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05619B - 一种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05619B
CN114805619B CN202210676560.3A CN202210676560A CN114805619B CN 114805619 B CN114805619 B CN 114805619B CN 202210676560 A CN202210676560 A CN 202210676560A CN 114805619 B CN114805619 B CN 114805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 starch
amylose corn
starch
high amylose
sodium hydr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765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05619A (zh
Inventor
刘洁
刘亚伟
周雪滢
常江涛
杨秋晔
项宽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67656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05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05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5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05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5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3/00Preparation of derivatives of amylose
    • C08B33/02Es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saccharides And Polysaccharide Derivati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高直链玉米淀粉分散在硫酸钠溶液,制成淀粉乳液;(2)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活化,反应后用盐酸调节pH使活化终止,得到活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3)水浴加热并搅拌,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后滴加醋酸乙烯酯进行乙酰化反应,反应后用盐酸调节反应液pH;(4)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洗涤、抽滤,干燥、研磨、过筛,即得。该方法所用设备简单,加工方便,对淀粉的处理程度高,得到的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颗粒完整,淀粉糊的透明度增加,糊化焓下降,热稳定性提高,利于工业化生产,更适合加工制作凝胶类产品,扩展了粮食加工的应用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属于粮食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直链淀粉含量不同,可将商用高直链玉米淀粉分为:玉米淀粉Ⅴ(50~60%直链淀粉)、玉米淀粉Ⅵ(60~70%直链淀粉)和玉米淀粉Ⅶ(70~80%直链淀粉),而普通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仅为20%-30%左右。高直链淀粉具有较强的凝胶特性和螺旋线性聚合物结构,是一种较好的成膜材料。与普通淀粉制成的薄膜相比,高直链淀粉玉米淀粉薄膜具有优异的阻氧性能和在高相对湿度下较稳定的机械性能。
近年来高直链玉米淀粉在国内外食品科学界以及化工材料界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致密的分子排列和线性分子结构也意味着它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更高的糊化温度、熔融粘度,以及更快的老化和再结晶速率。从而在制备及应用中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高直链玉米淀粉进行改性,以降低高直链玉米淀粉在加工时的难度,扩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应用范围。
目前对淀粉酯化变性的研究多以普通玉米淀粉以及薯类淀粉为主,对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深度酯化研究较少,而薯类淀粉和普通玉米淀粉不具有高直链玉米淀粉特有的成膜性,且乙酰化高直链玉米淀粉现有的乙酰化制备操作较为复杂,特别针对于高取代度乙酰化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效率低且成本高。因此,需要对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改性做进一步的研究,为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提供新型的应用材料和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得到的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颗粒完整,淀粉糊的透明度增加,糊化焓下降,热稳定性提高,更适合加工制作凝胶类产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直链玉米淀粉分散在硫酸钠溶液中,在35~45℃的温度下搅拌,制成淀粉乳液;
(2)向淀粉乳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活化,氢氧化钠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0.2~0.4:1,反应20~40min后,用盐酸溶液调节pH为中性,使活化终止,得到活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
(3)将活化的高直链玉米淀粉乳液水浴加热并搅拌,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12,向高直链玉米淀粉乳液中滴加醋酸乙烯酯进行乙酰化反应,水浴温度控制在35~55℃,反应1~5h,然后用盐酸溶液调节反应液pH至6.8~7.5;得到反应混合物;
其中,醋酸乙烯酯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0.01~6.25:1;
(4)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经蒸馏水反复洗涤3~5次、抽滤得滤饼,滤饼经干燥、研磨,然后过筛,即得目标产物。
步骤(1)所述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2.5mol/L。
步骤(1)所述淀粉乳液的质量分数为10%,所述搅拌的速度为250r/min。
