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6849B - 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6849B
CN114756849B CN202011588834.0A CN202011588834A CN114756849B CN 114756849 B CN114756849 B CN 114756849B CN 202011588834 A CN202011588834 A CN 202011588834A CN 114756849 B CN114756849 B CN 1147568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m card
pin code
user
iccid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888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56849A (zh
Inventor
李元峰
裘风光
龚卫林
徐泽平
闫晓涛
顾平平
余洋
胡颖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951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28244A/zh
Priority to CN202011588834.0A priority patent/CN114756849B/zh
Priority to EP21913879.9A priority patent/EP4254231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37675 priority patent/WO2022143138A1/zh
Priority to US18/259,533 priority patent/US20240064519A1/en
Publication of CN114756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6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56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6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3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shared identity modules, e.g. SIM sha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2Pre-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9Authentication using certificates or pre-shared ke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71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 G06F21/74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operating in dual or compartmented mode, i.e. at least one secure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和装置,其中,当已开机的终端设备中插入第一SIM卡或插入第一SIM卡的终端设备开机时,查询映射关系中是否包括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若映射关系中包括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则向第一SIM卡发送PIN码;接收来自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结果。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存储SIM卡的ICCID和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进而可以自动验证SIM卡的PIN码,避免用户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时,需要用户多次手动输入PIN码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是用户重要的资产,SIM卡与用户的手机号码相关联。用户通常采用手机号码注册、登录各应用程序。SIM卡丢失会严重威胁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
用户可以在终端设备的设置页面开启SIM卡的PIN码验证功能,以提高SIM卡的安全性。目前,若用户开启SIM卡的PIN码验证功能,当终端设备每次开机或SIM卡插入终端设备中时,用户需要输入SIM卡的PIN码,以验证PIN码。目前验证PIN码的方式操作繁琐,导致用户使用手机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和装置,可以自动验证SIM卡的PIN码,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验证PIN码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的芯片或处理器中,下述以终端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中,当已开机的终端设备中插入第一SIM卡或插入所述第一SIM卡的终端设备开机时,终端设备查询映射关系中是否包括所述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若所述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则验证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应注意,终端设备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的方式可以为:第一SIM卡中可以存储第一SIM卡的PIN码,终端设备将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发送给第一SIM卡,第一SIM卡可以将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和存储的PIN码进行对比验证,若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和存储的PIN码相同,则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通过验证,若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和存储的PIN码不相同,则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未通过验证。第一SIM卡可以将PIN码的验证结果发送给终端设备。验证结果可以包括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通过验证或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未通过验证。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储SIM卡的ICCID和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因此当需要对第一SIM卡的PIN码进行验证时,终端设备可以在映射关系中获取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且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该种方法中,终端设备对SIM卡的PIN码进行自动验证,不用用户手动输入PIN码,而是由终端设备自动验证PIN码,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已开机的终端设备中插入第一SIM卡或插入所述第一SIM卡的终端设备开机时,终端设备可以先判断所述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若所述第一SIM卡已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则终端设备查询映射关系中是否包括所述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该种方式可以减少终端设备因为第一SIM卡未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时进行查询的次数,减少终端设备的工作量。其中,终端设备判断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可以为: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SIM卡发送select EF 3f00命令,以接收来自第一SIM卡的信息。第一SIM卡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一SIM卡的类型、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信息,以及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等信息。据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信息,判断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SIM卡未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则终端设备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开启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该种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引导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避免了用户自己查找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控件的问题,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其中,终端设备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后,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开启指示,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输入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以及提示用户选择存储SIM卡的ICCID和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也就是说,当用户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时,需要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才能开启,另外终端设备还可以提示用户选择存储SIM卡的ICCID和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时,终端设备可以自动验证PIN码,进而提高用户的开启率。
当终端设备采集到用户输入的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可以开启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若接收用户输入的存储指示,所述存储指示用于指示存储所述第一ICCID和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则终端设备可以存储所述第一ICCID和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其中,终端设备开启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可以理解为:第一SIM卡中存储有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信息,当未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时,该“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信息”可以标识为“关闭”,当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时,该“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信息”可以标识为“开启”。终端设备采集到用户输入的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可以向第一SIM卡发送开启指示,第一SIM卡在接收到该开启指示时,可以将“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信息”标识为“开启”。在一种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第一SIM卡发送的开启指示中还可以包括第一SIM卡的PIN码,以使第一SIM卡对PIN码进行验证,且在PIN码验证通过时,将“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信息”标识为“开启”。在该种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记录第一ICCID、第一SIM卡对PIN码、存储信息、电话号码的映射关系。其中,存储信息可以为是否存储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的信息,在该种方式中,存储信息具体为终端设备存储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如该存储信息为“是”。
在一种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确定用户输入的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为第一PIN码,则输出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修改所述第一PIN码,所述第一PIN码为初始PIN码。在该种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提示用户修改初始PIN码,可以提高第一SIM卡的安全性。其中,当终端设备采集到用户修改后的第二PIN码,则可以存储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和用户修改后的PIN码的映射关系。
其中,终端设备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后,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消指示,则根据预设提示规则继续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以提高用户的开启率。在该种方式中,终端设备每输出一次第一提示信息,终端设备可以记录第一ICCID、第一SIM卡对PIN码、存储信息、电话号码、提示次数/提示时长的映射关系。
其中,若终端设备确定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次数达到预设提示次数,或者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时长达到预设提示时长,则终端设备输出第二提示信息;若采集到用户输入的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则开启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在该种方式中,若用户一直未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为了提高第一SIM卡的安全性,终端设备可以在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时,自动开启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
在该种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生成所述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且存储所述第一ICCID和所述第二PIN码的映射关系。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第一SIM卡的信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信息,生成所述第二PIN码;所述第一SIM卡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一ICCID或所述第一SIM卡的型号,所述终端设备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所述终端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或所述终端设备的锁屏密码。
终端设备在生成第二PIN码后,可以提示用户第一SIM卡的PIN码已经修改,进而使得用户获知第二PIN码,以便用户在需要手动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场景中可以输入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在该种方式中,终端设备修改了第一SIM卡的PIN码,终端设备可以向所述第一SIM卡发送所述第二PIN码,以使第一SIM卡存储第二PIN码。在一种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第一SIM卡发送第一SIM卡的PIN码,以使第一SIM卡对PIN码进行验证,在PIN码验证通过时,第一SIM卡可以存储第二PIN码。
综上述,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储至少一个SIM卡的ICCID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中可以包括第一ICCID、第一SIM卡对PIN码、存储信息、电话号码、提示次数/提示时长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SIM卡未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查询所述映射关系中是否包括所述第一ICCID。若所述映射关系中未包括所述第一ICCID,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一SIM卡是第一次插入终端设备中,则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若所述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次数,且该提示次数小于预设提示次数,则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或者,若所述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时长,且该提示时长小于预设提示时长,则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
该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尽可能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但又避免了过度提示造成用户困扰的问题,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若所述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且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验证次数,则验证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若所述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且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小于预设验证次数,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输入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
该种实现方式中,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验证次数时,终端设备自动验证PIN码,可以避免因为自动校验PIN码导致第一SIM卡锁卡的问题。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若所述映射关系中未包括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因为第一SIM卡开启了PIN码的验证功能,则终端设备可以输出第二提示信息,以用于提示输入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
在一种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先自动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再验证终端设备的锁屏密码。若所述终端设备设置有锁屏密码,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结果时,可以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锁屏界面上显示所述验证结果。其中,终端设备的锁屏界面用于提示用户输入锁屏密码,以验证用户输入的锁屏密码。
