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96641A - 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96641A
CN114796641A CN202210385375.9A CN202210385375A CN114796641A CN 114796641 A CN114796641 A CN 114796641A CN 202210385375 A CN202210385375 A CN 202210385375A CN 114796641 A CN114796641 A CN 1147966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cavity
pressure
positive pressur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53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世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3853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966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96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66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2Holding devices, e.g.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2Holding devices, e.g. on the body
    • A61M2025/028Holding devices, e.g. on the body having a mainly rigid support struct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包括吸附引流单元、吸附控制单元和引流管,所述吸附引流单元包括防渗罩件、正压管和负压管,防渗罩件的中部设有底部为敞口的正压腔,正压腔外侧的防渗罩件内设有底部为敞口的环状负压腔,且负压腔与正压腔同轴心设置;本发明结构独特,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胶带固定极易发生脱落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绷带固定时,绷带缠绕在肢体上压迫血管,阻碍肢体血液正常流通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临床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治疗中,经常需要进行引流,通过引流将患者体内的液体排出,引流是依靠吸引力或重力从一个体腔抽取液体的过程和办法,在医学临床治疗和护理中经常用到。在进行临床引流时,将引流管的穿刺端置入患者引流部位后,将引流管的另一端与引流袋连接,从而在治疗恢复阶段使创腔或提腔内的液体能够排出,并流入引流袋内进行收集,防止发生感染,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
在进行引流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引流管进行固定,防止在引流治疗过程中引流管脱离患处,需要反复插入患者造成损伤;现引流管穿刺端的固定方式有两种,一种为使用医用胶带将引流管粘固在患者皮肤上,另一种是在引流管穿刺端上套设环形粘接座,通过把绑带将环形粘接座环绕绑紧在患处肢体上;在使用第一种方式对引流管进行固定时,容易引起患者过敏反应,而且固定不可靠,引流管极易从引流部位脱落;在使用第二种方式对引流管进行固定时,虽然通过绑带能够通过环形粘接座将引流管绑固在引流部位肢体上,但缠绕在肢体上的绑带会压迫肢体血管,阻碍肢体血液的正常流通,长时间的压迫容易造成肢体远端缺血,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患者治疗恢复的速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临床引流治疗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该装置结构独特,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胶带固定极易发生脱落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绷带固定时,绷带缠绕在肢体上压迫血管,阻碍肢体血液正常流通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包括吸附引流单元、吸附控制单元和引流管,所述吸附引流单元包括防渗罩件、正压管和负压管,防渗罩件的中部设有底部为敞口的正压腔,正压腔外侧的防渗罩件内设有底部为敞口的环状负压腔,且负压腔与正压腔同轴心设置;所述正压腔内沿竖向设有导向柱,导向柱的