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0842B - 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0842B
CN114710842B CN202210452770.4A CN202210452770A CN114710842B CN 114710842 B CN114710842 B CN 114710842B CN 202210452770 A CN202210452770 A CN 202210452770A CN 114710842 B CN114710842 B CN 1147108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amble
code
information
user terminal
addi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527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10842A (zh
Inventor
贾齐晨
张荀
姜琪
倪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uangxin Hui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uangxin Hu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uangxin Huil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uangxin Huil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527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08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0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0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10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0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8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additional processing of random access related information at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用户终端通过其自身的标识码生成附加码,然后根据所述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生成发送信息,将发送信息发送给基站,基站在获取到接收信息后,可以解析每个接收信息中的前导码定位信息,其中,接收信息是发送信息经过无线信道传递后得到的。通过前导码定位信息解析出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由于不同的用户终端具备不同的标识码,因此可以通过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Description

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随机接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蜂窝网无线通讯中的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进行基于竞争的上行随机接入时,向基站(Based Station,BS)发送前导码(Preamble)进行上行同步,且用户终端发送的前导码是从当前范围的基站配置的前导码参数中通过某种方式随机选取的。当基站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前导码时,基站会在确定的时间范围内向用户终端发送响应信息,当用户终端收到响应信息且响应信息内的前导码和用户终端发送的前导码一致时,用户终端此次发送前导码成功。
由于用户终端发送的前导码是从当前小区的基站配置的前导码参数中随机选取的,所以当同一时间有多个用户终端进行基于竞争的上行随机接入,并且至少有两个用户终端的前导码相同时,就会在基站侧产生前导码碰撞,导致基站无法分辨该前导码属于哪个用户终端,影响通信效率。
因此,如何使基站在前导码碰撞时,分辨该前导码属于哪个用户终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基站在前导码碰撞时,无法分辨碰撞的前导码属于哪个用户终端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生成附加码;
根据所述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生成发送信息;
将所述发送信息发送给基站,以使所述基站获取由发送信息经过无线信道传递后得到的接收信息,并通过解析接收信息得到的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生成附加码,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对所述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得到所述附加码;其中,所述标识码的长度与基站提前约定;所述前导码由基站配置的前导码参数生成。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标识码,对所述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得到所述附加码,包括:
确定所述标识码中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
将所述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作为循环移位的位次,分别对所述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得到多组循环移位后的子附加码;
将所述子附加码组成所述附加码。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生成发送信息,包括:
分别为所述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分配能量值;
将分配能量值后的前导码和附加码中数位对应的数码相加,得到所述发送信息。
可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基站基于所述接收信息反馈的响应信息;
若所述响应信息中包括前导码指示信息,并且所述响应信息中的前导码指示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匹配,则表示所述发送信息发送成功;其中,所述前导码指示信息为所述前导码或者用于确定所述前导码的指示信息;
若所述响应信息中包括前导码指示信息和标识码,并且所述响应信息中的前导码指示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匹配,所述响应信息中的标识码与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相同,则表示所述发送信息发送成功。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接收信息;所述接收信息由用户终端根据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生成的发送信息经过无线信道传递后得到,所述附加码由用户终端的标识码得到;
解析所述接收信息,确定所述接收信息中的前导码定位信息;
若发生前导码碰撞,则基于所述前导码定位信息,解析出所述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根据所述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接收信息中的前导码定位信息,包括:
采用预设的前导码参数对所述接收信息进行相关检测,得到多个数据码的能量峰值;其中,所述前导码参数用于生成所述前导码的原始参数;
若所述数据码的能量峰值与所述前导码的能量范围匹配,则表示所述能量峰值所在数位对应前导码定位信息;
其中,所述前导码的能量范围是根据所述前导码分配的能量值确定的。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前导码定位信息,解析出所述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包括:
根据所述前导码定位信息,以及,预先与用户终端约定的标识码长度,确定所述标识码每个数位以及对应数位的能量峰值;
若所述标识码中,任一数位对应的能量峰值大于附加码的能量范围的下限值,确定所述标识码在该数位的数码值为目标数码值;若所述标识码中,任一数位对应的能量峰值小于附加码的能量范围的下限值,确定所述标识码在该数位的数码值为非目标数码值。
