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9455B - 一种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9455B
CN114719455B CN202210491082.9A CN202210491082A CN114719455B CN 114719455 B CN114719455 B CN 114719455B CN 202210491082 A CN202210491082 A CN 202210491082A CN 114719455 B CN114719455 B CN 1147194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rizontal
heat
well
pipe
geothe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10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19455A (zh
Inventor
徐吉钊
徐鹤翔
翟成
余旭
孙勇
丛钰洲
唐伟
郑仰峰
李宇杰
蔡渝梁
王帅
吴西卓
王宇
黄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22104910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94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9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94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194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94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TGEOTHERMAL COLLECTORS; GEOTHERMAL SYSTEMS
    • F24T10/00Geothermal collectors
    • F24T10/10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 F24T10/13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using tube assemblies suitable for insertion into boreholes in the ground, e.g. geothermal prob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25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 E21B43/26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forming crevices or fractures
    • E21B43/2605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forming crevices or fractures using gas or liquefied ga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30Specific pattern of wells, e.g. optimising the spacing of wells
    • E21B43/305Specific pattern of wells, e.g. optimising the spacing of well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clined or horizontal wel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rilling And Exploitation, And Mining Machines And Methods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从地面向干热岩储层钻设竖井,在竖井同一侧依次钻设第一水平钻井、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并在第二和第三水平钻井内均布设定向孔洞,其在后续CO2流体相变致裂时起到导向作用,接着布设多相态CO2地热开采系统。这种单井“注入‑提热”过程可有效提高地热开采效率;利用液态CO2注入地热层时受热后相变膨胀致裂增加体积改造范围,此时CO2气体变成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2流体,使超临界状态的CO2流体与地热层换热,最后超临界状态的CO2流体进入换热器内进行换热降温,使其提取的热量用于发电装置进行发电,从而有效保证地热资源开采后的换热效率,提高地热资源的整体开采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主要适用于渗透率较低、干热岩结构硬度较高的地热资源高效开采。
背景技术
