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3331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3331A
CN114783331A CN202210405881.XA CN202210405881A CN114783331A CN 114783331 A CN114783331 A CN 114783331A CN 202210405881 A CN202210405881 A CN 202210405881A CN 114783331 A CN114783331 A CN 114783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display panel
source
power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058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0588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833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83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33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6Electronic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displays and display drivers, e.g. of LED or LCD displ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4Display protection
    • G09G2330/045Protection against panel over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电路、采样电路、时序控制器以及片上系统,通过采样电路、时序控制器可以获取到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并根据配置于时序控制器中的新算法可以在监测到燃烧风险时通过片上系统控制显示面板的上电状态,不仅减少了硬件电路的使用数量和成本,燃烧风险监测也可以细致到各像素电路,而且在算法中参数调节更为简单、便捷。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大尺寸显示屏幕的需求与日俱增,以及消费者对屏幕刷新率、显示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显示屏幕的驱动系统需要集成更多的功能/算法模块,其功耗也同步的快速增加。高功耗必不可少的将带来更大的电流,在这种情况下,上述驱动系统内的电子元件(包括驱动芯片等)发热损坏的风险随之增大,进而带来燃烧的风险。
然而,现有显示屏幕的燃烧监测方法大多数是通过大量的硬件电路监测电源母线的电位来判断是否存在燃烧风险,如此,硬件电路不仅会增加成本且其参数调节较为不便;同时,这种燃烧监测方法并不能具体检测到每个像素电路的详细燃烧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于缓解需要较多的硬件电路来监测各像素电路的燃烧风险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多个像素电路、采样电路、时序控制器以及片上系统,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采样电路与至少一个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连接;时序控制器与采样电路电性连接,用于根据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的异常数量输出对应的电源使能信号;片上系统与时序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根据电源使能信号控制显示面板的上电状态。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电状态包括系统断电状态,响应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的异常数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数量,电源使能信号使能片上系统以控制显示面板处于系统断电状态。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电状态还包括系统供电状态,响应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的异常数量小于预设数量,电源使能信号使能片上系统以控制显示面板处于系统供电状态。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时序控制器根据一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与其他至少两个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的差值确定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并基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处于异常状态的数量确定异常数量。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时序控制器响应于差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电位而确定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处于异常状态;时序控制器响应于差值小于预设电位而确定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处于正常状态。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像素电路还包括开关晶体管、感测晶体管以及发光器件,开关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数据线电性连接,开关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控制线电性连接;感测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连接,感测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采样电路电性连接,感测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控制线电性连接;发光器件的阳极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连接,发光器件的阴极与负电源线电性连接;其中,驱动晶体管的漏极与正电源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一第一走线与至少三个感测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一第二走线与采样电路的一输入端、至少一第一走线电性连接;其中,第一走线的延伸方向异于第二走线的延伸方向。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同一第一走线与至少三个像素电路电性连接,至少三个像素电路位于同一行且依次相邻。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片上系统包括外部电源、电源管理电路以及开关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各种电源电压;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电路电性连接,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与时序控制器电性连接,以根据电源使能信号控制外部电源至电源管理电路之间传输路径处于导通状态或者关断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至少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其中,像素电路还包括存储电容,存储电容的一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存储电容的另一端与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采样电路、时序控制器可以获取到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并根据配置于时序控制器中的新算法可以在监测到燃烧风险时通过片上系统控制显示面板的上电状态,不仅减少了硬件电路的使用数量和成本,燃烧风险监测也可以细致到各像素电路,而且在算法中参数调节更为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上述显示屏幕的燃烧监测方法大多数是通过大量的硬件电路监测电源母线的电位来判断是否存在燃烧风险,如此,硬件电路不仅会增加成本且其参数调节较为不便;同时,这种燃烧监测方法并不能具体检测到每个像素电路90的详细燃烧风险。