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5216B - 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15216B CN114815216B CN202110051248.0A CN202110051248A CN114815216B CN 114815216 B CN114815216 B CN 114815216B CN 202110051248 A CN202110051248 A CN 202110051248A CN 114815216 B CN114815216 B CN 1148152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housing
- magnifier
- module
- cla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37983 Troch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55925 Dipt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68988 Glycine max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0469 Glycine max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8042 Zea may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824 Zea mays ssp. parviglum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2017 Zea mays subsp may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80 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822 cor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54 tal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23 talc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36—Microscopes arrang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or projection purposes or digital imaging or video purposes including associated control and data processing arrangements
- G02B21/362—Mechanical details, e.g. mountings for the camera or image sensor, hous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06—Means for illuminating specime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1/00—Microscopes
- G02B21/24—Base structur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5/00—Eyepieces; Magnifying glasses
- G02B25/002—Magnifying glas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5/00—Eyepieces; Magnifying glasses
- G02B25/02—Eyepieces; Magnifying glasses with means for illuminating object view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3—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using macroscopically faceted or segmented reflective surfac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7—Bodies with reflectors arranged in beam forming the photographic image, e.g. for reducing dimensions of camer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icroscoopes, Condens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的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包括终端壳体和摄像头,显微镜包括放大镜模块和夹持模块,放大镜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可拆卸固定于终端壳体,当放大镜模块固定于终端壳体时,摄像头抵接于所述放大镜模块并用于采集经镜头组件的光信号,夹持模块被配置为可拆卸固定于放大镜模块和/或终端壳体并使夹持模块与放大镜模块的第一侧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或放置扁平状被观察物的夹持空间。本申请利用夹持空间能够夹持或放置扁平状被观察物,从而能够避免在放大观察过程中因移动、晃动或倾斜智能终端而导致扁平状被观察物偏离光路观察位置甚至从夹持空间脱落,便是在放大观察过程中移动、晃动或倾斜了智能终端,仍能清晰地观察扁平状被观察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技术发展,出现可附着固定于智能终端的放大镜模块配件,该配件一般包括简单的壳体和装载于壳体中的高倍数镜头。在使用时,智能终端的后置摄像头经放大镜模块取景可对被拍摄对象进行高倍数的放大,例如可以放大10-60倍等,从而让用户可观察到肉眼不可直接分辨的细微结构。
放大镜模块配件在使用时,需要将高倍数镜头紧贴被观察对象,以得到清晰的放大成像,其中,被观察对象可以为装载有动植物标本的成品载片,例如蜜蜂翅膀的标本载片、蚊子口器的标本载片、人体动静脉横切的标本载片等。被观察对象与放大镜模块是没有被相对固定的,如果将移动终端略微偏移换个位置甚至稍微离远一点,便会无法清楚地观察到被观察对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能够夹持并压紧扁平状被观察物,使得扁平状被观察物能够始终紧贴放大镜模块,可以清晰地观察扁平状被观察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挂式显微镜,用于智能终端的显微放大观察或拍摄,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终端壳体和摄像头,所述显微镜包括:
放大镜模块,所述放大镜包括放大镜壳体和设于所述放大镜壳体中的镜头组件,所述放大镜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镜头组件包括物侧端和像侧端,所述物侧端设于所述第一侧,所述像侧端设于所述第二侧,所述镜头组件从所述物侧端到所述像侧端的光路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放大镜模块被配置为可拆卸固定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当所述放大镜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时,所述摄像头抵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二侧并用于采集经所述镜头组件的光信号;以及
夹持模块,所述夹持模块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和/或所述终端壳体,并使所述夹持模块与所述放大镜壳体之间形成用于设置扁平状被观察物的夹持空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模块和/或所述放大镜壳体之间形成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容置槽为所述夹持空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为横向;
所述夹持模块形成一沿横向延伸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竖向开口以及至少一沿横向贯穿所述夹持模块的横向开口,当所述夹持模块连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时,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与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之间形成用于设置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的所述夹持空间,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可经所述横向开口插入所述夹持空间中;
或者,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形成一沿横向延伸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背离所述第一方向的竖向开口以及至少一沿横向贯穿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横向开口,当所述夹持模块连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时,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与所述夹持模块对应于所述竖向开口的部分之间形成所述夹持空间,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可经所述横向开口插入所述夹持空间中;
或者,所述夹持模块与所述放大镜壳体之间形成一沿横向延伸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至少一沿横向贯穿所述夹持模块和放大镜壳体的横向开口,所述容置槽包括设于所述夹持模块的第一容置槽部分和设于所述放大镜壳体的第二容置槽部分,当所述夹持模块连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时,所述第一容置槽部分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容置槽部分的底面之间形成所述夹持空间,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可经所述横向开口插入所述夹持空间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具有沿横向贯穿连通的两所述横向开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模块包括夹持壳体,所述夹持壳体设有压紧件,所述压紧件用于对插入所述夹持空间的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施加朝向第一方向的作用力使之紧贴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模块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沿横向贯通所述夹持模块的所述容置槽,所述下壳体设有朝向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竖向开口,当所述夹持模块连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时,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抵接于所述竖向开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当所述夹持模块连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时,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抵接于所述竖向开口并至少部分地伸入所述容置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的所述竖向开口处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与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抵接,以限制所述放大镜壳体伸入所述容置槽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的所述竖向开口处设有向下延伸及向外倾斜的限位斜边,所述限位斜边形成所述限位部,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面设有与所述限位斜边配合的限位斜面,当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抵接于所述竖向开口时,所述限位斜面抵接于所述限位斜边且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至少部分地伸入所述容置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还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适配于所述放大镜壳体以至少部分地收容所述放大镜壳体,所述容置腔的底面开设有所述竖向开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中设有安装腔,所述夹持模块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安装腔中并至少部分地伸入所述容置槽,所述弹性件用于对插入所述容置槽中的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施加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承载板和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承载板连接配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弹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弹性部和接触部,所述固定部固接于所述承载板,所述接触部穿过所述承载板伸入所述容置槽,所述弹性部用于为所述接触部抵接于插入所述容置槽中的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时提供朝向第一方向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金属件,所述接触部涂覆有用于减少摩擦力的材料。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的外表面为球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模块被配置为可相对所述放大镜壳体升降可调,使所述夹持空间的高度可调以适配插入并压紧不同厚度的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放大镜壳体包括顶壳和底壳,所述顶壳和所述底壳连接形成放置腔,所述镜头组件设于放置腔中,所述顶壳具有所述第一侧,所述底壳具有所述第二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壳包括第二壳体和盖板,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顶壳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对应所述镜头组件设有避空槽,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以盖合所述避空槽的开口并将所述镜头组件夹持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顶壳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顶壳的一侧设有环状凸边,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背离所述顶壳的一侧,所述盖板和所述环状凸边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与所述终端壳体上的凸缘配合以定位所述放大镜壳体在所述终端壳体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放大镜模块还包括导光件,所述导光件设于所述放大镜壳体中,所述导光件用于导光至所述镜头组件的物侧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包括:
