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93481A - 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教学云平台及培养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教学云平台及培养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93481A CN114693481A CN202210355759.6A CN202210355759A CN114693481A CN 114693481 A CN114693481 A CN 114693481A CN 202210355759 A CN202210355759 A CN 202210355759A CN 114693481 A CN114693481 A CN 1146934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cher
- student
- enterprise
- professional
- scho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550 audi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6 consolid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7—Strategic management or analysis, e.g. setting a goal or target of an organisation; Planning actions based on goals; Analysis or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goa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5/00—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 G09B5/08—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5/00—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 G09B5/08—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 G09B5/14—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providing for individual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 plurality of student stations with provision for individual teacher-student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教学云平台及培养系统,涉及教学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学生端、教师端、企业端和学校端,教师端对学生端实行监管、专业课作业发布、审核和评价,企业端受教师端监管,对学生端进行专业任务发布、审核和评价,学生端对教师端和企业端下发的任务进行答疑并提交,教师端和企业端的用户对学生端用户进行双输出教育培养,教师端发布专业作业进行专业知识巩固,企业端在教师端筛选监管下对学生端发布专业任务进行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通过有效的评分整合评估,对高效学生的课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培养,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熟练应用程度,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便于对高校人才的培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教学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教学云平台及培养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中国专利号“CN114093212A”公开的基于可视化云平台的多院校学生线下联合实训培养平台,涉及学生实训管理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模块,学员分配及信息录制模块、实训记录模块、安全管理模块、交流模块和学分评估模块,平台随机分配学院实训的学员至不同院校内实训,记录学员在实训中的情况,对学员在实训开始前和实训结束前进行点名记录,对学员自由活动范围进行规划,实时记录学员所处的位置,实训学员登录平台,与本院的学员交流,解决问题,根据学员的实训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打分,评判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解决了学院的学生派往其它学院实训时,无需导师跟随,实现线上可对学员实训情况的监控,实现了学院间的资源共享,提高了学员实训的效果。
根据中国专利号为“CN112819422A”公开的在线教学平台及系统。平台包括:用户端、云服务器和数据库;用户端包括学生端、教师端和管理员端;学生端用于在学生用户进行课程查看、收藏课程、添加评论、查看评论和查看公告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教师端用于在教师用户进行创建课程、上传视频、添加评论、查看评论和删除课程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管理员端用于进行管理员注销、老师管理、公告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和评论管理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云服务器用于云存储通过教师端上传的至少一个视频及用户信息;数据库用于保存通过教师端上传的每个视频对应的保存路径。本发明的方案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在线学习。
