底板固定于防护箱下部;备用水箱设置于驱动模块下方,用于保护驱动模块;若干第一喷头设置于底板上表面,围绕防护箱设置,且其喷水端向防护箱倾斜,若干第二喷头通过管道与备用水箱连通;若干第二喷头分散固定于底板的底面,且其喷水端面向地面,若干第二喷头通过管道与备用水箱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发生火灾时,通过移动装置使备用能源单元向安全位置移动,同时若干第一喷头启动,将防护箱笼罩在水雾中,防止备用能源单元将火焰带到其他地方,将火灾扩大。同时若干第二喷头启动,对备用能源单元行进路线上的火焰进行扑灭,并清除底面的小石头,使备用能源单元的移动更加稳定和快速。备用水箱设置于驱动模块下方,用于保护驱动模块。
进一步的,供能监测模块包括监测分析单元、线路监测单元、供电环境监测单元、定时维护单元和电力负荷监测单元,线路监测单元包括若干个热成像设备,若干个热成像设备用于采集高压配电线路、降压变电所、高压配电所和车间变电所等区域的热成像监控影像发送至监测分析单元,监测分析单元用于对热成像监控影像进行分析读取,判断热成像监控影像中是否存在点位温度超过预设基准值的点位,若存在则向服务器模块发送报警信息并通过预设的报警装置进行报警。电力负荷监测单元用于对供能模块各部分的电压、电流、频率、用电、开关状态进行采集发送至监测分析单元。
供电环境监测单元用于对供能模块所在区域的环境参数进行采集监测,供电环境监测单元包括车间环境采集组件和供电主机环境采集组件,车间环境采集组件包括设置于车间内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易燃气体传感器、有害气体传感器和火灾探测器。供电主机环境采集组件包括设置于各个供电主机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车间环境采集组件和供电主机环境采集组件将采集到的车间环境参数和供能模块各个主机内部的环境参数发送至监测分析单元,监测分析单元对车间环境参数和供能模块各个主机内部的环境参数发送至监测分析单元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并通过预设置的环境调节设备调节管控车间内的环境参数,并在发现某个主机内部环境参数异常时向服务器模块发送报警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线路监测单元和监测分析单元的设置,实现对高压配电线路、降压变电所、高压配电所和车间变电所等区域进行热成像监控采集,在发现高压配电线路和供电设备温度异常时及时发出警报,避免出现线路老化或电压过高等意外状况导致高压配电线路和供电设备自燃的现象,提高供电模块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达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通过供电环境监测单元的设置,能够实时采集供能模块所在区域的环境参数以及供能模块中各个主机内部的环境参数,进而通过监测分析单元对车间环境参数和供能模块各个主机内部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便于及时发现车间的环境异常进行调控,并且在发现某个主机内部环境参数异常时向服务器模块发送报警信息,通过外部环境和主机内部环境双重检测的手段,进一步提高了对供能模块各个设备的运行环境的监测和调控效率,便于供能模块在适宜的环境下稳定运行,达到有效提高供能模块设备寿命的效果。
进一步的,定时维护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维护计划定时发送维护通知至管理人员处,定时维护单元还包括灰尘检测组件,灰尘检测组件用于检测供能模块各个主机的灰尘堆积状况,灰尘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主机散热网一侧的光源和设置于主机另一侧的亮度检测器,监测分析单元定时启动光源照射亮度检测器,同时监测分析单元接收亮度检测器的亮度检测数据根据亮度检测数据分析判断主机的散热网是否存在灰尘堆积状况,并在发现某个主机存在灰尘堆积状况时向服务器模块发送维护通知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时维护单元的设置,能够根据维护计划定时通知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有效降低设备出现异常的概率。同时通过灰尘检测组件的设置,能够定时检测供能模块各个设备主机的灰尘堆积状况,并及时通知管理人员对灰尘堆积较为严重的设备主机进行清理维护,确保主机稳定散热、稳定运行,避免因无法有效散热导致设备主机出现异常或损坏的现象,达到有效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的效果。
进一步的,监测分析单元接收亮度检测器的亮度检测数据根据亮度检测数据分析判断主机的散热网是否存在灰尘堆积状况具体包括:监测分析单元接收亮度检测器的亮度检测数据,根据亮度检测数据与光源的额定光照强度进行对比计算光照强度差值,若光照强度差值大于预设光照阈值S则判断该主机的散热存在灰尘堆积状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灰尘检测组件的设置,能够定时检测供能模块各个设备主机的灰尘堆积状况,并及时通知管理人员对灰尘堆积较为严重的设备主机进行清理维护,确保主机稳定散热、稳定运行,避免因无法有效散热导致设备主机出现异常或损坏的现象,达到有效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的效果。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供能监测模块对供能模块的供能环境参数和供能负载状态进监测,定时对供能模块进行维护。
