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7019A - 电缆通道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缆通道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57019A CN114757019A CN202210309031.XA CN202210309031A CN114757019A CN 114757019 A CN114757019 A CN 114757019A CN 202210309031 A CN202210309031 A CN 202210309031A CN 114757019 A CN114757019 A CN 1147570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int
- cable channel
- channel
- path
- poin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269 metabolic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857 radio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57 reac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845 search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1261 hazardous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66 anti-cip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7 mechanical methods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26 mechanical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87 sel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16—Cables, cable trees or wire harness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2—Reliability analysis or reliability optimisation; Failure analysis, e.g. worst case scenario performanc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缆通道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方法包括: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根据可规划定位点,确定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根据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将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根据电缆敷设规则,在规避厂房内其他物项前提下,自动完成电缆敷设规划设计,能够快速有效的完成电缆敷设规划设计,并且极大的减少核电站布置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另外在完成电缆敷设自动规划设计后,还可自动根据电缆通道规划情况完成电缆桥架建模,并支持后续的电缆自动敷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道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通道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核电站主电缆通道是指反应堆厂房、辅助厂房、电气厂房和连接厂房等从发电机到主配电柜,再从主配电柜到主要用电设备的电力、测控和通讯用电电缆通道。主电缆通道布置设计的优化与否,直接影响核电站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也关系到电缆敷设的经济性和施工工艺的复杂性。相较于常规电缆通道,核电站一回路的主电缆通道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安全级冗余系列设备供电回路的相互独立性、安全级设备与非安全级设备供电回路的相互独立性,不同电压等级电缆供电回路的实体隔离等问题,保证反应性控制、余热排出和放射性物质包容等相关安全相关功能的执行,使主电缆通道的布置设计满足单一故障准则的要求。
由于核电站主电缆通道设计长度达数十公里,且规划设计规则复杂,加上厂房内设备和工艺管道数量众多,存在大量空间干涉问;并且在规划完成后,还需完成电缆桥架及支吊架的三维建模。因此通过人为规划的核电站主电缆通道规划设计方式将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自动高效的电缆通道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缆通道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其中,空间定位点是在三维模型的横轴、纵轴和竖轴三个方向上,基于单位间隔对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进行空间划分所确定的,可规划定位点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允许敷设电缆的坐标定位点,基本信息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配套设施结构和设计要求;
根据可规划定位点,确定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
根据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
将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包括:
获取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所有空间定位点;
将配套设施结构所处位置的空间定位点作为第一空间定位点,将所有空间定位点中不满足设计要求的空间定位点作为第二空间定位点;
将所有空间定位点中除第一空间定位点和第二空间定位点之外的空间定位点,作为可规划定位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可规划定位点,确定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包括:
获取电缆通道中的厂房入口坐标、厂房出口坐标和电负荷接线位置坐标;
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厂房入口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起点,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厂房出口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终点;
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电负荷接线位置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中间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中间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应地,根据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包括:
根据中间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对中间点进行排序,得到序列表;
根据预设算法,确定序列表中第一个中间点与起点之间的第一路径、序列表中每相邻两个中间点之间的第二路径以及序列表中最后一个中间点与终点之间的第三路径;
