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04534B - 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04534B
CN114804534B CN202210516568.3A CN202210516568A CN114804534B CN 114804534 B CN114804534 B CN 114804534B CN 202210516568 A CN202210516568 A CN 202210516568A CN 114804534 B CN114804534 B CN 1148045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etland
water
water outlet
sediment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165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04534A (zh
Inventor
黄炳彬
孙凤华
何春利
李添雨
叶芝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05165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045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04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4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04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045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02F2101/163Nitr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属于农村生活污水净化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沉淀池、污水管、回流混合池、湿地进水管和湿地回流管,污水管向沉淀池内输送农村生活污水,沉淀池内部设有提水泵,提水泵上连接有提升管,提升管的出水端连通至所述回流混合池内,将经过沉淀的污水送入回流混合池内,湿地回流管的进水端设置在人工湿地内、出水端连通至所述回流混合池内,将人工湿地内含有硝酸盐氮的回流水送入回流混合池内与污水混合,回流混合池兼具均匀掺混、厌氧脱氮、有机物降解,消耗污水内的有机物,降低污水进入人工湿地内后对溶解氧的消耗,令有限的溶解氧更多参与氨氮的氧化分解,提高人工湿地的综合净化效率。

Description

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村生活污水净化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态文明的不断推进,农村水生态环境、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备受关注。目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因具有自然、生态、运行费低、管理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其主要通过人工湿地中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氧化分解,达到对污水的净化目的。
在微生物对污染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需要借助人工湿地内的溶解氧,而人工湿地一般通过挺水植物根系输氧、间歇进水将湿地碎石床表层包气带中氧气溶解带入等方式增加人工湿地内部溶解氧。
这种近自然的输氧方式能力有限,而且人工湿地内的溶解氧会优先用于有机物的分解,难以为微生物提供足够的溶解氧降解氨氮,从而存在对污水中氨氮去除效率低、人工湿地内氨氮含量较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溶解氧应用于微生物对氨氮的降解,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氨氮的去除效率,降低人工湿地内的氨氮含量,本发明提供一种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包括:
沉淀池,其内部设有提水泵,所述提水泵上连接有提升管;
污水管,其出水端连通至所述沉淀池内,用于向所述沉淀池内输送农村生活污水;
回流混合池,所述提升管的出水端连通至所述回流混合池内;
湿地进水管,其进水端设置在所述回流混合池内,其出水端连通至人工湿地中,用于向人工湿地内输送回流混合池内的污水;
以及,湿地回流管,其进水端设置在人工湿地内,其出水端连通至所述回流混合池内,用于将人工湿地中含有硝酸盐氮的回流水送入所述回流混合池内。