如图1所示,该显示屏幕包括感测单元10、采样电路20、时序控制器30、电源管理电路50以及外部电源40,感测单元10用于实时检测电源正信号OVDD的电位和/或电源负信号OVSS的电位,感测单元10的输出端与采样电路2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采样电路20用于转换模拟信号为对应的数字信号,采样电路20的输出端与时序控制器3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时序控制器30用于根据电源正信号OVDD的电位和/或电源负信号OVSS的电位与预设电位的比较结果判定燃烧风险,时序控制器30的输出端与外部电源40电性连接以控制外部电源40是否为电源管理电路50提供电源,外部电源40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电路5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源管理电路50的输出端与采样电路20、时序控制器30电性连接以提供对应的电源电压至采样电路20、时序控制器30。
由此可知,该显示屏幕需要大量的感测单元10、采样电路20等硬件电路来传输处理检测到的电源正信号OVDD的电位和/或电源负信号OVSS的电位,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存在硬件电路的参数调节不方便等问题;另外,其仅是通过监测电源母线中传输的电源正信号OVDD和/或电源负信号OVSS来判断燃烧风险,而每一电源母线均为多个像素电路90持续性供电,因此,其仅能从整体上监测显示屏幕的燃烧风险,难以监测到各像素电路90的燃烧风险,即燃烧风险监测的细致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请参阅图2至图3,如图2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电路90、采样电路20、时序控制器30以及片上系统100,像素电路90包括驱动晶体管T1;采样电路20与至少一个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性连接;时序控制器30与采样电路20电性连接,用于根据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的异常数量输出对应的电源使能信号;片上系统100与时序控制器30电性连接,用于根据电源使能信号控制显示面板的上电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采样电路20、时序控制器30可以获取到各像素电路90中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并根据配置于时序控制器30中的新算法可以在监测到燃烧风险时通过片上系统100控制显示面板的上电状态,不仅减少了硬件电路的使用数量和成本,燃烧风险监测也可以细致到各像素电路90,而且在算法中参数调节更为简单、便捷。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的上电状态可以包括系统断电状态和系统供电状态,其中,系统断电状态是指外部电源40停止向电源管理电路50供电,此时,显示面板中各电子元件均为不带电状态。系统供电状态,是指外部电源40为电源管理电路50供电,此时,显示面板中对应的电子元件为带电状态。
其中,采样电路20可以用于转换模拟信号至对应的数字信号,以适应时序控制器30能够处理的信号类型。该采样电路20可以集成于时序控制器30中,以进一步降低采样电路20、时序控制器30在显示面板中所占用的面积或者空间。
其中,电源管理电路50也可以为电源管理芯片(PMIC,Power Management IC),如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显示面板中的占用面积或者占用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的异常数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数量,电源使能信号使能片上系统100以控制显示面板处于系统断电状态。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该预设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随着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的异常数量的增加,该显示面板消耗的功率也随之增加,对应的电流也在不断增大,显示面板的燃烧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合理设置该预设数量,该预设数量小可以更为灵敏地检测到燃烧风险,该预设数量过大则会持续累积燃烧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的异常数量小于预设数量,电源使能信号使能片上系统100以控制显示面板处于系统供电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时序控制器30根据一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与其他至少两个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的差值确定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并基于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处于异常状态的数量确定异常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时序控制器30也可以根据一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与其他至少一个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的差值确定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并基于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处于异常状态的数量确定异常数量。然而,该种方式会降低判定异常状态的准确度,也就是说,一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与其他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逐一对比的数量越多,则该一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是否处于异常状态的准确度也更高。
优选地,上述其他至少两个驱动晶体管T1在显示面板的平面空间中位于上述一驱动晶体管T1的周围,或者上述其他至少两个驱动晶体管T1在显示面板的平面空间中与上述一驱动晶体管T1相邻,可以理解的是,相邻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在正常状态下更为接近,因此,在判定是否处于异常状态时作为参考对象,能够进一步提高判定异常状态的准确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时序控制器30响应于差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电位而确定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处于异常状态;时序控制器30响应于差值小于预设电位而确定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处于正常状态。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由于显示面板中存在传输路径、电性耦合等影响,不同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多少会存在一些区别,因此,合理设置预设电位可以忽略掉一些影响因素,进一步提高了判定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是否处于异常状态或者正常状态的准确度。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预设数量、预设电位等参数均可以在时序控制器30中进行修改或者设置,与调整硬件电路相比,更为简单方便快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像素电路90还包括开关晶体管T2、感测晶体管T3以及发光器件D1,开关晶体管T2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数据线电性连接,开关晶体管T2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电性连接,开关晶体管T2的栅极与第一控制线电性连接;感测晶体管T3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性连接,感测晶体管T3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采样电路20电性连接,感测晶体管T3的栅极与第二控制线电性连接;发光器件D1的阳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性连接,发光器件D1的阴极与负电源线电性连接;其中,驱动晶体管T1的漏极与正电源线电性连接。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像素电路90为外部补偿型像素电路90,上述这些架构均为像素电路90已有的结构,因此,本申请中燃烧风险的处理可以在不增加新的硬件电路的基础上即可实现。本实施例中的像素电路90可以应用于背光模组而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对应的背光。