受日益匮乏的资源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传统的能源结构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应用威胁,而频发的环境问题也给传统能源消费带来了质疑。我国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应用潜力巨大。据统计,我国深层地热资源基数为2.09×107EJ,相当于856万亿吨标准煤。按照干热岩地热资源开采率的2%下限进行计算,深层地热能源可开采量约为17万亿吨标准煤。因此,开发地热资源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现有的地热开采模式多为双井增强型,需要向地热储层中钻取注入井和生产井,借助水力压裂等常规压裂手段对地热储层结构进行改造,通过产生大量的裂隙结构增加储层渗透率,然后驱动低温工质流流经改造裂隙区携带大量的地热能,最后通过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取热利用。该方法目前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可,也出现了一定的成功应用案例,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1.地热储层通常为结构致密、孔隙率低的岩层结构,常规的水力压裂措施受限于施压距离长、耗水量大等难题;2.受地应力影响,水力压裂措施改造储层产生的裂隙网络多沿着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扩展,裂隙较为单一,很难形成复杂的裂隙网络;3.水力压裂改造范围较窄,导致后期工质流流经区间有限,很难做到高效采热;4.由于需要钻设至少两个竖井,导致钻井成本较高,且受地层温度梯度的影响,竖井井筒容易发生破坏,进而产生生产接续的问题。另外公开号为:CN114033346A,名称为“一种基于二氧化碳介质的深层地热开采方法”的发明专利公开了采用二氧化碳作为传热介质进行地热开采的方法,其虽然无需高压水注入,但是由于其仍然需要设置双井模式,并且还要向井内设置CO2相变致裂器进行致裂,而CO2相变致裂器安装相对较为困难,且致裂范围有限,并且其注入井内的换热介质为超临界状态的CO2,这样不仅需要大型加热设备和加压设备,而且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这种方式也会导致地热资源的开采成本较高及换热效率较低;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法,能有效降低钻井施工复杂度及施工成本的情况下,还能有效保证地热资源开采后的换热效率,最终提高地热资源的整体开采效率,是本行业的研究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能有效降低钻井施工复杂度及施工成本的情况下,还能有效保证地热资源开采后的换热效率,最终提高地热资源的整体开采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多相态CO2的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具体步骤为:
A、首先利用钻机在地面向下进行钻设,使钻孔穿过上覆岩层到达干热岩储层中形成竖井,竖井分成上覆岩层段和干热岩储层段,竖井直径为300-400mm,竖井井底进入干热岩储层内150-200m范围内;
B、在钻机上安装定向钻头,并将定向钻头伸入至干热岩储层,使定向钻头从竖井沿同一水平方向在干热岩储层不同深度依次钻进形成三个水平钻井,且从上至下分别设定为第一水平钻井、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并在退钻时排渣排浆;
C、在竖井的上覆岩层段和干热岩储层段交界处安装高压封井器,对竖井的干热岩储层段进行封堵;然后将第一绝热注液支管一端、第二绝热注液支管一端和绝热抽采管一端均伸入竖井内、并穿过高压封井器,其中第一绝热注液支管一端与第一水平管一端连接,第一水平管另一端伸入第二水平钻井中,第二绝热注液支管一端与第二水平管一端连接,第二水平管另一端伸入第三水平钻井中,并在第一水平管一端和第二水平管一端均安装耐温压封隔器分别对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进行封堵;绝热抽采管一端处于竖井的干热岩储层段;
D、第一绝热注液支管另一端和第二绝热注液支管另一端均通过分流阀门与绝热注液管一端连接,绝热注液管另一端与CO2泵体的出口连接,绝热抽采管另一端与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换热器的热量排出口通过传热管路与发电装置连接,换热器的流体排出口与低温冷凝管一端连接,低温冷凝管另一端与CO2泵体的进口连接,完成多相态CO2地热开采系统的布设工作;
E、开始进行地热开采工作时,先启动CO2泵体一段时间,使其将低温冷凝管内的高压低温液态CO2流体经由绝热注液管及分流阀门分别进入第一绝热注液支管和第二绝热注液支管,分流阀门通过调节CO2流体进入两个绝热注液支管内的流量对两者内的压力进行控制,第一绝热注液支管内的低温液态CO2流体经过第一水平管注入第二水平钻井内,第二绝热注液支管内的低温液态CO2流体经过第二水平管注入第三水平钻井内,低温液态CO2流体在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内均受到地热温度影响持续升温,此时液态CO2流体吸热过程中发生瞬态相变形成CO2气体,由于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均被封堵,其产生的高压膨胀作用对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周围干热岩进行冲击致裂,完成一次冲击致裂过程,然后重复上述过程再启动CO2泵体一段时间,如此经过多次循环致裂过程后,使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周围的干热岩形成复杂的裂隙网络,在循环致裂过程中,若其中一个水平钻井内的出现超压或欠压状态,此时通过调节分流阀门对进入该水平钻井对应的绝热注液支管内的CO2流体流量进行降低或增加,从而保持两个水平钻井的致裂效果,最终通过裂隙网络分别使第一水平钻井、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形成贯通,完成致裂过程;
