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45412A - 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45412A
CN114745412A CN202210205871.1A CN202210205871A CN114745412A CN 114745412 A CN114745412 A CN 114745412A CN 202210205871 A CN202210205871 A CN 202210205871A CN 114745412 A CN114745412 A CN 1147454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remote procedure
transmiss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058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庚
文新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ngan Network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ngan Network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ngan Network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ngan Network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0587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454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45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454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12/00Encapsulation of pa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步骤:创建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基于第一通信管道获取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封装请求数据,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将封装的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供第二终端解析封装的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监听传输控制协议,接收并解析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返回数据,通过第二通信管道将返回数据传输至RPC服务器,以完成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通过上述方式,通过一条传输控制协议和两条通信管道,创建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对传输控制协议上传输的数据进行读写控制,以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Description

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领域,尤其涉及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微服务架构中,需要将请求分散到多个服务去各自处理,然后将这些子服务的结果汇总起来呈现,目前常用的RPC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采用C/S架构,实现客户端进程请求服务器进程提供服务。在正常情况下,设备端发送请求,服务端返回结果,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就是request-response RPC模型。但对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开发者,可能需要在某些时候服务端主动发送通知到设备端,但由于RPC的特性无法实现,因此,现有的通信局限于单向通信,使得多个子服务响应过程中,无法实现双向通信,导致通信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微服务架构中设备端和服务端之间通信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所述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包括步骤:
创建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包括第一通信管道、第二通信管道和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客户端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二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服务器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获取所述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
封装所述请求数据,通过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将封装的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终端解析所述封装的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
监听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接收并解析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返回数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信管道包括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RPC客户端连接,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获取所述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一通信接口注册至所述RPC客户端;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获取所述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RPC客户端发出的拨号连接请求,响应所述拨号连接请求,将所述拨号连接请求写入所述第一通信接口;
监听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获取请求数据。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与所述传输控制协议连接,所述监听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获取请求数据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读取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写入的数据,得到所述拨号连接请求中的所述请求数据。
优选地,所述封装所述请求数据,通过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将封装的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终端解析所述封装的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的步骤,包括:
基于预设的第一特征值,封装所述请求数据,得到第一特征数据;
通过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将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终端解析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得到所述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
优选地,所述监听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接收并解析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返回数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的步骤,包括:
监听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接收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中包括第二特征值;
解析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所述第二特征值;
确定所述第二特征值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管道中;
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优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第二特征值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管道中的步骤,包括:
获取预设的特征关系表,所述特征关系表中包括预设特征值和预设通信管道;
将所述第二特征值与所述特征关系表进行匹配,得到目标特征值;
基于所述特征关系表,确定所述目标特征值对应的目标通信管道,得到第二通信管道;
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管道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包括第一通信端口和第二通信端口,所述第一通信端口与所述RPC服务器连接,所述第二通信端口与所述传输控制协议连接,
所述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管道中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端口;