可选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还包括:
若未出现所述前导码碰撞,则反馈仅包含前导码指示信息的响应信息,以使用户终端完成发送信息的发送;其中,所述前导码指示信息为所述前导码或者用于确定所述前导码的指示信息;
若出现所述前导码碰撞,则反馈包含所述前导码指示信息和所述标识码的响应信息,以使用户终端完成发送信息的发送。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装置,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生成附加码;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生成发送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发送信息发送给基站,以使所述基站获取由发送信息经过无线信道传递后得到的接收信息,并通过解析接收信息得到的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装置,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信息;所述接收信息由用户终端根据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生成的发送信息经过无线信道传递后得到,所述附加码由用户终端的标识码得到;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接收信息,确定所述接收信息中的前导码定位信息;
分辨模块,用于若发生前导码碰撞,则基于所述前导码定位信息,解析出所述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根据所述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包括第一存储器、第一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器上被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所述第一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第二存储器、第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上被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的第二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所述第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讯系统,包括第五方面所述的用户终端和第六方面所述的基站。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用户终端通过其自身的标识码生成附加码,然后根据所述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生成发送信息,将发送信息发送给基站,基站在获取到接收信息后,可以解析每个接收信息中的前导码定位信息,其中,接收信息是发送信息经过无线信道传递后得到的。通过前导码定位信息解析出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由于不同的用户终端具备不同的标识码,因此可以通过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附加码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导码的循环移位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附加码和前导码生成发送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前导码的循环移位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析前导码定位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量峰值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能量峰值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能量峰值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适用于随机接入过程中,对用户终端进行分辨的应用场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基站能够在出现前导码碰撞时,分辨出碰撞的前导码对应的用户终端,提高通讯效率。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参见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根据用户终端的标识码,生成附加码。
上述用户终端,指的是在蜂窝网无线通讯中,能够进行上行随机接入的设备,例如手机、智能电话手表等通讯设备。上述标识码,指的是用户终端能够被唯一识别的标识,例如用户终端的出厂序列号、MAC地址、用户终端所安装的用户识别卡所对应的号码或者设置的其他标识号码等。
本实施例中,标识码的长度需要与基站提前约定好,其中,标识码的长度可以由基站规定,也可以由用户终端规定。例如,用户终端设定的标识码的长度为11位,用户终端可以将标识码的11位长度信息发送给基站,以与基站完成约定;或者,基站设定标识码的长度为12位,基站可以将标识码的12位的长度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以与用户终端完成约定。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用户终端的标识码对前导码进处理,例如根据用户终端的标识码对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得到多条附加码。需要说明的是,用户终端在进行基于竞争的上行随机接入时,会向基站发送前导码进行上行同步。其中,用户终端可以从基站配置的原始参数组中选取任一原始参数作为前导码参数,在前导码参数的基础上进行循环移位,得到上述前导码。
S102、根据所述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生成发送信息。
根据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能够生成发送信息。其中,发送信息是本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在进行基于竞争的上行随机接入时,发送给基站的信息。
示例性的,可以根据发送总功率,分别给前导码和附加码分配适当的发送功率。一般的,可以给前导码和附加码分配不同的功率,以便于基站侧在获取到信息并进行相关检测后,能够检测到多个能量峰值,并且区分前导码和附加码所对应的能量峰值。给前导码分配的功率可以大于给附加码分配的功率,给前导码分配的功率可以小于给附加码分配的功率,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S103、将所述发送信息发送给基站,以使所述基站获取由发送信息经过无线信道传递后得到的接收信息,并通过解析接收信息得到的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上述接收信息,由用户终端根据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生成的发送信息经过无线信道传递后得到。
生成发送信息之后,可以将发送信息发送给基站。以使基站在接收到对应的接收信息后,能够区分前导码和附加码所对应的能量峰值,根据附加码解析得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进而基于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基于上述介绍可见,用户终端通过其自身的标识码生成附加码,然后根据所述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生成发送信息,将发送信息发送给基站,基站在获取到接收信息后,可以解析每个接收信息中的前导码定位信息,其中,接收信息是发送信息经过无线信道传递后得到的。通过前导码定位信息解析出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由于不同的用户终端具备不同的标识码,因此可以通过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示例性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了,所述根据用户终端的标识码,生成附加码,包括:基于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对所述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得到所述附加码;其中,所述标识码的长度与基站提前约定;所述前导码由基站配置的前导码参数生成。