在一种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先验证终端设备的锁屏密码,在锁屏密码通过验证时,再自动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其中,终端设备在执行自动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的操作,如执行“判断所述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之前,可以显示所述终端设备的锁屏界面,以提示用户输入锁屏密码。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锁屏密码,且验证所述用户输入的锁屏密码。当用户输入的锁屏密码通过验证时,终端设备可以执行自动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的操作,如执行“判断所述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以及后续的操作。该种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结果,可以在终端设备的解锁后的界面上显示验证结果。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锁屏联动的方式验证PIN码,在终端设备验证PIN码之前先验证锁屏密码,锁屏密码对第一SIM卡起到了保护作用,进而提高第一SIM卡的安全性。应理解,终端设备验证用户输入的锁屏密码的过程可以参照目前的验证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协助用户找回PIN码。其中,第二提示信息可以用于提示找回第一SIM卡的PIN码,用户可以根据第二提示信息触发终端设备找回第一SIM卡的PIN码。第一种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接收输入的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找回指示,获取所述第一ICCID,在所述映射关系中查询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且输出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第二种方式中,服务器中可以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其中,服务器中存储的该映射关系可以为该终端设备发送给服务器的,或者可以是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给服务器的。当终端设备接收输入的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找回指示,可以获取第一ICCID,且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ICCID。服务器可以查询映射关系,获取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进而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终端设备可以输出该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验证PIN码的装置,包括:SIM卡校验代理模块,用于当已开机的终端设备中插入第一用户标识模块SIM卡或插入所述第一SIM卡的终端设备开机时,查询映射关系中是否包括所述第一SIM卡的第一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映射的PIN码;若所述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则向所述第一SIM卡发送所述PIN码,以及接收来自所述第一SIM卡的所述PIN码的验证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若所述第一SIM卡已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则查询映射关系中是否包括所述第一SIM卡的第一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映射的PIN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机交互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SIM卡未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则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开启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SIM卡未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则查询所述映射关系中是否包括所述第一ICCID。人机交互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映射关系中未包括所述第一ICCID,则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或者,若所述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次数,且所述提示次数小于预设提示次数,则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或者,若所述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时长,且所述提示时长小于预设提示时长,则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具体用于若所述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且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验证次数,则验证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机交互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且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小于预设验证次数,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输入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机交互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映射关系中未包括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输入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机交互模块,还用于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开启指示,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输入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机交互模块,还用于采集输入的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具体用于开启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存储所述第一ICCID和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机交互模块,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存储指示,所述存储指示用于指示存储所述第一ICCID和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机交互模块,还用于若确定所述输入的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为初始PIN码,则输出第三提示信息,所述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修改所述初始PIN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机交互模块,还用于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消指示,则根据预设提示规则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还用于若确定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次数达到预设提示次数,或者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时长达到预设提示时长,则开启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生成所述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存储所述第一ICCID和所述第二PIN码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机交互模块,还用于输出所述第二PIN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机交互模块,还用于输出第二提示信息;SIM卡校验代理模块,还用于若采集到输入的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则开启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SIM卡的信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信息,生成所述第二PIN码;所述第一SIM卡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一ICCID或所述第一SIM卡的型号,所述终端设备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所述终端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或所述终端设备的锁屏密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IM卡访问模块,具体用于向所述第一SIM卡发送所述第二PIN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机交互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设置有锁屏密码,则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锁屏界面上显示所述验证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机交互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设置有锁屏密码,则显示所述终端设备的锁屏界面,以及接收用户输入的锁屏密码。SIM卡校验代理模块,还用于验证所述用户输入的锁屏密码,以及若所述用户输入的锁屏密码通过验证,则执行上述方式中“判断所述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以及后续的操作。在该种实现方式中,人机交互模块,还用于在终端设备的解锁后的界面上显示验证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机交互模块,还用于接收输入的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找回指示;SIM卡访问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ICCID;根据所述第一ICCID,获取所述PIN码;人机交互模块,还用于输出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映射关系中查询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器中存储有所述第一ICCID和所述PIN码的映射关系。通信模块,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ICCID,以及接收来自所述服务器的所述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模块,还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ICCID和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验证PIN码的装置,该装置可以为第一方面的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验证PIN码的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指令使所述验证PIN码的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验证PIN码的装置还可以包括显示器,显示器用于输出提示信息,以及接收输入的指示。其中,提示信息包括第一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和第三提示信息。指示可以包括存储指示、开启指示和取消指示。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验证PIN码的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的单元、模块或电路。该验证PIN码的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一个模块,例如,可以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式,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当已开机的终端设备中插入第一SIM卡或插入第一SIM卡的终端设备开机时,查询映射关系中是否包括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若映射关系中包括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则向第一SIM卡发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以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存储第一SIM卡的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进而可以自动验证第一SIM卡的PIN码,当终端设备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时,避免需要用户多次手动输入PIN码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PIN码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PIN码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PIN码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PIN码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1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1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1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1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PIN码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2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终端(terminal)等。终端设备可以为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无人机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终端设备的形态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显示处理单元(displayprocess unit,DPU),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其中,处理器可以是终端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处理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这就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终端设备100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其中,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终端设备100充电,也可以用于终端设备1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为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1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终端设备1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终端设备100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终端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蓝牙,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终端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可以实现显示功能。应用处理器可以包括NPU、DPU。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终端设备1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DPU也称为显示子系统(Display Sub-System,DSS),DPU用于对显示屏194的色彩进行调整,DPU可以通过三维查找表(3D look up table,3D LUT)对显示屏的色彩进行调整。DPU还可以对画面进行缩放、降噪、对比度增强、背光亮度管理、hdr处理、显示器参数Gamma调整等处理。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ISP,一个或多个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一个或多个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终端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照片、视频等数据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处理器110可以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上述指令,从而使得终端设备100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等。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该存储程序区还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比如图库、联系人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终端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照片,联系人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storage,UFS)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来使得终端设备100执行各种功能应用及数据处理。
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其中,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终端设备100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70C。终端设备1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70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170C,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170C,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170D可以是USB接口1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还可以是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传感器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终端设备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终端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SIM卡接口195插入,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终端设备100的接触和分离。终端设备1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终端设备1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采用嵌入式SIM卡,即eSIM(embedded-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终端设备100中。本申请实施中的终端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可插拔的SIM卡,或者终端设备内设置有嵌入式SIM卡。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适用于设置有SIM卡和/或eSIM卡的终端设备,下述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设置有SIM卡为例进行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终端设备中包括富执行环境(rich execution environment,REE)和可信执行环境(trust executionenvironment,TEE),REE也可以称为普通世界(normal world),TEE也可以称为安全世界(secure world)。TEE和REE是终端设备中并存的、且分别独立的环境,TEE可以为REE中的应用程序提供安全服务。应理解,TEE可以是终端设备中一块独立的安全区域,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硬件和/或软件来保护TEE中的数据,以确保TEE中的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说,运行在TEE中的数据是保密且不可篡改的。REE中可以运行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如备忘录、通讯录、支付类应用程序等,对于应用程序中安全性要求高的操作,如指纹的对比、支付时私钥签名等,需要运行在TEE中的可信应用程序(trusted application,TA)执行这些操作,以避免指纹密码、私钥等被恶意窃取。
其中,TEE中可以包括预定义的TA,TEE可以提供统一的可信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REE中的应用程序可以调用这个可信的API,与TEE中的与该应用程序对应的TA交互,以实现应用程序在TEE中读写数据的目的。示例性的,如在用户使用支付类应用程序进行支付时,该支付类应用程序可以调用可信的API,与TEE中的支付类TA进行交互,使得支付类TA在TEE中完成支付时的步骤。TEE中的数据只有TA才能访问,REE中的应用程序无法访问。