步骤(2)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0%;氢氧化钠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0.3:1。
步骤(2)中盐酸溶液的浓度为2.5mol/L。
步骤(3)醋酸乙烯酯的质量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0.75:1。
步骤(3)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10。
步骤(3)水浴温度为42.5℃。
步骤(3)反应时间为3.5h。
步骤(4)滤饼干燥是在45℃条件下干燥10h,研磨时间为5min,过筛为过100目筛。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碱液对高直链玉米淀粉进行活化,使淀粉颗粒膨胀,淀粉分子链的氢键打开,削弱淀粉分子之间的紧密结合。又由于硫酸盐的存在使适度活化后的淀粉依旧拥有完整的颗粒形态且偏光十字没有消失。
本发明利用醋酸乙烯酯对高直链玉米淀粉进行化学酯化改性,使淀粉链上的羟基变为乙酰基团,酯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不仅具有酯基性质,并且酯化程度较高,但淀粉颗粒的形态没有遭到破坏,仍保留了淀粉颗粒的完整性。乙酰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热稳定性较原淀粉有所增加,糊化温度和糊化焓降低,溶解度、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醋酸乙烯酯乙酰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与原高直链玉米淀粉相比,颗粒平均直径变大,平均粒径为16.33μm。
(2)高直链玉米淀粉经醋酸乙烯酯乙酰化改性后,偏光十字现象消失,结晶消失,表明乙酰化过破坏了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内部结构。
(3)经醋酸乙烯酯乙酰化改性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糊的黏度降低,透光率增加,淀粉糊的透明度提高,冻融稳定性升高,热分解温度升高,稳定性增加。
(4)经醋酸乙烯酯乙酰化改性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降低,说明乙酰化高直链玉米淀粉内部双螺旋结构变少,所以使糊化需要的能量和升温区间变小,侧面说明碱处理和乙酰化可以一定程度的破坏淀粉内部的结晶。
本发明的醋酸乙烯酯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处理方法,所用设备简单,加工方便,对淀粉的处理程度高,利于工业化生产,扩展了粮食加工的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NaOH添加量对DS和RE影响的变化曲线。
图2乙酰化反应时间对DS和RE影响的变化曲线。
图3乙酰化反应温度对DS和RE影响的变化曲线。
图4乙酰化反应pH值对DS和RE影响的变化曲线。
图5醋酸乙烯酯用量对DS和RE影响的变化曲线。
图6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光学显微镜(a)-1和偏光显微镜(a)-2图片。
图7乙酰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光学显微镜(c)-1和偏光显微镜(c)-1图片。
图8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在10μm、30μm下的电镜扫描图片。
图9乙酰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在10μm、30μm下的电镜扫描图片。
图10DSC扫描曲线图。
图11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曲线。
图12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变化曲线。
图13样品的TGA失重率曲线
图14样品分解速率曲线图。
图15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参数。
图16不同温度下的膨胀度参数。
图17淀粉糊的透明度分析。
其中,A为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B为乙酰化改性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无特别说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设备均为常规仪器设备;涉及原料均为市售常规原料;涉及试验方法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一种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1)将高直链玉米淀粉分散在2.5mol/L的硫酸钠溶液中,在35~45℃的温度下,以250r/min的速度搅拌,制成质量分数为10%的淀粉乳液;
(2)滴加质量浓度为5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活化,其中NaOH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0.2~0.4:1,反应30min后,用浓度为2.5mol/L盐酸调节pH为中性,使活化终止,得到活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
(3)将活化的高直链玉米淀粉乳液水浴加热并搅拌,用Na0H溶液调节pH至7-12,向高直链玉米淀粉乳液中滴加醋酸乙烯酯进行乙酰化反应,水浴温度控制在35-55℃,反应1-5h,然后用盐酸溶液调节反应液pH至6.8~7.5;得到反应混合物(由于静置改性的淀粉会发生沉淀,因此所得混合物为淀粉与溶液的固液混合物);
其中醋酸乙烯酯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0.01~6.25:1;
(4)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经蒸馏水反复洗涤3-5次,抽滤得滤饼,滤饼于45℃干燥10h后,研磨5min,过100目筛,即得乙酰化改性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
实施例2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工艺参数的确定
1、单因素实验
选择活化时NaOH的质量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干基的质量比(0.2~0.4:1)、乙酰化反应温度(35~55℃)、乙酰化反应的时间(1~5h)、乙酰化反应pH值(8~12)和醋酸乙烯酯的质量与淀粉干基的质量比(0.01~6.25:1)为单因素,以取代度和反应效率为优化指标,对乙酰化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进行单因素实验。改变一个因素的水平,其余因素水平固定不变,研究单个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的影响。结果如图1-5所示。
(1)取代度的测定:
取经本发明方法改性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样品1.00g(以干基计),置于250mL锥形瓶底部(确保锥形瓶壁上无粘黏淀粉颗粒),加入50mL75%(v/v)乙醇溶液,样品磁力搅拌润湿2min后,封口放入50℃磁力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并不停搅拌,30min后取出,冷却至室温,缓慢加入40mL 0.5mol/L NaOH溶液,密封,摇匀,放入恒温震荡器中室温震荡72h,取出,用0.5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碱,以酚酞为指示剂。静置一段时间后再次滴定析出的碱,消耗的盐酸的总量计为V1,同时以原未经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为空白滴定盐酸标准溶液计为V2。以上实验平行三次取平均值。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694919870000041
Figure BDA0003694919870000042
(2)反应效率(RE)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694919870000043
Figure BDA0003694919870000051
式中:ma为醋酸乙烯酯用量,g;Ma为醋酸乙烯酯的摩尔质量g/mol;m1为干基淀粉的质量,g;M1为一个葡萄糖残基的摩尔质量,g/mol。
2、正交优化实验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体系活化时NaOH的添加比例、醋酸乙烯酯用量、反应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5个因素,分别取其4个水平,以乙酰化淀粉的取代度为考察指标综合考虑反应效率,进行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优化其制备的工艺参数。
最后得到制备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最佳工艺为:活化时NaOH的质量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0.3:1,醋酸乙烯酯的质量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0.75:1,乙酰化反应温度为42.5℃,乙酰化反应时间为3.5h,乙酰化反应pH为10。制备得到的样品DS为1.35,乙酰化反应效率为95.55%。
实施例3一种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1)将高直链玉米淀粉分散在2.5mol/L的硫酸钠溶液中,在42.5℃的温度下,以250r/min的速度搅拌,制成质量分数为10%的淀粉乳液;
(2)向淀粉乳液中滴加质量浓度为5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活化,其中NaOH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0.3:1,反应30min后,用浓度为2.5mol/L盐酸调节pH为中性,使活化终止,得到活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
(3)将活化的高直链玉米淀粉乳液水浴加热并搅拌,用NaOH溶液调节pH至10,向高直链玉米淀粉乳液中滴加醋酸乙烯酯进行乙酰化反应,水浴温度控制在42.5℃,反应3.5h,然后用盐酸溶液调节反应液pH至6.8;得到反应混合物;
其中,醋酸乙烯酯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0.75:1;
(4)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经蒸馏水反复洗涤3-5次、抽滤得滤饼,滤饼于45℃干燥10h后,研磨5min,过100目筛,即得乙酰化改性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
应用例
以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原淀粉)为对照,对比分析经本发明实施例3方法乙酰化改性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特性,具体如下:
1、粒径分析
由粒径实验结果可知,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经过乙酰化反应改性后,颗粒大小变大。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颗粒大小最小,为12.49μm。乙酰化反应后,粒径大小增加,乙酰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平均粒径为16.33μm。这可能是因为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经过碱处理,坏了淀粉分子链的氢键,使淀粉颗粒吸水膨胀,从而导致粒径大小变大。
2、偏光显微镜分析
在偏振光下,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偏光十字明显(如图6所示),乙酰化改性后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偏光十字逐渐变弱,但在光学显微镜下仍存在颗粒形态(如图7所示)。这表明乙酰化反应破坏了淀粉的结晶区,双折射消失,淀粉颗粒的结晶区由有序转为无序状态。
3、电子显微镜扫描分析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淀粉颗粒的形态。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颗粒形态多呈不规则的椭圆形,颗粒完整,大小不一,表面光滑且有少数不规则的棒状等形状(如图8所示)。而经过乙酰化的高直链玉米淀粉颗粒形态大多完整,这一点与上述光学显微镜下呈现的结果一致。但表面多不光滑,且少数颗粒存在空腔或者在颗粒腹部出现凹陷或者小洞和破裂(如图9所示)。这可能是因为在碱处理时,淀粉氢键破坏,羟基暴露,大量的水分子进入颗粒内部,后续经无水乙醇洗涤脱水后,淀粉颗粒内部的水析出,淀粉颗粒形成空腔。
4、DSC结果分析
淀粉糊化在一定程度上受支链淀粉分子结构(晶体的完整性和有序性、支链淀粉链长度、支化度、摩尔质量和多分散性)以及颗粒结构(无定形区和结晶区关系)的控制。在同样的意义上,焓值反映有序双螺旋的损失。
由差式扫描量热分析可知,与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相比,乙酰化改性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吸收峰向右移,糊化温度增大,乙酰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表现出较低的糊化起始温度(T0)和峰值温度(TP),糊化温度范围(TC-T0)和糊化焓值(ΔH)且都低于高直链玉米原粉(如图10、表1所示)。这说明了乙酰化高直链玉米淀粉内部双螺旋结构变少,所以使糊化需要的能量和升温区间变小,侧面也可以说明碱处理和乙酰化可以一定程度的破坏淀粉内部的结晶,但未必一定是有序区结晶,也可能是无序区的微晶结构。由于碱处理破坏了淀粉的氢键,使淀粉双螺旋解旋,与乙酰基团结合后,乙酰基团的存在破坏了颗粒内和颗粒间结合力导致淀粉内部组装的无序,最终导致结晶区的损失,从而使改性淀粉颗粒更容易水合和糊化。
表1乙酰化高直链玉米淀粉DSC参数
Figure BDA0003694919870000061
5、静态流变学分析
