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56736A - 内容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内容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56736A
CN114756736A CN202110025363.0A CN202110025363A CN114756736A CN 114756736 A CN114756736 A CN 114756736A CN 202110025363 A CN202110025363 A CN 202110025363A CN 114756736 A CN114756736 A CN 114756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ush
pushing
rule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253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安全
喻大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Weib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Weib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Weib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Weib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2536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567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56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567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5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user profiles and persona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容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确定与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从预先配置的规则集中查找与所述触发类型对应的推送规则;基于所述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确定符合所述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将所述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所述目标用户。该方案能够在确定出目标用户后,快速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自动推送给目标用户,减少了运营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处理效率,且能够在规则集中统一管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从而保障了推送内容合法合规。

Description

内容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信息推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容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应用平台逐渐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该社交应用平台可以是搜索引擎,或通用导航类网站等。如社交应用平台可以在用户进入该平台后向用户推送消息,使得用户获取到相关信息。为了更好的运营社交应用平台,因此,如何进行内容推送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相关技术中通过用户根据某个业务场景编写对应的代码,并在紧急场景下通过人工手动操作实现内容推送。然而,该方案需要管理人员手工录入内容,导致人力时间成本高且处理效率较低,并且随着用户量越来越大,运营相关的场景也越来越多,无法统一管理推送的内容,使得灵活性较差。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内容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容推送方法,该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确定与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
从预先配置的规则集中查找与触发类型对应的推送规则;
基于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确定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
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确定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包括:
从推送规则中确定用户属性标签;
将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与用户属性标签进行比对;
将用户画像与用户属性标签比对一致的用户确定为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包括:
查看推送规则中是否配置有交易日历;
当配置有交易日历时,基于交易日历确定推送时间;
当到达推送时间时,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到达推送时间时,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之前,方法还包括:
当目标用户为多个时,判断多个目标用户是否需要进行AB测试;
当多个目标用户需要进行AB测试时,从推送规则中确定AB测试条件;
基于AB测试条件,更新目标用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基于AB测试条件,更新目标用户之后,方法还包括:
查看推送规则中是否配置有防重条件;
当配置有防重条件时,查看推送内容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推送次数;
当推送内容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推送次数符合防重条件时,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达到推送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包括:
当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为多个时,获取多个推送内容中每个推送内容对应的优先级;
按照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将与优先级对应的推送内容依次推送至目标用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之后,方法还包括:
从推送规则中确定推送内容对应的目标事件;
检测目标用户是否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触发目标事件;
当目标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触发目标事件时,确定目标用户完成推送规则对应的目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内容推送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确定与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
查找模块,用于从预先配置的规则集中查找与触发类型对应的推送规则;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标签,确定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
推送模块,用于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的内容推送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上第一方面的内容推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通过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确定与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并从预先配置的规则集中查找与触发类型对应的推送规则,然后基于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确定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该技术方案无需人工根据某个业务场景一一编写对应的代码,能够在确定出目标用户后,快速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自动推送给目标用户,减少了运营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处理效率,且能够在规则集中统一管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从而保障了推送内容合法合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推送方法的实施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推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推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可以理解,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各类平台的推送获取到消息,该平台可以是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如工具类APP,或者是电商类APP,通过对用户进行内容的个性化推荐和信息推送,促进APP的活跃并拉长用户生命周期。
