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08393A - 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08393A
CN114708393A CN202210312223.6A CN202210312223A CN114708393A CN 114708393 A CN114708393 A CN 114708393A CN 202210312223 A CN202210312223 A CN 202210312223A CN 114708393 A CN114708393 A CN 114708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mine
data
stress
histo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22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08393B (zh
Inventor
杨威
魏则宁
冯英特
张文晓
王文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221031222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083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08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0839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4076 priority patent/WO2023185735A1/zh
Priority to JP2023570290A priority patent/JP2024521253A/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083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083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Forestry; Mi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属于数字孪生同化反演技术领域。包括数字模型单元、物理模型单元及人机交互单元。数字模型单元有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矿山历史同化模型、可信数字孪生模型,物理模型单元涵盖地层、矿井各采面巷道系统,人机交互单元有信息数据库、软件模拟监控界面。本发明通过软件建立模型、同化技术优化模型运行、数字孪生技术互联物理实体与虚拟模型,能够建立与实际更贴合的面向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地应力场孪生模型,同时根据真实物理场景监测数据,在虚拟空间模型中进行仿真预采,旨在掌握矿井采掘过程中应力场的时空演化规律,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指导。

Description

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属于数字孪生与同化反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矿井浅部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为保障能源供应,我国矿井开采深度持续增加,例如中东部区域以10~25m/a的速度向深部推进,深度达到800~1000m,并有多座千米深井。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应力也持续增加。研究表明地应力是煤矿开采等地下工程围岩变形与破坏的根本驱动力,是导致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地应力越高、变化越剧烈,突出危险性就越大。我国突出煤层中地应力主导型的突出事故日趋增多,不利于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建设。
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采动响应,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矿井采掘接替顺序将导致初始地应力场发生改变,围岩中应力集中分布情况的变化,易诱发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大变形等动力灾害事故。
虽然地应力是导致动力灾害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是传统的地应力测试方法(如应力恢复法、钻孔套芯应力解除法、水压致裂法等)操作繁琐、技术难度较大、测试精度较低,因此,长期以来地应力未能成为开采扰动下突出事故预警与防治的有效参数。
当前计算机模拟技术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为突出矿井动力灾害防治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一方面,通过全面调研与综合分析矿区的勘探、建设、开采、维护等相关历史资料,并结合计算机的超高模拟运算能力建立大尺度全时空矿区数值模型,反演矿区的采掘工作,实现矿井全开采周期的大尺度数值仿真,分析采掘应力场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同时结合矿区的动力灾害历史资料及当前工作面的实测数据对比模型运算结果,提高同化分析数值计算的准确性与可信度,为采掘应力场的演变分析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将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与当代煤矿开采结合,推动煤矿的广泛智能分析与仿真控制优化成为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通过将同化反演技术优和数字孪生技术先进理念相结合,能够建立与实际更贴合的三维全矿井地层模型,并通过同化技术充分挖掘历史实测数据价值,进一步优化模型运算结果,进而提高应力反演的准确度、精细度,同时根据真实物理场景监测数据,在虚拟空间模型中进行仿真预采,旨在掌握矿井采掘全生命周期中应力场的时空演化规律,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指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面向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包括数字模型单元、物理模型单元及人机交互单元,人机交互单元实现数字模型单元与物理模型单元之间的数据交互共享,搭建起双向信息流动通道,保证孪生系统物理实体和虚拟模型的一致性,提供虚实同步、反馈监控的功能;
数字模型单元:首先运用软件建模技术根据矿企建井资料搭建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然后运用同化反演技术根据历史数据训练地质模型得到矿山历史同化模型、最后运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实测的矿山物理实体状态参数映射到历史同化模型中得到可信数字孪生模型;
