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4863A - 混合供电系统、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混合供电系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4863A
CN114784863A CN202210489842.2A CN202210489842A CN114784863A CN 114784863 A CN114784863 A CN 114784863A CN 202210489842 A CN202210489842 A CN 202210489842A CN 114784863 A CN114784863 A CN 114784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energy storage
module
load
storag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898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川燕
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ything Xinneng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ything Xinneng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ything Xinneng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ything Xinneng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898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848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84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48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6Schedu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generators, e.g.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generators to meet a given deman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混合供电系统、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光伏模块,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储能模块,用于存储电能;并网模块,分别与光伏模块、储能模块、外部电网、负载、连接,用于采用外部电网输出的电能、光伏模块转换的电能、储能模块存储的电能中的至少一个为负载供电;控制模块,分别与并网模块、光伏模块、储能模块连接,用于根据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分别控制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以使光伏模块的第一放电功率与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功率。从而不会出现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超过负载功率而溢出的情况,有效的避免了电能的浪费,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以及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混合供电系统、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供电系统、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在供电电网中,光伏放电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由于光伏放电存在不稳定和波动较大的问题,因此还需要设置储能设备配合供电。从而可以保证电网供电的稳定性和质量。
传统技术中,布置于用户侧的光伏设备和储能设备均独立地电力用户进行供电。
然而,传统技术的供电方式,由于光伏设备和储能设备均独立的向电力用户输出电能,则会出现提供的电能超过用户最大负荷的情况,从而会导致电能上溯电网或电能被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协调控制光伏供电和储能供电,从而使得电能不被浪费或上溯电网的混合供电系统、方法。
一种混合供电系统,包括:光伏模块,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储能模块,用于存储电能;并网模块,分别与所述光伏模块、所述储能模块、外部电网、负载、连接,用于采用所述外部电网输出的电能、所述光伏模块转换的电能、所述储能模块存储的电能中的至少一个为所述负载供电;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并网模块、所述光伏模块、所述储能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分别控制所述光伏模块和所述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以使所述光伏模块的第一放电功率与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功率,其中,所述负载功率为所述负载所能接收的最大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为第一静置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其中,所述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二放电状态,在所述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二放电状态且所述第二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负载功率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二放电功率,以使所述第二放电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负载功率;其中,所述光伏模块处于第一静置状态时,所述第一放电功率为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为第一放电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负载功率和所述第一放电功率,在所述第一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负载功率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储能模块工作在充电状态,且控制所述储能模块的充电功率与所述负载功率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放电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放电功率小于所述负载功率且所述储能模块工作在所述第二放电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放电功率;在所述第一放电功率与所述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负载功率的情况下,降低所述储能模块的所述第二放电功率,以使降低后的所述第二放电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负载功率与所述第一放电功率的差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放电功率小于所述负载功率且所述储能模块工作在所述充电状态或第二静置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储能模块保持当前的工作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环境温度;光辐照度检测仪,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环境辐照度;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光伏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