上述对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指的是按照一定方向对前导码的数码值进行循环移动,包括向左循环移位和向右循环移位。示例性的,若前导码为“0123456”,向左循环移位的位次为1,那么得到新的前导码为“1234560”;若前导码为“0123456”,向右循环移位的位次为1,那么得到新的前导码为“6012345”。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根据标识码,对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得到附加码,以便于基站在解析到前导码后,能够根据前导码确定附加码循环移位的规律,进而解析出用户终端的标识码。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了,所述基于用户终端的标识码,对所述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得到所述附加码,包括:
S201、确定所述标识码中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
上述目标数码值,指的是符合预设要求的数码值。标识码一般为二进制的数码,可以将值为0的数码值确定为目标数码值,也可以将值为1的数码值确定为目标数码值,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确定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示例性的,若用户终端的标识码为二进制数码“110”,将值为1的数码值确定为目标数码值,那么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为第一位和第二位。
S202、将所述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作为循环移位的位次,分别对所述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得到多组循环移位后的子附加码。
按照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分别对所述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得到多组循环移位后的子附加码。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将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作为循环移位的位次,分别对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得到多组循环移位后的子附加码。
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即为对应的子附加码在前导码的基础上循环移位的次数;目标数码值的总数,对应子附加码的总数;循环移位的位次指的是前导码按照预设方向进行移位的位次,例如“0123456”向右循环移位两个位次,得到“5601234”,“0123456”向左循环移位3个位次,得到“3456012”。
本实施例中,对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时,并不限定前导码循环移位的方向,可以向左进行循环移位,可以向右进行循环移位,只要所有的前导码循环移位的方向相同,并且基站对附加码进行解析时,也是按照前导码循环移位的方向进行解析即可。
示例性的,若用户终端的标识码为二进制数码“110”,将值为1的数码值确定为目标数码值,那么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为第一位和第二位,那么第一位对应将前导码循环移位的位次为1,第二位对应将前导码循环移位的位次为2;若用户终端的标识码为二进制数码“1101”,将值为1的数码值确定为目标数码值,那么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为第一位、第二位和第四位,那么第一位对应将前导码循环移位的位次为1,第二位对应将前导码循环移位的位次为2,第四位对应将前导码循环移位的位次为4。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若前导码序列为图3中的序列一,用户终端的标识码为二进制数码“110”,将值为1的数码值确定为目标数码值,且前导码循环位移的方向为向右循环位移,则有:
标识码中,符合预设要求的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为第一位和第二位,第一位对应将前导码向右循环移位的位次为1,得到图3中的序列二对应的子附加码,第二位对应将前导码向右循环移位的位次为2,得到图3中的序列三对应的子附加码。
需要说明的是,图3的序列一、序列二和序列三中对应的数值0-838,仅用于示例性的表示前导码和附加码的位数,以便于清晰的展示序列二和序列三循环移位的方向和次数,并不会限制前导码和附加码每一位次实际的数值,也并没有限定前导码和附加码为839位。
S203、将所述子附加码组成所述附加码。
将得到的所有子附加码组合,即可得到附加码。
需要说明的是,非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并没有对应附加码,为空。
本实施例中,通过按照标识码中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对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的方式得到附加码,以便基站端能够确定附加码循环移位的位次,进而确定标识码,而不同的用户终端具备不同的标识码,因此可以通过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了,所述根据所述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生成发送信息,包括:
S401、分别为所述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分配能量值。
可以根据发送总功率,分别给前导码和附加码分配适当的发送功率。一般的,可以给前导码和附加码分配不同的功率,以便于基站侧在获取到发送信息并进行检测时,能够根据检测到的能量峰值,区分前导码和附加码。
例如,若根据用户终端的标识码生成n条附加码,用户终端的发送总功率为P,那么,可以给前导码分配功率P1,给每条附加码分配功率P2,则有如下关系:P=P1+nP2。
那么用户终端在发送发送信息时,前导码的发送功率为P1,每条附加码的发送功率为P2。其中,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给前导码分配的功率P1和给每条附加码分配的功率P2的大小。给前导码分配的功率P1可以大于给每条附加码分配的功率P2,给前导码分配的功率P1也可以小于给每条附加码分配的功率P2,只要基站侧在获取到发送信息并进行相关检测时,能够区分前导码和附加码对应的能量峰值。
还需要说明的是,给每条附加码分配的功率可以是相同的功率,也可以是不同的功率。但是,若给附加码分配的功率是不同的,需要保证给所有附加码分配的功率均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使基站侧在获取到发送信息并进行相关检测时,能够区分前导码和附加码对应的能量峰值。
S402、将分配能量值后的前导码和附加码中数位对应的数码相加,得到所述发送信息。
能量分配完成后,可以将分配能量值后的前导码和附加码中数位对应的数码相加。前导码序列中,每一数位对应的数值码可以是任意数值,例如采用实数、虚数或者复数等。
示例性的,图5所示为图3中序列每一位对应的数码值,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一位的数码值均为复数。序列一,即前导码的第零位对应a0+i*b0,第一位对应a1+i*b1,第二位对应a2+i*b2,以此类推,第838位对应a838+i*b838;序列二是在序列一的基础上向右循环移位一次得到的,那么序列二的第零位对应a838+i*b838,第一位对应a0+i*b0,第二位对应a1+i*b1,以此类推,第838位对应a837+i*b837;序列三是在序列一的基础上向右循环移位二次得到的,那么序列三的第零位对应a837+i*b837,第一位对应a838+i*b838,第二位对应a0+i*b0,以此类推,第838位对应a836+i*b836。其中,a表示复数的实部,b表示虚部,i表示虚数单位。
进一步的,若前导码的功率即发送能量为P1,那么前导码发送的幅度为P1的平方根L1,每条附加码的发送能量为P2,那么每条附加码发送的幅度为P2的平方根L2,将分配能量值后的前导码和附加码中数位对应的数码加和,得到发送信息第零位的元素为:
(L1×a0+L2×a838+L2×a837)+i(L1×b0+L2×b838+L2×b837
得到发送信息第一位的元素为:
(L1×a1+L2×a0+L2×a838)+i(L1×b1+L2×b0+L2×b838
得到发送信息第二位的元素为:
(L1×a2+L2×a1+L2×a0)+i(L1×b2+L2×b1+L2×b0
依次类推,得到发送信息第838位的元素为:
(L1×a838+L2×a837+L2×a836)+i(L1×b838+L2×b837+L2×b836