通过设备耗能管理模块采集企业内各个设备的耗能情况,并根据采集到的耗能情况分析是否存在异常耗能的设备,在发现异常耗能设备时通过服务器模块向管理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通过能源回收模块,用于对各种自然能源和生产副产物能源进行回收存储。
通过供能监测模块对供能模块的供能环境参数和供能负载状态进监测,定时对供能模块进行维护,为供能模块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的同时确保供能模块的运行安全,通过设备耗能管理模块的设置实现对企业内各个用电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耗电设备,避免能源浪费,实现对企业能源进行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管理,并且通过能源回收模块的设置能够对各种自然能源和生产副产物能源进行回收存储,实现开源节能,达到了绿色节能环保的效果。
当测温装置检测到火灾后,通过转动装置将应急太阳能板的发电面翻转到防护箱内部,并启动喷水装置和驱动模块,并通过导航模块使备用能源单元向安全位置移动,同时,启动若干第一喷头和若干第二喷头喷水,直到备用能源单元移动到安全位置。
在火灾时,通过转动装置将应急太阳能板的发电面翻转到防护箱内部,能够保护应急太阳能板的发电面,反正其被火焰烧坏;通过启动若干第一喷头,将防护箱笼罩在水雾中,能够对应急太阳能板背面进行保护,防止被火焰烧坏。
综上,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供能模块向企业稳定供能,确保企业能够稳定持续进行生产,同时通过供能监测模块对供能模块的供能环境参数和供能负载状态进监测,定时对供能模块进行维护,为供能模块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的同时确保供能模块的运行安全,通过设备耗能管理模块的设置实现对企业内各个用电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耗电设备,避免能源浪费,实现对企业能源进行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管理,并且通过能源回收模块的设置能够对各种自然能源和生产副产物能源进行回收存储,实现开源节能,达到了绿色节能环保的效果。
2.通过对应急备用电源实行防火、散热、防虫、充电等方面的设置,能够延长应急备用电源的使用寿命,提高应急备用电源的供能效果。
3.通过设备能耗分析单元和若干个设备能耗采集器的设置,能够实时采集各个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而实现对各个设备的能耗状况进行监测,通过先对设备进行分组再对每组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整体监测的方式,一组一组进行异常判定,在确定存在异常数据的设备组后,再对设备组内的设备进行异常判定,通过逐渐缩小范围的方式,最终得到异常耗电设备,使得原本难以实现的海量数据分析最终得以准确处理,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耗电设备,避免能源浪费,实现对企业能源进行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管理,达到了绿色节能环保的效果。
4.通过线路监测单元和监测分析单元的设置,实现对高压配电线路、降压变电所、高压配电所和车间变电所等区域进行热成像监控采集,在发现高压配电线路和供电设备温度异常时及时发出警报,避免出现线路老化或电压过高等意外状况导致高压配电线路和供电设备自燃的现象,提高供电模块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达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
5.通过灰尘检测组件的设置,能够定时检测供能模块各个设备主机的灰尘堆积状况,并及时通知管理人员对灰尘堆积较为严重的设备主机进行清理维护,确保主机稳定散热、稳定运行,避免因无法有效散热导致设备主机出现异常或损坏的现象,达到有效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能耗数据分析方法的方法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方法的方法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备用能源单元的系统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服务器模块;2、供能模块;21、市电供能单元;211、降压变电所;212、高压配电所;213、车间变电所;214、高压配电线路;215、低压配电线路;22、备用能源单元;221、应急备用电源;222、防火防潮装置;223、防护箱;224、移动装置;225、防水罩;226、升降装置;227、冷凝装置;228、储水装置;229、喷水装置;2210、测温装置;2211、控制系统;2212、报警器;2213、电量监测装置;3、供能监测模块;31、监测分析单元;32、线路监测单元;33、供电环境监测单元;331、车间环境采集组件;332、供电主机环境采集组件;34、定时维护单元;341、光源;342、亮度检测器;35、电力负荷监测单元;4、设备耗能管理模块;41、设备能耗分析单元;42、设备能耗采集器;5、能源回收模块;51、太阳能发电设备;52、冷热交换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模块1、供能模块2、供能监测模块3、设备耗能管理模块4和能源回收模块5,供能模块2、供能监测模块3、设备耗能管理模块4和能源回收模块5均与服务器模块1通信连接。