上述专利文件均采用云平台的方式对学生和教师课上教学进行培训,依然存在,问题一:教师由于课后无法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导致学生课后对专业知识的巩固监督无法落实的问题;问题二:学生由于学习知识停留在课堂书本授课,缺少针对性实践操作,导致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缺乏培训基础,不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和课后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问题三:同专业及同校的学生和教师在线下无法进行有效问题探讨和技术交流,导致学生和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范畴出现局限性。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教学云平台及培养系统,解决了1、学生课后无法实时与教师交流,专业知识巩固无法落实的问题;2、学生专业知识停留在书本缺少实践操作和实践能力的问题;3、学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无法在线下实时探讨技术问题导致学术理解局限性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教学云平台,包括学生端、教师端、企业端和学校端;
学校端,所述学校端内部网络连接有教师端和学生端,所述学校端内置有审核模块,所述信息审核模块连接教师端和学生端;
教师端,所述教师端内部设有监管审核模块和作业管理模块,所述监管审核模块连接学生端和企业端,所述作业管理模块与学生端连接;
企业端,所述企业端内部设有任务管理模块和连接接收模块,所述连接接收模块连接教师端,所述任务管理模块与学生端连接;
学生端,所述学生端内部设有多项连接模块,所述多项连接模块连接学校端、教师端和企业端。
优选的,所述教师端内部设有作业管理模块、监管审核模块、信息储存模块和定向管理模块,所述定向管理模块与学生端通过网络连接。
优选的,所述学生端内部设有多项连接模块、整合评价模块和交流分析模块,所述学校端内部设有信息审核模块、资源存储模块和网络连接模块,所述资源存储模块与教师端和学生端连接。
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培养系统,所述系统的步骤如下:
Sp1:用户登录,教师、学生和企业通过对应的端口进行身份的登录;
Sp2:身份审核,所述学校端对教师端和学生端的用户信息进行审核并确认,教师端用户对企业端用户进行审核并确认;
Sp3:教师和企业分别通过教师端和企业端对学生端用户发布作业和任务;
Sp3.1:教师专业作业发布,教师通过所述教师端进行专业作业的发布;
Sp3.2:企业专业任务发布,企业通过所述企业端进行专业任务发布,且企业端发布任务受教师端实时监督;
Sp4:学生端接收,所述学生端对教师专业作业和企业专业任务接收并做出答复并提交;
Sp5:审核评价,所述教师端和企业端对学生端提交的任务进行审核并进行评价打分后发布结果至学生端;
Sp6:评价整合,所述学生端对任务评分进行资源表格整合,
Sp7:交流分析,所述学生端、教师端和企业端之间进行问题交流答疑;
Sp8:综合评判,所述教师端定时对学生端评价整合结果进行综合评判。
优选的,所述审核评价中教师端以学生端答题与专业知识的运用程度为标准进行1-5分之间评分,且企业端以学生端完成任务与问题的解决效果为标准进行1-5分之间评分。
优选的,所述评价整合中学生端以教师端和企业端分别设立两个表格进行评价整合,且表格单元格显示每次评价分数,且每个表格评分对应位置插入对应专业作业或任务作业的超链接。
优选的,所述身份审核时学校端以学生端用户的学校、专业、年级、班级、学号和姓名为审核基准,且以教师端的用户的任职学校、专业、学历和姓名为审核基准,所述教师端以企业端的经营范围与学生端专业的匹配程度为审核基准。
优选的,所述企业专业任务发布审核时,教师端以发布内容与学生端专业拓展相关程度1-3分之间进行审核打分,打分结果为1分的企业专业任务给予驳回处理。
优选的,所述教师端和企业端均采用两种发布作业或任务的形式,分别为对学生端针对性发布和统一发布两种形式,所述学生端均采用两种接收作业或任务的形式,分别为对针对性任务必须接收和统一任务选择接收两种形式。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教学云平台及培养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学校端对教师端和学生端进行审核,通过教师端和企业端的用户对学生端用户进行双输出教育培养,教师端在课后通过对学生端发布专业作业进行专业知识巩固,企业端在教师端筛选监管情况下对学生端发布专业任务进行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通过有效的评分整合评估,对高校学生的课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培养,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熟练应用程度,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便于对高校人才的培养。
2、本发明采用学校端学生端和教师端进行整体把控,教师端对企业端进行监管、评价和分析,保障学生专业培养环境,学生通过登录学生端进行同校和跨校之间的专业知识交流,教师通过登录教师端进行同校和跨校之间教师的学术问题的探讨,教师端与学生端之间可进行问题交流与分析,增加学生端用户与教师端用户的视野范围,避免现有的因教师无法实时解答疑惑而导致专业问题滞留的现象出现,为专业知识的交流分析提供基础平台,扩大用户视野,便于学生端用户对专业内容的拓展与开发。