图5中,f0-f838指的是发送信息对应的承载频点,在用户终端,将发送信息每一位的元素在对应的频点发送出去。在前导码每一位的数码值均为复数的情况下,可以将发送信息每一位的元素中实部和虚部的数据均发送出去,也可以仅发送实部或者仅发送虚部的数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若每个频点均以余弦信号发送承载的元素,且仅发送实部的数据,那么发送信息f(t)可以表达为:
f(t)=af0×cos(2πf0t)+af1×cos(2πf1t)+……+af238×cos(2πf238t)
其中:
af0=L1×a0+L2×a838+L2×a837
af1=L1×a1+L2×a0+L2×a838
af2=L1×a2+L2×a1+L2×a0
……
af838=L1×a838+L2×a837+L2×a836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虽然增加了附加码,但是前导码和附加码相同位次的数码值基于同一个频点发送,因此并没有增加新的频点,避免增加带宽占用量。
示例性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了,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基站基于所述接收信息反馈的响应信息;若所述响应信息中包括前导码指示信息,并且所述响应信息中的前导码指示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匹配,则表示所述发送信息发送成功;其中,所述前导码指示信息为所述前导码或者用于确定所述前导码的指示信息;若所述响应信息中包括前导码指示信息和标识码,并且所述响应信息中的前导码指示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匹配,所述响应信息中的标识码与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相同,则表示所述发送信息发送成功。
具体的,基站在接收到接收信息后,会对接收信息进行相关检测,能够得到前导码和标识码。并且,基站还会在预设的时间范围内发送响应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对接收信息进行相关检测得到的前导码,与用户终端所发送的发送信息中的前导码相比,可能发生了一定位次的循环移位,但是数码值并未发生变化。因此,本实施例中,认为发生过循环移位的前导码与初始的前导码是同一个前导码,也就是说,基站对接收信息进行相关检测得到的前导码,与,用户终端所发送的发送信息中的前导码是同一个前导码。
在一个可实现的实施例中,若基站检测到没有发生前导码碰撞,那么仅通过前导码就能够分辨用户终端,基站可以不确定标识码,反馈的响应信息仅包括前导码指示信息;若基站检测到没有发生前导码碰撞,即使仅通过前导码就能够分辨用户终端,基站仍可以确定标识码,反馈的响应信息包括前导码指示信息和标识码。在另外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若基站检测到发生前导码碰撞,仅通过前导码无法分辨用户终端,那么基站需要确定标识码,反馈的响应信息包括前导码指示信息和标识码。
其中,前导码指示信息为前导码,或者为用于确定所述前导码的指示信息,例如前导码的索引,或者前导码序列的一部分等。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获取基站反馈的响应信息。如果响应信息中包括前导码指示信息,并且所述响应信息中的前导码指示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匹配,则表示该用户终端发送信息发送成功;如果响应信息中包括前导码指示信息和标识码,并且所述响应信息中的前导码指示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匹配,所述响应信息中的标识码与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相同,则表示所述发送信息发送成功。
需要说明的是,若前导码指示信息为前导码,那么响应信息中的前导码指示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匹配,指的是,响应信息中的前导码指示信息对应的前导码,与所述用户终端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是同一个前导码;若前导码指示信息为前导码的索引,或者前导码序列的一部分,那么响应信息中的前导码指示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匹配,指的是,基于前导码指示信息所确定的前导码与所述用户终端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是同一个前导码。
本实施例中,基于获取到的响应信息,用户终端能够确定发送信息是否发送完成。
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应用于基站,参见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S601、获取接收信息。
上述接收信息,由用户终端根据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生成的发送信息经过无线信道传递后得到,其中,所述附加码是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生成的。
其中,发送信息的生成过程在以上的实施例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S602、解析所述接收信息,确定所述接收信息中的前导码定位信息。
在用户终端发送发送信息时,前导码和附加码被分配了不同的能量值,在基站侧可以对接收信息进行相关检测,确定所述接收信息中的前导码定位信息。
本实施例中,基于前导码参数对接收信息进行时域相关检测。其中,时域相关检测指的是本地码和接受到的信号进行相关处理,通过相关值来判断相关性的强弱,进而确定相关位置。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前导码、附加码都是在原始参数组中的前导码参数的基础上进行循环移位得到的,因此前导码参数与前导码、附加码都有较强的相关性,在进行时域相关检测的过程中,可以遍历原始参数组中的所有原始参数,直至遍历至前导码参数进行时域相关检测时,在前导码、附加码index为0的位置分别能够检测出峰值。本实施例中,前导码对应的能量峰值,在接收信息对应的所有能量峰值中的位置,即为前导码定位信息。
S603、若发生前导码碰撞,则基于所述前导码定位信息,解析出所述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根据所述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能够基于相关检测确定前导码参数。由于发送信息中的前导码是在前导码参数的基础上循环移位得到的,数码值并未发生变化,本实施例中将前导码参数和发送信息中的前导码作为同一个前导码。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接收信息对应的前导码参数,检测是否发生前导码碰撞。
如果检测到出现前导码碰撞的情况,那么可以基于前导码定位信息,确定附加码所对应的能量峰值,并且基于附加码所对应的能量峰值、标识码的长度,确定标识码中每一位对应的数码值,进而确定标识码,以便于根据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基于上述介绍,本实施例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可以通过附加码解析标识码,不同的用户终端具备不同的标识码,因此可以通过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了,所述确定所述接收信息中的前导码定位信息,包括:
S701、采用预设的前导码参数对所述接收信息进行相关检测,得到多个数据码的能量峰值。
上述前导码参数是用于生成所述前导码的原始参数。如上文所述,本实施例中,基于前导码参数对接收信息进行时域相关检测。在进行时域相关检测的过程中,可以遍历原始参数组中的所有原始参数,直至遍历至前导码参数进行时域相关检测时,在前导码、附加码index为0的位置分别能够检测出峰值,即得到多个数据码的能量峰值。
S702、若所述数据码的能量峰值与所述前导码的能量范围匹配,则表示所述能量峰值所在数位对应前导码定位信息。
本实施例中,前导码对应的能量峰值在接收信息对应的所有能量峰值中的位置,即为前导码定位信息。基站可以设置能量检测门限,当检测到的能量峰值符合前导码的能量范围时,那确定该能量峰值对应的是前导码,该能量峰值的位置为前导码定位信息。当检测到的能量峰值符合附加码的能量范围时,那么确定该能量峰值对应的是附加码。需要说明的是,在基站侧设置的能量检测门限应该与用户终端为前导码和附加码分配的能量范围对应,以便于在基站侧能够检测并区分前导码和附加码。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终端为前导码和附加码分配的能量范围的大小,可以由用户终端确定,也可以由基站确定,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如果给前导码的发送功率为P1,每条附加码的发送功率为P2,且前导码分配的功率P1大于给每条附加码分配的功率P2,图3所示的序列,在基站侧检测到的峰值图如图8所示。