物理模型单元:用以记载矿井区域的地层、矿井各采面巷道系统的数据;
人机交互单元:包括信息数据库、命令流编辑器、模拟监控界面;将矿企建井资料、历史监测数据以及孪生数据,包括物理实体属性值、现场实测值、传感器数据均输入至信息数据库,然后通过编写命令流实现对数据的加工处理更新,最终反馈到模拟监控界面以供查询管控。
一种面向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初始的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
根据全矿井地质勘探钻孔详细资料获取矿井的全地质信息,包括钻孔位置处煤层和特征岩层顶、底部的三维坐标,并利用插值方法计算煤层和特征岩层顶、底部任意点的三维坐标;根据钻孔资料及地质报告数据获取煤岩层分布情况及力学性质信息;
根据全矿井已完成的全部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布置情况,及矿井预设的未开挖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布置情况,结合煤层和特征岩层顶、底部任意点的三维坐标,利用CAD的二次开发软件CASS10.1获得所有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边界控制点三维坐标;
根据矿井断层分布特征、地表起伏情况、矿井边界、煤层和特征岩层顶、底部任意点三维坐标、所有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边界控制点三维坐标,利用FLAC3D软件或3DEC软件建立包含复杂地形条件下所有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矿井等比例三维地质数值计算模型;按照常规方法给模型不同的煤层和岩层参数赋值,给模型施加约束边界;根据模型自重施加竖直方向应力,并根据侧压系数向地质模型施加水平方向应力使地质模型形变;继续采用FLAC3D软件或3DEC软件运算地质模型完成形变直至初始应力平衡状态;
步骤2,建立历史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
根据历史资料明确全矿井已完成的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施工接替顺序,利用FLAC3D软件或3DEC软件对步骤1中所建立的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依次模拟执行全矿井所有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开挖作业,数值模拟中的采掘接替顺序和历史真实顺序相同,并计算全矿井采掘过程中地应力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并在地质模型计算全过程中连续记录模型中所有关键地点的应力、位移数据,模拟的开挖过程持续至现实中矿井采掘施工当前状态,最终计算结果包含矿井历史应力演化数据及矿井当前应力分布数据;
将全矿井的历史资料与矿井模型中的关键点的数据进行比较,具体地,调取地应力监测点数据、矿企监测部门记录的矿井突出卡片信息、、煤岩层移动观测数据等历史资料,对比步骤1中得到的等比例三维的地质模型中一系列关键地点的模拟数据,对标实际数据去修改模型中的参数然后重新运行地质模型,使得地质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和历史中出现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时间和关键地点,以及发生突出的坐标及突出的类型相吻合,得到最终矿井地应力场反演计算结果;通过计算结果来调整赋值后的地质模型中的赋值参数,运算重新赋值后的地质模型,使其运算结果和矿井关键地点历史数据吻合,最终将步骤1中的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完善为能够反映矿山运行历史自然规律和经验知识的矿山历史同化模型;
步骤3,建立高度逼真地模拟开采实况下巷道周围煤岩体变化的可信数字孪生模型:
在步骤2中所建立的矿山历史同化模型的基础上,对物理实体的现实地应力环境状态进行数字化描述,创建起与物理实体忠实映射的可信数字孪生模型,并能够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持续跟踪输入物理实体的实时数据,尤其是地应力和岩表位移量的变化状态值,进而高度逼真地反映开采实况下巷道周围煤岩体地应力大小、地应力分布、岩表位移量变化特征;
具体地,采用套芯应力解除法、钻屑量法进行现场地应力实测,选取测点为未进行开采活动的区域,观测站实时监测岩表位移量;将实测数据与可信数字孪生模型中对应位置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修改可信数字孪生模型的参数并重新运行,使得可信数字孪生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和一系列实测地点的地应力与位移量数据吻合,便可以认为本次可信数字孪生模型计算结果为比较准确的矿井地应力场反演结果,同时将矿山环境、巷道开挖状态信息、井下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并数字化处理上传至人机交互界面,实时映射于数字模型中,最终将矿山历史同化模型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可信数字孪生模型。
所述步骤1中,全矿井是指由多个在采动过程中相互影响的回采区段组成的一个完整区域,区段数量大于10个,相邻回采区段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小于200m;特征岩层是指采矿过程中能对顶板移动、应力演化起到关键作用的岩层,该岩层一般情况下具有较大强度或者较大厚度;关键巷道一般是指位于煤层内的区段回风平巷、区段运输平巷和切眼巷道;已完成的全部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指从矿井生产之初至今的全部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模型设置可以采用的常规方法是通过内置命令、编写命令流完成建模过程,所赋值参数主要包括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密度、抗拉强度、内摩擦角、弹性模量、泊松比。
步骤2中所述的关键地点指测试地应力地点、发生过动力灾害的历史突出地点、煤岩层移动观测地点等,具体地,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矿山企业地质勘探部门整理的矿区地质历史资料、档案,以及通风部整理的矿井突出卡片。
步骤3中,一系列实测地点指未开采的系统巷道、底板瓦斯抽放巷道、煤巷掘进头、采面切眼地点、工作面对应地表岩层;具体地,采用应力解除法测地应力大小、采用钻屑量法测地应力场分布、观测站监测地表岩移。
基于步骤1所构建的初始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根据矿井真实的施工接替顺序“复刻历史过程”直至当前状态,并对比一系列关键地点的模拟数据与历史实测数据、对比一系列实测地点的模拟数据与当前实测数据,定义偏差系数
Figure BDA0003567507990000041
当偏差系数在10%以内时,可认为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运算结果与实际相符、模型同化完成,否则就修改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参数并重复运行,如此重复多次直至计算结果符合要求。