可选地,所述回流混合池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混流挡板,所述混流挡板沿回流混合池的内壁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混流挡板具有斜面,所述斜面的一端为与所述回流混合池的内壁相连的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在从所述固定端至所述自由端的方向上,正对所述提升管的出水端的混流挡板的所述斜面朝向远离提升管的出水端的方向倾斜,和/或,正对所述湿地回流管的出水端的流挡板的所述斜面朝向远离湿地回流管的出水端的方向倾斜。
可选地,所述回流混合池的内壁为圆形,所述提升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湿地回流管的出水端沿回流混合池轴线轴对称分布,且所述提升管和所述湿地回流管的出水方向均与所述回流混合池的内壁同轴的同心圆相切。
可选地,所述预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提升管的出水端上的第一吸气掺混器,所述第一吸气掺混器包括连接在提升管的出水端上的第一收缩喉管和连接在第一收缩喉管上的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收缩喉管的内径小于所述提升管出水端的内径,所述第一进气管与外界大气连通;和/或,所述预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湿地回流管的出水端上的第二吸气掺混器,所述第二吸气掺混器包括:连接在湿地回流管的出水端上的第二收缩喉管和连接在第二收缩喉管上的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收缩喉管的内径小于所述湿地回流管的出水端的内径,所述第二进气管与外界大气连通。
可选地,所述湿地进水管包括进水段和出水段,所述进水段竖直设置在所述回流混合池的轴线上,所述出水段连接在所述进水段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湿地进水管的出水端高度不低于人工湿地的一级湿地床表面;和/或所述湿地进水管的进水端端部位于所述回流混合池的池底和所述回流混合池的设计水位之间。
可选地,所述沉淀池设有两个,分别为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污水管连通至所述一级沉淀池内,提水泵设置于所述二级沉淀池内,所述一级沉淀池与所述二级沉淀池之间设有一级连通管,所述一级连通管的进水端与所述一级沉淀池连通,所述一级连通管的出水端与所述二级沉淀池连通。
可选地,所述一级连通管的进水端位于一级沉淀池的池底与一级沉淀池的设计水位之间;和/或,所述一级连通管的出水端高度低于所述污水管的管底。
可选地,所述二级沉淀池内设有隔挡,所述隔挡与二级沉淀池的内壁形成泵池,提水泵位于所述泵池内,所述泵池的高度高于二级沉淀池的设计水位;所述隔挡上还设有二级连通管,所述二级连通管的进水端设置在二级沉淀池内,所述二级连通管的出水端连通至泵池内。
可选地,所述二级连通管的进水端位于二级沉淀池的池底和二级沉淀池的设计水位之间;和/或,所述二级连通管的出水端位于所述泵池池底和所述一级连通管的出水端之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首先通过沉淀池的沉淀作用使污水中粗颗粒污染物以污泥形式沉淀,对污水进行初步净化,再通过将人工湿地中产生的硝酸盐氮经湿地回流管回流至回流混合池中与污水混合,使硝酸盐氮与污水中的有机物相结合,消耗有机物,并降低回流混合池内总氮含量,同时,回流混合池内的厌氧环境也有利于降解有机物,从而令进入人工湿地内的污水含有的有机物减少,使湿地内的溶解氧更多的用于微生物对氨氮的氧化分解,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率。
2.本发明提供的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回流混合池内设置的混流挡板,有利于使污水和回流水在旋转回流过程中掺混,提高混合效率,有机物与硝酸盐氮的结合更充分。
3.本发明提供的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通过在提升管出水端设置的第一吸气掺混器和设置在湿地回流管出水端的第二吸气掺混器,水流在经过第一收缩喉管和第二收缩喉管时,由于流通直径变小,水流的流速会增加,在文丘里管原理下,高速流动的水流会将外界空气通过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吸入水流内,令空气掺混在水流内,从而使进入回流混合池内的水流紊动速度加快,水流流出后有利于硫化氢等挥发物的散发,降低污水进入人工湿地内后对微生物的毒性。
4、提升管出水端和湿地回流管出水端的轴对称分布,以及湿地进水管进水段的轴心布设,有利于促进回流混合池内水体旋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中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污水管;2、一级沉淀池;3、一级连通管;4、二级沉淀池;5、二级连通管;6、隔挡;7、提水泵;8、提升管;9、湿地回流管;10、回流混合池; 11、混流挡板;12、湿地进水管;13、第一吸气掺混器;14、第二吸气掺混器;15、人工湿地;16、第一收缩喉管;17、第一进气管;18、检查管道;19、第一封盖;20、第二封盖;21、通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参照图1,其包括:污水管1、沉淀池、回流混合池10、湿地进水管12和湿地回流管9。