中部沿竖向设有贯穿防渗罩件的引流管孔,所述引流管滑动密封套装在引流管孔内,且引流管的穿刺端向下延伸出导向柱,并密封套装有环状压板,环状压板能够沿引流管轴向滑动,并锁固;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液机构;所述吸附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瓶、活塞和负压顶簧,所述控制瓶内沿轴向设有控制腔,所述活塞沿轴向滑动安装在控制腔内,并将控制腔沿轴向密封分割为上控制腔和下控制腔,所述负压顶簧匹配安装在上控制腔内,所述下控制腔内注有高压气体,在未使用状态下高压气体会向上推顶活塞挤压负压顶簧,(使其压缩);所述上控制腔通过负压管与负压腔活动连通,所述下控制腔通过正压管与正压腔活动连通,且所述正压管上设有止流阀。
所述防渗罩件包括顶盖、外隔环和内隔环,所述外搁环同轴心固定在顶盖的底面,且外隔环的外环面与顶盖外面齐平,所述内隔环同轴心间隔固定在外隔环内的顶盖底部,外搁环与内隔环之间的空间为负压腔,内隔环内的空间为正压腔,所述导向柱与顶盖同轴心设置,且导向柱的顶端与顶盖底面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柱的长度尺寸为a,所述环状压板的厚度尺寸为b,所述内隔环的高度尺寸为c,其中a+b≤c。
所述环状压板包括环状压板本体和限位套,所述压板本体密封滑动套装在导向柱下方的引流管穿刺端上,所述限位套滑动套装在压板本体上方的引流管上,并与下方压板本体垂直连接;所述限位套一侧的圆周侧壁上沿径向设有与限位套内部连通的螺纹孔,并固定有锁固螺栓。
所述防渗罩件上设有活动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正压管和负压管);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包括正压快速接头和负压快速接头,所述正压管通过正压快速接头与正压腔连通;所述负压管通过负压快速接头与负压腔连通。
所述防渗罩件上端面沿竖向开有与正压腔连通的正压螺纹孔和与负压腔连通的负压螺纹孔,所述正压快速接头和负压快速接头分别匹配安装在正压螺纹孔与负压螺纹孔内。
所述控制瓶的顶部沿竖向开有与上控制腔连通的负压抽吸孔,负压管的一端与负压抽吸孔连接,所述负压管的另一端与负压腔活动连通;所述控制瓶的底部沿竖向开有与下控制腔连通的正压排气孔,所述止流阀撇皮安装在正压排气孔上,所述正压管通过止流阀与下控制腔连通。
还包括充压机构,充压机构包括单向进气阀和冲压组件,所述单向进气阀匹配安装在控制瓶上,且单向进气阀的排气端与下控制腔连通,单向进气阀的进气口与充压组件活动连接,充压组件能够通过单向进气阀向下控制腔内定压注入高压气体。
所述充压组件包括充压泵、排气管和充压控制器,所述活塞下方下腔室的底部设有与外部接通的进气孔,所述单向进气阀匹配安装在进气孔内,所述供压泵的排气端通过排气管与单向进气阀连通;所述排气管与单向进气阀活动连接,且排气管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充压控制器通信连接,充压控制器与充压泵控制连接。
防渗罩件的顶端沿竖向开有与负压腔连通的泄压控,并匹配安装有泄压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结构独特,包括吸附引流单元、吸附控制单元和引流管,吸附引流单元包括防渗罩件,防渗罩件内设有正压腔和负压腔,正压腔内沿竖向设有导向柱,导向柱的中部沿竖向设有贯穿防渗罩件的引流管孔,所述引流管滑动密封套装在引流管孔内,且引流管的穿刺端向下延伸出导向柱,并密封套装有环状压板,在将引流管穿刺端置入引流部位时,可以根据引流部位的深度调节环状压板的位置,并固定,从而在将使引流管穿刺端置入引流部位后,环状压板的压板本体会与皮肤顶触在一起,能够有避免引流管置入过深或置入过浅的问题发生。
吸附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瓶、活塞和负压顶簧,控制瓶内沿轴向设有控制腔,活塞沿轴向滑动安装在控制腔内,负压顶簧匹配安装在上控制腔内,下控制腔内注有高压气体,在未使用状态下高压气体会向上推顶活塞挤压负压顶簧,上控制腔通过负压管与负压腔活动连通,下控制腔通过正压管与正压腔活动连通,在使用时,防渗罩件利用控制瓶排放高压气体时活塞移动产生的负压吸固在皮肤上进行固定,从而将引流管压固在皮肤上进行固定,不需要连接负压泵,使用方便,当正压腔内的皮肤随着患者呼吸膨胀或收缩时,正压腔内的高压仍会压迫引流管上的环状压板与皮肤贴触在一起,从而增强了引流管的固定强度,使引流管不会发生脱落,有效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胶带固定极易发生脱落的问题;并且由于防渗罩件是通过活负压顶簧驱使活塞滑动产生的负压吸附在皮肤上的,从而不仅在保证固定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防渗罩件与皮肤的接触面积,有效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绷带固定时,绷带缠绕在肢体上压迫血管,阻碍肢体血液正常流通的问题,而且能够在吸附状态下保证正压腔处于密封状态,防止正压腔内气体泄露,进一步提高了引流管的固定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防渗罩件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防渗罩件上活动连接组件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防渗罩件内导向柱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防渗罩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引流管安装示意图之一。