黏度是物质抵抗流动的能力,是描述物质黏性的物理量。由图11可知,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和乙酰化高直链玉米淀粉的表观黏度都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下降,呈剪切稀化现象。其中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乙酰化高直链玉米淀粉的下降趋势呈平稳状态。说明了乙酰化处理使淀粉分子抗剪切能力变强。在相同的剪切速率范围内,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表观粘度远大于乙酰化高直链玉米淀粉。乙酰化高直链玉米淀粉的表观粘度呈明显降低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在糊化后,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分子溶出,分子链间缠结较多,在剪切力的作用下糊化后的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糊不易流动。而经过乙酰化后的淀粉分子中引入乙酰基团,阻碍淀粉分子之间的重排结合,破坏了淀粉的网络结构的形成,从而导致黏度降低。
由图12可知,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剪切应力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呈显著下降趋势,经过乙酰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剪切应力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呈稳定且有略微上升趋势,表现为假塑性流体。乙酰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剪切应力远低于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说明乙酰化改性降低了高直链玉米淀粉凝胶开始流动需要的最小应力,使淀粉凝胶流动性增强。
6、TGA结果分析
乙酰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样品的热稳定性高于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如图13、图14所示)。热稳定性的提高是由于改性后淀粉分子中羟基残余量少所致。由于羟基的酰化,分子量和共价键的增加也是热稳定性增加的原因。淀粉的热稳定性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高支链淀粉的热分解温度大于高直链淀粉,乙酰化后的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会有所降低。稳定性随着乙酰化程度的增强而增加的原因是乙酰化后淀粉分子中残留的羟基数量较少,淀粉的分解是淀粉分子与作为分解主要产物的水发生分子间或分子内脱水反应的结果。羟基被乙酰基取代,缩合反应的机会减少,因此,乙酰化改性对样品的热稳定性有有利影响。
8、冻融稳定性分析
冻融稳定性是乙酰化淀粉的一个重要特性。由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链的紧密结合,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在冷冻时表现出脱水现象,从而导致链间水分的损失。由表2可知,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第一次冻融循环的吸水率小于乙酰化后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但从第二次冻融循环开始,乙酰化改性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析水率要明显显著小于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乙酰化淀粉的第一次冻融循环析出了将近50%的水分,之后的四次循环乙酰化淀粉析出的水分显著变少为2.87%。说明乙酰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淀粉的低温稳定性,这可能是由于在宏观上相比于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凝胶而言,乙酰化淀粉凝胶非常柔软、有弹性,在冷冻时可以保持较高的水分,从分子层面来说可能是因为乙酰基的插入提高了水结合能力,乙酰基的存在阻止了重新排列或链间结合,从而为保水留出更多空间,并减少凝胶中的水分排出。
表2原淀粉与乙酰化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冻融稳定性
Figure BDA0003694919870000081
9、溶解度分析
由图15可知,乙酰化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温度升高导致颗粒膨胀吸水,氢键打开羟基暴露,易于与水结合,从而提高淀粉颗粒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乙酰化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溶解度比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高(其中,此处溶解度理解为淀粉在水中24h的失重率)。
由表3可以得到,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在70℃的溶解度为0,而乙酰化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溶解度则为17.50%,当温度升高到100℃时,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溶解度为20.51%,而乙酰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溶解度则高达49%。乙酰基的存在不仅提高了结合水的能力,而且在内部削弱了颗粒。氢键的破坏增加了聚合物链的流动性和直链淀粉的浸出,从而提高了乙酰化淀粉的溶解性。乙酰化后淀粉溶胀力的显著改善是由于大量乙酰基取代了羟基。这些亲水乙酰基破坏了葡聚糖链之间的氢键,从而使水分更容易渗入淀粉颗粒。
表3乙酰化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溶解度参数
温度(℃) 原未改性高直链玉米粉 乙酰化后高直链玉米淀粉
70 0 17.50%
80 0.55% 17.52%
90 10.00% 27.64%
100 20.51% 49.00%
10、膨胀度分析
膨胀力是淀粉质构、流变和热变化的原因。膨胀度基本上是衡量淀粉持水能力的指标,也是颗粒中非共价键的指标。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在热力学上变得更加活跃,溶胀力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水更容易渗入颗粒中。且由于化学改性而插入的乙酰基会破坏淀粉的颗粒内结构,破坏氢键,从而使水更容易渗透到淀粉颗粒中,最终导致淀粉的膨胀力更高。与未酯化改性的淀粉相比,乙酰化淀粉具有更高的溶胀力。
由图16和表4可以看出,膨胀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相同样品之间的膨胀度在70℃时为最小,在100℃时最大。而相同温度下,乙酰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膨胀度都大于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在100℃时,乙酰化改性后的高直链玉米的膨胀度最大,为14.41%。
