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33061A - 微针贴剂以及促渗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针贴剂以及促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33061A
CN114733061A CN202210469036.9A CN202210469036A CN114733061A CN 114733061 A CN114733061 A CN 114733061A CN 202210469036 A CN202210469036 A CN 202210469036A CN 114733061 A CN114733061 A CN 114733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needle patch
module
permeation
patch
s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90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储文进
李均厚
郦轲
唐少寅
杨志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ccompan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ccompan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ccompan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ccompan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690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330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33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30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0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8/0208Tissues; Wipes; Pat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9Injectable compositions; Intramuscular, intravenous, arterial,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Compositions to be administered through the skin in an invasive manner
    • A61K9/0021Intradermal administration, e.g. through microneedle arrays, needleless inj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70Web, sheet or filament bases ; Films; Fibres of the matrix type containing drug
    • A61K9/7023Transdermal patches and similar drug-containing composite devices, e.g. catapla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92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vibrations, e.g. phonophore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08Us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28Specially adapted for iontophoresis, e.g. AC, DC or including drug reservoi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20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continuous direct currents
    • A61N1/30Apparatus for iontophoresis, i.e. transfer of media in ionic state by an electromotoric force into the body, or cataphore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20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continuous direct currents
    • A61N1/30Apparatus for iontophoresis, i.e. transfer of media in ionic state by an electromotoric force into the body, or cataphoresis
    • A61N1/3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10General cosmetic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2037/0007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having means for enhancing the permeation of substances through the epidermis, e.g. using suction or depression,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sound waves or chemic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23Drug applicators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6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identification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6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identification means
    • A61M2205/6054Magne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6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with identification means