3、本发明采用教师通过教师端对学生端用户进行课后专业作业的预留与发布,使学生端用户在课后可通过作业任务对专业知识进行实时巩固,避免知识在长时间不学习中出现遗忘的现象,有利于课前课后的知识结合,提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培养系统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教学云平台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教学平台学校端连接云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教学云平台连接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教学云平台,包括学生端、教师端、企业端和学校端,
学校端,所述学校端内部网络连接有教师端和学生端,所述学校端内置有审核模块,所述信息审核模块连接教师端和学生端;
教师端,所述教师端内部设有监管审核模块和作业管理模块,所述监管审核模块连接学生端和企业端,所述作业管理模块与学生端连接;
企业端,所述企业端内部设有任务管理模块和连接接收模块,所述连接接收模块连接教师端,所述任务管理模块与学生端连接;
学生端,所述学生端内部设有多项连接模块,所述多项连接模块连接学校端、教师端和企业端。
具体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培养系统,所述系统的步骤如下:
Sp1:用户登录,教师、学生和企业通过对应的端口进行身份的登录;
Sp2:身份审核,所述学校端对教师端和学生端的用户信息进行审核并确认,教师端用户对企业端用户进行审核并确认;
Sp3:教师和企业分别通过教师端和企业端对学生端用户发布作业和任务;
Sp3.1:教师专业作业发布,教师通过所述教师端进行专业作业的发布;
Sp3.2:企业专业任务发布,企业通过所述企业端进行专业任务发布,且企业端发布任务受教师端实时监督;
Sp4:学生端接收,所述学生端对教师专业作业和企业专业任务接收并做出答复并提交;
Sp5:审核评价,所述教师端和企业端对学生端提交的任务进行审核并进行评价打分后发布结果至学生端;
Sp6:评价整合,所述学生端对任务评分进行资源表格整合,
Sp7:交流分析,所述学生端、教师端和企业端之间进行问题交流答疑;
Sp8:综合评判,所述教师端定时对学生端评价整合结果进行综合评判。
具体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2所示,整个教学云平台具体实体可设置为APP便于用户通过终端下载,实时查看,同时教学云平台APP设置手机端和PC端进行下载登录使用,用户根据自身的身份登录平台对应的端口,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电脑和平板等设备登录端口,学生、教师和企业根据各自身份分别登录对应的学生端、教师端和企业端,采用学校端学生端和教师端进行整体把控,教师端对企业端进行监管、评价和分析,保障学生专业培养环境,学生通过登录学生端进行同校和跨校之间的专业知识交流,教师通过登录教师端进行同校和跨校之间教师的学术问题的探讨,教师端与学生端之间可进行问题交流与分析,增加学生端用户与教师端用户的视野范围,避免现有的因教师无法实时解答疑惑而导致专业问题滞留的现象出现,为专业知识的交流分析提供基础平台,扩大用户视野,便于学生端用户对专业内容的拓展与开发,学校端内部包含各个学校的信息数据,便于针对学生端和教师端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核验,如教师A首次进行登录时,首先选择登录平台为教师端,依次选择填写教师A所任职学校、教师A所学专业、教师A学历以及教师A姓名,然后提交,通过学校端审核,审核通过后教师A成功登录教师端,对应审核不成功时显示不通过的内容,便于教师A进行调整,同时教师登录使用时,可选择使用身份证号和姓名进行用户首次登录并审核,如学生A在学生端首次登录时在登录界面依次选择并填写学生A所在的学校、专业、年级、班级、学号和姓名,同时也可选择学生A的身份证号和姓名进行登录审核,审核成功后直接登录,登录后可选择绑定手机号,便于下次便捷登录,所述身份审核时学校端以学生端用户的学校、专业、年级、班级、学号和姓名为审核基准,且以教师端的用户的任职学校、专业、学历和姓名为审核基准,学校端由各个学校的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登录管理,学校端内部对各个学校的教师及学生信息进行同步,便于审核管理,身份审核时间为5分钟,学校端及时调取对应身份信息进行比对,企业用户可通过企业端登录,登录时选择企业名称和企业经营范围以及企业可以培养的学生专业方向后进行提交,教师端对企业端的提交信息进行审核,审核时间为2小时,所述教师端以企业端的经营范围与学生端专业的匹配程度为审核基准,审核通过后企业端进行登录,如企业A所经营的范围为机械机床行业,提交的可培养的学生专业为自动化、机械等相关则通过审核,若企业A提交的可培养专业为产品设计领域则不通过审核,具体专业培养方向要求由教师端内新教师商谈决定与专业学生相关度的高低进行评判。
登录后的教师端对应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者专业内容发布专业作业,登录后的企业端对应的企业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内容发布实践任务,企业端发布的任务由教师端审核成功后才可发布,所述企业专业任务发布审核时,教师端以发布内容与学生端专业拓展相关程度1-3分之间进行审核打分,打分结果为1分的企业专业任务给予驳回处理,教师端对企业端发布任务的打分采用随机十名与企业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打分,超过五人打分为1分的企业专业任务给予驳回不予发布处理,如企业A发布园林相关专业任务,则发布的任务随机指派给十名园林相关专业的教师端内部的教师A、B、C、D、E、F、G、H、I和J进行打分,打分后的教师端对打分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处理,驳回后的专业任务需由企业重新拟定直至通过教师端审核后才可发布,所述教师端和企业端均采用两种发布作业或任务的形式,分别为