根据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及第三路径,确定从起点到终点的若干通道路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空间定位点的坐标由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组成,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一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一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差值,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二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二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二差值,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三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三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三差值;相应地,根据中间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将中间点进行排序,得到序列表,包括:
根据每一中间点对应的第一差值,对所有中间点进行第一次排序,得到初始序列表;
若第一次排序过程中存在具有相同第一差值的中间点,则根据对应的第二差值对具有相同第一差值的中间点进行第二次排序,得到更新后的初始序列表;
若第二次排序过程中存在具有相同第二差值的中间点,则根据对应的第三差值对具有相同第二差值的中间点进行第三次排序,得到最终的序列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包括通道路径长度和通道路径折弯数量;相应地,将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包括:
计算若干通道路径的每一长度,将长度最短的通道路径作为第一路径;
计算第一路径中每一路径的折弯数量,将折弯数量最小的第一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缆通道设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其中,空间定位点是在三维模型的横轴、纵轴和竖轴三个方向上,基于单位间隔对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进行空间划分所确定的,可规划定位点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允许敷设电缆的坐标定位点,基本信息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配套设施结构和设计要求;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可规划定位点,确定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将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其中,空间定位点是在三维模型的横轴、纵轴和竖轴三个方向上,基于单位间隔对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进行空间划分所确定的,可规划定位点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允许敷设电缆的坐标定位点,基本信息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配套设施结构和设计要求;
根据可规划定位点,确定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
根据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
将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其中,空间定位点是在三维模型的横轴、纵轴和竖轴三个方向上,基于单位间隔对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进行空间划分所确定的,可规划定位点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允许敷设电缆的坐标定位点,基本信息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配套设施结构和设计要求;
根据可规划定位点,确定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
根据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
将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其中,空间定位点是在三维模型的横轴、纵轴和竖轴三个方向上,基于单位间隔对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进行空间划分所确定的,可规划定位点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允许敷设电缆的坐标定位点,基本信息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配套设施结构和设计要求;
根据可规划定位点,确定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
根据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
将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上述电缆通道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其中,空间定位点是在三维模型的横轴、纵轴和竖轴三个方向上,基于单位间隔对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进行空间划分所确定的,可规划定位点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允许敷设电缆的坐标定位点,基本信息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配套设施结构和设计要求;根据可规划定位点,确定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根据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将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通过核电站主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根据电缆敷设规则,在规避厂房内其他物项前提下,自动完成电缆敷设规划设计,能够快速有效的完成电缆敷设规划设计,并且极大的减少核电站布置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另外在完成电缆敷设自动规划设计后,还可自动根据电缆通道规划情况完成电缆桥架建模,并支持后续的电缆自动敷设。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电缆通道设计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电缆通道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三维模型中空间定位点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电缆通道设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最终通道路径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电缆通道设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缆通道设计方法,可以是实时采集电缆通道的信息进行建模,从而对电缆通道进行设计,也可以是提前获取与将要设计的电缆通道相关的信息和数据,据此对电缆通道的规划进行设计。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以提前获取数据进而对电缆通道规划设计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进行通信。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存储服务器104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存储系统可以集成在服务器104上,也可以放在云上或其他网络服务器上。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可为智能音箱、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车载设备等。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头戴设备等。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电缆通道设计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其中,空间定位点是在三维模型的横轴、纵轴和竖轴三个方向上,基于单位间隔对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进行空间划分所确定的,可规划定位点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允许敷设电缆的坐标定位点,基本信息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配套设施结构和设计要求;
