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20061A - 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20061A CN114720061A CN202210257453.7A CN202210257453A CN114720061A CN 114720061 A CN114720061 A CN 114720061A CN 202210257453 A CN202210257453 A CN 202210257453A CN 114720061 A CN114720061 A CN 1147200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ven
- weaving
- layer
- area
- sen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01M3/1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using electric detection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涉及漏液传感器检测领域。本发明包括织带编织形传感器、连接器、控制器;织带编织形传感器由基底层、导电线路层以及底部贴合层组成;基底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中间过渡编织区、位于中间过渡编织区最外端两侧的边缘固定区;中间过渡编织区为便于水分脱离的稀疏编织方式,边缘固定区为抗拉及耐磨性好的密编织方式;导电线路层为导电线密集编织方式。本发明织带编织形传感器具有优良的抗拉性,不易拉扯损坏,能够复折叠或弯曲不损坏产品,能够有效抵抗酸碱等腐蚀性液体的侵蚀,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液体泄漏检测传感器,更具体的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进行液体泄露检测的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生产和应用过程中,液体漏液的检测传感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基于液体介质上的区分包括对水、油及其他化工类液体进行检测的各种样式的漏液传感器,其中最常见的有电缆型漏液检测传感器以及薄膜型漏液检测传感器。
现有的电缆型漏液传感器具有如下缺点:长度及形状出厂即设定好,无法进行随意更改,限制了使用时的选择,并且在具体使用时确定的固定长度裁剪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浪费。
现有的薄膜型漏液检测传感器具有如下缺点:结构强度相对较差,使用时易造成结构拉伸形成的损坏:如申请号为201720093369.9,名称为“薄膜式有机液体漏液检测系统”,该技术方案中的薄膜传感器包括基膜层,并且基于基膜层上下表面分布置导线路,且通过涂胶布置有功能膜层,厚度相对较薄,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可以想象到其结构强度相对较差,易在使用时造成形变损坏。
织带是指将线经过编织后形成的带状的部件,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弹性及延长性,并且造价低廉,生产材料及加工流程均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解决了以上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织带编织形传感器、连接于织带编织形传感器端部的连接器、与织带编织形传感器端部的连接器通过信号输入引线相连的控制器;
所述织带编织形传感器由基底层、导电线路层以及底部贴合层组成;所述基底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中间过渡编织区、位于中间过渡编织区最外端两侧的边缘固定区;所述导电线路层编织于基底层表面且位于中间过渡编织区内侧,或编织于中间过渡编织区与边缘固定区之间;
所述导电线路层、中间过渡编织区以及边缘固定区沿径向布置;所述中间过渡编织区为便于水分脱离的稀疏编织方式,所述边缘固定区为抗拉及耐磨性好的密编织方式;所述导电线路层为导电线密集编织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基底层是由PET、PPS、PEEK、呢绒线、PE,或棉线、石膏线、PP线、SP线、涤纶线、纤维材料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的编织线编织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线路层是由钢丝线、镀锡铜箔、不锈钢线、铜线、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铝线、合金线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的编织线编织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线的剖面直径为0.15-0.3mm。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贴合层具体是基于基底层底部附着可贴合胶形成的贴合层。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包括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织带编织形传感器具有优良的抗拉性,不易拉扯损坏,能够复折叠或弯曲不损坏产品,可按要求生产超长尺寸整卷产品,能够有效抵抗酸碱等腐蚀性液体的侵蚀,实用性强。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的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织带编织形传感器与连接器相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织带编织形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织带编织形传感器的结构剖面视图;
图6为具体实施例2的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器系统中织带编织形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例3的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器系统中织带编织形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织带编织形传感器的结构剖面视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4的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织带编织形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01-中间过渡编织区,102-边缘固定区,103-导电线路层,104-底部贴合层,21-跨接连接器,22-L型连接器,3-控制器, 