    • A61M2205/6063Optical identifica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rd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微针贴剂,其具有待促渗功能物质;微针贴剂包括贴剂基材以及至少一个微针,贴剂基材贴合皮肤时,微针刺破皮肤以促进功能物质向皮肤的渗透。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促渗装置,包括本体、控制器、超声模块和离子模块,本体的一端上设置有作用端,本体的另一端形成握持部,控制器设置在本体内,超声模块设置在作用端内,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离子模块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为作用端可与皮肤接触的金属导电部分,第二电极设置在握持部上;控制器控制超声模块和/或离子模块启动工作并使作用区域与至少一个微针贴剂配合使用以对功能物质促渗。微针贴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超声、离子促渗配合使用,促渗效果好。

Description

微针贴剂以及促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促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皮肤的微针贴剂以及促渗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表皮有许多由角质形成细胞维持的层。这些细胞的增殖导致成熟细胞向表皮的外层,即角质层迁移。这个外部屏障由15-20微米厚的角质层充满角蛋白的死角细胞,具有“砖和砂浆”结构。上述表皮的先天结构特性形成了非常坚固抵御外物侵占的屏障,只有非常小的疏水性分子如可乐定、尼古丁、硝酸甘油等能渗透穿过皮肤。通常复合人源胶原蛋白、氨基酸、玻尿酸、爽肤水、乳液、肌底液、眼霜、面霜、美白水、凝胶等促渗设备产品,成分较复杂,分子量较大,渗入皮肤的能力较弱,导致这些产品的去皱、紧致、祛斑、提亮、美白等效果较弱。
市面上常用的促渗设备产品促渗的装置,其类型如下:
(一)离子导入法:其通过施加外部电流促进分子物质突破皮肤屏障的促渗方法,此技术,电迁移和电渗是促渗的主要机制。电迁移是指在施加电场下离子化药物分子的有序运动,带电的药物是通过电荷排斥作用而被强制穿过皮肤的。电渗则是流体在电场作下产生运动,形成电渗流,驱动水合离子的运动。在生理PH下,皮肤带有弱负电荷。因此,从阳极到阴极可发生电渗流,当中性粒子通过皮肤时,电渗流起着主导作用。优点在于:适用于携带电荷的小分子和一些高达几千道尔顿的大分子药物;与电流成比例输送,可轻松调节。缺点在于:成分递送速率和皮肤刺激与疼痛的风险均与电流成正比,因此,皮肤刺激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低电流密度下,离子导入法不会破坏皮肤结构,但递送效率较低且药物分子量必须低于13kDa。
(二)电穿孔导入法:是一种利用电流的特殊射频技术,利用射频能量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高能量的微等离子体,以脉冲的方式发射至皮肤并传递能量,高压脉冲导致脂质双层膜的瞬时结构扰动,在皮肤上产生亲水性孔道,孔道形成后,其中的水就会极化,起到稳定孔道的作用从而增强皮肤渗透性。此技术的促渗效率主要受促渗设备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施加电压、脉冲宽度和脉冲数量等影响。优点在于:电穿孔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的促渗,它在蛋白质、寡核苷酸、小分子、肝素、胰岛素、右旋糖酐和维生素C的传递方面有积极的应用。缺点在于:过高的脉冲电压带来强烈的电刺激,需要精确的控制应用的电流,高电流对人体具有危害性。
(三)超声导入法:此类装置是一种通过在皮肤表面施加超声能量来突破皮肤屏障的促渗方法。此技术的促渗效率主要受频率、功率和施加方式、应用时间、耦合介质、占空比和超声探头与皮肤的距离等影响。优点在于:其方便、经济、非电离和相对无创的特性,超声波可透过皮肤以下5cm。缺点在于:需要耦合剂降低声阻,通常是凝胶,但有时使用乳膏或软膏;超声频率直接影响声空化的过程,但频率增加对体内组织的热效应会导致产生的温度成比例地增加,热指数较高的情况下,可能会对皮肤造成有害影响,例如浅表烧伤、表皮脱落等。
(四)微针导入法:此类装置是在角质层细胞间打开了供各种类型物质分子通过的皮肤孔道,从而能显著增强物质分子的经皮渗透性,尤其是水溶性及大分子物质的透皮吸收。微针是一种新型的透皮给药系统,属于物理促渗。优点在于:痛感低,微针的针尖细且尖,刺入皮肤时,只穿透皮肤的角质层,而不深入和刺激真皮神经;效果好、相对安全、伟递物质分子几乎无损伤性、剂量稳定、成本低。缺点在于:载药量小;微针针孔极小,易被皮肤组织堵塞。
总之,现有各种类型的促渗装置,各有各的优势,但皆有其局限性,有促渗效率不高或操作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微针贴剂,所述微针贴剂上具有待促渗功能物质;所述微针贴剂包括贴剂基材以及设置在所述贴剂基材一侧的至少一个微针,所述贴剂基材贴合皮肤时,所述至少一个微针刺破皮肤以促进待促渗功能物质向皮肤的渗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促渗装置,包括本体以及作用端,所述本体的一端上设置有所述作用端,所述本体的另一端形成握持部,所述促渗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超声模块和离子模块,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本体内,所述超声模块设置在所述作用端内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离子模块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所述作用端可与皮肤接触的金属导电部分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作用端的端面上具有一作用区域,所述金属导电部分至少包括所述作用区域,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超声模块和/或所述离子模块启动工作并使所述作用区域与至少一个微针贴剂配合使用以执行对待促渗功能物质的促渗,其中,所述微针贴剂为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微针贴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的微针贴剂可以单独使用。