图7是图6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使用状态下防渗罩件内部空气流通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9是本发明使用状态下防渗罩件内部空气流通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10是本发明控制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控制瓶排气过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充压机构单向阀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充压机构结构框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引流管安装示意图之二。
图15是本发明预调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副吸附罩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交替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吸附控制器连接框视图。
图19是本发明副吸附罩与防渗罩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引流管,2为吸附引流单元,21为防渗罩件,211为顶盖,212为外隔环,213为内隔环,22为正压管,23为负压管,231为前段管,232为后段管,24为正压腔,25为负压腔,26为正压螺纹孔,27为负压螺纹孔,3为吸附控制单元,31为控制瓶,311为负压抽吸孔,312为正压排气孔,32为活塞,33为负压顶簧,34为控制腔,341为上控制腔,342为下控制腔,35为止流阀,36为单向进气阀,37为压板,38为调节螺栓,4为导向柱,41为引流管孔,5为环状压板,51为压板本体,52为限位套,53为锁固螺栓,6为皮肤,7为活动连接组件,71为正压快速接头,72为负压快速接头,81为副吸附罩,82为调节缸,821为缸体,822为矩形调节腔,823为调节丝杆,824为活塞板,825为吸附腔,83为三通电磁阀,84为负压管b,85为转换电机,86为连接管a,87为点接管b,88为连接管a,89为连接管b,91为伸缩杆,92为铰接座,93为连接杆,94为调节杆,95为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吸附引流单元2、吸附控制单元3和引流管1,吸附引流单元2包括防渗罩件21、正压管22和负压管23,防渗罩件21的中部设有底部为敞口的正压腔24,正压腔24外侧的防渗罩件内设有底部为敞口的环状负压腔25,且负压腔25与正压腔24同轴心设置,具体地:
如图2和图5所示,防渗罩件21包括顶盖211、外隔环212和内隔环213,外搁环212同轴心固定在顶盖211的底面,外隔环212的外环面与顶盖外环面齐平,且外搁环与顶盖的连接处设有弧形倒角;内隔环213同轴心间隔固定在外隔环内的顶盖底部,外搁环与内隔环之间的空间为负压腔,内隔环内的空间为正压腔。
进一步的,防渗罩件的制作方式有多种,例如防渗罩件为注塑件,顶盖、外隔环和内隔环为一体式结构。
正压腔24内沿竖向设有导向柱4,导向柱4的中部沿竖向设有贯穿防渗罩件的引流管孔41,引流管1滑动密封套装在引流管孔内,且引流管的穿刺端向下延伸出导向柱,并密封套装有环状压板5,环状压板5能够沿引流管轴向滑动,并锁固,具体地:
如图5所示,导向柱4的顶端与顶盖211底面固定连接,导向柱4的引流管孔向上贯穿顶盖211,且导向柱的引流管孔内孔壁上沿轴向间隔设有多个环状密封槽,环状密封槽内匹配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向外凸出环状密封槽,当引流管匹配插入引流管孔内后,密封圈会受到引流管的挤压产生形变,从而增加了引流管与导向柱之间的密封强度。
进一步的,导向柱与顶盖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导向柱与顶盖为一体式结构;导向柱的长度尺寸为a,所述环状压板的厚度尺寸为b,所述内隔环的高度尺寸为c,其中a+b<c。
环状压板5包括环状压板本体51和限位套52,压板本体51密封滑动套装在导向柱下方的引流管穿刺端上,压板本体51密封滑动套装的方式与导向柱相同,此处不在详述;限位套52滑动套装在压板本体51上方的引流管1上,并与下方压板本体垂直连接;限位套一侧的圆周侧壁上沿径向设有与限位套内部连通的螺纹孔,并固定有锁固螺栓53,当拧紧锁固螺栓时,锁固螺栓53的顶端会深入限位套内与限位套内引流管1的外壁顶触在一起,从而将换状压板的位置固定。