修改可信数字孪生模型的参数,即根据复制历史数据不断修正的煤岩体力学性参数及地应力大小与方向,初始状态参数组在步骤1中确定后保持不变;
不断修正主要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建立一个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的小型简化数值模型,进行小型简化数值模型的模拟开挖,采用与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相同的数值计算参数,根据小型简化数值模型模拟开挖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围岩变形规律,修改小型简化数值模型的力学参数,包括内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及泊松比,以期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规律基本一致;第二个过程是采用第一个过程所确定的力学参数带入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进行运算,在此过程中由于应力数值与赋存环境变化,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围岩变形可能会与小型简化数值模型存在偏差,此时再进行参数修正,使得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的力学分布规律与变形规律与现场实测一致,完成同化。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前期全面调研与综合分析矿区的勘探、建设、开采、维护等相关历史资料,建立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利用同化分析技术将模型运行值与实际数据不断趋近,不断完善计算模型的参数设置使得模型结果与历史资料数据及当前状态实测数据基本匹配,来获取采掘作业空间应力场的时空演化和分布特征,以数字孪生的理念创建矿山物理实体的虚拟孪生体模型,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物理模型与数字模型之间的忠实映射、动态交互、实时反馈。本发明聚焦于煤矿采掘接替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响应及突出动力灾害发生机理,综合运用三维建模、数值模拟、同化分析、数字孪生等科技革命创新成果,先基于建井完井初期资料构建起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并结合历史资料使模型在历史时空下与物理实体同步演化,矿山历史同化模型可用于描述现实物理域实体从开始至当前的历史进程,最后通过数字孪生的精准映射、协同交互,矿山历史同化模型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可信数字孪生模型,如此深入挖掘历史信息资源价值,构建起全矿井全时空的采掘应力场数值模型,为突出动力灾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持,助力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开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方法实施例中的数字建模同化孪生过程示意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全矿井三维地层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关键地点的布置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实测地点的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面向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包括数字模型单元、物理模型单元及人机交互单元,人机交互单元实现数字模型单元与物理模型单元之间的数据交互共享,搭建起双向信息流动通道,保证孪生系统物理实体和虚拟模型的一致性,提供虚实同步、反馈监控的功能;
数字模型单元:首先运用软件建模技术根据矿企建井资料搭建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然后运用同化反演技术根据历史数据训练地质模型得到矿山历史同化模型、最后运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实测的矿山物理实体状态参数映射到历史同化模型中得到可信数字孪生模型;
物理模型单元:用以记载矿井区域的地层、矿井各采面巷道系统的数据;
人机交互单元:包括信息数据库、命令流编辑器、模拟监控界面;将矿企建井资料、历史监测数据以及孪生数据,包括物理实体属性值、现场实测值、传感器数据均输入至信息数据库,然后通过编写命令流实现对数据的加工处理更新,最终反馈到模拟监控界面以供查询管控。
如图2所示,一种面向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初始的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
根据全矿井地质勘探钻孔详细资料获取矿井的全地质信息,包括钻孔位置处煤层和特征岩层顶、底部的三维坐标,并利用插值方法计算煤层和特征岩层顶、底部任意点的三维坐标;根据钻孔资料及地质报告数据获取煤岩层分布情况及力学性质信息;
根据全矿井已完成的全部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布置情况,及矿井预设的未开挖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布置情况,结合煤层和特征岩层顶、底部任意点的三维坐标,利用CAD的二次开发软件CASS10.1获得所有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边界控制点三维坐标;
根据矿井断层分布特征、地表起伏情况、矿井边界、煤层和特征岩层顶、底部任意点三维坐标、所有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边界控制点三维坐标,利用FLAC3D软件或3DEC软件建立包含复杂地形条件下所有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矿井等比例三维地质数值计算模型;按照常规方法给模型不同的煤层和岩层参数赋值,给模型施加约束边界;根据模型自重施加竖直方向应力,并根据侧压系数向地质模型施加水平方向应力使地质模型形变;继续采用FLAC3D软件或3DEC软件运算地质模型完成形变直至初始应力平衡状态;
步骤2,建立历史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
根据历史资料明确全矿井已完成的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施工接替顺序,利用FLAC3D软件或3DEC软件对步骤1中所建立的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依次模拟执行全矿井所有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开挖作业,数值模拟中的采掘接替顺序和历史真实顺序相同,并计算全矿井采掘过程中地应力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并在地质模型计算全过程中连续记录模型中所有关键地点的应力、位移数据,模拟的开挖过程持续至现实中矿井采掘施工当前状态,最终计算结果包含矿井历史应力演化数据及矿井当前应力分布数据;
