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5194B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15194B CN114815194B CN202210429839.1A CN202210429839A CN114815194B CN 114815194 B CN114815194 B CN 114815194B CN 202210429839 A CN202210429839 A CN 202210429839A CN 114815194 B CN114815194 B CN 11481519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lens group
- focal power
- plane side
- zoo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06010010071 C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73261 Ovarian theca cell tumou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1644 thecom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 G02B15/145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G02B15/14512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fiv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arranged +-+-+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为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光阑,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群,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组成;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和第四透镜群沿所述变焦镜头的主光轴方向移动;所述第四透镜群至少包括一枚负光焦度的透镜;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190mm<ft<200mm;LG4/φG4>0.2;f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焦距,LG4为第四透镜群内负光焦度的光学总长,φG4为第四透镜群的外径。减小了变焦镜头移动范围,也减少了第四透镜群内透镜数量,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增加了用户的体验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为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变焦镜头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焦距、从而得到不同宽窄的视场角,不同大小的影像和不同景物范围的镜头,变焦镜头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变动焦距来改变拍摄范围,因此非常有利于画面构图。
随着变焦镜头的日益普及,其在监控、视讯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了其重要作用,为了使较大焦距的变焦镜头有较高的解像力,因此,通常通过增加移动群组的移动范围,或设置多个群组来实现变焦镜头的解像力,但上述结构通常增大了变焦镜头的体积,降低了用户的体验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减小了变焦镜头移动范围,也减少了第四透镜群内透镜数量,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增加了用户的体验度。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光阑,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群,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组成;
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和第四透镜群沿所述变焦镜头的主光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四透镜群至少包括一枚负光焦度的透镜;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90mm<ft<200mm;
LG4/φG4>0.2;
其中,f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焦距,LG4为第四透镜群内负光焦度的光学总长,φG4为第四透镜群的外径。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述参数的设置,增大了移动的第四透镜群的厚度,继而便于实现变焦镜头的调焦作用,还能够减小变焦镜头的像差与慧差,并在此基础上,减小了变焦镜头移动范围,也减少了第四透镜群内透镜数量,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增加了用户的体验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组成。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第十一透镜和第十二透镜胶合;
所述第四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十五透镜和正光焦度的第十六透镜组成。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组成,第十一透镜和第十二透镜胶合,第十三透镜和第十四透镜胶合。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组成,第十一透镜和第十二透镜胶合,第十三透镜和第十四透镜胶合。
优选地,所述第五透镜群为一枚正光焦度的非球面透镜。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非球面的设置,极大地减小了变焦镜头的像差和慧差,减小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也减小了透镜的数量,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群内的非球面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群靠近物面侧的一端。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三透镜群内非球面透镜的设置,同时减小了变焦镜头望远状态和广角状态的像差和慧差,减小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群内的非球面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群靠近物面侧的一端。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非球面设置于第三透镜群靠近物面侧的一端,极大地改善了进入第三透镜群内光线的色差与像差,减小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15<|FGi/FG1|<0.35;
其中,i∈2,3,4,5,FG1至FG5分别为第一透镜群至第五透镜群的焦距。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透镜群至第四透镜群与第一透镜群比例的限定,合理地分布地各个群组的焦距,继而减小了某个透镜群焦距过大的可能,也减小了某个透镜群透镜数量过多的可能,继而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也增加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群满足以下条件式:
(LG3-D3)/LG3>0.9;
其中,D3为第三透镜群之间的间距距离,LG3为第三透镜群的厚度。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三透镜群之间的间距距离的限定,进一步减小了第三透镜群之间的间距,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优选地,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4<SI/TTL<0.45;