应理解,上述图2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中的执行环境的限定。在一种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中还可以包括安全级别高于TEE的安全单元(secure element,SE),SE可以如安全智能卡。应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REE中通过硬件和/或软件来保护REE中的数据,如可以在REE中预先设置安全区域,以使得存储在REE中的安全区域中的数据保密且不可篡改,REE中的安全区域如密码保险箱。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终端设备中的安全区域的形式不做限制,安全区域中的数据保密且不可篡改。示例性的,终端设备通过软件保护数据可以为:终端设备采用权限认证机制进行权限认证,以保护安全区域中的数据。示例性的,终端设备通过硬件保护数据可以为:终端设备采用安全卡或安全芯片等方法来保护安全区域中的数据。
SIM卡是一个内部包含有集成电路的卡片,SIM卡内部的存储空间中可以存储五类数据,分别是固定存放的数据、暂时存放的与网络相关的数据、业务数据、用户数据和应用数据。其中,固定存放的数据可以为SIM卡出售之前写入的数据,如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IMSI为SIM卡注册入网时所需的信息。暂时存放的与网络相关的数据,如位置区域识别码(location area identity,LAI)、禁止接入的公共电话网代码等。业务数据可以包括SIM卡的个人身份识别码(personalidentification number,PIN)、计费费率等,下述将SIM卡的个人识别密码称为“PIN码”。用户数据可以包括电话簿。应用数据可以包括数字证书,数字证书可以理解为SIM卡在网络中的身份标识。数字证书可以对SIM卡在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解密、数字签名与签名认证等各种处理,以保证传输的数据的准确性。
目前,用户通常使用电话号码作为各类应用程序的用户账号,当用户在终端设备中注册、登录或验证时,应用程序对应的服务器会向用户的电话号码发送验证码。如果SIM卡丢失,恶意用户会将SIM卡插入其他终端设备,利用验证码的方式登录各类应用程序,进而威胁用户的隐私以及财产安全。示例性的,恶意用户利用验证码的方式登录支付类应用程序,转移用户存储在支付类应用程序中的金钱,给用户的财产造成损失。目前,若用户丢失SIM卡,可以挂失SIM卡,以避免用户的隐私和财产损失。但若用户挂失不及时,还是会造成用户损失。
为了避免用户丢失的SIM卡可以在其他终端设备中使用,用户可以预先开启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在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开启的场景下,SIM卡插入其他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开机时,终端设备会对SIM卡的PIN码进行验证。如终端设备可以显示输入SIM卡的PIN码的界面,采集用户输入SIM卡的PIN码。终端设备验证SIM卡的PIN码的方式可以为:SIM卡的内部的存储空间中存储有SIM卡的PIN码,终端设备将用户输入的PIN码发送给SIM卡,SIM卡将存储在内部的存储空间中的PIN码和来自终端设备的PIN码进行对比验证,SIM卡可以向终端设备反馈PIN码的验证结果。其中,若SIM卡内部的存储空间中的PIN码和来自终端设备的PIN码相同,则PIN码验证通过,进而SIM卡可以向终端设备反馈PIN码验证通过的消息,以使终端设备可以使用(或访问)SIM卡。若SIM卡内部的存储空间中的PIN码和来自终端设备的PIN码不相同,则PIN码验证不通过,进而SIM卡可以向终端设备反馈PIN码验证未通过的消息,终端设备不能使用SIM卡。其中,当用户开启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时,若恶意用户不知道SIM卡的PIN码,则无法使用SIM卡。但目前用户开启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后,终端设备每次开机时用户均需要输入SIM卡的PIN码,以对PIN码进行验证,操作繁琐。且用户输入的SIM卡的PIN码的次数有预设验证次数的限制。若SIM卡的PIN码连续3次输入错误,则SIM卡自动锁卡不能使用,用户需要联系运营商获取PIN码解锁码(personalidentification number unlock key,PUK)解锁SIM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验证PIN码的方法,在用户开启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时,终端设备可以存储SIM卡的PIN码,进而在终端设备每次开机时,终端设备可以自动根据存储的SIM卡的PIN码对PIN码进行验证,该种方法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在每次开机时用户均需要输入PIN码的问题,提高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PIN码的方法进行说明。下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不再赘述。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PIN码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PIN码的方法可以包括:
S301,当已开机的终端设备中插入第一SIM卡或插入第一SIM卡的终端设备开机时,判断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
S302,若第一SIM卡未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则输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
S303,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开启指示,则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且获取第一SIM卡的第一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ICCID),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
S304,当终端设备重新插入第一SIM卡或插入第一SIM卡的终端设备重新开机时,获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
S305,在映射关系中查询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终端设备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
上述S301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中已插入第一SIM卡,则终端设备在开机时,需要对第一SIM卡进行入网注册,即IMSI附着(IMSI attach),以使终端设备可通过SIM卡上网。终端设备对第一SIM卡进行入网注册时,可以判断第一SIM卡是否已经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若第一SIM卡已经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则终端设备每次开机时,终端设备需要验证第一SIM卡的PIN码。其中,用户可以在终端设备的设置界面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或者终端设备可以自动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支持SIM卡的热插拔,当终端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用户在终端设备中插入第一SIM卡,终端设备可以接收到来自卡槽的插卡信号(如电平信号),进而确定终端设备中有SIM卡插入,进而对该SIM卡进行入网注册。同理的,终端设备对第一SIM卡进行入网注册时,可以判断第一SIM卡是否已经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
其中,终端设备可以与第一SIM卡交互获取第一SIM卡的信息。其中,第一SIM卡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一SIM卡的类型、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信息,以及,当第一SIM卡开启PIN码时,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等信息。第一SIM卡的类型如可以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或电信(telecom)等。示例性的,插入第一SIM卡的终端设备开机时或已开机的终端设备中插入第一SIM卡时,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SIM卡发送select EF 3f00命令,以获取第一SIM卡的信息。其中,第一SIM卡接收select EF 3f00命令时,可以向终端设备反馈第一SIM卡的信息,第一SIM卡反馈的信息的字段可以参照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的TS102221协议。据此,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终端设备与第一SIM卡交互的过程可以参照TS 102221协议。
应理解,若第一SIM卡为eSIM卡,则上述S301可以替换为:当嵌入第一SIM卡的终端设备开机时,判断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
上述S302中,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SIM卡未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则终端设备可以输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应注意,目前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需要在终端设备的设置界面中开启。而若用户不知道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控件的位置,则可能无法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进而引导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避免用户需要多次翻找设置界面,以查找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控件的问题,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以界面提示或者语音提示输出第一提示信息。示例性的,在终端设备开机时,若终端设备设置有锁屏密码,终端设备可以在锁屏界面上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界面示意图。界面401所示的为终端设备开机后的锁屏界面,该锁屏界面上可以显示如“为了保护您的SIM卡不被他人使用,建议您尽快开启PIN码验证”的提示信息。用户可以点击该提示信息,以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可选的,该界面上还可以显示有“同时,我们还为您提供记住PIN码功能,开启后将自动校验PIN码,无需手动输入”的提示信息,以提示自动PIN码验证的优点。可选的,用户点击该提示信息之外的位置,可以取消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或者,该界面401上还可以显示有“稍后设置”控件和“去设置”控件,以引导用户进行选择。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开机后,也可以播放“为了保护您的SIM卡不被他人使用,建议您尽快开启PIN码验证”的语音提示信息,且在锁屏界面上显示“稍后设置”控件和“去设置”控件,以引导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用户可以选择“稍后设置”控件以不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或者用户可以选择“去设置”控件以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或者,该锁屏界面上可以显示“设置”控件,用户可以选择该“设置”控件以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或者用户可以不选择该“设置”控件,点击界面上“设置”控件以外的任意位置以不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对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界面的不做限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终端设备开机时,若终端设备未设置锁屏密码,则终端设备在开机后可以显示主页面。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主页面上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如可以在主页面上以弹窗或下拉状态栏的方式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图5所示的为终端设备在主页面上以弹框形式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该弹框中可以包括与图4A中相同的文字和控件。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图6中所示的为终端设备在主页面上以下拉状态栏的方式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如可以在主页面的上方显示提示图标,如界面601上方显示有“PIN码”的提示图标。当用户下拉状态栏时,如界面602所示,界面602上的状态栏中显示有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提示信息,提示信息与上述图4A和图5所示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终端设备中插入第一SIM卡时,终端设备的界面可以为用户当前使用的界面,如设置界面、应用程序的界面等。以当终端设备中插入第一SIM卡时,终端设备显示备忘录应用程序的界面为例,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终端设备可以在备忘录应用程序的界面以弹框或下拉状态栏的方式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图7中以弹框的形式为例说明,下拉状态栏的形式可以参照上述图6。
上述S303中,开启指示用于指示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开启指示可以为用户以语音的形式输入,或用户以操作提示界面形式输入。示例性的,如用户点击图4A、图5、图6或图7中的“去设置”控件,可以触发向终端设备输入开启指示。或者,若用户以语音的形式说出“开启”,也可以触发向终端设备输入开启指示。开启指示表征用户同意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其中,若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开启指示(如点击“去设置”控件或说出“开启”),则终端设备可以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也就是说,在下次满足需要验证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显示需要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界面。其中,需要验证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条件可以如终端设备重新开机、或者拔出第一SIM卡后重新插入第一SIM卡。
应理解,终端设备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可以理解为:第一SIM卡中存储PIN码的验证功能的状态为“关闭”,终端设备向第一SIM卡发送开启指示,第一SIM卡修改第一SIM卡中存储的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信息。如第一SIM卡可以将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状态从“关闭”修改为“开启”,进而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
终端设备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时,可以显示需要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界面,以使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进而验证PIN码。如图4A所示,用户点击“去设置”控件后,界面401可以跳转至界面402,该界面402为终端设备中的PIN码管理界面。该界面402上可以显示有卡1和卡2的选项,其中卡1关联卡1的PIN码管理界面,卡2关联卡2的PIN码管理界面。如用户点击卡1选项,则界面402显示的为卡1的PIN码管理界面,如用户点击卡2选项,则界面402显示的为卡2的PIN码管理界面。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SIM卡为卡1为例进行说明,如界面402上显示的为第一SIM卡的PIN码管理界面。第一SIM卡的PIN码管理界面上包括“锁定SIM卡”的控件和“修改SIM卡的PIN码”的选项。当用户未打开“锁定SIM卡”的控件时,用户无法操作“修改SIM卡的PIN码”的选项。应理解,锁定SIM卡即为打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IN码管理界面上还可以显示有“关于PIN码”的选项,如图4B中的界面402a所示。当用户选择界面402a上的“关于PIN码”的选项时,界面402a跳转至界面403b。界面403b可以显示关于PIN码的信息,如“什么是PIN码”、“什么是PUK码”、“忘记了PIN码怎么办”、“自动验证PIN码”等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图4B所示的界面402a,界面401可以不显示“自动并校验PIN码”的提示信息,进而将该提示信息显示在界面402a中。同理的,界面403中可以不显示“温馨提示”的提示信息,进而将该提示信息显示在界面402a中。该种实现方式可以简化界面的设置,将用户需求知道的信息统一放在界面402a中,便于用户查找。
在图4A所示的界面402中,若用户点击“锁定SIM卡”的控件,则界面402可以跳转至界面403,该界面403可以显示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输入框。应理解,该界面403上可以提示第一SIM卡的初始PIN码,以提示用户第一SIM卡的初始PIN码。应理解,初始PIN码为第一SIM卡出厂时预设的PIN码,各运营商出售的SIM卡的初始PIN码可以相同或不同,如显示“温馨提示:A、B、C运营商的SIM卡的初始PIN码一般是1234”。
用户在界面403上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界面403可以跳转至锁屏界面404。界面404与界面401不同的是,因为用户已经开启了第一SIM卡的PIN码,因此该界面404上可以不显示第一提示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界面中均以用户不可见的形式显示用户输入的PIN码,如“黑色原点”,可以理解的是,用户输入的PIN码均以明文,如“数字”进行显示。应理解,上述图5-图7中,当用户点击“去设置”控件后,上述图5-图7中的界面也可以跳转至如界面402所示的界面。应注意,下述实施例中以图4A中的界面变化为例进行说明,图4A中的界面变化示意图也适用于图4B、图5-图7。
与目前的技术方案不同的是,为了避免终端设备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后,终端设备每次开机时,用户均需要手动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本地存储第一SIM卡的PIN码,以在下次需要验证第一SIM卡的PIN码时,根据本地存储的第一SIM卡的PIN码,自动验证PIN码,进而提高用户体验。其中,因为终端设备中可以插入至少一个SIM卡,为了区分不同的SIM卡对应的PIN码,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以第一ICCID作为查找第一SIM卡的PIN码的索引,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SIM卡发送SELECT FILE命令,以选择第一SIM卡存储的一ICCID的文件夹,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SIM卡发送READ BINARY命令以读取该文件夹中的第一ICCID,该过程可以参照TS102221协议。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制“终端设备获取第一ICCID”在S303中执行,终端设备获取第一ICCID可以在S303之前的任意一个步骤中执行。
应理解,第一SIM卡设置有PIN码,若第一SIM卡的PIN码未被修改,则该第一SIM卡的PIN码可以为初始PIN码,如1234。第一SIM卡的PIN码可以存储在第一SIM卡内部的存储空间中,第一SIM卡的PIN码可以理解为第一SIM卡的访问秘钥,终端设备需要知道第一SIM卡的PIN码才能访问第一SIM卡中的数据。而ICCID作为SIM的标识号码,属于SIM卡的硬件标识,未存储在SIM卡内部的存储空间中,终端设备无需知道SIM卡的PIN码也能够获取SIM卡的ICCID。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作为第一SIM卡的PIN码的索引,当终端设备中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ICCID,快速、便捷地获取终端设备中存储的第一SIM卡的PIN码。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一SIM卡的PIN码的存储安全,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存储在终端设备的TEE中或REE中的安全区域中。可选的,TEE或REE中的安全区域中存储的映射关系可以构成映射关系集合,映射关系集合包括至少一个SIM卡的ICCID和PIN码的映射关系,下述实施例中以TEE中存储映射关系集合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制“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和“获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二者的先后顺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存储SIM卡的ICCID和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当终端设备中存储的SIM卡的ICCID和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超过预设数量,则终端设备可以删除存储时间最早的映射关系,以节省终端设备的存储空间。应理解,预设数量可以为预先设置的。
下述以表格形式为例表示映射关系集合。应理解,表一为映射关系集合的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格式或数据库格式等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
表一
ICCID 是否开启PIN码 PIN码
1 1234
2 1222
应理解,ICCID可以是经预设编码格式编码的识别号码。本申请实施例中以SIM卡的ICCID是数字1或2为例进行说明。表一中“是”也可以采用数字或字符表征,表一为一种格式的示例。下述实施例中以第一SIM卡的ICCID为1为例进行说明。