对学生端针对性发布和统一发布两种形式,所述学生端均采用两种接收作业或任务的形式,分别为对针对性任务必须接收和统一任务选择接收两种形式,如教师端的教师A在学校A所任职的专业为产品设计,教师A发布方式为第一,教师A可选择直接在学生端内发布产品设计相关的作业,此时学生端内所有登录的学生均可接收教师A发布的产品设计相关的作业,第二,教师A可选择在学校A处的学生端内部的教师A所教的对应产品专业的学生A的集群(即教师A在学校A内所带对应专业的学生)进行作业的发布,第三,教师A可选择在学生端的产品设计专业处发布作业,第四,教师A可在自身所任教的学校内部的学生端内选择特定学生A、学生B进行作业发布,以上教师A的作业发布方式学生端在第一种和第三种均为可选择接收的方式,第二种和第四种均为必须接收的方式,教师发布作业任务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四种方式,学生端针对教师端的发布任务的接收与否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四种情况的接收范围,对于教师端指定接收的作业为学生端必须接收,企业通过企业端发布与学生端专业相关的任务,学生端选择进行接收与不接收,企业端发布的专业任务通过教师端审核后发布,企业端发布任务的方式与学生端接收的方式参考上述教师端发布与学生端接收的形式,同时在教师端或者企业端针对特定的几个学校的对应专业发布的作业或任务为学生端必须接收的形式,学生端可选择接收教师端或者任意企业发布的任务,如学生端专业为a的学生A,可选择接收教师端对应b专业的教师发布的作业或者企业端对应c专业发布的任务,由此便于学生对各个专业的了解,拓展专业领域。
学生端对接收的作业或任务进行答复,答复后并进行作业或任务的提交,教师端和企业端对对应的作业和任务进行审核,所述审核评价中教师端以学生端答题与专业知识的运用程度为标准进行1-5分之间评分,且企业端以学生端完成任务与问题的解决效果为标准进行1-5分之间评分,如教师端和企业端均下发的为产品设计相关的作业和任务,教师A的作业和企业A的任务均为运用三维建模软件以及渲染软件对水壶进行设计,学生A采用SOLIDWORKS和KEYSHOT进行答复并提交后,教师A的审核标准为学生A是否熟练运用SOLIDWORKS建模、建模的步骤如何、水壶整体结构是否流畅符合比例,采用产品的对应位置是否采用KEYSHOT进行正确材质渲染,企业A的审核标准为学生A设计处的水壶是否具备一定特色或者用途、颜色材质的使用是否符合标准以及其突出点,教师A和企业A根据专业要求依次进行从低至高1-5分进行打分,打分后发布至学生端对应学生手中。
当学生在完成作业和任务,进行各校作业任务统计结果时,学生端内整合评价模块对学生端学生完成的作业及任务进行信息整合,即完成培养系统中的评价整合步骤,通过评价整合便于学生了解自身作业和任务答复情况,同时为教师最后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提供基础,所述评价整合中学生端以教师端和企业端分别设立两个表格进行评价整合,且表格单元格显示每次评价的分数,且每个表格评分对应位置插入对应专业作业或任务作业的超链接,学生端对教师端和企业端的审批结果进行整合,教师端和企业端的任务分别进行两张表格的整合,学生端内部每个学生用户对应设置两张评价整合的表格,便于对接收的作业和任务进行记录,学生端接收的任务或作业按照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方式自动排布在对应类型的表格内部,每个表格内部设置竖直方向阵列的五个子单元格进行分数的记录,教师端和企业端评分后,根据评分结果分数对应单元格内部的子单元格显示,便于学生端及时了解单元格所处的作业或者任务链接和分数,作业或者任务在被接收时自动导入超链接便于学生查看,学生端每学期根据两张表格对学生用户的任务或作业接收情况以及得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用户接收任务或作业量需超过该表格单元格个数的60%记为合格,学生用户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教师端根据学生用户的专业得分情况进行学生的专业知识偏科与否的了解,便于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用户两张表格的任务量或作业量均为75%以上,且得分情况为70%以上记为优秀,低于该数值的学生用户不标记,采用学校端对教师端和学生端进行审核,通过教师端和企业端的用户对学生端用户进行双输出教育培养,教师端在课后通过对学生端发布专业作业进行专业知识巩固,企业端在教师端筛选监管情况下对学生端发布专业任务进行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通过有效的评分整合评估,对高校学生的课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培养,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熟练应用程度,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便于对高校人才的培养。
具体实施例四:
针对培养系统中交流分析阶段时,可实现教师端与学生端之间的交流,同时学生端内部可通过交流分析模块进行内部讨论分析,教师端通过内部的定向管理模块,针对作业管理模块中学生端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答疑,在进行交流分析时,教师根据发布的作业解答情况为基础进行教学,如教师A发布的作业a和作业b至学生端,学生端的学生A、学生B、学生C均进行作业a和作业b的答复后并提交,教师A批改后根据批改情况进行答疑,如学生A作业b存在问题,学生B作业a存在问题,学生C作业a存在问题,则教师A可选择学生B和学生C讲解作业a的答疑,选择学生A进行作业a的答疑,且可同时对学生A、学生B和学生C同时进行作业a和作业b的集中答疑,学生B和学生C可通过学生端与学生A进行交流答疑,且企业端内部企业根据学生端任务完成出现的问题在通过教师端审核后,企业端提交任务审核请求以及具体的任务指向至教师端,教师端根据企业端提交的申请是否与任务发布符合进行审核,实现上述教师端与学生端之间同样方式的交流,教师端除上述课后作业发布的模式之外可增加线上授课模式,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授课,教师使用教师端进行线上的教学,同时针对教学进行作业的发布,便于学生端的及时巩固,同时针对学生端接收任务或作业审核后出现的问题,教师可通过教师端进行集中讲解,便于线上实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使线上教学和线下巩固一体化,采用教师通过教师端对学生端用户进行课后专业作业的预留与发布,使学生端用户在课后可通过作业任务对专业知识进行实时巩固,避免知识在长时间不学习中出现遗忘的现象,有利于课前课后的知识结合,提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引用结构”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教学云平台,包括学生端、教师端、企业端和学校端,其特征在于:
学校端,所述学校端内部网络连接有教师端和学生端,所述学校端内置有信息审核模块,所述信息审核模块连接教师端和学生端;
教师端,所述教师端内部设有监管审核模块和作业管理模块,所述监管审核模块连接学生端和企业端,所述作业管理模块与学生端连接;
企业端,所述企业端内部设有任务管理模块和连接接收模块,所述连接接收模块连接教师端,所述任务管理模块与学生端连接;
学生端,所述学生端内部设有多项连接模块,所述多项连接模块连接学校端、教师端和企业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教学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师端内部设有作业管理模块、监管审核模块、信息储存模块和定向管理模块,所述定向管理模块与学生端通过网络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教学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学生端内部设有多项连接模块、整合评价模块和交流分析模块,所述学校端内部设有信息审核模块、资源存储模块和网络连接模块,所述资源存储模块与教师端和学生端连接。
4.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的步骤如下:
Sp1:用户登录,教师、学生和企业通过对应的端口进行身份的登录;
Sp2:身份审核,所述学校端对教师端和学生端的用户信息进行审核并确认,教师端用户对企业端用户进行审核并确认;
Sp3:教师和企业分别通过教师端和企业端对学生端用户发布作业和任务;
Sp3.1:教师专业作业发布,教师通过所述教师端进行专业作业的发布;
Sp3.2:企业专业任务发布,企业通过所述企业端进行专业任务发布,且企业端发布任务受教师端实时监督;
Sp4:学生端接收,所述学生端对教师专业作业和企业专业任务接收并做出答复并提交;
Sp5:审核评价,所述教师端和企业端对学生端提交的任务进行审核并进行评价打分后发布结果至学生端;
Sp6:评价整合,所述学生端对任务评分进行加权分数整合;
Sp7:交流分析,所述学生端、教师端和企业端之间进行问题交流答疑;
Sp8:综合评判,所述教师端定时对学生端评价整合结果进行综合评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审核评价中教师端以学生端答题与专业知识的运用程度为标准进行1-5分之间评分,且企业端以学生端完成任务与问题的解决效果为标准进行1-5分之间评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整合中学生端以教师端和企业端分别设立两个表格进行评价整合,且表格单元格显示每次评价的分数,且每个表格评分对应位置插入对应专业作业或任务作业的超链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审核时学校端以学生端用户的学校、专业、年级、班级、学号和姓名为审核基准,且以教师端的用户的任职学校、专业、学历和姓名为审核基准,所述教师端以企业端的经营范围与学生端专业的匹配程度为审核基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专业任务发布审核时,教师端以发布内容与学生端专业拓展相关程度1-3分之间进行审核打分,打分结果为1分的企业专业任务给予驳回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教学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师端和企业端均采用两种发布作业或任务的形式,分别为对学生端针对性发布和统一发布两种形式,所述学生端均采用两种接收作业或任务的形式,分别为对针对性任务必须接收和统一任务选择接收两种形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55759.6A CN114693481A (zh) | 2022-04-06 | 2022-04-06 | 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教学云平台及培养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55759.6A CN114693481A (zh) | 2022-04-06 | 2022-04-06 | 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教学云平台及培养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93481A true CN114693481A (zh) | 2022-07-01 |
Family
ID=82143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55759.6A Pending CN114693481A (zh) | 2022-04-06 | 2022-04-06 | 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教学云平台及培养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9348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45320A (zh) * | 2023-02-02 | 2023-06-09 | 江苏强基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企业任务智能推送至学生的方法 |