服务器模块1,用于提供人机交互界面并根据人机交互界面的操作向供能模块2、供能监测模块3、设备耗能管理模块4和能源回收模块5发送操控指令。
供能模块2,用于向企业内各个设备进行供能。
供能监测模块3,用于对供能模块2的供能环境参数和供能负载状态进监测,定时对供能模块2进行维护。
设备耗能管理模块4,用于采集企业内各个设备的耗能情况,并根据采集到的耗能情况分析是否存在异常耗能的设备,在发现异常耗能设备时通过服务器模块1向管理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能源回收模块5,用于对各种自然能源和生产副产物能源进行回收存储。
设备耗能管理模块4包括设备能耗分析单元41和若干个设备能耗采集器42,若干个设备能耗采集器42用于采集企业内各个设备的能耗数据并发送至设备能耗分析单元41,设备能耗分析单元41用于根据能耗数据分析判断各个设备的能耗状况,并在发现能耗异常的设备时向服务器模块1发送报警信息。
设备能耗分析单元41用于根据能耗数据分析判断各个设备的能耗状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各个设备的能耗数据,按照预设的设备分组对每个分组内的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整理得到若干个设备组的设备能耗数据集合A1、A2...Ai,其中Ai为第i组设备组的设备能耗数据集合,且Ai={ai1、ai2...aij},其中aij为第i组设备组终第j台设备的能耗数据;
S2:将得到的若干个设备组的设备能耗数据集合A1、A2...Ai与预设置的标准能耗集合A1N、A2N...AiN进行对比计算出每组设备的设备能耗数据集合与标准能耗集合的差值的绝对值Bk,k=1-i,并将Bk与预设的阈值B进行比较若Bk大于B则判断Bk对应的设备组存在异常;
S3:对Bk对应的设备组的各个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按电压U、电流I、相位φ、以及各次谐波的含量进行采集,通过异常点检测算法,得到异常点P1~u,其中u不大于设备组内设备数量;
S4:将异常点P1~u的数据修改为相应耗电设备的标准数据,重新开始实时获取各个设备的能耗数据,判断每组设备的设备能耗数据集合与标准能耗集合的差值的绝对值Bk是否均小于预设阈值B,若均小于则判断企业内与异常点P1~u对应的设备发生能耗异常,若还存在大于预设阈值B的则重复上一步骤。
通过供能模块2向企业稳定供能,确保企业能够稳定持续进行生产,同时通过供能监测模块3对供能模块2的供能环境参数和供能负载状态进监测,定时对供能模块2进行维护,为供能模块2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的同时确保供能模块2的运行安全,通过设备耗能管理模块4的设置实现对企业内各个用电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耗电设备,避免能源浪费,实现对企业能源进行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管理,并且通过能源回收模块5的设置能够对各种自然能源和生产副产物能源进行回收存储,实现开源节能,达到了绿色节能环保的效果。通过设备能耗分析单元41和若干个设备能耗采集器42的设置,能够实时采集各个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而实现对各个设备的能耗状况进行监测,便于及时发现能耗异常的设备,达到绿色节能环保的效果。先对设备进行分组,对每组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整体监测,一组一组进行异常判定,在确定存在异常数据的设备组后,再对设备组内的设备进行异常判定,通过逐渐缩小范围的方式,最终得到异常耗电设备,使得原本难以实现的海量数据分析最终得以准确处理,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耗电设备,避免能源浪费,实现对企业能源进行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管理,达到了绿色节能环保的效果。
如图4所示,供能模块2包括市电供能单元21和备用能源单元22,市电供能单元21用于接入当地电网进而向企业提供市电,备用能源单元22用于在企业停电或电力不足时向企业供电。市电供能单元21包括降压变电所211、高压配电所212、车间变电所213、高压配电线路214和低压配电线路215。备用能源单元22包括应急备用电源221、防火防潮装置222,防火防潮装置222包括防护箱223、移动装置224、防水罩225、升降装置226、冷凝装置227、储水装置228、喷水装置229、测温装置2210、控制系统2211。防护箱223设置于移动装置224上,防护箱223的内部底面上涂有导热涂层。应急备用电源221设置于防护箱223内。防水罩225罩设于应急备用电源221外,其内部设置有干燥剂,防水罩225的内表面涂有导热疏水涂层。升降装置226与防水罩225上部连接,用于使防水罩225上升和下降。冷凝装置227设置于防护箱223内,处于防水罩225外侧,与应急备用电源221连接,用于将防护箱223内的水汽液化,且冷凝装置227与防护箱223的内部底面相接。储水装置228与防护箱223的底面连通,用于储存冷凝装置227产生的水。喷水装置229的吸水口与储水装置228连通,喷水装置229的喷水口处于防水罩225上方,且面向防水罩225的中心。控制系统2211与升降装置226、冷凝装置227、喷水装置229、测温装置2210连接。