31-信号输入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端部”、“底部”、“内侧”、“底层”、“剖面”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具体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包括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连接于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端部的连接器、与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端部的连接器通过信号输入引线31相连的控制器3;本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器3采用DGS-MO4C四信道漏液检测控制器;与控制器3 相连的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并联有四个,连接器本具体实施例中采用位于四个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两端的跨接连接器21,其内部上下保护盖之间设置有相互咬合的锯齿形固定结构,能够有效的对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两端进行固定,并且其中一个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末端还连接有经L型连接器32相连且起始与末端均设置有跨接连接器21的两个另外的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并联及后部串联的各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结构一致;L型连接器32的两端的上下保护盖之间设置有相互咬合的锯齿形固定结构,能够有效的对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两端进行固定;
本具体实施例中,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由基底层、导电线路层103以及底部贴合层104组成;基底层上设置有一个中间过渡编织区101、对称位于中间过渡编织区101最外端两侧的边缘固定区102;导电线路层103设置有2 个,对称编织于中间过渡编织区101与两个边缘固定区102之间;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的整体宽度为28mm,边缘固定区102的宽度为3mm,中间过渡编织区101的宽度为14mm,导电线路层103的宽度为4mm,导电线路层103、中间过渡编织区101以及边缘固定区102沿径向布置;中间过渡编织区101 为便于水分脱离的稀疏编织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中宽度具体为15根编织线的密度,构成方形镂孔的形式,当液体浸泡织带后便于水份脱离设计;边缘固定区102为抗拉及耐磨性好的密编织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中宽度为20根编织线的密度,其中横向编织线与中间过渡编织区101的横向编织线相连;导电线路层103为导电线密集编织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中为22根编织线的密度。
本具体实施例中,位于前三个末端的跨接连接器21内,两导电线路层103上的编织线拧成一根导线后相连,并由末端的跨接连接器21的锯齿形固定结构固定,位于前端的跨接连接器21内于两导电线路层103上的编织线分别连接信号输入引线31与控制器3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最后一个末端的跨接连接器21与后部的两个另外的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通引线串联,并于末端的另外的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内的锯齿形固定结构进行固定,且两导电线路层 103上的编织线拧成一根导线后相连。
其中,基底层是由PET、PPS、PEEK、呢绒线、PE,或棉线、石膏线、PP 线、SP线、涤纶线、纤维材料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的编织线编织而成;本具体实施例中具体采用PET线构成编织线,且该编织线的剖面直径为 0.15mm。
其中,导电线路层103是由钢丝线、镀锡铜箔、不锈钢线、铜线、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铝线、合金线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的编织线编织而成;本具体实施例中具体采用铜线构成编织线,且该编织线的剖面直径为 0.15mm。
其中,底部贴合层104具体是基于基底层底部附着可贴合胶104形成的贴合层,贴合胶104具体采用防水不导电胶带,具体为PET绝缘胶带。
本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器3具体为DGS-MO4C四信道漏液检测控制器,其具备4组检测通道,当任意一组或几组通道与本具体实施例中的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连接后,DGS-MO4C就可以检测到检测织带上存在的几乎任何导电液体、酸碱液,在短短几秒钟内,发出声光报警和显示泄漏点所处的通道编号,并通过4个Relay及485接口将数据信号上传给平台系统。检测控制器本身可保存最多99条报警记录信息。
DGS-MO4C具备RS485接口,通过最长达1200米的通信线缆,可以很容易地整合到业主现有的建筑管理系统(BMS)或者网络管理系统(NMS)。当然也可以与DOGOST的DGS-SW01漏液监控报警平台连接,在线实时的上传汇总控制器的所有状态、警报信息,并以各种图文表格的形式显示到中央监控主机的显示器上。DGS-MO4C可以连接4条,每条最长可达200米(可分段跳接) 的监测带,非常适合:大范围多区域的漏液检测;可能无法看见的区域的漏液检测。
对于控制器3的上的标号示意如下:
301.485发送信号(红色指示灯闪烁)表示系统在发送数据
302.485接收信号(绿色指示灯闪烁)表示系统在接收数据
303.断线信号(黄色指示灯亮)表示系统已经检测到感应带中断
304.渗漏信号(红色指示灯亮)表示系统已经检测到液体渗漏
305.电源供应信号(绿色指示灯亮)表示系统正常运作
306.RS485输出 307.Relay(NO)
308.报警蜂鸣器 309.上移箭头
310.设置按键 311.模式按键
312.下移箭头 313.电源开关
314.电源输入 315.感应带输入
316.复位键
由上可知,DGS-MD1C单信道定位式导电液体检测控制器具备RS485接口,通过最长达1200米的通信线缆,可以很容易地整合到业主现有的建筑管理系统(BMS)或者网络管理系统(NMS),在线实时的上传汇总控制器的所有状态、警报信息,并以各种图文表格的形式显示到中央监控主机的显示器上。DGS-MD1C可以连接1条最长达250米(可分段跳接)的本具体实施例的漏液检测织带,非常适合:大范围多区域的漏液检测;无法看见的区域的漏液检测。
具体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相对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的整体宽度为16mm,边缘固定区102的宽度为 2.5mm,中间过渡编织区101的宽度为4mm,导电线路层103的宽度为3.5mm,导电线路层103、中间过渡编织区101以及边缘固定区102沿径向布置;中间过渡编织区101为便于水分脱离的稀疏编织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中宽度具体为6根编织线的密度,构成方形镂孔的形式,当液体浸泡织带后便于水份脱离设计;边缘固定区102为抗拉及耐磨性好的密编织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中宽度为10根编织线的密度,其中横向编织线与中间过渡编织区101的横向编织线相连;导电线路层103为导电线密集编织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中为12 根编织线的密度。