本申请的促渗装置,其超声促渗和离子促渗可以结合微针促渗各自的优点,更高效、操作更简易,大大提高待促渗功能物质对皮肤的渗透作用,促渗效果更加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微针贴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III-III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IV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促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促渗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促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促渗装置的促渗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微针贴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II处的放大示意图。所述微针贴剂1上具有待促渗功能物质。所述微针贴剂1包括贴剂基材11以及设置在所述贴剂基材11一侧的至少一个微针12。所述贴剂基材11贴合皮肤时,所述至少一个微针12刺破皮肤以促进待促渗功能物质向皮肤的渗透。
从而,本申请中,所述微针贴剂1呈贴剂状态,其至少一个微针12可以突破皮肤角质层,使得待促渗功能物质通过至少一个微针12在皮肤上形成的微小孔洞渗入皮肤里,从而达到待促渗功能物质的促渗效果。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待促渗功能物质可以应用于美容美护行业,也可以应用医疗行业。因此,所述待促渗功能物质包括促渗设备物质和医护物质的至少一种。所述促渗设备物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精华、爽肤水、乳液、肌底液、眼霜、面霜、美白水、凝胶等。所述医护物质可以是但不限于医疗上通过皮肤渗入达到治疗效果的物质。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微针贴剂1可以单独贴敷在任何需要实现促渗的皮肤上使用以达到对待促渗功能物质促渗的效果。在其中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微针贴剂1也可以配合一促渗装置使用。此时,可以预先在皮肤上贴一片或者多片微针贴剂1,再配合促渗装置使用。在其中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微针贴剂1还可以作为促渗装置的一部分设置在促渗装置的作用端上,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待促渗功能物质的促渗效果。此时,一个作用端上只设置有至少一片微针贴剂1,来配合作用端使用。可以选择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微针贴剂1的形状还可以与作用端的形状相适应。例如,所述作用端的表面作用区域可以是但不限于为圆形,则微针贴剂1也可以设置可以是但不限于为圆形。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微针12是指外径大约在0.07~0.2毫米之间的针。所述至少一个微针12的数量为多个,且呈阵列状排列。从而,通过多个微针12,可以通过每个微针12在皮肤上形成的微孔实现对待促渗功能物质的促渗,从而进一步增强待促渗功能物质的促渗效果。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考图3和图4,图3为图1中的III-III处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IV处的放大示意图。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微针12为空心微针。所述空心微针是指一组尺寸与固态微针相似、在针的轴线上有同传统注射功能相似小孔的一类微针。所述空心微针的作用是突破皮肤角质层,并从空心微针的孔洞中流出待促渗功能物质,并将其注进皮肤里。
可以选择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微针12还可以是实心微针。所述实心微针在皮肤上形成微孔时,可以通过微针外围与微孔之间的缝隙实现待促渗功能物质的促渗,从而进一步增强待促渗功能物质的促渗效果。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微针贴剂1可以是但不限于由硅、金属、合金、高分子材料等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聚合物。由于聚合物的材料力学强度较低,容易损伤,因此,可优先使用可溶性聚合物。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微针贴剂1由硅、金属、合金的至少一种制成时,所述待促渗功能物质粘贴在所述贴剂基材11的其中一面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待促渗功能物质通过可溶性胶水或自身黏性粘在所述贴剂基材11具有所述微针12的反面上,并在所述待促渗功能物质远离所述贴剂基材11的一侧周边没微针的区域上设置有离型纸。在需要使用所述微针贴剂1时,撕开所述离型纸,即可把微针贴剂1具有微针12的一侧贴在用户皮肤上使用。可选择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待促渗功能物质通过可溶性胶水或自身黏性粘在所述贴剂基材11具有所述微针12的面上,并在所述待促渗功能物质远离所述贴剂基材11的一侧周边没微针的区域上设置有离型纸。在需要使用所述微针贴剂1时,撕开所述离型纸,即可把微针贴剂1具有微针12和所述待促渗功能物质的一侧贴在用户皮肤上使用。
可选择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微针贴剂1由高分子材料制成时,所述微针贴剂1内浸润有待促渗功能物质。此时,无需额外再去涂抹待促渗功能物质,只要将微针贴剂1贴在用户皮肤上,既可实现待促渗功能物质的促渗,简化用户操作。
可选择地,在其中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微针贴剂1还可由待促渗功能物质本身制成。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待促渗功能物质内本身含有正负电荷,且对皮肤有治疗作用,并适合做微针结构时,所述微针贴剂1还可由待促渗功能物质本身制成。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待促渗功能物质的不同,所述微针贴剂1本身的正负极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所述微针贴剂1上设置有识别标记,所述识别标记用于标识其待促渗功能物质的正负极性。所述识别标记可以是但不限于红外识别标记、NFC识别标记、RFID识别标记、霍尔传感器识别标记等。所述识别标记用于供一促渗装置的识别模块进行识别,以识别所述微针贴剂的正负极性,并传输至促渗装置的控制器,以执行相应的控制。