上述S304中,因为终端设备的TEE中存储有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因此在终端设备重新插入第一SIM卡或终端设备重新开机,需要验证第一SIM卡的PIN码时,终端设备可以读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
上述S305中,终端设备在读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后,可以在TEE中存储的映射关系中,查询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即第一SIM卡的PIN码,进而自动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其中,终端设备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可以为向第一SIM卡发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以使第一SIM卡将第一SIM卡中存储的PIN码和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进行对比验证,具体可以参照上述相关描述。
其中,若在插入第一SIM卡的终端设备重新开机,且终端设备设置有锁屏界面的场景下,终端设备可以自动验证第一SIM卡的PIN码。在PIN码验证通过时,终端设备可以显示如上述界面403所示的锁屏界面。可选的,为了提示用户第一SIM卡的PIN码验证通过,在该界面403上可以显示有“PIN码验证通过”的验证结果,如图8所示。若第一SIM卡的PIN码验证未通过,则终端设备可以显示“PIN码验证未通过”的验证结果,以及提示用户手动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界面,如图9所示。可选的,图9中可以显示有“温馨提示:可登录网上营业厅、致电当地运营商或到营业厅查询PUK码来解锁SIM卡PIN码”的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在SIM卡锁卡后进行解卡的操作。应理解,第一SIM卡的PIN码验证未通过时,用户不可使用第一SIM卡。
在一种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确定第一SIM卡的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验证次数时,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相对应的,上述S305可以替换为:在映射关系中,查询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且确定第一SIM卡的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验证次数时,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应理解,终端设备与第一SIM卡交互获取第一SIM卡的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可以参照上述S301中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之所以在第一SIM卡的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验证次数时,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是因为:若用户在终端设备中拔出第一SIM卡,且在其他终端设备中修改第一SIM卡的PIN码,第一SIM卡中存储的PIN码为修改后的PIN码。若终端设备采用本地TEE中存储的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进行验证,会导致验证失败,若终端设备连续自动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则会导致一直验证失败,最终导致第一SIM卡锁卡。示例性的,如终端设备的TEE中存储的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为1234,而用户在其他终端设备中将第一SIM卡的PIN码修改为2345,则第一SIM卡中存储的PIN码也相应修改为2345。在用户将第一SIM卡重新插入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采用1234验证第一SIM卡的PIN码,导致验证失败。若终端设备连续采用1234验证第一SIM卡的PIN码,则会导致第一SIM卡锁卡。
示例性的,如PIN码的预设验证次数为3次,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大于或等于3次,则终端设备可以对TEE中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进行验证。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小于预设验证次数时,则终端设备提示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示例性的,如第一SIM卡的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小于3次,还剩2次,则终端设备停止对TEE中的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进行验证,以防止第一SIM卡锁卡,且提示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如上述图9所示,图9所示的界面上还可以显示“剩余验证次数为2次,还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提示信息。
在一种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已经进入PUK解锁流程,则终端设备也停止对TEE中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进行验证,因为此时第一SIM卡已经锁卡,即使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验证通过也不能使用第一SIM卡,且还能够避免PUK解锁SIM卡时SIM卡再次锁卡的问题。
如上表一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TEE中可以存储多个SIM卡的ICCID和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应理解的是,在插入有第二SIM卡的终端设备开机后,或在终端设备中插入第二SIM卡时,终端设备可以对TEE中存储的第二SIM卡的第二ICCID映射的PIN码进行验证,验证方式可以参照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的验证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因为终端设备的TEE中存储有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因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映射关系,自动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而当该第一SIM卡丢失时,恶意用户将该第一SIM卡插入其他终端设备时,其他终端设备中并未存储该第一SIM卡的PIN码,其他终端设备需要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才能使用该第一SIM卡。因此,在恶意用户不知道该第一SIM卡的PIN码时,不能使用该第一SIM卡,进而保证了该第一SIM的安全。
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终端设备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以及自动验证PIN码的方案。在一种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已开机的终端设备中插入第一SIM卡或插入第一SIM卡的终端设备开机时,查询映射关系中是否包括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若映射关系中包括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则终端设备可以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可选的,若映射关系中未包括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则终端设备可以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其中,终端设备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可以为:终端设备向第一SIM卡发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以及接收来自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结果,具体可以参照上述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开机或者插入第一SIM卡时,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可以提高第一SIM卡的安全性。另外,在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后,终端设备可以在TEE中存储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不仅可以保证第一SIM卡的PIN码的安全,还可以在终端设备下次开机或者下次插入第一SIM卡时,终端设备自动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进而可以避免用户多次重复手动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问题,还可以避免用户输入错误导致第一SIM卡锁卡的问题,进而提高用户体验。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SIM卡的PIN码可以为第一SIM卡的初始PIN码或者用户设置的区别于初始PIN码的PIN码。应理解,初始PIN码为预先设置在SIM卡中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因为不同SIM卡的初始PIN码可以相同,如均为1234,用户采用初始PIN码存在安全风险。因为若终端设备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则第一SIM丢失后,若用户未修改初始PIN码,第一SIM卡的PIN码为初始PIN码,则恶意用户可以尝试使用初始PIN码对PIN码进行验证,进而使用第一SIM卡。
因此,为了提高SIM卡的安全性,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时,提示用户修改第一SIM卡的初始PIN码。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PIN码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A所示,上述S303可以替换为S3031和S3032。
S3031,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开启指示,则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且若确定第一SIM卡的PIN码为第一PIN码,则输出第三提示信息,第三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修改第一PIN码。
S3032,若获取到用户输入的修改后的PIN码,则存储第一ICCID和修改后的PIN码的映射关系。
上述S3031中,如图4A中的界面403所示,在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时,用户需要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因此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第一SIM卡的PIN码。其中,若终端设备确定用户输入的第一SIM卡的PIN码为第一PIN码,则可以输出第三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修改第一PIN码。其中,第一PIN码为初始PIN码,如1234。应理解,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储初始PIN码,初始PIN码可以为第一SIM卡所属的运营商预设的PIN码。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存储的初始PIN码,以及用户输入的第一SIM卡的PIN码,确定用户输入的第一SIM卡的PIN码是否为初始PIN码。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当用户在图4A所示的界面403中输入第一PIN码后,界面403可以跳转至图11所示的界面405。界面405上显示有提示用户修改第一PIN码的提示信息,如“检测到您的SIM卡的PIN码为初始PIN码,建议您修改初始PIN码”。可选的,界面405上还可以显示如“您可以将锁屏密码设置为PIN码”的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将终端设备的锁屏密码设置为第一SIM卡的PIN码。这样,可以防止用户因记忆多个密码而遗忘密码的问题,另外,即使用户弄混了锁屏密码和第一SIM卡的PIN码,也能够以锁屏密码解锁第一SIM卡。其中,用户点击该提示信息,即表示用户同意修改第一SIM卡的PIN码,界面405可以跳转至修改第一PIN码的界面40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图4A所示的界面403上也可以显示“检测到您的SIM卡的PIN码为初始PIN码,建议您修改初始PIN码”的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可以以气泡的方式显示,如气泡形状的提示框中显示有“检测到您的SIM卡的PIN码为初始PIN码,建议您修改初始PIN码”的提示信息,且该提示信息可以显示3秒后自动消失。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显示提示信息的方式。
应理解,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则用户可以在图4A中的界面402上选择“修改SIM卡的PIN码”的选项,以修改第一SIM卡的PIN码。其中,当用户选择界面402上“修改SIM卡的PIN码”的选项时,界面402也可以跳转至图11所示的界面406。
上述S3032中,用户可以修改初始PIN码,以提高第一SIM卡的安全性。若用户在图11所示的界面406上输入修改后的PIN码,相应的,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用户修改后的PIN码。本申请实施例对修改第一PIN码的方式和界面不做限制。如用户将第一PIN码“1234”修改为“5678”,则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用户修改后的PIN码“5678”。对应的,终端设备可以存储第一ICCID和修改后的PIN码的映射关系。第一ICCID和用户修改后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可以如下表二所示,其中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为1:
表二
ICCID 是否开启PIN码 PIN码
1 5678
2 1222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获取用户修改后的PIN码后,可以与第一SIM卡交互,以使第一SIM卡更新第一SIM卡的内部空间中存储的PIN码,即第一SIM卡存储修改后的PIN码。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向第一SIM卡发送第一PIN码,以使第一SIM卡验证第一PIN码,其中,终端设备验证第一PIN码的方式可以参照上述S305中终端设备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的相关描述。在第一PIN码验证通过时,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SIM卡发送用户修改后的PIN码,以使第一SIM卡存储修改后的PIN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用户未修改第一PIN码,即终端设备未获取到修改后的PIN码,则终端设备可以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第一PIN码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用户未修改第一PIN码,即终端设备未获取到修改后的PIN码,为了提高第一SIM卡安全性,终端设备可以自动生成第一SIM的第二PIN码,进而存储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和第二PIN码的映射关系。其中,第二PIN码与第一PIN码不同。应理解的是,终端设备将第一PIN码修改为第二PIN码后,可以提示用户第一PIN码已经修改,进而使得用户获知第二PIN码,以便用户在需要手动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场景中可以输入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以弹窗或下拉状态栏的方式提示用户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图12中示例性的以在用户使用终端设备的过程中,以弹窗提示用户的形式为例说明。如弹窗中可以显示“已自动设置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第二PIN码为2222”,用户可以点击该弹框之外的位置可以使得弹窗消失。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提示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的方式和次数不做限制。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生成第二PIN码后,可以与第一SIM卡交互,使得第一SIM卡存储第二PIN码。
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SIM卡的信息和/或终端设备的信息,自动生成第二PIN码。其中,第一SIM卡的信息可以但不限于为第一SIM卡的ICCID,第一SIM卡的型号。终端设备的信息可以但不限于为终端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出厂序列号、终端设备的锁屏密码。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SIM卡的信息和/或终端设备的信息中包含的数字生成第二PIN码,如,终端设备将终端设备的锁屏密码作为第二PIN码。或者终端设备可以结合第一SIM卡的信息和/或终端设备的信息中的数字、字符生成第二PIN码。应理解,终端设备的锁屏密码可以但不限于为:数字密码、图案密码、混合密码或生物密码。混合密码是由字母、数字和符号等组成的密码。生物密码如指纹、人脸、虹膜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提示用户修改第一SIM卡的初始PIN码,以提高SIM卡的安全性。在用户未修改初始PIN码时,为了保证SIM卡的安全性,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SIM卡的信息和/或终端设备的信息,生成第二PIN码。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在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时,读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以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而用户可能认为终端设备存储该映射关系时获取了过多的信息,进而造成用户体验差,且用户并不需求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因此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终端设备可以提供用户选择是否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的选项。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S303可以替换为S3033和S3034,如图10B所示。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说明为例,该实施例还可以与图10A所示的实施例结合。
S3033,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开启指示,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且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
S3034,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存储指示,则获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且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
上述S3033中,终端设备可以在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时,输出第二提信息,以提示用户存储第一SIM卡的PIN码,以避免下次验证PIN码时,用户需要手动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存储SIM卡的ICCID和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界面示意图。图13所示的界面407与上述图4A中所示的界面403不同的是,界面407上可以显示有如“本机记住PIN码”的选项,以提示用户选择存储第一SIM卡的PIN码。为了更为清楚地说明“本机记住PIN码”的选项的功能,还可以在界面上显示“本机记住PIN码”的选项的功能描述,如“无需手动输入,自动验证PIN码”。应理解,“本机记住PIN码”的选项也可以称为“自动PIN码”的选项,均可以提示用户无需手动输入,自动验证PIN码。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提示用户存储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方式。应理解,界面407省略了“温馨提示:A、B、C运营商的SIM卡的初始PIN码一般是1234”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提示信息还用于提示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当终端设备采集到用户输入的正确的第一SIM卡的PIN码时,可以自动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其中,终端设备可以采集用户输入的PIN码,进而与第一SIM卡交互,以验证用户输入的PIN码是否为正确的第一SIM卡的PIN码,即用户输入的PIN码是否通过验证。当用户输入的PIN码为正确的第一SIM卡的PIN码(用户输入的PIN码验证通过)时,可以自动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开启方式可以参照上述的相关描述。