前导码的能量范围是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为所述前导码分配的能量值确定的,附加码的能量范围是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为所述附加码分配的能量值确定的。示例性的,若根据用户终端为所述前导码分配的能量值确定前导码的能量范围为[y1,+∞),若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为所述附加码分配的能量值确定附加码的能量范围为[y2,y1),y1大于y2,那么,如图8所示,x1处的能量峰值对应的是前导码,x1对应的是前导码定时信息,x2和x3处的能量峰值对应的是附加码。
基于上述介绍,本实施例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可以通过相关检测进行匹配滤波,进而确定前导码定位信息。
示例性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了,所述基于所述前导码定位信息,解析出所述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包括:
根据所述前导码定位信息,以及,预先与用户终端约定的标识码长度,确定所述标识码每个数位以及对应数位的能量峰值;若所述标识码中,任一数位对应的能量峰值大于附加码的能量范围的下限值,确定所述标识码在该数位的数码值为目标数码值;若所述标识码中,任一数位对应的能量峰值小于附加码的能量范围的下限值,确定所述标识码在该数位的数码值为非目标数码值。
具体的,标识码的长度表示的是标识码的数位的数量。例如,若标识码为“011001”,则表示标识码的长度为6。本实施例中,标识码的长度,基站与用户终端之间已经预先约定好。
如果在用户终端附加码是向右循环移位的,在忽略发送信息从用户终端至基站之间的传递过程中的循环移位的话,那么能量峰值对应的峰值图中,最左侧的峰值为前导码对应的峰值,也就是前导码定位信息。若存在在前导码的基础上循环移位一次的子附加码、在前导码的基础上循环移位三次的子附加码、在前导码的基础上循环移位四次的子附加码,三个子附加码的index为0的位置相对于前导码向右移动了一个数位、三个数位和四个数位,如图9所示,虚线表示附加码的能量范围的下限值,那么前导码对应的峰值Q右侧的第一个大于附加码的能量范围的下限值的峰值A1,即对应在前导码的基础上循环移位一次的子附加码,第二个大于附加码的能量范围的下限值的峰值A2,即对应在前导码的基础上循环移位二次的子附加码,第三个大于附加码的能量范围的下限值的峰值A4,即对应在前导码的基础上循环移位四次的子附加码。由于并不存在index为0的位置相对于前导码向右移动了三个数位的子附加码,因此,在峰值图中,相对于前导码向右循环移位三次对应的index为0的位置A3无法检测出峰值,或者检测出的峰值远小于附加码的能量范围的下限值。
在得到如图9所示的附加码的能量峰值时,基站基于标识码的长度确定a、b、c、d四个数位点。数位点a对应峰值A1,可以确定峰值A1对应的是在前导码的基础上循环移位一次得到的子附加码,数位点b对应峰值A2,可以确定峰值A2对应的是在前导码的基础上循环移位两次得到子附加码的,数位点c对应峰值A3,可以确定A3所对应的位置峰值为0或者远小于附加码的能量范围的下限值,因此A3所对应的位置没有循环移位的附加码,数位点d对应峰值A4,可以确定峰值A4对应的是在前导码的基础上循环移位四次得到子附加码。
由于前导码是根据标识码中的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进行循环移位的,那么数位点a、数位点b和数位点d均对应目标数码值,并且分别为第一、第二位和第四位,数位点c为第三位对应非目标数码值。若目标数码值为1,非目标数码值为0,可以得到标识码为“1101”;若目标数码值为0,非目标数码值为1,可以得到标识码为“0010”。
此外,如果在用户终端附加码是向左循环移位的,在忽略发送信息从用户终端至基站之间的传递过程中的循环移位的话,那么能量峰值对应的峰值图中,最右侧的峰值为前导码对应的峰值,也就是前导码定位信息。前导码对应的峰值右侧的峰值为各个子附加码对应的峰值,在大于附加码的能量范围的下限值的峰值中,距离前导码对应的峰值越近的,对应的子附加码循环移位的次数越少。例如,图9所示的峰值图中,是在用户终端按照向右循环移位前导码的方式得到附加码,如果修改为在用户终端按照向左循环移位前导码的方式得到附加码,那么对应的峰值图为图10所示。
如果考虑发送信息从用户终端至基站之间的传递过程中的循环移位,按照循环移位的规律,如果在用户终端按照向右循环移位前导码的方式得到附加码,那么确定前导码定位信息后,在大于附加码的能量范围的下限值的峰值中,位于前导码对应的峰值右侧的,对应的子附加码循环移位的次数小于位于前导码对应的峰值左侧的;位于前导码对应的峰值右侧的,距离前导码对应的峰值越近的,对应的子附加码循环移位的次数越少;位于前导码对应的峰值左侧的,距离前导码对应的峰值越远的,对应的子附加码循环移位的次数越少。
如果考虑发送信息从用户终端至基站之间的传递过程中的循环移位,按照循环移位的规律,如果在用户终端按照向左循环移位前导码的方式得到附加码,那么确定前导码定位信息后后,在大于附加码的能量范围的下限值的峰值中,位于前导码对应的峰值左侧的,对应的子附加码循环移位的次数小于位于前导码对应的峰值右侧的;位于前导码对应的峰值左侧的,距离前导码对应的峰值越近的,对应的子附加码循环移位的次数越少;位于前导码对应的峰值右侧的,距离前导码对应的峰值越远的,对应的子附加码循环移位的次数越少。
基于上述介绍,基站能够解析出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进而分辨用户终端。
示例性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公开了,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未出现所述前导码碰撞,则反馈仅包含前导码指示信息的响应信息,以使用户终端完成发送信息的发送;其中,所述前导码指示信息为所述前导码或者用于确定所述前导码的指示信息;若出现所述前导码碰撞,则反馈包含所述前导码指示信息和所述标识码的响应信息,以使用户终端完成发送信息的发送。
具体地,若基站检测到没有发生前导码碰撞,那么仅通过前导码就能够分辨用户终端,基站可以不确定标识码,反馈的响应信息仅包括前导码指示信息;若基站检测到没有发生前导码碰撞,即使仅通过前导码就能够分辨用户终端,基站仍可以确定标识码,反馈的响应信息包括前导码指示信息和标识码。在另外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若基站检测到发生前导码碰撞,仅通过前导码无法分辨用户终端,那么基站需要确定标识码,反馈的响应信息包括前导码指示信息和标识码。以便于用户终端基于响应信息判断发送信息是否发送成功。
其中,上述前导码指示信息是基于前导码参数生成的。用户终端所发送的发送信息中的前导码,与基站对接收信息进行相关检测确定的前导码参数相比,可能发生了一定位次的循环移位,但是数码值并未发生变化。因此,本实施例中,认为发生过循环移位的前导码与初始的前导码是同一个前导码,也就是说,基站对接收信息进行相关检测得到的前导码参数,与,用户终端所发送的发送信息中的前导码是同一个前导码。前导码指示信息为前导码,或者为用于确定所述前导码的指示信息,例如前导码的索引,或者前导码序列的一部分等。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存在至少两个用户终端距离基站的位置相同,其发送的发送信息会在相同的时间或者较短的时间间隔到达基站,由于时间间隔较短,用户终端的能量峰值会出现重合,因此无法区分至少两个用户终端对应的前导码和附加码的能量峰值。因此,本实施例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并不适用于至少两个用户终端距离基站的位置相同的情况。
与上述应用于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装置,应用于用户终端,参见图11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100,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生成附加码;
第二生成模块110,用于根据所述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生成发送信息;
发送模块120,用于将所述发送信息发送给基站,以使所述基站获取由发送信息经过无线信道传递后得到的接收信息,并通过解析接收信息得到的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示例性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了,第一生成模块100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生成附加码时,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对所述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得到所述附加码;其中,所述标识码的长度与基站提前约定;所述前导码由基站配置的前导码参数生成。
示例性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了,第一生成模块100,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标识码中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