相关技术中在运营处理推送业务时,需要开发人员根据某个业务场景编写对应的代码,并在紧急场景下通过人工手动操作实现内容推送,然而该方案需要管理人员手动录入内容,导致人力时间成本高且处理效率较低,并且随着用户量的增大,运营相关的场景也越来越多,无法统一管理推送的内容,较难对推送的每个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流程,为运营业务增加了违规风险,使得灵活性较差。
基于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内容推送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案无需人工根据某个业务场景一一编写对应的代码,能够在确定出目标用户后,快速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自动推送给目标用户,减少了运营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处理效率,且能够在规则集中统一管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从而保障了推送内容合法合规。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推送方法的实施环境架构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环境架构包括:终端100和服务器200。
终端100可以独立实现内容推送,也可以与服务器200配合实现内容推送。
其中,终端100可运行有应用程序,当终端100独立进行内容推送时,预先配置的规则集存储在终端100内。当终端接收并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时,确定与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并基于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确定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实现内容推送。
终端100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其中,服务器200上预先配置有规则集时,服务器200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可以从规则集中查找与触发类型对应的推送规则,并基于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确定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然后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发送给终端,以使终端100与与服务器200配合实现内容推送。
服务器200可以是一台服务器,也可以是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是一个云计算服务中心。
终端100与服务器200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建立通信连接。
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下面通过图2至图6详细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内容推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内容推送装置执行。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确定与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
可选的,上述用户的触发操作可以是注册操作、开户操作等事件触发,还可以是在到达预设时间时触发。
当用户的触发操作为事件触发时,确定的与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为事件触发类型;当用户的触发操作为到达预设时间触发时,确定的与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为定时任务触发类型。上述用户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
例如,当用户需要开户时,可以在终端上执行注册操作,则终端响应与该用户的注册操作,确定与注册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为注册事件触发类型。
S102、从预先配置的规则集中查找与触发类型对应的推送规则。
本步骤中,在对用户进行内容推送之前,需要根据不同的触发类型预先配置好对应的规则,并存储在规则集中。该规则集中对于不同的场景配置有一种或多种规则,例如对于触发类型为事件触发时对应配置有一种或多种规则,对于触发类型为定时任务触发对应配置有一种或多种规则。
该规则集中不同的规则对应的配置内容不同。如规则中可以配置有触发类型、用户属性标签、推送时间、交易日历类型、AB测试条件、防重条件、目标事件、推送方式、推送内容等。
其中,触发类型包括事件触发和定时任务触发;用户属性标签可以作为筛选目标用户的过滤条件,该用户属性标签可以是语言标签、年龄标签、开户地区、用户等级、资产规模等;交易日历类型可以包括阳历和阴历;AB测试条件包括多个测试条件,该测试条件可以是第一测试条件和第二测试条件,例如当用户满足第一测试条件时,将该用户作为可以进行内容推送的用户,当用户满足第二测试条件时,将该用户作为可以不进行内容推送的用户,或者当用户满足第一测试条件时,将该用户作为可以推送第一内容的用户,当用户满足第二测试条件时,将该用户作可以推送第二内容的用户;防重条件可以包括规则防重或内容防重,其中,内容防重中包括预设的防重时间段;目标事件可以是与推送内容对应的事件;推送方式可以包括邮件推送、消息推送、短信推送等;推送内容可以是预先从素材库中获取的,通过基于素材库进行上传图片、视频、制作页面等,可以根据配置好的触发类型对应的场景制作好推送内容,或者临时组建对应的页面等。
在确定出与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后,从规则集中查找与触发类型对应的推送规则。例如该推送规则可以是对语言为中文的用户在注册成功后且当天为交易日时,将在10分钟之后通过邮件推送开户消息。配置的规则还可以是对于语言为中文、年龄段为25-35岁、开户地区为北京的用户在注册成功后,将在5分钟之后通过邮件推送开户消息。
S103、基于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确定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
具体的,用户画像是一种勾画目标用户、联系用户诉求与设计方向的有效工具,用户画像一般按行业属性划分为多个类别模块,例如常见的人口统计,如用户社会画像,还可以包括用户消费画像、用户行为画像、用户兴趣画像等。
上述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可以是通过埋点获取的。所谓“埋点”是指针对特定用户行为或事件进行捕获、处理和发送的相关技术及其实施过程。埋点的技术实质,是先监听软件应用运行过程中的事件,当需要关注的事件发生时进行判断和捕获。
具体的确定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的过程可以是获取用户在在多个上网渠道上的舆情特征信息和属性特征信息,并根据舆情特征信息和属性特征信息采用预设分类器构建用户的用户画像。其中,获取目标用户的舆情特征信息可以是采集用户的上网账号和登录账号信息,关联与上网渠道的线上软件,该线上软件例如可以是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餐饮软件、理财软件、网络游戏等各种能用户评论的软件,从多个上网渠道采集目标用户的评论信息,以及其他用户(商家、买家、好友、路人、队友等)对用户的评论信息和印象标签,还可以进一步采集用户关注和收藏的信息,如关注的博主类型、收藏的网页内容、购买的虚拟产品等。其中,用户的属性特征信息包括:用户名、性别、归属地、年龄、网上认证信息、财务状况、学历、消费能力、时间充裕程度等。
在确定出用户的用户画像后,可以从推送规则中确定用户属性标签,并将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与用户属性标签进行比对,将用户画像与用户属性标签对比一致的用户确定为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
示例性的,当用户a和用户b均触发了注册操作后,即确定该触发类型为事件触发,通过从用户a的注册信息中可以获取到年龄30岁,且使用语言为中文,从用户b的注册信息中可以获取到年龄为20岁,且使用语言为中文,且对应的某个规则中的用户属性标签中包括语言标签和年龄标签,且该语言标签为中文,年龄标签为25-50岁,则通过将用户a和用户b的用户画像与规则中的用户属性标签进行比对后发现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为用户a。
S104、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
在确定出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后,可以从推送规则中查找对应的推送内容,然后将推送内容推送至用户。该推送内容能够通过运营人员统一进行管理和维护,当对推送内容审核通过后方可配置给规则集中对应的规则。
