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9813A -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及其投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及其投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9813A
CN114759813A CN202110025449.3A CN202110025449A CN114759813A CN 114759813 A CN114759813 A CN 114759813A CN 202110025449 A CN202110025449 A CN 202110025449A CN 114759813 A CN114759813 A CN 114759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damping
damping module
bypass
valv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254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兆庆
张君君
董云龙
汪楠楠
卢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R Electric Co Ltd, N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254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598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59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98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 H02H7/1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 H02H7/12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for inverters, i.e. dc/ac converters
    • H02H7/1225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for inverters, i.e. dc/ac converters responsive to internal faults, e.g. shoot-throug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02M7/538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 H02M7/53871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in a bridge configuration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及其投切的方法和电子设备,换流器包括:换流器桥臂、功率模块、阻尼模块、功率模块旁路开关和阻尼模块旁路开关;在换流器桥臂工作在故障电流情况下,阻尼模块阀控设备接收闭锁信号,立即闭锁换流器桥臂上的所有阻尼模块开关管,阻尼电阻等效接入换流器电路;当阻尼模块自身故障无法旁路时,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向相邻功率模块发送旁路命令;在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同时检测到功率模块旁路和/或阻尼模块自身故障无法旁路情况下,功率模块旁路开关闭合,旁路换流器,阻尼模块故障不影响系统继续运行,上送阻尼模块故障信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实现快速衰减桥臂电流作用和进行桥臂阻尼模块故障处理。

Description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及其投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及其投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直流换流器设计容量的增加,柔性直流线路故障对于交流系统的冲击也随之不断增大,对柔性直流线路故障的自清除、重新启动能力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在没有采取措施情况下,直流线路经过故障后重新启动的时间较长,为秒级,主要受限于:跳开交流进线开关的时间、故障电流衰减和熄弧时间、跳开和重合直流开关的时间。这其中故障电流衰减和熄弧时间耗时最长,目前直流线路故障解决例如采用直流断路器,或者采用全桥换流阀,或者双钳位模块等。以上全桥模块、双嵌位模块、改进型双模块方案需要修改换流阀结构,如果在新建工程可以考虑,但同时也要考虑造价和必要性。
另外在一些柔性直流双极半桥换流器应用场合,在出现阀侧故障时,由于阀侧接地点和直流侧形成故障电流通路,也同样会导致故障电流衰减和熄弧时间耗时较长问题,这类问题可能会导致交流侧开关安装处电流过零点耗时较长,加长了交流侧开关的断开时间。
现有技术中,在换流阀的桥臂安装阻尼模块,每个阻尼模块均由阻尼电阻、阻尼模块开关管并联组成。正常运行情况下,阻尼模块中的阻尼模块开关管导通,阻尼电阻被旁路;而直流故障情况下,阻尼模块开关管闭锁,阻尼电阻流过故障电流。
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一些技术方案中增加额外的储能电容,涉及到阻尼模块回路储能电容的充电和补能,同时涉及到“启动正向电流充电状态”“正向电流补能状态”两种操作,这两种操作和储能电容的补能相关,另外还涉及到额外增加的开关管的操作。但是,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故障情况是:由于外部取能电源系统自身问题导致的阻尼旁路开关无法合上的问题。
阻尼模块的控制投切策略,如换流器直流线路发生故障后,如何加速重启过程,以及在换流器阀侧发生故障后,如何加速交流侧开关的断开故障电流过程,这两方面策略应用都需要换流器中功率模块以及阻尼模块的阀控之间交互和配合,目前没有提及有效的技术方案。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及其保护投切的方法,能实现快速衰减桥臂电流作用,进行桥臂阻尼模块故障处理。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包括:换流器桥臂;功率模块,设置在换流器桥臂上,功率模块具有功率模块旁路开关;阻尼模块,设置在换流器桥臂上,向相邻功率模块取能,与功率模块串联,包括阻尼模块开关管及与阻尼模块开关管并联的阻尼电阻,功率模块旁路开关跨接到相邻的功率模块和阻尼模块以同时旁路相邻的功率模块和阻尼模块;阻尼模块阀控设备,与阻尼模块控制连接,并直接或间接控制相邻的功率模块旁路开关;功率模块阀控设备,与功率模块控制连接。
