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5627A -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5627A
CN114765627A CN202110046979.6A CN202110046979A CN114765627A CN 114765627 A CN114765627 A CN 114765627A CN 202110046979 A CN202110046979 A CN 202110046979A CN 114765627 A CN114765627 A CN 114765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service data
data
cloud platform
intra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469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逸舟
黄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4697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656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65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56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35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wherein the sending and receiving network entities apply symmetric encryption, i.e. same key used for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4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wherein the sending and receiving network entities apply asymmetric encryption, i.e. different keys for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在云平台节点与机构的内网节点之间部署中间节点,并在云平台节点上部署有预设人工智能模型,由云平台节点通过预设人工智能模型对源数据处理后得到业务数据,并将业务数据根据机构标识发送给对应的中间节点,再由中间节点将业务数据发送给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由该内网节点对业务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内网节点可打破云平台节点和内网节点之间的数据壁垒,并且有效提高数据传输到内网节点的效率,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同时可以借助云平台节点部署人工智能模型,由云平台节点为内网节点提供人工智能服务,且可降低内网节点的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银行、交易所等机构在日常交易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例如一些交易成交要素数据、风险数据等。目前,银行、交易等机构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其内网系统通常禁止访问互联网,而该些机构的交易员在日常交易过程中通常会通过外网环境产生大量的数据,例如通讯工具上的一些交易成交要素数据、风险数据等,该些数据需要上传到内网系统中进行相应的处理。
现有的外网数据通常需要由交易员手动输入到对应的内网系统中,或者在内网系统中部署一些数据模型,通过数据模型输入到对应的内网系统中。
现有技术中通过交易员将外网数据手动输入数据的方式,其效率低下,且增加了人力和物力成本;而在内网系统部署数据模型,则需要经常维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用以实现快速的将外网数据输入内网节点,打破外网和内网之间的数据壁垒,降低成本。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中间节点,所述中间节点处于云平台节点与机构的内网节点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云平台节点以及所述内网节点通信连接,所述云平台节点上部署有预设人工智能模型,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云平台节点根据机构标识发送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为所述云平台节点通过预设人工智能模型对源数据处理后得到的,且所述业务数据包括所述机构标识和数据类别标识;
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为处于云平台节点与机构的内网节点之间的中间节点,且分别与所述云平台节点以及所述内网节点通信连接,所述云平台节点上部署有预设人工智能模型,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云平台节点根据机构标识发送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为所述云平台节点获取的,且所述业务数据包括所述机构标识和数据类别标识;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及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以及所述收发器通过电路互联;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业务数据;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云平台节点以及机构的内网节点,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为处于云平台节点与机构的内网节点之间的中间节点,且分别与所述云平台节点以及所述内网节点通信连接,所述云平台节点上部署有预设人工智能模型。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在云平台节点与机构的内网节点之间部署中间节点,并在云平台节点上部署有预设人工智能模型,由云平台节点通过预设人工智能模型对源数据处理后得到业务数据,并将业务数据根据机构标识发送给对应的中间节点,再由中间节点将业务数据发送给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由该内网节点对业务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内网节点可打破云平台节点和内网节点之间的数据壁垒,并且有效提高数据传输到内网节点的效率,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同时可以借助云平台节点部署人工智能模型,由云平台节点为内网节点提供人工智能服务,且可降低内网节点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框图;
图4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消息队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银行、交易所等机构在日常交易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例如一些交易成交要素数据、风险数据等。目前,银行、交易等机构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其内网系统通常禁止访问互联网,而该些机构的交易员在日常交易过程中通常会通过外网环境产生大量的数据,例如通讯工具上的一些交易成交要素数据、风险数据等,该些数据需要上传到内网系统中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对于交易成交要素数据,需要在与交易类型对应的内网交易系统进行交易,风险数据需要在内网的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或推送等等。
现有的外网数据通常需要由交易员手动输入到对应的内网系统中;或者在内网系统中部署一些数据模型,通过数据模型输入到对应的内网系统中,例如在内网系统中部署人工智能模型,通过人工智能模型对外网数据提取所需的目标数据,再确定由哪一内网节点处理,并将目标数据发送给该目标节点。
但是,现有技术中通过交易员将外网数据手动输入数据的方式,其效率低下,且增加了人力和物力成本;而在内网系统部署数据模型,则需要经常维护,例如人工智能模型需要时长更新,其成本较高,且可能影响到内网系统的运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在云平台节点上部署人工智能模型,该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对外网的源数据进行处理,例如进行自然语言识别、提取目标数据、确定数据类别等,当然人工智能模型也可以进行其他的任务,该些任务无法在内网节点上执行,因此在云平台节点上通过人工智能模型执行后再传输给内网节点;而由于机构的内网节点禁止访问互联网,因此在云平台节点与机构的内网节点之间部署中间节点,中间节点与云平台节点以及内网节点通信连接,从而可以打破云平台节点和内网节点之间的数据壁垒。