其中,数据线可以用于传输数据信号Data。第一控制线可以用于传输第一扫描信号WR。第二控制线可以用于传输第二扫描信号RD。负电源线可以用于传输电源负信号OVSS。正电源线可以用于传输电源正信号OVDD。
其中,发光器件D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微发光二极管、迷你发光二极管或者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中的一个。
其中,驱动晶体管T1、开关晶体管T2以及感测晶体管T3均可以为N沟道型薄膜晶体管、P沟道型薄膜晶体管中的任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走线80和第二走线70,一第一走线80与至少三个感测晶体管T3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一第二走线70与采样电路20的一输入端、至少一第一走线80电性连接;其中,第一走线80的延伸方向异于第二走线70的延伸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一第一走线80与至少三个感测晶体管T3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可以节省第一走线80在显示面板中的使用数量,减少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中的占用面积,有利于提高开口率。一第二走线70与至少一第一走线80电性连接,可以节省第二走线70在显示面板中的使用数量,减少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中的占用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开口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第一走线80与至少三个像素电路90电性连接,至少三个像素电路90位于同一行且依次相邻。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至少三个像素电路90可以构成一个像素单元,其中一个像素电路90可以配置为红色子像素,其中另一个像素电路90可以配置为绿色子像素,其中再一个像素电路90可以配置为蓝色子像素。至少三个像素电路90位于同一行且依次相邻,有利于缩短第一走线80的走线轨迹或者走线路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片上系统100包括外部电源40、电源管理电路50以及开关电路60,电源管理电路50用于为显示面板提供各种电源电压;开关电路60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40电性连接,开关电路60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电路50电性连接,开关电路60的控制端与时序控制器30电性连接,以根据电源使能信号控制外部电源40至电源管理电路50之间传输路径处于导通状态或者关断状态。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电源使能信号可以在处于高电位状态下控制外部电源40至电源管理电路50之间传输路径处于导通状态,电源使能信号可以在处于低电位状态下控制外部电源40至电源管理电路50之间传输路径处于关断状态。或者,电源使能信号可以在处于低电位状态下控制外部电源40至电源管理电路50之间传输路径处于导通状态,电源使能信号可以在处于高电位状态下控制外部电源40至电源管理电路50之间传输路径处于关断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图1或者图2中的采样电路20可以为图3中的模数转换器21。其中,节点S即为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像素电路90还可以包括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第一开关K1的一端与第二开关K2的一端、感测晶体管T3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第一开关K1的另一端与模数转换器2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开关K2的另一端与参考电压端电性连接,该参考电压端用于传输参考电压信号Vref,模数转换器21的输出端与外部补偿用于的控制器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对应控制信号在控制第一开关K1的控制端和/或第二开关K2的控制端的情况下,既可以通过第二开关K2传输参考电压信号Vref至感测晶体管T3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又可以通过感测晶体管T3、第一开关K1读取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既可以用于像素电路90的外部补偿,又可以用于燃烧风险的判定及保护。
如图3所示,其中一种燃烧风险即为驱动晶体管T1发生短路,即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漏极短接,导致发光器件D1处于常亮状态。此仅为造成燃烧风险的一个示例,并不限制燃烧风险仅为此种情况,也可以为像素电路90中其它节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或者图3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至少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其中,像素电路90还包括存储电容Cst,存储电容Cst的一端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电性连接,存储电容Cst的另一端与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采样电路20、时序控制器30可以获取到各像素电路90中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并根据配置于时序控制器30中的新算法可以在监测到燃烧风险时通过片上系统100控制显示面板的上电状态,不仅减少了硬件电路的使用数量和成本,燃烧风险监测也可以细致到各像素电路90,而且在算法中参数调节更为简单、便捷。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提供的像素电路90可以应用为显示面板中显示图像用的子像素。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
采样电路,所述采样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连接;
时序控制器,所述时序控制器与所述采样电路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的异常数量输出对应的电源使能信号;以及