进光部,所述进光部用于接收入射光线;
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镜头组件,所述像侧端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物侧端朝向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外周设有用于透出光线至所述安装孔外的出光部,在垂直于所述安装孔的轴线的平面内,所述进光部的位置偏离于所述出光部的位置;
分光结构,所述分光结构对应所述进光部设置,所述分光结构用于将所述进光部接收的所述入射光线分为至少两路子光线;以及
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用于将各路所述子光线传导至所述出光部的不同出光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分光结构包括第一分光面以及第二分光面,所述第一分光面和所述第二分光面均倾斜朝向所述进光部,所述第一分光面和所述第二分光面用于将所述入射光线朝向不同方向反射形成第一子光线以及第二子光线;
所述反射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面组以及第二反射面组,所述第一反射面组用于将所述第一子光线传导至所述出光部的第一位置;
所述第二反射面组用于将所述第二子光线传导至所述出光部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出光部的不同出光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关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面对称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分光结构还包括第三分光面,所述第三分光面倾斜朝向所述进光部,所述第三分光面用于将所述入射光线朝与所述第一子光线和所述第二子光线不同的方向反射形成第三子光线;
所述反射结构还包括第三反射面组,所述第三反射面组用于将所述第三子光线传导至所述出光部的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出光部的不同出光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光面连接于所述第二分光面和所述第三分光面之间;或者,
所述第一分光面、所述第二分光面和所述第三分光面依次相邻且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光面连接于所述第二分光面和所述第三分光面之间,且所述第二分光面和所述第三分光面相对所述安装孔的中心面对称设置;
所述第三反射面组和所述第二反射面组相对所述安装孔的中心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关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面对称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出光部包括用于折射部分光线至所述安装孔外的第一子出光部,所述第一子出光部倾斜于所述安装孔的轴线,所述反射结构用于将各路所述子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子出光部的不同出光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出光部与所述安装孔的轴线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α,40°≤α≤50°。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出光部为环绕所述第二开口的一周设置的环形出光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放大镜壳体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设置所述放大镜壳体内,所述导光件至少部分对应所述光源设置,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所述镜头组件的物侧端;或者,
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当所述放大镜壳体固定于所述终端壳体时,所述导光件至少部分对应所述光源设置,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所述镜头组件的物侧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模块磁吸连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和/或所述终端壳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模块磁吸连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时,所述放大镜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放大镜壳体内的第一磁性部件,所述夹持模块中设有第二磁性部件,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与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相互吸合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部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磁性部件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为多个,多个第二磁性部件间隔排列设置并分别与多个第一磁性部件一一对应,或者,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为一个,多个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相互吸合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放大镜壳体中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固定在所述固定槽中,所述固定槽的底部设有透气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放大镜模块的重量为5g~7.2g,所述夹持模块的重量为6g~8.8g。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模块的宽度为D1,20mm≤D1≤40mm,所述夹持模块的长度为L1,40mm≤L1≤70mm,所述放大镜模块的宽度为D2,D2=1/4D1~2/3D1,所述放大镜模块的长度为L2,L2=4/5L1~10/11L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为载玻片、标本装片或附着有被观察物的装载片;
其中,所述标本装片包括载玻片、盖玻片以及被观察物,所述载玻片与所述盖玻片相互叠合设置,所述被观察物设于所述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终端壳体,所述终端壳体设有拍摄窗口;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终端壳体内并通过所述拍摄窗口取景;以及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所述放大镜壳体与所述终端壳体可拆卸连接,当所述放大镜壳体固定于所述终端壳体时,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经所述镜头组件的光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放大镜壳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放大镜壳体内的第一磁性部件,所述夹持模块中设有第二磁性部件,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与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相互吸合连接,以实现夹持模块与所述放大镜壳体的连接;
所述终端壳体内设有第三磁性部件,所述第三磁性部件与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三磁性部件与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相互吸合连接,以实现夹持模块与所述放大镜壳体的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具有磁性相反的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靠近所述放大镜壳体的第一侧设置,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磁性部件具有第三磁极,所述第三磁极的磁性与所述第一磁极的磁性相反并与所述第一磁极相互吸合,所述第三磁性部件具有第四磁极,所述第四磁极的磁性与所述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反并与所述第二磁极相互吸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所述导光件至少部分对应所述光源设置,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所述镜头组件的物侧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壳体内设有霍尔开关,所述放大镜壳体对应所述霍尔开关的位置设有第四磁性部件,所述第四磁性部件用于与所述霍尔开关导通或断开连接,以使所述霍尔开关控制所述光源的启动或关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为闪光灯,所述闪光灯设于所述终端机壳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壳体的外表面对应所述摄像头的周缘的位置设有凸缘,所述放大镜壳体对应所述凸缘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边配合卡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为后置摄像头,所述后置摄像头的装饰件形成所述凸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为平板电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所述外挂式显微镜包括放大镜模块和夹持模块,所述放大镜模块和夹持模块间隔设置形成夹持空间,利用所述夹持空间能够夹持或放置扁平状被观察物,从而能够避免在放大观察过程中因移动、晃动或倾斜智能终端而导致扁平状被观察物偏离光路观察位置甚至从夹持空间脱落,解决了因移动、晃动或倾斜了智能终端而无法清楚地观察扁平状被观察物的问题,也即是说,即便是在放大观察过程中移动、晃动或倾斜了智能终端,仍能清晰地观察扁平状被观察物。
当本申请的放大镜模块和夹持模块间隔形成的夹持空间的高度可以调整时,即是所述夹持空间的高度能够根据扁平状被观察物的厚度适于调整,在使用状态下能够更换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使用起来比较便捷;而且由于夹持空间的高度能够根据扁平状被观察物的厚度进行适于调整,能够夹紧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使得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均能与放大镜模块紧密贴合,从而使得在观察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时,放大镜模块都能准确对焦,使得放大镜模块的焦距维持于最佳化,能够清晰地观察被观察对象,也可以使得智能终端得到较为清晰的拍摄成像,也即是说,在每次更换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后,无需重新对放大镜模块进行对焦操作,操作起来更加便捷。
当本申请中的显微镜还包括压紧件时,可以利用压紧件将扁平状被观察物朝向放大镜模块进行压紧使之紧贴放大镜模块,以使夹持空间能够适配插入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使得扁平状被观察物保持在放大镜模块最佳光路/预设光路的观察位置,从而有利于确保得到清晰的放大图像,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避免在放大观察过程中因移动、晃动或倾斜智能终端而导致扁平状被观察物偏离光路观察位置甚至从夹持空间脱落。