当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为一个时,可以直接将推送内容按照对应的推送方式推送给目标用户;当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为多个时,可以获取多个推送内容中每个推送内容对应的优先级,并按照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将与优先级对应的推送内容依次推送至目标用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推送方法,通过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确定与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并从预先配置的规则集中查找与触发类型对应的推送规则,然后基于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确定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该技术方案无需人工根据某个业务场景一一编写对应的代码,能够在确定出目标用户后,快速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自动推送给目标用户,减少了运营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处理效率,且能够在规则集中统一管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从而保障了推送内容合法合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推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确定与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
S202、从预先配置的规则集中查找与触发类型对应的推送规则。
S203、基于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确定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
具体的,当用户执行触发操作后,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确定与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并从预先配置的规则集中查找与触发类型对应的推送规则,然后基于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确定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
可选的,上述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可以是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出对应的机器模型后,通过获取用户的属性特征信息,并基于用户的属性特征信息,采用该机器模型进行预测处理,从而得到用户的用户画像。其中,该机器模型可以是个业务系统通过多种多样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后对其按照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训练得到的。例如用户画像可以包括准流失标签,当对该用户的属性特征信息进行预测处理,得到符合准流失标签时会为该用户快速推送内容,以防止用户流失。
S204、查看推送规则中是否配置有交易日历。
S205、当配置有交易日历时,基于交易日历确定推送时间。
在对目标用户进行内容推送的过程中,可以查看推送规则中是否配置有交易日历,该交易日历可以包括交易日和休息日,推送内容只有在交易日才会推送。
当推送规则中配置有交易日历时,根据交易日历查看当天日期是否为交易日,如果当前日期为交易日时,则确定当天可以进行内容推送,如果当前日期为休息日时,则确定当天不可以进行内容推送,需得到下一交易日才能进行内容推送。
当推送规则中为配置有交易日历时,可以直接进行内容推送。
S206、当目标用户为多个时,判断多个目标用户是否需要进行AB测试。
S207、当多个目标用户需要进行AB测试时,从推送规则中确定AB测试条件。
S208、基于AB测试条件,更新目标用户。
在基于交易日历确定推送时间后,可以判断当前目标用户的数量,当目标用户为一个时,可以直接进行内容推送;当目标用户为多个时,可以判断多个目标用户是否需要进行AB测试,当需要进行AB测试时,从推送规则中确定AB测试条件,并基于AB测试条件,更新目标用户。当不需要进行AB测试时,可以直接进行内容推送。
需要说明的是,AB测试在为web货APP界面或流程制作两个(A/B)或多个(A/B/n)版本,在同一时间维度,分别让组成成分相同或相似的访客群组随机的访问这些版本,收集各群组的用户体验数据和业务数据,最后分析、评估出最好版本。
本步骤中,为了测试该推送规则是否有效果,读入这个推送规则后是否对目标用户转化有作用,需要进行AB测试。如果没有根据规则集进行推送内容的推送,用户从注册到开户也有高的转化率,说明可以不进行内容推送也可以。
当需要进行AB测试时,从推送规则中确定AB测试条件,如该测试条件包括第一测试条件和第二测试条件,当目标用户中的第一用户满足第一测试条件时,确定该第一用户为进行内容推送,当目标用户中的第二用户满足第二测试条件时,确定该第二用户为不进行内容推送,并更新该第一用户为目标用户。或者当第一用户满足第一测试条件时,确定给该第一用户为推送第一内容,当第二用户满足第二测试条件时,确定给该第二用户推送第二内容。
通过进行AB测试,可以查看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对应的目标转化率,从而判断该推送规则是否对用户有效。
S209、查看推送规则中是否配置有防重条件。
S210、当配置有防重条件时,查看推送内容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推送次数。
S211、当推送次数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推送次数符合防重条件时,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达到推送时间。
S212、当到达推送时间时,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
具体的,当更新第一用户为目标用户后,可以查看推送规则中是否配置有防重条件,当配置有防重条件时,可以查看推送内容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推送次数,该第一预设时间段可以是一天内或几个小时内。当未配置有防重条件时,可以直接进行内容推送。
当推送次数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推送次数符合防重条件时,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达到推送时间,当到达推送时间时,则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如果未到达推送时间,则等到达到推送时间时向目标用户进行内容推送。
在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之后,可以从推送规则中确定推送内容对应的目标事件,并检测目标用户是否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触发目标事件,如果目标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触发目标事件时,确定目标用户完成推送规则对应的目标;如果目标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未触发目标事件时,则目标用户未完成该推送规则对应的目标。
示例性的,当多个用户执行注册操作时,且均注册成功,该多个用户分别为用户a、用户b和用户c,则确定与注册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为注册事件触发,然后从预先配置的规则集中查找哪些规则中用到了该注册事件,比如查找到规则A中的触发类型为注册事件,然后确定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例如确定的用户a对应的用户画像分别为语言为中文,年龄为30岁,确定的用户b对应的用户画像分别为语言为中文,年龄为20岁,确定的用户c对应的用户画像分别为语言为英文,年龄为20岁。然后从规则A中确定用户属性标签包括语言标签和年龄标签,且语言标签为中文,年龄标签为25-50岁,则分别将用户a、用户a和用户c对应的用户画像与规则A中的用户属性标签进行比对,确定符合推送规则A的目标用户为用户a。
当确定出符合推送规则A的目标用户a后,查看该推送规则A种是否配置有交易日历,如果配置有交易日历,则根据交易日历确定推送时间,如果交易日历中显示当天为节假日,则对用户a不会进行内容推送,如果日历中显示当天为交易日,则可以将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a。
如果目标用户为多个时,假设用户a和用户b均符合推送规则A的用户属性标签,则判断用户a和用户b是否需要进行AB测试,如果用户a和用户b均需要进行AB测试时,从推送规则A中确定AB测试条件,得到用户b符合推送内容的测试条件,则更新用户a为用户b。并查看推送规则A中是否配置有防重条件,如果配置有防重条件时,查看推送内容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推送次数,如确定出用户b在一天内推送开户消息的推送次数为0,且该预设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可以是一天,比如触发类型为注册事件,一天只推送一次推送内容,又如入金事件,一天内可以重复推送内容,如推送5次,则判断出用户b符合防重条件,然后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达到推送时间,当到达推送时间时,将推送规则A对应的推送内容通过邮件方式推送至目标用户b,该推送内容可以包括开户消息。
在将开户消息推送至目标用户b后,可以从推送规则中确定开户消息对应的目标事件为开户事件,并检测目标用户b是否在三十分钟内触发开户事件,当目标用户b在三十分钟内触发开户事件后,确定目标用户b完成推送规则A对应的目标。
