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79772B - 一种融合全局及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融合全局及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79772B CN114779772B CN202210384849.8A CN202210384849A CN114779772B CN 114779772 B CN114779772 B CN 114779772B CN 202210384849 A CN202210384849 A CN 202210384849A CN 114779772 B CN114779772 B CN 1147797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path
- points
- nodes
- obsta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1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 G05D1/02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involving a learning proces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00—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land, water, air or space vehicles, e.g. using automatic pilots
- G05D1/0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 G05D1/021—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 G05D1/0212—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 G05D1/0223—Control of position or course in two dimens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land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defining a desired trajectory involving speed control of the vehicl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全局及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设置障碍物位置、起始节点S和目标节点G;步骤S2:进行全局路径规划,得到路径点集合closelist;步骤S3:判断路径点集合closelist中相邻的三点是否共线,最终形成关键点集合keylist;步骤S4:判断关键点集合keylist中,Ki与Ki+2的连线是否与障碍物相交,最终形成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步骤S5:将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中的路径点作为局部路径规划的子目标,进行轨迹预测得到多个运动轨迹,利用评估函数选择最优的运动轨迹,并将该运动轨迹所对应的采样速度作为机器人下一时刻的速度。本发明的路径平滑且无冗余节点,提升效率,且在完成动态避障的同时还有方向性地快速逼近终点,兼具速度与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融合全局及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机器人运动轨迹的规划,在全局路径规划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成果,但是全局规划仅适用于活动区域信息己知的情况,当环境比较复杂时,如存在各种不规则障碍物时,全局路径规划可能无法适用,而且现有技术中的全局路径规划还存在冗余节点过多、拐点过多、路径过长的缺陷。而局部路径规划虽然可以在环境未知的情况下使用,但其在复杂环境中计算量过大,消耗时间过长。现有技术中也有将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融合的方案,但是仍然存在拐点过多、路径不平滑、冗余节点过多、路径过长、最终路径与全局路径相差较大、速度与安全性无法同时满足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融合全局及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路径平滑且无冗余节点,提升效率,且在完成动态避障的同时还有方向性地快速逼近终点,兼具速度与安全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融合全局及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初始化栅格地图,设置障碍物位置、起始节点S和目标节点G;
步骤S2:通过基于16邻域搜索的A*算法进行全局路径规划,得到路径点集合closelist=[C1,C2,…Cn],其中,C1=S,Cn=G;
步骤S3:判断路径点集合closelist中相邻的三点是否共线,若是不共线,则将相邻三点的中间点作为关键点进行提取,若是共线,则将相邻三点的中间点作为冗余点删除,最终形成关键点集合keylist=[K1,K2,…,Km],其中,K1=S,Km=G;
步骤S4:判断关键点集合keylist中,Ki与Ki+2的连线是否与障碍物相交,若是,则提取Ki+1作为优化路径点,否则,将Ki+1从关键点集合keylist中删除,最终形成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L1,L2,…,Lz],其中,L1=S,Lz=G,1≤i≤m-2;