-
2022
- 2022-04-06 CN CN202210355759.6A patent/CN11469348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45320A (zh) * | 2023-02-02 | 2023-06-09 | 江苏强基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企业任务智能推送至学生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10419B (zh) | 一种可以充分优化教师讲课内容的高效教学系统 | |
CN110910038A (zh) | 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师教学画像模型的构建方法 | |
Ji et al. | Monitoring Indicator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Learning Process based on Data Mining-Taking the Course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 |
CN113935871A (zh) | 一种基于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系统 | |
Cao | Research on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OKR and big data | |
CN114693481A (zh) | 基于数据学习的高校人才培养的课堂前后教学云平台及培养系统 | |
Ao-tian |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course system of PBL | |
Zhang et al. |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pecialt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 |
CN110705919A (zh) | 一种教学资源库的综合应用云平台 | |
Tahalli et al. | Online Learning Management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 |
CN114862274A (zh) | 一种面向就业的学生能力达成评价系统 | |
CN115587911A (zh) | 一种教学组合模式学校教育方法 | |
Li et al. | Personal training evaluation system design for high education | |
Haddad | Developing Management Skills for Judges | |
Lili |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teachers'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big data | |
Horvat et al. | DATA MODELING-LEARNING OUTCOMES AS THE FINAL METHOD OF EVALUATING THE ACQUIRED KNOWLEDGE AT THE UNIVERSITY NORTH | |
Firdausijah | Apparatus Hr Competency Improvement Through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
Liu et al. | Explorat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of big data course oriented by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 |
Urem et al. | How to teach databases in a student-centered environment-Oracle Academy program experiences | |
Piriyasurawong et al. | Web-based Training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Vocational Teachers in Thailand | |
Wang | Exploration on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aoxing Learning Platform | |
Wang et al. | Analysis of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Desig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
Yuan et al. | Teaching Reform of Government Accounting Based on Superstar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 |
Chen |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 |
Marchenko et al. | Trends in the Distance Learning: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