通过市电供能单元21和备用能源单元22的设置,能够实现向企业持续不间断供能,避免因市电短暂停电或市电电压不稳产生波动导致企业生产设备断电的现象,有效避免企业因突然断电而导致的损失,达到稳定持续供能的效果。当需要使用应急备用电源221时,通过移动装置224将备用能源单元22移动到需要供电的地方。当发生火灾时,测温装置2210检测到环境温度达到阈值,通过喷水装置229和储水装置228在防护箱223内持续喷水,防止火灾蔓延到应急备用电源221处,保护应急备用电源221。当测温装置2210检测到应急备用电源221的温度高于60℃时,通过喷水装置229和储水装置228在防护箱223内持续喷水,对应急备用电源221进行水冷散热。冷凝装置227能够将空气中的水汽冷凝成水,然后储存到储水装置228中,还能够降低喷水装置229喷出的水的温度,提高了对应急备用电源221的防火效果和散热效果。设置干燥剂,用于使防水罩225内保持干燥。防水罩225的内表面涂有导热疏水涂层,用于使防水罩225内侧面上冷凝的水更容易与防水罩225脱离,使防水罩225内侧面上冷凝的水依次经过防水罩225底部、防水台,最终流入储水装置228中。用于使防水罩225内侧面上冷凝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移动到防水罩225底部,然后流下防水台的侧面,最终流入储水装置228中。冷凝装置227与防护箱223的内部底面相接,能够使防护箱223的内部底面和防水罩225内侧面降温,增大了冷凝面积,提高了对空气中水汽的冷凝效果。设置升降装置226,便于工作人员将防水罩225抬升。
防护箱223内部底面上设置有防水台,防水台为圆台状,防水台表面涂有导热涂层。应急备用电源221位于防水台的上表面。防水罩225为半球状,其外表面上设置有吸水层,防水罩225的底边与防水台的侧面紧贴。储水装置228内混合有驱虫剂,储水装置228包括排水管,排水管一端与外界连通,用于使储水装置228中的水位低于防水台。
喷水装置229喷出的水流会向下撞击在防水罩225上,在防水台的辅助下,能够防止防水罩225移动,对应急备用电源221进行保护,并使防水罩225的底边与防水台的侧面紧贴,防止水汽进入防水罩225内。在雨天,雨水会从防护箱223的顶部的开口进入防护箱223内,然后将储水装置228填满,多余的水会从排水管排到外界。设置驱虫剂,在喷水装置229的作用下,使驱虫剂将防护箱223内壁和防水罩225外表面覆盖,在水分蒸发后,能够形成驱虫剂层,具有驱虫效果。防水罩225外表面上设置有吸水层,用于吸收水分,提高了防水罩225的防火效果和散热效果,且能够吸附更多驱虫剂,提高了驱虫效果。
备用能源单元22包括报警器2212、电量监测装置2213。电量监测装置2213与控制系统2211连接,用于监测应急备用电源221的电量。报警器2212用于在测温装置2210测得的温度高于400℃时,以及在电量监测装置2213监测到应急备用电源221的剩余电量低于80%时发出报警信息。测温装置2210包括两个测温计,两个测温计分别设置于防水罩225的内侧和外侧,用于检测应急备用电源221和外界的温度;移动装置224包括导航模块、驱动模块,所述导航模块用于规划备用能源单元22到达安全位置的路线;驱动模块与储水装置228底部紧贴。
由于冷凝装置227和喷水装置229都与应急备用电源221连接,会消耗应急备用电源221的电量,报警器2212用于在发生火灾时和应急备用电源221电量过低时进行报警,提醒工作人员。由于应急太阳能板会对应急备用电源221进行供电,若应急备用电源221的电量低于阈值,则表明应急太阳能板出现了故障,可以通过报警信息提醒工作人员。由于发生火灾时,会使喷水装置229启动,在冷凝装置227作用下,能够对驱动模块进行水冷散热,从而能够防止驱动模块温度过高而损坏。
将两个测温计分别设置于防水罩225的内侧和外侧,与喷水装置229相配合,能够实现对备用能源单元22的防火和散热。当两个测温计的检测温度高于60℃后,启动喷水装置229;当两个测温计的检测温度高于400℃后,报警器2212发出报警信息。
能源回收模块5包括太阳能发电设备51和冷热交换机组52,冷热交换机组52用于对企业的生产废水和工业废水的热量进行回收。防护箱223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开口处于防水罩225的正上方。太阳能发电设备51均与供能模块2连接,太阳能发电设备51包括应急太阳能板,应急太阳能板与应急备用电源221连接,用于为应急备用电源221充电,应急太阳能板设置于防护箱223的开口内,与防护箱223的侧壁通过转轴连接,其转轴连接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与控制系统2211连接,能够使应急太阳能板翻转。当电量监测装置2213监测到应急备用电源221的电量被充满后,通过转动装置将应急太阳能板的发电面翻转到防护箱223内部,并启动喷水装置229,清洗应急太阳能板的发电面。
通过太阳能发电设备51能够收集太阳能为供能模块2供电,降低了企业对外界电能的需求,有效的节约了生产成本。通过冷热交换机组52的设置,通过热交换的方式能够对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中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达到了绿色节能环保的效果。通过喷水装置229对应急太阳能板表面进行除尘,能够提高应急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当电量监测装置2213监测到应急备用电源221的电量低于设定值时,通过转动装置将应急太阳能板的发电面翻转,对应急备用电源221充电。
移动装置224包括备用水箱、底板、若干第一喷头、若干第二喷头;防护箱223表面涂有防火涂层;底板固定于防护箱223下部;备用水箱设置于驱动模块下方,用于保护驱动模块;若干第一喷头设置于底板上表面,围绕防护箱设置,且其喷水端向防护箱223倾斜,若干第二喷头通过管道与备用水箱连通;若干第二喷头分散固定于底板的底面,且其喷水端面向地面,若干第二喷头通过管道与备用水箱连通。