其中,SI为光阑与像面侧之间的间距,TTL为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调整光阑与像面侧之间的间距,使得第二透镜群至第四透镜群均有较大的移动距离,实现了变焦镜头小体积与超长焦的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还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变焦镜头;及成像元件,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上述参数的设置,增大了移动的第四透镜群的厚度,继而便于实现变焦镜头的调焦作用,还能够减小变焦镜头的像差与慧差,并在此基础上,减小了变焦镜头移动范围,也减少了第四透镜群内透镜数量,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增加了用户的体验度。
2、通过第二透镜群至第四透镜群与第一透镜群比例的限定,合理地分布地各个群组的焦距,继而减小了某个透镜群焦距过大的可能,也减小了某个透镜群透镜数量过多的可能,继而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也增加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3、通过调整光阑与像面侧之间的间距,使得第二透镜群至第四透镜群均有较大的移动距离,实现了变焦镜头小体积与超长焦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像差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像差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像差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像差图;
图9是本发明又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又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又一种变焦镜头望远状态的像差图;
图12是本发明又一种变焦镜头广角状态的像差图。
附图标号说明:G1、第一透镜群;G2、第二透镜群;G3、第三透镜群;G4、第四透镜群;G5、第五透镜群;G6、辅助组件;L1、第一透镜;L2、第二透镜;LG3、第三透镜;L4、第四透镜;L5、第五透镜;L6、第六透镜;L7、第七透镜;L8、第八透镜;L9、第九透镜;L10、第十透镜;L11、第十一透镜;L12、第十二透镜;L13、第十三透镜;L14、第十四透镜;L15、第十五透镜;L16、第十六透镜;L17、第十七透镜;STO、光阑;FI、滤光片;CG、保护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G1,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G2,光阑STO,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G3,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群G4,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G5;
第二透镜群G2、第三透镜群G3和第四透镜群G4沿所述变焦镜头的主光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四透镜群G4至少包括一枚负光焦度的透镜;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90mm<ft<200mm;
LG4/φG4>0.2;
其中,f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焦距,LG4为第四透镜群G4的光学总长,φG4为第四透镜群G4的外径。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参数的设置,增大了移动的第四透镜群G4的厚度,继而便于实现变焦镜头的调焦作用,还能够减小变焦镜头的像差与慧差,并在此基础上,减小了变焦镜头移动范围,也减少了第四透镜群G4内透镜数量,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增加了用户的体验度。
所述第一透镜群G1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G3,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
所述第二透镜群G2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L8。
具体地,所述第三透镜群G3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L9,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L10,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L11,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L12,第十一透镜L11和第十二透镜L12胶合;
所述第四透镜群G4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十五透镜L15和正光焦度的第十六透镜L16。
或所述第三透镜群G3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L9,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L10,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L11,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L12,正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L13,负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L14,第十一透镜L11和第十二透镜L12胶合,第十三透镜L13和第十四透镜L14胶合。
或所述第三透镜群G3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L9,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L10,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L11,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L12,负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L13,正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L14,第十一透镜L11和第十二透镜L12胶合,第十三透镜L13和第十四透镜L14胶合。
所述第五透镜群G5为一枚正光焦度的非球面透镜。
本实施例中,通过非球面的设置,极大地减小了变焦镜头的像差和慧差,减小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同时也减小了透镜的数量,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所述第三透镜群G3至少包括一枚非球面透镜。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透镜群G3内非球面透镜的设置,同时减小了变焦镜头望远状态和广角状态的像差和慧差,减小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所述第三透镜群G3内的非球面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群G3靠近物面侧的一端。
通过将非球面设置于第三透镜群G3靠近物面侧的一端,极大地改善了进入第三透镜群G3内光线的色差与像差,减小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15<|FGi/FG1|<0.35;
其中,i∈2,3,4,5,FG1至FG5分别为第一透镜群G1至第五透镜群G5的焦距。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透镜群G2至第四透镜群G4与第一透镜群G1比例的限定,合理地分布地各个群组的焦距,继而减小了某个透镜群焦距过大的可能,也减小了某个透镜群透镜数量过多的可能,继而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也增加了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