步骤S5:将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中的路径点作为局部路径规划的子目标,并在预设的速度空间进行采样,针对每个速度采样点均利用DWA算法进行轨迹预测,得到多个运动轨迹,并利用评估函数选择最优的运动轨迹控制机器人运动,heading(v,w)、dist(v,w)、vel(v,w)和path(v,w)分别用于衡量对子目标的方向性、表示运动轨迹中距离障碍物的最小距离、评价当前速度大小和用于衡量与子目标的距离,α、β、γd和/>分别为加权系数,γd与机器人到最近障碍物的距离相关,v、w分别为线速度和角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将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中的路径点作为局部路径规划的子目标,具体为:
依次将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中的路径点作为子目标Gmin,但当机器人与子目标Gmin=Li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时,设置Gmin=Li+1,当子目标为Gmin=Li且Li+j出现在最优的动作轨迹中时,设置Gmin=Li+j,其中,第一阈值与机器人底盘半径相关,j>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其中,γmax为最短时间通过障碍物密集区域的对应值,γmin为通过障碍物密集区域最安全的对应值,D为机器人到最近障碍物的距离,/>vmax为预设的最大线速度,va为预设的线加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创建空集openlist和closelist,将起始节点S存储到closelist中;
步骤S22:寻找起始节点S周围16个方向上可以到达的24个节点,将它们放入openlist中,并设置它们的父节点为S,其中,以节点S为原点,24个节点的坐标为:[[1,0],[0,1],[-1,0],[0,-1],[-1,-1],[-1,1],[1,-1],[1,1],[2,0],[0,2],[-2,0],[0,-2],[-2,-2],[-2,2],[2,-2],[2,2],[1,3],[3,1],[3,-1],[1,-3],[-1,3],[-3,1],[-3,-1],[-1,-3]];
步骤S23:将节点S从从openlist放入closelist中,再分别计算步骤S22中各节点的F值,并将F值最小的节点A从openlist放入closelist中,再将节点A周围16个方向上除了障碍物和已在closelist中的节点,其他可以到达的节点均放入openlist中,设置这些节点的父节点为A,并以节点A为当前节点,分别计算以这些节点为目标节点的F值,其中,F=G+H,F值表示从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代价消耗,G值表示从起始节点到当前节点的实际消耗,H值表示从当前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估计代价消耗;
步骤S24:按照步骤S23继续从openlist中找出F值最小的节点,并将其从openlist放入closelist中,再将该节点设置为父节点,直至openlist中出现目标节点G,逆序遍历父节点即可得到路径点集合closelist=[C1,C2,…C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3中,若节点A可以到达的节点B本就已经在openlist中,则计算从起始节点S经节点A到达节点B的G值,将该G值与从起始节点S直接到达节点B的G值进行比较,若前者更低,则将节点B的父节点修改为A,并重新计算节点B的F值,否则,则不作改变。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设Ci(xi,yi)、Ci+1(xi+1,yi+1)和Ci+2(xi+2,yi+2)为路径点集合closelist中相邻的三点,若(xi+1-xi)(yi+2-yi+1)=(yi+1-yi)(xi+2-xi+1)成立,判定Ci(xi,yi)、Ci+1(xi+1,yi+1)和Ci+2(xi+2,yi+2)共线,否则,判定Ci(xi,yi)、Ci+1(xi+1,yi+1)和Ci+2(xi+2,yi+2)不共线,其中,1≤i≤n-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将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中的路径点添加到所述栅格地图中,并设置机器人底盘半径以及DWA算法所需要的参数,该参数包括最大线速度、最小线速度、最大角速度、最小角速度、最大线加速度、最大角加速度、线速度分辨率、角速度分辨率、采样周期、向前预测时间;
步骤S52:按照采样周期在由步骤S51所述的参数所形成的速度空间进行速度采样,针对每个速度采样点,均利用DWA算法生成向前预测时间内的运动轨迹,从而得到多个运动轨迹;
步骤S53:利用评估函数G(v,w)给各运动轨迹进行打分,选择最优的运动轨迹,并将该运动轨迹所对应的采样速度作为机器人下一时刻的速度;
步骤S54:判断最优运动轨迹是否达到目标点,若是,输出该运动轨迹,否则,再次进入步骤S52,重新进行采样。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融合全局及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在利用评估函数G(v,w)进行打分前,分别对heading(v,w)、dist(v,w)、vel(v,w)和path(v,w)进行归一化。
进一步的,所述H值即为当前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欧式距离。