引流管1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液机构,用于收集引流液体,储液机构的种类有多种,例如:储液机构为现有储液袋或负压抽液机构。
在将引流管1穿刺端置入引流部位时,可以根据引流部位的深度调节环状压板的位置,并固定,从而在将使引流管穿刺端置入引流部位后,环状压板5的压板本体51会与皮肤6顶触在一起,能够有避免引流管置入过深或置入过浅的问题发生。
吸附控制单元3包括控制瓶31、活塞32和负压顶簧33,控制瓶31内沿轴向设有控制腔34,活塞32沿轴向滑动安装在控制腔34内,并将控制腔34沿轴向密封分割为上控制腔341和下控制腔342,负压顶簧33匹配安装在上控制腔341内,下控制腔内注有高压气体,在未使用状态下高压气体会向上推顶活塞挤压负压顶簧,使负压顶簧压缩;上控制腔341通过负压管23与负压腔活动连通,下控制腔通过正压管与正压腔活动连通,且所述正压管上设有止流阀,具体地:
如图10所示,控制瓶31的顶部沿竖向开有与上控制腔341连通的负压抽吸孔311,负压管23的一端与负压抽吸孔311连接,负压管23的另一端与负压腔活动连通,控制瓶31的底部沿竖向开有与下控制腔连通的正压排气孔312,正压管22的一端与正压排气孔连接,另一端与正压腔连接,止流阀35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止流阀35匹配安装在正压排气孔上,正压管通过止流阀与下控制腔连通。
负压管23与正压管与防渗罩件活动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防渗罩件21上设有活动连接组件7,用于连接正压管和负压管;活动连接组件7包括正压快速接头71和负压快速接头72,防渗罩件21上端面沿竖向开有与正压腔连通的正压螺纹孔26和与负压腔连通的负压螺纹孔27,正压快速接头和负压快速接头分别匹配安装在正压螺纹孔与负压螺纹孔内,正压管通过正压快速接头与正压腔连通;所述负压管通过负压快速接头与负压腔连通。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降本实施了所提供的装置组装连接完成,并将正压管与防渗罩件断开连接;然后根据引流部位的深度调节环状压板的位置,并锁固,从而能够快速将引流管穿刺端精准置入引流部位,待置入完成环状压板与皮肤抵触后,推动防渗罩件沿引流管滑动与患处外侧的皮肤贴触在一起,此时正压腔与负压腔的敞口被皮肤封堵;如图8所示,接着开启止流阀,使下控制腔内的高压气体缓慢向外排出,此过程中,如图11所示,由于下控制腔内推顶活塞压缩负压顶簧的高压气体向外排出,从而压缩的负压顶簧会因缓慢失去推顶力而缓慢复原,从而推定活塞向下缓慢移动,此过程中上控制腔会抽吸负压腔内空气产生负压,使防渗罩件吸固在患者皮肤6上,然后关闭止流阀,将正压管与防渗罩件连接后,打开止流阀,使正压腔与下控制腔连通,下控制腔内残留的高压气体会进入正压腔内,增大正压腔内的压力值,由于环状压板的压板本体与患者皮肤顶触在一起,将患者皮肤上的引流管置入孔封堵,从而正压腔内的高压气体会挤压换状压板,使其与皮肤紧密顶触在一起,并且由于环状压板是被正压腔内的高压气体压迫与皮肤顶触在一起的,从而当随着患者呼吸正压腔内的皮肤膨胀或收缩时,环状压板仍会被高压气体驱使与皮肤贴触在一起,增强了引流管的固定强度;如图9所示,当因患者活动外力致使引流管收到牵拉使正压腔内的环状压板与皮肤分离时,由于正压腔内压强大于外界压强,从而会压迫引流管置入孔,避免引流处的液体从引流管与引流管置入孔之间的缝隙流出。
与现有引流管固定方式相比,本实施例引流管通过吸附在皮肤上的防渗罩件利用气压将引流管压固在皮肤上进行固定,当正压腔内的皮肤随着患者呼吸膨胀或收缩时,正压腔内的高压仍会压迫引流管上的环状压板与皮肤贴触在一起,使换环状压板能够自适应患者皮肤膨胀与收缩,从而增强了引流管的固定强度,使引流管不会发生脱落,有效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胶带固定极易发生脱落的问题;并且由于防渗罩件是通过活负压顶簧驱使活塞滑动产生的负压吸附在皮肤上的,从而不仅在保证固定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防渗罩件与皮肤的接触面积,有效解决现有引流管使用绷带固定时,绷带缠绕在肢体上压迫血管,阻碍肢体血液正常流通的问题,而且能够在吸附状态下保证正压腔处于密封状态,防止正压腔内气体泄露,进一步提高了引流管的固定稳定性。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示所提供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中吸附控制单元的控制瓶为一次性组件,不能重复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如图12-13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还包括充压机构,充压机构包括单向进气阀和冲压组件,所述单向进气阀36匹配安装在控制瓶上,且单向进气阀的排气端与下控制腔连通,单向进气阀的进气口与充压组件活动连接,充压组件能够通过单向进气阀向下控制腔内定压注入高压气体,具体地:
充压组件包括充压泵、排气管和充压控制器,活塞下方下腔室的底部设有与外部接通的进气孔,单向进气阀匹配安装在进气孔内,供压泵的排气端通过排气管与单向进气阀连通;所述排气管与单向进气阀活动连接,且排气管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充压控制器通信连接,充压控制器与充压泵控制连接,在使用时充压控制器通过压力传感器所传送压力信号控制充压泵的启闭,从而实现向下控制腔内定压充压。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充压组件向控制并内的下控制腔充压后,装置的吸附控制单元可重复使用,仅需要更换吸附引流单元及引流管即可,从而给有效的降低了引流治疗的费用。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如图14所示,导向柱的长度尺寸为a,所述环状压板的厚度尺寸为b,所述内隔环的高度尺寸为c,其中a+b=c,从而在防渗罩件21吸附在患者皮肤上时,导向柱会向下压迫环状压板与患者皮肤顶触在一起,从而利用负压腔内的负压辅助正压腔内的高压压迫环状压板与患者皮肤顶触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引流管的固定强度。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防渗罩件上匹配设有与负压腔连通的泄压孔,并匹配安装有泄压阀,在患者引流治疗完成后,通过泄压阀能够将负压腔内的负压向排出,使防渗罩件失去与患者皮肤的吸附力,从而便于拆卸防渗罩件。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控制瓶上沿轴向开有观测窗,并封堵有密封玻璃,在使用时通过观测窗能够直接观察到控制瓶内活塞的位置,从而便于精准操控吸附控制单元;进一步的,防渗罩件为透明材质,便于观测引流管穿刺端上环状压板的位置。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控制瓶内设有预调组件。
如图15所示,控制瓶31内设有预调组件,预调组件包括压板37和调节螺栓38,压板37沿轴向滑动安装在活塞上方的控制腔内,且负压顶簧33位于压板与活塞之间,压板上设有缕空,用于空气流通;控制瓶顶部沿竖向开有与内部连通的螺栓孔,调节螺栓匹配安装在螺栓孔内,且调节螺栓的底部沿竖向深入控制瓶内与压板顶部抵触,当转动调节螺栓深入控制屏内的长度时,会调节压板与控制腔顶壁之间的距离,调节负压顶簧的压缩程度,从而在使用过程中,负压腔内的负压是依靠负压顶簧复原推顶活塞产生的,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患者体体感通过调节螺栓调节负压顶簧的压缩程度,以实现调节负压吸力。
进一步的,上控制腔与下控制腔均连接有压力表,通过压力表能够直接观测到各腔室的压力值,从而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进一步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使用电动推杆代替调节螺栓,并连接控制器,控制器与压力表连接,控制器能够根据上控制腔与下控制腔内的压力值智能控制电动推杆的伸缩,从而自动调节负压吸力。
实施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还包括副吸附单元。
如图16-18所示,副吸附单元包括交替控制机构和内设空腔的副吸附罩81,副吸附罩的空腔底部设有敞口,防渗罩件21的外侧沿圆周均匀间隔设有三个副吸附罩81,且副吸附罩的敞口向下设置,三个副吸附罩81内部空腔通过连通管相互连通,并与交替控制机构连接,交替控制机构设置在负压管上,用于控制切换皮肤的吸附位置。
如图17所示,负压管23包括前段管231与后段管232,交替控制机构包括调节缸82、三通电磁阀83、吸附控制器、负压管b84、连接管组、传感器组和转换电机85,调节缸82包括缸体821,缸体821内沿横向设有矩形调节腔822,矩形调节腔822内沿轴线转动设有调节丝杆823,调节丝杆823的左右两端分别转动固定在相邻侧的调节腔内壁上,且调节丝杆823的右端向外密封延伸出调节缸82,并与转换电机85传动连接,当转换电机带动调节丝杆转动时,调节丝杆会驱使活塞板沿矩形调节腔左右滑动,从而调节主吸附腔与副吸附腔的大小;
矩形调节腔822内的调节丝杆823的上匹配套装有活塞板824,活塞板824将矩形调节腔沿轴向密封分隔为两个吸附腔,活塞板824左侧吸附腔825通过前段管231与负压腔25连通,活塞板824右侧吸附腔825通过负压管b84与副吸附罩内空腔连通,且两吸附腔825通过连接管组分别与三通电磁阀83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连通,三通电磁阀83的进气口通过负压管后段管232与控制瓶的上控制腔341连通;连接管组包括连接管a86和连接b87,活塞板824左侧吸附腔825通过连接管a86与三通电磁阀的第一排气口连通,活塞板824右侧吸附腔825通过连接管b87与三通电磁阀的第二排气口连通;