所述第三透镜群G3满足以下条件式:
(LG3-D3)/LG3>0.9;
其中,D3为第三透镜群G3之间的间距距离,LG3为第三透镜群G3的厚度。
通过第三透镜群G3之间的间距距离的限定,进一步减小了第三透镜群G3之间的间距,实现了变焦镜头的小型化。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4<SI/TTL<0.45;
其中,SI为光阑STO与像面侧之间的间距,TTL为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
通过调整光阑STO与像面侧之间的间距,使得第二透镜群G2至第四透镜群G4均有较大的移动距离,实现了变焦镜头小体积与超长焦的功能。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G1,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G2,光阑STO,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G3,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群G4,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G5和辅助组件G6。
所述第一透镜群G1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G3,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
所述第二透镜群G2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L8。
所述第三透镜群G3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L9,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L10,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L11,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L12,第十一透镜L11和第十二透镜L12胶合;
所述第四透镜群G4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十五透镜L15和正光焦度的第十六透镜L16。
所述第五透镜群G5为正光焦度的第十七透镜L17。
辅助组件G6为保护玻璃CG。
将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1中,将表1中的可变参数示于表2,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3中。
在面编号栏中示出了将物侧的面设为第1面而随着朝向像侧逐一增加了编号时的面编号;在表面类型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表面类型;在曲率半径栏示出了某一透镜在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为正时表明表面向物侧方向弯曲,曲率半径为负时表明表面向像侧方向弯曲;在中心厚度栏中示出了各面与在其像侧相邻的面的光轴上的面间隔;在折射率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折射率;在阿贝数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阿贝数。
在表2中,WID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TEL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
在表3中,K为圆锥系数,e为科学计数号,例如e-005表示10-5。
【表1】
【表2】
WIDE | TELE | |
D1 | 0.25 | 44.62 |
D2 | 45.37 | 1.00 |
D3 | 8.61 | 0.30 |
D4 | 0.90 | 1.31 |
D5 | 8.38 | 16.28 |
【表3】
本实施例中,ft=196.08mm,fw=6.53mm,FNO=1.6-4.86,TTL=131.99mm;
其中,f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焦距,fw为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下的焦距,FNO为变焦镜头的光圈数,TTL为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
LG4=9.82mm,φG4=15.3mm,LG4/φG4=0.642;
其中,LG4为第四透镜群G4的光学总长,φG4为第四透镜群G4的外径。
FG1=65.3mm,FG2=-10.2mm,FG3=18.7mm,FG4=-14.7mm,FG5=14.6mm;
FG2/FG1=-0.156,FG3/FG1=0.287,FG4/FG1=-0.225,FG5/FG1=0.224;
其中,FG1至FG5分别为第一透镜群G1至第五透镜群G5的焦距。
D3=0.2mm,LG3=16.57mm,LG3-D3/LG3=0.988;
其中,D3为第三透镜群G3之间的间距距离,LG3为第三透镜群G3的厚度。
SI=55.14mm,SI/TTL=0.418;
其中,SI为光阑STO与像面侧之间的间距,TTL为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
实施例3
如图5至图8所示,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G1,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G2,光阑STO,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G3,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群G4,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G5和辅助组件G6。
所述第一透镜群G1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G3,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
所述第二透镜群G2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L8。
所述第三透镜群G3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L9,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L10,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L11,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L12,正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L13,负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L14,第十一透镜L11和第十二透镜L12胶合,第十三透镜L13和第十四透镜L14胶合。
所述第四透镜群G4为负光焦度的第十五透镜L15。
所述第五透镜群G5为正光焦度的第十七透镜L17。
辅助组件G6为保护玻璃CG。
将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4中,将表4中的可变参数示于表5,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6中。
在面编号栏中示出了将物侧的面设为第1面而随着朝向像侧逐一增加了编号时的面编号;在表面类型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表面类型;在曲率半径栏示出了某一透镜在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为正时表明表面向物侧方向弯曲,曲率半径为负时表明表面向像侧方向弯曲;在中心厚度栏中示出了各面与在其像侧相邻的面的光轴上的面间隔;在折射率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折射率;在阿贝数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阿贝数。
在表5中,WID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TEL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
在表6中,K为圆锥系数,e为科学计数号,例如e-005表示10-5。
【表4】
【表5】
WIDE | TELE | |
D1 | 0.40 | 44.57 |
D2 | 45.17 | 1.00 |