本发明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融合全局及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装置,包括:
初始化模块:用于初始化栅格地图,设置障碍物位置、起始节点S和目标节点G;
全局规划模块:用于通过基于5×5搜索邻域的A*算法进行全局路径规划,得到路径点集合closelist=[C1,C2,…Cn],其中,C1=S,Cn=G;
关键点提取模块:用于判断路径点集合closelist中相邻的三点是否共线,若是不共线,则将相邻三点的中间点作为关键点进行提取,若是共线,则将相邻三点的中间点作为冗余点删除,最终形成关键点集合keylist=[K1,K2,…,Km],其中,K1=S,Km=G;
冗余点删除模块:用于判断关键点集合keylist中,Ki与Ki+2的连线是否与障碍物相交,若是,则提取Ki+1作为优化路径点,否则,将Ki+1从关键点集合keylist中删除,最终形成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L1,L2,…,Lz],其中,L1=S,Lz=G,1≤i≤m-2;
轨迹确定模块:用于将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中的路径点作为局部路径规划的子目标,并在预设的速度空间进行采样,针对每个速度采样点均利用DWA算法进行轨迹预测,得到多个运动轨迹,并利用评估函数选择最优的运动轨迹控制机器人运动,heading(v,w)、dist(v,w)、vel(v,w)和path(v,w)分别用于衡量对子目标的方向性、表示运动轨迹中距离障碍物的最小距离、评价当前速度大小和用于衡量与子目标的距离,α、β、γd和/>分别为加权系数,γd与机器人到最近障碍物的距离相关,v、w分别为线速度和角速度。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先基于16邻域搜索的A*算法进行全局路径规划以得到路径点集合closelist,然后根据closelist中相邻三点是否共线进行关键点提取以得到关键点集合keylist,再将关键点集合keylist中的冗余点删除,得到优化后的全局路径集合lastlist,最后将优化后的全局路径集合lastlist作为局部路径规划的子目标,并在预设的速度空间进行采样,针对每个速度采样点均利用DWA算法进行轨迹预测,并利用评估函数选择最优的运动轨迹控制机器人运动,如此将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路径规划融合,得到在完成动态避障的同时还有方向性地快速逼近终点的最优路径,兼具速度与安全性,当出现未知障碍物时,机器人在行驶过程中不会与故障物发生碰撞,且始终沿着全局最优路径的目标方向行驶,提升了路径规划的效率和实时性;在全局路径规划部分,增大搜索范围,避免出现拐点过多的现象,且提取关键点,删除冗余点,精简路径且使路径更为平滑;评价函数中的加权系数γd与机器人到最近障碍物的距离相关,保证了路径与动态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且使机器人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该加权系数,从而得到机器人的最佳运动速度,以获得更安全合理的路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图。
图2-1为现有技术中8邻域搜索方式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中16邻域搜索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全局路径规划的路径仿真图。
图4为本发明中全局与局部融合路径规划的路径仿真图。
其中,1、已知障碍物;2、未知障碍物;3、动态障碍物;31、动态障碍物运动轨迹;4、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中的路径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融合全局及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初始化栅格地图,设置障碍物位置、起始节点S和目标节点G;
步骤S2:通过基于16邻域搜索的A*算法进行全局路径规划,得到路径点集合closelist=[C1,C2,…Cn],其中,C1=S,Cn=G;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创建空集openlist和closelist,openlist是存放等待检查的节点的列表,closelist是存放不再需要检查的节点的列表,将起始节点S存储到closelist中;
步骤S22:寻找起始节点S周围16个方向上可以到达的24个节点,将它们放入openlist中,并设置它们的父节点为S,其中,16邻域搜索方式如图2-2所示,以节点S为原点,24个节点的坐标为:[[1,0],[0,1],[-1,0],[0,-1],[-1,-1],[-1,1],[1,-1],[1,1],[2,0],[0,2],[-2,0],[0,-2],[-2,-2],[-2,2],[2,-2],[2,2],[1,3],[3,1],[3,-1],[1,-3],[-1,3],[-3,1],[-3,-1],[-1,-3]];
与如图2-1所示的8邻域搜索方式不同,16邻域搜索方式能够去除同方向的多余冗余子节点,提高搜索效率;
步骤S23:将节点S从从openlist放入closelist中,再分别计算步骤S22中各节点的F值,并将F值最小的节点A从openlist放入closelist中,再将节点A周围16个方向上除了障碍物和已在closelist中的节点,其他可以到达的节点均放入openlist中,设置这些节点的父节点为A,并以节点A为当前节点,分别计算以这些节点为目标节点的F值,其中,F=G+H,F值表示从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代价消耗,G值表示从起始节点到当前节点的实际消耗,H值表示从当前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估计代价消耗,选取当前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欧式距离作为H值;
