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1746A - 人脸图像编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人脸图像编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1746A
CN114821746A CN202210572002.2A CN202210572002A CN114821746A CN 114821746 A CN114821746 A CN 114821746A CN 202210572002 A CN202210572002 A CN 202210572002A CN 114821746 A CN114821746 A CN 1148217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editing
parabola
target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20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锺政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ndershar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ndershar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ndershar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ndershar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720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217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21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17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06T11/203Drawing of straight lines or curv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20Finite element generation, e.g. wire-frame surface description, tesselation
    • G06T17/205Re-mesh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70Determining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of objects or camer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092Interactive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input by user
    • G06T2207/20101Interactive definition of point of interest, landmark or se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96Human being; Person
    • G06T2207/30201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图像编辑技术领域,揭露一种人脸图像编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待编辑人脸图像,并对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和构建人脸三角网格;获取人脸编辑请求,并对人脸编辑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人脸编辑请求对应的目标编辑部分、调整参数以及目标位置;将目标编辑部分对应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目标位置,基于目标位置与调整参数,构建人脸调整抛物线;对人脸调整抛物线进行特征点采样,得到目标人脸抛物线,并基于目标人脸抛物线,构建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通过对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进行渲染,得到目标人脸编辑图像。本发明有利于提高人脸图像编辑处理精度,提升人脸图像编辑效果。

Description

人脸图像编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编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图像编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人脸编辑算法目标在于改变输入人脸的五官、脸型、表情等脸部样貌。常见做法为根据人脸特征点在人脸上构建三角网格,然后通过三角网格的顶点去移动需要改变的人脸部分,再重新进行渲染,得到改变后的人脸图像。然而这种方式如果顶点拉动位置不平顺,则会产生包括锯齿或扭曲的五官或脸型,导致人脸图像编辑处理精度较低,人脸图像编辑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人脸图像编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提高人脸图像编辑处理精度,提升人脸图像编辑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人脸图像编辑方法,包括:
获取待编辑人脸图像,并对所述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得到人脸关键点,基于所述人脸关键点构建人脸三角网格;
获取人脸编辑请求,并对所述人脸编辑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所述人脸编辑请求对应的目标编辑部分、调整参数以及目标位置;
将所述目标编辑部分对应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基于所述目标位置与所述调整参数,构建人脸调整抛物线;
对所述人脸调整抛物线进行特征点采样,得到目标人脸抛物线,并基于目标人脸抛物线,构建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
通过对所述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进行渲染,得到目标人脸编辑图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人脸图像编辑装置,包括:
待编辑人脸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编辑人脸图像,并对所述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得到人脸关键点,基于所述人脸关键点构建人脸三角网格;
人脸编辑请求解析模块,用于获取人脸编辑请求,并对所述人脸编辑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所述人脸编辑请求对应的目标编辑部分、调整参数以及目标位置;