上述S3034中,若用户选择“本机记住PIN码”的选项,则可以触发向终端设备输入存储指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来自用户的存储指示时,可以执行“获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的动作,进而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示例性的,如用户在图13所示的界面407上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且选择“本机记住PIN码”的选项,则界面407可以跳转至图4A中所示的界面404。
应理解的是,若用户未选择“本机记住PIN码”的选项,则终端设备未接收到来自用户的第一SIM卡的PIN码的存储指示,则终端设备不执行“获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的动作。对应的,在下次终端设备开机或者第一SIM卡重新插入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可以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如图17所示。该第二提示信息还用于提示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以及提示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
示例性的,在该种场景下,终端设备还可以记录用户是否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上述表一可以替换为表三:
表三
ICCID 是否开启PIN码 PIN码 是否存储
1 1234
2 1222
在一种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获取第一SIM卡的PIN码后,可以采用第一SIM卡的PIN码访问第一SIM卡,进而可以从第一SIM卡中获取第一SIM卡对应的电话号码等信息。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存储第一ICCID、第一SIM卡的PIN码、以及第一SIM卡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其中,第一SIM卡的标识可以为第一SIM卡对应的电话号码,或者第一SIM卡对应的卡槽,如“卡1”。上述表三可以如下表四所示:
表四
SIM卡的标识 ICCID 是否开启PIN码 PIN码 是否存储
13700000000/卡1 1 1234
13700000011/卡1 2 1222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提示用户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在用户确认存储时,终端设备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可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如图3所示,与上述S303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PIN码的方法可以包括:
S306,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消指示,则按照预设提示规则,继续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S307,若提示次数达到预设提示次数或者提示时长达到预设提示时长,则自动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且生成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
S308,存储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和第二PIN码的映射关系。
上述S306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按照如上述图4A-图7所示的提示方式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若用户点击如上述图4A-图7所示的界面上显示的“稍后设置”控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用户不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即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输入的不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指示,即取消指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消指示,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且对应存储“未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记录。也就是说,终端设备每提示一次,终端设备会存储一次用户对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提示信息的操作,如下表五所示。应理解,表中的“未获取”也可以采用数字或字符表示:
表五
Figure BDA0002866539740000211
Figure BDA0002866539740000221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以提高SIM卡的安全性,终端设备可以继续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其中,终端设备可以按照预设提示规则,继续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提示规则可以为每隔预设时长提示一次。示例性的,预设时长为24h,则终端设备可以在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消指示的24h后,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应理解,若终端设备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时刻处于终端设备的关机阶段,则可以在终端设备开机时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如图4A所示。应理解,终端设备提示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方式可以参照上述S302中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的提示规则可以为在终端设备开机时或插入SIM卡时提示。该种方式中,终端设备在开机时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界面可如图4A-图6所示,插入SIM卡时终端设备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界面可如图7所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的提示规则可以为在终端设备的锁屏界面上进行提示,或者在终端设备解锁后的界面上进行提示。该种方式中,终端设备的锁屏界面上提示可如图14A所示,终端设备的屏幕解锁后的提示界面可如图5或图6所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终端设备采用下拉状态栏的方式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方式中,预设提示规则可以为下拉状态栏中的提示信息为不可删除的信息。在该种方式中,若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消指示,则在下拉状态栏中继续显示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信息。图14B中示例性的显示用户删除下拉状态栏中的信息时的界面,终端设备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信息不可删除。示例性的,界面1401中的下拉状态栏中包括其他可删除的信息,如应用程序中的提示信息,如视频信息等。在用户点击界面1401中的删除控件时,界面1401跳转至界面1402,界面1402上继续显示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信息,但鉴于终端设备删除视频信息,界面1402上未显示该视频信息。
上述S307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每提示一次,终端设备可以存储一次提示次数和/或记录提示时长,表六以提示次数为例进行说明:
表六
SIM卡的标识 ICCID 是否开启PIN码 PIN码 是否存储 提示次数
13700000000/卡1 1 1234 1
13700000011/卡1 2 1222 1
13700000022/卡3 3 未获取 3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输出第一提示信息的次数达到预设提示次数,预设提示次数如3次。或者提示时长达到预设提示时长,如1h,应理解,提示时长可以为终端设备输出第一提示信息的时长的加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用户不重视或者不了解第一SIM卡的PIN码,用户一直未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为了保证第一SIM卡的安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自动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终端设备自动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时,因为用户并未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因此终端设备未获取第一SIM卡的PIN码。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SIM卡的信息和/或终端设备的信息,自动生成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应理解,终端设备生成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可以参照上述的相关描述。
终端设备自动生成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后,可以输出第二PIN码,以提示用户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示例性的,终端设备提示用户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图12的相关描述。
应注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默认第一SIM卡的PIN码为初始PIN码,在终端设备生成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后,可以根据该初始PIN码与第一SIM卡交互,以使第一SIM卡存储终端设备第二PIN码。该过程可以参照上述S3032中第一SIM卡存储修改后的PIN码的相关描述。
其中,在该种方式中,若第一SIM卡的PIN码不是初始PIN码,而终端设备向第一SIM卡发送初始PIN码进行验证,则PIN码不能通过验证。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提示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以验证PIN码,进而在PIN码验证通过时显示终端设备生成的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输出第二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为了便于区分,此处以第一SIM卡的PIN码为初始PIN码为例),以验证初始PIN码,在初始PIN码验证通过时,自动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进而自动生成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其中,终端设备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可如图15A所示,图15A中的界面1501可以与图4A中的界面403相同。在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初始PIN码后,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SIM卡发送用户输入的第一SIM卡的初始PIN码,终端设备可以对该第一SIM卡的初始PIN码进行验证。当第一SIM卡的初始PIN码验证通过时,终端设备可以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进而生成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且显示与图12中所示的界面相同的界面,如图15中的界面1502所示。应理解,终端设备验证初始PIN码、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可以参照上述相关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自动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时,可以提示用户生成的第二PIN码。如图15B所示,界面1503上显示提示框,该提示框中有“使用您的锁屏密码的后4位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其中,锁屏密码的后4位即为终端设备生成的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其中,该提示框中还显示提示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为了便于区分,此处以第一SIM卡的PIN码为初始PIN码为例),以验证初始PIN码,在初始PIN码验证通过时,终端设备将锁屏密码的后4位作为第一SIM卡的PIN码。其中,当用户点击该提示框时,界面1503可以跳转至界面1501,当用户在界面1501上输入第一SIM卡的初始PIN码后,终端设备将锁屏密码的后4位作为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应理解,提示框中可以显示“确定”控件,当用户点击该“确定”控件时,界面1503可以跳转至界面1501,用户在界面1501上输入初始PIN码后,终端设备可以显示界面1502。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提示框的形式不做限制。
应理解的是,若在任意一次终端设备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时,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或者用户自主在终端设备的设置界面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则终端设备可以继续执行上述S303-S305中的步骤。
上述S308中,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进而存储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和第二PIN码的映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用户未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则终端设备可以继续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以使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若用户一直未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则为了保证SIM卡的安全性,终端设备可以自动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且自动生成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进而将第一ICCID和第二PIN码的映射关系存储在终端设备中,以保证第一SIM卡的安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生成第二PIN码时,可以提示用户该第二PIN码,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终端设备可以存储如表六所示的映射关系,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0C所示,在上述S301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验证PIN码的方法还包括:
S302A,若第一SIM卡未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则获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且在映射关系中查询是否包括第一ICCID。
S302B,若映射关系中未包括第一ICCID,则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S302C,若映射关系中包括第一ICCID与提示次数或提示时长的映射关系,则判断第一ICCID映射的提示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提示次数,或第一ICCID映射的提示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提示时长。
S302D,若第一SIM卡的提示次数小于预设提示次数,或提示时长小于预设提示时长,则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S302E,若第一SIM卡的提示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提示次数,或提示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提示时长,则结束,或者自动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且生成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
上述S302A中,终端设备若检测第一SIM卡未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则可以读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且在映射关系中查询是否包括第一ICCID,即查询映射关系中是否包括第一ICCID的映射关系,如表六中所示。其中,若终端设备未存储第一ICCID,则确定该第一SIM卡是首次插入终端设备,若终端设备存储第一ICCID,则确定该第一SIM卡是非首次插入终端设备。
上述S302B中,若映射关系中包括第一ICCID,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该第一SIM卡是首次插入终端设备,则终端设备可以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可以参照上述S302中的相关描述。应理解,终端设备执行S302B后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S303-S305。
上述S302C-S302E中,终端设备可以预先存储预设提示时长和/或预设提示次数,该预设提示时长/或预设提示次数是预定义的。若映射关系中包括第一ICCID,则第一SIM卡是非首次插入终端设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尽可能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但又为了不过度提示造成用户困扰,终端设备可以判断第一ICCID映射的提示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提示次数,或提示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提示时长。
其中,若第一ICCID映射的提示次数小于预设提示次数,或第一ICCID映射的提示时长小于预设提示时长,则终端设备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可以参照上述S302中的相关描述。应理解,终端设备执行S302B后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S303-S305。其中,若第一ICCID映射的提示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提示次数,或第一ICCID映射的提示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提示时长,则终端设备可以不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以避免过度提示造成用户困扰。或者,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保证第一SIM卡的安全性,终端设备可以自动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且根据第一SIM卡的信息和/或终端设备的信息,生成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该过程可以参照上述S307-S308中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实施例中,若映射关系中包括第一ICCID,终端设备可以查询如上表六,检测第一SIM卡是否历史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示例性的,用户在终端设备中开启了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但用户拔出第一SIM卡,在其他终端设备中操作关闭了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则第一SIM卡会记录第一SIM卡关闭PIN码的验证功能。因此当用户重新将第一SIM卡插回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检测到第一SIM卡未开启PIN码验证功能,但是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储有用户历史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记录,如表六所示。