根据一些实施例,阻尼模块开关管为IGBT、IGCT、GTO或MOSFET。
根据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阻尼模块旁路开关,与阻尼模块并联,与阻尼模块阀控设备交互通信。
根据一些实施例,阻尼模块阀控设备与换流器桥臂上的功率模块阀控设备同装置配置或分开装置配置。
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用于如上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投切方法,在阻尼模块阀控设备用于在换流器桥臂正常解锁运行情况下,阻尼模块阀控设备通过触发导通阻尼模块开关管的方式旁路阻尼电阻;接收控制保护设备发送的闭锁信号后,换流器桥臂上的所有阻尼模块开关管立即闭锁,阻尼模块的阻尼电阻等效接入换流器电路;当阻尼模块自身故障无法旁路时,阻尼模块阀控信息处理器向相邻功率模块发送旁路命令,使得相邻功率模块旁路开关闭合。
根据一些实施例,阻尼模块阀控设备设定每个换流器桥臂上的冗余阻尼模块个数;当检测到阻尼模块故障旁路后,冗余阻尼模块的个数减一;当冗余阻尼模块的个数小于或等于零时,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发出跳闸请求。
根据一些实施例,阻尼模块阀控设备检测功率模块的储能电容电压、功率模块状态信息和阻尼模块的状态信息。
根据一些实施例,阻尼模块阀控设备与相邻的功率模块阀控设备之间相互通信,当阻尼模块自身故障无法旁路时,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发送旁路命令给相邻的功率模块使得功率模块旁路开关闭合,同时接收相邻功率模块的旁路信息。
根据一些实施例,在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在同时检测到相邻功率模块旁路和阻尼模块自身故障无法旁路情况下,上送阻尼模块故障信息至后台系统。
根据一些实施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还包括阻尼模块旁路开关,与阻尼模块并联,与阻尼模块阀控设备交互通信,检测到阻尼模块故障,包括:检测到阻尼模块的光耦电源故障;检测到高压电源故障;检测到阻尼模块上传信号到阻尼阀控设备的上行通道故障;检测到阻尼阀控设备下发指令到阻尼模块的下行通道故障;检测到阻尼模块取能功率模块电容的电压低于定值的故障,其中,以上阻尼模块故障作为报警信息上送到后台系统。
根据一些实施例,阻尼阀控设备通过接入相邻功率模块上的储能电容取能,阻尼模块连接储能电容电压低于定值后,阻尼模块旁路开关闭合,欠压旁路阻尼模块。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文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多电平换流器桥臂上增加的阻尼模块投切方法,能够保证阻尼模块的正常工作,不会因为阻尼模块的故障无法旁路影响了整个换流器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过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投切的方法,可以缩短故障电流衰减和熄弧耗时,出现故障后可加速桥臂电抗器内残余能量的释放,减少短路电流衰减时间,缩短这一时间后,辅以适当的重启动策略后,将使从检测到直流线路故障直到重新启动的整个过程花费的时间缩短至300ms~500ms内,使得柔性直流对于线路故障的处理能力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可以方便和低成本解决线路故障重启的问题。
另一方面,换流器的交流阀侧故障时,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交流侧开关安装处电流过零点耗时,从而使得交流侧开关的断开时间在正常断开时间范围内。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并不超出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图1a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功率模块和阻尼模块换流器桥臂的示意图。
图1b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投切方法图流程图。
图2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功率模块和阻尼模块换流器桥臂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单独配置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阻尼模块阀控设备与功率模块阀控设备合并配置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阻尼模块从相邻功率模块取能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组元、材料、装置等。在这些情况下,将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步骤、材料或者操作。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图1a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功率模块和阻尼模块换流器桥臂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功率模块和阻尼模块换流器桥臂示意图。
根据实施例,在换流器的上下桥臂安装若干个阻尼模块200,每个阻尼模块200均为阻尼电阻203、阻尼模块开关管202并联组成。
正常运行情况下,阻尼模块200中的阻尼模块开关管202导通,阻尼电阻203被旁路;而直流故障情况下,阻尼模块开关管202闭锁,阻尼电阻流过故障电流。
当换流器直流线路发生故障后,如何加速重启过程,以及在换流器阀侧发生故障后,如何加速交流侧开关的断开故障电流过程,这两方面策略应用都需要换流器中功率模块以及阻尼模块的阀控之间交互和配合,目前没有提及有效的技术方案。