F、当裂隙网络将第一水平钻井、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相互贯通时,由于持续多次循环注入的液态CO2流体在地热温度及气化产生的压力共同作用下,液态CO2流体相变形成CO2气体会变成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2流体,接着由于第一水平钻井内的气压较低,此时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2流体沿着裂隙网络均会进入第一水平钻井内,并持续进行吸热,最终经由竖井进入绝热抽采管内;
G、高温CO2流体经过绝热抽采管进入换热器,在换热器内经过辐射换热过程将分离出来的热量通过传热管路进入发电装置进行发电,换热完成后降温的CO2气体进入低温冷凝管,通过低温冷凝管降温作用使CO2气体重新液化成液态CO2进行储藏;
H、待换热器分离出来的热量值低于设定值时,重复步骤E至G,从而提高换热器分离出来的热量值,如此循环,最终实现对干热岩的地热开采。
进一步,所述步骤B在完成三个水平钻井钻设后,在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内均进行定向射孔,使第三水平钻井内形成多个朝向第二水平钻井的定向孔洞,第二水平钻井内形成多个朝向第一水平钻井的定向孔洞。设置的定向孔洞在后续CO2流体相变致裂时起到导向作用,进而使第二水平钻井内产生的裂隙网络向第一水平钻井扩展,第三水平钻井内产生的裂隙网络向第二水平钻井扩展,通过定向致裂有效提高裂隙网络将三个水平钻井相互贯通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平钻井、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的钻井直径均为150-180mm,钻井长度均处在200-300m范围。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平钻井、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在空间层位上的方位角误差小于5°,第三水平钻井布置在竖井井底位置,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一水平钻井分别布置在第三水平钻井上方60m、120m位置。采用这个布设,不仅便于对地热层致裂,而且能更好的实现对地热层的换热开采。
进一步,所述高压封井器最大耐受压力为150MPa,最大耐受温度为500℃。这样能保证其密封效果。
进一步,所述耐温压封隔器能够承受的最大温度为600℃,最大压力为200Mpa。这样能保证其密封效果。
进一步,所述第一绝热注液支管、第二绝热注液支管、绝热注液管和绝热抽采管均采用柔性材料,且能够承受的最大温度为500℃;绝热注液管管径为80mm,绝热抽采管管径为150mm,第一绝热注液支管和第二绝热注液支管的管径均为80mm。这样设置保证通过绝热注液管注入地热层内的CO2介质处于液态,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进一步,所述CO2泵体的注入压力可调控范围为10-70MPa,注入流量范围为5-10L/min。这种参数范围能满足致裂时对CO2泵体的调控需要,保证致裂的顺利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注入井和抽采井合二为一,并且与多种相态的CO2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定向卸压技术和不同相态CO2相变时产生的能量扩大地热储层改造区域面积,实现单井层位式开采模式下的CO2减排利用,即只有一个井伸入地热层,无需额外再增设,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形成了能够集合储层改造、工质驱动取热和工质提热等工序为一体的单井开采方式,大大减小了钻井成本,单井“注入-提热”过程可有效提高地热开采效率;另一方面利用液态CO2注入地热层时受热后相变膨胀致裂原理增加体积改造范围,并且在相变致裂的同时,随着内部压力及温度的持续增加,使CO2气体变成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2流体,在致裂完成后(即裂隙网络连通各个钻井时),此时利用其超临界状态的强流动性、低摩阻性等优势进入裂隙网络的多尺度孔裂隙结构中使超临界状态的CO2流体与地热层换热后,携带大量的地热能,最后高温超临界状态的CO2流体通过绝热抽采管进入换热器内进行换热降温,使其提取的热量用于发电装置进行发电,换热完成后降温的CO2气体进入低温冷凝管,通过低温冷凝管降温作用使CO2气体重新液化成液态CO2进行储藏,作为后续注入的工质源,从而实现了CO2工质的闭环利用;另外在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内均进行定向射孔,设置的定向孔洞在后续CO2流体相变致裂时起到导向作用,能够引导CO2相变膨胀能量集中致裂各个水平钻井层位之间的干热岩层,通过定向致裂有效提高裂隙网络将三个水平钻井相互贯通的效率,从而有效保证了地热资源开采后的换热效率,提高了地热资源的整体开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布设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高压封井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绝热注液管与分流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覆岩层;2-干热岩储层;3-竖井;4-第一水平钻井;5-第二水平钻井;6-第三水平钻井;7-定向孔洞;8-绝热注液管;8-1-第一绝热注液支管;8-2-第二绝热注液支管;9-CO2泵体;10-高压封井器;11-第一水平管;12-第二水平管;13-耐温压封隔器;14-绝热抽采管;15-换热器;16-传热管路;17-发电装置;18-低温冷凝管;19-裂隙网络;20-分流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为:
A、首先利用钻机在地面向下进行钻设,使钻孔穿过上覆岩层1到达干热岩储层2中形成竖井3,竖井3分成上覆岩层段和干热岩储层段,竖井3直径为300-400mm,竖井3井底进入干热岩储层2内150-200m范围内;
B、在钻机上安装定向钻头,并将定向钻头伸入至干热岩储层2,使定向钻头从竖井3沿同一水平方向在干热岩储层2不同深度依次钻进形成三个水平钻井,三个水平钻井的钻井直径均为150-180mm,钻井长度均处在200-300m范围,且从上至下分别设定为第一水平钻井4、第二水平钻井5和第三水平钻井6,并在退钻时排渣排浆,第一水平钻井4、第二水平钻井5和第三水平钻井6在空间层位上的方位角误差小于5°,第三水平钻井6布置在竖井3井底位置,第二水平钻井5和第一水平钻井4分别布置在第三水平钻井6上方60m、120m位置。采用这个布设,不仅便于对地热层致裂,而且能更好的实现对地热层的换热开采;接着在第二水平钻井5和第三水平钻井6内均进行定向射孔,使第三水平钻井内形成多个朝向第二水平钻井的定向孔洞7,第二水平钻井内形成多个朝向第一水平钻井的定向孔洞7。设置的定向孔洞7在后续CO2流体相变致裂时起到导向作用,进而使第二水平钻井5内产生的裂隙网络19向第一水平钻井4扩展,第三水平钻井6内产生的裂隙网络19向第二水平钻井5扩展,通过定向致裂有效提高裂隙网络19将三个水平钻井相互贯通的效率;
C、在竖井3的上覆岩层段和干热岩储层段交界处安装高压封井器10,对竖井3的干热岩储层段进行封堵,其中高压封井器10最大耐受压力为150MPa,最大耐受温度为500℃。这样能保证其密封效果;然后将第一绝热注液支管8-1一端、第二绝热注液支管8-2一端和绝热抽采管14一端均伸入竖井3内、并穿过高压封井器10,其中第一绝热注液支管8-1一端与第一水平管11一端连接,第一水平管11另一端伸入第二水平钻井5中,第二绝热注液支管8-2一端与第二水平管12一端连接,第二水平管12另一端伸入第三水平钻井6中,并在第一水平管11一端和第二水平管12一端均安装耐温压封隔器13分别对第二水平钻井5和第三水平钻井6进行封堵;耐温压封隔器13能够承受的最大温度为600℃,最大压力为200Mpa,这样能保证其密封效果。绝热抽采管14一端处于竖井3的干热岩储层段;
D、第一绝热注液支管8-1另一端和第二绝热注液支管8-2另一端均通过分流阀门20与绝热注液管8一端连接,绝热注液管8另一端与CO2泵体9的出口连接,绝热抽采管8另一端与换热器15的进口连接,换热器15的热量排出口通过传热管路16与发电装置17连接,换热器15的流体排出口与低温冷凝管18一端连接,低温冷凝管18另一端与CO2泵体9的进口连接,完成多相态CO2地热开采系统的布设工作;其中第一绝热注液支管8-1、第二绝热注液支管8-2、绝热注液管8和绝热抽采管14均采用柔性材料,且能够承受的最大温度为500℃;绝热注液管8管径为80mm,绝热抽采管14管径为150mm,第一绝热注液支管8-1和第二绝热注液支管8-2的管径均为80mm。这样设置保证通过绝热注液管8注入地热层内的CO2介质处于液态,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E、开始进行地热开采工作时,先启动CO2泵体9一段时间,使其将低温冷凝管18内的高压低温液态CO2流体经由绝热注液管8及分流阀门20分别进入第一绝热注液支管8-1和第二绝热注液支管8-2,其中CO2泵体10的注入压力可调控范围为10-70MPa,注入流量范围为5-10L/min。这种参数范围能满足致裂时对CO2泵体9的调控需要,保证致裂的顺利进行;分流阀门20通过调节CO2流体进入两个绝热注液支管内的流量对两者内的压力进行控制,第一绝热注液支管8-1内的低温液态CO2流体经过第一水平管11注入第二水平钻井5内,第二绝热注液支管8-2内的低温液态CO2流体经过第二水平管12注入第三水平钻井6内,低温液态CO2流体在第二水平钻井5和第三水平钻井6内均受到地热温度影响持续升温,此时液态CO2流体吸热过程中发生瞬态相变形成CO2气体,由于第二水平钻井5和第三水平钻井6均被封堵,其产生的高压膨胀作用对第二水平钻井5和第三水平钻井6周围干热岩进行冲击致裂,完成一次冲击致裂过程,然后重复上述过程再启动CO2泵体9一段时间,如此经过多次循环致裂过程后,使第二水平钻井5和第三水平钻井6周围的干热岩形成复杂的裂隙网络19,在循环致裂过程中,若其中一个水平钻井内的出现超压或欠压状态,此时通过调节分流阀门20对进入该水平钻井对应的绝热注液支管内的CO2流体流量进行降低或增加,从而保持两个水平钻井的致裂效果,最终通过裂隙网络19分别使第一水平钻井4、第二水平钻井5和第三水平钻井6形成贯通,完成致裂过程;
F、当裂隙网络19将第一水平钻井4、第二水平钻井5和第三水平钻井6相互贯通时,由于持续多次循环注入的液态CO2流体在地热温度及气化产生的压力共同作用下,液态CO2流体相变形成CO2气体会变成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2流体,接着由于第一水平钻井4内的气压较低,此时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2流体沿着裂隙网络19均会进入第一水平钻井4内,并持续进行吸热,最终经由竖井3进入绝热抽采管14内;
G、高温CO2流体经过绝热抽采管14进入换热器15,在换热器15内经过辐射换热过程将分离出来的热量通过传热管路16进入发电装置17进行发电,换热完成后降温的CO2气体进入低温冷凝管18,通过低温冷凝管18降温作用使CO2气体重新液化成液态CO2进行储藏;
H、待换热器15分离出来的热量值低于设定值时,重复步骤E至G,从而提高换热器15分离出来的热量值,如此循环,最终实现对干热岩的地热开采。
上述高压封井器10、耐温压封隔器13、CO2泵体9、换热器15、发电装置17、低温冷凝管18和分流阀门20均为现有设备或器件,能通过市场购买获得;其中分流阀门20具有调节CO2流体进入两个绝热注液支管内的流量对两者内的压力进行控制的作用,若其中一个水平钻井内的出现超压或欠压状态,此时通过调节分流阀门20对进入该水平钻井对应的绝热注液支管内的CO2流体流量进行降低或增加,从而保持两个水平钻井的致裂效果。低温冷凝管15能将流入的CO2气体通过持续降温,使其相变成液态CO2流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A、首先利用钻机在地面向下进行钻设,使钻孔穿过上覆岩层到达干热岩储层中形成竖井,竖井分成上覆岩层段和干热岩储层段;