D3 | 13.90 | 0.47 |
D4 | 1.00 | 7.74 |
D5 | 6.57 | 13.26 |
【表6】
本实施例中,ft=194.55mm,fw=6.64mm,FNO=1.6-5,TTL=139.99mm;
其中,f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焦距,fw为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下的焦距,FNO为变焦镜头的光圈数,TTL为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
LG4=2.39mm,φG4=10.72mm,LG4/φG4=0.223;
其中,LG4为第四透镜群G4的光学总长,φG4为第四透镜群G4的外径。
FG1=66.7mm,FG2=-10.8mm,FG3=20.5mm,FG4=-15.4mm,FG5=16.7mm;
FG2/FG1=-0.162,FG3/FG1=0.308,FG4/FG1=-0.231,FG5/FG1=0.251;
其中,FG1至FG5分别为第一透镜群G1至第五透镜群G5的焦距。
D3=0.29mm+0.1mm+0.1mm=0.49mm,LG3=27.17mm,LG3-D3/LG3=0.982;
其中,D3为第三透镜群G3之间的间距距离,LG3为第三透镜群G3的厚度。
SI=61.51mm,SI/TTL=0.439;
其中,SI为光阑STO与像面侧之间的间距,TTL为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
实施例4
如图9至图12所示,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G1,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G2,光阑STO,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G3,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群G4,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G5和辅助组件G6。
所述第一透镜群G1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G3,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
所述第二透镜群G2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L6,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L7,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L8。
所述第三透镜群G3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
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L9,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L10,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L11,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L12,负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L13,正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L14,第十一透镜L11和第十二透镜L12胶合,第十三透镜L13和第十四透镜L14胶合。
所述第四透镜群G4为负光焦度的第十五透镜L15。
所述第五透镜群G5为正光焦度的第十七透镜L17。
辅助组件G6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滤光片FI和保护玻璃CG。
将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的基本透镜数据示于表7中,将表7中的可变参数示于表8,将非球面系数示于表9中。
在面编号栏中示出了将物侧的面设为第1面而随着朝向像侧逐一增加了编号时的面编号;在表面类型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表面类型;在曲率半径栏示出了某一透镜在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为正时表明表面向物侧方向弯曲,曲率半径为负时表明表面向像侧方向弯曲;在中心厚度栏中示出了各面与在其像侧相邻的面的光轴上的面间隔;在折射率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折射率;在阿贝数栏示出了某一透镜的阿贝数。
在表8中,WID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广角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TELE栏表示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端状态时,各个可变参数的具体数值。
在表9中,K为圆锥系数,e为科学计数号,例如e-005表示10-5。
【表7】
【表8】
WIDE | TELE | |
D1 | 0.59 | 44.69 |
D2 | 45.10 | 1.00 |
D3 | 9.76 | 0.47 |
D4 | 0.93 | 3.69 |
D5 | 7.55 | 14.08 |
【表9】
本实施例中,ft=193.7mm,fw=6.63mm,FNO=1.6-4.95,TTL=134.81mm;
其中,f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焦距,fw为所述变焦镜头在广角状态下的焦距,FNO为变焦镜头的光圈数,TTL为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
LG4=7.18mm,φG4=12.92mm,LG4/φG4=0.556;
其中,LG4为第四透镜群G4的光学总长,φG4为第四透镜群G4的外径。
FG1=65.7mm,FG2=-10.2mm,FG3=19.3mm,FG4=-14mm,FG5=16.5mm;
FG2/FG1=-0.156,FG3/FG1=0.293,FG4/FG1=-0.213,FG5/FG1=-0.251;
其中,FG1至FG5分别为第一透镜群G1至第五透镜群G5的焦距。
D3=1.91mm+0.1mm+0.1mm=2.11mm,LG3=22.74mm,LG3-D3/LG3=0.907;
其中,D3为第三透镜群G3之间的间距距离,LG3为第三透镜群G3的厚度。
SI=57.4mm,SI/TTL=0.426;
其中,SI为光阑STO与像面侧之间的间距,TTL为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
实施例5
一种成像装置,如图1至图12所示,包括:如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所描述的变焦镜头,及成像元件,被配置为接收由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焦镜头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光阑,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群,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群组成;
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和第四透镜群沿所述变焦镜头的主光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四透镜群至少包括一枚负光焦度的透镜;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190mm<ft<200mm;
LG4/φG4>0.2;
0.4<SI/TTL<0.45;
其中,ft为所述变焦镜头在望远状态下的焦距,LG4为第四透镜群内负光焦度的光学总长,φG4为第四透镜群的外径;SI为光阑与像面侧之间的间距,TTL为变焦镜头的光学总长;
所述第一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成;
所述第二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组成,第十一透镜和第十二透镜胶合;