本实施例能够在对目标用户进行内容推送之前,判断AB测试和防重条件,并自动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减少了运营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处理效率,且能够在规则集中统一管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从而保障了推送内容合法合规。
应当注意,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发明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相反,流程图中描绘的步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
另一方面,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容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内的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400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410,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确定与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
查找模块420,用于从预先配置的规则集中查找与触发类型对应的推送规则;
第二确定模块430,用于基于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标签,确定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
推送模块440,用于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
可选的,上述第二确定模块430,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431,用于从推送规则中确定用户属性标签;
比对单元432,用于将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与用户属性标签进行比对;
第二确定单元433,用于将用户画像与用户属性标签比对一致的用户确定为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
可选的,上述装置,用于:
查看推送规则中是否配置有交易日历;
当配置有交易日历时,基于交易日历确定推送时间;
当到达推送时间时,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
可选的,上述装置,还用于:
当目标用户为多个时,判断多个目标用户是否需要进行AB测试;
当多个目标用户需要进行AB测试时,从推送规则中确定AB测试条件;
基于AB测试条件,更新目标用户。
可选的,上述装置,还用于:
查看推送规则中是否配置有防重条件;
当配置有防重条件时,查看推送内容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推送次数;
当推送内容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推送次数符合防重条件时,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达到推送时间。
可选的,上述装置,还用于:
当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为多个时,获取多个推送内容中每个推送内容对应的优先级;
按照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将与优先级对应的推送内容依次推送至目标用户。
可选的,上述装置,还用于:
从推送规则中确定推送内容对应的目标事件;
检测目标用户是否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触发目标事件;
当目标用户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触发目标事件时,确定目标用户完成推送规则对应的目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推送装置,通过第一确定模块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确定与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并通过查找模块从预先配置的规则集中查找与触发类型对应的推送规则,然后通过第二确定模块基于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标签,确定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并通过推送模块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该技术方案无需人工根据某个业务场景一一编写对应的代码,能够在确定出目标用户后,快速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自动推送给目标用户,减少了运营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处理效率,且能够在规则集中统一管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从而保障了推送内容合法合规。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内容推送方法。
下面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计算机系统6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603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603中,还存储有系统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601、ROM 602以及RAM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6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6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6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609。通信部分6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6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605。可拆卸介质6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6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6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603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6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6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前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第一确定模块、查找模块及第二确定模块。其中,这些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或模块本身的限定,例如,第一确定模块还可以被描述为“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确定与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前述程序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用来执行描述于本申请的内容推送方法:
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确定与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
从预先配置的规则集中查找与所述触发类型对应的推送规则;
基于所述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确定符合所述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
将所述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所述目标用户。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容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通过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确定与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并从预先配置的规则集中查找与触发类型对应的推送规则,然后基于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确定符合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目标用户。该技术方案无需人工根据某个业务场景一一编写对应的代码,能够在确定出目标用户后,快速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自动推送给目标用户,减少了运营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处理效率,且能够在规则集中统一管理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从而保障了推送内容合法合规。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内容推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确定与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