由于放大镜模块包括导光件和镜头组件,能够利用导光件将智能终端的光源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放大镜模块的物侧端,无需在显微镜上设置光源,从而有利于显微镜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便于携带,而且将显微镜安装在智能终端上后,也不会导致整体重量较重,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智能终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智能终端的第一种结构简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智能终端的第二种结构简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显微镜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放大镜壳体和夹持模块的第一种结构简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放大镜壳体和夹持模块的第二种结构简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放大镜壳体和夹持模块的第三种结构简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夹持模块处于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夹持模块处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夹持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放大镜模块和夹持模块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放大镜模块连接在终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终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放大镜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放大镜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底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顶壳和第一磁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顶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0中的导光件的以yz平面为剖切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导光件的第一路导光光路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导光件的第二路导光光路的光路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导光件的第三路导光光路的光路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导光件的第四路导光光路的光路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导光件的第五路导光光路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外挂式显微镜,其可以应用于智能终端,用于放大观察或拍摄,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终端壳体和摄像头,所述显微镜可以包括放大镜模块和夹持模块。所述放大镜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可拆卸固定于终端壳体,当放大镜模块固定于终端壳体时,摄像头用于采集经放大镜模块的光信号,夹持模块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放大镜模块和/或终端壳体并使夹持模块与放大镜模块之间形成用于设置扁平状被观察物的夹持空间。
如此设计,能够利用夹持空间设置扁平状被观察物,能够避免在放大观察过程中因移动、晃动或倾斜智能终端而导致扁平状被观察物偏离光路观察位置甚至从夹持空间脱落,解决了因移动、晃动或倾斜了智能终端而无法清楚地观察扁平状被观察物的问题,也即是说,即便是在放大观察过程中移动、晃动或倾斜了智能终端,仍能清晰地观察到扁平状被观察物。
可以理解的,放大镜模块和夹持模块之间形成用于设置扁平状被观察物的夹持空间指的是:放大镜模块和夹持模块之间形成的夹持空间可以放置或夹持扁平状被观察物。尤其是当放大镜模块和夹持模块之间形成的夹持空间可以夹持扁平状被观察物时,在放大观察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手持终端壳体观察扁平状被观察物,尽管此时的扁平状被观察物会悬空设置,但由于所述夹持空间可以夹持扁平状被观察物,扁平状被观察物也不会脱离夹持空间脱落下来,也即是说,在放大观察过程中,无需将智能终端放置在放置平面(例如桌面、台面等)以利用放置平面支撑扁平状被观察物,以使扁平状被观察物和智能终端保持相对静止,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所述放大镜模块可以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光学器件,则“放大成像”可以指的是: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可以通过所述放大镜模块进行高倍数放大,例如可以放大10-60倍后得到的并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的放大图像。
本申请中提及的扁平状可以理解为其厚度远小于长度和/或宽度的结构,例如薄片状结构;本申请中提及的扁平状被观察物可以理解为载玻片、标本装片或附着有用于显微观察实物(被观察物)的装载片等,其中,所述标本装片可以包括相互叠合的载玻片、盖玻片以及装载于所述载玻片和所述盖玻片之间用于放大观察的实物(即被观察物,例如动植物标本、人体组织细胞标本或血液等)。例如当扁平状被观察物为标本装片时,其具体可为蜜蜂翅膀的标本装片、蚊子口器的标本装片、人体动静脉横切的标本装片等。可以理解的是,扁平状被观察物还可以为标本涂片(如人血永久涂片、细菌三型涂片等)或标本切片(大豆茎或玉米茎的永久横切片)等。
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夹持模块可以用于与放大镜模块配合,以形成显微镜,再将该显微镜的放大镜模块安装至智能终端的终端壳体上,从而可实现放大观察或拍摄扁平状被观察物。当然,也可以先把放大镜模块安装至智能终端的终端壳体上,然后将夹持模块固定于放大镜模块和/或智能终端100的终端壳体上。
本申请中的智能终端可以为一种可提升学习效率的电子设备,具有专门辅助孩子学习的学科教学(电子课本、课本知识点解读以及课后习题)、学习诊断(课后习题答案以及常规解答)、智能答疑(根据学生的答题思路进行解答)、名师解惑(播放教师录制好的知识点视频以及与教师视屏通话让教师实时解惑)等等功能,例如平板电脑,家教机或者是手机等等。示例性地,所述显微镜应用于平板电脑时,则所述放大镜模块安装在平板电脑上,尤其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平板电脑的对应摄像头的位置,并对应所述平板电脑的摄像头设置,从而当所述显微镜安装在平板电脑上,并将扁平状被观察物插入至夹持空间中时,可以观察到扁平状被观察物,具体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细胞或一些物质的细微结构。
在其中一种应用场景中,例如所述显微镜应用于儿童平板电脑时,则大多数的使用者都是孩子,例如2-8岁的儿童,基于本申请中的显微镜的夹持空间可以夹紧扁平状被观察物,在将扁平状被观察物插插入至夹持空间中,放大镜模块便可以紧贴扁平状被观察物,以得到清晰的放大成像,操作使用方便、简单,能够很好地满足儿童科普使用的要求。
可以知道的是,儿童一般都比较好动,使用时,有可能会经常移动平板电脑,而由前述可知,扁平状被观察物可以被夹持空间300所夹持,可以随平板电脑一起移动,而且移动过程中,不会影响扁平状被观察物与放大镜模块的紧贴程度,因此即使孩子移动了平板电脑也不会导致显微镜出现虚焦的情况,这样可以大大增强本申请中的显微镜的可观察性,对于儿童的早期益智教育也更加容易进行,保证了显微镜益智教育的顺利进行。
而且,将本申请中的显微镜用于儿童平板电脑,除了可以在儿童平板电脑的显示屏幕呈现出放大图像,以便观察,同时还可以借助儿童平板电脑对扁平状被观察物上的标本进行解释,帮助儿童更加全面地了解、认识所观察的标本,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放大镜玩具而言,更具有学习性和科学性,是一款有益于儿童的辅助学习用具,能够帮助儿童系统的了解微观世界,以及学习知识点。
以下将针对显微镜的具体结构,以及显微镜应用于智能终端并与智能终端的具体连接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智能终端为平板电脑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智能终端100包括终端壳体1、摄像头11和显微镜200,终端壳体1设有拍摄窗口(未标示),所述摄像头11设于终端壳体1内并通过拍摄窗口取景,放大镜模块2被配置为可拆卸固定连接于终端壳体1,当放大镜模块2固定连接于终端壳体时,摄像头11抵接于放大镜模块并用于采集经放大镜模块2的光信号,从而摄像头11可以获取经所述放大镜模块2放大的图像,进而让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100观察到肉眼不可直接分辨的细微结构。夹持模块3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放大镜模块2和/或终端壳体1,并使夹持模块与放大镜模块2之间形成用于设置扁平状被观察物4的夹持空间。
其中,摄像头11用于采集经放大镜模块2的光信号可以理解为:当放大镜模块2固定于终端壳体1时,经放大镜模块2的光路能够进入摄像头11,使得摄像头11能够获取经放大镜模块2放大后的图像。示例性地,放大镜模块2的光轴方向可以和摄像头11的光轴方向重合。其中,所述放大镜模块2的光轴方向为图1中的箭头x所指的方向。
可以理解的,智能终端100还包括显示屏和主板、电池、扬声器、麦克风、和通信模块的零部件,显示屏设于终端壳体1的正面,摄像头11可以为设于终端壳体1的正面的前置摄像头或设于终端壳体1的背面10的后置摄像头。以及智能终端100还可包括与放大镜模块2配套使用的应用图标,例如,在放大镜模块2安装至终端壳体1时,当打开所述应用图标时,显示屏可以呈现摄像头11经放大镜模块2取景的放大成像。
示例性地,摄像头11为后置摄像头,则放大镜模块2安装在终端壳体1的背面10,这样能够避免因显微镜200安装在终端壳体1的正面而有可能遮挡显示屏的情况。显微镜200的放大镜模块2可以条状结构或块状结构,同样地,显微镜200的夹持模块3也可以条状结构或块状结构。
本申请的夹持空间能够根据扁平状被观察物4的厚度适于调整以适配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也即是,将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插入至夹持空间时,扁平状被观察物4均能与放大镜模块2保持紧贴状态。
为了使夹持空间能够适配插入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并且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插入至所述夹持空间中时均能与放大镜模块2紧密贴合,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夹持模块3连接于终端壳体1并能够相对放大镜模块2可活动。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持空间300可以被配置成可相对放大镜模块2升降可调,使得夹持空间300的高度h以适配插入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也即是说,夹持空间300可以被配置成可以沿着放大镜模块2的光轴方向相对放大镜模块2移动以调节夹持空间300的高度h,使得夹持空间300的高度h以适配插入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所述夹持空间300的高度h为夹持空间300在放大镜模块2的光轴方向上的高度。
如此设计,在观察扁平状被观察物4的状态下,能够在不拆卸放大镜模块2和夹持模块3中的任何一个部件的情况下,更换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操作起来比较便捷;而且也正是因为夹持空间300的高度h能够根据扁平状被观察物4的厚度进行适于调整,所以能够夹紧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使得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均能与放大镜模块2紧密贴合,从而使得在观察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时,放大镜模块2都能实现准确对焦,使得放大镜模块2的焦距维持于最佳化,可以在智能终端100的显示屏上呈现出清清晰的放大成像,从而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扁平状被观察物4,也即是说,在每次更换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后,无需重新对放大镜模块2进行对焦操作,仍能清楚地观察到扁平状被观察物4,操作起来更加便捷。
为了实现夹持空间300可以被配置成可沿着放大镜模块2的光轴方向相对放大镜模块2移动,显微镜200还包括形变部件31a,例如硅胶柱、橡胶柱、泡棉柱或弹簧等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部件,形变部件31a可以分别与夹持模块3和终端壳体1连接,在将扁平状被观察物4插入至夹持空间300中时,扁平状被观察物4会压迫夹持模块3,以使形变部件31a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夹持模块3相对放大镜模块2移动,以调整夹持空间300的高度,适配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同时形变部件31a在受到夹持模块3的作用下会发生弹性形变,在这一过程中,形变部件31a所产生的作用力能够使得夹持模块3将扁平状被观察物4朝向放大镜模块2进行压紧,并使扁平状被观察物4紧贴放大镜模块2,以得到清晰的放大图像。
基于常见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的厚度一般为0.9mm~1.85mm,则夹持空间300的高度h可以为0.9mm~1.85mm,例如,0.9mm、1.0mm、1.2mm、1.3mm、1.5mm、1.7mm、1.8mm、1.85mm等。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夹持模块3设有压紧件且夹持模块和放大镜模块之间的夹持空间的高度保持固定。所述显微镜200还包括压紧件31,所述压紧件31可以用于对插入夹持空间300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施加朝向第一方向(与放大镜模块2的光轴方向相反或相同)的作用力使之紧贴放大镜模块2,以使夹持空间300能够适配插入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也即是说,在将扁平状被观察物4插入至夹持空间300中时,压紧件31会受到扁平状被观察物压迫而发生变形,以使夹持空间300的高度能够适配插入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利用压紧件31被扁平状被观察物压迫时产生的作用力将扁平状被观察物4朝向放大镜模块2进行压紧,并使扁平状被观察物4紧贴放大镜模块2,使得扁平状被观察物4可以保持在放大镜模块2最佳光路/预设光路的观察位置,以得到清晰的放大图像,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避免在放大观察过程中因移动、晃动或倾斜智能终端100而导致扁平状被观察物偏离光路观察位置甚至从夹持空间300脱落。换言之,在此实施方式中,由于压紧件31的作用,夹持空间300的高度h可以保持固定。
可以理解的,所述压紧件31可以为顶针结构、弹簧结构、硅胶柱或橡胶柱等等。压紧件3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压紧件31为一个时,所述压紧件31可以设置在夹持模块3、放大镜模块2和终端壳体1三者中的任意一个部件上;当压紧件31为多个时,夹持模块3、放大镜模块2和终端壳体1三者中可以至少一个部件设有所述压紧件31,例如,多个压紧件31均设置在夹持模块3、放大镜模块2和终端壳体1;又例如,夹持模块3、放大镜模块2和终端壳体1三者中的其中两个部件设有所述压紧件31,再例如,夹持模块3、放大镜模块2和终端壳体1均设有所述压紧件31。
基于常见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的厚度一般为0.9mm~1.85mm,则夹持空间300的高度可以为1.85mm。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放大镜模块2可以包括放大镜壳体22和设于放大镜壳体22中的镜头组件23,这样可以利用放大镜壳体22保护镜头组件23。放大镜壳体2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221和第二侧222,第一侧221设有物侧镜孔2211,第二侧222设有物侧镜孔2221,镜头组件23包括物侧端231和像侧端232,物侧端231设于第一侧221的物侧镜孔2211中,像侧端232设于第二侧222的像侧镜孔2221。当放大镜壳体22固定于终端壳体1时,第二侧222的端面贴合于终端壳体1;而当夹持模块3固定于放大镜模块2和/或终端壳体1时,放大镜壳体22的第一侧221的端面与夹持模块3之间形成夹持空间300。其中,镜头组件23可以包括镜筒和设于镜筒中的一个或多个放大镜片。当镜头组件23包括多个放大镜片时,多个放大镜片可以为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从而可以在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扁平状被观察物4。