污水管1用于输送农村生活污水,污水管1的出水端连通至沉淀池内,用于将农村生活污水输送至沉淀池内进行沉淀,使污水中的粗颗粒悬浮物沉积在沉淀池的池底。沉淀池内设有提水泵7,提水泵7上连接有提升管8,提升管8 的出水端连通至回流混合池10内,提水泵7将沉淀后的污水抽入提升管8,并经过提升管8送入回流混合池10中。湿地回流管9设置在人工湿地15与回流混合池10之间,湿地回流管9的进水端位于人工湿地15内、出水端连通至回流混合池10内,用于将人工湿地15内含有硝酸盐氮的回流水送入回流混合池 10内,使经过沉淀后的污水与人工湿地15中的回流水在回流混合池10内混合。湿地进水管12的进水端设置在回流混合池10内,且湿地进水管12的出水端连通至人工湿地15中,用于将回流混合池10内的混合水送入人工湿地15中。
在经过沉淀后的污水和人工湿地15的回流水在回流混合池10内混合的过程中,回流水内含有的硝酸盐氮会与污水中的有机质相结合,通过有机质促进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挥发,从而降低回流混合池10内混合水的含氮量,再由湿地进水管12将混合水送入人工湿地15,以此实现人工湿地15内总氮含量的削减,并消耗了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使送入人工湿地15内的有机物含量也相应降低,减少人工湿地15为降解有机物而消耗溶解氧,使溶解氧更多用于微生物对氨氮的氧化分解。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回流混合池10为竖直设置的圆柱壳体结构,回流混合池10的内壁上还固定设有多个混流挡板11,混流挡板11沿回流混合池10内壁的圆周方向和竖直方向阵列分布,且混流挡板11上具有斜面,所述斜面的一端为与所述回流混合池10的内壁相连的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在从所述固定端至所述自由端的方向上,正对所述提升管8出水端的混流挡板11 的所述斜面朝向远离提升管8出水端的方向倾斜。在混流挡板11的作用下,通过提升管8和湿地回流管9流入回流混合池10内的水流会在混流挡板11斜面的引导作用下,向回流混合池10的轴线一侧流动,从而使水流绕回流混合池 10的轴线旋转形成漩涡,同时阵列分布的混流挡板11也起到促进水流掺混作用,以此促进污水和回流水的混合,使硝酸盐氮和有机质能够充分结合。
上述中的混流挡板11可以为三角形结构,还可以采用丁字型、T字型等结构,具有能够促进水流向回流混合池10一侧偏转的斜面均可。混流挡板11可以采用焊接固定、螺栓固定或嵌设固等方式固定在回流混合池10内壁上,也可与回流混合池10内壁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参照图2,提升管8的出水端设有第一吸气掺混器13,湿地回流管9的出水端设有第二吸气掺混器14,第一吸气掺混器13和第二吸气掺混器14用于将空气掺入水流中,使进入回流混合池10内的水流水体紊动速度加快,有利于将厌氧状态的污水和回流水中含有的硫化氢等挥发性气体散发排出,降低混合水对人工湿地15内微生物的毒性。
具体地,参照图3,第一吸气掺混器13包括第一收缩喉管16和第一进气管17,第一进气管17连接在第一收缩喉管16上,且第一进气管17与外界大气连通,第一收缩喉管16连接在提升管8的出水端上,第一收缩喉管16的内径小于提升管8和湿地回流管9的内径,水流经过第一收缩喉管16时,会因流通直径变小而流速加快,在文丘里管效应下,在第一收缩喉管16内高速流动的水流会产生负压,从而使外界大气经过第一进气管17掺入水流内,实现提高水流水体紊动速度的目的。
同样地,第二吸气掺混器14包括第二收缩喉管和第二进气管,其连接方式和原理与上述第一吸气掺混器13一致,此处不再做赘述。
进一步地,参照图2,提升管8的出水端与湿地回流管9的出水端高度均高于回流混合池10内的设计水位,使水流进入回流混合池10内时能够在吸气掺混器的作用下呈散射状喷射,硫化氢等挥发性气体更容易散发。提升管8的出水端和湿地回流管9的出水端分别位于回流混合池10相对的两侧,并沿回流混合池10的轴线呈轴对称分布,且提升管8的出水方向与湿地回流管9的出水方向均沿回流混合池10内壁的切线方向设置,以促进回流混合池10内水流旋转掺混。
进一步地,参照图2,湿地进水管12包括进水段和出水段,进水段竖直设置在回流混合池10内的轴线上,出水段水平连接在进水段的上方,且出水段位于回流混合池10的设计水位上方,使湿地进水管12不会对回旋中的水流产生干涉,并促进回流混合池10内的水流回旋效果。湿地进水管12的进水端位于回流混合池10的池底距离其设计水位的1/3处,以避免出现水流从提升管8 和回流管进水端流入回流混合池10内后直接进入湿地回流管9的进水端内排出,保证污水和回流水能够在回流混合池10内滞留一段时间进行充分混合反应后再进入湿地进水管12内,使回流混合池10充分发挥净化功能。湿地进水管 12的出水端高度不低于人工湿地15的一级湿地床表面,可使水流自流进入湿地,避免二次提升水流。
上述中湿地进水管12的进水端与回流混合池10的池底间距可以更大或更小,可根据回流混合池10的大小以及进水速度等进行调整,只要使污水和回流水能够充分的在回流混合池10内滞留一段时间进行混合反应,并避免位置过低造成底部沉淀的污泥被吸入进水管即可。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沉淀池设有两个,分别为一级沉淀池2和二级沉淀池4。