若节点A可以到达的节点B本就已经在openlist中,则计算从起始节点S经节点A到达节点B的G值,将该G值与从起始节点S直接到达节点B的G值进行比较,若前者更低,则将节点B的父节点修改为A,并重新计算节点B的F值,否则,则不作改变;
步骤S24:按照步骤S23继续从openlist中找出F值最小的节点,并将其从openlist放入closelist中,再将该节点设置为父节点,直至openlist中出现目标节点G,逆序遍历父节点即可得到路径点集合closelist=[C1,C2,…Cn],若openlist中没有了数据,则说明没有合适路径,将重新设置起始点和目标点;
步骤S3:创建空集keylist作为关键点集合,将C1添加至keylist中,判断路径点集合closelist中相邻的三点Ci(xi,yi)、Ci+1(xi+1,yi+1)和Ci+2(xi+2,yi+2)是否共线,若是不共线,即(xi+1-xi)(yi+2-yi+1)=(yi+1-yi)(xi+2-xi+1)成立,则将相邻三点的中间点Ci+1(xi+1,yi+1)作为关键点进行提取,若是共线,即(xi+1-xi)(yi+2-yi+1)=(yi+1-yi)(xi+2-xi+1)不成立,则将相邻三点的中间点Ci+1(xi+1,yi+1)作为冗余点删除,再令i=i+1,再次进行共线判断,最终形成关键点集合keylist=[K1,K2,…,Km],其中,K1=S,Km=G,1≤i≤n-2;
步骤S4:创建空集lastlist作为优化路径集合,将K1添加至lastlist中,判断关键点集合keylist中,Ki与Ki+2的连线是否与障碍物相交,若是,则提取Ki+1作为优化路径点添加至lastlist内,否则,将Ki+1从关键点集合keylist中删除,最终形成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L1,L2,…,Lz],规划出的路径如图3所示,其中,L1=S,Lz=G,1≤i≤m-2;
步骤S5:将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中的路径点作为局部路径规划的子目标,并在预设的速度空间进行采样,针对每个速度采样点均利用DWA算法进行轨迹预测,得到多个运动轨迹,并利用评估函数选择最优的运动轨迹控制机器人运动,如图4所示即为规划出的路径,该采样速度包括线速度和角速度;α、β、γd和/>分别为加权系数,γd与机器人到最近障碍物的距离相关,v、w分别为线速度和角速度;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将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中的路径点添加到所述栅格地图中,并设置机器人底盘半径R以及DWA算法所需要的参数,该参数包括最大线速度、最小线速度、最大角速度、最小角速度、最大线加速度、最大角加速度、线速度分辨率、角速度分辨率、采样周期、向前预测时间以及评估函数的加权系数α、β和
步骤S52:按照采样周期在由步骤S51所述的参数所形成的速度空间进行速度采样,针对每个速度采样点,均利用DWA算法生成向前预测时间内的运动轨迹,从而得到多个运动轨迹,这个过程为现有技术;
步骤S53:分别通过各运动轨迹,计算机器人与最近障碍物的距离(xt,yt)为机器人当前坐标,(x0,y0)为障碍物坐标,计算动态范围阈值/>vmax为预设的最大线速度,va为预设的最大线加速度,并根据公式计算加权系数γd,γmax为最短时间通过障碍物密集区域的对应值(“最短时间”的具体时长由实际情况中障碍物密集程度而定),γmin为通过障碍物密集区域最安全的对应值;
则评估函数的各个加权系数均已确定,可利用评估函数进行评价打分,以选择最优的运动轨迹,并将该运动轨迹所对应的采样速度作为机器人下一时刻的速度,其中,
其中,子函数用于衡量机器人对子目标的方向性,θg为机器人指向目标节点与水平线的夹角,θt为机器人行进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两者差值越小,说明与目标节点的方位差越小;
子函数表示运动轨迹中距离障碍物的最小距离,D表示计算机器人与最近障碍物的距离,为保证机器人移动安全性,在机器人底盘半径R的基础上增加0.2R的安全距离,当机器人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机器人底盘半径R时一般不会发生碰撞,此时子函数值为0,即不发生碰撞时不考虑障碍物距离评价;当机器人到障碍物的距离小于或等于R时,机器人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较大,此时值随着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即距离越近发生碰撞的影响越大;
子函数用于评价机器人当前速度v大小,速度v越大,则评价得分越高;
子函数用于衡量向前预估时间内所预测的点(xm,ym)与子目标(xa,ya)的距离;
但在评价之前,要对上述4个子函数进行归一化处理:
其中,i表示所预测的第i条预测轨迹,n表示共有n条预测轨迹;
步骤S54:判断最优运动轨迹是否达到目标点,若是,输出该运动轨迹,否则,再次进入步骤S52,重新进行采样。
如图3所示为全局路径规划的路径仿真图,图4为全局与局部融合的路径仿真图,当仅有已知障碍物1,而未出现未知障碍物2时,机器人根据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中的路径点4所形成的路径行驶,但可看出,如此无法避开未知障碍物2,且会和动态障碍物的运动轨迹31相交,而图4中,当出现未知障碍物2和动态障碍物3时,机器人能够自动避开障碍物,不会与障碍物发生碰撞,且还是会沿着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中的路径点所形成的路径方向行驶。
对应的,一种融合全局及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装置,包括:
初始化模块:用于初始化栅格地图,设置障碍物位置、起始节点S和目标节点G;