将全矿井的历史资料与矿井模型中的关键点的数据进行比较,具体地,调取地应力监测点数据、矿企监测部门记录的矿井突出卡片信息、、煤岩层移动观测数据等历史资料,对比步骤1中得到的等比例三维的地质模型中一系列关键地点的模拟数据,对标实际数据去修改模型中的参数然后重新运行地质模型,使得地质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和历史中出现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时间和关键地点,以及发生突出的坐标及突出的类型相吻合,得到最终矿井地应力场反演计算结果;通过计算结果来调整赋值后的地质模型中的赋值参数,运算重新赋值后的地质模型,使其运算结果和矿井关键地点历史数据吻合,最终将步骤1中的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完善为能够反映矿山运行历史自然规律和经验知识的矿山历史同化模型;
步骤3,建立高度逼真地模拟开采实况下巷道周围煤岩体变化的可信数字孪生模型:
在步骤2中所建立的矿山历史同化模型的基础上,对物理实体的现实地应力环境状态进行数字化描述,创建起与物理实体忠实映射的可信数字孪生模型,并能够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持续跟踪输入物理实体的实时数据,尤其是地应力和岩表位移量的变化状态值,进而高度逼真地反映开采实况下巷道周围煤岩体地应力大小、地应力分布、岩表位移量变化特征;
具体地,采用套芯应力解除法、钻屑量法进行现场地应力实测,选取测点为未进行开采活动的区域,观测站实时监测岩表位移量;将实测数据与可信数字孪生模型中对应位置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修改可信数字孪生模型的参数并重新运行,使得可信数字孪生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和一系列实测地点的地应力与位移量数据吻合,便可以认为本次可信数字孪生模型计算结果为比较准确的矿井地应力场反演结果,同时将矿山环境、巷道开挖状态信息、井下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并数字化处理上传至人机交互界面,实时映射于数字模型中,最终将矿山历史同化模型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可信数字孪生模型。
实施例
本发明以陕西省某矿区为对象展开试验研究,该矿区是我国典型的强突出危险性矿区,该矿区下属A煤矿是典型的地应力主导型的突出矿井,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应力场反演为例说明本实施方式,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功能、特点。
S1:初始模型构建,具体见图3;
S11:搜集A煤矿全矿井地质勘探钻孔详细资料、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钻孔数据等;根据钻孔资料获取煤岩层分布情况,将岩层整合为砂岩组、泥岩组、灰岩组等特征岩层,同时根据地质报告数据获取各特征岩层力学性质信息;根据底板等高线、地质钻孔等资料获取钻孔位置处煤层和特征岩层顶、底部的三维坐标;并利用插值方法计算煤层和特征岩层顶、底部任意点的三维坐标;根据全矿井已完成的全部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布置情况,及矿井未来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布置情况,结合煤层和特征岩层顶、底部任意点的三维坐标,利用CAD的二次开发软件CASS10.1获得所有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边界控制点三维坐标;根据矿井断层分布特征、地表起伏情况、矿井边界、煤层和特征岩层顶、底部任意点三维坐标、所有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边界控制点三维坐标,建立三维全仿真计算模型;考虑到若将全矿井建立在一个模型中模型的跨度过大,网格数量过多会导致计算缓慢,且矿井的三个采区间距均在500m以上,各个采区之间可简化看作相互无响应,因此依据矿井采区布置,将矿井模型划分为三个模块;按照划分的区域利用FLAC3D软件建立包含所有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矿井等比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模型网格划分采取渐变网格,以期在保证计算准确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计算压力。
S12:依据摩尔库伦准则,基于步骤S12中搜集到的参数给模型不同的岩层分别赋值,根据模型自重施加竖直方向应力,并根据突出历史初步判断最大主应力方向,以侧压系数方式初步施加水平方向应力;给模型施加约束边界后运算模型至初始应力平衡状态进行试运算。
S2:全矿井应力演化历史及当前应力分布计算,如图4所示。
S21:根据全矿井已完成的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施工接替顺序,利用FLAC3D软件依次执行全矿井所有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开挖作业,保证数值模拟中的采掘接替顺序和历史真实顺序相同,实现矿井采掘接替反演,完成最终计算得到煤矿现如今的采掘应力场分布规律,并在模型计算全过程中连续记录一系列关键地点的应力、位移等数据,关键地点包括历史突出事故发生地点、地应力实测地点等。
S22、以上历史同序开挖过程持续至现实中矿井采掘施工当前状态,记录当前状态下一系列实测地点的应力、位移等数据,包括地应力实测点、钻屑量实测点、已开挖采面地表岩移数据(如4312工作面);最终计算结果包含矿井历史应力演化数据及矿井当前应力分布数据;
S3:模型同化。
S31:调取该矿井突出卡片信息,依据卡片中所记录的现场情况,初步判断突出时的应力方向,与模型计算时该监测点的应力变化进行比对分析,判断导致突出的应力方向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表征地应力方向无误,若不匹配则表征模型中地应力方向与实际存在偏差,通过修改侧压系数以及切应力数值实现应力方向的转变;分析历史开挖过程中煤巷位移与应力监测数据(4312工作面),分析其变化趋势,与模型中相对应点位的应力值演化进行比对分析,若两者匹配(误差≤10%),则认为应力赋值正确,若不匹配(误差>10%),则在保证应力方向匹配的前提下修改应力大小及岩石力学参数,直至匹配历史开挖过程中的应力演化历史。
S32:采用套芯应力解除法进行现场地应力实测,选取测点为未进行开采活动的系统巷道(北二采区240辅运巷)、底板瓦斯抽放巷道(南一185切眼底抽巷、北一4322运顺底板巷);在现采面3319工作面及一采面煤巷掘进头分别进行钻屑量测试;使用全站仪、经纬仪等进行观测收集3319等工作面的地表岩层移动记录数据;将实测数据与模型中对应位置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修改数值模型参数并重新运行数值模型,使得数值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和一系列实测地点测量数据吻合(误差≤10%),得到最终计算结果,具体如图5所示。

Claims (7)