表4乙酰化高直链玉米淀粉的膨胀度参数
温度(℃) 原未改性高直链玉米粉 乙酰化后高直链玉米淀粉
70 2.62% 4.07%
80 4.41% 5.82%
90 5.22% 7.89%
100 7.53% 14.41%
11、糊透明度分析
影响淀粉糊透光率的因素包括颗粒的膨胀力、淀粉糊中颗粒残留物的存在、直链淀粉的浸出以及颗粒内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链长。由图17可知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的透光率最小,为11%左右,而乙酰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凝胶的透光率增强。原未改性的高直链玉米淀粉颗粒结构紧密,糊化后仍有部分未完全膨胀糊化的颗粒状淀粉存在,引起光的折射,同时由于淀粉分子间的缔和作用引起光的反射,降低了淀粉糊的透明度。
乙酰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淀粉溶液的透明度。经乙酰化作用后的淀粉由于引入了疏水基团,插入的乙酰基部分产生空间阻碍和静电排斥,分子之间相互排斥使得淀粉分子周围吸附大量的水分,从而成为质构较均匀的溶胶,阻碍了淀粉分子间的缔合作用,减弱了光线折射和反射的强度,进而形成更高的透光率。透明度下降是一种观察淀粉随时间老化的方法。淀粉透明度的降低与回生过程中结晶度的增加有关,回生过程主要是由于直链淀粉的结合。在乙酰化正常和高直链淀粉中,抑制链缔合有利于保持无定形特征和高透光度。

Claims (10)

1.一种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直链玉米淀粉分散在硫酸钠溶液中,在35~45℃的温度下搅拌,制成淀粉乳液;
(2)向淀粉乳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活化,氢氧化钠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0.2~0.4:1,反应20~40min后,用盐酸溶液调节pH为中性,使活化终止,得到活化后的高直链玉米淀粉;
(3)将活化的高直链玉米淀粉乳液水浴加热并搅拌,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12,向高直链玉米淀粉乳液中滴加醋酸乙烯酯进行乙酰化反应,水浴温度控制在35~55℃,反应1~5h,然后用盐酸溶液调节反应液pH至6.8~7.5;得到反应混合物;
其中,醋酸乙烯酯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0.01~6.25:1;
(4)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经蒸馏水反复洗涤3~5次、抽滤得滤饼,滤饼经干燥、研磨,然后过筛,即得目标产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2.5mol/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淀粉乳液的质量分数为10%,所述搅拌的速度为250r/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0%;氢氧化钠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0.3: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盐酸溶液的浓度为2.5mol/L。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醋酸乙烯酯的质量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0.75: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1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水浴温度为42.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反应时间为3.5h。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滤饼干燥是在45℃条件下干燥10h,研磨时间为5min,过筛为过100目筛。
CN202210676560.3A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805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6560.3A CN114805619B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6560.3A CN114805619B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5619A CN114805619A (zh) 2022-07-29
CN114805619B true CN114805619B (zh) 2022-12-27

Family

ID=82521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6560.3A Active CN114805619B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056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8988A (zh) * 2022-09-05 2022-12-09 河南新孚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制备醋酸酯高直链玉米淀粉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6290A (zh) * 2012-11-06 2013-02-20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乙酰化玉米淀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8975A (zh) * 2018-12-26 2019-04-26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玉米没食子酸酯化淀粉的制备方法
CN110194805A (zh) * 2019-06-28 2019-09-03 河北科技大学 一种醋酸酯淀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79929A (zh) * 2020-11-18 2021-01-29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冷水可溶的醚化高直链玉米淀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73405A (zh) * 2021-11-01 2021-12-10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变性淀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6290A (zh) * 2012-11-06 2013-02-20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乙酰化玉米淀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8975A (zh) * 2018-12-26 2019-04-26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玉米没食子酸酯化淀粉的制备方法