B、在钻机上安装定向钻头,并将定向钻头伸入至干热岩储层,使定向钻头从竖井沿同一水平方向在干热岩储层不同深度依次钻进形成三个水平钻井,且从上至下分别设定为第一水平钻井、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并在退钻时排渣排浆;
C、在竖井的上覆岩层段和干热岩储层段交界处安装高压封井器,对竖井的干热岩储层段进行封堵;然后将第一绝热注液支管一端、第二绝热注液支管一端和绝热抽采管一端均伸入竖井内、并穿过高压封井器,其中第一绝热注液支管一端与第一水平管一端连接,第一水平管另一端伸入第二水平钻井中,第二绝热注液支管一端与第二水平管一端连接,第二水平管另一端伸入第三水平钻井中,并在第一水平管一端和第二水平管一端均安装耐温压封隔器分别对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进行封堵;绝热抽采管一端处于竖井的干热岩储层段;
D、第一绝热注液支管另一端和第二绝热注液支管另一端均通过分流阀门与绝热注液管一端连接,绝热注液管另一端与CO2泵体的出口连接,绝热抽采管另一端与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换热器的热量排出口通过传热管路与发电装置连接,换热器的流体排出口与低温冷凝管一端连接,低温冷凝管另一端与CO2泵体的进口连接,完成多相态CO2地热开采系统的布设工作;
E、开始进行地热开采工作时,先启动CO2泵体一段时间,使其将低温冷凝管内的高压低温液态CO2流体经由绝热注液管及分流阀门分别进入第一绝热注液支管和第二绝热注液支管,分流阀门通过调节CO2流体进入两个绝热注液支管内的流量对两者内的压力进行控制,第一绝热注液支管内的低温液态CO2流体经过第一水平管注入第二水平钻井内,第二绝热注液支管内的低温液态CO2流体经过第二水平管注入第三水平钻井内,低温液态CO2流体在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内均受到地热温度影响持续升温,此时液态CO2流体吸热过程中发生瞬态相变形成CO2气体,由于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均被封堵,其产生的高压膨胀作用对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周围干热岩进行冲击致裂,完成一次冲击致裂过程,然后重复上述过程再启动CO2泵体一段时间,如此经过多次循环致裂过程后,使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周围的干热岩形成复杂的裂隙网络,在循环致裂过程中,若其中一个水平钻井内的出现超压或欠压状态,此时通过调节分流阀门对进入该水平钻井对应的绝热注液支管内的CO2流体流量进行降低或增加,从而保持两个水平钻井的致裂效果,最终通过裂隙网络分别使第一水平钻井、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形成贯通,完成致裂过程;
F、当裂隙网络将第一水平钻井、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相互贯通时,由于持续多次循环注入的液态CO2流体在地热温度及气化产生的压力共同作用下,液态CO2流体相变形成CO2气体会变成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2流体,接着由于第一水平钻井内的气压较低,此时处于超临界状态的CO2流体沿着裂隙网络均会进入第一水平钻井内,并持续进行吸热,最终经由竖井进入绝热抽采管内;
G、高温CO2流体经过绝热抽采管进入换热器,在换热器内经过辐射换热过程将分离出来的热量通过传热管路进入发电装置进行发电,换热完成后降温的CO2气体进入低温冷凝管,通过低温冷凝管降温作用使CO2气体重新液化成液态CO2进行储藏;
H、待换热器分离出来的热量值低于设定值时,重复步骤E至G,从而提高换热器分离出来的热量值,如此循环,最终实现对干热岩的地热开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在完成三个水平钻井钻设后,在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内均进行定向射孔,使第三水平钻井内形成多个朝向第二水平钻井的定向孔洞,第二水平钻井内形成多个朝向第一水平钻井的定向孔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钻井、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的钻井直径均为150-180mm,钻井长度均处在200-300m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钻井、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三水平钻井在空间层位上的方位角误差小于5°,第三水平钻井布置在竖井井底位置,第二水平钻井和第一水平钻井分别布置在第三水平钻井上方60m、120m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封井器最大耐受压力为150MPa,最大耐受温度为5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温压封隔器能够承受的最大温度为600℃,最大压力为200Mp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热注液支管、第二绝热注液支管、绝热注液管和绝热抽采管均采用柔性材料,且能够承受的最大温度为500℃;绝热注液管的管径为80mm,绝热抽采管的管径为150mm,第一绝热注液支管和第二绝热注液支管的管径均为8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2泵体的注入压力可调控范围为10-70MPa,注入流量范围为5-10L/min。