污水管1的出水端与一级沉淀池2连接,向一级沉淀池2内输送污水,且一级沉淀池2内的设计水位低于污水管1管底高度,使污水管1的出水端始终位于一级沉淀池2内污水液面的上方,不会因淹没污水管1出水端降低污水流动速度,不易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在管道内淤堵,保证污水能够顺利流入一级沉淀池2中。
一级沉淀池2与二级沉淀池4之间设有一级连通管3,一级连通管3的进水端位于一级沉淀池2内、出水端位于二级沉淀池4内,使一级沉淀池2内经过沉淀的污水流入二级沉淀池4中进行二次沉淀。
参照图2,一级连通管3的进水端与一级沉淀池2的池底间距为设计水面至池底的1/3处,有利于为一级沉淀池2内的污泥淤积预留空间,使污泥不易堵塞一级连通管3的进水端,也有助于延长水流路径,避免从污水管1流出的污水很快通过一级连通管3流到下二级沉淀池4内,有助于促进粗颗粒悬浮物沉淀。同时,油污等漂浮物进入沉淀池后因质量轻,漂浮于水面,一级连通管 3的进水端设置于水面以下可避免油污进入管道,起到拦截漂浮物的作用。一级连通管3的出水端低于污水管1管底高度的0.1m,使一级连通管3的出水端与污水管1的出水端形成高度差,从而产生形成水压,使污水能够从一级沉淀池2流入二级沉淀池4内,避免出现对污水管1出水的水流顶托现象。
当然,上述中一级连通管3与一级沉淀池2的池底间距、一级连通管3出水端与污水管1的间距不仅限于此,均可根据水流的运行速度、管路的尺寸作出适应性的调整。
参照图2,提水泵7设置在二级沉淀池4末端的池底,且二级沉淀池4内还设有隔挡6,隔挡6与二级沉淀池4的内壁形成泵池,提水泵7位于泵池内部。隔挡6的高度高于二级沉淀池4的设计水位,使二级沉淀池4的污水无法从隔挡6顶部流入泵池中。隔挡6上设有二级连通管5,二级连通管5的进水端位于二级沉淀池4内、出水端连通至泵池内,使二级沉淀池4内的污水只能通过二级连通管5流入提水泵7池内部,能够有效拦截二级沉淀池4内污水表面漂浮物,使油污等表面漂浮物不易进入提水泵7池内。
二级连通管5的进水端处于二级沉淀池4的池底距离其设计水位的1/3处、出水端距离二级沉淀池4池底与设计水位的1/3处,同样能够为二级沉淀池4 内的污泥淤积预留空间,使污泥不易淤堵二级连通管5,也相应的延长污水流动路径,拦截漂浮物。
同样地,上述中二级连通管5的进水端与二级沉淀池4的池底间距、二级连通管5的出水端高度也不限于此,均可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一级沉淀池2、二级沉淀池4和回流混合池10 均埋设在地面下方,一级沉淀池2和二级沉淀池4上方均设有与地面上方连通的检查管道18,并在检查管道18顶部设有第一封盖19,回流混合池10的顶部与地面平齐,并呈开口设置,且回流混合池10的开口处设有第二封盖20,以便于对一级沉淀池2、二级沉淀池4和回流混合池10内部进行检修清理工作。进气管穿过第二封盖20与外界大气连通,保证空气能够进入通过进气管进入收缩喉管内,且第二封盖20上还设有将回流混合池10与外界大气连通的通气管 21,有利于将水流中散发的挥发性气体经过通气管21排出回流混合池10。
在本实施例中,一级沉淀池2和二级沉淀池4均为长方体,有利于减少死水区无效空间,沉淀效率较高,一级沉淀池2与二级沉淀池4的容积比为1:1,污泥调蓄容积不小于半年,污水调蓄容积不小于2/3日进水量。
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一级沉淀池2和二级沉淀池4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且一级沉淀池2与二级沉淀池4的容积也可以是不同的。当然,沉淀池也可以设置更多个,将提水泵7设置在最末端的沉淀池内即可。
另外,因农村的污水量较小,沉淀池内污水的存储速度较慢,为了保证沉淀池内存有足够量的污水供提水泵7抽出,产生大水流喷射促进回流混合池10 内的旋转混合,本实施例中的提水泵7和湿地回流管9需同时启动,并采用短时脉冲间歇运行,每日运行3~6次,每次运行时间15~30分钟。并且,间歇式运行有利于节约电能,并减少水泵损耗,还能够令湿地进水管12向人工湿地 15内间歇供水,提高湿地净化效率。提水泵7和湿地回流管9每日运行不小于 3次,可避免沉淀池调蓄量过大提高造价成本,并配合与下游人工湿地15间歇时间需求配合,保障人工湿地15效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淀池,其内部设有提水泵(7),所述提水泵(7)上连接有提升管(8);
污水管(1),其出水端连通至所述沉淀池内,用于向所述沉淀池内输送农村生活污水;
回流混合池(10),所述提升管(8)的出水端连通至所述回流混合池(10)内;
湿地进水管(12),其进水端设置在所述回流混合池(10)内,其出水端连通至人工湿地(15)中,用于向人工湿地(15)内输送回流混合池(10)内的污水;
以及,湿地回流管(9),其进水端设置在人工湿地(15)内,其出水端连通至所述回流混合池(10)内,用于将人工湿地(15)中含有硝酸盐氮的回流水送入所述回流混合池(10)内;
所述回流混合池(10)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混流挡板(11),所述混流挡板(11)沿回流混合池(10)的内壁周向间隔分布,所述混流挡板(11)具有斜面,所述斜面的一端为与所述回流混合池(10)的内壁相连的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在从所述固定端至所述自由端的方向上,正对所述提升管(8)的出水端的混流挡板(11)的所述斜面朝向远离提升管(8)的出水端的方向倾斜,和/或,正对所述湿地回流管(9)的出水端的流挡板(11)的所述斜面朝向远离湿地回流管(9)的出水端的方向倾斜;