循环移位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作为循环移位的位次,分别对所述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得到多组循环移位后的子附加码;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子附加码组成所述附加码。
示例性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了,第二生成模块110,包括:
分配单元,用于分别为所述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分配能量值;
组合单元,用于将分配能量值后的前导码和附加码中数位对应的数码相加,得到所述发送信息。
示例性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了,应用于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装置还包括:
响应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基站基于所述接收信息反馈的响应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响应信息中包括前导码指示信息,并且所述响应信息中的前导码指示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匹配,则表示所述发送信息发送成功;其中,所述前导码指示信息为所述前导码或者用于确定所述前导码的指示信息;若所述响应信息中包括前导码指示信息和标识码,并且所述响应信息中的前导码指示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匹配,所述响应信息中的标识码与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相同,则表示所述发送信息发送成功。
具体的,上述的应用于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装置的各个单元的具体工作内容,请参见上述应用于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实施例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与上述应用于基站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装置,应用于基站,参见图12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200,用于获取接收信息;所述接收信息由用户终端根据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生成的发送信息经过无线信道传递后得到,所述附加码由用户终端的标识码得到;
解析模块210,用于解析所述接收信息,确定所述接收信息中的前导码定位信息;若发生前导码碰撞,则基于所述前导码定位信息,解析出所述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根据所述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示例性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了,解析模块210,包括:
相关检测单元,用于采用预设的前导码参数对所述接收信息进行相关检测,得到多个数据码的能量峰值;其中,所述前导码参数用于生成所述前导码的原始参数;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数据码的能量峰值与所述前导码的能量范围匹配,则表示所述能量峰值所在数位对应前导码定位信息;
其中,所述前导码的能量范围是根据所述前导码分配的能量值确定的。
示例性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了,解析模块210,还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前导码定位信息,以及,预先与用户终端约定的标识码长度,确定所述标识码每个数位以及对应数位的能量峰值;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标识码中,任一数位对应的能量峰值大于附加码的能量范围的下限值,确定所述标识码在该数位的数码值为目标数码值;若所述标识码中,任一数位对应的能量峰值小于附加码的能量范围的下限值,确定所述标识码在该数位的数码值为非目标数码值。
示例性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了,应用于基站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装置还包括:
第一反馈单元,用于若未出现所述前导码碰撞,则反馈仅包含前导码指示信息的响应信息,以使用户终端完成发送信息的发送;其中,所述前导码指示信息为所述前导码或者用于确定所述前导码的指示信息;
第二反馈单元,用于若出现所述前导码碰撞,则反馈包含所述前导码指示信息和所述标识码的响应信息,以使用户终端完成发送信息的发送。
具体的,上述的应用于基站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装置的各个单元的具体工作内容,请参见上述应用于基站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实施例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用户终端,参见图13所示,该设备包括:
第一存储器300和第一处理器310;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器300与所述第一处理器310连接,用于存储第一程序;
所述第一处理器310,用于通过运行所述第一存储器300中存储的第一程序,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应用于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
具体的,上述用户终端还可以包括:第一总线、第一通信接口320、第一输入设备330和第一输出设备340。
第一处理器310、第一存储器300、第一通信接口320、第一输入设备330和第一输出设备340通过第一总线相互连接。其中:
第一总线可包括一通路,在计算机系统各个部件之间传送信息。
第一处理器3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等,也可以是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第一处理器310可包括主处理器,还可包括基带芯片、调制解调器等。
第一存储器300中保存有执行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第一程序,还可以保存有操作系统和其他关键业务。具体地,第一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更具体的,第一存储器30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磁盘存储器、flash等等。
第一输入设备330可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和信息的装置,例如键盘、鼠标、摄像头、扫描仪、光笔、语音输入装置、触摸屏、计步器或重力感应器等。
第一输出设备340可包括允许输出信息给用户的装置,例如显示屏、打印机、扬声器等。
第一通信接口320可包括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以便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N),无线局域网(WLAN)等。
第一处理器310执行第一存储器300中所存放的程序,以及调用其他设备,可用于实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基站,参见图14所示,该基站包括:
第二存储器400和第二处理器410;
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器400与所述第二处理器410连接,用于存储第二程序;
所述第二处理器410,用于通过运行所述第二存储器400中存储的第二程序,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应用于基站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
具体的,上述基站还可以包括:第二总线、第二通信接口420、第二输入设备430和第二输出设备440。
第二处理器410、第二存储器400、第二通信接口420、第二输入设备430和第二输出设备440通过第二总线相互连接。其中:
第二总线可包括一通路,在计算机系统各个部件之间传送信息。
第二处理器4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等,也可以是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第二处理器410可包括主处理器,还可包括基带芯片、调制解调器等。