环境辐照度以及所述光伏模块中的光伏逆变器的工作状态,确定所述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能模块包括:储能电池,用于存储电能;储能逆变器,与所述储能电池连接,用于将所述储能电池存储的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输出;管理单元,分别与所述储能电池、所述储能逆变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储能逆变器确定所述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以及根据所述控制模块调节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并网模块包括:逆功率保护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负载连接,用于采集所述负载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所述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所述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放电功率、所述第二放电功率、所述负载功率。
一种混合供电方法,包括:采用外部电网输出的电能、光伏模块存储的电能、储能模块存储的电能中的至少一个为负载供电;获取所述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分别控制所述光伏模块和所述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以使所述光伏模块的第一放电功率与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负载功率;其中,所述负载功率为负载所能接收的最大功率。
上述混合供电系统、方法,通过设置光伏模块,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存储,从而实现了太阳能供电。通过设置储能模块,能够将电能存储。通过设置并网模块,将光伏模块、储能模块、外部电网的电能均发送至母线上,通过母线为负载供电,并且也能通过母线实现储能模块与光伏模块、外部电网之间的电能交换。通过设置控制模块,能够根据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分别控制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从而使得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功率。进而,不会出现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超过负载功率而溢出的情况,有效的避免了电能的浪费,或者电能溢出,上溯电网,影响电网的供电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以及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混合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混合供电系统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混合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混合供电系统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混合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混合供电系统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光伏模块,11-光伏电池,12-光伏逆变器,20-储能模块, 21-储能电池,22-储能逆变器,23-管理单元,30-并网模块,31-低压进线柜,32- 馈线柜,33-并网柜,34-母线,341-母线(低压),342-母线(高压),35-逆功率保护单元,36-变压器,40-控制模块,100-负载,200-外部电网,50-温度传感器, 60-光辐照度检测仪,70-显示模块,80-采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
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 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此外,器件也可以包括另外地取向(譬如,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对象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的供电系统存在电能会被浪费的问题,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现有技术中,当光伏放电功率大于用户负载功率时,会导致光伏放电不能被用户完全消纳,从而产生电能的浪费。
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协调控制光伏供电和储能供电,从而使得电能不被浪费或上溯电网的混合供电系统、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混合供电系统,包括:光伏模块10、储能模块20、并网模块30、控制模块40。
光伏模块10,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存储。光伏模块为光电转换装置,通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全属结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从而产生电流发电,可以为光伏板组件。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一放电状态和第一静置状态。当光伏模块处于第一放电状态时,光伏模块的第一放电功率大于0,当光伏模块处于第一静置状态时,光伏模块的第一放电功率为0。
储能模块20,用于存储电能。储能模块包括储能电池,能够存储电能,或者将电能释放出去,包括第二放电状态、第二静置状态以及充电状态,当储能模块处于第二放电状态时,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大于0,当储能模块处于第二静置状态时,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为0,当储能模块处于充电状态时,储能模块采用连接的电源为自身充电,充电功率大于0。
并网模块30,分别与光伏模块10、储能模块20、外部电网200、负载100、连接,用于采用外部电网200输出的电能、光伏模块10转换的电能、储能模块 20存储的电能中的至少一个为负载100供电。
具体地,并网模块能够将外部电网200输出的电能、光伏模块10转换的电能、储能模块20存储的电能进行统一分配。
控制模块40,分别与并网模块30、光伏模块10、储能模块20连接,用于根据光伏模块10的工作状态,分别控制光伏模块10和储能模块20的放电功率,以使光伏模块10的第一放电功率与储能模块20的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100功率,其中,负载100功率为负载100所能接收的最大功率。
具体地,控制模块40为控制管理服务器,能够从并网模块30上获取负载 100功率,从而控制光伏模块10的第一放电功率与储能模块20的第一放电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100功率,从而保证供电不会溢出,提高电能的利用率。
具体地,控制模块能够获取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在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为第一静置状态时,此时光伏模块没有进行放电,从而只需控制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低于负载功率,即可保证电能不会溢出。在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为第一放电状态时,此时光伏模块在进行放电,若储能模块没有放电,则只需控制第一放电功率低于负载功率即可,若储能模块也在放电,则需要控制第一放电功率与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功率。从而控制电能不会溢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光伏模块,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存储,从而实现了太阳能供电。通过设置储能模块,能够将电能存储。通过设置并网模块,将光伏模块、储能模块、外部电网的电能均发送至母线上,通过母线为负载供电,并且也能通过母线实现储能模块与光伏模块、外部电网之间的电能交换。通过设置控制模块,能够根据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分别控制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从而使得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功率。进而,不会出现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超过负载功率的情况,有效的避免了电能的浪费,或者电能上溯电网,影响电网的供电情况。从而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以及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光伏模块10包括:光伏电池11、光伏逆变器12,其中:
光伏电池11,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存储。
光伏逆变器12,与光伏电池11连接,用于将光伏电池11存储的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输出给并网模块,便于并网模块进行统一的电能分配。
储能模块20包括:储能电池21、储能逆变器22、管理单元23,其中:
储能电池21,用于存储电能。
储能逆变器22,与储能电池21连接,用于将储能电池21存储的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输出。
管理单元23,分别与储能电池21、储能逆变器22连接,用于根据储能逆变器22确定储能模块20的工作状态,以及根据控制模块40调节储能模块20 的第二放电功率。
示例性地,管理单元23可以为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能源管理系统)管理系统,能够采集储能电池和储能逆变器的相关参数,对储能电池和储能逆变器进行管理。包括对储能电池的充放电管理(何时充电,何时放电,充放电功率大小等),储能逆变器的转换功率的管理等。
并网模块30包括:低压进线柜31、馈线柜32、并网柜33、母线(低压) 341、母线(高压)342、逆功率保护单元35,其中:
低压进线柜31,一端通过变压器36与母线(高压)342连接,另一端与母线(低压)341连接。
外部电网200依次通过母线(高压)342、变压器36与低压进线柜31连接。
馈线柜32,一端与负载100连接,另一端与母线(低压)341连接。
并网柜33,一端与光伏模块10和储能模块20连接,另一端与母线(低压) 341连接。
逆功率保护单元35,分别与控制模块40、负载100连接,用于采集负载100 功率。
从而能够将外部电网200提供的市电、光伏模块10提供的电能、储能模块20提供的电能都通过母线(低压)341传输至负载100,或者通过母线(低压) 341采用光伏模块10提供的电网和/或市电为储能模块20充电。
控制模块40,分别与逆功率保护单元35、管理单元23、光伏逆变器12连接,用于根据光伏模块10的工作状态,分别控制光伏模块10和储能模块20的放电功率,以使光伏模块10的第一放电功率与储能模块20的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100功率,其中,负载100功率为负载100所能接收的最大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光伏模块,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存储,从而实现了太阳能供电。通过设置储能模块,能够将电能存储。通过设置并网模块,将光伏模块、储能模块、外部电网的电能均发送至母线上,通过母线为负载供电,并且也能通过母线实现储能模块与光伏模块、外部电网之间的电能交换。通过设置控制模块,能够根据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分别控制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从而使得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功率。进而,不会出现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超过负载功率的情况,有效的避免了电能的浪费,或者电能溢出,上溯电网,影响电网的供电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以及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混合供电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50、光辐照度检测仪60,其中:
温度传感器50,与控制模块40连接,用于采集环境温度。
具体地,温度传感器50通过采集器与控制模块40连接,能够将环境温度转换为电信号输出,从而采集环境温度。可以为热电偶型温度传感器、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等。
光辐照度检测仪60,与控制模块40连接,用于采集环境辐照度。
具体地,光辐照度检测仪60通过采集器与控制模块40连接,能够将太阳光的辐照度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控制模块40与光伏模块10连接,控制模块40还用于根据环境温度、环境辐照度以及光伏模块中的光伏逆变器的工作状态,确定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辐照度能够反应太阳辐射量,辐照度的大小能够直接反应光伏电池的发电功率大小,环境温度在一天当中呈周期性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辐照度。光伏逆变器的工作状态,也能反应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光伏逆变器在工作时,光伏模块才能输出电能。因此,根据环境温度、辐照度、光伏逆变器的工作状态,能够综合判断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当检测到的环境辐照度为0时,即可确定光伏模块处于第一静置状态,当检测到光伏逆变器并没有进行电能的转换时,即可确定光伏模块处于第一静置状态。当检测到环境辐照度大于0时,并且检测到光伏逆变器正在进行电能的转换时,即可确定光伏模块处于第一放电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和辐照度检测仪,能够检测环境温度和环境辐照度,控制模块根据环境温度、环境辐照度、以及光伏逆变器的工作状态,综合判断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从而能够准确的获取到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便于后续的功率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混合供电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70,
显示模块70,与控制模块40连接,用于显示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第一放电功率、第二放电功率、负载功率。
具体地,显示模块70可以为显示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显示模块,使得用户能够直观的观察供电系统中的各种参数,便于用户对供电系统进行控制,或者记录参数。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混合供电系统包括:光伏模块10、储能模块20、并网模块30、控制模块40、温度传感器50、光辐照度检测仪60、采集器80、显示模块70,其中:
光伏模块10包括:光伏电池11、光伏逆变器12,其中:
光伏电池11,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存储。
光伏逆变器12,与光伏电池11连接,用于将光伏电池11存储的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输出给并网模块,便于并网模块进行统一的电能分配。
储能模块20包括:储能电池21、储能逆变器22、管理单元23,其中:
储能电池21,用于存储电能。
储能逆变器22,与储能电池21连接,用于将储能电池21存储的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输出。
管理单元23,分别与储能电池21、储能逆变器22连接,用于根据储能逆变器22确定储能模块20的工作状态,以及根据控制模块40调节储能模块20 的第二放电功率。
示例性地,管理单元23可以为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能源管理系统)管理系统,能够采集储能电池和储能逆变器的相关参数,对储能电池和储能逆变器进行管理。包括对储能电池的充放电管理(何时充电,何时放电,充放电功率大小等),储能逆变器的转换功率的管理等。