所述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端口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端口的数据,以使所述RPC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端口获取所述返回数据,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向远程过程调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创建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包括第一通信管道、第二通信管道和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客户端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二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服务器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获取所述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
封装模块,用于封装所述请求数据,通过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将封装的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终端解析所述封装的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
监听模块,用于监听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接收并解析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返回数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双向远程过程调用设备,所述双向远程过程调用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所述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所述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创建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包括第一通信管道、第二通信管道和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客户端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二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服务器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获取所述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封装所述请求数据,通过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将封装的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终端解析所述封装的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监听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接收并解析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返回数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通过上述方式,通过一条传输控制协议和两条通信管道,创建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一条传输控制协议,减少了常规做法中的TCP连接数量和网络端口资源消耗,通过两个通信管道,对传输控制协议上传输的数据进行读写控制,且在传输的数据中添加特征字符进行封装,将数据读写分开,以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第一实施例的示例图;
图4为本发明双向远程过程调用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
在目前的微服务架构中,需要将请求分散到多个服务去各自处理,然后将这些子服务的结果汇总起来呈现,目前常用的RPC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采用C/S架构,实现客户端进程请求服务器进程提供服务。在正常情况下,设备端发送请求,服务端返回结果,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就是request-response RPC模型。但对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开发者,可能需要在某些时候服务端主动发送通知到设备端,但由于RPC的特性无法实现,因此,现有的通信局限于单向通信,导致了多个子服务响应过程中,通信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方案,适用于物联网的设备端和服务端之间的通信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可以是PC,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播放器、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播放器、便携计算机等具有显示功能的可移动式终端设备。
如图1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可选地,终端还可以包括摄像头、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其中,传感器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屏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屏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移动终端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当然,移动终端还可配置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
在图1所示的终端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创建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包括第一通信管道、第二通信管道和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客户端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二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服务器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获取所述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
封装所述请求数据,通过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将封装的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终端解析所述封装的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
监听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接收并解析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返回数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第一通信接口注册至所述RPC客户端。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所述RPC客户端发出的拨号连接请求,基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响应所述拨号连接请求,建立所述第一通信管道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连接;
监听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获取请求数据。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读取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写入的数据,得到所述拨号连接请求中的所述请求数据。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预设的第一特征值,封装所述请求数据,得到第一特征数据;
通过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将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终端解析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得到所述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监听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接收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中包括第二特征值;
解析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所述第二特征值;
确定所述第二特征值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管道中;
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预设的特征关系表,所述特征关系表中包括预设特征值和预设通信管道;
将所述第二特征值与所述特征关系表进行匹配,得到目标特征值;
基于所述特征关系表,确定所述目标特征值对应的目标通信管道,得到第二通信管道;