本具体实施例中具体采用PPS线构成编织线,且该编织线的剖面直径为 0.2mm。
本具体实施例中具体采用铝线构成编织线,且该编织线的剖面直径为 0.2mm。
具体实施例3:
如图7-8所示,本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相对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导电线路层103编织于基底层表面且位于中间过渡编织区101内侧,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的整体宽度为12mm,边缘固定区102的宽度为2mm,中间过渡编织区101的宽度为2mm,导电线路层103的宽度为3mm,导电线路层 103、中间过渡编织区101以及边缘固定区102沿径向布置;中间过渡编织区 101为便于水分脱离的稀疏编织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中宽度具体为4根编织线的密度,构成方形镂孔的形式,当液体浸泡织带后便于水份脱离设计;边缘固定区102为抗拉及耐磨性好的密编织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中宽度为8根编织线的密度,其中横向编织线与中间过渡编织区101的横向编织线相连;导电线路层103为导电线密集编织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中为10根编织线的密度。
本具体实施例中具体采用PP线构成编织线,且该编织线的剖面直径为 0.25mm。
本具体实施例中具体采用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构成编织线,且该编织线的剖面直径为0.25mm。
具体实施例4:
如图9-10所示,本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相对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该系统包括一个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连接于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端部的连接器、与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端部的连接器通过信号输入引线31相连的控制器3,本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器3采用DGS-MD1C单信道定位式导电液体检测控制器;连接器本具体实施例中采用位于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两端的跨接连接器21,其内部上下保护盖之间设置有相互咬合的锯齿形固定结构,能够有效的对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两端进行固定;
本具体实施例中,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由基底层、导电线路层103以及底部贴合层104组成;基底层上设置有三个中间过渡编织区101、对称位于中间过渡编织区101最外端两侧的边缘固定区102;导电线路层103设置有4 个,对称编织于中间过渡编织区101与两个边缘固定区102之间;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的整体宽度为28mm,边缘固定区102的宽度为3mm,中间过渡编织区101的宽度为2mm,导电线路层103的宽度为4mm,导电线路层103、中间过渡编织区101以及边缘固定区102沿径向布置;中间过渡编织区101为便于水分脱离的稀疏编织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中宽度具体为3根编织线的密度,构成方形镂孔的形式,当液体浸泡织带后便于水份脱离设计;边缘固定区102为抗拉及耐磨性好的密编织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中宽度为20根编织线的密度,其中横向编织线与中间过渡编织区101的横向编织线相连;导电线路层103为导电线密集编织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中为28根编织线的密度。
本技术方中,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作为液漏传感元件其线路部分与泄露液体接触后,行程导通线路的导电率变化,将该信号通过引出线发送至控制器3,通过所得信号并计算得出当前泄露状态及具体位置信息,发生泄漏后使用吸水材料擦拭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表面即可回复正常状态。本系统可以检测水、导电液、酸碱、无机类等广泛的液体泄漏检测。
本系统可以检测水,导电液、酸碱、无机类等广泛的液体泄漏检测
本具体实施例中,DGS-MD1C单信道定位式导电液体检测控制器具备一组检测通道,当其与本具体实施例中的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相连后,DGS-MD1C 就可以检测到监测带上的水液,在短短几秒钟内,发出声光报警和显示渗漏点的距离位置信息,并通过Relay及485接口将数据信号上传给平台系统。检测控制器本身可保存最多99条报警记录信息。
如图9所示,控制器3引出4个芯线缆即信号输入引线31并与起始跨接连接器21为一组,起始跨接连接器21与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与终端跨接连接器21形成一条检测线路。
下面选取同一长度具体为15cm的如申请号为201720093369.9,名称为“薄膜式有机液体漏液检测系统”中对应的电缆型液体泄漏传感器(以下简称比对例1)以及薄膜式有机液体漏液传感器,与本技术方案中的四个具体实施例中的织带编织形传感器进行强度、成本以及耐酸碱性的比对测试,获得如下测试表,其中拉力测试为拉力形变后,传感器失效的拉力临界值,具体使用编织带拉伸强度测试仪测量,耐酸碱性是指基于基于PH分别为3盐酸强酸以及PH值分别为13.6的强氧化纳中进行放置后取出,获得如下表格:
表1:传感器性能测试表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织带编织形传感器具有优良的抗拉性,不易拉扯损坏,能够复折叠或弯曲不损坏产品,可按要求生产超长尺寸整卷产品,能够有效抵抗酸碱等腐蚀性液体的侵蚀,可以高效检测水,导电液、酸碱、无机类等广泛的液体泄漏检测,实用性强。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连接于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端部的连接器、与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端部的连接器通过信号输入引线(31)相连的控制器(3),其特征在于:
所述织带编织形传感器(1)由基底层、导电线路层(103)以及底部贴合层(104)组成;所述基底层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中间过渡编织区(101)、位于中间过渡编织区(101)最外端两侧的边缘固定区(102);所述导电线路层(103)编织于基底层表面且位于中间过渡编织区(101)内侧,或编织于中间过渡编织区(101)与边缘固定区(102)之间;