并网模块30包括:低压进线柜31、馈线柜32、并网柜33、母线34、逆功率保护单元35,其中:
低压进线柜31,一端与外部电网200连接,另一端与母线34连接。
馈线柜32,一端与负载100连接,另一端与母线34连接。
并网柜33,一端与光伏模块10和储能模块20连接,另一端与母线34连接。
逆功率保护单元35,分别与控制模块40、负载100连接,用于采集负载100 功率。
温度传感器50,与控制模块40连接,用于采集环境温度。
具体地,温度传感器50通过采集器80与控制模块40连接,能够将环境温度转换为电信号输出,从而采集环境温度。可以为热电偶型温度传感器、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等。
光辐照度检测仪60,与控制模块40连接,用于采集环境辐照度。
控制模块40,分别与逆功率保护单元35、管理单元23、光伏逆变器12连接,用于根据光伏模块10的工作状态,分别控制光伏模块10和储能模块20的放电功率,以使光伏模块10的第一放电功率与储能模块20的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100功率,其中,负载100功率为负载100所能接收的最大功率。
显示模块70,与控制模块40连接,用于显示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第一放电功率、第二放电功率、负载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为第一静置状态时,控制模块40 用于,获取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在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为第二放电状态且第二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负载功率的情况下,调整第二放电功率,以使第二放电功率小于负载功率。
具体地,光伏模块处于第一静置状态时,第一放电功率为零。具体地,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二放电状态。
具体地,在第二放电功率已经小于负载功率时,则控制储能模块维持当前的第二放电功率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当光伏模块处于第二静置状态时,控制模块获取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当储能模块处于放电状态,且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比负载功率大时,控制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小于或等于负载功率,从而使得储能模块的供电不会溢出,避免造成电能的浪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为第一放电状态时,控制模块40 还用于:获取负载功率和第一放电功率,在第一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负载功率的情况下,控制储能模块工作在充电状态,且控制储能模块的充电功率与负载功率之和大于或等于第一放电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当光伏模块处于放电状态时,若光伏模块的第一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负载功率,控制模块就控制储能模块工作在充电状态,并且控制储能模块的充电功率与负载功率之和大于或等于第一放电功率,从而使得光伏模块的放电功率中,超出负载功率的部分,被用来为储能模块充电。从而使得溢出的电能没有被浪费,而是用于为储能模块充电,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为第一放电状态时,控制模块40 还用于:在第一放电功率小于负载功率且储能模块工作在第二放电状态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放电功率,在第一放电功率与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大于或等于负载功率的情况下,降低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以使降低后的第二放电功率小于或等于负载功率与第一放电功率的差值。
具体地,若第一放电功率与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已经小于负载功率,则控制储能模块维持当前的第二放电功率不变。
在本实施例中,当光伏模块的第一放电功率小于负载功率,并且储能模块也处于放电状态时,则判断第一放电功率和第二放电功率之和是否大于或等于负载功率,若第一放电功率和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大于或等于负载功率,则控制储能模块降低第二放电功率,直到第二放电功率小于或等于负载功率与第一放电功率的差值。从而保证光伏模块的第一放电功率与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小于负载功率,使得电能不会溢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40还用于:在第一放电功率小于负载功率且储能模块工作在充电状态或第二静置状态的情况下,控制储能模块保持当前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若光伏模块的第一放电功率已经小于负载功率,则此时不会存在电能溢出的情况,若储能模块也不处于放电状态,即工作在充电状态或第二静置状态,则储能模块只需保持当前的工作状态,即可保证电能不会溢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混合供电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混合供电方法可应用于在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混合供电系统。其中,混合供电方法包括步骤S500-步骤S520。
步骤S500,采用外部电网输出的电能、光伏模块存储的电能、储能模块存储的电能中的至少一个为负载供电。
步骤S520,获取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分别控制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以使光伏模块的第一放电功率与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功率;其中,负载功率为负载所能接收的最大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光伏模块,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存储,从而实现了太阳能供电。通过储能模块,能够将电能存储。采用外部电网输出的电能、光伏模块存储的电能、储能模块存储的电能中的至少一个为负载供电。根据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分别控制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从而使得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功率。进而,不会出现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超过负载功率而溢出的情况,有效的避免了电能的浪费,或者电能溢出,上溯电网,影响电网的供电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以及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步骤S520包括:
步骤S600,获取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一放电状态和第一静置状态。光伏模块处于第一静置状态时,第一放电功率为零。
具体地,若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为第一静置状态,则执行步骤S602;若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为第一放电状态,则执行步骤S610;
步骤S602,获取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二放电状态、充电状态、第二静置状态。
步骤S604,若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为第二放电状态且第二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负载功率,则调整第二放电功率,以使第二放电功率小于或等于负载功率。