其中,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是提前通过对电缆通道厂房环境进行检测得到的,包括了电缆通道所处环境和周围设备结构,为了便于快速定位主电缆通道的位置,会将厂房的所处空间进行划分和坐标定位,如图3所示,从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所处的空间坐标系的X、Y、Z三个轴的方向对空间进行划分,得到若干空间定位点。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常规电缆通道,核电站一回路的主电缆通道规划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安全级冗余系列设备供电回路的相互独立性、安全级设备与非安全级设备供电回路的相互独立性,不同电压等级电缆供电回路的实体隔离等问题,保证反应性控制、余热排出和放射性物质包容等相关安全相关功能的执行,使主电缆通道的布置设计满足单一故障准则的要求,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空间定位点都可以敷设电缆通道,且,在对多条电缆进行敷设时会对彼此造成影响。
具体地,根据电缆通道的设计要求和已有的电缆通道所在厂房中其他设施的位置对应的空间定位点,对所有的空间定位点进行筛选,确定可规划定位点。例如,明确创建规划电缆通道电压等级、安全系列、桥架类型信息;将空间中,被设备、结构、管道等物项占据的空间定位点标记为不可用;根据电缆通道的设计的基本原则,将不符合设计原则的空间定位点标记为不可用,例如:危险区域的空间定位点,均设置为不可用;在规划A列电缆桥架时,B列桥架最小分隔间距内的空间定位点,均设置为不可用;等。经筛选后,其余空间定位点,均标记为可用的可规划定位点。
步骤204,根据可规划定位点,确定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
其中,电缆通道的中间点是指在需要规划的电缆通道在敷设时必须要经过的区域所对应的点,这些点通常是靠近用电负荷接线位置的空间定位点。或者用电负荷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
步骤206,根据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
可以理解的是,在三维模型中,所有的空间定位点分为可用点和不可用点,其中可用点即为可规划定位点,包括起点、中间点和终点。通过电缆通道的起点、中间点和终点确定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
具体地,对于需经过的中间点,按该点与起点的X坐标之间的差值大小进行排列,在X坐标差值相同时,按Y坐标差值排列;Y坐标差值也相同,按Z坐标差值排列,依次将需经过的中间点按先后顺序标记为需经过的点1、点2……;通过预设算法将经过所有中间点的路径遍历出来,从中选择复合要求的作为最终路径。例如,
通过预设算法确定从起点至中间点1的所有路径,考虑电缆通道的施工实际情况,这些路径仅能沿着X、Y、Z方向,舍弃经过不可用点的路径,保留仅经过可用点的路径;
通过预设算法确定从中间点1至中间点2的所有路径,考虑电缆通道的施工实际情况,这些路径仅能沿着X、Y、Z方向,舍弃经过不可用点的路径,保留仅经过可用点的路径;
……(一直算到需经过的最后一个中间点);
通过预设算法确定从最后一个中间点至终点的所有路径,考虑电缆通道的施工实际情况,这些路径仅能沿着X、Y、Z方向,舍弃经过不可用点的路径,保留仅经过可用点的路径;
然后通过将每相邻两个点之间的路径拼接起来,组成从起点到终点的通道路径。
这里预设算法可以使用深度优先搜索(Depth-First Search),设x是当前被访问顶点,在对x做过访问标记后,选择一条从x出发的未检测过的边(x,y)。若发现顶点y已访问过,则重新选择另一条从x出发的未检测过的边,否则沿边(x,y)到达未曾访问过的y,对y访问并将其标记为已访问过;然后从y开始搜索,直到搜索完从y出发的所有路径,即访问完所有从y出发可达的顶点之后,才回溯到顶点x,并且再选择一条从x出发的未检测过的边。上述过程直至从x出发的所有边都已检测过为止。此时,若x不是源点,则回溯到在x之前被访问过的顶点;否则图中所有和源点有路径相通的顶点(即从源点可达的所有顶点)都已被访问过。
步骤208,将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电缆通道的选择可以按如下方法进行选择:按通道长度最短选择;按通道折弯数量最少选择;同时考虑通道长度和折弯数量,如按此方法选择,则先筛选出长度最短的若干通道,然后,再这些通道中选择折弯数量最少的通道。之后,将上述步骤选择的所有路径进行拼接,形成一条完整电缆通道。
也可以将每相邻两点之间的路径进行配列组合,得到若干条通道路径,再通过上述选择方式,直接从所有路径中选择复合条件的通道路径组委最后的输出结果。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其中,空间定位点是在三维模型的横轴、纵轴和竖轴三个方向上,基于单位间隔对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进行空间划分所确定的,可规划定位点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允许敷设电缆的坐标定位点,基本信息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配套设施结构和设计要求;根据可规划定位点,确定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根据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将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通过核电站主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根据电缆敷设规则,在规避厂房内其他物项前提下,自动完成电缆敷设规划设计,能够快速有效的完成电缆敷设规划设计,并且极大的减少核电站布置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另外在完成电缆敷设自动规划设计后,还可自动根据电缆通道规划情况完成电缆桥架建模,并支持后续的电缆自动敷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包括:
步骤402,获取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所有空间定位点;
步骤404,将配套设施结构所处位置的空间定位点作为第一空间定位点,将所有空间定位点中不满足设计要求的空间定位点作为第二空间定位点;
步骤406,将所有空间定位点中除第一空间定位点和第二空间定位点之外的空间定位点,作为可规划定位点。
核电站段与核安全相关,涉及执行反应性控制、余热排出、放射性物质包容等核安全相关功能的机械工艺设备必须有可靠供电。核电站的设计遵循单一故障准则,主电缆通道的路径需要保证两个相互冗余系列安全级机械设备供电的相对独立性。同时,空间有限小,专业系统和设备数量很多,为了保证核电站一回路主电缆通道布置的合理性与供电的可靠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遵照下述原则:隔离原则、实体隔离及其它准则。
其中,隔离原则:A、B列电缆通道所走的路径应属于不同的防火分区、不同的房间、不同的廊道等。在主电缆通道通道网络设计中,应严格遵守主电缆A、B列之间的隔离原则。实体隔离:把两个电气连接从实体上分开,这样预计的任何灾害不能造成两个电气连接同时失效。上述所有原则均可在人为确定后被转换为具体的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中,在对所有的空间定位点进行筛选时直接调用。
具体地,将所有空间定位点中,被设备、结构、管道等物项占据的空间定位点标记为不可用。根据上述设计的基本原则,将不符合设计原则的空间定位点标记为不可用,例如:危险区域的空间定位点,均设置为不可用;在规划A列电缆桥架时,B列桥架最小分隔间距内的空间定位点,均设置为不可用;经筛选后,其余空间定位点,均标记为可规划定位点。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获取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所有空间定位点;将配套设施结构所处位置的空间定位点作为第一空间定位点,将所有空间定位点中不满足设计要求的空间定位点作为第二空间定位点;将所有空间定位点中除第一空间定位点和第二空间定位点之外的空间定位点,作为可规划定位点。通过预先设定的单一故障准则要求,对所有空间定位点进行筛选,使得自动规划得到的电缆通道路径能够保障两个相互冗余系列安全级机械设备供电的相对独立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可规划定位点,确定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包括:
获取电缆通道中的厂房入口坐标、厂房出口坐标和电负荷接线位置坐标;
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厂房入口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起点,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厂房出口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终点;
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电负荷接线位置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中间点。
参见图5,将靠近厂房电缆进出孔洞的空间定位点1和空间定位点2,作为主通道的起点和终点,将靠近用电负荷接线位置的空间定位点3和空间定位点4,作为电缆主通道必须经过的空间定位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中间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应地,根据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包括:
根据中间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对中间点进行排序,得到序列表;
根据预设算法,确定序列表中第一个中间点与起点之间的第一路径、序列表中每相邻两个中间点之间的第二路径以及序列表中最后一个中间点与终点之间的第三路径;
根据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及第三路径,确定从起点到终点的若干通道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起点、中间点和终点确定通道路径的时候,序列表中任一两点之间的路径可能不止一条,因此,可以先确定每相邻两点之间的复合条件的路径,然后从局部扩展到整体,也可以先有每相邻两点之间路径组合成若干条通道路径,再从中选择复合条件的通道路径。
其中预设算法包括但不仅限于一下算法:深度或广度优先搜索算法,费罗伊德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Bellman-Ford算法。以深度有限搜索算法为例,当具有3个中间点时,在起点与中间点1、中间点1与中间点2、中间点2与中间点3、中间点3与终点之间,通过深度有限搜索算法,遍历出所有的路径,经经过不可用点的路径排除掉,剩下的即为每相邻两点之间的可用路径,再根据每一路径的开始于结束之间的关系,进行组合,得到从起点到终点的通道路径。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根据中间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对中间点进行排序,得到序列表;根据预设算法,确定序列表中第一个中间点与起点之间的第一路径、序列表中每相邻两个中间点之间的第二路径以及序列表中最后一个中间点与终点之间的第三路径;根据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及第三路径,确定从起点到终点的若干通道路径。通过核电站主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根据电缆敷设规则,在规避厂房内其他物项前提下,自动完成电缆敷设规划设计,能够快速有效的完成电缆敷设规划设计,并且极大的减少核电站布置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另外在完成电缆敷设自动规划设计后,还可自动根据电缆通道规划情况完成电缆桥架建模,并支持后续的电缆自动敷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空间定位点的坐标由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组成,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一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一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差值,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二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二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二差值,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三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三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三差值;相应地,根据中间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将中间点进行排序,得到序列表,包括:
根据每一中间点对应的第一差值,对所有中间点进行第一次排序,得到初始序列表;
若第一次排序过程中存在具有相同第一差值的中间点,则根据对应的第二差值对具有相同第一差值的中间点进行第二次排序,得到更新后的初始序列表;
若第二次排序过程中存在具有相同第二差值的中间点,则根据对应的第三差值对具有相同第二差值的中间点进行第三次排序,得到最终的序列表。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电缆通道的施工实际情况,通道路径仅能沿着三维模型坐标系的X、Y、Z方向,另外,在电缆敷设时肯定是月接近直线敷设越好,所以,对于电缆通道必须要经过的中间点,根据距离起点距离进行规划路径。其中,中间点距离起点的距离,可以是直接通过坐标计算,也可以是依次通过坐标系的三个方向进行比较,例如起点的坐标是(0,5,3)、终点坐标为(10,5,3)、两个中间点的坐标分别为(2,1,2)和(5,1,3),则(2,1,2)为中间点1、(5,1,3)为中间点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包括通道路径长度和通道路径折弯数量;相应地,将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包括:
计算若干通道路径的每一长度,将长度最短的通道路径作为第一路径;
计算第一路径中每一路径的折弯数量,将折弯数量最小的第一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其中,折弯是指电缆出现弯折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在敷设电缆时,肯定是遵循着尽量沿直线敷设的原则,且电缆长度越短,越节约成本,故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通道路径长度和折弯数量对通道路径进行选择,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能减小实际工程中的敷设难度。参见图6,是一种路径方案示意图。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电缆通道设计方法的电缆通道设计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电缆通道设计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电缆通道设计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电缆通道设计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701、第二确定模块702、第三确定模块703和第四确定模块704,其中:
第一确定模块701,用于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其中,空间定位点是在三维模型的横轴、纵轴和竖轴三个方向上,基于单位间隔对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进行空间划分所确定的,可规划定位点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允许敷设电缆的坐标定位点,基本信息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配套设施结构和设计要求;