所述镜头组件23从物侧端到像侧端的光路方向为第一方向,如图5中的向上箭头所指的方向。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夹持模块3和/或放大镜模块2之间形成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容置槽为所述夹持空间300。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4可以通过容置槽的槽口安装至夹持空间300中,也可以通过在夹持模块3和/或放大镜模块2上开设有贯通容置槽的开口,以使扁平状被观察物4可以通过所述开口插入至夹持空间300。
为了便于描述,定义沿垂直于第一方向为横向,第一方向可以为图6至图8中的向下箭头所指的方向,则横向可以如图6至图8中的向左箭头、向右箭头所指的方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夹持模块形成有容置槽,该容置槽形成夹持空间。具体地,夹持模块3形成一沿横向延伸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朝向第一方向的竖向开口(未标示)以及至少一沿横向贯穿夹持模块3的横向开口324,当夹持模块3连接于放大镜壳体22时,容置槽的底面(即,容置槽的朝向放大镜壳体22的一面)与放大镜壳体22的第一侧221之间形成用于设置扁平状被观察物4的夹持空间300,扁平状被观察物4可经横向开口324插入夹持空间300中。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图7示出了夹持模块形成有容置槽,同时放大镜壳体形成有容置槽,该容置槽形成夹持空间。放大镜壳体22的第一侧221形成一沿横向延伸的容置槽,容置槽具有背离第一方向的竖向开口(未标示)以及至少一沿横向贯穿放大镜壳体22的横向开口324,当夹持模块3连接于放大镜壳体22时,容置槽的底面与夹持模块3对应于竖向开口的部分之间形成夹持空间300,扁平状被观察物4可经横向开口324插入夹持空间300中。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图8示出了夹持模块形成有第一容置槽部分,同时放大镜壳体形成有第二容置槽部分,该第一容置槽部分和第二容置槽部分共同形成夹持空间。夹持模块3与放大镜壳体22之间形成一沿横向延伸的容置槽,容置槽具有至少一沿横向贯穿夹持模块3和放大镜壳体22的横向开口324,容置槽包括设于夹持模块3的第一容置槽部分300a和设于所述放大镜壳体22的第二容置槽部分300b,当夹持模块3连接于放大镜模块2时,第一容置槽部分300a的底面与第二容置槽部分300b的底面之间形成夹持空间300,扁平状被观察物可经横向开口插入夹持空间300中。
进一步地,容置槽可以具有沿横向贯穿连通的两个横向开口。在将扁平状被观察物4插入至夹持空间300中时,扁平状被观察物4的两端可以通过对应的开口伸出至夹持空间300外,这样便于操作者通过手持扁平状被观察物4的端部在横向上移动扁平状被观察物4,更换扁平状被观察物4的观察位置,以使扁平状被观察物4上的实物对准镜头组件23,操作方式比较便捷。
一些实施例中,放大镜模块2的重量可以为5g~7.2g,例如,5g、5.4g、5.6g、6.0g、6.2g、6.5g、6.8g或7.2g等,夹持模块3的重量可以为6g~8.8g,例如,6g、6.4g、6.6g、6.0g、7.2g、7.5g、7.8g、8.2g、8.4g或8.8g等。由此可见,本申请的放大镜模块2和夹持模块3的质量都比较轻,便于携带,以及在组装时,由于无需借助其他夹持辅助设备将放大镜模块2和夹持模块3夹起,便于组装,同时将放大镜模块2和夹持模块3装配至终端壳体1上时,能够使得组装后智能终端100的整体质量仍比较轻,有利于该智能终端100的轻量化设计。
可以理解的,当放大镜模块2、夹持模块3和智能终端100的使用对象为儿童时,由于放大镜模块2、夹持模块3和组装后的智能终端100的整体质量都比较轻,便于儿童使用,例如手握拿起、移动。而且,在使用时,为了方便,通常都会选择通过支架支撑着智能终端100使其能够成一定角度立在放置平面(例如桌面或台面)上,从而便于观看智能终端的显示屏。当通过支架将智能终端100支撑立放在放置平面上时,放大镜模块2和夹持模块3的重量比较轻,一方面,放大镜模块2不易自智能终端100上脱落,夹持模块3不易至放大镜模块2或智能终端100上脱落;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因放大镜模块2和夹持模块3的重量太重而导致智能终端100倾倒的情况。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夹持模块3的宽度为D1,20mm≤D1≤40mm,例如D1=20mm、D1=24mm、D1=28mm、D1=32mm、D1=36mm或D1=40mm等;夹持模块3的长度为L1,40mm≤L1≤70mm,例如L1=40mm、L1=44mm、L1=48mm、L1=52mm、L1=66mm或L1=70mm等。放大镜模块2的宽度为D2,D2=1/4D1~2/3D1,例如,D2=1/4D1、D2=1/3D1、D2=5/12D1、D2=3/4D1、D2=7/12D1或D2=2/3D1等,放大镜模块的长度为L2,L2=4/5L1~10/11L1,例如L2=4/5L1、L2=9/11L1、L2=46/55L1、L2=47/55L1、L2=48/55L1、L2=49/55L1或L2=10/11L1等。由此可见,本申请的放大镜模块2和夹持模块3都比较小,便于携带,而且将放大镜模块2和夹持模块3装配至终端壳体1后,组装后智能终端100的整体体积仍比较小,有利于该智能终端100的小型化设计。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持模块3的宽度D1也可以为18mm、19mm、41mm、42mm或44mm等;夹持模块3的长度L1也可以为38mm、39mm、71mm、73mm或74mm等。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夹持模块3包括上壳体321和下壳体322,上壳体321、下壳体322沿第一方向(如图9中向上箭头所指的方向)依次设置,上壳体321与下壳体322之间形成沿横向贯通夹持模块3的容置槽,下壳体322设有朝向放大镜壳体22的第一侧221的竖向开口,当夹持模块3连接于放大镜壳体22时,放大镜壳体22的所述第一侧221抵接于竖向开口。
进一步地,当夹持模块3连接于放大镜壳体22时,放大镜壳体22的第一侧221抵接于竖向开口并至少部分地伸入容置槽,这样,在将扁平状被观察物4插入至夹持空间300中时,便于使扁平状被观察物4紧贴于放大镜模块2。
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231中设有安装腔,夹持模块3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于安装腔中并至少部分地伸入容置槽,弹性件用于对插入容置槽中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施加朝向第一方向的作用力,以使扁平状被观察物4紧贴镜头组件23。也即是说,在将扁平状被观察物4插入至夹持空间300中时,弹性件会受到扁平状被观察物4压迫而发生变形,以使夹持空间300的高度h能够适配插入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利用弹性件被扁平状被观察物4压迫时产生的作用力将扁平状被观察物4朝向镜头组件23进行压紧,并使扁平状被观察物4紧贴镜头组件23,使得扁平状被观察物4可以保持在镜头组件23最佳光路/预设光路的观察位置,以得到清晰的放大图像。
进一步地,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上壳体231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承载板3212和第一壳体3211,第一壳体3211与承载板3212连接配合形成前述安装腔。可以理解的,该弹性件可形成为上述的压紧件31,弹性件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313、弹性部314和接触部311,固定部313可以固接于承载板3212,接触部311可以穿过承载板3212伸入容置槽,弹性部314用于为接触部311抵接于插入容置槽中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时提供朝向第一方向的作用力,以使扁平状被观察物4可以紧贴镜头组件23,使得扁平状被观察物4可以保持在镜头组件23最佳光路/预设光路的观察位置,以得到清晰的放大图像。
示例性地,为了实现固定部313固接于承载板3212,固定部313设有连接孔312,所述承载板3212位于安装腔中的一面设有热熔柱3213,在组装弹性件时,可以将弹性件的连接孔312套设在热熔柱3213上,再加热所述热溶柱使之熔化,以将固定部313固接在承载板3212上,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能够在实现固定部313固接在承载板3212的同时,利用连接孔312与热熔柱3213的配合连接对弹性件的组装起到定位作用,便于弹性件的组装。而且,弹性件在受到扁平状被观察物4压迫时,能够相对承载板3212活动,进入至安装腔中或伸出至容置槽323中,以使夹持空间300适配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其中,承载板3212可以为金属板,例如钢板。
一些实施例中,接触部311的外表面可以为球面,这样,在将扁平状被观察物4插入夹持空间300中时,接触部311可以与扁平状被观察物4形成球面接触(点接触),从而能够在横向移动扁平状被观察物4时,减小接触部311与扁平状被观察物4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移动扁平状被观察物4。
示例性地,弹性件可以为金属件(例如金属弹片)、硅胶柱、橡胶柱、泡棉柱或弹簧等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部件。优选地,该弹性部314可以为弹性钢片,采用弹性钢片作为弹性件,可以使弹性件的表面比较光滑,能够在沿夹持模块3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扁平状被观察物4,减小第一部分311与扁平状被观察物4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移动扁平状被观察物4;而且由于弹性钢片的厚度一般都比较小,占用的空间比较小,有利于上壳体321的轻薄化设计。
进一步地,接触部311涂覆有用于减少摩擦力的材料,例如油墨或滑石粉等,以减小在横向移动扁平状被观察物4时,扁平状被观察物4与接触部311之间的摩擦力。
一些实施例中,下壳体322的竖向开口处设有限位部3221,限位部3221用于与放大镜壳体22的第一侧221抵接,以限制放大镜壳体22伸入所述容置槽的位置,也即是在装配时,放大镜壳体22的第一侧221会抵接到限位部3221,从而能够限制放大镜模块2沿自身光轴方向相对下壳体322移动,以避免放大镜模块2伸入容置槽323中的厚度过大,而导致夹持空间300的高度的范围变小,从而能够确保夹持空间300大致可以装载常规所有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4。
示例性地,下壳体322的竖向开口处设有向下(即,为下壳体322朝向放大镜壳体22的方向,如图12中的箭头y所指的方向)延伸及向外倾斜的限位斜边,所述限位斜边形成前述限位部,放大镜壳体22的第一侧221的端面设有与限位斜边配合的限位斜面20,当放大镜壳体22的第一侧221抵接于竖向开口时,限位斜面20抵接于限位斜边且放大镜壳体22的所述第一侧221至少部分地伸入容置槽。这样,在将扁平状被观察物4插入至夹持空间300中时,便于使扁平状被观察物4紧贴于放大镜模块2的镜头组件23。
进一步地,下壳体322还设有开口朝向第一方向的容置腔3223,该容置腔3223适配于放大镜壳体22以至少部分地收容放大镜壳体22,容置腔3223的底面(即,容置腔3223背向上壳体的一面)开设有竖向开口。也即是说,下壳体322可以设有第一侧壁3222,第一侧壁3222与限位部3221围合形成容置腔3223,所述放大镜模块2卡设于所述容置腔3223中,这样,在组装时,容置腔3223可以起到定位作用。
可以理解的,夹持模块3的上壳体321和下壳体322连接形成容置槽(夹持空间300),下壳体322形成有槽口背向上壳体321设置的容置腔3223,所述容置腔3223与容置槽连通。在组装时,放大镜模块2的限位斜面20会抵接于下壳体322的限位斜边(即,前述的限位部3221),此时放大镜壳体22的第一侧221略伸入容置槽,并与上壳体321之间形成夹持空间300,这样一来,在将扁平状被观察物4插入至夹持空间300时,设于上壳体321上的弹性件会对扁平状被观察物4施加朝向放大镜模壳体22的压紧力,从而可以将扁平状被观察物4紧贴于放大镜壳体22的第一侧221,进而能够保证按照设计光路对扁平状被观察物4进行放大观察,以得到清晰的放大图像。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至图15所示,终端壳体1的背面10对应后置摄像头的周缘的位置设有凸缘12,放大镜模块2对应凸缘12的位置设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与凸缘12配合卡接,以定位放大镜模块2在终端壳体1的位置。凹槽21和凸缘12的设置可以在将放大镜模块2安装至终端壳体1时起到定位作用,如此,在将放大镜模块2安装至终端壳体1安装后,放大镜模块2便可光路连接于智能终端100的后置摄像头,可以一步到位,无需再调整放大镜模块2相对终端壳体1的位置以使放大镜模块2光路对准后置摄像头的光路,安装高效。
示例性地,后置摄像头的装饰件形成所述凸缘12。这样无需要额外在终端壳体1的背面10设置凸缘12,能够使终端壳体1的背面10保留原有的外观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放大镜模块2可以磁吸连接在终端壳体1上,同时所述夹持模块3也可以磁吸连接于放大镜模块2和/或终端壳体1。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放大镜模块2也可以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在终端壳体1上,而夹持模块3也可以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在放大镜模块2和/或终端壳体1上。
例如,放大镜模块2可以磁吸连接在终端壳体1上,同时夹持模块3可以磁吸连接于放大镜模块2,则放大镜模块2还包括设于放大镜壳体22中的第一磁性部件25,夹持模块3中设有第二磁性部件33,例如,第二磁性部件33可以设置在承载板3212上并位于安装腔中,所述第二磁性部件33与第一磁性部件25相互吸合连接,以实现夹持模块3连接在放大镜模块2上。终端壳体1内设有第三磁性部件(未图示),第三磁性部件可以与第一磁性部件25对应设置,第三磁性部件与第一磁性部件25相互吸合连接,以实现夹持模块3与放大镜模块2的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磁性部件25为磁铁,第二磁性部件33可以为磁铁或金属件,第三磁性部件可以为磁铁或金属件。例如第一磁性部件25、第二磁性部件33和第三磁性部件可以均为磁铁,第一磁性部件25具有磁性相反的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靠近放大镜模块2的第一侧设置,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相对设置,第二磁性部件33具有第三磁极,第三磁极的磁性与第一磁极的磁性相反并与第一磁极相互吸合,第三磁性部件具有第四磁极,第四磁极的磁性与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反并与第二磁极相互吸合,这样在安装时,只有将放大镜模块2的背离第一侧面的一侧面朝向终端壳体1才能将放大镜模块2安装至终端壳体1,具有良好的安装防呆效果。
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两者中的其中一个为N极,另一个为S极。例如,当第一磁极为N极时,则第二磁极为S极,第三磁极为S极,第四磁极为N极。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放大镜模块2中额外设置第五磁性部件,利用第三磁性部件和第五磁性部件相互吸合连接,以使放大镜模块2安装至终端壳体1上。
