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6841A -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26841A CN114726841A CN202210328236.2A CN202210328236A CN114726841A CN 114726841 A CN114726841 A CN 114726841A CN 202210328236 A CN202210328236 A CN 202210328236A CN 114726841 A CN114726841 A CN 1147268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enic spot
- information
- internet
- things platform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1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the environment, e.g. temperature; relating to location
-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10—Detection; Monito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1—Transmitting camera control signals through networks, e.g. control via the Intern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0—Arrangement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e.g. multiple cameras in TV studios or sports stadiu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其采集与分析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继而得到目标人员的行踪位置信息、每个区域的人员聚集状态信息、以及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再根据行踪位置信息和人员聚集状态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调整相应区域的广播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通过物联网平台向相应区域的工作人员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同时,对景区内部不同区域进行感应扫描,得到景区讲解终端设备的存在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向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发送景区讲解内容数据包,其利用物联网平台对景区所有区域进行同步监控,实现对景区整体区域进行全范围管理检查,提高景区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景区管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景区内部面积通常较大,特别在旅游旺季景区内部的游客数量较多。为了对景区内部进行安全卫生管理和秩序维护,景区管理部门会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景区内部进行巡查。上述方式虽然能够提供实时和专门的景区服务,但是其无法对景区整体区域进行全范围的覆盖管理检查,并且上述方式还需要额外配置人手才能实现,这增加了景区管理的成本,以及降低景区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其采集与分析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继而得到目标人员的行踪位置信息、每个区域的人员聚集状态信息、以及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再根据行踪位置信息和人员聚集状态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调整相应区域的广播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通过物联网平台向相应区域的工作人员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同时,对景区内部不同区域进行感应扫描,得到景区讲解终端设备的存在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向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发送景区讲解内容数据包,其利用物联网平台对景区所有区域进行同步监控,实现对景区整体区域进行全范围的覆盖管理检查,提高景区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采集景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区域影像,对所述区域影像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并将所述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分组保存到物联网平台中;
步骤S2,根据所述人员存在信息,得到目标人员的行踪位置信息以及每个区域的人员聚集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行踪位置信息和所述人员聚集状态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调整相应区域的广播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
步骤S3,根据所述环境状态信息,得到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根据所述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通过物联网平台向相应区域的工作人员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步骤S4,对景区内部不同区域进行感应扫描,确定景区讲解终端设备的存在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存在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向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发送景区讲解内容数据包。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1中,采集景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区域影像,对所述区域影像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通过物联网平台向景区内部不同区域的摄像机发送摄像触发指令,指示摄像机对所处区域进行扫描拍摄,得到相应的区域影像;
对所述区域影像进行人脸识别处理和身体轮廓识别处理,得到每个区域的人员脸部特征信息和人员分布状态信息,以此作为所述人员存在信息;
对所述区域影像的地面画面部分进行识别处理,得到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以此作为所述环境状态信息。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1中,将所述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分组保存到物联网平台中具体包括:
对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绑定相应区域在景区内部的位置坐标信息后,分组保存到物联网平台中。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人员存在信息,得到目标人员的行踪位置信息以及每个区域的人员聚集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将目标人员的脸部特征信息与每个区域的人员脸部特征信息进行比对,确定目标人员在所述区域影像中的存在位置变化信息,从而得到目标人员的行踪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人员分布状态信息,确定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总数量和人员聚集密度,以此作为所述人员聚集状态信息。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行踪位置信息和所述人员聚集状态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调整相应区域的广播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行踪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向与目标人员距离最近的广播终端设备发送目标人员寻找广播消息;
根据所述人员聚集状态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向人员存在总数量超过预设数量阈值和人员聚集密度超过预设密度阈值的位置附近的广播终端设备发送人员疏散广播消息。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环境状态信息,得到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具体包括:
根据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得到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数量和存在位置。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通过物联网平台向相应区域的工作人员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具体包括:
根据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数量和存在位置,通过物联网平台向地面废弃物存在数量超过预设数量阈值的位置附近的工作人员终端设备发送废弃物清理任务通知消息。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4中,对景区内部不同区域进行感应扫描,确定景区讲解终端设备的存在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存在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向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发送景区讲解内容数据包具体包括:
对景区内部不同区域进行RFID感应扫描,确定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在景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存在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存在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指示与所述景区讲解终端设备距离最近的数据发送基站终端,向所述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发送景区讲解内容数据包。
相比于现有技术,该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采集与分析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继而得到目标人员的行踪位置信息、每个区域的人员聚集状态信息、以及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再根据行踪位置信息和人员聚集状态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调整相应区域的广播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通过物联网平台向相应区域的工作人员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同时,对景区内部不同区域进行感应扫描,得到景区讲解终端设备的存在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向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发送景区讲解内容数据包,其利用物联网平台对景区所有区域进行同步监控,实现对景区整体区域进行全范围的覆盖管理检查,提高景区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采集景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区域影像,对该区域影像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并将该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分组保存到物联网平台中;
步骤S2,根据该人员存在信息,得到目标人员的行踪位置信息以及每个区域的人员聚集状态信息;根据该行踪位置信息和该人员聚集状态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调整相应区域的广播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
步骤S3,根据该环境状态信息,得到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根据该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通过物联网平台向相应区域的工作人员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步骤S4,对景区内部不同区域进行感应扫描,确定景区讲解终端设备的存在位置信息;根据该存在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向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发送景区讲解内容数据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采集与分析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继而得到目标人员的行踪位置信息、每个区域的人员聚集状态信息、以及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再根据行踪位置信息和人员聚集状态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调整相应区域的广播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通过物联网平台向相应区域的工作人员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同时,对景区内部不同区域进行感应扫描,得到景区讲解终端设备的存在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向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发送景区讲解内容数据包,其利用物联网平台对景区所有区域进行同步监控,实现对景区整体区域进行全范围的覆盖管理检查,提高景区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优选地,在该步骤S1中,采集景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区域影像,对该区域影像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通过物联网平台向景区内部不同区域的摄像机发送摄像触发指令,指示摄像机对所处区域进行扫描拍摄,得到相应的区域影像;
对该区域影像进行人脸识别处理和身体轮廓识别处理,得到每个区域的人员脸部特征信息和人员分布状态信息,以此作为该人员存在信息;
对该区域影像的地面画面部分进行识别处理,得到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以此作为该环境状态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景区内部不同区域分布式设置有多个摄像机,通过物联网平台指示摄像机对所处区域进行扫描拍摄,这样能够对景区内部进行全方位的摄像监控。接着对区域影像进行人脸识别处理、身体轮廓识别处理和地面画面部分识别处理,这样能够准确得到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
优选地,在该步骤S1中,将该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分组保存到物联网平台中具体包括:
对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绑定相应区域在景区内部的位置坐标信息后,分组保存到物联网平台中。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对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绑定相应区域在景区内部的位置坐标信息,这样能够便于对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进行区分标识,确保后续能够快速地查找到所需的信息。
优选地,在该步骤S2中,根据该人员存在信息,得到目标人员的行踪位置信息以及每个区域的人员聚集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将目标人员的脸部特征信息与每个区域的人员脸部特征信息进行比对,确定目标人员在该区域影像中的存在位置变化信息,从而得到目标人员的行踪位置信息;
根据该人员分布状态信息,确定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总数量和人员聚集密度,以此作为该人员聚集状态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目标人员的脸部特征信息与每个区域的人员脸部特征信息,这样能够对目标人员在区域影像中的存在位置进行逐一的标定,从而得到目标人员的行踪位置信息。此外,从该人员分布状态信息中提取得到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总数量和人员聚集密度,这样能够对人员的聚集状态进行整体化和平均化的衡量。
优选地,在该步骤S2中,根据该行踪位置信息和该人员聚集状态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调整相应区域的广播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具体包括:
根据该行踪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向与目标人员距离最近的广播终端设备发送目标人员寻找广播消息;