第二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可规划定位点,确定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
第三确定模块703,用于根据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
第四确定模块704,用于将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701还用于:
获取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所有空间定位点;
将配套设施结构所处位置的空间定位点作为第一空间定位点,将所有空间定位点中不满足设计要求的空间定位点作为第二空间定位点;
将所有空间定位点中除第一空间定位点和第二空间定位点之外的空间定位点,作为可规划定位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确定模块702还用于:
获取电缆通道中的厂房入口坐标、厂房出口坐标和电负荷接线位置坐标;
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厂房入口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起点,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厂房出口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终点;
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电负荷接线位置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中间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确定模块703还用于:
根据中间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对中间点进行排序,得到序列表;
根据预设算法,确定序列表中第一个中间点与起点之间的第一路径、序列表中每相邻两个中间点之间的第二路径以及序列表中最后一个中间点与终点之间的第三路径;
根据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及第三路径,确定从起点到终点的若干通道路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空间定位点的坐标由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组成,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一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一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差值,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二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二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二差值,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三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三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三差值;相应地,第三确定模块703还用于:
根据每一中间点对应的第一差值,对所有中间点进行第一次排序,得到初始序列表;
若第一次排序过程中存在具有相同第一差值的中间点,则根据对应的第二差值对具有相同第一差值的中间点进行第二次排序,得到更新后的初始序列表;
若第二次排序过程中存在具有相同第二差值的中间点,则根据对应的第三差值对具有相同第二差值的中间点进行第三次排序,得到最终的序列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四确定模块704还用于:
计算若干通道路径的每一长度,将长度最短的通道路径作为第一路径;
计算第一路径中每一路径的折弯数量,将折弯数量最小的第一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上述电缆通道设计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8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坐标定位点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电缆通道设计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其中,空间定位点是在三维模型的横轴、纵轴和竖轴三个方向上,基于单位间隔对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进行空间划分所确定的,可规划定位点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允许敷设电缆的坐标定位点,基本信息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配套设施结构和设计要求;
根据可规划定位点,确定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
根据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
将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所有空间定位点;
将配套设施结构所处位置的空间定位点作为第一空间定位点,将所有空间定位点中不满足设计要求的空间定位点作为第二空间定位点;
将所有空间定位点中除第一空间定位点和第二空间定位点之外的空间定位点,作为可规划定位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电缆通道中的厂房入口坐标、厂房出口坐标和电负荷接线位置坐标;
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厂房入口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起点,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厂房出口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终点;
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电负荷接线位置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中间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应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中间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对中间点进行排序,得到序列表;
根据预设算法,确定序列表中第一个中间点与起点之间的第一路径、序列表中每相邻两个中间点之间的第二路径以及序列表中最后一个中间点与终点之间的第三路径;
根据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及第三路径,确定从起点到终点的若干通道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空间定位点的坐标由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组成,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一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一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差值,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二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二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二差值,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三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三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三差值;相应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每一中间点对应的第一差值,对所有中间点进行第一次排序,得到初始序列表;