示例性地,第一磁性部件25可以为圆柱状磁铁。考虑到本申请的放大镜模块2的使用对象可以为2-8岁的儿童,而供2-8岁的儿童使用且含有磁铁的小部件,其采用的磁铁的磁通量需要符合安全标示要求,例如对于圆柱状磁铁而言,当磁铁的磁通量指数大于50时,其长度不超过32mm,直径不超过11mm。因此,为了使第一磁性部件25既可以符合安全标示要求又可以使第一磁性部件25和第二磁性部件33,以及第一磁性部件25和第三磁性部件之间均具有较大的磁吸力,可以将第一磁性部件25设计为多个长度不超过32mm,直径不超过11mm的圆柱状磁铁,多个第一磁性部件25间隔排列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磁性部件33可以对应为多个,多个第二磁性部件33间隔排列设置并分别与多个第一磁性部件25一一对应;或者,第二磁性部件33可以为一个,多个第一磁性部件25分别与第二磁性部件33相互吸合连接。同样地,第三磁性部件可以对应为多个,多个第三磁性部件间隔排列设置并分别与多个第一磁性部件25一一对应;或者,第三磁性部件可以为一个,多个第三磁性部件分别与第二磁性部件33相互吸合连接。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的放大镜模块2和夹持模块3均可以条状结构,为了提高放大镜模块2与夹持模块3,以及放大镜模块2与终端壳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将多个第一磁性部件25分成两组第一磁性部件,两组第一磁性部件25分别位于放大镜模块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与之对应地,夹持模块2对应两组第一磁性部件25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磁性部件33,终端壳体1对应两组第一磁性部件25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三磁性部件。其中,所述放大镜模块2的长度方向为图15中的箭头z所指的方向。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放大镜模块2还包括导光件24,所述导光件24设于放大镜壳体22中,导光件24可以用于导光至镜头组件23的物侧端231,使得光线可以照射至扁平状被观察物4,以便于镜头组件23得到清晰的放大图像。将导光件24设置在放大镜壳体22中,可以利用放大镜壳体22保护导光件24。具体地,放大镜壳体22可以包括顶壳224和底壳223,顶壳224和底壳223连接形成放置腔,所述镜头组件23、导光件24设于放置腔中,底壳223具有第二侧222,顶壳224具有第一侧221。具体地,所述底壳223可以包括第二壳体2231和盖板2232,第二壳体2231与顶壳224连接,第二壳体2231对应导光件24的位置设有第一减重槽2233,盖板2232连接于第二壳体2231以盖合第一减重槽2233的开口并将导光件24夹持固定在第二壳体2231和顶壳224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减重槽2233可以减轻底壳223的重量,有利于放大镜模块2的轻量化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2231背离顶壳224的一侧设有环状凸边2234,盖板2232连接于顶壳2231的背离顶壳224的一侧,盖板2232和环状凸边2234形成前述凹槽21。其中,所述盖板2232可以玻璃板或亚克力板等。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和图19所示,顶壳224可以为条状壳体,像侧镜孔2211可以近似设于顶壳224的中间位置,导光件24和镜头组件23可以近似位于顶壳224的中间位置,两组第一磁性部件25分别位于顶壳22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这样能够在实现放大镜模块2和夹持模块3的连接稳固性,以及放大镜模块2与智能壳体的连接稳固性的同时,合理布局放置腔的空间,使得第一磁性部件25、导光件24和镜头组件23在顶壳224上的布局比较规整。
示例性地,顶壳224位于放置腔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柱2241,所述凸柱2241开设有固定槽2242,第一磁性部件25固定于固定槽2242中,例如第一磁性部件25可以通过点胶固定在固定槽2242中,而且固定槽2242的底部设有透气孔2243。这样,当将第一磁性部件25插入至固定槽2242时,第一磁性部件25会压缩固定槽2242的空气,导致固定槽2242内被压缩的空气产生对第一磁性部件25的推顶的作用力,不利于第一磁性部件25固定于固定槽2242中。而本申请通过在定位槽的底部设有透气孔,能够避免第一磁性部件25与固定槽2242之间产生压强,能够增强第一磁性部件25与固定槽2242的连接稳固性。此外,当需要拆卸第一磁性部件25时,可以使用顶针自所述透气孔推顶第一磁性部件25,以便于第一磁性部件25的拆卸。
进一步地,第二壳体2231对应第一磁性部件25的位置设有第二减重槽2235,可以进一步减轻底壳223的重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放大镜模块2还包括光源(未图示),所述光源设置在放大镜壳体22内,即光源可以设置于放置腔内,导光件24至少部分对应光源设置,以使可以通过导光件24将光源发出的光线传导至镜头组件23的物侧端232。其中,所述光源可以与导光件24间隔设置,也可以设置在导光件24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智能终端100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终端壳体1,当放大镜壳体22固定于终端壳体1时,导光件24至少部分对应光源设置,以使可以通过导光件24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线传导至镜头组件23的物侧端232。这样无需额外在放大镜模块2中设置光源,可以避免光源对放大镜模块2的内部空间的占用,从而有利于放大镜模块2的小型化设计。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观察时可以快速进入可以清晰地观察扁平状被观察物4的模式,减少使用者的操作,且基于霍尔开关具有无触电、能耗低、使用寿命长、响应频率快等特点,终端壳体1内设有霍尔开关(未图示),放大镜模块2对应霍尔开关的位置设有第四磁性部件26,所述第四磁性部件26用于与霍尔开关导通或断开连接,以使霍尔开关控制终端壳体1上的光源的启动或关闭。例如,当打开智能终端100上的应用图标时,一旦将放大镜模块2装配至终端壳体1上,第四磁性部件26便可快速与霍尔开关导通,以快速启动终端壳体1上的光源;相反地,一旦将放大镜模块2从终端壳体1上拆卸下来,第四磁性部件26便会与霍尔开关断开,以快速关闭终端壳体1上的光源,无需额外按压或触控智能终端100,操作更加简便。其中,所述第四磁性部件26可以为磁铁。
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在终端壳体1上的光源可以为闪光灯13,也可以为led灯等。当终端壳体1上的光源为闪光灯13,所述闪光灯13设于终端壳体1中,也即是放大镜模块2可以利用智能终端100原本的闪光灯13作为光线来源,无需额外在终端壳体1设置光源,也就无需占用终端壳体1的内部空间,也不会导致智能终端100整体质量的增加,有利于使智能终端100符合小型化设计和轻量化设计,也可以减低成本。
请一并参阅图20至图22,该导光件24包括进光部240、安装孔241、分光结构242以及反射结构,该进光部240用于接收入射光线,例如用于接收来自前述光源的光线,该安装孔241包括第一开口241a以及第二开口241b,安装孔241用于安装镜头组件23,像侧端232朝向第一开口241a,物侧端221朝向第二开口241b,第二开口241b的外周设有用于透出光线至安装孔241外的出光部244,在垂直于安装孔241的轴线a的平面内,进光部240的位置偏离于出光部244的位置,该分光结构242对应进光部240设置,分光结构242用于将进光部240接收的入射光线分为至少两路子光线,该反射结构用于将各路子光线传导至出光部244的不同出光位置。
其中,出光部244可为环绕第二开口241b的一周设置的环形出光面。图1中以虚线a表示安装孔241的轴线a,虚线平面xy表示垂直于安装孔241的轴线a的平面。镜头组件23安装于安装孔241时,镜头组件23的光轴与安装孔241的轴线a重合。
一方面,本实施例通过安装孔241安装镜头组件23,且镜头组件23的像侧端232和物侧端231分别朝向第一开口241a和第二开口241b,在第二开口241b的外周设置用于透出光线至安装孔241外的出光部244,利用外部光源(例如前述)向进光部240提供入射光线并在导光件24的导光作用下传导至出光部244透出,从而当镜头组件23的物侧端231在靠近待观察对象进行观察时,例如将扁平状被观察物4插入至夹持空间300时,出光部244透出的光线能够照亮待观察对象(例如,前述的扁平状被观察物),提高观察的清晰度。其中,导光件24本身无法发光,外部光源是指独立于导光件24外的光源,例如外部光源可为智能终端的闪光灯或放大镜模块的光源、手电筒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导光件24在实际应用时,进光部240需靠近外部光源,镜头组件23的物侧端231需靠近待观察对象,像侧端232需靠近用户眼部以供用户直接观察待观察对象或靠近智能终端100的摄像头11以供摄像头11进行拍摄。即,导光件24在实际应用时,需考虑各个参与对象(如待观察对象、外部光源、用户、摄像头等)的布置,避免各个参与对象布置时出现干涉,故进光部240无法与出光部244重合设置。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垂直于安装孔241的轴线a的平面内,使得进光部240的位置偏离于出光部244的位置,从而避免导光件24在实际应用时各个参与对象之间发生干涉的情况发生,确保导光件24能够正常使用。具体地,该导光件2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4a以及第二表面24b,该第一表面24a具有该进光部240,安装孔241贯穿第一表面24a和第二表面24b,第一开口241a位于第一表面24a,第二开口241b位于第二表面24b。可以理解的是,导光件24在实际应用时,导光件24的第一表面24a可朝向用户、摄像头、外部光源,第二表面24b可朝向待观察对象。
进一步地,考虑到进光部240与出光部244的位置关系导致导光件24无法简单地直接将进光部240接收的入射光线直接传导至出光部244,例如沿直线传导光线。因此,本实施例对导光件24的导光光路进行设计,利用分光结构242以及反射结构将大致沿竖向进入进光部240的入射光线大致进行横向传导再进行竖向传导到达出光部244,其中大致进行横向传导主要是为了补偿进光部240和出光部244的偏离位置,从而使得入射光线能够顺利到达出光部244并透出安装孔241外。
并且,分光结构242和反射结构在传导入射光线时,分光结构242能够将入射光线分为至少两路子光线,并通过反射结构将各路子光线传导至出光部244的不同出光位置,提高出光部244处透光的均匀程度,从而当透出的光线照射至待观察对象时,能够使得待光擦对象的亮度较为均匀,以进一步提高观察的清晰度。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通过导光件24的安装孔241安装镜头组件23,能够使得放大镜模块2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降低放大镜模块2的整体体积。
一些实施例中,该分光结构242包括第一分光面242a以及第二分光面242b,第一分光面242a和第二分光面242b倾斜朝向进光部240,第一分光面242a和第二分光面242b能够将入射光线朝向不同方向反射并形成第一子光线以及第二子光线,反射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面组2431以及第二反射面组2432,第一反射面组2431用于将第一子光线传导至出光部244的第一位置,第二反射面组2432用于将第二子光线传导至出光部244的第二位置,第二位置与第一位置为出光部244的不同出光位置。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分光面242a和第二分光面242b的分光作用,形成第一子光线和第二子光线,并利用第一反射面组2431和第二反射面组2432分别将第一子光线和第二子光线传导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从而使得出光部244在两个出光位置透光至安装孔241外,出光部244透光较为均匀,避免光线集中于出光部244的某一个位置透出,导致待观察对象部分区域较暗,部分区域较亮,影响观察的清晰度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关于该安装孔241的中心面yz对称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采用这一设计,能够使得出光部244透光更加均匀。其中,该安装孔241的中心面yz在图1中以虚线平面yz示出,该中心面yz穿过安装孔241的轴线a,且该导光件24大致关于该中心面yz对称。
可选地,第二表面24b设有第一凹槽2401,第一凹槽2401对应进光部240的位置设置,第一凹槽2401的其中两槽壁倾斜于第二表面24b设置以分别形成第一分光面242a和第二分光面242b。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凹槽2401的两槽壁分别形成第一分光面242a和第二分光面242b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并且,可通过形成第一凹槽2401的加工工序时同时形成第一分光面242a和第二分光面242b,生产效率较高。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3所示,第一反射面组2431包括第一反射面2431a以及第二反射面2431b,第一分光面242a用于将第一子光线反射至第一反射面2431a,第一反射面2431a用于将第一子光线反射至第二反射面2431b,第二反射面2431b用于将第一子光线反射至第一位置。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分光面242a、第一反射面2431a和第二反射面2431b可使将部分入射光线从进光部240传导至出光部244的第一位置,形成了导光件24的第一路导光光路。其中,图23示出了导光件24的第一路导光光路,虚线面表示位于导光件24内的面。图23作为光路示意图,其重点在于展示导光件24的与第一导光光路相关的分光面和反射面,并通过箭头的方式示出第一导光光路的传导路径。因此,对导光件24的部分结构进行省略,省略的部分结构可在其他说明书附图中(例如图20至图22)得到展现。本实施例的其他用于示出导光件24的其他导光光路的示意图与图23的表达初衷相同,不一一进行赘述。
可选地,该第一表面24a设有第二凹槽2402,该第二凹槽2402的其中一槽壁倾斜于第一表面24a设置以形成第一反射面2431a。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二凹槽2402的一槽壁形成第一反射面2431a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
示例性地,导光件24还包括第一倾斜面,第一倾斜面连接于第二表面24b和出光部244,第一倾斜面倾斜于第二表面24b设置以形成第二反射面2431b。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倾斜面形成第二反射面2431b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4所示,第二反射面组2432包括第三反射面2432a、第四反射面2432b以及第五反射面2432c,第二分光面242b用于将第二子光线反射至第三反射面2432a,第三反射面2432a用于将至少部分第二子光线反射至第四反射面2432b,第四反射面2432b用于将至少部分第二子光线反射至第五反射面2432c,第五反射面2432c用于将至少部分第二子光线反射至第二位置。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二分光面242b、第三反射面2432a、第四反射面2432b和第五反射面2432c可使得部分入射光从进光部240传导至出光部244的第二位置,形成了导光件24的第二路导光光路。其中,图24示出了导光件24的第二路导光光路,虚线面表示位于导光件24内的面。