人脸调整抛物线构建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编辑部分对应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基于所述目标位置与所述调整参数,构建人脸调整抛物线;
特征点采样模块,用于对所述人脸调整抛物线进行特征点采样,得到目标人脸抛物线,并基于目标人脸抛物线,构建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
目标人脸编辑图像生成模块,用于通过对所述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进行渲染,得到目标人脸编辑图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人脸图像编辑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图像编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待编辑人脸图像,并对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得到人脸关键点,基于人脸关键点构建人脸三角网格;获取人脸编辑请求,并对人脸编辑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人脸编辑请求对应的目标编辑部分、调整参数以及目标位置;将目标编辑部分对应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目标位置,基于目标位置与调整参数,构建人脸调整抛物线;对人脸调整抛物线进行特征点采样,得到目标人脸抛物线,并基于目标人脸抛物线,构建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通过对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进行渲染,得到目标人脸编辑图像。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和人脸三角网格构建,得到人脸三角网格,并根据人脸编辑请求,将目标编辑部分的关键点移动到目标位置,构建人脸调整抛物线,增强了人脸拉动位置的平滑度,同时在人脸抛物线上进行多个点特征点采样,减少了产生锯齿或扭曲的五官或脸型,增强图像编辑的平滑度,有利于提高人脸图像编辑处理精度,提升人脸图像编辑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脸图像编辑方法流程的一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脸图像编辑方法中子流程的又一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脸图像编辑方法中子流程的又一实现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脸图像编辑方法中子流程的又一实现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脸图像编辑方法中子流程的又一实现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脸图像编辑方法中子流程的又一实现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人脸图像编辑装置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人脸图像编辑方法一般由服务器执行,相应地,人脸图像编辑装置一般配置于服务器中。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人脸图像编辑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需注意的是,若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果,本发明的方法并不以图1所示的流程顺序为限,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待编辑人脸图像,并对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得到人脸关键点,基于人脸关键点构建人脸三角网格。
具体的,在需要对某一张人脸图像进行编辑时,获取该待编辑人脸图像,其中,待编辑人脸图像为人脸的正面图像。再对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得到人脸各个部分的人脸关键点,然后基于人脸关键点构建人脸三角网格。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步骤S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详叙如下:
S11:获取待编辑人脸图像。
S12:采用人脸关键点检测算法,对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得到人脸关键点。
其中,人脸关键点至少包括内外眼角两点人脸关键点、左右嘴角两点人脸关键点、眉毛两侧两点人脸关键点、左右轮廓人脸关键点以及下巴关键点。
S13:通过三角化算法将人脸关键点进行三角网格构建,得到人脸三角网格。
具体的,通过获取待编辑人脸图像,并采用人脸关键点检测算法对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得到人脸关键点,其中,人脸关键点检测算法包括68点人脸关键点检测算法、98点人脸关键点检测算法以及106点人脸关键检测算法,也即不同的人脸关键点检测算法能够得到68点、98点或106点人脸关键点。采用任一人脸关键点检测算法进行关键点检测,所得到的人脸关键至少包括内外眼角两点人脸关键点、左右嘴角两点人脸关键点、眉毛两侧两点人脸关键点、左右轮廓人脸关键点以及下巴关键点。然后通过三角化算法将人脸关键点进行三角网格构建,得到人脸三角网格。其中,三角化算法是一种能够将特征点进行三角网格化的算法;其中,常见的三角化算法包括Delaunay三角化算法。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获取的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和三角网格化处理,使得后续对人脸进行编辑时,根据对应的人脸关键点进行调整,有利于提高人脸编辑的精度。
S2:获取人脸编辑请求,并对人脸编辑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人脸编辑请求对应的目标编辑部分、调整参数以及目标位置。
具体的,目标编辑部分是指需要编辑的人脸部分,包括眉毛部分、眼睛部分、嘴巴部分以及脸型部分等等。调整参数是指需要对目标编辑部分调整的幅度。目标位置是指将目标编辑部分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步骤S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详叙如下:
S21:获取人脸编辑请求,并对人脸编辑请求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其中,解析结果包括目标编辑部分以及调整内容。
S22:若调整结果为调整数据以及移动位置,则将调整数据作为调整参数,将移动位置作为目标位置。