传感器组包括压力传感器a88和压力传感器b89,压力传感器a88与压力传感器b89分别设置在连接管a86和连接管b87上,并与吸附控制器连接,用于向吸附控制器传送连接管a与连接b内实时压信号,控制器与转换电机和三通电磁阀控制连接,构成吸附控制系统,在首次开启止流阀后,吸附控制器会首先根据两吸附腔预设压力值,控制三通电磁阀两排气口的启闭,然后控制会根据设置间隔时间控制三通电磁阀的两排气口间隔交替开启,并在此过程中吸附控制器会根据防渗罩件固定所需负压,控制转换电机驱使活塞板向与未开启排气口连通的吸附腔定距离移动;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推动防渗罩件沿引流管滑动与患处外侧的皮肤贴触在一起后,副吸附罩下端的敞口同步被皮肤封堵,然后通过吸附控制器开启吸附控制系统,然后开启止流阀,吸附控制器会首先根据两吸附腔预设压力值,控制三通电磁阀两排气口的启闭,通过调节缸对负压腔及副吸附罩空腔内的空气进行抽吸,使负压腔与副吸附罩空腔内气压达到吸附腔预设压力值后,抽吸控制器关闭三通电磁阀两排气口,此时负压腔及副吸附罩空腔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但并不能够将防渗罩件可靠的吸附在皮肤上;然后关闭止流阀,将正压管与防渗罩件连接后,开启止流阀,吸附控制器会根据设置间隔时间控制三通电磁阀的两排气口间隔交替开启,并在此过程中吸附控制器会根据防渗罩件固定所需负压控制转换电机驱使活塞板向与未开启排气口连通的吸附腔定距离移动,使与控制罐连通的吸附腔体积增大,从而使与之连接的负压腔或副吸附罩空腔内负压增强,使防渗罩件能够可靠的吸附在皮肤上,与实施例5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吸附控制器间隔调节副吸附罩内空腔与防渗罩件上负压腔内的压强,使防渗罩件交替通过负压腔与防渗罩件内空腔可靠的吸附在患者皮肤上,可有效防止皮肤单个区域持续长时间被负压吸附产生淤血,造成皮肤损伤的问题发生。
实施例7
实施例7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副吸附罩与防渗罩件支架安设有连接组件,且副吸附罩通过连接组件与防渗罩件铰接,如图19和图2所示,连接组件包括伸缩杆91和铰接座92,副吸附罩81与防渗罩件21相邻一端面底部的两端对称固定有铰接座,铰接座内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连接杆93,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防渗罩件21外端面连接,伸缩杆设置在两铰接座之间的上方,且伸缩杆的两端分别朝向副吸附罩81与防渗罩件21设置,并与相邻侧的副吸附罩81与防渗罩件21铰接,伸缩杆93包括调节杆94,调节杆94的左右两端沿轴向向内设有螺纹孔,并皮匹配套装有螺纹杆95,螺纹杆的远端向外延伸出调节杆,并与相邻侧的副吸附罩81或防渗罩件21铰接,且调节杆94左右两端螺纹孔的螺纹方向相反设置,在转动调节杆时,两螺纹杆94会同步向内回缩或向外延伸,从而驱使副吸附罩绕其下方铰接座92转动。
与实施例6所提供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吸附位置的皮肤坡度调节副吸附罩的位置,使其与皮肤贴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例如在正压腔内设置消毒棉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0)

1.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引流单元、吸附控制单元和引流管,所述吸附引流单元包括防渗罩件、正压管和负压管,防渗罩件的中部设有底部为敞口的正压腔,正压腔外侧的防渗罩件内设有底部为敞口的环状负压腔,且负压腔与正压腔同轴心设置;所述正压腔内沿竖向设有导向柱,导向柱的中部沿竖向设有贯穿防渗罩件的引流管孔,所述引流管滑动密封套装在引流管孔内,且引流管的穿刺端向下延伸出导向柱,并密封套装有环状压板,环状压板能够沿引流管轴向滑动,并锁固;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液机构;所述吸附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瓶、活塞和负压顶簧,所述控制瓶内沿轴向设有控制腔,所述活塞沿轴向滑动安装在控制腔内,并将控制腔沿轴向密封分割为上控制腔和下控制腔,所述负压顶簧匹配安装在上控制腔内,所述下控制腔内注有高压气体,在未使用状态下高压气体会向上推顶活塞挤压负压顶簧;所述上控制腔通过负压管与负压腔活动连通,所述下控制腔通过正压管与正压腔活动连通,且所述正压管上设有止流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罩件包括顶盖、外隔环和内隔环,所述外搁环同轴心固定在顶盖的底面,且外隔环的外环面与顶盖外面齐平,所述内隔环同轴心间隔固定在外隔环内的顶盖底部,外搁环与内隔环之间的空间为负压腔,内隔环内的空间为正压腔,所述导向柱与顶盖同轴心设置,且导向柱的顶端与顶盖底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的长度尺寸为a,所述环状压板的厚度尺寸为b,所述内隔环的高度尺寸为c,其中a+b≤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压板包括环状压板本体和限位套,所述压板本体密封滑动套装在导向柱下方的引流管穿刺端上,所述限位套滑动套装在压板本体上方的引流管上,并与下方压板本体垂直连接;所述限位套一侧的圆周侧壁上沿径向设有与限位套内部连通的螺纹孔,并固定有锁固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罩件上设有活动连接组件;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