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47408A - 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47408A
CN114747408A CN202210390341.9A CN202210390341A CN114747408A CN 114747408 A CN114747408 A CN 114747408A CN 202210390341 A CN202210390341 A CN 202210390341A CN 114747408 A CN114747408 A CN 114747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e
corn
spraying
card
rele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903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江敏
杨苛
陈燕
覃荣乐
黄梅燕
马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3903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4740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47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74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3/00Protecting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4Attracting insects by using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7/00Special adapt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liquid-spraying apparatus for purpos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A01M7/0003Atomisers or mist blowers
    • A01M7/0017Portable atomisers, e.g. knapsack type
    • A01M7/0021Portable atomisers, e.g. knapsack type motor-driv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7/00Special adapt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liquid-spraying apparatus for purpos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A01M7/005Special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he spraying or distributing parts, e.g. adaptations or mounting of the spray booms, mounting of the nozzles, protection shiel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7/00Special adapt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liquid-spraying apparatus for purpos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A01M7/0082Undercarriages, frames, mountings, couplings, tanks
    • A01M7/0085Tan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涉及螟虫防治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首先,结合玉米螟的预测预报在成蛾高峰期后3‑5天使用蜂卡,一般要隔7‑10天使用一次,每亩使用5‑6张,亩放蜂量要达到8000‑10000头,蜂卡投放后,蜂卡会生成赤眼蜂防治螟虫卵,当有部分螟虫卵发育成幼虫后,将绿僵菌倒入至喷洒装置内,然后向喷洒装置内加入一定量的净水,待绿僵菌和水充分溶解混合后,利用喷洒装置对玉米苗喷洒混合后的绿僵菌溶液,从而可以将大部分的幼虫杀除,为了进一步防治螟虫害,当有部分幼虫成长为成虫后,在田间安装杀虫装置,杀虫装置可以引诱成虫将其杀除。本发明杀虫效果好,杀虫比较彻底,提高了牛奶玉米的产量。

Description

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螟虫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的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良的粮食作物,作为中国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是畜牧业、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的重要饲料来源,也是食品、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等的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由于玉米资源极为丰富、廉价且易于获得,它们还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提高免疫力和抑菌杀菌等,其具有广阔的开发及应用前景,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中国各地均有栽培,玉蜀黍喜光,不耐阴,是短日照植物。玉蜀黍是喜温,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2-30℃、种子发芽的温度为6-10℃、拔节期的温度为15-27℃、开花的温度为25-26℃,灌浆的温度为20-24℃。
玉米的种类有很多,其中一种就是牛奶玉米,为了提高牛奶玉米的产量,对螟虫的防治尤为重要,现有的玉米螟虫防治方法常常还是采用喷洒杀虫剂的方式,这种杀虫方法比较单一,对螟虫的防治效果比较差,杀虫不彻底,影响玉米的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玉米螟虫防治方法常常还是采用喷洒杀虫剂的方式,这种杀虫方法比较单一,对螟虫的防治效果比较差,杀虫不彻底,影响玉米的产量的缺点,而提出的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其优点在于杀虫效果好,杀虫比较彻底,提高了牛奶玉米的产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结合玉米螟的预测预报在成蛾高峰期后3-5天使用蜂卡,一般要隔7-10天使用一次,每亩使用5-6张,亩放蜂量要达到8000-10000头,蜂卡投放后,蜂卡会生成赤眼蜂防治螟虫卵;