若第一次排序过程中存在具有相同第一差值的中间点,则根据对应的第二差值对具有相同第一差值的中间点进行第二次排序,得到更新后的初始序列表;
若第二次排序过程中存在具有相同第二差值的中间点,则根据对应的第三差值对具有相同第二差值的中间点进行第三次排序,得到最终的序列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包括通道路径长度和通道路径折弯数量;相应地,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计算若干通道路径的每一长度,将长度最短的通道路径作为第一路径;
计算第一路径中每一路径的折弯数量,将折弯数量最小的第一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其中,空间定位点是在三维模型的横轴、纵轴和竖轴三个方向上,基于单位间隔对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进行空间划分所确定的,可规划定位点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允许敷设电缆的坐标定位点,基本信息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配套设施结构和设计要求;
根据可规划定位点,确定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
根据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
将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所有空间定位点;
将配套设施结构所处位置的空间定位点作为第一空间定位点,将所有空间定位点中不满足设计要求的空间定位点作为第二空间定位点;
将所有空间定位点中除第一空间定位点和第二空间定位点之外的空间定位点,作为可规划定位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电缆通道中的厂房入口坐标、厂房出口坐标和电负荷接线位置坐标;
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厂房入口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起点,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厂房出口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终点;
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电负荷接线位置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中间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应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中间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对中间点进行排序,得到序列表;
根据预设算法,确定序列表中第一个中间点与起点之间的第一路径、序列表中每相邻两个中间点之间的第二路径以及序列表中最后一个中间点与终点之间的第三路径;
根据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及第三路径,确定从起点到终点的若干通道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空间定位点的坐标由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组成,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一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一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差值,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二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二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二差值,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三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三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三差值;相应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每一中间点对应的第一差值,对所有中间点进行第一次排序,得到初始序列表;
若第一次排序过程中存在具有相同第一差值的中间点,则根据对应的第二差值对具有相同第一差值的中间点进行第二次排序,得到更新后的初始序列表;
若第二次排序过程中存在具有相同第二差值的中间点,则根据对应的第三差值对具有相同第二差值的中间点进行第三次排序,得到最终的序列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包括通道路径长度和通道路径折弯数量;相应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计算若干通道路径的每一长度,将长度最短的通道路径作为第一路径;
计算第一路径中每一路径的折弯数量,将折弯数量最小的第一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其中,空间定位点是在三维模型的横轴、纵轴和竖轴三个方向上,基于单位间隔对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进行空间划分所确定的,可规划定位点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允许敷设电缆的坐标定位点,基本信息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配套设施结构和设计要求;
根据可规划定位点,确定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
根据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
将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所有空间定位点;
将配套设施结构所处位置的空间定位点作为第一空间定位点,将所有空间定位点中不满足设计要求的空间定位点作为第二空间定位点;
将所有空间定位点中除第一空间定位点和第二空间定位点之外的空间定位点,作为可规划定位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电缆通道中的厂房入口坐标、厂房出口坐标和电负荷接线位置坐标;
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厂房入口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起点,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厂房出口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终点;
将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电负荷接线位置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电缆通道的中间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应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中间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对中间点进行排序,得到序列表;
根据预设算法,确定序列表中第一个中间点与起点之间的第一路径、序列表中每相邻两个中间点之间的第二路径以及序列表中最后一个中间点与终点之间的第三路径;