CN202210491082.9A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 Active CN1147194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1082.9A CN114719455B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1082.9A CN114719455B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9455A CN114719455A (zh) 2022-07-08
CN114719455B true CN114719455B (zh) 2023-04-07

Family

ID=82231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1082.9A Active CN114719455B (zh) 2022-05-07 2022-05-07 一种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94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07121B (zh) * 2023-09-26 2024-05-24 中国矿业大学 超临界co2闭环开采完整储层干热岩及碳封存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222247B1 (pl) * 2012-02-24 2016-07-29 Wojskowa Akad Tech Sposób sprzężonego wydobycia węglowodorów gazowych i magazynowania CO₂ w odwiertach poziomych
CN105840146A (zh) * 2016-04-14 2016-08-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分支井体积压裂自循环开采干热岩地热方法
CN105909214A (zh) * 2016-04-14 2016-08-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利用长水平井自循环开采致密干热岩地热能的方法
CN207620781U (zh) * 2017-03-06 2018-07-17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增强水热型地热完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9455A (zh)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03036B2 (en) Geothermal heat harvesters
EP3114349B1 (en) Process and system for producing geothermal power
CN107100605B (zh) 一种双水平井循环超临界二氧化碳开发干热岩的方法
CN107816340B (zh) 利用大功率超声波结合分支水平井热采页岩气的工艺方法
CN105840146A (zh) 一种分支井体积压裂自循环开采干热岩地热方法
CN114673479B (zh) 一种基于多相态co2的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
CN105863569A (zh) 一种单井压裂重力自循环开采干热岩地热方法
US20110048005A1 (en) Loop geothermal system
CN105909214A (zh) 一种利用长水平井自循环开采致密干热岩地热能的方法
CN113738317A (zh) 一种深部煤层气与干热岩型地热联合开采的方法
CN102493795A (zh) 液化氮气在油气层内气化压裂方法
CN114198016B (zh) 地热闭环工质循环开采方法
CN114719455B (zh) 一种基于不同相态co2的定向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
CN108035699A (zh) 一种利用海底地热能原位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系统及方法
CN114856518B (zh) 一种利用中低焓干岩地热增产煤层气的方法
CN114673480B (zh) 一种基于多相co2介质的多侧层位式地热强化开采方法
CN112627797B (zh) 一种异型羽状地热井开发系统
CN115182712B (zh) 一种干热岩地热与页岩气合采系统及其建造方法
RU2579061C1 (ru) Способ шахтно-скважинной добычи трудноизвлекаемой (битумной) нефти и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220551108U (zh) 用于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逆向三水平井井网结构
CN216244956U (zh) 一种循环二氧化碳相变提取中深层地热能的装置
CN112901130B (zh) 一种页岩储层原位注蒸汽循环加热开采方法
US20230175741A1 (en) Closed-Loop, Thermal Soak, Geothermal System
CN209877070U (zh) 高效利用地热能供暖的井网
US2024006060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eat management for cased wellbore compressed air stor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