第二存储器400中保存有执行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第二程序,还可以保存有操作系统和其他关键业务。具体地,第二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更具体的,第二存储器40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磁盘存储器、flash等等。
第二输入设备430可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和信息的装置,例如键盘、鼠标、摄像头、扫描仪、光笔、语音输入装置、触摸屏、计步器或重力感应器等。
第二输出设备440可包括允许输出信息给用户的装置,例如显示屏、打印机、扬声器等。
第二通信接口420可包括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以便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N),无线局域网(WLAN)等。
第二处理器410执行第二存储器400中所存放的第二程序,以及调用其他设备,可用于实现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应用于基站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讯系统,如图15所示,该通讯系统包括用户终端500以及基站510。
用户终端500与基站510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进行无线通讯。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用户终端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基站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的各个步骤。
具体的,上述的用户终端、基站、通讯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上述的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的具体处理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的各个实施例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
此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用到的限定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仅用于更清楚的阐述技术方案,并不能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Claims (11)

1.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中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
将所述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作为循环移位的位次,分别对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得到多组循环移位后的子附加码;其中,所述标识码的长度与基站提前约定;所述前导码由基站配置的前导码参数生成;
将所述子附加码组成附加码;
分别为所述附加码和所述前导码分配能量值;
将分配能量值后的前导码和附加码中数位对应的数码相加,得到发送信息;
将所述发送信息发送给基站,以使所述基站获取由发送信息经过无线信道传递后得到的接收信息,并通过解析接收信息得到的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基站基于所述接收信息反馈的响应信息;
若所述响应信息中包括前导码指示信息,并且所述响应信息中的前导码指示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匹配,则表示所述发送信息发送成功;其中,所述前导码指示信息为所述前导码或者用于确定所述前导码的指示信息;
若所述响应信息中包括前导码指示信息和标识码,并且所述响应信息中的前导码指示信息与所述用户终端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匹配,所述响应信息中的标识码与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相同,则表示所述发送信息发送成功。
3.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接收信息;所述接收信息由用户终端生成的发送信息经过无线信道传递后得到;
解析所述接收信息,确定所述接收信息中的前导码定位信息;
若发生前导码碰撞,则基于所述前导码定位信息,解析出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根据所述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其中,所述发送信息由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执行如下步骤生成:
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中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
将所述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作为循环移位的位次,分别对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得到多组循环移位后的子附加码;其中,所述标识码的长度与基站提前约定;所述前导码由基站配置的前导码参数生成;
将所述子附加码组成所述附加码;
分别为所述附加码和所述前导码分配能量值;
将分配能量值后的前导码和附加码中数位对应的数码相加,得到所述发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接收信息中的前导码定位信息,包括:
采用预设的前导码参数对所述接收信息进行相关检测,得到多个数据码的能量峰值;其中,所述前导码参数用于生成所述前导码的原始参数;
若所述数据码的能量峰值与所述前导码的能量范围匹配,则表示所述能量峰值所在数位对应前导码定位信息;
其中,所述前导码的能量范围是根据所述前导码分配的能量值确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前导码定位信息,解析出所述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包括:
根据所述前导码定位信息,以及,预先与用户终端约定的标识码长度,确定所述标识码每个数位以及对应数位的能量峰值;
若所述标识码中,任一数位对应的能量峰值大于附加码的能量范围的下限值,确定所述标识码在该数位的数码值为目标数码值;若所述标识码中,任一数位对应的能量峰值小于附加码的能量范围的下限值,确定所述标识码在该数位的数码值为非目标数码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未出现所述前导码碰撞,则反馈仅包含前导码指示信息的响应信息,以使用户终端完成发送信息的发送;其中,所述前导码指示信息为所述前导码或者用于确定所述前导码的指示信息;
若出现所述前导码碰撞,则反馈包含所述前导码指示信息和所述标识码的响应信息,以使用户终端完成发送信息的发送。
7.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生成模块、第二生成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第一生成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中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
循环移位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作为循环移位的位次,分别对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得到多组循环移位后的子附加码;其中,所述标识码的长度与基站提前约定;所述前导码由基站配置的前导码参数生成;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子附加码组成附加码;
所述第二生成模块,包括:
分配单元,用于分别为所述附加码和所述前导码分配能量值;
组合单元,将分配能量值后的前导码和附加码中数位对应的数码相加,得到发送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发送信息发送给基站,以使所述基站获取由发送信息经过无线信道传递后得到的接收信息,并通过解析接收信息得到的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8.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接收信息;所述接收信息由用户终端根据附加码和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生成的发送信息经过无线信道传递后得到,所述附加码由用户终端的标识码得到;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接收信息,确定所述接收信息中的前导码定位信息;