S23:若调整结果为人脸状态信息,则获取人脸状态信息对应的预设调整参数以及预设调整位置,并将预设调整参数作为调整参数,将预设调整位置作为目标位置。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之前,根据预设调整参数和预设调整位置,生成不同的人脸状态信息。人脸状态信息是指人脸不同的状态信息,例如微笑状态、闭眼状态、嘴合上状态、嘴闭上状态等等。通过对不同状态下进行设置不同的预设调整参数和预设调整位置,在需要调整对应状态时,直接获取对应的预设调整参数和预设调整位置,从而对人脸进行编辑。用户可以直接对某一人脸部分输入对应参数和移动进行人脸编辑,也可以选择不同人脸状态信息对人脸进行编辑。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调整参数和预设调整位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此处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人脸编辑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对应的解析结果,实现可灵活编辑人脸图像。
S3:将目标编辑部分对应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目标位置,基于目标位置与调整参数,构建人脸调整抛物线。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步骤S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详叙如下:
S31:若目标编辑部分为眼睛部分,则将内外眼角两点人脸关键点移动至目标位置,并基于目标位置及调整参数,构建上眼皮抛物线与下眼皮抛物线。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步骤S31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详叙如下:
S311:若目标编辑部分为眼睛部分,则识别内外眼角两点人脸关键点,作为左移动关键点以及右移动关键点。
S312:将左移动关键点移动至左边的目标位置,将右移动关键点移动至右边的目标位置,并基于目标位置及调整参数,构建上眼皮抛物线与下眼皮抛物线。
具体的,若目标编辑部分为眼睛部分,则识别内外眼角两点人脸关键点,将相应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目标位置上,并依照两个目标位置和调整参数构建出上眼皮抛物线与下眼皮抛物线。
S32:若目标编辑部分为嘴巴部分,则将左右嘴角两点人脸关键点移动至目标位置,并基于目标位置以及调整参数,构建下嘴唇外沿抛物线、下嘴唇内沿抛物线、上嘴唇外沿抛物线以及上嘴唇内沿抛物线。
具体的,若目标编辑部分为嘴巴部分,则将左嘴角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左边的目标位置,将右嘴角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右边的目标位置,并依照两个目标位置和调整参数构建出下嘴唇外沿抛物线、下嘴唇内沿抛物线、上嘴唇外沿抛物线以及上嘴唇内沿抛物线。
S33:若目标编辑部分为眉毛部分,则将眉毛两侧两点人脸关键点移动至目标位置,并基于目标位置以及调整参数,构建上眉毛抛物线与下眉毛抛物线。
具体的,若目标编辑部分为眉毛部分,则将眉毛左侧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左边的目标位置,将眉毛右侧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右边的目标位置,并依照两个目标位置和调整参数构建出上眉毛抛物线与下眉毛抛物线。
S34:若目标编辑部分为脸型部分,则将左右轮廓人脸关键点以及下巴关键点移动至目标位置,并基于目标位置以及调整参数,构建左轮廓抛物线与右轮廓抛物线。
具体的,若目标编辑部分为脸型部分,则将左轮廓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左边的目标位置,将右轮廓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右边的目标位置,将下巴关键点移动至下面的目标位置,并依照两个目标位置和调整参数构建出左轮廓抛物线与右轮廓抛物线。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目标编辑部分对应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目标位置,基于目标位置与调整参数,构建人脸调整抛物线,增强了人脸拉动位置的平滑度,减少了产生锯齿或扭曲的五官或脸型,增强图像编辑的平滑度,有利于提高人脸图像编辑处理精度,提升人脸图像编辑效果。
S4:对人脸调整抛物线进行特征点采样,得到目标人脸抛物线,并基于目标人脸抛物线,构建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
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步骤S4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详叙如下:
S41:根据预设采样数量,在人脸调整抛物线上进行等距的特征点采样,得到目标人脸抛物线。
S42:通过ARAP变形算法,将目标人脸抛物线进行三角网格构建,得到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
具体的,根据预设采样数量,在已经构建好的人脸调整抛物线上进行等距的特征点采样,使得人脸调整抛物线上具备多个特征点,得到目标人脸抛物线,再通过ARAP变形算法,将目标人脸抛物线进行三角网格构建,得到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其中,ARAP(As-Rigid-As-Possible)变形算法是一种网格形变算法,该算法出自于Sorkine O,AlexaM.As-rigid-as-possible surface modeling,是2004年一篇经典的网格变形的论文。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采样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此处不作限定。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预设采样数据量为5个。
本实施例中,根据预设采样数量,在人脸调整抛物线上进行等距的特征点采样,得到目标人脸抛物线,使得特征点调整过后维持在同一平滑抛物线上,后续能够减少后续产生锯齿或扭曲的五官或脸型,增强人脸编辑效果和精度。
S5:通过对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进行渲染,得到目标人脸编辑图像。
具体的,通过对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进行渲染,使得调整部分的人脸图像能够填充编辑的部分,重新生成目标人脸编辑图像,从而得到人脸编辑请求对应的人脸图像。
获取待编辑人脸图像,并对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得到人脸关键点,基于人脸关键点构建人脸三角网格;获取人脸编辑请求,并对人脸编辑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人脸编辑请求对应的目标编辑部分、调整参数以及目标位置;将目标编辑部分对应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目标位置,基于目标位置与调整参数,构建人脸调整抛物线;对人脸调整抛物线进行特征点采样,得到目标人脸抛物线,并基于目标人脸抛物线,构建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通过对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进行渲染,得到目标人脸编辑图像。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和人脸三角网格构建,得到人脸三角网格,并根据人脸编辑请求,将目标编辑部分的关键点移动到目标位置,构建人脸调整抛物线,增强了人脸拉动位置的平滑度,同时在人脸抛物线上进行多个点特征点采样,减少了产生锯齿或扭曲的五官或脸型,增强图像编辑的平滑度,有利于提高人脸图像编辑处理精度,提升人脸图像编辑效果。