根据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及第三路径,确定从起点到终点的若干通道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空间定位点的坐标由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组成,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一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一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差值,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二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二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二差值,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三参数与起点对应的第三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三差值;相应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每一中间点对应的第一差值,对所有中间点进行第一次排序,得到初始序列表;
若第一次排序过程中存在具有相同第一差值的中间点,则根据对应的第二差值对具有相同第一差值的中间点进行第二次排序,得到更新后的初始序列表;
若第二次排序过程中存在具有相同第二差值的中间点,则根据对应的第三差值对具有相同第二差值的中间点进行第三次排序,得到最终的序列表。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包括通道路径长度和通道路径折弯数量;相应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计算若干通道路径的每一长度,将长度最短的通道路径作为第一路径;
计算第一路径中每一路径的折弯数量,将折弯数量最小的第一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缆通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所述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其中,所述空间定位点是在三维模型的横轴、纵轴和竖轴三个方向上,基于单位间隔对所述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进行空间划分所确定的,所述可规划定位点用于指示所述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允许敷设电缆的坐标定位点,所述基本信息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配套设施结构和设计要求;
根据所述可规划定位点,确定所述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
根据所述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
将所述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所述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包括:
获取所述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所有空间定位点;
将所述配套设施结构所处位置的空间定位点作为第一空间定位点,将所述所有空间定位点中不满足所述设计要求的空间定位点作为第二空间定位点;
将所述所有空间定位点中除所述第一空间定位点和所述第二空间定位点之外的空间定位点,作为可规划定位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可规划定位点,确定所述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包括:
获取所述电缆通道中的厂房入口坐标、厂房出口坐标和电负荷接线位置坐标;
将所述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所述厂房入口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所述电缆通道的起点,将所述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所述厂房出口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所述电缆通道的终点;
将所述可规划定位点中距离所述电负荷接线位置坐标最近的可规划定位点,作为所述电缆通道的中间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点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包括:
根据所述中间点与所述起点之间的距离,对所述中间点进行排序,得到序列表;
根据预设算法,确定所述序列表中第一个中间点与所述起点之间的第一路径、所述序列表中每相邻两个中间点之间的第二路径以及所述序列表中最后一个中间点与所述终点之间的第三路径;
根据所述第一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及所述第三路径,确定从所述起点到所述终点的若干通道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定位点的坐标由第一参数、第二参数和第三参数组成,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一参数与所述起点对应的第一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一差值,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二参数与所述起点对应的第二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二差值,将中间点对应的第三参数与所述起点对应的第三参数之间的差值作为第三差值;相应地,所述根据所述中间点与所述起点之间的距离,将所述中间点进行排序,得到序列表,包括:
根据每一中间点对应的第一差值,对所有中间点进行第一次排序,得到初始序列表;
若第一次排序过程中存在具有相同第一差值的中间点,则根据对应的第二差值对具有相同第一差值的中间点进行第二次排序,得到更新后的初始序列表;
若第二次排序过程中存在具有相同第二差值的中间点,则根据对应的第三差值对具有相同第二差值的中间点进行第三次排序,得到最终的序列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包括通道路径长度和通道路径折弯数量;相应地,所述将所述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包括:
计算所述若干通道路径的每一长度,将所述长度最短的通道路径作为第一路径;
计算所述第一路径中每一路径的折弯数量,将所述折弯数量最小的第一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7.一种电缆通道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电缆通道的基本信息和所述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的空间定位点,确定可规划定位点,其中,所述空间定位点是在三维模型的横轴、纵轴和竖轴三个方向上,基于单位间隔对所述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进行空间划分所确定的,所述可规划定位点用于指示所述电缆通道的三维模型中允许敷设电缆的坐标定位点,所述基本信息用于指示电缆通道的配套设施结构和设计要求;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规划定位点,确定所述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缆通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点,确定若干通道路径;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若干通道路径中满足预设条件的通道路径作为最终的电缆通道路径。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09031.XA CN114757019B (zh) | 2022-03-28 | 2022-03-28 | 电缆通道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09031.XA CN114757019B (zh) | 2022-03-28 | 2022-03-28 | 电缆通道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57019A true CN114757019A (zh) | 2022-07-15 |
CN114757019B CN114757019B (zh) | 2024-11-12 |
Family