片上系统,所述片上系统与所述时序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源使能信号控制所述显示面板的上电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状态包括系统断电状态,响应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的异常数量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数量,所述电源使能信号使能所述片上系统以控制所述显示面板处于所述系统断电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状态还包括系统供电状态,响应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的异常数量小于所述预设数量,所述电源使能信号使能所述片上系统以控制所述显示面板处于所述系统供电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序控制器根据一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与其他至少两个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的差值确定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并基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处于异常状态的数量确定所述异常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序控制器响应于所述差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电位而确定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处于异常状态;所述时序控制器响应于所述差值小于预设电位而确定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位处于正常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
开关晶体管,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数据线电性连接,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控制线电性连接;
感测晶体管,所述感测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一个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连接,所述感测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与所述采样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感测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控制线电性连接;以及
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连接,所述发光器件的阴极与负电源线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与正电源线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一走线,一所述第一走线与至少三个所述感测晶体管的源极/漏极中的另一个电性连接;和
第二走线,一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采样电路的一输入端、至少一所述第一走线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走线的延伸方向异于所述第二走线的延伸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第一走线与至少三个像素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至少三个像素电路位于同一行且依次相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上系统包括:
外部电源;
电源管理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各种电源电压;
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时序控制器电性连接,以根据所述电源使能信号控制所述外部电源至所述电源管理电路之间传输路径处于导通状态或者关断状态。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电性连接。
CN202210405881.XA 2022-04-18 2022-04-1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7833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5881.XA CN114783331A (zh) 2022-04-18 2022-04-1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5881.XA CN114783331A (zh) 2022-04-18 2022-04-1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3331A true CN114783331A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31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05881.XA Pending CN114783331A (zh) 2022-04-18 2022-04-18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8333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88360B2 (en)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and display drive device
CN109616061A (zh) 源极驱动芯片保护电路、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09064985B (zh) 一种过流保护电路及显示装置
KR20190084195A (ko) 단락 검사 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20130314308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unit structure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unit circuit
CN109410807B (zh) 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US2021019972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322850B (zh) 显示装置
KR20110123218A (ko) Hdmi 케이블 연결 장치 및 방법
WO2020103193A1 (zh) 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US20150102990A1 (en)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thereof
US969134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master and slave driver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209281854U (zh) 源极驱动芯片保护电路、显示面板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US20220005434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2656624A (zh) 有源矩阵基板的检查方法
CN212570354U (zh) 液晶显示模组放电电路
CN110120196B (zh) 电平转换控制电路与阵列基板驱动电路
CN11478333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27585B (zh) 显示驱动组件和显示装置
US11074860B2 (en) Optical signal noise reduction circuit, optical signal noise reduction method and display panel
CN213583056U (zh) 显示驱动芯片和led灯板
US20220293037A1 (en) Array substrat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30361675A1 (en) Voltage conversion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US11335290B2 (en) Drive circuit, drive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68983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