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促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促渗装置的模块示意图。所述促渗装置2包括本体21以及作用端22。所述本体21的一端上设置有所述作用端22,所述本体21的另一端形成握持部23。所述促渗装置2还包括控制器24。所述控制器24设置在所述本体21内。所述促渗装置2还包括超声模块25和离子模块26。所述超声模块25设置在所述作用端22内并与所述控制器24电性连接。所述离子模块26包括第一电极261和第二电极262。所述第一电极261为所述作用端22可与皮肤接触的金属导电部分并与所述控制器24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262设置在所述握持部23上并与所述控制器24电性连接;所述作用端22的端面上设置有一作用区域221,所述金属导电部分至少包括所述作用区域221,所述控制器24控制所述超声模块25和/或所述离子模块26启动工作并使所述作用区域221与至少一个微针贴剂1配合使用以执行对待促渗功能物质的促渗,其中,所述微针贴剂1为上述图1至图4所述的微针贴剂1。
其中,所述作用区域221是指所述作用端22直接作用在皮肤的区域,也就是说,所述作用端22上直接贴合皮肤的区域。可以易理解的是,所述作用端22大致成圆柱状,其端面呈平面状,或者平坦的曲面状,可以直接与皮肤接触,因此,所述端面为作用区域。
从而,本申请中,所述微针贴剂1呈贴剂状态,其至少一个微针12可以突破皮肤角质层,使得待促渗功能物质通过微针12在皮肤上形成的微小孔洞进入皮肤里,微针促渗的痛感低,微针的针尖细且尖,刺入皮肤时,只穿透皮肤的角质层,而不深入和刺激真皮神经;效果好、相对安全、伟递物质分子几乎无损伤性、剂量稳定、成本低。当用户手持促渗装置2时,第二电极262与手接触,同时,促渗装置2的作用区域221的第一电极261贴合皮肤,此时,会形成电路循环,第一电极261持续释放电压与电流,此电压跟电流促进待促渗功能物质向皮肤方向渗透,离子促渗适用于携带电荷的小分子和一些高达几千道尔顿的大分子药物,且与电流成比例输送,可轻松调节。超声模块25工作时,超声的空化效应、热效应、流动效应和机械效应不仅能打开皮肤角质层并且给待促渗功能物质奔向皮肤方向的一个力,促渗方便、经济、非电离和相对无创的特性,超声波可透过皮肤以下5cm。从而,本申请结合了微针促渗、超声促渗和离子促渗各自的优点,使得三者的优势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促渗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261和所述第二电极262由导电材料制成。
可以选择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促渗装置2还包括电路板(图未示),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本体21内部,所述控制器24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电极261和所述第二电极262分别与所述控制器24的不同引脚电性连接。
从而,通过设置电路板,使得所述促渗装置2内部控制器24的安装以及第一电极261和第二电极262的电性连接更加稳定可靠,不会因为外部震动之类的而发生位置变化,进而导致连接不够稳定。
可以选择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微针贴剂1与所述作用端22为可拆卸性安装方式。其中,所述拆卸性安装方式可以是但不限于胶粘、磁吸、吸附、螺丝等方式。
可以选择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离子模块26的离子导入过程中电流密度应小于0.5mA·cm2,避免产生皮肤安全问题。
可以选择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模块25的超声频率常分为两种,其中,低频超声(LFS)的频率为20-100kHz,高频超声(HFS)的功率为0.7-16MHz。虽然低频超声和高频超声都有促渗功效,但低频超声对皮肤刺激相对较小,因此,本申请中,所述超声模块25为低频超声。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超声模块25也可以选择高频超声。
可以选择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微针贴剂1中浸润有待促渗功能物质或者所述微针贴剂1本身由待促渗功能物质形成时,所述待促渗功能物质可以充当超声模块25的耦合介质,因此,无需额外涂耦合介质,也不会因为额外的耦合介质影响所述超声模块25的促渗效果。
可以选择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微针贴剂1的待促渗功能物质本身具有正极性或者负极性。当所述微针贴剂1的待促渗功能物质的极性与所述第一电极261的极性相同时,利用同性相斥的原理,所述第一电极261可以促进待促渗功能物质向皮肤方向移动,进一步增强了促渗效果。因此,实际应用时,可以使得所述微针贴剂1的极性与所述第一电极261的极性相同。
可以选择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促渗装置2包括一个作用端22,所述超声模块25设置在所述作用端22的内部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电极261为所述作用端22的金属导电部分,所述作用端22的端面的作用区域221用于与至少一个所述微针贴剂1配合使用。
从而,在同一个作用端22上,集成了超声模块25和离子模块26的第一电极261,并可以配合微针贴剂1使用,集三方所长,增加了促渗效果。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作用端22由金属材料制成,可以导电,且内部呈中空状。所述超声模块25包括压电晶片和共振板。所述共振板固定在所述作用端22的内表面上。所述压电晶片共振时可带动所述共振板和所述作用端22振动而产生超声波。
可以选择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共振板和所述作用端22可以一体成型,方便后期安装。
可以选择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作用端22包括金属导电部分和绝缘部分;所述金属导电部分由可导电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绝缘部分可以由其它材料制成。所述绝缘部分与所述金属导电部分拼接而形成内部中空的所述作用端22。此时,所述第一电极261与所述金属导电部分导电连接,所述共振板优选固定在所述金属导电部分上。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共振板还可以固定在所述绝缘部分上。
可以选择地,请参考图7,第二实施例中,所述促渗装置2包括两个作用端22。所述两个作用端22间隔设置。所述超声模块25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作用端22的内部收容空间内。所述离子模块26的第一电极261与其中另一个所述作用端22的金属导电部分电连接。每个所述作用端22的端面上的作用区域221用于与至少一个所述微针贴剂1配合使用。
从而,可以在两个作用端22上分别实现超声加微针促渗,以及离子加微针促渗,可以实现更个性化的待促渗功能物质促渗效果。