请参考图7,作为对上述图1所示方法的实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人脸图像编辑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人脸图像编辑装置包括:待编辑人脸图像获取模块61、人脸编辑请求解析模块62、人脸调整抛物线构建模块63、特征点采样模块64及目标人脸编辑图像生成模块65,其中:
待编辑人脸图像获取模块61,用于获取待编辑人脸图像,并对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得到人脸关键点,基于人脸关键点构建人脸三角网格;
人脸编辑请求解析模块62,用于获取人脸编辑请求,并对人脸编辑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人脸编辑请求对应的目标编辑部分、调整参数以及目标位置;
人脸调整抛物线构建模块63,用于将目标编辑部分对应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目标位置,基于目标位置与调整参数,构建人脸调整抛物线;
特征点采样模块64,用于对人脸调整抛物线进行特征点采样,得到目标人脸抛物线,并基于目标人脸抛物线,构建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
目标人脸编辑图像生成模块65,用于通过对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进行渲染,得到目标人脸编辑图像。
进一步的,目标编辑部分包括眼睛部分、嘴巴部分、眉毛部分以及脸型部分,人脸调整抛物线构建模块包括:
眼睛编辑单元,用于若目标编辑部分为眼睛部分,则将内外眼角两点人脸关键点移动至目标位置,并基于目标位置及调整参数,构建上眼皮抛物线与下眼皮抛物线;
嘴巴编辑单元,用于若目标编辑部分为嘴巴部分,则将左右嘴角两点人脸关键点移动至目标位置,并基于目标位置以及调整参数,构建下嘴唇外沿抛物线、下嘴唇内沿抛物线、上嘴唇外沿抛物线以及上嘴唇内沿抛物线;
眉毛编辑单元,用于若目标编辑部分为眉毛部分,则将眉毛两侧两点人脸关键点移动至目标位置,并基于目标位置以及调整参数,构建上眉毛抛物线与下眉毛抛物线;
轮廓编辑单元,用于若目标编辑部分为脸型部分,则将左右轮廓人脸关键点以及下巴关键点移动至目标位置,并基于目标位置以及调整参数,构建左轮廓抛物线与右轮廓抛物线。
进一步的,眼睛编辑单元包括:
移动关键点识别子单元,用于若目标编辑部分为眼睛部分,则识别内外眼角两点人脸关键点,作为左移动关键点以及右移动关键点;
眼皮抛物线构建子单元,用于将左移动关键点移动至左边的目标位置,将右移动关键点移动至右边的目标位置,并基于目标位置及调整参数,构建上眼皮抛物线与下眼皮抛物线。
进一步的,特征点采样模块64包括:
目标人脸抛物线生成单元,用于根据预设采样数量,在人脸调整抛物线上进行等距的特征点采样,得到目标人脸抛物线;
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生成单元,用于通过ARAP变形算法,将目标人脸抛物线进行三角网格构建,得到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
进一步的,待编辑人脸图像获取模块61包括:
人脸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待编辑人脸图像;
关键点检测单元,用于采用人脸关键点检测算法,对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得到人脸关键点,其中,人脸关键点至少包括内外眼角两点人脸关键点、左右嘴角两点人脸关键点、眉毛两侧两点人脸关键点、左右轮廓人脸关键点以及下巴关键点;
三角网格构建单元,用于通过三角化算法将人脸关键点进行三角网格构建,得到人脸三角网格。
进一步的,人脸编辑请求解析模块62包括:
人脸编辑请求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人脸编辑请求,并对人脸编辑请求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其中解析结果包括目标编辑部分以及调整内容;
第一解析结果单元,用于若调整结果为调整数据以及移动位置,则将调整数据作为调整参数,将移动位置作为目标位置;
第二解析结果单元,用于若调整结果为人脸状态信息,则获取人脸状态信息对应的预设调整参数以及预设调整位置,并将预设调整参数作为调整参数,将预设调整位置作为目标位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计算机设备。具体请参阅图8,图8为本实施例计算机设备基本结构框图。
计算机设备7包括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连接存储器71、处理器72、网络接口73。需要指出的是,图中仅示出了具有三种组件存储器71、处理器72、网络接口73的计算机设备7,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的实施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其中,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的计算机设备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设定或存储的指令,自动进行数值计算和/或信息处理的设备,其硬件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数字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嵌入式设备等。
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计算机设备可以与用户通过键盘、鼠标、遥控器、触摸板或声控设备等方式进行人机交互。
存储器71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71可以是计算机设备7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计算机设备7的硬盘或内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71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7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7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当然,存储器71还可以既包括计算机设备7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其外部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存储器71通常用于存储安装于计算机设备7的操作系统和各类应用软件,例如人脸图像编辑方法的程序代码等。此外,存储器7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各类数据。