其中,若终端设备中存储有第一SIM卡历史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记录,则确定用户倾向于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终端设备可以输出第一提示信息。若终端设备中不存在第一SIM卡历史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记录,则可以确定终端设备提示了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但用户并未开启。该种场景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用户倾向于不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进而可以不提示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即结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终端设备中不存在第一SIM卡历史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则终端设备可以自动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且生成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存储至少一个SIM卡的ICCID与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次数或提示时长的映射关系,进而在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映射关系,确定用户是否存在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意愿,进而执行对应的操作,更为智能化。
与上述S302对应的,如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PIN码的方法可以包括:
S309,若第一SIM卡已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则判断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验证次数。
S310,若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验证次数,则获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且查询映射关系中是否包括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
S311,若映射关系中包括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则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
S312,若映射关系中未包括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
S313,若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小于预设验证次数,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S309、S313中可以参照上述S305中的相关描述。
若终端设备检测第一SIM卡已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且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验证次数,则终端设备可以自动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在映射关系中,查询是否包括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其中,若查询到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则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该验证过程可以参照S305中的相关描述。
若映射关系未包括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则终端设备可以输出第二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以及提示用户存储第一ICCID与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示例性的,如图17所示,在终端设备开机的场景下,终端设备可以显示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界面,且在该界面上提示用户存储第一ICCID与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如图17所示的界面上显示有如“本机记住PIN码”的选项,以提示用户可以选择存储第一SIM卡的PIN码。应理解的是,若检测到用户输入的第一SIM卡的PIN码为初始PIN码,则终端设备还可以提示用户修改初始PIN码,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图10A、图11的相关描述。
其中,终端设备在执行S312后,可以执行上述S3034、S304和S305,以便在下次验证第一SIM卡的PIN码时,自动验证终端设备中存储的第一ICCID映射PIN码。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用户或终端设备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后,用户可以在PIN码的设置界面修改第一SIM卡的PIN码、或者关闭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或者关闭自动验证PIN码的功能。图18为PIN码的设置界面的一种示意图,若终端设备中设置有第一SIM卡(如卡1)和第二SIM卡(如卡2),且用户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该PIN码的设置界面1801上可以显示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为开启状态。界面1801上还显示有“修改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选项以及“关闭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控件,用户可以对第一SIM卡的PIN码进行修改或关闭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其中,当用户修改第一SIM卡的PIN码、或者关闭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时,终端设备会提示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以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时,用户可以修改第一SIM卡的PIN码或关闭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用户修改第一SIM卡的PIN码或关闭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时,需要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进行验证,可以避免其他恶意用户随意修改或关闭第一SIM卡的PIN码,威胁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进而提高SIM卡的安全性。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启和关闭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控件可以为界面1801上所示的1801a。
当用户点击“修改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选项时,终端设备可以显示提示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界面,在用户输入正确的第一SIM卡的PIN码后,终端设备可以跳转至如407的界面以使用户输入新的PIN码,以对PIN码进行修改。或者,当用户点击“关闭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控件时,终端设备可以显示提示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界面,在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后,终端设备可以关闭第一SIM卡的PIN码。在该种场景中,若用户忘记第一SIM卡的PIN码,则无法关闭或修改第一SIM卡的PIN码。因为终端设备可以在本地TEE中存储SIM卡的ICCID和PIN码的映射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提示用户找回第一SIM卡的PIN码。如在终端设备显示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界面上,提示用户可以找回第一SIM卡的PIN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在输出第二提示信息的界面上,提示用户找回第一SIM卡的PIN码。也就是说,第二提示信息还用于提示找回PIN码。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如上图4A中的界面403、图9所示的界面、图11所示的界面403、图13所示的界面407、图15A和图15B中所示的界面1501、图17所示的界面上显示“找回PIN码”的控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界面1801上可以显示有“找回PIN码”的控件,用户可以点击该“找回PIN码”的控件可以获取第一SIM卡的PIN码。其中,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找回PIN码的请求时(如检测到用户点击“找回PIN码”的控件),可以读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进而在映射关系中查询第一ICCID映射的第一SIM卡的PIN码,以将第一SIM卡的PIN码反馈给用户。界面1801可以跳转至界面1802,该界面1802上显示有“第一SIM卡的PIN码2345”。应理解的是,若用户在界面1801上点击“卡2”控件,第二SIM卡的设置界面与第一SIM卡的设置界面相同。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在第二SIM卡的设置界面上点击“找回PIN码”的控件时,终端设备可以读取第二SIM卡的ICCID,进而在映射关系中查询第二SIM卡的ICCID映射的PIN码,以将该PIN码反馈给用户。应理解,在终端设备中未插入卡1时,界面1801上的“找回PIN码”不可用。
可选的,该PIN码的设置界面上还可以显示“本机记住PIN码”的控件,以提示用户存储第一ICCID与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应理解,界面1801中显示的“本机记住PIN码”的形式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界面中“本机记住PIN码”的形式可以不同,界面1801中显示用户已选择“本机记住PIN码”。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终端设备显示的“本机记住PIN码”的形式不做限制。应理解,“本机记住PIN码”的形式可以理解为:界面上用于提示用户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的显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向用户反馈SIM卡的PIN码时,可以同时反馈该PIN码对应的SIM卡的标识,以便用户可以区分终端设备反馈的PIN码是第一SIM卡的PIN码还是第二SIM卡的PIN码。其中,SIM卡的标识可以为“卡1”或“卡2”,或者SIM卡对应的电话号码。在该种实现方式中,当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找回PIN码的请求时,可以读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进而在映射关系中查询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第一SIM卡的标识(如上表四所示),以将第一SIM卡的PIN码以及第一SIM卡的标识反馈给用户。示例性的,如上述界面1802上可以显示有“电话号码为13700000000所属SIM卡的PIN码为2345”,或者“卡1的PIN码为2345”。
在该种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恶意用户通过找回PIN码的方式,恶意获取第一SIM卡的PIN码,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在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或者修改第一SIM卡的PIN码时,或者用户在设置界面自主设置第一SIM卡的PIN码时,可以设置用户自己知道、用于找回密码的第一SIM卡的关联问题和答案。图19以用户修改第一SIM卡的PIN码为例,如上述界面406上还可以显示有“设置关联问题,以便找回PIN码”的提示信息,以及关联问题和答案的设置框,或者选择关联问题的选择框。图19中示例性的示出了用户输入的关联问题“我的故乡是什么”,以及该关联问题的答案为“北京”。相应的,终端设备可以将该关联问题、答案,以及第一ICCID、第一SIM卡的PIN码、第一SIM卡的标识对应存储。应理解,图19中的关联问题为一种示例,关联问题可以为用户的手机号码、应用账号、锁屏密码等问题。
在该种方式中,当用户在界面1801上点击“找回PIN码”的控件时,界面1801可以跳转至界面1803,界面1803上显示有关联问题“我的故乡是什么”。终端设备采集用户输入的答案,当用户输入的答案与终端设备中存储的关联问题的答案相同时,界面1803可以跳转至界面1802,以显示第一SIM卡的PIN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获取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码时(如上表四所示),终端设备可以自动生成关联问题和答案,而无需用户手动设置。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码,生成关联问题“手机号码是多少”,该关联问题的答案为表四中第一SIM卡对应的手机号码“13700000000”。在该种实现方式中,在用户找回PIN码时,终端设备可以显示类似界面1803所示的界面,该界面上的关联问题为“手机号码是多少”,在用户输入正确的答案“13700000000”时,界面1803可以跳转至界面1802,以显示第一SIM卡的PIN码。
在一种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向服务器发送第一ICCID与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以使服务器存储该映射关系。终端设备可以与服务器交互,服务器可以协助用户找回PIN码。应理解,服务器可以为终端设备的系统账号对应的服务器,或者其他可以存储SIM卡的ICCID与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的服务器、云盘、网盘等。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若用户将第一SIM卡从终端设备中拔出,在其他终端设备中使用时,若其他终端设备还未存储第一ICCID与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因此需要用户手动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若用户忘记了第一SIM卡的PIN码,其他终端设备也无法提示用户找回PIN码,则用户无法在其他终端设备中使用第一SIM卡。示例性的,如用户在其他终端设备中插入第一SIM卡时,其他终端设备上可以与对应的服务器进行交互,以获取第一SIM卡的PIN码。如,其他终端设备输出第二提示信息时,可以显示如“找回PIN码”的控件,如图20中的界面2001所示,即第二提示信息还用于提示找回第一SIM卡的PIN码。用户可以点击该“找回PIN码”的控件,可以触发其他终端设备获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且向服务器发送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找回请求,该找回请求中可以包括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应理解,第一SIM卡插入的其他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为同一品牌,进而可以访问相同的服务器。
在服务器接收到来自其他终端设备的找回请求时,可以存储的查询映射关系,获取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进而将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反馈给其他终端设备。对应的,其他终端设备接收到来自服务器的PIN码时,界面2001可以跳转至界面2002,该界面2002上可以显示有第一SIM卡的PIN码2345。同理的,为了避免恶意用户通过找回PIN码的方式恶意获取第一SIM卡的PIN码,用户可以设置第一SIM卡的关联问题。用户设置第一SIM卡的关联问题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向服务器发送第一ICCID与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时,可以向服务器发送第一SIM卡关联问题和答案,以使服务器将该关联问题、答案、以及第一ICCID与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对应存储。在该种方式中,当用户在界面2001上点击“找回PIN码”的控件时,可以触发其他终端设备向服务器发送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找回请求。服务器接收到来自其他终端设备的找回请求时,可以向其他终端设备发送第一ICCID映射的关联问题、答案以及第一SIM卡的PIN码。其他终端设备接收到关联问题和答案后,界面2001可以跳转至界面2003,界面2003与上述界面1803相同。其他终端设备采集用户输入的答案,当用户输入的答案与来自服务器的答案相同时,界面2003可以跳转至界面2002,以显示第一SIM卡的PIN码。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器可以在接收到来自其他终端设备的找回请求时,可以先向其他终端设备反馈第一ICCID映射的关联问题、答案。在接收来自其他终端设备的确定答案输入正确的消息时,可以再向其他终端设备反馈第一ICCID映射的第一SIM卡的PIN码。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终端设备和服务器的交互方式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当终端设备需要验证第一SIM卡的PIN码时,若用户忘记第一SIM卡的PIN码,则终端设备可以与服务器交互,以得到服务器反馈第一SIM卡的PIN码。终端设备与服务器交互的过程可以参照上述的相关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当用户在其他终端设备中登录与终端设备相同的系统账号(或云盘/网盘账号),且用户在其他终端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插入第一SIM卡,找回第一SIM卡的PIN码时,其他终端设备可以与系统账号对应的服务器(云盘/网盘)交互,进而得到该服务器(云盘/网盘)反馈第一SIM卡的PIN码。其他终端设备与系统账号对应的服务器(云盘/网盘)交互的过程可以参照上述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向服务器发送第一ICCID与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以在用户忘记第一SIM卡的PIN码时,可以通过服务器找回第一SIM卡的PIN码。另外,在用户开启或关闭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或者修改第一SIM卡的PIN码时,用户还可以设置该第一SIM卡的关联问题,以在找回密码时通过关联问题保证第一SIM卡的PIN码的安全。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开机时,若终端设备设置有锁屏密码,终端设备可以先显示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的界面,当用户输入正确的PIN码时终端设备显示锁屏界面。或者,终端设备根据第一ICCID与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对PIN码进行验证,在PIN码验证通过时显示锁屏界面。也就是说,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均是先验证第一SIM卡的PIN码,再显示锁屏界面以验证锁屏密码。而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安全,在终端设备设置有锁屏密码时,可以先显示锁屏界面,用户可以输入锁屏密码,终端设备对用户输入的锁屏密码进行验证。在锁屏密码验证通过时,终端设备再自动验证第一SIM卡的PIN码。
此处结合一种场景对终端设备先验证锁屏密码,后验证PIN码的优点进行说明。示例性的,若终端设备自动验证PIN码,则恶意用户拿到用户的终端设备后,恶意用户重新开机终端设备会自动验证PIN码,则恶意用户可以使用第一SIM卡。这样即使恶意用户不知道终端设备的锁屏密码,还是可以接听终端设备的来电,恶意用户可以采用接听来电的方式获取应用程序的验证码,进而威胁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但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先验证锁屏密码后验证PIN码,则在恶意用户重新开机时,恶意用户需要输入终端设备的锁屏密码解锁后,才能使用第一SIM卡。本申请实施例中,锁屏密码对第一SIM卡起到了保护作用,可以提高SIM卡的安全性。
应注意,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因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IN码验证与锁屏密码的验证相结合,因此终端设备需要设置锁屏密码。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上述图7所示,当用户点击图7所示的界面上的“去设置”控件,则图7所示的界面可以跳转至图4A中的界面402或图4B中的界面402a,当用户点击“锁定SIM卡”控件时,界面402跳转至界面403,此时若终端设备未设置锁屏密码,则界面403可以跳转至图21中的界面2101。该界面用于提示用户设置锁屏密码,当用户在界面2101上设置锁屏密码后,即成功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验证功能。图21中仅表征界面403至界面2101之间的界面转变。
图22以终端设备自动验证第一SIM卡的PIN码为例进行说明。界面2201所示的为终端设备开机后的锁屏界面,当用户输入正确的锁屏密码后,界面2201可以跳转至界面2202,该界面2202可以显示终端设备的主页面。为了表示终端设备先校验锁屏密码,再自动验证第一SIM卡的PIN码,终端设备可以在界面2202上显示如“PIN码验证通过”的提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锁屏联动的方式验证PIN码,在终端设备验证PIN码之前先验证锁屏密码,锁屏密码对第一SIM卡起到了保护作用,进而提高第一SIM卡的安全性。
图2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3A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包括SIM卡校验代理模块、SIM卡访问模块、人机交互模块、通信模块以及TEE。