供能监测模块3包括监测分析单元31、线路监测单元32、供电环境监测单元33、定时维护单元34和电力负荷监测单元35,线路监测单元32包括若干个热成像设备,若干个热成像设备用于采集高压配电线路214、降压变电所211、高压配电所212和车间变电所213等区域的热成像监控影像发送至监测分析单元31,监测分析单元31用于对热成像监控影像进行分析读取,判断热成像监控影像中是否存在点位温度超过预设基准值的点位,若存在则向服务器模块1发送报警信息并通过预设的报警装置进行报警。电力负荷监测单元35用于对供能模块2各部分的电压、电流、频率、用电、开关状态进行采集发送至监测分析单元31。
供电环境监测单元33用于对供能模块2所在区域的环境参数进行采集监测,供电环境监测单元33包括车间环境采集组件331和供电主机环境采集组件332,车间环境采集组件331包括设置于车间内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易燃气体传感器、有害气体传感器和火灾探测器。供电主机环境采集组件332包括设置于各个供电主机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车间环境采集组件331和供电主机环境采集组件332将采集到的车间环境参数和供能模块2各个主机内部的环境参数发送至监测分析单元31,监测分析单元31对车间环境参数和供能模块2各个主机内部的环境参数发送至监测分析单元31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并通过预设置的环境调节设备调节管控车间内的环境参数,并在发现某个主机内部环境参数异常时向服务器模块1发送报警信息。
通过线路监测单元32和监测分析单元31的设置,实现对高压配电线路214、降压变电所211、高压配电所212和车间变电所213等区域进行热成像监控采集,在发现高压配电线路214和供电设备温度异常时及时发出警报,避免出现线路老化或电压过高等意外状况导致高压配电线路214和供电设备自燃的现象,提高供电模块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达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通过供电环境监测单元33的设置,能够实时采集供能模块2所在区域的环境参数以及供能模块2中各个主机内部的环境参数,进而通过监测分析单元31对车间环境参数和供能模块2各个主机内部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便于及时发现车间的环境异常进行调控,并且在发现某个主机内部环境参数异常时向服务器模块1发送报警信息,通过外部环境和主机内部环境双重检测的手段,进一步提高了对供能模块2各个设备的运行环境的监测和调控效率,便于供能模块2在适宜的环境下稳定运行,达到有效提高供能模块2设备寿命的效果。
定时维护单元34用于根据预设的维护计划定时发送维护通知至管理人员处,定时维护单元34还包括灰尘检测组件,灰尘检测组件用于检测供能模块2各个主机的灰尘堆积状况,灰尘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主机散热网一侧的光源341和设置于主机另一侧的亮度检测器342,监测分析单元31定时启动光源341照射亮度检测器342,同时监测分析单元31接收亮度检测器342的亮度检测数据根据亮度检测数据分析判断主机的散热网是否存在灰尘堆积状况,并在发现某个主机存在灰尘堆积状况时向服务器模块1发送维护通知信息。
通过定时维护单元34的设置,能够根据维护计划定时通知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有效降低设备出现异常的概率。同时通过灰尘检测组件的设置,能够定时检测供能模块2各个设备主机的灰尘堆积状况,并及时通知管理人员对灰尘堆积较为严重的设备主机进行清理维护,确保主机稳定散热、稳定运行,避免因无法有效散热导致设备主机出现异常或损坏的现象,达到有效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的效果。
监测分析单元31接收亮度检测器342的亮度检测数据根据亮度检测数据分析判断主机的散热网是否存在灰尘堆积状况具体包括:监测分析单元31接收亮度检测器342的亮度检测数据,根据亮度检测数据与光源341的额定光照强度进行对比计算光照强度差值,若光照强度差值大于预设光照阈值S则判断该主机的散热存在灰尘堆积状况。
通过灰尘检测组件的设置,能够定时检测供能模块2各个设备主机的灰尘堆积状况,并及时通知管理人员对灰尘堆积较为严重的设备主机进行清理维护,确保主机稳定散热、稳定运行,避免因无法有效散热导致设备主机出现异常或损坏的现象,达到有效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的效果。
如图3所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通过供能监测模块3对供能模块2的供能环境参数和供能负载状态进监测,定时对供能模块2进行维护。
A2:通过设备耗能管理模块4采集企业内各个设备的耗能情况,并根据采集到的耗能情况分析是否存在异常耗能的设备,在发现异常耗能设备时通过服务器模块1向管理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A3:通过能源回收模块5,用于对各种自然能源和生产副产物能源进行回收存储。
通过供能监测模块3对供能模块2的供能环境参数和供能负载状态进监测,定时对供能模块2进行维护,为供能模块2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的同时确保供能模块2的运行安全,通过设备耗能管理模块4的设置实现对企业内各个用电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耗电设备,避免能源浪费,实现对企业能源进行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管理,并且通过能源回收模块5的设置能够对各种自然能源和生产副产物能源进行回收存储,实现开源节能,达到了绿色节能环保的效果。