可以选择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两个作用端22的至少一个作用端22上可以选择性的集成所述超声模块25和离子模块26,以及各自可以配合微针贴剂1使用。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促渗装置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21上的开关按键27。所述开关按键27分别与所述超声模块25和所述离子模块26连接。所述开关按键27用于控制所述超声模块25和所述离子模块26的打开或者关闭。
可以选择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按键27可以同时控制所述超声模块25和所述离子模块26的打开或者关闭。
可以选择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按键27可以分别控制所述超声模块25和所述离子模块26的打开或者关闭。此时,所述开关按键27可以包括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其中,所述第一按键用于控制所述超声模块25和所述离子模块26的其中一个打开。所述第二按键用于控制所述超声模块25和所述离子模块26的其中另一个打开。
可以理解的是,无论所述超声模块25和所述离子模块26是否设置在同一个作用端22上,都可以通过所述开关按键27控制同时开、关或者通过所述开关按键27控制分别开、关。
可以选择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考图6,所述促渗装置2内设置有识别模块28,其中,所述识别模块28可以是但不限于红外识别、NFC识别、RFID识别、霍尔传感器等。所述识别模块28与所述控制器24电性连接,所述识别模块28用于识别所述微针贴剂1上的识别标记,以识别所述微针贴剂1的正负极性,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261使所述第一电极261的正负极性与所述微针贴剂1的正负极性一致。从而,利用同性相斥原理,所述第一电极261可以进一步促进待促渗功能物质向皮肤的渗透效果。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微针贴剂1上有待促渗功能物质。使用时,将所述微针贴剂1贴在皮肤的预定位置上,便可实现对待促渗功能物质的促渗。使用时无需手动涂抹待促渗功能物质,方便操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以第一实施例中的促渗装置为例,所述微针贴剂1上有待促渗功能物质,使用时,可以首先将微针贴剂1贴在皮肤3的预定位置上,然后,请一并参考图5、图6和图7,打开促渗装置2的开关按键27,这里可以选择性的打开超声模块25和离子模块26中的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选择同时打开超声模块25和离子模块26;将作用端22的作用区域221贴在微针贴剂1上,使得微针贴剂1上的待促渗功能物质在微针12的作用下,以及超声模块25和离子模块26的作用下更快的渗入皮肤,增加渗透效果。因此,微针贴剂1能多片贴附皮肤不同位置,再配合促渗装置2使用。使用时无需手动涂抹待促渗功能物质,方便操作。
在又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以第一实施例中的促渗装置为例,微针贴剂1上有待促渗功能物质,使用时,可以首先将微针贴剂1固定在作用端22的作用区域221上,然后,请一并参考图5、图6和图7,打开促渗装置2的开关按键27,这里可以选择性的打开超声模块25和离子模块26中的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选择同时打开超声模块25和离子模块26;将作用端22的作用区域221贴在皮肤3上,然后,位于微针贴剂1上的待促渗功能物质在微针贴剂1本身的微针12的作用下,以及超声模块25和离子模块26的作用下更快的渗入皮肤,增加渗透效果。传统离子导入及超声装置在使用前,需在皮肤大面积涂抹待促渗的待促渗功能物质,较浪费;本方案的促渗装置2可无需事前在皮肤涂抹促渗的待促渗功能物质,促渗装置2工作时即可将待促渗功能物质渗进皮肤中,不浪费。使用时无需手动涂抹待促渗功能物质,方便操作。
在又一使用实施例中,微针贴剂1上没有待促渗功能物质,使用时,首先将待促渗功能物质手动涂抹到皮肤上,然后,将微针贴剂1贴在涂抹有待促渗功能物质的皮肤上,或者,将微针贴剂1固定在作用端22的作用区域221上。然后,请一并参考图5、图6和图7,打开促渗装置2的开关按键27,这里可以选择性的打开超声模块25和离子模块26中的至少一个,本实施例中选择同时打开超声模块25和离子模块26;将作用端22的作用区域221贴在皮肤上,然后,待促渗功能物质在微针贴剂1本身的微针12的作用下,以及超声模块25和离子模块26的作用下更快的渗入皮肤,增加渗透效果。
综上,本申请结合了微针贴剂1、超声模块25和离子模块26的各自的优点,大大规避了微针贴剂1、超声模块25和离子模块26各自的局限性,使用方式多种多样,能丰富使用体验。微针贴剂1、超声模块25和离子模块26一体使用,能简化多种装置,不仅让用户的使用成本更加低廉。而且,微针贴剂1能在皮肤曲面弧度较大较复杂的地方使用,进一步丰富美护或者医疗的促渗方式。
综上所述可知本申请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针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贴剂上具有待促渗功能物质;所述微针贴剂包括贴剂基材以及设置在所述贴剂基材一侧的至少一个微针,所述贴剂基材贴合皮肤时,所述至少一个微针刺破皮肤以促进待促渗功能物质向皮肤的渗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为空心针或者实心针。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何一项所述的微针贴剂,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微针贴剂由硅、金属、合金的至少一种制成时,所述待促渗功能物质粘贴在所述贴剂基材的其中一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何一项所述的微针贴剂,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微针贴剂由高分子材料制成时,所述微针贴剂内浸润有待促渗功能物质;或者,所述微针贴剂由待促渗功能物质本身制成。