所述第四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负光焦度的第十五透镜和正光焦度的第十六透镜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群从物面侧到像面侧依次由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组成,第十一透镜和第十二透镜胶合,第十三透镜和第十四透镜胶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透镜群为一枚正光焦度的非球面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群至少包括一枚非球面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群内的非球面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群靠近物面侧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
0.15<|FGi/FG1|<0.35;
其中,i∈2,3,4,5,FG1至FG5分别为第一透镜群至第五透镜群的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群满足以下条件式:
(LG3-D3)/LG3>0.9;
其中,D3为第三透镜群之间的间距距离,LG3为第三透镜群的厚度。
9.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变焦镜头;
及成像元件,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变焦镜头形成的图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29839.1A CN114815194B (zh) | 2022-04-22 | 2022-04-22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29839.1A CN114815194B (zh) | 2022-04-22 | 2022-04-22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15194A CN114815194A (zh) | 2022-07-29 |
CN114815194B true CN114815194B (zh) | 2024-03-29 |
Family
ID=82504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29839.1A Active CN114815194B (zh) | 2022-04-22 | 2022-04-22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15194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078770A (ja) * | 2015-10-20 | 2017-04-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CN109491061A (zh) * | 2018-12-28 | 2019-03-19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小型化变焦镜头 |
CN111650733A (zh) * | 2020-08-10 | 2020-09-11 |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小体积大变倍比摄像装置和变焦镜头 |
CN113296251A (zh) * | 2021-05-14 | 2021-08-24 |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CN113589505A (zh) * | 2021-08-04 | 2021-11-02 |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71868B2 (ja) * | 2013-05-30 | 2018-01-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
2022
- 2022-04-22 CN CN202210429839.1A patent/CN11481519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078770A (ja) * | 2015-10-20 | 2017-04-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
CN109491061A (zh) * | 2018-12-28 | 2019-03-19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小型化变焦镜头 |
CN111650733A (zh) * | 2020-08-10 | 2020-09-11 |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小体积大变倍比摄像装置和变焦镜头 |
CN113296251A (zh) * | 2021-05-14 | 2021-08-24 |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CN113589505A (zh) * | 2021-08-04 | 2021-11-02 |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15194A (zh) | 2022-07-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81678B (zh) |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 |
CN104181681B (zh) |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 |
CN111650733B (zh) | 一种小体积大变倍比摄像装置和变焦镜头 | |
CN111505814B (zh) | 一种高解像力摄像装置和高清变焦镜头 | |
JP2012022080A (ja)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CN113589505B (zh)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
CN113296251B (zh)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
JP5767330B2 (ja)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CN114815192B (zh)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
WO2013031185A1 (ja)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CN113885184B (zh) | 一种长焦距变焦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 |
CN114815194B (zh)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
WO2013031183A1 (ja)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CN114994886B (zh) | 一种大广角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
CN101923208B (zh) | 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 |
WO2013031181A1 (ja)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WO2013031187A1 (ja)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WO2013031179A1 (ja)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WO2013031186A1 (ja)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WO2013031182A1 (ja)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CN114815193B (zh)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
CN114839751B (zh) |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 |
JP2020106777A (ja)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 |
CN114815196B (zh) | 变焦镜头 | |
WO2013031109A1 (ja) |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