全局规划模块:用于通过基于5×5搜索邻域的A*算法进行全局路径规划,得到路径点集合closelist=[C1,C2,…Cn],其中,C1=S,Cn=G;
关键点提取模块:用于判断路径点集合closelist中相邻的三点是否共线,若是不共线,则将相邻三点的中间点作为关键点进行提取,若是共线,则将相邻三点的中间点作为冗余点删除,最终形成关键点集合keylist=[K1,K2,…,Km],其中,K1=S,Km=G;
冗余点删除模块:用于判断关键点集合keylist中,Ki与Ki+2的连线是否与障碍物相交,若是,则提取Ki+1作为优化路径点,否则,将Ki+1从关键点集合keylist中删除,最终形成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L1,L2,…,Lz],其中,L1=S,Lz=G,1≤i≤m-2;
轨迹确定模块:用于将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中的路径点作为局部路径规划的子目标,并在预设的速度空间进行采样,针对每个速度采样点均利用DWA算法进行轨迹预测,得到多个运动轨迹,并利用评估函数选择最优的运动轨迹控制机器人运动,heading(v,w)、dist(v,w)、vel(v,w)和path(v,w)分别用于衡量对子目标的方向性、表示运动轨迹中距离障碍物的最小距离、评价当前速度大小和用于衡量与子目标的距离,α、β、γd和/>分别为加权系数,γd与机器人到最近障碍物的距离相关,v、w分别为线速度和角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融合全局及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初始化栅格地图,设置障碍物位置、起始节点S和目标节点G;
步骤S2:通过基于16邻域搜索的A*算法进行全局路径规划,得到路径点集合closelist=[C1,C2,…Cn],其中,C1=S,Cn=G;
步骤S3:判断路径点集合closelist中相邻的三点是否共线,若是不共线,则将相邻三点的中间点作为关键点进行提取,若是共线,则将相邻三点的中间点作为冗余点删除,最终形成关键点集合keylist=[K1,K2,…,Km],其中,K1=S,Km=G;
步骤S4:判断关键点集合keylist中,Ki与Ki+2的连线是否与障碍物相交,若是,则提取Ki+1作为优化路径点,否则,将Ki+1从关键点集合keylist中删除,最终形成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L1,L2,…,Lz],其中,L1=S,Lz=G,1≤i≤m-2;
步骤S5:将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中的路径点作为局部路径规划的子目标,并在预设的速度空间进行采样,针对每个速度采样点均利用DWA算法进行轨迹预测,得到多个运动轨迹,并利用评估函数选择最优的运动轨迹控制机器人运动,heading(v,w)、dist(v,w)、vel(v,w)和path(v,w)分别用于衡量对子目标的方向性、表示运动轨迹中距离障碍物的最小距离、评价当前速度大小和用于衡量与子目标的距离,α、β、γd和/>分别为加权系数,γd与机器人到最近障碍物的距离相关,v、w分别为线速度和角速度;
所述步骤S5中,将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中的路径点作为局部路径规划的子目标,具体为:
依次将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中的路径点作为子目标Gmin,但当机器人与子目标Gmin=Li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时,设置Gmin=Li+1,当子目标为Gmin=Li且Li+j出现在最优的动作轨迹中时,设置Gmin=Li+j,其中,第一阈值与机器人底盘半径相关,j>0;
所述步骤S5中,其中,γmax为最短时间通过障碍物密集区域的对应值,γmin为通过障碍物密集区域最安全的对应值,D为机器人到最近障碍物的距离,/>vmax为预设的最大线速度,va为预设的线加速度;
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创建空集openlist和closelist,将起始节点S存储到closelist中;
步骤S22:寻找起始节点S周围16个方向上可以到达的24个节点,将它们放入openlist中,并设置它们的父节点为S,其中,以节点S为原点,24个节点的坐标为:[[1,0],[0,1],[-1,0],[0,-1],[-1,-1],[-1,1],[1,-1],[1,1],[2,0],[0,2],[-2,0],[0,-2],[-2,-2],[-2,2],[2,-2],[2,2],[1,3],[3,1],[3,-1],[1,-3],[-1,3],[-3,1],[-3,-1],[-1,-3]];
步骤S23:将节点S从从openlist放入closelist中,再分别计算步骤S22中各节点的F值,并将F值最小的节点A从openlist放入closelist中,再将节点A周围16个方向上除了障碍物和已在closelist中的节点,其他可以到达的节点均放入openlist中,设置这些节点的父节点为A,并以节点A为当前节点,分别计算以这些节点为目标节点的F值,其中,F=G+H,F值表示从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代价消耗,G值表示从起始节点到当前节点的实际消耗,H值表示从当前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估计代价消耗;
步骤S24:按照步骤S23继续从openlist中找出F值最小的节点,并将其从openlist放入closelist中,再将该节点设置为父节点,直至openlist中出现目标节点G,逆序遍历父节点即可得到路径点集合closelist=[C1,C2,…Cn];
所述步骤S23中,若节点A可以到达的节点B本就已经在openlist中,则计算从起始节点S经节点A到达节点B的G值,将该G值与从起始节点S直接到达节点B的G值进行比较,若前者更低,则将节点B的父节点修改为A,并重新计算节点B的F值,否则,则不作改变;