S2:当有部分螟虫卵发育成幼虫后,将绿僵菌倒入至喷洒装置内,然后向喷洒装置内加入一定量的净水,待绿僵菌和水充分溶解混合后,利用喷洒装置对玉米苗喷洒混合后的绿僵菌溶液,从而可以将大部分的幼虫杀除;
S3:为了进一步防治螟虫害,当有部分幼虫成长为成虫后,在田间安装杀虫装置,杀虫装置可以引诱成虫将其杀除,进而可以将玉米田间大部分的螟虫杀除。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在螟虫卵期间投放蜂卡,蜂卡会生成赤眼蜂防治螟虫卵,在幼虫期间对玉米苗喷洒混合后的绿僵菌溶液,可以将大部分的幼虫杀除,在成虫期间在田间安装杀虫装置,杀虫装置可以引诱成虫将其杀除,进而可以将玉米田间大部分的螟虫杀除,杀虫效果好,杀虫比较彻底,提高了牛奶玉米的产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蜂卡投放时应注意蜂卡卡片朝下,必须有叶片遮挡,投放时间为早晨或者傍晚,避免阳光直射。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这样做可防止阳光直射影响蜂卡产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蜂卡投放时应注意每亩设置2个释放点,从放蜂田的边垅开始数第20条垅为第一个放蜂垅,顺第一个放蜂垅向里走20步(13米)为第一个释放点,再沿垅向前走20步(13米)为第二个释放点,以此类推到地头,再由第一个释放垅向下间隔40条垅为第二个放蜂垅,按上述方法以此类推。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这样做可以提高蜂卡的分布范围,从而保证每一个区域赤眼蜂生产的均匀性,提高了防治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蜂卡投放时应注意将蜂卡卵面朝下放入茎秆与叶片夹岔处,高度为玉米植株一半。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这样做可以利用玉米植株对蜂卡进行有效阻挡,方便蜂卡进行产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蜂卡投放时用注意潮湿地区应在上午放蜂避开风雨天气,要及时投放蜂卡,取卡当日必须放到田内遇大雨时不能下地放蜂卡,可将蜂卡放在阴凉通风处,待雨停时马上放蜂。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这样做可以避免雨水将蜂卡浸湿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产蜂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绿僵菌喷杀时应注意选用绿僵菌一般是1.5kg/袋,亩用量也是1-1.5袋,不可与药肥混合喷施。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这样做可以达到最好的喷杀幼虫效果,同时可以避免绿僵菌的浪费。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洒装置包括喷洒壶,且喷洒壶的端口处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喷洒壶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插接有微型水泵,所述微型水泵的输入端套接有抽液管,所述抽液管延伸至喷洒壶的底端,所述微型水泵的输出端套接有喷液管,所述喷液管远离微型水泵的一端套接雾化喷头。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微型水泵能够从喷洒壶内吸取药液,药液顺着抽液管和喷液管进入至雾化喷头内,雾化喷头能够将药液雾化后喷出进而实现喷洒杀虫。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洒壶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微型电动机,且微型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搅拌桨叶,所述搅拌桨叶位于喷洒壶内。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绿僵菌和净水混合时,控制微型电动机工作带动搅拌桨叶转动,搅拌桨叶转动将水和药液混合,提高了药液混合的均匀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杀虫装置包括固定于田地内的固定杆,且固定杆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固定杆的外壁设置有杀虫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导线连接有太阳能控制器,所述太阳能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杀虫灯相连接。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杀虫灯能够引诱成虫进行杀除,提高了螟虫的防治效果,同时杀虫灯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进行供电,提高了杀虫灯的续航能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洒壶的一侧外壁设置有两个背带,且两个背带为可调式设计。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通过两个背带能够将喷洒壶背在肩上在田间移动,提高了喷洒壶移动的便捷性,可调式背带的设计可满足不同胖瘦的人群使用,提高了人们使用的便捷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通过在螟虫卵期间投放蜂卡,蜂卡会生成赤眼蜂防治螟虫卵,在幼虫期间对玉米苗喷洒混合后的绿僵菌溶液,可以将大部分的幼虫杀除,在成虫期间在田间安装杀虫装置,杀虫装置可以引诱成虫将其杀除,进而可以将玉米田间大部分的螟虫杀除,杀虫效果好,杀虫比较彻底,提高了牛奶玉米的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的使用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的喷洒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的杀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液管;2、微型水泵;3、密封盖;4、喷洒壶;5、微型电动机;6、搅拌桨叶;7、抽液管;8、雾化喷头;9、太阳能电池板;10、蓄电池;11、杀虫灯;12、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结合玉米螟的预测预报在成蛾高峰期后3-5天使用蜂卡,一般要隔7-10天使用一次,每亩使用5-6张,亩放蜂量要达到8000-10000头,蜂卡投放后,蜂卡会生成赤眼蜂防治螟虫卵;