1.一种面向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字模型单元、物理模型单元及人机交互单元,人机交互单元实现数字模型单元与物理模型单元之间的数据交互共享,搭建起双向信息流动通道,保证孪生系统物理实体和虚拟模型的一致性,提供虚实同步、反馈监控的功能;
数字模型单元:首先运用软件建模技术根据矿企建井资料搭建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然后运用同化反演技术根据历史数据训练地质模型得到矿山历史同化模型、最后运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实测的矿山物理实体状态参数映射到历史同化模型中得到可信数字孪生模型;
物理模型单元:用以记载矿井区域的地层、矿井各采面巷道系统的数据;
人机交互单元:包括信息数据库、命令流编辑器、模拟监控界面;将矿企建井资料、历史监测数据以及孪生数据,包括物理实体属性值、现场实测值、传感器数据均输入至信息数据库,然后通过编写命令流实现对数据的加工处理更新,最终反馈到模拟监控界面以供查询管控。
2.一种面向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初始的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
根据全矿井地质勘探钻孔详细资料获取矿井的全地质信息,包括钻孔位置处煤层和特征岩层顶、底部的三维坐标,并利用插值方法计算煤层和特征岩层顶、底部任意点的三维坐标;根据钻孔资料及地质报告数据获取煤岩层分布情况及力学性质信息;
根据全矿井已完成的全部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布置情况,及矿井预设的未开挖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布置情况,结合煤层和特征岩层顶、底部任意点的三维坐标,利用CAD的二次开发软件CASS10.1获得所有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边界控制点三维坐标;
根据矿井断层分布特征、地表起伏情况、矿井边界、煤层和特征岩层顶、底部任意点三维坐标、所有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边界控制点三维坐标,利用FLAC3D软件或3DEC软件建立包含复杂地形条件下所有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矿井等比例三维地质数值计算模型;按照常规方法给模型不同的煤层和岩层参数赋值,给模型施加约束边界;根据模型自重施加竖直方向应力,并根据侧压系数向地质模型施加水平方向应力使地质模型形变;继续采用FLAC3D软件或3DEC软件运算地质模型完成形变直至初始应力平衡状态;
步骤2,建立历史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
根据历史资料明确全矿井已完成的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施工接替顺序,利用FLAC3D软件或3DEC软件对步骤1中所建立的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依次模拟执行全矿井所有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的开挖作业,数值模拟中的采掘接替顺序和历史真实顺序相同,并计算全矿井采掘过程中地应力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并在地质模型计算全过程中连续记录模型中所有关键地点的应力、位移数据,模拟的开挖过程持续至现实中矿井采掘施工当前状态,最终计算结果包含矿井历史应力演化数据及矿井当前应力分布数据;
将全矿井的历史资料与矿井模型中的关键点的数据进行比较,具体地,调取地应力监测点数据、矿企监测部门记录的矿井突出卡片信息、、煤岩层移动观测数据等历史资料,对比步骤1中得到的等比例三维的地质模型中一系列关键地点的模拟数据,对标实际数据去修改模型中的参数然后重新运行地质模型,使得地质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和历史中出现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时间和关键地点,以及发生突出的坐标及突出的类型相吻合,得到最终矿井地应力场反演计算结果;通过计算结果来调整赋值后的地质模型中的赋值参数,运算重新赋值后的地质模型,使其运算结果和矿井关键地点历史数据吻合,最终将步骤1中的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完善为能够反映矿山运行历史自然规律和经验知识的矿山历史同化模型;
步骤3,建立高度逼真地模拟开采实况下巷道周围煤岩体变化的可信数字孪生模型:
在步骤2中所建立的矿山历史同化模型的基础上,对物理实体的现实地应力环境状态进行数字化描述,创建起与物理实体忠实映射的可信数字孪生模型,并能够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持续跟踪输入物理实体的实时数据,尤其是地应力和岩表位移量的变化状态值,进而高度逼真地反映开采实况下巷道周围煤岩体地应力大小、地应力分布、岩表位移量变化特征;
具体地,采用套芯应力解除法、钻屑量法进行现场地应力实测,选取测点为未进行开采活动的区域,观测站实时监测岩表位移量;将实测数据与可信数字孪生模型中对应位置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修改可信数字孪生模型的参数并重新运行,使得可信数字孪生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和一系列实测地点的地应力与位移量数据吻合,便可以认为本次可信数字孪生模型计算结果为比较准确的矿井地应力场反演结果,同时将矿山环境、巷道开挖状态信息、井下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并数字化处理上传至人机交互界面,实时映射于数字模型中,最终将矿山历史同化模型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可信数字孪生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面向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全矿井是指由多个在采动过程中相互影响的回采区段组成的一个完整区域,区段数量大于10个,相邻回采区段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小于200m;特征岩层是指采矿过程中能对顶板移动、应力演化起到关键作用的岩层,该岩层一般情况下具有较大强度或者较大厚度;关键巷道一般是指位于煤层内的区段回风平巷、区段运输平巷和切眼巷道;已完成的全部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指从矿井生产之初至今的全部回采区段和关键巷道;模型设置可以采用的常规方法是通过内置命令、编写命令流完成建模过程,所赋值参数主要包括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密度、抗拉强度、内摩擦角、弹性模量、泊松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面向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关键地点指测试地应力地点、发生过动力灾害的历史突出地点、煤岩层移动观测地点等,具体地,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矿山企业地质勘探部门整理的矿区地质历史资料、档案,以及通风部整理的矿井突出卡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面向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一系列实测地点指未开采的系统巷道、底板瓦斯抽放巷道、煤巷掘进头、采面切眼地点、工作面对应地表岩层;具体地,采用应力解除法测地应力大小、采用钻屑量法测地应力场分布、观测站监测地表岩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面向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步骤1所构建的初始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根据矿井真实的施工接替顺序“复刻历史过程”直至当前状态,并对比一系列关键地点的模拟数据与历史实测数据、对比一系列实测地点的模拟数据与当前实测数据,定义偏差系数
