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720A - 能量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能量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720A
CN1147720A CN 95114220 CN95114220A CN1147720A CN 1147720 A CN1147720 A CN 1147720A CN 95114220 CN95114220 CN 95114220 CN 95114220 A CN95114220 A CN 95114220A CN 1147720 A CN1147720 A CN 1147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stator
rotor
power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511422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瑞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511422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7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倍数递增地扩大电力或恒久输出电力的机器,适用于各大电站的电力扩大和国防、工、农业机械上的发动机,它由主控电脑和监控电脑、面板和控制开关组成控制系统,控制和调整由太阳能硅片、电力扩大器和蓄电池组组合而成的多级扩大电力系统,单个或多个电力循环系统,机器一经启动,电、磁、力不断循环,不断输出电力,直至机件损坏。

Description

能量发生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生产电力,特别是多级扩大电力的机器。
目前社会是依靠水力、核电站、燃油来解决社会对能量的需要,不但耗资巨大,而且核电站、燃油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生产能量和多倍扩大电力,尽可能取代各种带有或产生危险性放射废物、酸雨、烟尘的能量,尽可能解决由于社会对能量的需求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并满足社会对能量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1、由太阳能硅片、蓄电池组、电力扩大器组、主控电脑和监控电脑、面板和控制开关组成,其方法是:由太阳能硅片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入第一个蓄电池,起动第一级电力扩大器,将扩大后的电力输入第二个蓄电池,起动第二级电力扩大器,将电力扩大后输入第三个蓄电池,起动协助电力扩器和主输出电力扩大器,主输出电力扩大器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固定向电动机提供电力,协助电力扩大器在没有太阳能或太阳能不足的情况下向第一级蓄电池返输电,形成电力循环系统,也可用此方法实行多循环系统联合工作。主控电脑负责显示各个电力扩大器的工作情况和各蓄电池的蓄电状况。监控电脑则负责各级电力扩大器的起止开关,在发生某一级电力扩器发生故障时,调整协助电力扩器替补发生故障的电力扩大器,使机器正常运行或在发生比较大的故障时,降低输出功率,保证机器运行。
(1.1)独立式电力扩大器:
由前后端盖、前后轴承、接线盒、机座及风叶、风罩等结构,其定子分为外层定子及内层定了,同样用釸钢征冲叠而成,两端有盖板连接,保特双层定子处于同一轴线上,双层定子的槽数相等,电动部分的绕组每一匝是嵌放在外层定子内周,内层定子外周,每匝相连使整个绕组呈螺旋管状,电动机的转子为圆筒状,在钢环内周绕有齿轮。转子的绕组方法可取用双鼠笼组合方法,铝铸、磁滞等,必要时可绕组和加上电刷。它安装在内上层定子之间,发电机的定子则安装在内层定子的内周,转子则安装在主轴上。行星齿轮的转轴固定在内层定子上,电动机转子转动时,其力矩通过行星轮传递到传动轴齿轮上,带动发电机转子以恒速旋转。输出扩大后的电力。在特别的情况下,可省去衡星齿轮及内周的发电机,由内周固定转子,皮带槽安装皮带,带动相适应的发电机。
(1.2)分体式电力扩大器:
由全极电动机,皮带变速装置或齿轮变速装置,带动相适应的发电机,实行对电力的扩大。
全极电动机由端盖、前后轴承、接线盒,机座及风叶,风罩,其定子特征在于,定子为环形盖罩式,同样是用矽钢片冲压叠合而成,两端有盖板连接,保持定子处于同一中心轴线上。其绕组镶放在环形多跨距槽内,每一单匝在同一跨距内相连整个绕组形成环形管状,使定子绕组与转子在同一圆周中,磁力线不再用通过气隙,而是被完整的利用起来,呈圆周运动,全极电动机的转子为环形圆柱状,与定子互相对应,转子由铁钴相系合金卷制而成,它通过扇骨形或十字形钢条与中轴相连。转子的每一间距出短路环形线圈,磁滞或铸铝,同时,转子与定子之间均有一定的气隙,使转子能灵活转动。
全极电动机的可分为单跨距,双跨距,大小跨距的多跨距电动机。多跨距式由于转子过长会制成主轴拆断,故此在一定的跨距内设置间距轴承。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能量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图2——独立式电力扩大器结构示意图;