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管道中。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端口。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端口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端口的数据,以使所述RPC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端口获取所述返回数据,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参照图2,本发明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本申请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各个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端、IoT服务端等,各实施例中对第一终端种类样式以及具体实现细节并不作限制。以下以第一终端为IoT设备端为例详细描述,其他终端的具体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包括:
步骤S10,创建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包括第一通信管道、第二通信管道和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客户端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二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服务器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
步骤S20,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获取所述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
步骤S30,封装所述请求数据,通过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将封装的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终端解析所述封装的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
步骤S40,监听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接收并解析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返回数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一条传输控制协议和两条通信管道,创建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一条传输控制协议,减少了常规做法中的TCP连接数量和网络端口资源消耗,通过两个通信管道,对传输控制协议上传输的数据进行读写控制,且在传输的数据中添加特征字符进行封装,将数据读写分开,以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0,创建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包括第一通信管道、第二通信管道和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客户端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二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服务器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
需要说明的是,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该第一终端属于第一终端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系统,该第一终端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系统属于第一终端双向远程过程调用设备,在该第一终端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系统中包括第二终端,第二终端可以是与第一终端通信连接的终端,第二终端可以是IoT设备端或IoT服务端,其中第二终端中预存有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可以理解,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中均设置有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后,第一终端发出拨号连接请求,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具体地,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处理后的数据时,对该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解析,得到该数据。第二终端内通过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处理待返回的数据,并将该返回的数据传输至第一终端,由此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各自创建一个双全工能力客户端,其中,双全工能力客户端包括RPC客户端和RPC服务器,以第一终端为IoT设备端,第二终端为IoT服务端为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他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IoT设备端创建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该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包括一条传输控制协议,命名该传输控制协议为Remote。在IoT设备和传输控制协议之间创建两个通信管道,分别为第一通信管道和第二通信管道,命名第一通信管道为管道C,第二通信管道为管道S,则管道C连接RPC客户端和传输控制协议,用于写入数据的控制;管道S连接RPC服务器和传输控制协议,用于读取数据的控制。由此,在RPC客户端写入的数据,通过管道C传输至传输控制协议,经过传输控制协议对该写入的数据处理后,传输至对端,实现通过通信管道将单条传输控制协议连接的读写分开,实现两个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可以理解,第一终端发起拨号连接以传输数据时,则对端为第二终端;若第二终端发起拨号连接以传输数据时,则对端为第一终端。
作为一种示例,传输控制协议可以是TCP、UDP、HTTP等通信协议,以下以传输控制协议为TCP为例进行描述,其他实施方法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示例,传输控制协议中包括通信连接模块和通信连接管理模块,管道C连接RPC客户端和通信连接管理模块,也即管道C连接RPC客户端和TCP连接管理模块,
作为一种示例,通信管道可以是网络连接,也可以是net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获取所述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之前,包括以下步骤A:
步骤A,将所述第一通信接口注册至所述RPC客户端;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获取所述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包括以下步骤S11-S12:
步骤S11,接收所述RPC客户端发出的拨号连接请求,响应所述拨号连接请求,将所述拨号连接请求写入所述第一通信接口;
步骤S12,监听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获取请求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管道包括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将第一通信接口注册到第一终端地RPC客户端,也即,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RPC客户端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与所述传输控制协议连接,根据第一通信管道的管道特性,在第二通信接口可以读取到第一通信接口写入的数据,因此读取第二通信接口可以读取到RPC客户端写入的数据。可以理解,当需要传输数据时,在RPC客户端发出拨号连接请求,响应该拨号连接请求时,将拨号连接请求写入第一通信接口,第二通信接口读取第一通信接口写入的拨号连接请求,拨号连接请求中包括请求和请求数据,因此,通过监听第二通信接口,获取请求数据。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与所述传输控制协议连接,第一通信接口写入的请求数据,在第二通信接口读取第一通信接口时,在第二通信接口读取到请求数据,因此,通过监听第二通信接口,可以获取到RPC客户端写入的请求数据。
步骤S20,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获取所述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管道C的第一通信接口注册于RPC客户端,在RPC客户端写入数据时,根据管道C的管道特性,在管道C的第二通信接口可以读取到第一通信接口写入的数据,因此,读取第二通信接口可以获取到RPC客户端的数据。也即,在RPC客户端写入的请求数据,基于管道C,可获取该请求数据。
步骤S30,封装所述请求数据,通过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将封装的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终端解析所述封装的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封装并设置特征值的方式,对TCP连接上的RPC数据进行来源区分,具体地,TCP中的TCP连接管理模块对获取到的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进行封装,该数据的头部封装一个特征值字符作为服务端特征,将封装后具有特征值字符的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终端中预设有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第二终端中同样建立有两个通信管道和TCP连接管理模块,第一终端发送的封装后的请求数据,在第二终端的TCP连接管理模块进行解析,得到请求数据,第二终端获取该请求数据,从而完成数据从第一终端至第二终端的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所述请求数据,通过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将封装的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终端解析所述封装的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包括以下步骤S31-S32:
步骤S31,基于预设的第一特征值,封装所述请求数据,得到第一特征数据;
步骤S32,通过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将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终端解析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得到所述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对通过管道C获取的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进行封装,该请求数据的头部封装一个“C”字符作为服务端特征,得到封装后的请求数据,也即第一特征数据。通过TCP连接发送带有特征“C”的第一特征数据发送至对端,也即第二终端,以供第二终端根据封装的特征“C”分辨数据来源并分配数据,第二终端的TCP连接管理模块解析该第一特征数据,得到RPC客户端写入的请求数据,完成请求数据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的传输。可以理解,第一终端为IoT设备端,第二终端为IoT服务端时,通过TCP连接完成一次过程调用,IoT设备端向IoT服务端传输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终端接收到请求数据后,通过自身的数据处理程序,得到需要返回的数据,在此过程中,第二终端的数据处理程序不做具体限定,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系统只需获取第二终端写入待返回的数据,并对该返回的数据进行传输即可。
步骤S40,监听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接收并解析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返回数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TCP连接上的数据进行来源区分以及传输分配,因此,从对端(第二终端)返回的数据也是通过特殊字符封装后的数据,需要对其进行解析后,方可获取封装前对端返回的数据。可以理解,监听TCP连接,接收第二终端返回的数据,该数据是被封装后的数据,因此,TCP连接管理模块对封装后的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第二终端写入的返回数据,通过第二通信管道将返回数据传输至第一终端的RPC服务器,以完成返回数据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的传输。可以理解,第一终端为IoT设备端,第二终端为IoT服务端时,通过TCP连接完成一次过程调用,IoT服务端向IoT设备端传输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从对端或第二终端返回的封装后的返回数据通过第二通信管道传输至第一终端的RPC服务器的过程中,第二通信管道的选择是根据对端传输的封装的返回数据确定的,也即封装的返回数据中具有特征字符,该特征字符预设有对应的通信管道,因此,通过设置特征字符的方式,对TCP连接上的RPC数据进行来源区分,通过通信管道将单条的TCP连接的读写分开,实现双向远程过程调用,且提高数据通信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监听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接收并解析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返回数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包括以下步骤S41-S44:
步骤S41,监听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接收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中包括第二特征值;
步骤S42,解析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所述第二特征值;
步骤S43,确定所述第二特征值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管道中;
步骤S44,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在本实施例中,监听TCP连接,接收第二终端反馈的封装的返回数据,该封装的返回数据中包括第二特征值,TCP连接管理模块解析封装的返回数据,并根据第二特征值确定其对应的第二通信管道,将解析后的返回数据写入第二通信管道中,通过两个通信管道的设置,实现数据写入和读取分开传输。由于第二通信管道连接TCP连接和第一终端的RPC服务器,因此,通过第二通信管道,第一终端的RPC服务器可以收到第二终端的RPC客户端发来的返回数据,以完成返回数据从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的传输,实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IoT服务端向IoT设备端传输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所述第二特征值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管道中,包括以下步骤S431-S434:
步骤S431,获取预设的特征关系表,所述特征关系表中包括预设特征值和预设通信管道;
步骤S432,将所述第二特征值与所述特征关系表进行匹配,得到目标特征值;
步骤S433,基于所述特征关系表,确定所述目标特征值对应的目标通信管道,得到第二通信管道;
步骤S434,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管道中。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区分在双向远程过程调用过程中的数据传输,对传输的数据进行标记,以特征值的方式标记,设定某一特征值封装的数据具有特定的通信管道,由预设的特征值和预设通信管道的映射关系,形成预设的特征关系表,在对第二终端反馈的封装的返回数据进行传输时,先对封装的返回数据进行解析,基于特征关系表确定返回数据的通信通道。可以理解,若将第二终端返回的数据的头部封装一个“S”字符作为服务端特征,也即第二特征值为“S”特征,在特征关系表中,“S”作为一个特征符号,需要匹配特征关系表中多个预设特征值,识别出特征字符是“S”,基于特征关系表中特征值与通信管道的映射关系,得到“S”特征的返回数据写入第二通信管道。
需要说明的是,特征值不仅可以对返回或写入数据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数据进行封装,还可以对其他终端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封装,由此,通过封装的特征值,可识别该传输的数据的终端来源。特征值也可以对不同的RPC客户端或RPC服务器写入的数据进行封装,通过特征值,识别该数据的请求或发送来源。特征值也可以对其他传输数据进行封装,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目的是通过特征值的方式,对TCP连接上的数据进行来源区分。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管道中,包括以下步骤B:
步骤B,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端口;
所述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包括以下步骤S441:
步骤S441,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端口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端口的数据,以使所述RPC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端口获取所述返回数据,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包括第一通信端口和第二通信端口,所述第一通信端口与所述RPC服务器连接,所述第二通信端口与所述传输控制协议连接,基于特征关系表,将解析后的返回数据写入第二通信端口,根据通信管道的管道特性,第一通信端口会收到第二通信端口写入的数据,因此,与第一通信端口连接的RPC服务器会收到对端或第二终端发来的数据,也即,第一终端的RPC服务器会收到第二终端的RPC客户端的数据,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在一种场景中,第一终端为IoT设备端,第二终端为IoT服务端,在IoT设备端和IoT服务端分别创建双全工能力客户端,双全工能力客户端包括RPC客户端和RPC服务器,在IoT设备端和IoT服务端之间创建一条TCP连接,IoT设备端与TCP连接之间、IoT服务端与TCP连接之间分别创建两个通信管道,第一通信管道(管道C)和第二通信管道(管道S),管道C的两端分别为C1、C2,管道S的两端分别为S1、S2,将C1注册到IoT设备端的RPC客户端,将S1注册到RPC服务器。根据管道特征,在C2端可以读取到C1端写入的数据,因此读取C2可以获取到RPC客户端返回的数据,该数据的头部封装一个“C”字符作为服务端特征。在S2端可以读取到S1端写入的数据,因此读取S2可以获取到RPC服务器返回的数据,该数据的头部封装一个“S”字符作为服务端特征。将C2和S2读取到的数据写入到TCP连接,把经过封装带有特征的数据发送到对端。监听TCP连接,通过读取TCP连接可以获取到对端发来的带有特征的数据,解析该特征,将带有“S”特征的数据写入到C2,将带有“C”特征的数据写入到S2。根据管道特性,C1端会收到C2端写入的数据,因此本地的RPC客户端会收到TCP连接对端RPC服务端的数据。同理,S1端会收到S2端写入的数据,因此本地的RPC服务端会收到TCP连接对端RPC客户端的数据。
作为一种示例,参照图3,假设我们在IoT设备端发起一个请求,该数据走向为:IoT设备端的RPC客户端发送数据到管道套接字C1,在套接字C2读取到数据,打包特征字符”C”通过TCP连接发送。IoT服务端监听TCP连接,收到IoT设备端发来的数据,解析到特征字符”C”,将去除特征字符后的数据写入到IoT服务端管道套接字S2,IoT服务端的RPC服务器监听管道套接字S1,完成远程过程调用后,将需要返回的数据写入到管道套接字S1。在管道套接字S2读取到S1发来的数据,打包特征字符”S”通过TCP连接发送。IoT设备端监听TCP连接,收到IoT服务端发来的数据,解析到特征字符”S”,将去除特征字符后的数据写入到套接字C2,IoT设备端的RPC客户端监听管道套接字C1,收到IoT服务端中RPC服务器返回的远程过程调用数据,完成此次远程调用。