Figure FDA0003567507980000031
当偏差系数在10%以内时,可认为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运算结果与实际相符、模型同化完成,否则就修改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参数并重复运行,如此重复多次直至计算结果符合要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面向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方法,其特征在于:修改可信数字孪生模型的参数,即根据复制历史数据不断修正的煤岩体力学性参数及地应力大小与方向,初始状态参数组在步骤1中确定后保持不变;
不断修正主要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建立一个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的小型简化数值模型,进行小型简化数值模型的模拟开挖,采用与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相同的数值计算参数,根据小型简化数值模型模拟开挖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规律及围岩变形规律,修改小型简化数值模型的力学参数,包括内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及泊松比,以期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规律基本一致;第二个过程是采用第一个过程所确定的力学参数带入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进行运算,在此过程中由于应力数值与赋存环境变化,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围岩变形可能会与小型简化数值模型存在偏差,此时再进行参数修正,使得等比例三维地质模型的力学分布规律与变形规律与现场实测一致,完成同化。
CN202210312223.6A 2022-03-28 2022-03-28 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47083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2223.6A CN114708393B (zh) 2022-03-28 2022-03-28 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
PCT/CN2023/084076 WO2023185735A1 (zh) 2022-03-28 2023-03-27 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
JP2023570290A JP2024521253A (ja) 2022-03-28 2023-03-27 全時空採掘過程における鉱山応力場のツインモデリング同化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2223.6A CN114708393B (zh) 2022-03-28 2022-03-28 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08393A true CN114708393A (zh) 2022-07-05
CN114708393B CN114708393B (zh) 2023-04-25

Family

ID=82170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2223.6A Active CN114708393B (zh) 2022-03-28 2022-03-28 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521253A (zh)
CN (1) CN114708393B (zh)
WO (1) WO2023185735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2489A (zh) * 2022-07-05 2022-09-16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协调开采参数的获取方法
CN115409293A (zh) * 2022-10-31 2022-11-29 宁波长壁流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矿山管控方法和管控设施
CN115544634A (zh) * 2022-11-29 2022-12-30 中科数智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田级别数字孪生模型空间坐标变换方法及系统
CN115597664A (zh) * 2022-10-18 2023-01-13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Cn) 一种煤矿数字综采工作面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6227090A (zh) * 2023-05-08 2023-06-06 山东大学 Tbm超前地质预报与掘进性能预测数字孪生系统及方法
CN116295654A (zh) * 2023-04-12 2023-06-23 广州三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排污设备的缺水或超载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6310185A (zh) * 2023-05-10 2023-06-23 江西丹巴赫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重建耕地现场的方法及其智慧农业机器人
WO2023185735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中国矿业大学 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
CN116933409A (zh) * 2023-06-14 2023-10-24 江苏海洋大学 一种面向数字孪生的煤矿井下设备模型压缩设计方法