可选地,导光件24还包括第一侧面24c以及第二倾斜面,第一侧面24c连接于第一表面24a和第二表面24b之间,第二倾斜面连接于第一表面24a和第二表面24b之间,且第二倾斜面倾斜连接于第一侧面24c以形成第三反射面2432a。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二倾斜面形成第三反射面2432a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
示例性地,该第一侧面24c设有第三凹槽2403,第三凹槽2403的一槽壁倾斜于第一表面24a设置以形成第四反射面2432b。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三凹槽2403的一槽壁形成第四反射面2432b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
进一步地,该导光件24还包括第三倾斜面,第三倾斜面连接于第二表面24b和出光部244,第三倾斜面倾斜于第二表面24b设置以形成第五反射面2432c。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三倾斜面形成第五反射面2432c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4和图25所示,第二位置包括第一子位置以及第二子位置,第一子位置和第二子位置为出光部244的不同出光位置,第一子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子位置之间,第五反射面2432c用于反射至少部分第二子光线至第一子位置,第二反射面组2432还包括第六反射面2432d、第七反射面2432e、第八反射面2432f以及第九反射面2432g,第三反射面2432a还用于将其余部分第二子光线反射至第六反射面2432d,第六反射面2432d用于将其余部分第二子光线反射至第七反射面2432e,第八反射面2432f用于将其余部分第二子光线反射至第八反射面2432f,第八反射面2432f用于将其余部分第二子光线反射至第九反射面2432g,第九反射面2432g用于将其余部分第二子光线反射至第二子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导光件24的第二路导光光路具体为部分入射光从进光部240依次经第二分光面242b、第三反射面2432a、第四反射面2432b和第五反射面2432c传导至出光部244的第一子位置。且第二分光面242b、第三反射面2432a、第六反射面2432d、第七反射面2432e、第八反射面2432f以及第九反射面2432g可使得部分入射光从进光部240传导至出光部244的第二子位置,形成了导光件24的第三路导光光路。其中,图25示出了导光件24的第三路导光光路,虚线面表示位于导光件24内的面。
可选地,导光件24还包括第四倾斜面,第四倾斜面连接于第一表面24a和第二表面24b之间,且第四倾斜面倾斜连接于第一侧面24c以形成第六反射面2432d。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四倾斜面形成第六反射面2432d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
进一步地,导光件24还包括第五倾斜面,第五倾斜面连接于第一表面24a和第二表面24b之间,且倾斜连接于第四倾斜面以形成第七反射面2432e。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五倾斜面形成第七反射面2432e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4a还设有第四凹槽2404,第四凹槽2404的一槽壁倾斜于第一表面24a设置以形成第八反射面2432f。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四凹槽2404的一槽壁形成第八反射面2432f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
进一步地,导光件24还包括第六倾斜面,第六倾斜面连接于第二表面24b和出光部244,第六倾斜面倾斜于第二表面24b设置以形成第九反射面2432g。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六倾斜面形成第九反射面2432g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6所示,分光结构242还包括第三分光面242c,第三分光面242c倾斜朝向进光部240,第三分光面242c用于将入射光线朝与第一子光线和第二子光线不同的方向反射形成第三子光线,反射结构还包括第三反射面组2433,第三反射面组2433用于将第三子光线传导至出光部244的第三位置,第三位置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出光部244的不同出光位置。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三分光面242c的分光作用,形成第三子光线,并利用第三反射面组2433将第三子光线传导至第三位置,从而使得出光部244在四个出光位置(第一位置、第一子位置、第二子位置以及第三位置)透光至安装孔241外,出光部244透光更加均匀,能够提高观察的清晰度。
具体地,该第一凹槽2401的另一槽壁倾斜于第二表面24b设置以形成第三分光面242c。也就是说,通过第一凹槽2401的三槽壁分别形成第一分光面242a、第二分光面242b和第三分光面242c,形成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并且,可通过形成第一凹槽2401的加工工序时同时形成第一分光面242a、第二分光面242b和第三分光面242c,生产效率较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第一分光面242a连接于该第二分光面242b和第三分光面242c之间。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分光面242a、第二分光面242b和第三分光面242c依次相邻且连接,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以该第一分光面242a连接于该第二分光面242b和第三分光面242c之间为例进行说明。可选地,第一分光面242a连接于第二分光面242b和第三分光面242c之间,且第二分光面242b和第三分光面242c相对安装孔241的中心面yz对称设置,第三反射面组2433和第二反射面组2432相对安装孔241的中心面yz对称设置,第三位置和第二位置关于安装孔241的中心面yz对称设置。也就是说,第三分光面242c和第三反射面组2433与第二分光面242b和第二反射面组2432的光线传导原理相同,且形成的光路大致相对安装孔241的中心面yz对称设置,以下将对第三分光面242c和第三反射面组2433的设置方式和传导原理具体展开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第三反射面组2433包括第十反射面2433a、第十一反射面2433b以及第十二反射面2433c,第三分光面242c用于将第三子光线反射至第十反射面2433a,第十反射面2433a用于将至少部分第三子光线反射至第十一反射面2433b,第十一反射面2433b用于将至少部分第三子光线反射至第十二反射面2433c,第十二反射面2433c用于将至少部分第三子光线反射至第三位置。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三分光面242c、第十反射面2433a、第十一反射面2433b和第十二反射面2433c可使得部分入射光从进光部240传导至出光部244的第三位置,形成了导光件24的第四路导光光路。其中,图26示出了导光件24的第四路导光光路,虚线面表示位于导光件24内的面。
可选地,导光件24还包括第二侧面24d以及第七倾斜面,第二侧面24d连接于第一表面24a和第二表面24b之间,第七倾斜面连接于第一表面24a和第二表面24b之间,且第七倾斜面倾斜连接于第二侧面24d以形成第十反射面2433a。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七倾斜面形成第十反射面2433a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
示例性地,该第二侧面24d设有第五凹槽2405,第五凹槽2405的一槽壁倾斜于第一表面24a设置以形成第十一反射面2433b。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五凹槽2405的一槽壁形成第十一反射面2433b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
进一步地,该导光件24还包括第八倾斜面,第八倾斜面连接于第二表面24b和出光部244,第八倾斜面倾斜于第二表面24b设置以形成第十二反射面2433c。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八倾斜面形成第十二反射面2433c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6和图27所示,第三位置包括第三子位置以及第四子位置,第三子位置和第四子位置为出光部244的不同位置,第三子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四子位置之间,第十二反射面2433c用于反射至少部分第三子光线至第三子位置,第十反射面2433a组还包括第十三反射面2433d、第十四反射面2433e、第十五反射面2433f以及第十六反射面2433g,第十反射面2433a还用于将其余部分第三子光线反射至第十三反射面2433d,第十三反射面2433d用于将其余部分第三子光线反射至第十四反射面2433e,第十五反射面2433f用于将其余部分第三子光线反射至第十五反射面2433f,第十五反射面2433f用于将其余部分第三子光线反射至第十六反射面2433g,第十六反射面2433g用于将其余部分第三子光线反射至第四子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导光件24的第四路导光光路具体为部分入射光从进光部240依次经第三分光面242c、第十反射面2433a、第十一反射面2433b和第十二反射面2433c传导至出光部244的第三子位置。且第三分光面242c、第十反射面2433a、第十三反射面2433d、第十四反射面2433e、第十五反射面2433f以及第十六反射面2433g可使得部分入射光从进光部240传导至出光部244的第四子位置,形成了导光件24的第五路导光光路。其中,图27示出了导光件24的第五路导光光路,虚线面表示位于导光件24内的面。
可选地,导光件24还包括第九倾斜面,第九倾斜面连接于第一表面24a和第二表面24b之间,且第九倾斜面倾斜连接于第二侧面24d以形成第十三反射面2433d。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九倾斜面形成第十三反射面2433d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
进一步地,导光件24还包括第十倾斜面,第十倾斜面连接于第一表面24a和第二表面24b之间,且倾斜连接于第九倾斜面以形成第十四反射面2433e。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十倾斜面形成第十四反射面2433e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4a还设有第六凹槽2406,第六凹槽2406的一槽壁倾斜于第一表面24a设置以形成第十五反射面2433f。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六凹槽2406的一槽壁形成第十五反射面2433f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
可选地,该第六凹槽2406与该第四凹槽2404可为同一凹槽,则该第十五反射面2433f与该第八反射面2432f可为同一反射面。
进一步地,导光件24还包括第十一倾斜面,第十一倾斜面连接于第二表面24b和出光部244,第十一倾斜面倾斜于第二表面24b设置以形成第十六反射面2433g。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十一倾斜面形成第十六反射面2433g的方式较为简单,能够简化导光件24的结构,且不需要额外的组件组装配合,精度较高。
可选地,该第十一倾斜面与该第六倾斜面可为同一倾斜面,则该第十六反射面2433g与该第九反射面2432g可为同一反射面。
也就是说,如图24至图27所示,本实施例的导光件24具有五路导光光路,分别为第一导光光路、第二导光光路、第三导光光路、第四导光光路和第五导光光路,通过以上五路导光光路可将进光部240的入射光线传导到出光部244的五个出光位置,分别为第一位置、第一子位置、第二子位置、第三子位置以及第四子位置,从而使得出光部244透光更加均匀。
具体地,第一位置、第一子位置、第二子位置、第三子位置以及第四子位置为沿该出光部244一周设置的五个出光位置,且沿出光部244一周的顺序依次为第一位置、第一子位置、第二子位置、第四子位置和第三子位置。
一些实施例中,再次参阅图20至图22,出光部244包括用于折射部分光线至安装孔241外的第一子出光部2441,第一子出光部2441倾斜于安装孔241的轴线a,反射结构用于将各路子光线反射至第一子出光部2441的不同出光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光线从第一子出光部2441透折射出安装孔241外时,光线可向安装孔241的轴线a会聚,从而提高光线利率用,第一子出光部2441透出的光线亮度较大。具体地,第一子出光部2441与安装孔241的轴线a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α,40°≤α≤50°,例如40°、42°、44°、45°、47°、49°或50°等。
进一步地,各路子光线射至第一子出光部2441的入射角度相同。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各路子光线的入射角度相同,从而各路子光线经第一出光部244折射后的出射角度相同,各路子光线可向安装孔241的线上的一点会聚,进一步提高光线利用率和第一子出光部2441透出的光线的亮度。
可选地,入射角度为β,25°≤β≤35°,例如25°、27°、29°、30°、32°、34°或35°等。可以理解的是,入射角度β为25°≤β≤35°,则各路子光线经第一子出出光部244折射后的出射角度在50°至60°之间,各路子光线射至待观察对象(例如标本或实物)时,各路子光线会聚至待观察对象位于安装孔241的轴线a上的一点,且各路子光线射至待观察对象的角度为2°至4°。
进一步地,出光部244还包括第二子出光部2442,第二子出光部2442环绕连接于第一子出光部2441的外周,且第二子出光部2442与安装孔241的轴线a垂直设置,第一子出光部2441还用于将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二子出光部2442,第二子出光部2442用于透出部分光线。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二子出光部2442可提高各路子光线的利用率,增加出光部244透光的亮度。
一些实施例中,进光部240为凸面,用于使入射光线发散至分光结构24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入射光线发散至分光结构242,有利于分光结构242将入射光线分为各路子光线,且提高入射光线的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通过利用夹持模块与放大镜模块的第一侧之间形成的夹持空间持或放置扁平状被观察物,当将放大镜模块磁吸连接在终端壳体时,使得在放大观察时,扁平状被观察物能够随终端壳体一起移动,从而能够避免在放大观察过程中因移动、晃动或倾斜智能终端而导致扁平状被观察物偏离光路观察位置甚至从夹持空间脱落,解决了因移动、晃动或倾斜了智能终端而无法清楚地观察扁平状被观察物的问题,也即是说,即便是在放大观察过程中移动、晃动或倾斜了智能终端,仍能清晰地观察扁平状被观察物。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夹持模块包括夹持壳体和设于夹持壳体上的弹性件,在将扁平状被观察物插入至夹持空间中时,弹性件会受到扁平状被观察物压迫而发生变形,以使夹持空间能够适配插入不同厚度的扁平状被观察物。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利用弹性件被扁平状被观察物压迫时产生的作用力将扁平状被观察物朝向放大镜模块进行压紧,并使扁平状被观察物紧贴放大镜模块,以得到清晰的放大图像。