所述导电线路层(103)、中间过渡编织区(101)以及边缘固定区(102)沿径向布置;所述中间过渡编织区(101)为便于水分脱离的稀疏编织方式,所述边缘固定区(102)为抗拉及耐磨性好的密编织方式;所述导电线路层(103)为导电线密集编织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是由PET、PPS、PEEK、呢绒线、PE,或棉线、石膏线、PP线、SP线、涤纶线、纤维材料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的编织线编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路层(103)是由钢丝线、镀锡铜箔、不锈钢线、铜线、碳纤维复合芯导线、铝线、合金线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的编织线编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线的剖面直径为0.15-0.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贴合层(104)具体是基于基底层底部附着可贴合胶(104)形成的贴合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57453.7A CN114720061A (zh) | 2022-03-16 | 2022-03-16 | 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 |
CN202223024048.5U CN218823007U (zh) | 2022-03-16 | 2022-11-14 | 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漏检测传感系统 |
CN202211424799.8A CN115752928A (zh) | 2022-03-16 | 2022-11-14 | 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57453.7A CN114720061A (zh) | 2022-03-16 | 2022-03-16 | 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20061A true CN114720061A (zh) | 2022-07-08 |
Family
ID=8223868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57453.7A Pending CN114720061A (zh) | 2022-03-16 | 2022-03-16 | 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 |
CN202223024048.5U Active CN218823007U (zh) | 2022-03-16 | 2022-11-14 | 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漏检测传感系统 |
CN202211424799.8A Pending CN115752928A (zh) | 2022-03-16 | 2022-11-14 | 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024048.5U Active CN218823007U (zh) | 2022-03-16 | 2022-11-14 | 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漏检测传感系统 |
CN202211424799.8A Pending CN115752928A (zh) | 2022-03-16 | 2022-11-14 | 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露检测传感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3) | CN114720061A (zh) |
-
2022
- 2022-03-16 CN CN202210257453.7A patent/CN114720061A/zh active Pending
- 2022-11-14 CN CN202223024048.5U patent/CN218823007U/zh active Active
- 2022-11-14 CN CN202211424799.8A patent/CN115752928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23007U (zh) | 2023-04-07 |
CN115752928A (zh) | 2023-03-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17561B (zh) |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EP0262667B1 (en) | Liquid leakage detector line | |
CN101275994B (zh) | 监测探针卡状态的方法 | |
CN218823007U (zh) | 一种基于织带编织形液体泄漏检测传感系统 | |
CN101290703B (zh) | 一种多回路分段监测感温电信号的缆式线型感温探测器 | |
CN211236197U (zh) | 一种电连接器故障检测系统 | |
CN101246629A (zh) | 一种开关量双温报警短路报故障线型探测器及报警方法 | |
CN202948536U (zh) | 一种不可恢复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 |
CN102253302B (zh) | 电线被覆押出时内芯线接头的自动检测报警装置 | |
CN101251944A (zh) | 一种快速响应开关量线型感温探测器及报警方法 | |
CN101055212B (zh) | 一种并联双金属温度开关线型感温探测器 | |
CN212229786U (zh) | 一种感温探测器线缆 | |
CN104574768A (zh) | 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及其报警方法 | |
CN2924666Y (zh) | 基于记忆合金丝的线型温度感知元件 | |
CN207585886U (zh) | 一种光纤折损检测装置 | |
CN207742273U (zh) | 一种电子设备故障检测仪 | |
CN101059898B (zh) | 一种基于记忆合金丝的线型温度感知元件 | |
CN100492429C (zh) | 一种智能总线并联热敏元件型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 |
CN201084247Y (zh) | 一种智能总线并联热敏元件型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 |
CN210429630U (zh) | 一种带拉线距离检测功能的拉线开关 | |
EP0160440A1 (en) |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obtaining imformation about changes in variables | |
CN217878209U (zh) | 一种耐高温液体泄漏检测线和检测设备 | |
CN201876966U (zh) | 一种陈列商品断线报警器连接线 | |
CN208109317U (zh) | 一种挤压碰撞竹节传感器 | |
CN100561533C (zh) | 一种具有短路/断路隔离功能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