作为一种示例,参照图3,假设我们在IoT服务端发起一个请求,该数据走向为:IoT服务端的RPC客户端发送数据到管道套接字C1,在套接字C2读取到数据,打包特征字符”C”通过TCP连接发送。IoT设备端监听TCP连接,收到IoT服务端发来的数据,解析到特征字符”C”,将去除特征字符后的数据写入到IoT设备端管道套接字S2,IoT设备端的RPC服务器监听管道套接字S1,完成远程过程调用后,将需要返回的数据写入到管道套接字S1。在管道套接字S2读取到S1发来的数据,打包特征字符”S”通过TCP连接发送。IoT服务端监听TCP连接,收到IoT设备端发来的数据,解析到特征字符”S”,将去除特征字符后的数据写入到套接字C2,IoT服务端的RPC客户端监听管道套接字C1,收到IoT设备端中RPC服务器返回的远程过程调用数据,完成此次远程调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一条传输控制协议和两条通信管道,创建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一条传输控制协议,减少了常规做法中的TCP连接数量和网络端口资源消耗,通过两个通信管道,对传输控制协议上传输的数据进行读写控制,且在传输的数据中添加特征字符进行封装,将数据读写分开,以实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参照图4,本发明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远程过程调用装置,基于上述图4所示的实施例,所述双向远程过程调用装置包括:
创建模块10,用于创建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包括第一通信管道、第二通信管道和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客户端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二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服务器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
获取模块20,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获取所述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
封装模块30,用于封装所述请求数据,通过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将封装的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终端解析所述封装的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
监听模块40,用于监听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接收并解析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返回数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可选地,所述双向远程过程调用装置还包括:
注册模块,将所述第一通信接口注册至所述RPC客户端;
所述获取模块20包括:
接收子模块,接收所述RPC客户端发出的拨号连接请求,响应所述拨号连接请求,将所述拨号连接请求写入所述第一通信接口;
第一监听子模块,监听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获取请求数据。
可选地,所述监听子模块包括:
读取子单元,基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读取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写入的数据,得到所述拨号连接请求中的所述请求数据。
可选地,所述封装模块30包括:
封装子模块,基于预设的第一特征值,封装所述请求数据,得到第一特征数据;
发送子模块,通过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将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终端解析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得到所述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
可选地,所述监听模块40包括:
第二监听子模块,监听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接收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中包括第二特征值;
解析子模块,解析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所述第二特征值;
写入子模块,确定所述第二特征值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管道中;
传输子模块,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可选地,所述写入子模块包括:
获取子单元,获取预设的特征关系表,所述特征关系表中包括预设特征值和预设通信管道;
匹配子单元,将所述第二特征值与所述特征关系表进行匹配,得到目标特征值;
确定子单元,基于所述特征关系表,确定所述目标特征值对应的目标通信管道,得到第二通信管道;
写入子单元,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管道中。
可选地,所述写入子单元包括:
写入子子单元,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端口;
所述传输子模块包括:
传输子单元,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端口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端口的数据,以使所述RPC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端口获取所述返回数据,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双向远程过程调用设备。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所述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RPC客户端和RPC服务器,所述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创建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包括第一通信管道、第二通信管道和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客户端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二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服务器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获取所述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
封装所述请求数据,通过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将封装的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终端解析所述封装的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
监听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接收并解析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返回数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管道包括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与所述RPC客户端连接,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获取所述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一通信接口注册至所述RPC客户端;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获取所述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的步骤,包括:
接收所述RPC客户端发出的拨号连接请求,响应所述拨号连接请求,将所述拨号连接请求写入所述第一通信接口;
监听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获取请求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与所述传输控制协议连接,所述监听所述第二通信接口,获取请求数据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和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读取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写入的数据,得到所述拨号连接请求中的所述请求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所述请求数据,通过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将封装的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终端解析所述封装的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的步骤,包括:
基于预设的第一特征值,封装所述请求数据,得到第一特征数据;
通过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将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终端解析所述第一特征数据,得到所述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听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接收并解析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返回数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的步骤,包括:
监听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接收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中包括第二特征值;
解析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所述第二特征值;
确定所述第二特征值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管道中;