从预先配置的规则集中查找与所述触发类型对应的推送规则;
基于所述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确定符合所述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
将所述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所述目标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确定符合所述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包括:
从所述推送规则中确定用户属性标签;
将所述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与所述用户属性标签进行比对;
将所述用户画像与所述用户属性标签比对一致的用户确定为符合所述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所述目标用户,包括:
查看所述推送规则中是否配置有交易日历;
当配置有所述交易日历时,基于所述交易日历确定推送时间;
当到达所述推送时间时,将所述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所述目标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到达所述推送时间时,将所述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所述目标用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目标用户为多个时,判断所述多个目标用户是否需要进行AB测试;
当所述多个目标用户需要进行AB测试时,从所述推送规则中确定AB测试条件;
基于所述AB测试条件,更新所述目标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AB测试条件,更新所述目标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查看所述推送规则中是否配置有防重条件;
当配置有所述防重条件时,查看所述推送内容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推送次数;
当所述推送内容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的推送次数符合所述防重条件时,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达到所述推送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所述目标用户,包括:
当所述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为多个时,获取所述多个推送内容中每个推送内容对应的优先级;
按照所述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将与所述优先级对应的推送内容依次推送至所述目标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所述目标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推送规则中确定与所述推送内容对应的目标事件;
检测所述目标用户是否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触发所述目标事件;
当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内触发所述目标事件时,确定所述目标用户完成所述推送规则对应的目标。
8.一种内容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的触发操作,确定与所述触发操作对应的触发类型;
查找模块,用于从预先配置的规则集中查找与所述触发类型对应的推送规则;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对应的用户画像标签,确定符合所述推送规则的目标用户;
推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推送规则对应的推送内容推送至所述目标用户。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内容推送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内容推送方法。
CN202110025363.0A 2021-01-08 2021-01-08 内容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7567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5363.0A CN114756736A (zh) 2021-01-08 2021-01-08 内容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25363.0A CN114756736A (zh) 2021-01-08 2021-01-08 内容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56736A true CN114756736A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24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25363.0A Pending CN114756736A (zh) 2021-01-08 2021-01-08 内容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5673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4481B (zh)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26006B (zh) 基于隐私数据保护的异常采集行为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0442712B (zh) 风险的确定方法、装置、服务器和文本审理系统
CN111210335B (zh) 用户风险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9014753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utputting information
CN112613917A (zh) 基于用户画像的信息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50254560A1 (en) Predicting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consumption using social networks
CN111078880A (zh) 子应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以及装置
CN110717597A (zh) 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获取时序特征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57466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762089B2 (en) Open ended question ident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s
CN111191677B (zh) 用户特征数据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5001255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essaging data analysis
CN110895587A (zh) 用于确定目标用户的方法和装置
CN115983902B (zh) 基于用户实时事件的信息推送方法及系统
CN112348661B (zh) 基于用户行为轨迹的服务策略分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756736A (zh) 内容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941157B2 (en) Computer analysis of software permissions for 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CN111241379B (zh) 搜索结果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881382A (zh) 由计算机系统实现的信息显示方法和装置、系统和介质
CN113094595A (zh) 对象识别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10109A (zh) 基于关联用户预测用户风险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564507A (zh) 运营活动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928153B2 (en) Multimedia linked timestamp validation detection
JP7260439B2 (ja) 抽出装置、抽出方法及び抽出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