图3——图2的B-B剖面图;
图4——图2的A-A剖面图;
图5——电力扩大器电动转子结构图;
图6——电力扩大器电动绕组方式示意图;
图7——全极电动机示意图;
图8——全极电动机的定子和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9——全极电动机转子的剖面图;
图10——图8A-A的剖面图;
图11——图8B-B剖面图;
图12——全极电动机的绕组方法;
图13——全极电动机的大小跨距式绕组的方式。
图14——全极电动机的磁场运行图。
附图标号如下:1-太阳能硅片;2-第一级蓄电池;3-第一级电力扩大器  4-第二级蓄电池;5-第二级电力扩大器;6-第三级蓄电池;7-协助电力扩大器;8-主输出电力扩大器;9-主输出功率的全极电动机;10-协助输出功率的全极电动机;11-主控电脑;12-监控电脑;13-面板和控制开关;14-电力扩大器的外层定子;15-电动转子的固定轴承;16-电力扩大器的电动转子;17-内层定子:18-电力扩大器的发电机定子绕组;19-电力扩大器的发电机转子;20-电力扩大器的盖板;21-风叶;22-传动齿轮;23-发电机轴承;24-电力扩大器电刷;25-中心轴;26-接线盒;27-衡星齿轮;28-短路环或电刷环;29-转子固定槽或皮带槽;30-转子齿轮;31-全极电动机定子形状;32-转子环形圆柱状;33-与主轴连结的扇骨形支条;34-多跨距全极电动机的跨距间距轴承;35-电机主轴;36-多跨距间距轴承的绕组穿过点;37-端盖;38-全极电动机风叶;39-风罩;40-前后轴承;41-机座;42-出线盒。
本发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1、由太阳能硅片(1)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入第一级蓄电(2)池,起动第一级电力扩大(3)器,将扩大后的电力输入第二级蓄电(4)池,起动第二级电力扩大(5)器,将扩大后的电力输入第三级蓄电(6)池,起动协助电力扩大(7)器和主输出电力扩大(8)器,主输电力扩大器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向全极电动(9)机,提供电力,输出功率,协助电力扩大器在没有太阳能或太阳能不足的情况下向第一级蓄电池(2)输送电力,形成循环系统,据此方法也可实行多个循环系统协同工作,在充足的情况下向协动全极电动机供(10)电,输出功率,或向备用蓄电池充电。这样称为单组工作,也可按此方法实行多级别扩大电力。
由主控电脑(11)和监控电脑(12),控制面板和操作开关(13)组成控制系统,主控电脑负责显示各循环系统中的各级电力扩大器运行及输出电力状况以及各个蓄电池的蓄电状况,监控电脑(12)则负责各循环系统的起止开关,在某一级电力扩大器发生故障时,紧急调整协助电力扩大器替补发生故障的电力扩大器,使机器能正常运行。或者在发生比较大的故障时,降低输出功率,保证机器可降速运行。
(1.1)独立式电力扩大器:由前后端盖、前后轴承(23)、机座及风(21)叶、风罩、接线盒(26)等结构,其定子分为外层定子(14)、内层定子(17)是用釸钢片冲叠而成,两端有盖板(20)连接。保持双层定子在处于同一轴线上,双层定子的槽数相等,电动部份的绕组每一匝是嵌放在外层定子内周,内层定子外周,每匝相连使整个绕组呈螺旋管状(图6)。电动机部分的转子(图5)为圆筒状,在钢环的内周铣有齿轮。外周有固定轴承槽(15)外周,在特殊情况下可安置刷环,其绕组方法可取用绕线、短路、磁滞等,必要时可加上电刷,它安装在内外层定子之间(16),发电机部份的定子绕组则安装在内层定子的内周(18),转子则安装在中心轴上(19)。行星齿轮(27)的转轴则安装在内层定子上,当平衡电流输入电动部分时,电动机转子以恒速转动,其力矩通过行星齿轮(27)传递到传动轴齿轮(22),带动发电机转子以恒速旋转,输出扩大后的电力。在特别情况下,可省去衡星齿轮及内周发电机,由内层定子固定转子,皮带槽(29)安装皮带,拖动相适应的发电机。
(1.2)分体式电力扩大器:由全极电动机及变速装置或齿轮变速装置组成主驱动装置,带动相应适应的发电机,实行对电力的扩大。
全极电动机由(37)端盖、前后(41)轴承,接绕(40)盒、机(41)座、风(38)叶、风(39)罩等结构。将定子改为(31)罩式,转子(32)为环形圆柱,其绕组的每一单匝(图12)跨过每一转子间距排列放在定子槽内,各单匝线相相连,使整个定子形成环形管状,电机接通电流后。整个磁力线在环管中作圆周(图14)运动。同时定子与转子均有一定的气隙,使转子能灵活转动。
全极电动机接转子结构形状可分为1、滋滞式。2、单跨距式。3、双跨距式。4、大小跨距式。5、多跨距式。
1、滋滞式:
滋滞式全极电动机采有的转子材料为铁钴相系合金,上面没有绕组,它的整个环形圆柱体是由硬磁材料制成的。硬磁材料具有较强的磁滞特性,它的磁路回线较宽,有较大的剩磁通密度和矫顽力。常用的材料为铁钴相系合金。不预先磁化,它磁的磁化是在运动行进过程中直接由定子磁砀进行的,定子采用铜材绕以罩极式与转子相对应,转子由硬磁薄片组成多个环形圆柱状。
2、单跨距和3双跨距;
单跨距的双跨距的跷组(图12)的方式进行的绕组方式,其转子为单个或双个圆形环柱体,转子可采用短路环形线圈制成,或铝铸。
4、大小跨步式:
大小全极电动机的转子为两个大的环形圆柱体中间(图13)夹一个小的环形圆柱体转子,以减少跨步过长而节省更多的材料,其绕组方式(图13)所示。
5、多跨距式全极电机;
多跨距式全极电机由多外环形圆柱体组成(图9)。其绕组方式与双跨距式全极电动机相同(图12),由于多跨距全极电动跨距过多,主轴容易拆断,故此设(34)间距轴承,其绕组穿过点(30)。绕组所用材料均为铜材。转子由短路环形线圈或铝铸。