5.一种促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以及作用端,所述本体的一端上设置有所述作用端,所述本体的另一端形成握持部,所述促渗装置还包括控制器、超声模块和离子模块,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本体内,所述超声模块设置在所述作用端内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离子模块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为所述作用端可与皮肤接触的金属导电部分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握持部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作用端的端面上具有一作用区域,所述金属导电部分至少包括所述作用区域,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超声模块和/或所述离子模块启动工作并使所述作用区域与至少一个微针贴剂配合使用以执行对待促渗功能物质的促渗,其中,所述微针贴剂为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微针贴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促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渗装置包括一个所述作用端,所述超声模块设置在所述作用端的内部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电极为所述作用端的金属导电部分,所述作用端的端面的作用区域用于与至少一个所述微针贴剂配合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促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渗装置包括两个所述作用端,所述两个作用端间隔设置,所述超声模块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作用端的内部收容空间内,所述离子模块的第一电极与其中另一个所述作用端的金属导电部分电连接,每个所述作用端的端面上的作用区域用于与至少一个所述微针贴剂配合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促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渗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开关按键,所述开关按键与所述超声模块和所述离子模块连接,所述开关按键用于控制所述超声模块和所述离子模块的打开或者关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促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渗装置还包括所述微针贴剂,所述微针贴剂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作用端的作用区域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促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渗装置内设置有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微针贴剂上的识别标记,以识别所述微针贴剂的正负极性,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使所述第一电极的正负极性与所述微针贴剂的正负极性一致。
CN202210469036.9A 2022-04-29 2022-04-29 微针贴剂以及促渗装置 Pending CN1147330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9036.9A CN114733061A (zh) 2022-04-29 2022-04-29 微针贴剂以及促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9036.9A CN114733061A (zh) 2022-04-29 2022-04-29 微针贴剂以及促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3061A true CN114733061A (zh) 2022-07-12

Family

ID=82286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9036.9A Pending CN114733061A (zh) 2022-04-29 2022-04-29 微针贴剂以及促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330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0340A (zh) * 2022-08-29 2022-11-2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结合功率超声与微针的超声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0340A (zh) * 2022-08-29 2022-11-2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结合功率超声与微针的超声装置
CN115400340B (zh) * 2022-08-29 2023-10-13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结合功率超声与微针的超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19578B1 (en) Transdermal drug delievery patch system, method of making sam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US6692456B1 (en) Apparatus for microporation of biological membranes using thin film tissue interface devices, and method therefor
EP1955731B1 (en) Monopolar and bipolar current application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and analyte extraction
US7979117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ed delivery of active substance into the skin
Singh et al. Transcending the skin barrier to deliver peptides and proteins using active technologies
CN114733061A (zh) 微针贴剂以及促渗装置
CN218529538U (zh) 微针贴剂以及促渗装置
US20090216175A1 (en) Transdermal Administ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Hui et al. Enhancing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with electroporation
JP2834157B2 (ja) イオントフォレーシス用デバイス
CN219517546U (zh) 一种透皮给药装置
JP2002282371A (ja) 低電圧駆動型イオントフォレシス素子
KR100899100B1 (ko) 피부 관리기
JP4182555B2 (ja) イオントフォレシス型の経皮投薬用素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