ID=82327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09031.XA Active CN114757019B (zh) | 2022-03-28 | 2022-03-28 | 电缆通道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57019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30376A (zh) * | 2022-12-06 | 2023-03-03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缆建模方法、系统及其电子设备 |
CN117688708A (zh) * | 2024-02-04 | 2024-03-12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电缆通道设备快速自动化建模方法、装置、设备与介质 |
WO2024109959A1 (zh) * | 2023-07-18 | 2024-05-30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廊道桥架及支架三维自动化设计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70020350A (ko) * | 2005-08-15 | 2007-02-21 |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 케이블 물량 집계 장치, 케이블 물량 집계 방법 및 케이블물량 집계 프로그램 |
CN106096079A (zh) * | 2016-05-26 | 2016-11-09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提高电缆敷设长度精度的设计方法及系统 |
CN112749458A (zh) * | 2019-10-30 | 2021-05-04 | 北京博超时代软件有限公司 | 电缆路径规划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2
- 2022-03-28 CN CN202210309031.XA patent/CN1147570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70020350A (ko) * | 2005-08-15 | 2007-02-21 |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 케이블 물량 집계 장치, 케이블 물량 집계 방법 및 케이블물량 집계 프로그램 |
CN106096079A (zh) * | 2016-05-26 | 2016-11-09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提高电缆敷设长度精度的设计方法及系统 |
CN112749458A (zh) * | 2019-10-30 | 2021-05-04 | 北京博超时代软件有限公司 | 电缆路径规划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30376A (zh) * | 2022-12-06 | 2023-03-03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缆建模方法、系统及其电子设备 |
CN115730376B (zh) * | 2022-12-06 | 2024-08-20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缆建模方法、系统及其电子设备 |
WO2024109959A1 (zh) * | 2023-07-18 | 2024-05-30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廊道桥架及支架三维自动化设计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
CN117688708A (zh) * | 2024-02-04 | 2024-03-12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电缆通道设备快速自动化建模方法、装置、设备与介质 |
CN117688708B (zh) * | 2024-02-04 | 2024-05-17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电缆通道设备快速自动化建模方法、装置、设备与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57019B (zh) | 2024-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757019A (zh) | 电缆通道设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KR101989314B1 (ko) | 배관 모델링 방법 및 이를 이를 구현하는 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 매체 | |
JP5960062B2 (ja) | 自動建築設備設計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US20070038415A1 (en) | Cable quantity totalizing device, cable quantity totalizing method and cable quantity totalizing program | |
CN104218673B (zh) | 电网自动化智能分区方法 | |
US9625887B2 (en) | Contingency screening in multi-control area electrical power systems using coordinated DC power flow | |
CN109344476A (zh) | 基于cim模型的配电网单线图线路分支结构生成方法和装置 | |
CN110502803A (zh) | 基于bim技术的布线方法和装置 | |
KR102209876B1 (ko) | 파이프 라우팅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 |
US20220035985A1 (en) | Method of determining a three-dimensional layout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s of an electric component | |
JP2015507306A (ja) | データセンサーの設計を支援する方法 | |
CN113868809A (zh) | 电气图纸绘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Masoudi et al. | An optimization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of cable harness layouts in planar interconnected systems | |
KR102248977B1 (ko) | 플랜트엔지니어링의 3차원 배관경로 자동 생성방법 | |
JP6312949B2 (ja) | 圧力損失決定装置、圧力損失決定プログラム及び圧力損失決定方法 | |
JP6125929B2 (ja) | ケーブル選定システムおよび選定方法 | |
CN108694506B (zh) | 配电网电缆隧道建设需求量确定方法及装置 | |
JP2014035761A (ja) | 電気計装設計支援装置及び支援方法 | |
Toktoshov et al. | The Application of the k-shortest Paths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n Optimal Hypernet | |
KR20200095866A (ko) | 재난 안전 융합 정보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 |
JPH08202759A (ja) |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ケーブル経路探索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16956807B (zh) | 芯片设计的全局布线拥塞图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 |
Haripriya et al. | GIS Based Transmission System Planning | |
Song et al. | Design of visu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underground cable pipeline based on GIS | |
CN119848991A (zh) | 一种管道生成方法、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