处理器7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该处理器72通常用于控制计算机设备7的总体操作。本实施例中,处理器72用于运行存储器7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者处理数据,例如运行上述人脸图像编辑方法的程序代码,以实现人脸图像编辑方法的各种实施例。
网络接口73可包括无线网络接口或有线网络接口,该网络接口73通常用于在计算机设备7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施方式,即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述的一种人脸图像编辑方法的步骤。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申请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人脸图像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编辑人脸图像,并对所述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得到人脸关键点,基于所述人脸关键点构建人脸三角网格;
获取人脸编辑请求,并对所述人脸编辑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所述人脸编辑请求对应的目标编辑部分、调整参数以及目标位置;
将所述目标编辑部分对应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基于所述目标位置与所述调整参数,构建人脸调整抛物线;
对所述人脸调整抛物线进行特征点采样,得到目标人脸抛物线,并基于目标人脸抛物线,构建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
通过对所述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进行渲染,得到目标人脸编辑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图像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编辑部分包括眼睛部分、嘴巴部分、眉毛部分以及脸型部分,所述将所述目标编辑部分对应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基于所述目标位置与所述调整参数,构建人脸调整抛物线包括:
若所述目标编辑部分为所述眼睛部分,则将内外眼角两点人脸关键点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并基于所述目标位置及所述调整参数,构建上眼皮抛物线与下眼皮抛物线;
若所述目标编辑部分为所述嘴巴部分,则将左右嘴角两点人脸关键点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并基于所述目标位置以及所述调整参数,构建下嘴唇外沿抛物线、下嘴唇内沿抛物线、上嘴唇外沿抛物线以及上嘴唇内沿抛物线;
若所述目标编辑部分为所述眉毛部分,则将眉毛两侧两点人脸关键点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并基于所述目标位置以及所述调整参数,构建上眉毛抛物线与下眉毛抛物线;
若所述目标编辑部分为所述脸型部分,则将左右轮廓人脸关键点以及下巴关键点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并基于所述目标位置以及所述调整参数,构建左轮廓抛物线与右轮廓抛物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脸图像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目标编辑部分为所述眼睛部分,则将内外眼角两点人脸关键点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并基于所述目标位置及所述调整参数,构建上眼皮抛物线与下眼皮抛物线,包括:
若所述目标编辑部分为所述眼睛部分,则识别内外眼角两点人脸关键点,作为左移动关键点以及右移动关键点;
将所述左移动关键点移动至左边的所述目标位置,将所述右移动关键点移动至右边的所述目标位置,并基于所述目标位置及所述调整参数,构建上眼皮抛物线与下眼皮抛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图像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人脸调整抛物线进行特征点采样,得到目标人脸抛物线,并基于目标人脸抛物线,构建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包括:
根据预设采样数量,在所述人脸调整抛物线上进行等距的特征点采样,得到所述目标人脸抛物线;
通过ARAP变形算法,将目标人脸抛物线进行三角网格构建,得到所述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脸图像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编辑人脸图像,并对所述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得到人脸关键点,基于所述人脸关键点构建人脸三角网格,包括:
获取所述待编辑人脸图像;
采用人脸关键点检测算法,对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得到所述人脸关键点,其中,所述人脸关键点至少包括内外眼角两点人脸关键点、左右嘴角两点人脸关键点、眉毛两侧两点人脸关键点、左右轮廓人脸关键点以及下巴关键点;
通过三角化算法将所述人脸关键点进行三角网格构建,得到所述人脸三角网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人脸图像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人脸编辑请求,并对所述人脸编辑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所述人脸编辑请求对应的目标编辑部分、调整参数以及目标位置,包括:
获取所述人脸编辑请求,并对所述人脸编辑请求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其中,所述解析结果包括所述目标编辑部分以及调整内容;
若所述调整结果为调整数据以及移动位置,则将所述调整数据作为所述调整参数,将所述移动位置作为所述目标位置;
若所述调整结果为人脸状态信息,则获取所述人脸状态信息对应的预设调整参数以及预设调整位置,并将所述预设调整参数作为所述调整参数,将所述预设调整位置作为目标位置。
7.一种人脸图像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编辑人脸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编辑人脸图像,并对所述待编辑人脸图像进行人脸关键点检测,得到人脸关键点,基于所述人脸关键点构建人脸三角网格;
人脸编辑请求解析模块,用于获取人脸编辑请求,并对所述人脸编辑请求进行解析,以获取所述人脸编辑请求对应的目标编辑部分、调整参数以及目标位置;
人脸调整抛物线构建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编辑部分对应的人脸关键点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基于所述目标位置与所述调整参数,构建人脸调整抛物线;
特征点采样模块,用于对所述人脸调整抛物线进行特征点采样,得到目标人脸抛物线,并基于目标人脸抛物线,构建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