此外,由于本申请的放大镜模块设有导光件和镜头组件,当放大镜壳体固定于终端壳体时,导光件至少部分对应智能终端的闪光灯设置,以使可以通过导光件用于将闪光灯发出的光线传导至镜头组件的物侧端。这样无需额外在放大镜模块中设置光源,可以避免光源对放大镜模块的内部空间的占用,从而有利于放大镜模块的小型化设计。
通过导光件的安装孔安装镜头组件,且镜头组件的像侧端和物侧端分别朝向安装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第二开口的一周设有用于透出光线至安装孔外的出光部,导光件的进光部接收入射光线,并利用分光结构和反射结构将光线射至出光部并透出至安装孔外,当镜头组件靠近待观察对象进行观察时,从出光部透出的光线可使得待观察对象较亮,提高观察的清晰度。
进一步地,通过分光结构将进光部入射光线分为至少两路子光线,并通过反射结构将至少两路子光线传导至出光部的不同出光位置,提高出光部透光的均匀程度,使得待观察对象的亮度较为均匀,进一步提高观察的清晰度。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42)
1.一种外挂式显微镜,用于智能终端的显微放大观察或拍摄,所述智能终端包括终端壳体和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微镜包括:
放大镜模块,所述放大镜包括放大镜壳体和设于所述放大镜壳体中的镜头组件,所述放大镜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镜头组件包括物侧端和像侧端,所述物侧端设于所述第一侧,所述像侧端设于所述第二侧,所述放大镜模块被配置为可拆卸固定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当所述放大镜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时,所述摄像头抵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二侧并用于采集经所述镜头组件的光信号,其中,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设于所述镜筒中的多个放大镜片;以及
夹持模块,所述夹持模块被配置为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和/或所述终端壳体,并使所述夹持模块与所述放大镜壳体之间形成用于设置扁平状被观察物的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用于夹紧并压紧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
所述镜头组件从所述物侧端到所述像侧端的光路方向为第一方向;
所述夹持模块和/或所述放大镜壳体之间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容置槽为所述夹持空间;
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为横向;
所述夹持模块形成一沿横向延伸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竖向开口以及至少一沿横向贯穿所述夹持模块的横向开口,当所述夹持模块连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时,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与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之间形成用于设置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的所述夹持空间,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可经所述横向开口插入所述夹持空间中;
或者,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形成一沿横向延伸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背离所述第一方向的竖向开口以及至少一沿横向贯穿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横向开口,当所述夹持模块连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时,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与所述夹持模块对应于所述竖向开口的部分之间形成所述夹持空间,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可经所述横向开口插入所述夹持空间中;
或者,所述夹持模块与所述放大镜壳体之间形成一沿横向延伸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具有至少一沿横向贯穿所述夹持模块和放大镜壳体的横向开口,所述容置槽包括设于所述夹持模块的第一容置槽部分和设于所述放大镜壳体的第二容置槽部分,当所述夹持模块连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时,所述第一容置槽部分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容置槽部分的底面之间形成所述夹持空间,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可经所述横向开口插入所述夹持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具有沿横向贯穿连通的两所述横向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模块包括夹持壳体,所述夹持壳体设有压紧件,所述压紧件用于对插入所述夹持空间的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施加朝向第一方向的作用力使之紧贴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模块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沿横向贯通所述夹持模块的所述容置槽,所述下壳体设有朝向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竖向开口,当所述夹持模块连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时,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抵接于所述竖向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夹持模块连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时,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抵接于所述竖向开口并至少部分地伸入所述容置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所述竖向开口处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与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抵接,以限制所述放大镜壳体伸入所述容置槽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所述竖向开口处设有向下延伸及向外倾斜的限位斜边,所述限位斜边形成所述限位部,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的端面设有与所述限位斜边配合的限位斜面,当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抵接于所述竖向开口时,所述限位斜面抵接于所述限位斜边且所述放大镜壳体的所述第一侧至少部分地伸入所述容置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还设有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适配于所述放大镜壳体以至少部分地收容所述放大镜壳体,所述容置腔的底面开设有所述竖向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中设有安装腔,所述夹持模块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安装腔中并至少部分地伸入所述容置槽,所述弹性件用于对插入所述容置槽中的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施加朝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作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承载板和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承载板连接配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弹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弹性部和接触部,所述固定部固接于所述承载板,所述接触部穿过所述承载板伸入所述容置槽,所述弹性部用于为所述接触部抵接于插入所述容置槽中的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时提供朝向第一方向的作用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金属件,所述接触部涂覆有用于减少摩擦力的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外表面为球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模块被配置为可相对所述放大镜壳体升降可调,使所述夹持空间的高度可调以适配插入并压紧不同厚度的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镜壳体包括顶壳和底壳,所述顶壳和所述底壳连接形成放置腔,所述顶壳具有所述第一侧,所述底壳具有所述第二侧,所述镜头组件设于所述放置腔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第二壳体和盖板,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顶壳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对应所述镜头组件设有避空槽,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以盖合所述避空槽的开口并将所述镜头组件夹持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顶壳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顶壳的一侧设有环状凸边,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背离所述顶壳的一侧,所述盖板和所述环状凸边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与所述终端壳体上的凸缘配合以定位所述放大镜壳体在所述终端壳体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镜模块还包括导光件,所述导光件设于所述放大镜壳体中,所述导光件用于导光至所述镜头组件的物侧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包括:
进光部,所述进光部用于接收入射光线;
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镜头组件,所述像侧端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物侧端朝向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外周设有用于透出光线至所述安装孔外的出光部,在垂直于所述安装孔的轴线的平面内,所述进光部的位置偏离于所述出光部的位置;
分光结构,所述分光结构对应所述进光部设置,所述分光结构用于将所述进光部接收的所述入射光线分为至少两路子光线;以及
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用于将各路所述子光线传导至所述出光部的不同出光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所述分光结构包括第一分光面以及第二分光面,所述第一分光面和所述第二分光面均倾斜朝向所述进光部,所述第一分光面和所述第二分光面用于将所述入射光线朝向不同方向反射形成第一子光线以及第二子光线;
所述反射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面组以及第二反射面组,所述第一反射面组用于将所述第一子光线传导至所述出光部的第一位置;
所述第二反射面组用于将所述第二子光线传导至所述出光部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出光部的不同出光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关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面对称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结构还包括第三分光面,所述第三分光面倾斜朝向所述进光部,所述第三分光面用于将所述入射光线朝与所述第一子光线和所述第二子光线不同的方向反射形成第三子光线;
所述反射结构还包括第三反射面组,所述第三反射面组用于将所述第三子光线传导至所述出光部的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出光部的不同出光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光面连接于所述第二分光面和所述第三分光面之间,且所述第二分光面和所述第三分光面相对所述安装孔的中心面对称设置;
所述第三反射面组和所述第二反射面组相对所述安装孔的中心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关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面对称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包括用于折射部分光线至所述安装孔外的第一子出光部,所述第一子出光部倾斜于所述安装孔的轴线,所述反射结构用于将各路所述子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一子出光部的不同出光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出光部与所述安装孔的轴线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α,40°≤α≤50°。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为环绕所述第二开口的一周设置的环形出光面。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镜壳体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放大镜壳体内,所述导光件至少部分对应所述光源设置,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所述镜头组件的物侧端;或者,
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当所述放大镜壳体固定于所述终端壳体时,所述导光件至少部分对应所述光源设置,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所述镜头组件的物侧端。