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及保护投切的方法,以解决缩短故障电流衰减和熄弧时间耗时,可加速故障后桥臂电抗器内残余能量的释放,减少短路电流衰减时间,使得柔性直流对于线路故障的处理能力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可以应用在快速和低成本解决因线路故障重启问题的场合。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申请示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a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换流器桥臂由功率模块100以及阻尼模块200构成,阻尼模块200的阻尼阀控设备(图未示出)在换流器桥臂正常解锁运行情况下,通过触发导通阻尼模块开关管202方式旁路阻尼电阻203,相邻功率模块的旁路开关101跨接到阻尼模块200,阻尼模块旁路开关201与阻尼模块200并联。
具体地,阻尼模块开关管202包括IGBT及与IGBT反向并联的续流二极管,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可选地,阻尼模块开关管202可以为IGBT、IGCT、GTO或MOSFET。
可选地,功率模块旁路开关101合闸后保持机械动作,在接收到闭合信号后,功率模块旁路开关101能够保持合闸状态。
根据实施例,换流器闭锁后接收控制保护设备下发的闭锁信号立即闭锁六个换流桥臂的所有阻尼模块开关管202,六个换流桥臂的阻尼模块的电阻203等效接入换流器电路,起到快速衰减换流桥臂电流作用。
换流器闭锁后,接收控制保护设备下发的闭锁信号可以是正常闭锁情况,也可以是直流线路故障500情况下故障电流300流过功率模块100、阻尼模块200时故障状况下紧急闭锁,后面将结合图1b详细说明。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完成六个换流桥臂的阻尼模块200接入的相邻功率模块100的电容电压上传收集以及包括功率模块100、以及阻尼模块200的状态信息、故障/报警状态信息汇集;
根据实施例,阻尼模块200的阻尼阀控设备通过接入相邻功率模块100的电容电压取能,阻尼模块阀控收集接入的相邻功率模块100的旁路信息,当阻尼模块200自身故障无法旁路时,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向相邻所述功率模块100发送旁路命令,在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同时检测到功率模块旁路开关101合上以及阻尼模块200自身故障情况下,阻尼模块故障不影响系统继续运行,阻尼模块阀控设备收集阻尼模块故障报警信息。
根据实施例,阻尼阀控设备通过接入相邻所述功率模块100上的储能电容取能,当阻尼模块200连接所述储能电容电压低于定值后,阻尼模块旁路开关201闭合,欠压旁路阻尼模块200。
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上述方法能够保证阻尼模块的正常工作,不会因为阻尼模块的故障无法旁路影响了整个换流器系统的正常运行。
图1b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投切方法流程图。
参照图1a的实施例,在S101在换流器桥臂正常解锁运行情况下,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图未示出)通过触发导通阻尼模块开关管202的方式旁路阻尼电阻200。
在S103接收控制保护设备(图未示出)发送的闭锁信号后,换流器桥臂上的阻尼模块开关管202立即闭锁,阻尼模块的阻尼电阻203等效接入换流器电路以衰减故障电流。
在S105当阻尼模块200自身故障无法旁路时,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向相邻功率模块100发送旁路命令,使得相邻功率模块旁路开关101闭合。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如前述出现阀侧故障500情况下,换流器闭锁后,阻尼阀控设备闭锁阻尼模块200,阻尼模块的电阻203等效接入换流器桥臂。
故障电流300流过功率模块100、阻尼模块200,通过直流侧接地点400以及故障点形成回路,阻尼模块的电阻203的等效接入会对换流器桥臂故障电流300形成加速衰减,加快交流侧开关断开时间。
根据实施例,阻尼模块阀控设备设定每个换流器桥臂上的冗余阻尼模块个数;当检测到阻尼模块故障旁路后,冗余阻尼模块的个数减一;当冗余阻尼模块的个数小于或等于零时,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发出跳闸请求。
根据实施例,阻尼模块阀控设备检测功率模块的储能电容电压、功率模块状态信息和阻尼模块的状态信息。当阻尼阀控检设备测到阻尼模块故障信息时,阻尼模块故障信息作为报警信息上送到后台系统,具体地,包括:阻尼模块的光耦24V电源故障;高压电源故障;检阻尼模块到阻尼阀控设备的上行通道故障;阻尼阀控设备到阻尼模块的下行通道故障;阻尼模块取能所述功率模块电容的电压低于定值的故障。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功率模块阀控设备、控制保护设备都属于后台系统管理。
根据实施例,阻尼阀控设备收集接入的相邻功率模块100的旁路信息,阻尼阀控设备可以向相邻功率模块100发送旁路命令,相邻功率模块100的旁路开关101跨接到阻尼模块201,在同时检测到功率模块旁路开关101和阻尼模块200自身故障情况下,阻尼模块故障不影响系统继续运行,仅上送阻尼模块故障报警信息。
图3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单独配置示意图。图4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阻尼模块阀控设备与功率模块阀控设备合并配置的示意图。
参见图3,阀控单元3000可选地,在阻尼模块阀控设备与换流器桥臂的功率模块阀控设备分开装置配置情况下,阻尼模块单独通过光纤接口板连接阻尼阀控设备控制板,左右分别是配置的阻尼阀控设备控制板A和阻尼阀控设备控制板B。
参见图4,阀控单元4000可选地,在阻尼模块阀控设备与换流器桥臂的功率模块阀控设备同装置配置阀控设备情况下,阻尼模块200和功率模块100一起配置,通过光纤接口板连接阻尼阀控设备和功率模块封装的控制板,左右分别是配置的阻尼模块加功率模块控制板A以及阻尼模块加功率模块控制板B。
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需要修改换流器的结构,当换流器直流线路发生故障后,功率模块以及阻尼模块的阀控设备之间交互和配合,通过检测阻尼模块冗余个数,发出跳闸请求。能够保证阻尼模块的正常工作,不会因为阻尼模块的故障无法旁路影响了整个换流器系统的正常运行。
图5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阻尼模块从相邻功率模块取能的意图。
参见图5,根据实施例,功率模块控制板卡102输出功率模块阀控设备的控制信号,包括功率模块100上的上、下功率开关管的触发信号以及功率模块旁路开关101的触发旁路信。