CN117272416A (zh) * 2023-09-25 2023-12-22 海南大学 高精度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7968B (zh) * 2023-11-07 2024-01-23 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e4孪生技术的危化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平台
CN117803386A (zh) * 2023-12-25 2024-04-02 海南大学 物理力学参数三维空间重构方法及装置
CN117807681B (zh) * 2024-01-02 2024-05-17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数字孪生矿山建模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
CN117685982B (zh) * 2024-01-29 2024-06-14 宁波长壁流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支架群的数字孪生体的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7671160B (zh) * 2024-01-30 2024-04-23 北京星天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多源数据协同的煤层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892092B (zh) * 2024-03-13 2024-06-04 贵州大学 基于大数据实现矿山数据的智能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18171551A (zh) * 2024-05-11 2024-06-11 中国矿业大学 煤矿tbm滚刀破岩过程实时模拟预测的数字孪生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1410A (zh) * 2019-12-30 2020-05-1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矿井数字孪生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CN111210359A (zh) * 2019-12-30 2020-05-29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面向智能矿山场景的数字孪生演化机理及方法
CN112214816A (zh) * 2020-09-28 2021-01-1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断层结构滑动失稳的反向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2392485A (zh) * 2020-11-12 2021-02-23 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有限公司 煤矿综采工作面透明化数字孪生自适应开采系统和方法
RU2759071C1 (ru) * 2021-02-12 2021-11-09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СУЭК-Кузбасс"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я аварийных ситуаций в шахте и способ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я аварийных ситуаций в шахте
WO2022007753A1 (zh) * 2020-07-06 2022-01-13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移动机器人铣削加工的数字孪生建模方法
CN114004103A (zh) * 2021-11-08 2022-02-01 太原理工大学 可支撑数字孪生综采工作面基础研究的协同运行试验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4274647B2 (en) * 2014-12-12 2021-05-20 Caterpillar Of Australia Pty Ltd Determining terrain model error
CN111862323A (zh) * 2020-07-08 2020-10-30 北京科技大学 多元孕灾数字孪生智能感知辨识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4708393B (zh) * 2022-03-28 2023-04-25 中国矿业大学 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1410A (zh) * 2019-12-30 2020-05-1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矿井数字孪生模型及其构建方法
CN111210359A (zh) * 2019-12-30 2020-05-29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面向智能矿山场景的数字孪生演化机理及方法
WO2022007753A1 (zh) * 2020-07-06 2022-01-13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移动机器人铣削加工的数字孪生建模方法
CN112214816A (zh) * 2020-09-28 2021-01-1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断层结构滑动失稳的反向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2392485A (zh) * 2020-11-12 2021-02-23 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有限公司 煤矿综采工作面透明化数字孪生自适应开采系统和方法
RU2759071C1 (ru) * 2021-02-12 2021-11-09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СУЭК-Кузбасс"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я аварийных ситуаций в шахте и способ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я аварийных ситуаций в шахте
CN114004103A (zh) * 2021-11-08 2022-02-01 太原理工大学 可支撑数字孪生综采工作面基础研究的协同运行试验平台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任怀伟;赵国瑞;周杰;文治国;丁艳;李帅帅;: "智能开采装备全位姿测量及虚拟仿真控制技术" *
尚浩;严姗姗;李虎;: "基于数字孪生理论的济南四维地质环境信息系统研发"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5735A1 (zh) * 2022-03-28 2023-10-05 中国矿业大学 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