所述回流混合池(10)的内壁为圆形,所述提升管(8)的出水端与所述湿地回流管(9)的出水端沿回流混合池(10)轴线轴对称分布,且所述提升管(8)和所述湿地回流管(9)的出水方向均与所述回流混合池(10)的内壁同轴的同心圆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提升管(8)的出水端上的第一吸气掺混器(13),所述第一吸气掺混器(13)包括连接在提升管(8)的出水端上的第一收缩喉管(16)和连接在第一收缩喉管(16)上的第一进气管(17),所述第一收缩喉管(16)的内径小于所述提升管(8)出水端的内径,所述第一进气管(17)与外界大气连通;
和/或,所述预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湿地回流管(9)的出水端上的第二吸气掺混器(14),所述第二吸气掺混器(14)包括:连接在湿地回流管(9)的出水端上的第二收缩喉管和连接在第二收缩喉管上的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收缩喉管的内径小于所述湿地回流管(9)的出水端的内径,所述第二进气管与外界大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进水管(12)包括进水段和出水段,所述进水段竖直设置在所述回流混合池(10)的轴线上,所述出水段连接在所述进水段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进水管(12)的出水端高度不低于人工湿地(15)的一级湿地床表面;
和/或,所述湿地进水管(12)的进水端端部位于所述回流混合池(10)的池底和所述回流混合池(10)的设计水位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设有两个,分别为一级沉淀池(2)和二级沉淀池(4);
污水管(1)连通至所述一级沉淀池(2)内,提水泵(7)设置于所述二级沉淀池(4)内,所述一级沉淀池(2)与所述二级沉淀池(4)之间设有一级连通管(3),所述一级连通管(3)的进水端与所述一级沉淀池(2)连通,所述一级连通管(3)的出水端与所述二级沉淀池(4)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连通管(3)的进水端位于一级沉淀池(2)的池底与一级沉淀池(2)的设计水位之间;
和/或,所述一级连通管(3)的出水端高度低于所述污水管(1)的管底。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沉淀池(4)内设有隔挡(6),所述隔挡(6)与二级沉淀池(4)的内壁形成泵池,提水泵(7)位于所述泵池内,所述泵池的高度高于二级沉淀池(4)的设计水位;所述隔挡(6)上还设有二级连通管(5),所述二级连通管(5)的进水端设置在二级沉淀池(4)内,所述二级连通管(5)的出水端连通至泵池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连通管(5)的进水端位于二级沉淀池(4)的池底和二级沉淀池(4)的设计水位之间;
和/或,所述二级连通管(5)的出水端位于所述泵池池底和所述一级连通管(3)的出水端之间。
CN202210516568.3A 2022-05-11 2022-05-11 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 Active CN1148045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6568.3A CN114804534B (zh) 2022-05-11 2022-05-11 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6568.3A CN114804534B (zh) 2022-05-11 2022-05-11 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4534A CN114804534A (zh) 2022-07-29
CN114804534B true CN114804534B (zh) 2023-08-15

Family

ID=82513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16568.3A Active CN114804534B (zh) 2022-05-11 2022-05-11 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0453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5641A (zh) * 2008-05-20 2009-11-25 海斯博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人工湿地高效预曝气污水处理系统