27.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模块磁吸连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和/或所述终端壳体。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模块磁吸连接于所述放大镜壳体时,所述放大镜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放大镜壳体内的第一磁性部件,所述夹持模块中设有第二磁性部件,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与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相互吸合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部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磁性部件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为多个,多个第二磁性部件间隔排列设置并分别与多个第一磁性部件一一对应,或者,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为一个,多个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二磁性部件相互吸合连接。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镜壳体中设有固定槽,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固定在所述固定槽中,所述固定槽的底部设有透气孔。
31.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镜模块的重量为5 g ~ 7.2 g,所述夹持模块的重量为6 g ~ 8.8 g。
32.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模块的宽度为D1,20 mm≤D1≤40mm,所述夹持模块的长度为L1,40 mm≤L1≤70mm,所述放大镜模块的宽度为D2,D2=1/4 D1~2/3 D1,所述放大镜模块的长度为L2,L2=4/5 L1~10/11 L1。
33.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状被观察物为载玻片、标本装片或附着有被观察物的装载片;
其中,所述标本装片包括载玻片、盖玻片以及被观察物,所述载玻片与所述盖玻片相互叠合设置,所述被观察物设于所述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
34.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终端壳体,所述终端壳体设有拍摄窗口;
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终端壳体内并通过所述拍摄窗口取景;以及
如权利要求1-26任一项所述的外挂式显微镜,所述放大镜壳体与所述终端壳体可拆卸连接,当所述放大镜壳体固定于所述终端壳体时,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经所述镜头组件的光信号。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镜壳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放大镜壳体内的第一磁性部件,所述夹持模块中设有第二磁性部件,所述第二磁性部件与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相互吸合连接,以实现夹持模块与所述放大镜壳体的连接;
所述终端壳体内设有第三磁性部件,所述第三磁性部件与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三磁性部件与所述第一磁性部件相互吸合连接,以实现夹持模块与所述放大镜壳体的连接。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部件具有磁性相反的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靠近所述放大镜壳体的第一侧设置,所述第一磁极和所述第二磁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磁性部件具有第三磁极,所述第三磁极的磁性与所述第一磁极的磁性相反并与所述第一磁极相互吸合,所述第三磁性部件具有第四磁极,所述第四磁极的磁性与所述第二磁极的磁性相反并与所述第二磁极相互吸合。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所述放大镜模块的导光件至少部分对应所述光源设置,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所述镜头组件的物侧端。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壳体内设有霍尔开关,所述放大镜壳体对应所述霍尔开关的位置设有第四磁性部件,所述第四磁性部件用于与所述霍尔开关导通或断开连接,以使所述霍尔开关控制所述光源的启动或关闭。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闪光灯,所述闪光灯设于所述终端壳体内。
40.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壳体的外表面对应所述摄像头的周缘的位置设有凸缘,所述放大镜壳体对应所述凸缘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缘配合卡接。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为后置摄像头,所述后置摄像头的装饰件形成所述凸缘。
42.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为平板电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27378 | 2021-01-09 | ||
CN2021100273780 | 2021-01-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15216A CN114815216A (zh) | 2022-07-29 |
CN114815216B true CN114815216B (zh) | 2024-05-28 |
Family
ID=784368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07016.8U Active CN214623168U (zh) | 2021-01-09 | 2021-01-14 | 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 |
CN202110051248.0A Active CN114815216B (zh) | 2021-01-09 | 2021-01-14 | 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07016.8U Active CN214623168U (zh) | 2021-01-09 | 2021-01-14 | 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214623168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4623168U (zh) * | 2021-01-09 | 2021-11-05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 |
CN214335353U (zh) * | 2021-01-09 | 2021-10-01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92793A (zh) * | 2011-03-22 | 2012-09-26 | 承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转接镜头模组及用于该转接镜头模组的转接座 |
CN205563038U (zh) * | 2015-09-21 | 2016-09-07 | 申尧植 | 利用装有相机的便携式终端的近摄装置及其外置光学模块 |
TW201706672A (zh) * | 2015-08-14 | 2017-02-16 | 億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顯微鏡模組及顯微鏡裝置 |
CN206251149U (zh) * | 2016-04-18 | 2017-06-13 | 申尧植 | 用于放大的外置光学模块及具备该模块的放大拍摄装置 |
CN206363007U (zh) * | 2017-01-12 | 2017-07-28 | 林勇 | 一种放大镜 |
WO2019071478A1 (zh) * | 2017-10-11 | 2019-04-18 |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终端的变焦摄像模组及其使用方法 |
KR20190129696A (ko) * | 2018-05-11 | 2019-11-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장치용 카메라 |
CN110708456A (zh) * | 2019-11-27 | 2020-01-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外挂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214623168U (zh) * | 2021-01-09 | 2021-11-05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 |
CN114764188A (zh) * | 2021-01-09 | 2022-07-19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08988B (zh) * | 2019-05-21 | 2020-11-01 | 吳政鋒 | 可多鏡頭換位的裝置 |
-
2021
- 2021-01-14 CN CN202120107016.8U patent/CN214623168U/zh active Active
- 2021-01-14 CN CN202110051248.0A patent/CN1148152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92793A (zh) * | 2011-03-22 | 2012-09-26 | 承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转接镜头模组及用于该转接镜头模组的转接座 |
TW201706672A (zh) * | 2015-08-14 | 2017-02-16 | 億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顯微鏡模組及顯微鏡裝置 |
CN205563038U (zh) * | 2015-09-21 | 2016-09-07 | 申尧植 | 利用装有相机的便携式终端的近摄装置及其外置光学模块 |
CN206251149U (zh) * | 2016-04-18 | 2017-06-13 | 申尧植 | 用于放大的外置光学模块及具备该模块的放大拍摄装置 |
CN206363007U (zh) * | 2017-01-12 | 2017-07-28 | 林勇 | 一种放大镜 |
WO2019071478A1 (zh) * | 2017-10-11 | 2019-04-18 |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终端的变焦摄像模组及其使用方法 |
KR20190129696A (ko) * | 2018-05-11 | 2019-11-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장치용 카메라 |
CN110708456A (zh) * | 2019-11-27 | 2020-01-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外挂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
CN214623168U (zh) * | 2021-01-09 | 2021-11-05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 |
CN114764188A (zh) * | 2021-01-09 | 2022-07-19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623168U (zh) | 2021-11-05 |
CN114815216A (zh) | 2022-07-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815216B (zh) | 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 | |
CN114764188B (zh) | 外挂式显微镜及智能终端 | |
US10804949B2 (en) | Water resistant wireless device speaker case and conference call module | |
TWI533025B (zh) | 可攜式顯微鏡裝置 | |
JP2022510172A (ja) | 携帯型顕微結像装置 | |
CN109791266A (zh) | 摄像装置透镜镜筒、摄像装置模块以及光学装置 | |
EP3877796B1 (en) | Kit for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associable with an image acquisition device | |
CN114827313B (zh) | 夹持模块、显微镜及智能终端 | |
CN114765637B (zh) | 夹持模块、显微镜及智能终端 | |
CN111694142A (zh) | 便携式数码显微镜 | |
CN114040086A (zh) | 摄像头机构及电子设备 | |
KR101986749B1 (ko) | 휴대폰 조명용 집광 및 색광 장치 | |
CN209046759U (zh) | 摄像头组件、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04796589A (zh) | 生物显微照片的拍摄方法及装置 | |
US8743473B2 (en) | Miniature lens auto-focusing structure | |
CN214335361U (zh) | 便携式显微镜及电子显微系统 | |
CN110596878B (zh) | 一种超短焦距的双透镜显微系统 | |
CN118068544A (zh) | 智能终端 | |
CN114222049A (zh) | 摄像头机构及电子设备 | |
CN213182183U (zh) | 一种望远镜转接环 | |
CN214338001U (zh) | 放大镜模块及智能终端 | |
CN214901010U (zh) | 放大镜模块及智能终端 | |
CN214623185U (zh) | 放大镜模块及智能终端 | |
EP4350414A1 (en) | Microscope device and light source set | |
WO2024207788A1 (zh)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No.168, Dongmen Middle Road, Xiaobian community,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850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ao Shengtian, 168 Dongmen Middle Road, Xiaobian community, Chang'a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850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