S2:当有部分螟虫卵发育成幼虫后,将绿僵菌倒入至喷洒装置内,然后向喷洒装置内加入一定量的净水,待绿僵菌和水充分溶解混合后,利用喷洒装置对玉米苗喷洒混合后的绿僵菌溶液,从而可以将大部分的幼虫杀除;
S3:为了进一步防治螟虫害,当有部分幼虫成长为成虫后,在田间安装杀虫装置,杀虫装置可以引诱成虫将其杀除,进而可以将玉米田间大部分的螟虫杀除。
通过在螟虫卵期间投放蜂卡,蜂卡会生成赤眼蜂防治螟虫卵,在幼虫期间对玉米苗喷洒混合后的绿僵菌溶液,可以将大部分的幼虫杀除,在成虫期间在田间安装杀虫装置,杀虫装置可以引诱成虫将其杀除,进而可以将玉米田间大部分的螟虫杀除,杀虫效果好,杀虫比较彻底,提高了牛奶玉米的产量。
为了提高蜂卡产蜂效率,在本实施例中,蜂卡投放时应注意蜂卡卡片朝下,必须有叶片遮挡,投放时间为早晨或者傍晚,避免阳光直射,这样做可防止阳光直射影响蜂卡产蜂。
为了提高赤眼蜂的防治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蜂卡投放时应注意每亩设置2个释放点,从放蜂田的边垅开始数第20条垅为第一个放蜂垅,顺第一个放蜂垅向里走20步(13米)为第一个释放点,再沿垅向前走20步(13米)为第二个释放点,以此类推到地头,再由第一个释放垅向下间隔40条垅为第二个放蜂垅,按上述方法以此类推,这样做可以提高蜂卡的分布范围,从而保证每一个区域赤眼蜂生产的均匀性,提高了防治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蜂卡投放时应注意将蜂卡卵面朝下放入茎秆与叶片夹岔处,高度为玉米植株一半,这样做可以利用玉米植株对蜂卡进行有效阻挡,方便蜂卡进行产蜂。
在本实施例中,蜂卡投放时用注意潮湿地区应在上午放蜂避开风雨天气,要及时投放蜂卡,取卡当日必须放到田内遇大雨时不能下地放蜂卡,可将蜂卡放在阴凉通风处,待雨停时马上放蜂,这样做可以避免雨水将蜂卡浸湿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产蜂效果。
为了减少绿僵菌的浪费,在本实施例中,绿僵菌喷杀时应注意选用绿僵菌一般是1.5kg/袋,亩用量也是1-1.5袋,不可与药肥混合喷施,这样做可以达到最好的喷杀幼虫效果,同时可以避免绿僵菌的浪费。
为了方便喷洒药液,在本实施例中,喷洒装置包括喷洒壶4,且喷洒壶4的端口处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3,喷洒壶4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壁插接有微型水泵2,所述微型水泵2的输入端套接有抽液管7,所述抽液管7延伸至喷洒壶4的底端,所述微型水泵2的输出端套接有喷液管1,所述喷液管1远离微型水泵2的一端套接雾化喷头8,通过微型水泵2能够从喷洒壶4内吸取药液,药液顺着抽液管7和喷液管1进入至雾化喷头8内,雾化喷头8能够将药液雾化后喷出进而实现喷洒杀虫。
为了提高药液混合的均匀性,在本实施例中,喷洒壶4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微型电动机5,且微型电动机5的输出轴连接有搅拌桨叶6,搅拌桨叶6位于喷洒壶4内,当需要将绿僵菌和净水混合时,控制微型电动机5工作带动搅拌桨叶6转动,搅拌桨叶6转动将水和药液混合,提高了药液混合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杀虫装置包括固定于田地内的固定杆12,且固定杆12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9,固定杆12的外壁设置有杀虫灯11,太阳能电池板9通过导线连接有太阳能控制器,太阳能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有蓄电池10,蓄电池10与杀虫灯11相连接,通过杀虫灯11能够引诱成虫进行杀除,提高了螟虫的防治效果,同时杀虫灯可以利用太阳能电池板9发电进行供电,提高了杀虫灯11的续航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喷洒壶4的一侧外壁设置有两个背带,且两个背带为可调式设计,通过两个背带能够将喷洒壶背在肩上在田间移动,提高了喷洒壶4移动的便捷性,可调式背带的设计可满足不同胖瘦的人群使用,提高了人们使用的便捷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结合玉米螟的预测预报在成蛾高峰期后3-5天使用蜂卡,一般要隔7-10天使用一次,每亩使用5-6张,亩放蜂量要达到8000-10000头,蜂卡投放后,蜂卡会生成赤眼蜂防治螟虫卵;
S2:当有部分螟虫卵发育成幼虫后,将绿僵菌倒入至喷洒装置内,然后向喷洒装置内加入一定量的净水,待绿僵菌和水充分溶解混合后,利用喷洒装置对玉米苗喷洒混合后的绿僵菌溶液,从而可以将大部分的幼虫杀除;
S3:为了进一步防治螟虫害,当有部分幼虫成长为成虫后,在田间安装杀虫装置,杀虫装置可以引诱成虫将其杀除,进而可以将玉米田间大部分的螟虫杀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卡投放时应注意蜂卡卡片朝下,必须有叶片遮挡,投放时间为早晨或者傍晚,避免阳光直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卡投放时应注意每亩设置2个释放点,从放蜂田的边垅开始数第20条垅为第一个放蜂垅,顺第一个放蜂垅向里走20步(13米)为第一个释放点,再沿垅向前走20步(13米)为第二个释放点,以此类推到地头,再由第一个释放垅向下间隔40条垅为第二个放蜂垅,按上述方法以此类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卡投放时应注意将蜂卡卵面朝下放入茎秆与叶片夹岔处,高度为玉米植株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卡投放时用注意潮湿地区应在上午放蜂避开风雨天气,要及时投放蜂卡,取卡当日必须放到田内遇大雨时不能下地放蜂卡,可将蜂卡放在阴凉通风处,待雨停时马上放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僵菌喷杀时应注意选用绿僵菌一般是1.5kg/袋,亩用量也是1-1.5袋,不可与药肥混合喷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装置包括喷洒壶(4),且喷洒壶(4)的端口处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3),所述喷洒壶(4)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插接有微型水泵(2),所述微型水泵(2)的输入端套接有抽液管(7),所述抽液管(7)延伸至喷洒壶(4)的底端,所述微型水泵(2)的输出端套接有喷液管(1),所述喷液管(1)远离微型水泵(2)的一端套接雾化喷头(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壶(4)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微型电动机(5),且微型电动机(5)的输出轴连接有搅拌桨叶(6),所述搅拌桨叶(6)位于喷洒壶(4)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装置包括固定于田地内的固定杆(12),且固定杆(12)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9),所述固定杆(12)的外壁设置有杀虫灯(11),所述太阳能电池板(9)通过导线连接有太阳能控制器,所述太阳能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有蓄电池(10),所述蓄电池(10)与杀虫灯(11)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壶(4)的一侧外壁设置有两个背带,且两个背带为可调式设计。