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特征值对应的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管道中的步骤,包括:
获取预设的特征关系表,所述特征关系表中包括预设特征值和预设通信管道;
将所述第二特征值与所述特征关系表进行匹配,得到目标特征值;
基于所述特征关系表,确定所述目标特征值对应的目标通信管道,得到第二通信管道;
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管道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包括第一通信端口和第二通信端口,所述第一通信端口与所述RPC服务器连接,所述第二通信端口与所述传输控制协议连接,
所述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管道中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返回数据写入所述第二通信端口;
所述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端口接收所述第二通信端口的数据,以使所述RPC服务器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端口获取所述返回数据,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8.一种双向远程过程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创建模块,用于创建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双全工双向通信连接包括第一通信管道、第二通信管道和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客户端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所述第二通信管道连接所述RPC服务器和所述传输控制协议;
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管道获取所述RPC客户端的请求数据;
封装模块,用于封装所述请求数据,通过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将封装的请求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终端解析所述封装的请求数据,并返回封装的返回数据;
监听模块,用于监听所述传输控制协议,接收并解析所述封装的返回数据,得到返回数据,通过所述第二通信管道将所述返回数据传输至所述RPC服务器,以完成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
9.一种双向远程过程调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远程过程调用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所述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所述双向远程过程调用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的步骤。
CN202210205871.1A 2022-03-02 2022-03-02 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7454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5871.1A CN114745412A (zh) 2022-03-02 2022-03-02 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5871.1A CN114745412A (zh) 2022-03-02 2022-03-02 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45412A true CN114745412A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76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05871.1A Pending CN114745412A (zh) 2022-03-02 2022-03-02 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454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5674A (zh) * 2022-08-03 2022-09-16 北京金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95895A1 (en) * 2005-02-25 2006-08-31 Microsoft Corporation Enabling terminal services through a firewall
CN101296124A (zh) * 2008-06-27 2008-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设备信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339910A (zh) * 2010-11-08 2013-10-02 谷歌公司 通过基于远程过程调用的通信协议的全双工双向通信、及其应用
CN105721512A (zh) * 2016-05-06 2016-06-29 深圳前海大数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过程调用系统及其方法
CN105897574A (zh) * 2016-05-27 2016-08-2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双网双主冗余的Modbus RTU/TCP网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95895A1 (en) * 2005-02-25 2006-08-31 Microsoft Corporation Enabling terminal services through a firewall
CN101296124A (zh) * 2008-06-27 2008-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设备信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3339910A (zh) * 2010-11-08 2013-10-02 谷歌公司 通过基于远程过程调用的通信协议的全双工双向通信、及其应用
CN105721512A (zh) * 2016-05-06 2016-06-29 深圳前海大数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过程调用系统及其方法
CN105897574A (zh) * 2016-05-27 2016-08-2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双网双主冗余的Modbus RTU/TCP网关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5674A (zh) * 2022-08-03 2022-09-16 北京金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6084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remote user interface
US9386264B2 (en) Augmenting capabilities of a host device
EP3087502B1 (en) Transmitting and displaying screen content
CN104965848A (zh) 一种前端资源加载方法及装置
US10116988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CN112054998A (zh) 代理服务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267635A1 (zh) 用于数据交互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24920B (zh) 一种分享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170723B (zh) 一种网页资源获取方法、终端设备、服务器及系统
WO2015176648A1 (zh) 将智能终端上的数据传输至电视终端的方法、装置
CN113313804B (zh) 一种图像渲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565204A (zh) 视频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54717A (zh) 基于h5页面的家电配网方法和装置
CN114745412A (zh) 双向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5081716A1 (zh) 一种应用服务提供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8880696B (zh) 频率配置握手方法及系统、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065822B2 (en) Authenticating devices for communications
KR102170520B1 (ko) 로딩 타임을 개선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US990064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an object which provides additional service in connection with a broadcast service in a broadcast receiving device
CN108111602B (zh) 数据推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03187A (zh) 一种硬件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14466230B (zh) 显示设备功能拓展方法、装置、投屏器及存储介质
CN111382378B (zh) 一种资源加载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JP6501859B2 (ja) 受信機および通信方法、サーバー機器
KR100577362B1 (ko) Av기기, av기기 제어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