具体地,当光伏模块处于静置状态时,控制模块获取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当储能模块处于放电状态,且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比负载功率大时,控制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小于或等于负载功率,从而使得储能模块的供电不会溢出,避免造成电能的浪费。
步骤S606,若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或第二静置状态,则控制储能模块保持当前的工作状态。
步骤S608,若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为第二放电状态且第二放电功率小于负载功率,则控制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不变。
步骤S610,获取负载功率和第一放电功率。
步骤S612,若第一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负载功率,则控制储能模块工作在充电状态,且控制储能模块的充电功率与负载功率之和大于或等于第一放电功率。
具体地,当光伏模块处于放电状态时,若光伏模块的第一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负载功率,控制模块就控制储能模块工作在充电状态,并且控制储能模块的充电功率与负载功率之和大于或等于第一放电功率,从而使得光伏模块的放电功率中,超出负载功率的部分,被用来为储能模块充电。从而使得溢出的电能没有被浪费,而是用于为储能模块充电,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
步骤S614,若第一放电功率小于负载功率,则获取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
步骤S616,若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或第二静置状态,则控制储能模块保持当前的工作状态。
步骤S618,若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为第二放电状态,则获取第二放电功率。
步骤S620,判断第一放电功率与第二放电功率之和是否大于或等于负载功率。
具体地,若第一放电功率与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大于或等于负载功率,则执行步骤S622;若第一放电功率与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小于负载功率,则执行步骤 S624。
步骤S622,降低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以使降低后的第二放电功率小于或等于负载功率与第一放电功率的差值。
步骤S624,控制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不变。
具体地,当光伏模块的第一放电功率小于负载功率,并且储能模块也处于放电状态时,则判断第一放电功率和第二放电功率之和是否大于或等于负载功率,若第一放电功率和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大于或等于负载功率,则控制储能模块降低第二放电功率,直到第二放电功率小于或等于负载功率与第一放电功率的差值。从而保证光伏模块的第一放电功率与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小于负载功率,使得电能不会溢出。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光伏模块的第一放电功率、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负载功率,对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光伏模块的第一放电功率、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进行了综合的调整,从而使得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的供电不会溢出,避免造成电能的浪费或上溯电网的情况出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5、6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5、6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混合供电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 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理想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伏模块,用于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存储;
储能模块,用于存储电能;
并网模块,分别与所述光伏模块、所述储能模块、外部电网、负载、连接,用于采用所述外部电网输出的电能、所述光伏模块转换的电能、所述储能模块存储的电能中的至少一个为所述负载供电;
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并网模块、所述光伏模块、所述储能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分别控制所述光伏模块和所述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以使所述光伏模块的第一放电功率与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负载功率,其中,所述负载功率为所述负载所能接收的最大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为第一静置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获取所述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其中,所述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二放电状态,在所述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为所述第二放电状态且所述第二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负载功率的情况下,调整所述第二放电功率,以使所述第二放电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负载功率;其中,所述光伏模块处于第一静置状态时,所述第一放电功率为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为第一放电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负载功率和所述第一放电功率,在所述第一放电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负载功率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储能模块工作在充电状态,且控制所述储能模块的充电功率与所述负载功率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放电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放电功率小于所述负载功率且所述储能模块工作在所述第二放电状态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放电功率;
在所述第一放电功率与所述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负载功率的情况下,降低所述储能模块的所述第二放电功率,以使降低后的所述第二放电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负载功率与所述第一放电功率的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一放电功率小于所述负载功率且所述储能模块工作在所述充电状态或第二静置状态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储能模块保持当前的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环境温度;