当测温装置2210检测到火灾后,通过转动装置将应急太阳能板的发电面翻转到防护箱223内部,并启动喷水装置229和驱动模块,并通过导航模块使备用能源单元22向安全位置移动,同时,启动若干第一喷头和若干第二喷头喷水,直到备用能源单元22移动到安全位置。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发明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服务器模块(1)、供能模块(2)、供能监测模块(3)、设备耗能管理模块(4)和能源回收模块(5),所述供能模块(2)、供能监测模块(3)、设备耗能管理模块(4)和能源回收模块(5)均与服务器模块(1)通信连接;
所述服务器模块(1),用于提供人机交互界面并根据人机交互界面的操作向供能模块(2)、供能监测模块(3)、设备耗能管理模块(4)和能源回收模块(5)发送操控指令;
所述供能模块(2),用于向企业内各个设备进行供能;
所述供能监测模块(3),用于对供能模块(2)的供能环境参数和供能负载状态进监测,定时对供能模块(2)进行维护;
所述设备耗能管理模块(4),用于采集企业内各个设备的耗能情况,并根据采集到的耗能情况分析是否存在异常耗能的设备,在发现异常耗能设备时通过服务器模块(1)向管理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所述能源回收模块(5),用于对各种自然能源和生产副产物能源进行回收存储;
所述设备耗能管理模块(4)包括设备能耗分析单元(41)和若干个设备能耗采集器(42),若干个所述设备能耗采集器(42)用于采集企业内各个设备的能耗数据并发送至设备能耗分析单元(41),所述设备能耗分析单元(41)用于根据能耗数据分析判断各个设备的能耗状况,并在发现能耗异常的设备时向服务器模块(1)发送报警信息;
所述设备能耗分析单元(41)用于根据能耗数据分析判断各个设备的能耗状况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各个设备的能耗数据,按照预设的设备分组对每个分组内的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整理得到若干个设备组的设备能耗数据集合A1、A2...Ai,其中Ai为第i组设备组的设备能耗数据集合,且Ai={ai1、ai2...aij},其中aij为第i组设备组终第j台设备的能耗数据;
将得到的若干个设备组的设备能耗数据集合A1、A2...Ai与预设置的标准能耗集合A1N、A2N...AiN进行对比计算出每组设备的设备能耗数据集合与标准能耗集合的差值的绝对值Bk,k=1-i,并将Bk与预设的阈值B进行比较若Bk大于B则判断Bk对应的设备组存在异常;
对Bk对应的设备组的各个设备的能耗数据进行按电压U、电流I、相位φ、以及各次谐波的含量进行采集,通过异常点检测算法,得到异常点P1~u,其中u不大于设备组内设备数量;
将异常点P1~u的数据修改为相应耗电设备的标准数据,重新开始实时获取各个设备的能耗数据,判断每组设备的设备能耗数据集合与标准能耗集合的差值的绝对值Bk是否均小于预设阈值B,若均小于则判断企业内与异常点P1~u对应的设备发生能耗异常,若还存在大于预设阈值B的则重复上一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能模块(2)包括市电供能单元(21)和备用能源单元(22),所述市电供能单元(21)用于接入当地电网进而向企业提供市电,所述备用能源单元(22)用于在企业停电或电力不足时向企业供电;所述市电供能单元(21)包括降压变电所(211)、高压配电所(212)、车间变电所(213)、高压配电线路(214)和低压配电线路(215);所述备用能源单元(22)包括应急备用电源(221)、防火防潮装置(222),所述防火防潮装置(222)包括防护箱(223)、移动装置(224)、防水罩(225)、升降装置(226)、冷凝装置(227)、储水装置(228)、喷水装置(229)、测温装置(2210)、控制系统(2211);所述防护箱(223)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224)上,所述防护箱(223)的内部底面上涂有导热涂层;所述应急备用电源(221)设置于所述防护箱(223)内;所述防水罩(225)罩设于所述应急备用电源(221)外,其内部设置有干燥剂,所述防水罩(225)的内表面涂有导热疏水涂层;所述升降装置(226)与所述防水罩(225)上部连接,用于使所述防水罩(225)上升和下降;所述冷凝装置(227)设置于所述防护箱(223)内,处于所述防水罩(225)外侧,与所述应急备用电源(221)连接,用于将所述防护箱(223)内的水汽液化,且所述冷凝装置(227)与所述防护箱(223)的内部底面相接;所述储水装置(228)与所述防护箱(223)的底面连通,用于储存所述冷凝装置(227)产生的水;所述喷水装置(229)的吸水口与所述储水装置(228)连通,所述喷水装置(229)的喷水口处于所述防水罩(225)上方,且面向所述防水罩(225)的中心,所述喷水装置(229)与所述应急备用电源(221)连接;所述控制系统(2211)与所述升降装置(226)、所述冷凝装置(227)、所述喷水装置(229)、所述测温装置(22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223)内部底面上设置有防水台,所述防水台为圆台状,所述防水台表面涂有导热涂层;所述应急备用电源(221)位于所述防水台的上表面;所述防水罩(225)为半球状,其外表面上设置有吸水层,所述防水罩(225)的底边与所述防水台的侧面紧贴;所述储水装置(228)内混合有驱虫剂,所述储水装置(228)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与外界连通,用于使所述储水装置(228)中的水位低于所述防水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