CN202968329U (zh) * 2012-12-10 2013-06-05 运城市清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6902658A (zh) * 2017-04-01 2017-06-30 四川群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利于防堵塞的橡塑助剂静态混合器
CN108503134A (zh) * 2018-03-29 2018-09-07 湖南前元智慧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2321097A (zh) * 2020-11-22 2021-02-05 中控环境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生物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5641A (zh) * 2008-05-20 2009-11-25 海斯博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人工湿地高效预曝气污水处理系统
CN202968329U (zh) * 2012-12-10 2013-06-05 运城市清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6902658A (zh) * 2017-04-01 2017-06-30 四川群青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利于防堵塞的橡塑助剂静态混合器
CN108503134A (zh) * 2018-03-29 2018-09-07 湖南前元智慧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2321097A (zh) * 2020-11-22 2021-02-05 中控环境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生物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04534A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0365B (zh) 三相双循环臭氧催化流化床及其废水处理方法
CN107188339A (zh) 一种复合式臭氧气浮一体化装置
CN103979681B (zh) 硝化/反硝化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7986809U (zh) 处理污水的aao生化处理池
CN112408590A (zh) 一种短途回流高浓污泥的好氧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CN101172705A (zh) 一种高效氧化沟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4804534B (zh) 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预处理系统
CN104743743B (zh) 上流式沉淀水解及两级ao生化处理系统及其应用
CN202808479U (zh) 一种无动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8561833U (zh) 一种一体化mbbr污水处理设备
CN108218148B (zh) 一种高效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与方法
CN213739064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1770530U (zh) 促进气体在液体中溶解的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的污水处理系统
KR100246814B1 (ko) 하수의 영양소 제거장치
CN210528571U (zh) 一种使用纳米曝气技术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设备
CN207567074U (zh) 一种带除磷功能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13292195A (zh) 一种AnOn污水处理设备
CN100408139C (zh) 一体化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
CN217323544U (zh) 一种高效旋流曝气器
CN206203982U (zh) 一种新型微气泡好氧生物曝气池
CN217265052U (zh) 一种置有高效旋流曝气器和沉降罐的生化塔
CN201128702Y (zh) 一种高效氧化沟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CN216038850U (zh) 一种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4004381U (zh)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113968622B (zh) 倒置式多环流微动力好氧颗粒污泥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