而考虑到安全性,中间节点可以为部署于隔离区(Demilitarized Zone,DMZ)的代理节点,其中隔离区为机构网络中内网节点与云平台节点之间的网络区域,且代理节点与云平台节点的服务接入点通信连接,服务接入点可以为云平台节点通过WebSocket(基于TCP的全双工通信协议)暴露的服务接入点;或者,中间节点也可为安全性较高的预设专网节点(例如金融专网节点,金融专网节点为金融机构应用或者建设的信息平台中的节点,其安全性较高,例如深证通等金融专网节点),预设专网节点直接与云平台节点通信连接,从而连接云平台节点与机构的内网节点,其中预设专网节点可以为深证通等金融专网节点。
基于上述的通信系统,云平台节点可通过预设人工智能模型对源数据处理后得到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包括所述机构标识和数据类别标识,然后将业务数据根据机构标识发送给对应机构的中间节点;进而该中间节点可以将业务数据发送给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可以对业务数据进行处理,例如,若业务数据为交易成交数据,则可发送到交易审批节点进行交易审批流程,审批通过后到交易类型对应的交易系统进行交易;若业务数据为风险事件数据,可发送到内部风控系统的风控引擎进行处理;若业务数据为询价消息,可发送到程序化做市系统的询价自动应答服务回复报价。通过上述的数据传输的方法,打破云平台节点和内网节点之间的数据壁垒,可有效的提高外网数据输入内网节点的效率,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同时可以借助云平台节点部署人工智能模型,由云平台节点为内网节点提供人工智能服务,且可降低内网节点的维护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包括云平台节点101、中间节点102、以及机构的内网节点103,其中,中间节点102处于云平台节点101与机构的内网节点103之间,且分别与云平台节点101以及内网节点103通信连接,云平台节点101上部署有预设人工智能模型,云平台节点101能够通过预设人工智能模型对源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业务数据,业务数据包括机构标识和数据类别标识,云平台节点101根据机构标识将业务数据发送给对应的中间节点102,中间节点102将业务数据发送给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103,以使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103对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其中,机构的内网节点103通常禁止访问互联网,通过中间节点102可以打破云平台节点101与机构的内网节点103之间的数据壁垒,云平台节点101上部署的预设人工智能模型可以为任意的人工智能模型,例如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或者其他的神经网络模型,例如图像处理、视频处理的模型等等,此处可不做限制,通过云平台节点101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以为内网节点103提供人工智能服务,内网节点103不需要维护人工智能模型,降低了内网节点的维护成本。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制云平台节点101、中间节点102、以及机构的内网节点103的数量,云平台节点101、中间节点102、以及机构的内网节点103分别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中仅为示例。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执行主体为中间节点,所述中间节点处于云平台节点与机构的内网节点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云平台节点以及所述内网节点通信连接,所述云平台节点上部署有预设人工智能模型,该数据传输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201、接收云平台节点根据机构标识发送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为所述云平台节点通过预设人工智能模型对源数据处理后得到的,且所述业务数据包括所述机构标识和数据类别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云平台节点在获取到源数据后,可以通过预设人工智能模型对源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对源数据进行自然语言识别、提取目标数据、确定数据类别等,具体的,源数据可以为通讯工具上的一些交易成交数据,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数据,例如风险数据、咨询数据、新闻数据等。以源数据为通讯工具上的交易成交数据为例,云平台节点可对交易成交数据进行自然语言识别,提取交易成交要素作为业务数据,例如进行交易的机构、交易类型、交易双方信息、成交价格、成交量、对手方等等,然后将交易类型确定为数据类别标识,并获取机构标识,再将该些业务数据发送给机构标识对应的中间节点。
当然,预设人工智能模型也可以进行其他的任务,该些任务无法在内网节点上执行,因此在云平台节点上通过预设人工智能模型执行后再传输给内网节点,通过云平台节点来实现对内网节点功能的补充。
所述业务数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云平台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解析得到的交易数据、风险数据、咨询数据、新闻数据。
S202、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当中间节点接收到业务数据后,可将业务数据传输给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也即,不同数据类别标识的业务数据可以由不同的内网节点进行处理,例如,若数据类别标识为交易成交数据的业务数据,则可发送到内网的交易审批节点进行交易审批流程,审批通过后到交易类型对应的交易系统节点进行交易,或者不经审批直接根据交易类型发送到交易类型对应的交易系统节点进行交易;若数据类别标识为风险事件数据的业务数据,可发送到内部风控系统的风控引擎进行处理;若数据类别标识为询价消息的业务数据,可发送到程序化做市系统的询价自动应答服务回复报价。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云平台节点与机构的内网节点之间部署中间节点,并在云平台节点上部署有预设人工智能模型,由云平台节点通过预设人工智能模型对源数据处理后得到业务数据,并将业务数据根据机构标识发送给对应的中间节点,再由中间节点将业务数据发送给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由该内网节点对业务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内网节点可打破云平台节点和内网节点之间的数据壁垒,并且有效提高数据传输到内网节点的效率,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同时可以借助云平台节点部署人工智能模型,由云平台节点为内网节点提供人工智能服务,且可降低内网节点的维护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节点可以为部署于隔离区(DMZ)的代理节点303,其中所述隔离区为机构网络中所述内网节点302与所述云平台节点301之间的网络区域,且所述代理节点303与所述云平台节点301的服务接入点305通信连接,服务接入点305可以为云平台节点通过WebSocket暴露的服务接入点。其中代理节点303可安装Agent应用,与WebSocket服务接入点305建立长连接,并且可在建立连接后可将机构标识发送给云平台节点301或者由云平台节点301确定机构标识。
在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节点也可以为安全性较高的预设专网节点304,例如深证通等金融专网节点,所述预设专网节点304直接与所述云平台节点301通信连接,从而连接云平台节点301与机构的内网节点30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种实施例中,若所述中间节点为代理节点,则S201所述接收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标识发送的业务数据,具体可包括:
接收所述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标识发送的经过非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所述非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为所述云平台节点根据机构公钥和云平台节点私钥进行加密的业务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云平台节点可先通过机构公钥和云平台节点私钥对业务数据进行非对称加密,得到经过非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再将非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发送给中间节点,而中间节点接收到非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后,并不进行解密,也即在隔离区内仍可很好的保证业务数据的数据安全。
进一步的,S202所述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具体可包括:
将所述非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根据机构私钥和云平台节点公钥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并对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进行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节点在接收到非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后传输给内网节点,由内网节点根据机构私钥和云平台节点公钥对业务数据进行解密,得到业务数据明文,进而根据业务数据的明文进行数据处理。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若所述中间节点为预设专网节点,则S201所述接收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标识发送的业务数据,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标识发送的经过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或者业务数据的明文。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金融专网安全性较高,因此在金融装网中传输数据可仅采用对称加密的方式对业务数据进行加密,或者不对业务数据进行加密,而是直接传输业务数据的明文。
进一步的,S202所述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具体包括:
将所述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根据预设密码对所述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并对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进行处理;或者,将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直接对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进行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节点将接收到的经过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或者业务数据的明文发送给内网节点,而内节点接收到经过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后,可以根据预设密码对所述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进而根据业务数据的明文进行数据处理;而内节点接收到业务数据的明文,可直接根据业务数据的明文进行数据处理。通过上述过程可减少加密和解密过程的复杂程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考虑到金融专网具有自己特定的通信协议,因此若所述中间节点为预设专网节点,则S201所述接收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标识发送的业务数据,具体可包括:
接收所述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标识发送的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协议为所述云平台节点与所述内网节点的预设通信协议。
在本实施例中,云平台节点和内网节点通常可设定为同一通信协议,计为第一协议,例如WebSocket协议、TCP/IP协议等,而云平台节点发送的业务数据为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
进一步的,S202所述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具体可包括:
将所述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转换为第二协议的业务数据,所述第二协议为所述中间节点的预设通信协议;
将所述第二协议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将所述第二协议的业务数据转换为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后,对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节点在接收到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后,可将第一业务数据转换为中间节点自己的第二协议的业务数据,进而在中间节点内务进行传输,直至传输至内网节点,再由内网节点将第二协议的业务数据转换为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进而对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当然,可选的,也可由云平台节点在将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发送给中间节点前,将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转换为第二协议的业务数据;可选的,也可由中间节点在将第二协议的业务数据发送给内网节点前,将第二协议的业务数据转换为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中间节点为DMZ区域的代理节点,由于属于机构,因此其通信协议可与云平台节点以及内网节点保持一致,因此不需要进行协议转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a所示,S204所述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包括:
S401、将所述业务数据添加到所述中间节点的消息队列中;
S402、将所述消息队列中当前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
S403、在接收到所述内网节点对当前的业务数据的响应消息后,将所述消息队列中当前的业务数据的下一条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节点在接收到业务数据后,可将业务数据添加到中间节点的消息队列中,其中消息队列可以部署于中间节点的内存中,依次将消息队列中的业务数据发送给各业务数据对应的内网节点,并且在每发一条业务数据后,等待接收内网节点对该条业务数据的响应(ACK)消息,在接收到响应消息后,再发送消息队列中的下一条业务数据。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可用指针指向当前发送的业务数据,当收到内网节点对该条业务数据的响应消息后,将指针指向下一条业务数据,从而可以保证业务数据的发送成功率,如图4b所示,每一个机构的消息队列均可采用上述的指针方式指向当前发送的业务数据。其中响应消息可以为内网节点一接收到业务数据就发送收到该业务数据的响应消息,也可以为内网节点对业务数据处理完毕后才发送的处理完毕的响应消息。
进一步的,若在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内网节点对当前的业务数据的响应消息,则重新将当前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内网节点;或者,将所述消息队列中当前的业务数据的下一条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内网节点迟迟未收到当前的业务数据的响应消息而耽误下一条业务数据的传输,因此在预定时间内未收到当前的业务数据的响应消息,则对当前的业务数据进行重发。当然,若重发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仍未收到响应消息,则可进行下一条业务数据的发送。或者,业务数据可以在中间节点处进行持久化,例如持久化到文件系统或数据库中,当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内网节点对当前的业务数据的响应消息,可直接进行下一条业务数据的发送,而中间节点在需要重新处理该条业务数据时,可向中间节点发送请求,中间节点根据请求重新发送该条业务数据。
此外,中间节点在接收到内网节点对当前的业务数据的响应消息后,也可将响应消息与业务数据关联存储到数据库中,或者修改数据库中的业务数据的状态,例如已处理、已接收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S201所述接收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机构标识发送的业务数据后,还包括:
S501、若确定未接收到所述云平台节点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则向所述云平台节点发送重发请求;
S502、接收所述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重发请求重新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节点也可能出现各种状况,导致未接收到云平台节点发送的业务数据,例如中间节点故障或者重启,此时中间节点可向云平台节点发送重发请求,而云平台节点则可根据重发请求向中间节点重新发送该些业务数据。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执行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流程,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为处于云平台节点与机构的内网节点之间的中间节点,且分别与所述云平台节点以及所述内网节点通信连接,所述云平台节点上部署有预设人工智能模型,如图6所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600包括:接收模块601、以及发送模块602。