能源单元(22)包括报警器(2212)、电量监测装置(2213);电量监测装置(2213)与所述控制系统(2211)连接,用于监测所述应急备用电源(221)的电量;所述报警器(2212)用于在所述测温装置(2210)测得的温度高于T时,以及在电量监测装置(2213)监测到应急备用电源(221)的剩余电量低于X%时发出报警信息;所述测温装置(2210)包括两个测温计,两个所述测温计分别设置于所述防水罩(225)的内侧和外侧,用于检测所述应急备用电源(221)和外界的温度;所述移动装置(224)包括导航模块、驱动模块,所述导航模块用于规划所述备用能源单元(22)到达安全位置的路线;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储水装置(228)底部紧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源回收模块(5)包括太阳能发电设备(51)和冷热交换机组(52),所述冷热交换机组(52)用于对企业的生产废水和工业废水的热量进行回收;所述防护箱(223)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于所述防水罩(225)的正上方;所述太阳能发电设备(51)均与供能模块(2)连接,所述太阳能发电设备(51)包括应急太阳能板,所述应急太阳能板与所述应急备用电源(221)连接,用于为所述应急备用电源(221)充电,所述应急太阳能板设置于所述防护箱(223)的开口内,与所述防护箱(223)的侧壁通过转轴连接,其转轴连接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2211)连接,能够使所述应急太阳能板翻转;当电量监测装置(2213)监测到应急备用电源(221)的电量被充满后,通过转动装置将应急太阳能板的发电面翻转到防护箱(223)内部,并启动喷水装置(229),清洗应急太阳能板的发电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224)包括备用水箱、底板、若干第一喷头、若干第二喷头;所述防护箱(223)表面涂有防火涂层;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防护箱(223)下部;所述备用水箱设置于所述驱动模块下方,用于保护所述驱动模块;若干所述第一喷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表面,围绕所述防护箱设置,且其喷水端向所述防护箱(223)倾斜,若干所述第二喷头通过管道与所述备用水箱连通;若干所述第二喷头分散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底面,且其喷水端面向地面,若干所述第二喷头通过管道与所述备用水箱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能监测模块(3)包括监测分析单元(31)、线路监测单元(32)、供电环境监测单元(33)、定时维护单元(34)和电力负荷监测单元(35),所述线路监测单元(32)包括若干个热成像设备,若干个所述热成像设备用于采集高压配电线路(214)、降压变电所(211)、高压配电所(212)和车间变电所(213)等区域的热成像监控影像发送至监测分析单元(31),所述监测分析单元(31)用于对热成像监控影像进行分析读取,判断热成像监控影像中是否存在点位温度超过预设基准值的点位,若存在则向服务器模块(1)发送报警信息并通过预设的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所述电力负荷监测单元(35)用于对供能模块(2)各部分的电压、电流、频率、用电、开关状态进行采集发送至监测分析单元(31);
所述供电环境监测单元(33)用于对供能模块(2)所在区域的环境参数进行采集监测,所述供电环境监测单元(33)包括车间环境采集组件(331)和供电主机环境采集组件(332),所述车间环境采集组件(331)包括设置于车间内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易燃气体传感器、有害气体传感器和火灾探测器;所述供电主机环境采集组件(332)包括设置于各个供电主机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车间环境采集组件(331)和供电主机环境采集组件(332)将采集到的车间环境参数和供能模块(2)各个主机内部的环境参数发送至监测分析单元(31),所述监测分析单元(31)对车间环境参数和供能模块(2)各个主机内部的环境参数发送至监测分析单元(31)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并通过预设置的环境调节设备调节管控车间内的环境参数,并在发现某个主机内部环境参数异常时向服务器模块(1)发送报警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维护单元(34)用于根据预设的维护计划定时发送维护通知至管理人员处,所述定时维护单元(34)还包括灰尘检测组件,所述灰尘检测组件用于检测供能模块(2)各个主机的灰尘堆积状况,所述灰尘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主机散热网一侧的光源(341)和设置于主机另一侧的亮度检测器(342),所述监测分析单元(31)定时启动光源(341)照射亮度检测器(342),同时监测分析单元(31)接收亮度检测器(342)的亮度检测数据根据亮度检测数据分析判断主机的散热网是否存在灰尘堆积状况,并在发现某个主机存在灰尘堆积状况时向服务器模块(1)发送维护通知信息;
所述监测分析单元(31)接收亮度检测器(342)的亮度检测数据根据亮度检测数据分析判断主机的散热网是否存在灰尘堆积状况具体包括:监测分析单元(31)接收亮度检测器(342)的亮度检测数据,根据亮度检测数据与光源(341)的额定光照强度进行对比计算光照强度差值,若光照强度差值大于预设光照阈值S则判断该主机的散热存在灰尘堆积状况。