SIM卡校验代理模块,用于存储SIM卡的ICCID和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且对PIN码进行验证。SIM卡访问模块可以为访问接口,该访问接口用于与第一SIM卡进行交互,以实现对第一SIM卡执行读写操作。人机交互模块用于输出提示信息或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其中,提示信息如上述的第一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第三提示信息。用户输入的指示可以为开启指示,或者存储指示。人机交互模块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如图1所示的显示屏170和传感器180,或者如图1所示的音频模块170和传感器180等。通信模块,用于实现终端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如服务器)的通信,通信模块可以包括如上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实现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将SIM卡的ICCID和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存储至TEE中,可以预先在TEE中设置与SIM卡校验代理模块交互的可信应用程序,如PIN码可信应用程序(PIN TA)。当SIM卡校验代理模块调用TEE的可信的API时,该PINTA用于实现SIM卡校验代理模块读写TEE中存储的数据。TEE中还可以包括设备唯一密钥可信应用程序(hardware unique key trusted application,HUK TA),该HUK TA用于采用设备唯一密钥(hardware unique key,HUK)对存储至TEE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如何预先设置PIN TA的过程不做赘述,可以参照目前支付类TA或者指纹验证TA的相关描述。
下面结合上述图23A,从模块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PIN码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S301中,当已开机的终端设备中插入第一SIM卡或插入第一SIM卡的终端设备开机时,SIM卡访问模块可以向第一SIM卡发送select EF 3f00命令。第一SIM卡可以向SIM卡访问模块反馈第一SIM卡的类型、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信息以及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等信息,该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S301的相关描述。SIM卡访问模块可以根据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信息,确定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
在S302中,SIM卡访问模块确定第一SIM卡未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时,可以向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发送第一SIM卡未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信息,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向人机交互模块发送第一提示请求,以提示人机交互模块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应理解,SIM卡校验代理模块还可以通过其他模块与人机交互模块进行交互,本申请实施例中以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直接交互为例进行说明。
在S303中,人机交互模块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当人机交互模块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开启指示时,人机交互模块可以向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发送该开启指示。SIM卡校验代理模块根据该开启指示,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应理解,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可以理解为: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向SIM卡访问模块发送开启指示,SIM卡访问模块向第一SIM卡发送该开启指示。第一SIM卡修改第一SIM卡中存储的第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信息,如可以将一SIM卡是否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的状态从“关闭”修改为“开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SIM卡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后,可以向SIM卡访问模块反馈开启响应,开启响应用于表征第一SIM卡已经开启PIN码的验证功能。SIM卡访问模块可以向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发送该开启响应,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向人机交互模块发送第二提示请求,以提示人机交互模块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其中,人机交互模块在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后,可以采集用户输入第一SIM卡的PIN码,且可以向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发送第一SIM卡的PIN码。另外,SIM卡访问模块在接收到开启响应时,还可以读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且可以向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发送第一ICCID。其中,SIM卡访问模块读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的方式可以为:SIM卡访问模块向第一SIM卡发送SELECT FILE命令,以选择第一SIM卡存储的一ICCID的文件夹,然后SIM卡访问模块可以向第一SIM卡发送READ BINARY命令以读取该文件夹中的第一ICCID。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将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存储至TEE中。
其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将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存储至TEE可以为:SIM卡校验代理模块调用API向TEE中的PIN TA发送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PIN TA可以向HUK TA发送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HUK TA可以采用设备唯一密钥对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进行加密,且存储至TEE中的存储空间中,图中以虚线框表征TEE中的存储空间。
在S304中,当终端设备重新插入第一SIM卡或终端设备重新开机时,SIM卡访问模块可以读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且向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发送第一ICCID。
在S305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接收来自SIM卡访问模块的第一ICCID后,可以在TEE中存储的映射关系中,查询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且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其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在TEE中查询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可以为: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向PIN TA发送读取请求,该读取请求中可以包括第一ICCID,PIN TA可以向HUK TA发送该读取请求。HUK TA可以根据读取请求,采用设备唯一密钥解密TEE中的映射关系,且根据第一ICCID查询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通过PIN TA向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反馈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
应理解,SIM卡校验代理模块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的方式可以为:SIM卡校验代理模块通过SIM卡访问模块向第一SIM卡发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第一SIM卡验证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S305中的描述。其中,第一SIM卡可以通过SIM卡访问模块向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发送验证结果,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向人机交互模块发送该验证结果,以使人机交互模块显示该验证结果。
在S3031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可以参照上述S303中的模块交互的描述。SIM卡校验代理模块中可以存储初始PIN码,初始PIN码可以为SIM卡所属的运营商预设的PIN码。若SIM卡校验代理模块确定第一SIM卡的PIN码为初始PIN码,则确定第一SIM卡的PIN码为第一PIN码,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向人机交互模块发送第三提示请求,以提示人机交互模块输出第三提示信息。
在S3032中,人机交互模块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修改后的PIN码,且将修改后的PIN码发送给SIM卡校验代理模块,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将第一ICCID和修改后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存储至TEE中,具体可以参照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的描述。
在S3033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过程可以参照上述S303中模块交互的描述。当用户输入开启指示时,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向人机交互模块发送第二提示请求,以提示人机交互模块输出第二提示信息。
在S3034中,人机交互模块输出第二提示信息后,可以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当人机交互模块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存储指示时,可以向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发送该存储指示。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同理的,人机交互模块若未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存储指示,则人机交互模块可以向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发送记录指示,该记录指示用于指示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存储用户的操作记录,如上述表三-表六所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人机交互模块未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存储指示时,因为SIM卡校验代理模块不用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因此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在REE中存储“不包含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在TEE中存储“包含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以便提高SIM卡校验代理模块读取映射关系的速度。在该种方式中,当SIM卡校验代理模块获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时,可以先在REE中查询是否包括第一ICCID,若REE中包括第一ICCID,则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确定TEE中未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进而可以与人机交互模块交互,以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或第二提示信息。该种情况下,因为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不用与TEE进行交互,进而可以提高读取映射关系的速度。若REE中不包括第一ICCID,则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查询TEE以获取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可以参照上述的相关描述。
在S306中,人机交互模块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消指示,则可以按照预设提示规则,继续输出第一提示信息。
在S307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人机交互模块可以向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发送取消指示,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存储用户的操作记录、提示次数或提示时长,如上述表五-表六所示。若SIM卡校验代理模块确定提示次数达到预设提示次数,或者提示时长达到预设提示时长,则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且生成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其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的过程可以参照上述S303中的模块交互的描述。SIM卡校验代理模块生成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可以参照上述S307中终端设备生成第二PIN码的描述。
应理解,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通过SIM卡访问模块向第一SIM卡发送第二PIN码,以使第一SIM卡存储第二PIN码。其中,SIM卡访问模块与第一SIM卡交互使得第一SIM卡存储第二PIN码,可以参照上述S307中的描述。
在S308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生成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后,可以通过SIM卡访问模块读取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且存储第一SIM卡的第一ICCID和第二PIN码的映射关系。
上述S302A中模块之间的交互可以参照S305中的描述。上述S302B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查询映射关系中,若映射关系中未包括第一ICCID,则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与人机交互模块交互,以使得人机交互模块输出第一提示信息。SIM卡校验代理模块与人机交互模块交互的过程可以参照上述S302中的描述。上述S302C中,若映射关系中包括第一ICCID,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根据如上表六,获取第一ICCID映射的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次数或提示时长,进而判断该提示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提示次数,或者该提示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提示时长。上述S302D中,若第一ICCID映射的提示次数小于预设提示次数,或第一ICCID映射的提示时长小于预设提示时长,则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与人机交互模块交互,以使得人机交互模块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上述S302E中,若第一ICCID映射的提示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提示次数,或第一ICCID映射的提示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提示时长,则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不做响应,结束提示。或者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开启第一SIM卡的PIN码的验证功能,且生成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该过程可以参照上述S307的描述。
其中,上述S309、S310、S311中模块之间的交互可以参照S305中模块的描述,上述S312、S313中模块之间的交互可以参照上述S3033中模块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因为TEE中存储有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实现上述用户找回PIN码的功能,该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相关描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在获取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后,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通过通信模块,向服务器发送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服务器可以存储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以便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现通过服务器找回PIN码的目的,该部分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上述实施例中验证PIN码的方法适用的场景为:终端设备先验证PIN码,再显示锁屏界面,以验证锁屏密码。在一种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先显示锁屏界面,以验证锁屏密码,在锁屏密码验证通过后,验证PIN码。这种实施例对应的终端设备的结构可以如图23B所示。与上述图23A不同的是,图23B中的HUK TA可以将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存储至TEE中的资产服务(asset service)模块中,因为资产服务模块中存储的数据需要锁屏密码进行访问,因此可以进一步保证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的安全性。
下面结合图23B对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在TEE中存储和读取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进行说明,SIM卡校验代理模块的其他动作可以参照上述图23A的模块交互的描述。应理解,终端设备中用于在TEE中存储和读取锁屏密码的模块可以为目前终端设备中的模块,下述以在TEE中存储和读取锁屏密码的模块为SIM卡校验代理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获取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后,可以通过PIN TA向HUK TA发送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以使HUK TA将该映射关系存储至资产服务模块中。但因为资产服务模块中读取和存储数据需要锁屏密码,若终端设备未设置锁屏密码,则资产服务模块可以向HUK TA反馈设置锁屏密码的消息。HUK TA可以向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反馈设置锁屏密码的消息,以使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交互,使得人机交互模块显示设置锁屏密码的界面,如图21中的界面2101所示。人机交互模块可以采集用户输入的锁屏密码,进而将锁屏密码发送给SIM卡校验代理模块。
在SIM卡校验代理模块获取锁屏密码后,可以通过PIN TA向HUK TA发送锁屏密码和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HUK TA可以采用设备唯一密钥对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进行加密,且向资产服务模块发送锁屏密码,以使资产服务模块存储该锁屏密码,且将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存储至资产服务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检测终端设备是否设置锁屏密码,若SIM卡校验代理模块确定终端设备未设置锁屏密码,则可以和人机交互模块交互,以提示用户设置锁屏密码,如显示图21中的界面2101。SIM卡校验代理模块获取锁屏密码后,可以将第一ICCID和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存储至资产服务模块,该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描述。