阻尼模块控制板卡204输出阻尼模块阀控设备的控制信号,包括阻尼模块200上的阻尼模块开关管202的触发信号以及阻尼模块旁路开关201的触发旁路信号。
功率模块控制板卡102和阻尼模块控制板卡204分别通过功率模块电源系统、阻尼模块电源系统获取供电电能,使得阻尼模块阀控设备与阻尼模块控制连接,并直接或间接控制相邻的功率模块旁路开关101。
根据一些实施例,阻尼阀控设备通过阻尼模块电源系统取能,阻尼模块电源系统是通过相邻模块上的储能电容获取电能,阻尼模块200上的阻尼模块开关管202的电压低于定值后,阻尼模块旁路开关201闭合,欠压旁路阻尼模块200。
图6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下面参照图6描述根据本申请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600。图6显示的电子设备6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6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6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处理单元610、至少一个存储单元6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620和处理单元610)的总线630、显示单元640等。
其中,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被处理单元610执行,使得处理单元610执行本说明书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法。
总线6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6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7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6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6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6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6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6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网络适配器660可以通过总线630与电子设备6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6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具有阻尼模块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投切方法一方面可以解决缩短故障电流衰减和熄弧时间耗时,可加速故障后桥臂电抗器内残余能量的释放,减少短路电流衰减时间,缩短这一时间后,辅以适当的重启动策略后,将使从检测到直流线路故障直到重新启动的整个过程花费的时间缩短至300ms~500ms内,使得柔性直流对于线路故障的处理能力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可以方便和低成本解决一些需要线路故障重启问题的场合应用;另一方面,但换流器交流阀侧故障时,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小交流侧开关安装处电流过零点耗时,从而可以使得交流侧开关的断开时间在正常断开时间范围内。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仅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基于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做出的改变或变形之处,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包括:
换流器桥臂;
功率模块,设置在所述换流器桥臂上,所述功率模块具有功率模块旁路开关;
阻尼模块,设置在所述换流器桥臂上,向相邻所述功率模块取能,与所述功率模块串联,包括阻尼模块开关管及与所述阻尼模块开关管并联的阻尼电阻,所述功率模块旁路开关跨接到相邻的功率模块和阻尼模块以同时旁路相邻的所述功率模块和所述阻尼模块;
阻尼模块阀控设备,与阻尼模块控制连接,并直接或间接控制相邻的功率模块旁路开关;
功率模块阀控设备,与功率模块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尼模块旁路开关,与所述阻尼模块并联,与所述阻尼模块阀控设备交互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模块开关管为IGBT、IGCT、GTO或MOSFE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模块阀控设备与所述换流器桥臂上的所述功率模块阀控设备同装置配置或分开装置配置。
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投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换流器桥臂正常解锁运行情况下,所述阻尼模块阀控设备通过触发导通所述阻尼模块开关管的方式旁路所述阻尼电阻;
接收控制保护设备发送的闭锁信号后,所述换流器桥臂上的所述阻尼模块开关管立即闭锁,所述阻尼模块的所述阻尼电阻等效接入换流器电路以衰减故障电流;
当所述阻尼模块自身故障无法旁路时,所述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向相邻功率模块发送旁路命令,使得相邻所述功率模块旁路开关闭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阻尼模块阀控设备设定每个所述换流器桥臂上的冗余阻尼模块个数;
当检测到所述阻尼模块故障旁路后,冗余阻尼模块的个数减一;