9.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供能监测模块(3)对供能模块(2)的供能环境参数和供能负载状态进监测,定时对供能模块(2)进行维护;
通过设备耗能管理模块(4)采集企业内各个设备的耗能情况,并根据采集到的耗能情况分析是否存在异常耗能的设备,在发现异常耗能设备时通过服务器模块(1)向管理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通过能源回收模块(5),用于对各种自然能源和生产副产物能源进行回收存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测温装置(2210)检测到火灾后,通过转动装置将应急太阳能板的发电面翻转到防护箱(223)内部,并启动喷水装置(229)和驱动模块,并通过导航模块使备用能源单元(22)向安全位置移动,同时,启动若干第一喷头和若干第二喷头喷水,直到备用能源单元(22)移动到安全位置。
CN202210564749.3A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48256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4749.3A CN114825633A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4749.3A CN114825633A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5633A true CN114825633A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16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64749.3A Pending CN114825633A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256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00463A (zh) * 2023-11-07 2023-12-08 四川众信通用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电力监控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00463A (zh) * 2023-11-07 2023-12-08 四川众信通用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电力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7200463B (zh) * 2023-11-07 2024-01-26 四川众信通用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电力监控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7298A (zh) 一种光伏电站的监测数据采集终端及监测数据系统
KR102257375B1 (ko) 지능형 안전관리가 가능한 태양광 접속반
CN114825633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KR102554498B1 (ko) 원격 제어 기능을 위한 지능형 예측 제어 접속반이 구비된 태양광 발전 자동감시 시스템
CN113013988A (zh) 一种基于双网的智能配电柜
CN114035491B (zh) 绿电智能抽油机系统
CN111337287A (zh) 一种变压器冷却器冷却效率监测系统
CN106650956A (zh) 一种防冻的输变电设备监测系统
CN106026390A (zh) 一种配网变压器负荷监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7474250A (zh) 一种新能源多功能集成智能应用系统
CN112202241A (zh) 一种配网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判断系统
CN112153874A (zh) 具有自清洁免维护新风降温功能的5g基站一体化机柜及控制方法
CN107329447A (zh) 一种换热站智能化测控系统
CN106099689A (zh) 一种低能耗智能灭火配电柜
CN208908357U (zh) 一种智能电气设备保护装置
KR102228512B1 (ko) 머신러닝을 이용한 태양광 발전설비의 고장 및 접속함 화재 감시기능과 원격제어기능을 구비한 태양광 발전장치
CN212514800U (zh) 一种电网实时状态电能质量监控箱
CN114094483A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
CN208421135U (zh) 配网线路状态显示设备
CN208921751U (zh) 一种进线电缆避雷器故障警示装置
CN207603565U (zh) 一种物联网智能光伏电站监控装置
CN219812006U (zh) 光储直柔智慧防雷系统
CN111884342A (zh) 新能源综合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CN205753158U (zh) 一种电源控制箱
CN220209061U (zh) 储能电池管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