光辐照度检测仪,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采集环境辐照度;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光伏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环境温度、所述环境辐照度以及所述光伏模块中的光伏逆变器的工作状态,确定所述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块包括:
储能电池,用于存储电能;
储能逆变器,与所述储能电池连接,用于将所述储能电池存储的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输出;
管理单元,分别与所述储能电池、所述储能逆变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储能逆变器确定所述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以及根据所述控制模块调节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网模块包括:
逆功率保护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负载连接,用于采集所述负载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显示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显示所述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所述储能模块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放电功率、所述第二放电功率、所述负载功率。
10.一种混合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用外部电网输出的电能、光伏模块存储的电能、储能模块存储的电能中的至少一个为负载供电;
获取所述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光伏模块的工作状态,分别控制所述光伏模块和所述储能模块的放电功率,以使所述光伏模块的第一放电功率与所述储能模块的第二放电功率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负载功率;其中,所述负载功率为负载所能接收的最大功率。
CN202210489842.2A 2022-05-07 2022-05-07 混合供电系统、方法 Pending CN1147848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9842.2A CN114784863A (zh) 2022-05-07 2022-05-07 混合供电系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9842.2A CN114784863A (zh) 2022-05-07 2022-05-07 混合供电系统、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4863A true CN114784863A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35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89842.2A Pending CN114784863A (zh) 2022-05-07 2022-05-07 混合供电系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848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46592B (zh) * 2023-09-11 2024-06-21 誠定實業有限公司 二次電池的供電管理方法、電腦程式、電腦可讀取媒體及供電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46592B (zh) * 2023-09-11 2024-06-21 誠定實業有限公司 二次電池的供電管理方法、電腦程式、電腦可讀取媒體及供電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oshövel et al. Analysis of the maximal possible grid relief from PV-peak-power impacts by using storage systems for increased self-consumption
KR102412303B1 (ko) 전류값을 이용하여 스트링 단위로 균등 전압을 추종하는 스트링 옵티마, 및 이를 적용한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
KR101173856B1 (ko) 최대 전력점 추종 장치 및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계통 연계형 전력 저장 시스템의 운전 방법
US20170271912A1 (en) Dispatchable photovoltaic panel with fully integrated energy storage and grid interactive power conversion
Sangwongwanich et al. Enhancing PV inverter reliability with battery system control strategy
US20240014682A1 (e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05515033A (zh) 一种光储微电网系统的功率协调控制方法
US10978876B2 (en)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hybrid control of an energy storage system
US2022026331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ower
CN112751357B (zh) 一种光伏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1122681A1 (ja) 系統安定化システム、電力供給システム、集中管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集中管理装置のプログラム
JPWO2016063355A1 (ja) 充放電管理装置
CN104516394B (zh) 一种用于调节电源的方法
Bhoi et al. Optimal scheduling of battery storage with grid tied PV systems for trade-off between consumer energy cost and storage health
CN114784863A (zh) 混合供电系统、方法
CN115224763A (zh) 一种电池储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Mahmud et al. Mitigating the impact of rapid changes i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on network voltage
CN117424275A (zh) 光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Yong et al. Design of PV/wind hybrid system with improved control strategy for rural area: case study of Sandakan, Malaysia
CN112366676A (zh) 一种基于可控电源的光伏直流直馈式发电方法及装置
Nag et al. A novel centralized storage model for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systems
Finamor et al. Solar photovoltaic static conversion system applied to a smart microgrid
Kanani et al. A novel control strategy to supply DC load with PV and battery-SC hybrid energy storage
Alhammad et al. Deployment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 a Renewable Integrated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Long-Term Load Expansion
CN113659625B (zh) 光伏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