CN202210390341.9A 2022-04-14 2022-04-14 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 Pending CN1147474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0341.9A CN114747408A (zh) 2022-04-14 2022-04-14 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90341.9A CN114747408A (zh) 2022-04-14 2022-04-14 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7408A true CN114747408A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31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90341.9A Pending CN114747408A (zh) 2022-04-14 2022-04-14 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4740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56432A1 (en) * 2002-03-22 2006-07-13 Greta Arnaut Insecticidal proteins derived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N108142181A (zh) * 2018-02-26 2018-06-1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蜂菌联合应用协同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方法
CN108308197A (zh) * 2018-02-05 2018-07-24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防治螟虫害的方法
CN208581731U (zh) * 2018-08-16 2019-03-08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 一种防治玉米螟用槽式赤眼蜂蜂卡
CN211211124U (zh) * 2019-12-11 2020-08-11 王吉福 一种油菜种植用防虫药物喷洒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56432A1 (en) * 2002-03-22 2006-07-13 Greta Arnaut Insecticidal proteins derived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N108308197A (zh) * 2018-02-05 2018-07-24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防治螟虫害的方法
CN108142181A (zh) * 2018-02-26 2018-06-1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蜂菌联合应用协同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方法
CN208581731U (zh) * 2018-08-16 2019-03-08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 一种防治玉米螟用槽式赤眼蜂蜂卡
CN211211124U (zh) * 2019-12-11 2020-08-11 王吉福 一种油菜种植用防虫药物喷洒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罗宝君;赵秀梅;王连霞;曹丽萍;: "一代区亚洲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治效果研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0179B (zh) 一种铁皮石斛的培育方法
CN104106486A (zh) 一种螃蟹养殖方法
CN109548600A (zh) 一种稻鳅蛙生态一体化种养方法
CN104885611A (zh) 改良土壤盐碱性的方法
CN101946612A (zh) 一种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CN107155986A (zh) 一种河蟹的养殖系统和养殖方法
CN105409745A (zh) 一种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CN105284398A (zh) 一种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CN110036894A (zh) 一种槟榔营养栽培箱及栽培方法
CN105325211A (zh) 一种优质晚秋黄梨盆景的制备方法
CN105622275A (zh) 纯天然多效沼液复合肥及生产方法
CN110915729A (zh) 一种提高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
AU2021101216A4 (en) A turtle and lotus root ecological Symbiosis system and green planting-feeding method
CN104957063B (zh) 河蟹主养池青苔的生态预防方法
CN107821249A (zh) 一种鲟鱼流水养殖方法
CN210537312U (zh) 清洁式秸秆促腐还田机
CN114747408A (zh) 生物防治鲜食牛奶玉米螟虫的方法
CN104335866A (zh) 干旱半干旱地区枣树生态种植方法
CN214178785U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农药喷洒装置
CN105613013A (zh) 一种紫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CN107580992A (zh) 一种提高草莓产量的种植方法
CN108990662A (zh) 一种反季山地芒果的大棚栽培方法
CN211746025U (zh) 一种植物景观设计用无土栽培装置
CN107439199A (zh) 一种脱毒马铃薯原原种高效繁育方法
CN106472206A (zh) 一种茶‑苦参树‑白三叶立体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