分辨模块,用于若发生前导码碰撞,则基于所述前导码定位信息,解析出附加码所对应的标识码,根据所述标识码分辨用户终端;
其中,所述发送信息由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执行如下步骤生成:
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标识码中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
将所述目标数码值所在的数位作为循环移位的位次,分别对用于上行同步的前导码进行循环移位,得到多组循环移位后的子附加码;其中,所述标识码的长度与基站提前约定;所述前导码由基站配置的前导码参数生成;
将所述子附加码组成所述附加码;
分别为所述附加码和所述前导码分配能量值;
将分配能量值后的前导码和附加码中数位对应的数码相加,得到所述发送信息。
9.一种用户终端,包括第一存储器、第一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器上被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的第一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所述第一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基站,包括第二存储器、第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上被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的第二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所述第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3至4中任一项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的步骤。
11.一种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户终端和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
CN202210452770.4A 2022-04-27 2022-04-27 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Active CN114710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2770.4A CN114710842B (zh) 2022-04-27 2022-04-27 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2770.4A CN114710842B (zh) 2022-04-27 2022-04-27 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0842A CN114710842A (zh) 2022-07-05
CN114710842B true CN114710842B (zh) 2022-10-28

Family

ID=82177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2770.4A Active CN114710842B (zh) 2022-04-27 2022-04-27 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084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8637B (zh) * 2008-05-22 2012-04-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系统、网络侧接入设备及终端
CN108541074B (zh) * 2017-03-06 2023-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发射端及接收端
EP3627950B1 (en) * 2017-07-07 2021-06-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andom access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0841781B2 (en) * 2018-02-13 2020-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very preamble content for a device discovery proced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0842A (zh) 202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50809A (zh) 感知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812452B2 (en)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and channel information
WO2008149314A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flexible preamble sequence allocation
CN110351682B (zh) 一种通信设备定位方法及相关设备
JP7257444B2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プリアンブルシーケンス生成方法及びユーザ機器
RU2724652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а,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оконе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7395252B (zh) 跳频方法、跳频装置、终端和基带芯片
CN105210439A (zh) 根据所分配的发现模式的节点发现
CN105657835B (zh) 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基站
CN111654461A (zh) 用于增大低密度签名空间的系统和方法
CN114710842B (zh) 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的分辨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US9300355B2 (en) Fast automated radio link establishment
CN108353002B (zh) 批量精细时序测量分配消息
EP2921966A1 (en) Data sharing system
TW201820920A (zh)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無線裝置及其隨機存取方法
US10348387B2 (en) Spreading method, spread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6899965B (zh) 发送功率的配置方法、终端、基站和基带芯片
KR101874177B1 (ko) 비직교 임의접속 자원을 할당하는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Alotaibi et al. A signal strength based tag estimation technique for RFID systems
CN111447671B (zh) 一种随机接入定时提前量指示方法和设备
CN108633082B (zh) 上行数据调度请求方法及装置
CN110062473B (zh)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4386440A (zh) 一种射频识别中信息防碰撞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172123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d on device's property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by using the method
KR102056569B1 (ko) 압축 센싱을 이용한 저지연 비동기식 랜덤 액세스 프로토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