目标人脸编辑图像生成模块,用于通过对所述调整后的人脸三角网格进行渲染,得到目标人脸编辑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脸图像编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编辑部分包括眼睛部分、嘴巴部分、眉毛部分以及脸型部分,所述人脸调整抛物线构建模块包括:
眼睛编辑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编辑部分为所述眼睛部分,则将内外眼角两点人脸关键点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并基于所述目标位置及所述调整参数,构建上眼皮抛物线与下眼皮抛物线;
嘴巴编辑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编辑部分为所述嘴巴部分,则将左右嘴角两点人脸关键点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并基于所述目标位置以及所述调整参数,构建下嘴唇外沿抛物线、下嘴唇内沿抛物线、上嘴唇外沿抛物线以及上嘴唇内沿抛物线;
眉毛编辑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编辑部分为所述眉毛部分,则将眉毛两侧两点人脸关键点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并基于所述目标位置以及所述调整参数,构建上眉毛抛物线与下眉毛抛物线;
轮廓编辑单元,用于若所述目标编辑部分为所述脸型部分,则将左右轮廓人脸关键点以及下巴关键点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并基于所述目标位置以及所述调整参数,构建左轮廓抛物线与右轮廓抛物线。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人脸图像编辑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人脸图像编辑方法。
CN202210572002.2A 2022-05-24 2022-05-24 人脸图像编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8217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2002.2A CN114821746A (zh) 2022-05-24 2022-05-24 人脸图像编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2002.2A CN114821746A (zh) 2022-05-24 2022-05-24 人脸图像编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1746A true CN114821746A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17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2002.2A Pending CN114821746A (zh) 2022-05-24 2022-05-24 人脸图像编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2174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7146B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图像分析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05999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uman face image processing
CN108021863B (zh) 电子装置、基于图像的年龄分类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795714A (zh)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30787A (zh) 图像变形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009470B (zh) 一种图像提取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90684B (zh) 图像显示方法、图像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610125A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牛脸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73519B (zh) 基于文字检测模型的文字识别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0619656A (zh) 基于双目摄像头的人脸检测跟踪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17985A (zh) 一种人脸特征点追踪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19334A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像分割方法、架构及相关装置
CN113012712A (zh) 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人脸视频合成方法及装置
CN111783561A (zh) 审图结果修正方法、电子设备及相关产品
CN113378764B (zh) 基于聚类算法的视频人脸采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714337A (zh)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70747A (zh)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821746A (zh) 人脸图像编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38126A (zh) 基于坐标变换的嘴唇剪切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92820B (zh) 动态手势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97457A (zh) 图案码位置调整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74846B (zh) 一种张闭动作识别的方法和系统
CN114429661A (zh) 基于局域监督的人脸三维卡通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610864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82143A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学生课堂签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