当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在TEE中读取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时,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先将用户输入的锁屏密码通过PIN TA发送给HUK TA。HUK TA向资产服务模块发送锁屏密码,资产服务模块将接收到的锁屏密码和存储的锁屏密码验证对比,资产服务模块确定接收到的锁屏密码和存储的锁屏密码一致时,可以使能HUK TA访问资产服务模块。其中,当资产服务模块确定接收到的锁屏密码和存储的锁屏密码一致时,可以向HUK TA发送锁屏密码验证通过的消息,HUK TA可以通过PIN TA向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发送该锁屏密码验证通过的消息,进而SIM卡校验代理模块可以从资产服务模块中读取第一ICCID映射的PIN码,且自动验证PIN码。
在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验证PIN码的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例如CPU)、存储器和输出装置。该验证PIN码的装置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中可以存储各种指令,以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申请的方法步骤。输出装置,用于输出提示信息,以及接收用户输入的指示。输出装置可以为显示器。可选的,本申请涉及的验证PIN码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源、通信总线以及通信端口。上述通信端口用于实现验证PIN码的装置置与其他外设之间进行连接通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指令时,指令使验证PIN码的装置的处理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27)

1.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户的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打开第一SIM卡的PIN码的自动验证功能;
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在所述终端设备未设置锁屏密码时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用于提示用户设置锁屏密码;
响应于用户完成锁屏密码的设置,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用于提示用户输入PIN码;
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PIN码,存储所述第一PIN码,完成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自动验证功能的开启,所述第一PIN码用于所述终端设备自动验证所述第一SIM卡;
响应于已开机的所述终端设备中再次插入所述第一SIM卡、或响应于插入所述第一SIM卡的所述终端设备重新开机,当所述第一SIM卡已开启PIN码的自动验证功能,则自动验证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
检测到插入第二SIM卡,当所述终端设备存储有所述第二SIM卡对应的PIN码,所述终端设备自动验证所述第二SIM卡;
当所述终端设备未存储有所述第二SIM卡对应的PIN码,显示第七界面,所述第七界面用于提示用户输入所述第二SIM卡的PIN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PIN码,存储所述第一PIN码的步骤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PIN码;
当所述用户输入的PIN码与所述第一SIM卡的初始PIN码相同时,显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用于提示用户输入新的PIN码;
接收用户输入的新的PIN码作为所述第一PIN码,并存储所述第一PIN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PIN码,存储所述第一PIN码的步骤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PIN码;
当所述用户输入的PIN码与所述第一SIM卡的初始PIN码不同时,将所述用户输入的PIN码作为第一PIN码,并存储所述第一PIN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第四界面,所述第四界面用于提示所述第一SIM卡PIN码验证成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在所述自动验证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显示第五界面,所述第五界面用于提示用户输入锁屏密码;
接收用户输入的锁屏密码,切换为解锁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的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显示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
显示第六界面,所述第六界面用于提示用户输入验证信息;
接收用户输入的验证信息,输出第四PIN码,所述第四PIN码为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存储所述第一SIM卡的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CCID。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存储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和所述第一PIN码的映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在所述终端设备已设置锁屏密码时显示第八界面,所述第八界面用于提示用户输入锁屏密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验证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步骤包括:
查询映射关系中是否包括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映射的PIN码;
若所述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映射的PIN码,则向所述第一SIM卡发送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映射的PIN码;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SIM卡对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映射的PIN码的验证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SIM卡未开启PIN码的自动验证功能,则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开启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自动验证功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第一SIM卡未开启PIN码的自动验证功能,则输出第一提示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一SIM卡未开启PIN码的自动验证功能,则查询映射关系中是否包括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
若所述映射关系中未包括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则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或者,
若所述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映射的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次数,且所述提示次数小于预设提示次数,则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或者,
若所述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映射的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时长,且所述提示时长小于预设提示时长,则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映射的PIN码,则向所述第一SIM卡发送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映射的PIN码,包括:
若所述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映射的PIN码,且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映射的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验证次数,则向所述第一SIM卡发送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映射的PIN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映射关系中包括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映射的PIN码,且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映射的PIN码的剩余验证次数小于所述预设验证次数,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输入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映射关系中未包括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映射的PIN码,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输入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开启指示,则输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输入所述PIN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第二提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采集所述用户输入的PIN码;
开启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自动验证功能;
存储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和所述用户输入的PIN码的映射关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示信息还用于提示存储SIM卡的ICCID和SIM卡的PIN码的映射关系,所述存储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和所述用户输入的PIN码的映射关系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存储指示,所述存储指示用于指示存储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和所述用户输入的PIN码的映射关系。
19.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第一提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取消指示,则根据预设提示规则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次数达到预设提示次数,或者输出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时长达到预设提示时长,则开启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自动验证功能;
生成所述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
存储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和所述第二PIN码的映射关系。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之后,还包括:
输出所述第二PIN码。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自动验证功能,包括:
输出第二提示信息;
若采集到所述用户输入的PIN码,则开启所述第一SIM卡的PIN码的自动验证功能。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SIM卡的信息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信息,生成所述第二PIN码;所述第一SIM卡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所述第一SIM卡的ICCID或所述第一SIM卡的型号,所述终端设备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所述终端设备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或所述终端设备的锁屏密码。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所述第一SIM卡的第二PIN码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SIM卡发送所述第二PIN码。
25.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与所述存储器耦合,并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并根据所述指令使得所述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终端设备或所述终端设备中的芯片。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588834.0A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47568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95146.7A CN116528244A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和装置
CN202011588834.0A CN114756849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和装置
EP21913879.9A EP4254231A4 (en) 2020-12-28 2021-12-14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PIN) CODE VER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21/137675 WO2022143138A1 (zh) 2020-12-28 2021-12-14 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和装置
US18/259,533 US20240064519A1 (en) 2020-12-28 2021-12-14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rifying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pin cod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88834.0A CN114756849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95146.7A Division CN116528244A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6849A CN114756849A (zh) 2022-07-15
CN114756849B true CN114756849B (zh) 2023-04-28

Family

ID=8225904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95146.7A Pending CN116528244A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和装置
CN202011588834.0A Active CN114756849B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95146.7A Pending CN116528244A (zh) 2020-12-28 2020-12-28 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64519A1 (zh)
EP (1) EP4254231A4 (zh)
CN (2) CN116528244A (zh)
WO (1) WO20221431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5665A (zh) * 2022-07-18 2023-05-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模块sim卡解锁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3713A (zh) * 2018-08-30 2020-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45865A (en) * 2008-04-23 2009-11-01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handling the equipment identity request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CN104270754B (zh) * 2014-09-29 2018-09-11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识别卡鉴权方法和装置
CN105704704A (zh) * 2014-11-24 2016-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用户识别卡锁定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5100415B (zh) * 2015-05-28 2018-03-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登录方法、移动终端
CN105101178A (zh) * 2015-06-25 2015-11-25 集怡嘉数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WO2020132786A1 (en) * 2018-12-24 2020-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 (uicc) initialization for network service acces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3713A (zh) * 2018-08-30 2020-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43138A1 (zh) 2022-07-07
EP4254231A4 (en) 2024-05-22
CN116528244A (zh) 2023-08-01
US20240064519A1 (en) 2024-02-22
CN114756849A (zh) 2022-07-15
EP4254231A1 (en) 2023-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23609B1 (ko) 전자 기기간 콘텐트 공유 방법 및 장치
CN113609498B (zh) 数据保护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466099A (zh) 一种登录方法、令牌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12115444B (zh) 一种解锁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059499A (zh) 一种文件访问权限认证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259301B (zh) 一种账号数据共享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553814B (zh) 处理推送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284633A1 (zh) 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408016B (zh) 保存密文的方法和装置
CN113196236A (zh) 一种跨设备认证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595437B (zh) 访问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52929B (zh) 应用程序的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4756849B (zh) 一种验证个人身份识别码pin码的方法和装置
KR20190115377A (ko) 외부 전자 장치의 키를 공유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11917916B (zh) 一种显示的方法及设备
CN113468606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访问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966297B (zh) 数据保护方法、系统、介质及电子设备
KR20190115361A (ko) 외부 전자 장치의 키와 관련된 어플리케이션을 관리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16340913A (zh) 登录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133477A1 (zh) 数据显示方法
CN113691671B (zh) 安全信息的开放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6456324B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46418A1 (zh) 一种数据保护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812143A (zh) 一种眼纹解密的装置和方法
CN115549934A (zh) 一种安全认证方法、相关电子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