Claims (8)

1、一种以倍数递增地扩大电力或恒久输出电力的机器,其特征在于:
有由太阳能硅片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由发电站输入电力,遂级启动电力扩大器,以倍数递增地扩大电力。
有由电力扩大器组,蓄电池组组成的单个或多个循环系统,恒久地输出电力。
有由主控电脑和监控电脑、面板和控制开关,控制和调整各个电力循环系统协调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扩大器,其特征在于:由机座、前后轴(23)承,接线(26)盒、电(24)刷、前后盖(20)板、中心主(25)轴、内(17)  (18)外(14)两层定子、两个转(16)(19)子、衡星齿(27)轮、传动齿(22)轮、固定转子的轴(15)承等构成,其特点在于:电动部分的定子绕组安装在外层定子(14)子内周,内层定(17)子外周,整个绕组匝匝相边,呈环形螺线管状。转(16)子为圆筒状,安装在环形螺线管内,转子绕组为双鼠笼状,滋滞或铝铸。发电机部分:定子(18)安装内层定子内周。转子(19)安装在中心主(25)轴上,电动部分拖动发电部分,输出扩大后的电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扩大器,其特征在于:也可省去内层定子内的发电部,在内层定子上安装轴承,固定电动部分的转子,省去外周的轴承,在皮带槽(29)上安装皮带,拖动相适应的发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力扩大器其特征在于:也可由全极电动机、皮带变速装置或齿轮变速装置,拖动相适应的发电机,实行电力扩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极电动机,其特征在于:由端(37)盖,前后轴(40)承或间距(34)轴承、机(41)座、接线(42)盒、转(32)子、定(31)子、风(38)叶、风罩(39)所组成,其特点在于定子为多个罩(31)式,定子绕组(36)为单匝多跨距式,转子(32)为多个环形圆柱状,转子绕组为环形双鼠笼状、滋滞、铝铸等,转子通过扇骨(33)形支条和电机主轴相连,输出转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全极电动机为其特征在于:也可由单个或双个罩式定子和圆柱体所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极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也可由两个大的环形圆柱体中间夹一个小的环形圆柱转(32)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全极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也可由多个罩式定子和多个环形圆柱体转子组成,在一定的跨距中设一个间距轴(34)承,并有定子绕组的穿过(30)点。
CN 95114220 1995-10-12 1995-10-12 能量发生器 Pending CN11477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5114220 CN1147720A (zh) 1995-10-12 1995-10-12 能量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5114220 CN1147720A (zh) 1995-10-12 1995-10-12 能量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20A true CN1147720A (zh) 1997-04-16

Family

ID=5080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5114220 Pending CN1147720A (zh) 1995-10-12 1995-10-12 能量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72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8389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electrical energy
CN1835350A (zh) 旋转电机及风力发电系统
CN102570753B (zh) 一种永磁谐波电机
JPH11299197A (ja) 風力発電機
CN1206798C (zh) 同步发电机
CN102545412A (zh) 高效率、大转矩盘式开关磁阻电机
US20170018943A1 (en)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utilizing renewable natural energy
Kim Design of a direct drive permanent magnet Vernier generator for a wind turbine system
CN1301582C (zh) 旋转电机的绕线结构
CN1147720A (zh) 能量发生器
CN2847656Y (zh) 串联多级型开关磁阻电动机
CN1055181C (zh) 无轭、无槽、轴向磁路电机
CN102447351A (zh) 风电变桨专用稀土永磁直流伺服电机
CN102739000A (zh) 偏心滚动转子变磁阻电机
CN212543616U (zh) 具有容错功能的双速电机
CN2722495Y (zh) 一种内外双转子感应电机
CN209526642U (zh) 一种横向磁通式电机
CN201821219U (zh) 风电变桨专用稀土永磁直流伺服电机
CN101510712A (zh) 低速消谐同步发电机
CN107394980A (zh) 多转子多定子无铁芯电机定子结构
CN2786860Y (zh) 磁元磁化分极低速发电机
CN117394628B (zh) 一种盘式横向磁通磁阻电机
CN107659094A (zh) 高效节能串极串组式超低速直驱电机
CN102624196A (zh) 新型径向磁场的少极差电磁式偏心磁性齿轮副
CN100411276C (zh) 车辆车壁转心发电装置及风力转轮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