所述步骤S3中,设Ci(xi,yi)、Ci+1(xi+1,yi+1)和Ci+2(xi+2,yi+2)为路径点集合closelist中相邻的三点,若(xi+1-xi)(yi+2-yi+1)=(yi+1-yi)(xi+2-xi+1)成立,判定Ci(xi,yi)、Ci+1(xi+1,yi+1)和Ci+2(xi+2,yi+2)共线,否则,判定Ci(xi,yi)、Ci+1(xi+1,yi+1)和Ci+2(xi+2,yi+2)不共线,其中,1≤i≤n-2;
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1:将优化路径集合lastlist中的路径点添加到所述栅格地图中,并设置机器人底盘半径以及DWA算法所需要的参数,该参数包括最大线速度、最小线速度、最大角速度、最小角速度、最大线加速度、最大角加速度、线速度分辨率、角速度分辨率、采样周期、向前预测时间;
步骤S52:按照采样周期在由步骤S51所述的参数所形成的速度空间进行速度采样,针对每个速度采样点,均利用DWA算法生成向前预测时间内的运动轨迹,从而得到多个运动轨迹;
步骤S53:利用评估函数G(v,w)给各运动轨迹进行打分,选择最优的运动轨迹,并将该运动轨迹所对应的采样速度作为机器人下一时刻的速度;
步骤S54:判断最优运动轨迹是否达到目标点,若是,输出该运动轨迹,否则,再次进入步骤S52,重新进行采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全局及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在利用评估函数G(v,w)进行打分前,分别对heading(v,w)、dist(v,w)、vel(v,w)和path(v,w)进行归一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合全局及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值即为当前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欧式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84849.8A CN114779772B (zh) | 2022-04-13 | 2022-04-13 | 一种融合全局及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84849.8A CN114779772B (zh) | 2022-04-13 | 2022-04-13 | 一种融合全局及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79772A CN114779772A (zh) | 2022-07-22 |
CN114779772B true CN114779772B (zh) | 2023-08-08 |
Family
ID=82428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84849.8A Active CN114779772B (zh) | 2022-04-13 | 2022-04-13 | 一种融合全局及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7977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67466B (zh) * | 2022-08-11 | 2024-07-19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移动机器人标准控制集局部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
CN115562272A (zh) * | 2022-10-10 | 2023-01-03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机器人行进路径的规划方法及装置 |
CN115826590B (zh) * | 2023-02-21 | 2023-06-02 | 山东大学 | 一种自适应参数的移动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
CN115857515B (zh) * | 2023-02-22 | 2023-05-16 | 成都瑞华康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agv机器人路线规划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6736866B (zh) * | 2023-08-10 | 2023-12-01 | 苏州观瑞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物业室内机器人路径规划与轨迹控制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14862A (zh) * | 2015-04-21 | 2015-09-16 | 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目标方向约束的路径规划算法 |
CN110703762A (zh) * | 2019-11-04 | 2020-01-17 | 东南大学 | 一种复杂环境下水面无人艇混合路径规划方法 |
CN111174798A (zh) * | 2020-01-17 | 2020-05-19 | 长安大学 | 一种足式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 |
CN112731916A (zh) * | 2020-10-22 | 2021-04-30 | 福建工程学院 | 融合跳点搜索法和动态窗口法的全局动态路径规划方法 |
CN113608531A (zh) * | 2021-07-26 | 2021-11-05 | 福州大学 | 基于安全a*引导点的动态窗口的无人车实时全局路径规划方法 |