根据该人员聚集状态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向人员存在总数量超过预设数量阈值和人员聚集密度超过预设密度阈值的位置附近的广播终端设备发送人员疏散广播消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以该行踪位置信息为基准,确定与目标人员距离最近的广播终端设备,并通过物联网平台向该广播终端设备发送目标人员寻找广播消息,使得目标人员能够及时地收听到广播消息。此外,通过物联网平台向人员存在总数量超过预设数量阈值和人员聚集密度超过预设密度阈值的位置附近的广播终端设备发送人员疏散广播消息,这样可保证对人员聚集密度过高的区域有序进行人员疏散。
优选地,在该步骤S3中,根据该环境状态信息,得到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具体包括:
根据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得到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数量和存在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从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提取得到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数量和存在位置,这样可保证后续对每个区域进行准确的地面废弃物定标清除。
优选地,在该步骤S3中,根据该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通过物联网平台向相应区域的工作人员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具体包括:
根据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数量和存在位置,通过物联网平台向地面废弃物存在数量超过预设数量阈值的位置附近的工作人员终端设备发送废弃物清理任务通知消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物联网平台向地面废弃物存在数量超过预设数量阈值的位置附近的工作人员终端设备发送废弃物清理任务通知消息,当工作人员接受到废弃物清理任务通知消息后,可根据通知消息包含的定位信息,及时前往相应位置进行废弃物清理。
优选地,在该步骤S4中,对景区内部不同区域进行感应扫描,确定景区讲解终端设备的存在位置信息;根据该存在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向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发送景区讲解内容数据包具体包括:
对景区内部不同区域进行RFID感应扫描,确定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在景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存在位置信息;
根据该存在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指示与该景区讲解终端设备距离最近的数据发送基站终端,向该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发送景区讲解内容数据包。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景区讲解终端设备设置有RFID感应器,通过对景区内部不同区域进行RFID感应扫描,可准确得到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在景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存在位置信息,接着通过物联网平台指示与该景区讲解终端设备距离最近的数据发送基站终端,向该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发送景区讲解内容数据包,这样只要游客佩戴景区讲解终端设备进入到相应的感应扫描区后,景区讲解终端设备能够实时接受到景区讲解内容数据包,从而对游客进行景区讲解。
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可知,该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采集与分析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继而得到目标人员的行踪位置信息、每个区域的人员聚集状态信息、以及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再根据行踪位置信息和人员聚集状态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调整相应区域的广播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通过物联网平台向相应区域的工作人员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同时,对景区内部不同区域进行感应扫描,得到景区讲解终端设备的存在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向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发送景区讲解内容数据包,其利用物联网平台对景区所有区域进行同步监控,实现对景区整体区域进行全范围的覆盖管理检查,提高景区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采集景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区域影像,对所述区域影像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并将所述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分组保存到物联网平台中;
步骤S2,根据所述人员存在信息,得到目标人员的行踪位置信息以及每个区域的人员聚集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行踪位置信息和所述人员聚集状态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调整相应区域的广播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
步骤S3,根据所述环境状态信息,得到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根据所述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通过物联网平台向相应区域的工作人员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步骤S4,对景区内部不同区域进行感应扫描,确定景区讲解终端设备的存在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存在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向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发送景区讲解内容数据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1中,采集景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区域影像,对所述区域影像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通过物联网平台向景区内部不同区域的摄像机发送摄像触发指令,指示摄像机对所处区域进行扫描拍摄,得到相应的区域影像;
对所述区域影像进行人脸识别处理和身体轮廓识别处理,得到每个区域的人员脸部特征信息和人员分布状态信息,以此作为所述人员存在信息;对所述区域影像的地面画面部分进行识别处理,得到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以此作为所述环境状态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将所述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分组保存到物联网平台中具体包括:
对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信息和环境状态信息绑定相应区域在景区内部的位置坐标信息后,分组保存到物联网平台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人员存在信息,得到目标人员的行踪位置信息以及每个区域的人员聚集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将目标人员的脸部特征信息与每个区域的人员脸部特征信息进行比对,确定目标人员在所述区域影像中的存在位置变化信息,从而得到目标人员的行踪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人员分布状态信息,确定每个区域的人员存在总数量和人员聚集密度,以此作为所述人员聚集状态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根据所述行踪位置信息和所述人员聚集状态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调整相应区域的广播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具体包括:根据所述行踪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向与目标人员距离最近的广播终端设备发送目标人员寻找广播消息;
根据所述人员聚集状态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向人员存在总数量超过预设数量阈值和人员聚集密度超过预设密度阈值的位置附近的广播终端设备发送人员疏散广播消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环境状态信息,得到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具体包括:
根据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得到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数量和存在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地面废弃物存在状态,通过物联网平台向相应区域的工作人员终端设备发送通知消息具体包括:
根据每个区域的地面废弃物存在数量和存在位置,通过物联网平台向地面废弃物存在数量超过预设数量阈值的位置附近的工作人员终端设备发送废弃物清理任务通知消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对景区内部不同区域进行感应扫描,确定景区讲解终端设备的存在位置信息;根据所述存在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向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发送景区讲解内容数据包具体包括:
对景区内部不同区域进行RFID感应扫描,确定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在景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存在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存在位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指示与所述景区讲解终端设备距离最近的数据发送基站终端,向所述景区讲解终端设备发送景区讲解内容数据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28236.2A CN114726841A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28236.2A CN114726841A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26841A true CN114726841A (zh) | 2022-07-08 |
Family
ID=82240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28236.2A Pending CN114726841A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2684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863407A (zh) * | 2023-08-31 | 2023-10-10 | 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物联网监控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31870A (zh) * | 2011-06-20 | 2011-11-02 | 徐建荣 | 基于物联网的景区游客信息交互系统 |
CN110222004A (zh) * | 2019-05-15 | 2019-09-10 | 江苏大学 | 一种智慧景区管理系统 |
CN111063252A (zh) * | 2019-10-18 | 2020-04-24 | 重庆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景点导览方法和系统 |
CN112634561A (zh) * | 2020-12-15 | 2021-04-09 | 中标慧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图像识别的安全报警方法和系统 |
CN113822151A (zh) * | 2021-08-09 | 2021-12-21 | 中标慧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监测市场内部人员聚集密度的方法和系统 |
CN113870082A (zh) * | 2021-09-14 | 2021-12-31 | 颜学鹏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
-
2022
- 2022-03-30 CN CN202210328236.2A patent/CN11472684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31870A (zh) * | 2011-06-20 | 2011-11-02 | 徐建荣 | 基于物联网的景区游客信息交互系统 |
CN110222004A (zh) * | 2019-05-15 | 2019-09-10 | 江苏大学 | 一种智慧景区管理系统 |
CN111063252A (zh) * | 2019-10-18 | 2020-04-24 | 重庆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景点导览方法和系统 |
CN112634561A (zh) * | 2020-12-15 | 2021-04-09 | 中标慧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图像识别的安全报警方法和系统 |
CN113822151A (zh) * | 2021-08-09 | 2021-12-21 | 中标慧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监测市场内部人员聚集密度的方法和系统 |
CN113870082A (zh) * | 2021-09-14 | 2021-12-31 | 颜学鹏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863407A (zh) * | 2023-08-31 | 2023-10-10 | 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物联网监控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16863407B (zh) * | 2023-08-31 | 2023-11-10 | 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物联网监控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70461B (zh) | 一种社区照明网与云平台社区人口信息库结合实现自动寻人追踪的方法 | |
CN108540751A (zh) | 基于视频与电子设备标识的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9176513B (zh) | 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巡检方法及巡检系统 | |
CN108540750A (zh) | 基于监控视频与电子设备标识关联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4902233B (zh) | 综合安全监控系统 | |
JP2007219948A (ja) | ユーザ異常検出装置、及びユーザ異常検出方法 | |
CN110556022A (zh) | 基于人工智能的停车场车位指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8540756A (zh) | 基于视频与电子设备标识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4726841A (zh) |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景区管理方法 | |
CN111460985A (zh) | 基于跨摄像头人体匹配的现场工人轨迹统计方法和系统 | |
CN112163568B (zh) | 基于视频检测的景区寻人系统 | |
CN115346256A (zh) | 机器人寻人方法及系统 | |
CN110443312A (zh) | 一种基于人体姿态的城管方法及系统 | |
CN113780594A (zh) | 一种服务器智能识别与巡检系统 | |
CN111950491A (zh) | 一种人员密度的监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551650A (zh) | 一种公交客流采集装置及客流统计方法 | |
CN111797713A (zh) | 车牌识别方法及拍照设备 | |
US20200042798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ociating an identifier of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th a person-of-interest, using video tracking | |
CN207938184U (zh) | 一种车载违章行为抓拍系统 | |
US11627287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dentity discovery | |
CN113822151A (zh) | 用于监测市场内部人员聚集密度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1553497A (zh) | 一种多媒体终端的设备工作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1382697B (zh) | 影像数据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 |
CN111263313A (zh) | 一种查验方法和装置 | |
CN115690573A (zh) | 基站验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