包括正压快速接头和负压快速接头,所述正压管通过正压快速接头与正压腔连通;所述负压管通过负压快速接头与负压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罩件上端面沿竖向开有与正压腔连通的正压螺纹孔和与负压腔连通的负压螺纹孔,所述正压快速接头和负压快速接头分别匹配安装在正压螺纹孔与负压螺纹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瓶的顶部沿竖向开有与上控制腔连通的负压抽吸孔,负压管的一端与负压抽吸孔连接,所述负压管的另一端与负压腔活动连通;所述控制瓶的底部沿竖向开有与下控制腔连通的正压排气孔,所述止流阀撇皮安装在正压排气孔上,所述正压管通过止流阀与下控制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压机构,充压机构包括单向进气阀和冲压组件,所述单向进气阀匹配安装在控制瓶上,且单向进气阀的排气端与下控制腔连通,单向进气阀的进气口与充压组件活动连接,充压组件能够通过单向进气阀向下控制腔内定压注入高压气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压组件包括充压泵、排气管和充压控制器,所述活塞下方下腔室的底部设有与外部接通的进气孔,所述单向进气阀匹配安装在进气孔内,所述供压泵的排气端通过排气管与单向进气阀连通;所述排气管与单向进气阀活动连接,且排气管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充压控制器通信连接,充压控制器与充压泵控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防渗罩件的顶端沿竖向开有与负压腔连通的泄压控,并匹配安装有泄压阀。
CN202210385375.9A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 Pending CN1147966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5375.9A CN114796641A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5375.9A CN114796641A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6641A true CN114796641A (zh) 2022-07-29

Family

ID=82536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5375.9A Pending CN114796641A (zh) 2022-04-13 2022-04-13 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9664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391527T3 (es) Sistema de drenaje y cierre de heridas
CN107320309B (zh) 自动吸气防过压真空拔罐器
CN112197011B (zh) 一种能控制负压输入的封闭引流装置用控压阀
CN114796641A (zh) 一种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
US20050197647A1 (en) Surgical wound drain tube with flow control safeguards
CN210931719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穿刺装置
CN109621025B (zh) 一种用于肿瘤科的引流装置
CN111000596B (zh) 一种消化道肿瘤活检取样器
CN219042984U (zh) 一种无菌防逆的引流装置
CN219185478U (zh) 一种防渗透引流管
CN112057122A (zh) 内科胸腔镜自动充气装置
CN111228584A (zh) 一种内科负压装置
CN211675847U (zh) 一种外科手术用集液装置
CN112220654A (zh) 中医理疗仪主机
CN209789970U (zh) 一种新型心胸外科穿刺装置
CN220423945U (zh) 防气胸穿刺针
CN215900516U (zh) 一种智能测压的火罐装置
CN219271724U (zh) 一种内科引流架
CN218606610U (zh) 一种组合式动脉血气针穿刺装置
CN219185290U (zh) 一种皮下注射泵的挂袋
CN211381501U (zh) 一种医用穿刺针
CN211962148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穿刺装置
CN211674487U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妇产科用破膜装置
CN213374516U (zh) 一种呼吸机管路积水杯
CN212439548U (zh) 一种肝胆胰腺手术中采用二次负压的引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