当所述冗余阻尼模块的个数小于或等于零时,所述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发出跳闸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阻尼模块阀控设备检测所述功率模块的储能电容电压、所述功率模块状态信息和阻尼模块的状态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模块阀控设备与相邻的功率模块阀控设备之间相互通信,当所述阻尼模块自身故障无法旁路时,所述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发送旁路命令给相邻的功率模块使得所述功率模块旁路开关闭合,同时接收相邻所述功率模块的旁路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在同时检测到相邻所述功率模块旁路和所述阻尼模块自身故障无法旁路情况下,上送阻尼模块故障信息至后台系统。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还包括阻尼模块旁路开关,与所述阻尼模块并联,所述阻尼模块阀控设备在检测到阻尼模块故障时闭合所述阻尼模块旁路开关,所述阻尼模块故障包括如下故障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阻尼模块的光耦电源故障;
高压电源故障;
所述阻尼模块上传信号到所述阻尼阀控设备的上行通道故障;
所述阻尼阀控设备下发指令到所述阻尼模块的下行通道故障;
所述阻尼模块取能所述功率模块的储能电容的电压低于定值的故障,
其中,以上所述阻尼模块故障作为报警信息上送到后台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功率模块的储能电容的电压低于定值后,所述阻尼模块欠压旁路。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110025449.3A 2021-01-08 2021-01-08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及其投切的方法 Pending CN1147598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5449.3A CN114759813A (zh) 2021-01-08 2021-01-08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及其投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5449.3A CN114759813A (zh) 2021-01-08 2021-01-08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及其投切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9813A true CN114759813A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25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25449.3A Pending CN114759813A (zh) 2021-01-08 2021-01-08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及其投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598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0110B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阀保护方法
EP3024109B1 (en) Valve bas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or
CA2734911C (en) Bridging unit
CA2793542C (en) Converter cell for cascaded converters,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bypassing a faulty converter cell
US8305782B2 (en) Redundant current valve control in 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JP2695941B2 (ja) 無停電電源装置
CN110829811A (zh) 一种mmc功率模块过压保护电路及多级旁路方法
CN103107689A (zh) 一种级联型变频器、功率单元及其旁路模块
EP2719067A1 (en) Method for energizing a chain-link converter, controller, computer progra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CN110739837A (zh) 一种采用双旁路开关的mmc功率模块及过压三旁路方法
CN103138589A (zh) 用于运行转换器的方法以及开关单元和转换器
CN107947340B (zh) 一种电源快速切换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CN107370393A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子模块拓扑结构及其保护方法
JP6161774B2 (ja) 送電系統システム、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開閉器
CN110635675A (zh) 一种基于黑模块检测的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启动方法
CN209844635U (zh) 一种智能冗余电源转换装置
CN111030493A (zh) 一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子模块及其保护电路
CN114520586A (zh) 一种旁路开关拒动不跳闸子模块及其换流阀
CN114759813A (zh)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及其投切的方法
CN112583242B (zh) 一种功率模块旁路开关的冗余取能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45787B (zh) 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的保护系统及其保护控制方法
CN109301821A (zh)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用的冗余切换系统
JP7143548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1606100U (zh) 一种低损耗快速切换电源
CN107979077A (zh) 高压大容量架空线柔性直流系统故障快速清除及恢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