CN110194805A (zh) * 2019-06-28 2019-09-03 河北科技大学 一种醋酸酯淀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79929A (zh) * 2020-11-18 2021-01-29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冷水可溶的醚化高直链玉米淀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73405A (zh) * 2021-11-01 2021-12-10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变性淀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5619A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richuwong et a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tarch affected by molecular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s: a review
Liu et al.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enzymatic digestibility of hydroxypropylated ae, wx, and normal maize starch
Sun et al. Physicochem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sorghum starch and sorghum flour modified by heat-moisture treatment
Zhu Composition, structur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odifications of cassava starch
Dutta et al. Effect of acid concentration and treatment time on acid–alcohol modified jackfruit seed starch properties
Singh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hysico-chemical, morphological, therm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ome chemically modified starches for food applications—A review
Singh et al. Effect of acetylation on some properties of corn and potato starches
US3067067A (en) Starch fractionation
Zha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elatinized granular starches from aqueous ethanol treatments
CN114805619B (zh) 一种乙酰化改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
Sánchez‐Rivera et al. Acetylation of banana (Musa paradisiaca L.) and maize (Zea mays L.) starches using a microwave heating procedure and iodine as catalyst: Partial characterization
EP2838939B1 (en) Compounded surface treated carboxyalkylated starch polyacrylate composites
Koh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from sugarcane bagasse.
Xiao et al. Controlling the pasting, rheological, ge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corn starch by incorporation of debranched waxy corn starch
Chen et al. Investigation of glycerol concentration on corn starch morphologies and gelatinization behaviours during heat treatment
Zhu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type of porous starch microspheres (PSM) and effect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n water uptake rate
Javadian et al. The effects of dual modification on functional, microstructur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apioca starch
Gong et al. Retrogradation property of starch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pullulanase and recrystallization
Xiao et a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hemically modified starches from different botanical origin
CN108285497A (zh) 一种醋酸酯淀粉的制备方法
Jiping et al. Comparative studies on morphological and crystalline properties of B-type and C-type starches by acid hydrolysis
CN107163303A (zh) 一种物理改性淀粉及其制备方法
Lelièvre et al. A review of thermal analysis studies of starch gelatinization
Wang et a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starch ester/copolymer/complex synthesized by combination of microwave and acid (anhydride): A review
Eliasson Starch-lipid interactions and their relevance in food products AC Eliasson and M. Wahlgren, Lund University, Swed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