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云平台节点根据机构标识发送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为所述云平台节点获取的,且所述业务数据包括所述机构标识和数据类别标识;
发送模块602,用于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中间节点为部署于隔离区的代理节点,其中所述隔离区为机构网络中所述内网节点与所述云平台节点之间的网络区域,且所述代理节点与所述云平台节点的服务接入点通信连接;或者
所述中间节点为预设专网节点,所述中间节点直接与所述云平台节点通信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若所述中间节点为代理节点,则所述接收模块601用于:
接收所述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标识发送的经过非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所述非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为所述云平台节点根据机构公钥和云平台节点私钥进行加密的业务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602用于:
将所述非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根据机构私钥和云平台节点公钥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并对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进行处理。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若所述中间节点为预设专网节点,则所述接收模块601用于:
接收所述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标识发送的经过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或者业务数据的明文;
所述发送模块602用于:
将所述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根据预设密码对所述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并对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进行处理;或者
将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直接对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进行处理。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若所述中间节点为预设专网节点,则所述接收模块601用于:
接收所述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标识发送的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协议为所述云平台节点与所述内网节点的预设通信协议;将所述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转换为第二协议的业务数据,所述第二协议为所述中间节点的预设通信协议
所述发送模块602用于:
将所述第二协议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将所述第二协议的业务数据转换为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后,对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发送模块602在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时,用于:
将所述业务数据添加到所述中间节点的消息队列中;
将所述消息队列中当前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
在接收到所述内网节点对当前的业务数据的响应消息后,将所述消息队列中当前的业务数据的下一条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发送模块602还用于:
若在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内网节点对当前的业务数据的响应消息,则重新将当前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内网节点;或者,将所述消息队列中当前的业务数据的下一条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接收模块601还用于:
若确定未接收到所述云平台节点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则向所述云平台节点发送重发请求;
接收所述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重发请求重新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业务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云平台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解析得到的交易数据、风险数据、咨询数据、新闻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具体用于执行上述图2、4、5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具体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在云平台节点与机构的内网节点之间部署中间节点,并在云平台节点上部署有预设人工智能模型,由云平台节点通过预设人工智能模型对源数据处理后得到业务数据,并将业务数据根据机构标识发送给对应的中间节点,再由中间节点将业务数据发送给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由该内网节点对业务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内网节点可打破云平台节点和内网节点之间的数据壁垒,并且有效提高数据传输到内网节点的效率,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同时可以借助云平台节点部署人工智能模型,由云平台节点为内网节点提供人工智能服务,且可降低内网节点的维护成本。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间节点可以执行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流程,中间节点可以为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数据传输装置70包括存储器71、处理器72、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71中,并被配置为由处理器72执行以上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此外,数据传输装置70还可具有收发器73,用于发送和接收控制指令和/或业务数据。
图7所示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中间节点,所述中间节点处于云平台节点与机构的内网节点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云平台节点以及所述内网节点通信连接,所述云平台节点上部署有预设人工智能模型,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云平台节点根据机构标识发送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为所述云平台节点通过预设人工智能模型对源数据处理后得到的,且所述业务数据包括所述机构标识和数据类别标识;
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节点为部署于隔离区的代理节点,其中所述隔离区为机构网络中所述内网节点与所述云平台节点之间的网络区域,且所述代理节点与所述云平台节点的服务接入点通信连接;或者
所述中间节点为预设专网节点,所述中间节点直接与所述云平台节点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间节点为代理节点,则所述接收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标识发送的业务数据,包括:
接收所述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标识发送的经过非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所述非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为所述云平台节点根据机构公钥和云平台节点私钥进行加密的业务数据;
所述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包括:
将所述非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根据机构私钥和云平台节点公钥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并对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进行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间节点为预设专网节点,则所述接收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标识发送的业务数据,包括:
接收所述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标识发送的经过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或者业务数据的明文;
所述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包括:
将所述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根据预设密码对所述对称加密的业务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并对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进行处理;或者
将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直接对所述业务数据的明文进行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中间节点为预设专网节点,则所述接收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标识发送的业务数据,包括:
接收所述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中间节点的标识发送的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协议为所述云平台节点与所述内网节点的预设通信协议;
将所述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转换为第二协议的业务数据,所述第二协议为所述中间节点的预设通信协议;
所述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包括:
将所述第二协议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将所述第二协议的业务数据转换为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后,对第一协议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包括:
将所述业务数据添加到所述中间节点的消息队列中;
将所述消息队列中当前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
在接收到所述内网节点对当前的业务数据的响应消息后,将所述消息队列中当前的业务数据的下一条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在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内网节点对当前的业务数据的响应消息,则重新将当前的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内网节点;或者,将所述消息队列中当前的业务数据的下一条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机构标识发送的业务数据后,还包括:
若确定未接收到所述云平台节点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则向所述云平台节点发送重发请求;
接收所述云平台节点根据所述重发请求重新发送的所述业务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云平台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解析得到的交易数据、风险数据、咨询数据、新闻数据。
10.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为处于云平台节点与机构的内网节点之间的中间节点,且分别与所述云平台节点以及所述内网节点通信连接,所述云平台节点上部署有预设人工智能模型,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云平台节点根据机构标识发送的业务数据,所述业务数据为所述云平台节点获取的,且所述业务数据包括所述机构标识和数据类别标识;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给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以使所述数据类别标识对应的内网节点对所述业务数据进行处理。
1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及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以及所述收发器通过电路互联;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和发送业务数据;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云平台节点以及机构的内网节点,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为处于云平台节点与机构的内网节点之间中间节点,且分别与所述云平台节点以及所述内网节点通信连接,所述云平台节点上部署有预设人工智能模型。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046979.6A 2021-01-14 2021-01-14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47656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6979.6A CN114765627A (zh) 2021-01-14 2021-01-14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6979.6A CN114765627A (zh) 2021-01-14 2021-01-14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5627A true CN114765627A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63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46979.6A Pending CN114765627A (zh) 2021-01-14 2021-01-14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65627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5914A (zh) * 2008-12-31 2009-06-24 深圳市嘉讯软件有限公司 融合通信业务网络平台、ias、企业网络平台及通信方法
CN103475699A (zh) * 2013-08-27 2013-12-25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网代理装置及企业网与公网通信的方法
US20160315912A1 (en) * 2015-04-13 2016-10-27 Ajit Ramachandra Mayya Method and system of establishing 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in a cloud service for branch networking
CN107295010A (zh) * 2017-08-02 2017-10-24 杭州谷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云服务平台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8334079A (zh) * 2018-01-17 2018-07-27 佛山杰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驾驶汽车路况信息实时获取方法
US20180337803A1 (en) * 2017-05-17 2018-11-22 Hand Held Product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nabling sec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mobile devices and a network
CN109313687A (zh) * 2016-01-24 2019-02-05 赛义德·卡姆兰·哈桑 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安全
CN109327513A (zh) * 2018-09-21 2019-02-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交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66713A (zh) * 2019-06-28 2019-09-20 深圳市网心科技有限公司 内外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代理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US20190386957A1 (en) * 2018-06-15 2019-12-19 Orock Technologies, Inc. Secure on-premise to cloud communication