CN115062489A (zh) * 2022-07-05 2022-09-16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协调开采参数的获取方法
CN115597664A (zh) * 2022-10-18 2023-01-13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Cn) 一种煤矿数字综采工作面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5597664B (zh) * 2022-10-18 2024-02-06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数字综采工作面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5409293A (zh) * 2022-10-31 2022-11-29 宁波长壁流体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矿山管控方法和管控设施
CN115544634A (zh) * 2022-11-29 2022-12-30 中科数智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田级别数字孪生模型空间坐标变换方法及系统
CN116295654B (zh) * 2023-04-12 2023-09-15 广州三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排污设备的缺水或超载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6295654A (zh) * 2023-04-12 2023-06-23 广州三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排污设备的缺水或超载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6227090B (zh) * 2023-05-08 2023-09-01 山东大学 Tbm超前地质预报与掘进性能预测数字孪生系统及方法
CN116227090A (zh) * 2023-05-08 2023-06-06 山东大学 Tbm超前地质预报与掘进性能预测数字孪生系统及方法
CN116310185B (zh) * 2023-05-10 2023-09-05 江西丹巴赫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重建耕地现场的方法及其智慧农业机器人
CN116310185A (zh) * 2023-05-10 2023-06-23 江西丹巴赫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重建耕地现场的方法及其智慧农业机器人
CN116933409A (zh) * 2023-06-14 2023-10-24 江苏海洋大学 一种面向数字孪生的煤矿井下设备模型压缩设计方法
CN116933409B (zh) * 2023-06-14 2024-05-07 江苏海洋大学 一种面向数字孪生的煤矿井下设备模型压缩设计方法
CN117272416A (zh) * 2023-09-25 2023-12-22 海南大学 高精度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85735A1 (zh) 2023-10-05
CN114708393B (zh) 2023-04-25
JP2024521253A (ja) 2024-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08393B (zh) 全时空采掘过程的矿山应力场孪生建模同化系统及方法
Gao et al. Evaluation of coal longwall caving characteristics using an innovative UDEC Trigon approach
CN104458309B (zh) 一种用于物理模拟实验中的相似材料配比确定方法
WO2023185734A1 (zh) 一种基于三维点云数据库的矿山数字模型建立方法
Xue et al. A new method for selecting hard rock TBM tunnelling parameters using optimum energy: a case study
CN110298107B (zh) 一种基于增量叠加的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
CN110287511B (zh) 基于bim技术的桩基选型及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CN102999873A (zh) 数字矿山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CN103279986A (zh) 三维水平地质剖面图制作方法及其用途
CN110159347B (zh) 一种深部高应力坚硬顶板采场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方法
Maruvanchery et al. Early construction cost and time risk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large-scale underground cavern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Singapore
CN109345140B (zh) 一种煤矿突水灾害预警的辅助方法
CN106709988A (zh) 一种工程地质剖面图构建方法
CN102852524B (zh) 利用液压支柱提高铝土矿回采率的方法
CN112329252A (zh) 一种3Dmine建模矿体边界精确控制方法与应用
CN110705168A (zh) 构造应力场的模拟方法
CN117910112A (zh) 一种tbm隧道岩爆段支护方案智能设计方法
CN110851991B (zh) 一种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方法
Wilson et al. Fracture model of the Upper Freeport coal: Marshall County West Virginia pilot ECBMR and CO2 sequestration site
Guo et al. Overburden response to longwall mining
Agrawal et al. 3-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ling: An effective enabler for CM deployment in coal seams
Aston et al. A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empirical and analytical subsidence prediction techniques
CN116822008B (zh) 一种构建煤矿三维透视采场的方法及系统
CN111768056A (zh)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别及等级评价方法
CN108038282A (zh) 一种松散承压含水层下开采载荷传递数值模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