CN114237235A (zh) * | 2021-12-02 | 2022-03-25 | 之江实验室 |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移动机器人避障方法 |
-
2022
- 2022-04-13 CN CN202210384849.8A patent/CN11477977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14862A (zh) * | 2015-04-21 | 2015-09-16 | 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目标方向约束的路径规划算法 |
CN110703762A (zh) * | 2019-11-04 | 2020-01-17 | 东南大学 | 一种复杂环境下水面无人艇混合路径规划方法 |
CN111174798A (zh) * | 2020-01-17 | 2020-05-19 | 长安大学 | 一种足式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 |
CN112731916A (zh) * | 2020-10-22 | 2021-04-30 | 福建工程学院 | 融合跳点搜索法和动态窗口法的全局动态路径规划方法 |
CN113608531A (zh) * | 2021-07-26 | 2021-11-05 | 福州大学 | 基于安全a*引导点的动态窗口的无人车实时全局路径规划方法 |
CN114237235A (zh) * | 2021-12-02 | 2022-03-25 | 之江实验室 | 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移动机器人避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79772A (zh) | 2022-07-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779772B (zh) | 一种融合全局及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 |
CN111780777B (zh) | 一种基于改进a*算法和深度强化学习的无人车路径规划方法 | |
CN111174798A (zh) | 一种足式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 | |
CN111610786B (zh) | 基于改进rrt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 | |
US11747826B2 (en) | Method for route optimization based on dynamic window and redundant node filtering | |
CN112378408A (zh) | 一种实现轮式移动机器人实时避障的路径规划方法 | |
CN115079705A (zh) | 基于改进a星融合dwa优化算法的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 | |
EP3770711A1 (en) | Method for repositioning robot | |
CN116804879B (zh) | 一种改进蜣螂算法融合dwa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框架方法 | |
KR20230041752A (ko) | 이동 장치의 장애물 회피 경로를 계획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4675649A (zh) | 一种融合改进的a*与dwa算法的室内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 | |
CN116540731B (zh) | 融合堆叠lstm与sac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 |
CN113467476B (zh) | 考虑转角约束的无碰撞检测快速随机树全局路径规划方法 | |
CN115309161B (zh) | 一种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826586B (zh) | 一种融合全局算法和局部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 |
CN114610076B (zh) | 结合人工势场法与A-star算法角度约束的航迹规划方法 | |
CN114428499A (zh) | 一种融合Astar与DWA算法的移动小车路径规划方法 | |
CN115016458B (zh) | 基于rrt算法的地洞勘探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 | |
CN113867336A (zh) | 一种适用于复杂场景下移动机器人路径导航及规划方法 | |
CN116952239A (zh) | 一种基于改进a*与dwa融合的无人艇路径规划方法 | |
CN115328208A (zh) | 一种实现全局动态路径规划的无人机路径规划方法 | |
CN110849385A (zh) | 基于双层启发搜索共轭梯度下降的轨迹规划方法及系统 | |
CN117075607A (zh) | 一种适用于复杂环境的改进jps的无人车路径规划方法 | |
Guan et al. | Robot dynamic path planning based on improved A* and DWA algorithms | |
CN117360546A (zh) |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车辆、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