CN110708338A (zh) * 2019-11-05 2020-01-17 江苏税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层网络架构的内外网数据交互系统及其方法
WO2020115002A1 (fr) * 2018-12-06 2020-06-11 Worldline Dispositif pour communiquer dans un reseau de passerelles heterogenes par reseau radio avec au moins un nœud et par un reseau longue distance, avec au moins un destinataire
CN111818100A (zh) * 2020-09-04 2020-10-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跨网配置通道的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5914A (zh) * 2008-12-31 2009-06-24 深圳市嘉讯软件有限公司 融合通信业务网络平台、ias、企业网络平台及通信方法
CN103475699A (zh) * 2013-08-27 2013-12-25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网代理装置及企业网与公网通信的方法
US20160315912A1 (en) * 2015-04-13 2016-10-27 Ajit Ramachandra Mayya Method and system of establishing 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in a cloud service for branch networking
CN109313687A (zh) * 2016-01-24 2019-02-05 赛义德·卡姆兰·哈桑 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安全
US20180337803A1 (en) * 2017-05-17 2018-11-22 Hand Held Product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nabling sec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mobile devices and a network
CN107295010A (zh) * 2017-08-02 2017-10-24 杭州谷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云服务平台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8334079A (zh) * 2018-01-17 2018-07-27 佛山杰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驾驶汽车路况信息实时获取方法
US20190386957A1 (en) * 2018-06-15 2019-12-19 Orock Technologies, Inc. Secure on-premise to cloud communication
CN109327513A (zh) * 2018-09-21 2019-02-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交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115002A1 (fr) * 2018-12-06 2020-06-11 Worldline Dispositif pour communiquer dans un reseau de passerelles heterogenes par reseau radio avec au moins un nœud et par un reseau longue distance, avec au moins un destinataire
CN110266713A (zh) * 2019-06-28 2019-09-20 深圳市网心科技有限公司 内外网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代理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0708338A (zh) * 2019-11-05 2020-01-17 江苏税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层网络架构的内外网数据交互系统及其方法
CN111818100A (zh) * 2020-09-04 2020-10-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跨网配置通道的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蔡莹: "企业内网中的数据隔离与交换技术探索", 科技资讯, 13 February 2017 (2017-0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2758B (zh) 银企直联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05170A (zh) 基于区块链的外部服务访问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294463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ext-aware security control in cloud environment
KR101810622B1 (ko) 모바일 디바이스 데이터를 획득하기 위한 시스템들, 방법들,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들
US10803154B2 (en) Multicomputer system for user data authentication and processing
US115682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omalies in mission critical environments using word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US1167761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al-time processing and transmitting of high-priority notifications
US1013576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and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within an organization
CN107153599B (zh) 一种记录以及回放用户操作的方法及设备
KR102179792B1 (ko) 웹 브라우저 기반 스크래핑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2367164B (zh)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3905194A (zh) 身份溯源认证方法及系统
US20220172516A1 (en) Monitoring Devices at Enterprise Locations Using Machine-Learning Models to Protect Enterprise-Managed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CN108055653A (zh) 云播报方法及系统
CN112860805A (zh) 一种区块链数据交互方法及系统
KR20210055878A (ko) 블록체인 기반의 제품안전정보 관리 시스템
CN114765627A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4333515B (zh) 一种swift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2032752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electronic transaction account information messages
CN115550003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665274A (zh) 异构协议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737077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833418B (zh) 用于防御攻击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58576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1786937B (zh) 用于识别恶意请求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