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6488A - 一种建模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模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76488A
CN114676488A CN202210520301.1A CN202210520301A CN114676488A CN 114676488 A CN114676488 A CN 114676488A CN 202210520301 A CN202210520301 A CN 202210520301A CN 114676488 A CN114676488 A CN 114676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ss
model
bottom plate
opening
trus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203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事鸿
杨泉桢
殷科
马国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203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764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76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64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4Constraint-based CA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建模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领域,以解决人工对桁架模型进行截断处理,导致叠合板构件设计效率低下的问题。该方法包括:获取包括理想外轮廓数据和开口位置数据的底板模型的轮廓信息,基于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布置条件在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确定第一桁架模型与开口具有至少交叠的情况下,基于底板模型的开口位置数据去除第一桁架模型在开口区域的部位。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用于在具有开口的底板模型上生成桁架模型。

Description

一种建模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模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楼板一般由底板和钢筋组成,为了增加装配式混凝土底板刚度,还需要在底板上设置桁架,从而形成支撑骨架,桁架指的是由上弦、下弦及腹杆连接而成的梁式构件,一般沿着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目前,按照传统方式在底板模型上设计桁架模型时,未考虑底板模型具有缺口或者洞口等开口的复杂情况,需要人工对桁架模型进行截断处理,导致叠合板构件设计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模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以自动化在具有开口的叠合板模型上生成桁架模型,提高叠合板构件设计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模方法,用于在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该底板模型具有开口,该方法包括:
获取底板模型的轮廓信息,该轮廓信息包括理想外轮廓数据和开口位置数据;
基于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布置条件在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
确定第一桁架模型与开口具有至少交叠的情况下,基于底板模型的开口位置数据去除第一桁架模型在开口区域的部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建模方法中,在底板模型具有开口时,基于底板模型的轮廓信息和桁架布置条件在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当第一桁架模型与开口具有至少交叠的情况下,基于底板模型的开口位置数据,将第一桁架模型在开口区域的部位去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建模方法可以考虑底板模型具有缺口或者洞口等开口的复杂情况,对桁架模型进行截断处理,从而快速完成叠合板构件设计,提高叠合板构件设计效率。
不仅如此,本发明提供的建模方法中,基于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布置条件在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时,由于所选择的外轮廓模型并非实际的底板模型的外轮廓数据,而是相对较为规律的外轮廓数据,因此,在实际生成第一桁架模型的过程中,可以简化生成过程的计算量,从而提高建模效率,降低对建模设备的硬件需求。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模装置,用于在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底板模型的理想外轮廓数据以及开口位置数据;
生成单元,用于基于该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布置条件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
去除单元,用于在确定第一桁架模型与开口具有至少交叠的情况下,基于该底板模型的开口位置数据去除第一桁架模型在开口区域的部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处理装置的有益效果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建模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程序包括指令,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有益效果与本发明的建模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该计算机执行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有益效果与本发明该建模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底板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底板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底板模型的理想外轮廓提取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桁架模型的生成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桁架布置区域的确定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桁架布置条件的可视化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省略底板筋条的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桁架模型与具有缺口的底板模型的空间分布方式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桁架模型与具有洞口的底板模型的空间分布方式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桁架模型一种生成过程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桁架模型另一种生成过程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叠合板建模方法的可视化标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建模装置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阈值,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发明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的结合,a和c的结合,b和c的结合,或a、b和c的结合,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之前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相关名词作如下释义:
建筑信息化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缩写为“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工程项目相关信息详尽的数字化表达,即BIM模型能表达该工程项目里详尽的相关信息,也就是当想了解工程里某一构件的详细信息,可从建筑信息模型中,提取出所需要的构件信息并呈现出来,建筑信息系统将难以想象的二维图,以三维的方式呈现出整体样貌。
目前,在按照传统方式在底板模型上设计桁架模型时,未考虑底板模型具有缺口或者洞口等开口的复杂情况,需要人工对桁架模型进行截断处理,导致叠合板构件设计效率低下。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生产加工前,利用设计性软件建模,形成底板模型。在此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建模方法,其可以考虑底板模型具有洞口或缺口的情况,自动化的在底板模型上生成桁架模型。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建模方法可以由安装有一种或多种建模软件的电子设备执行,其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建模软件包括但不仅限于:UG、CAD、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缩写为BIM)、SPCS、PKPM-PC、Revit、Navisworks、Bentley Navigator、Tekla Structures和ArchiCAD等软件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建模软件。其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建模方法可以用于在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该底板模型具有开口。应理解,桁架模型可以具有上弦筋、下弦筋及位于上弦筋和下弦筋之间的腹杆筋,上弦筋和下弦筋通过腹杆筋连接。应理解,下文描述的桁架间距或者类似于桁架间距描述实质含义相同的术语,其均是指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个桁架含有的上弦筋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将每个桁架的上弦筋定义为桁架的中心线,当两个桁架延伸方向相同时,两个桁架的中心线平行,两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可以认为是两个桁架之间的间距。
图1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建模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底板模型的轮廓信息,轮廓信息包括理想外轮廓数据和开口位置数据。
上述开口位置数据可以定义出开口的形状、尺寸以及开口在底板模型的位置,从开口的位置分类上来说,开口可以位于底板的边缘,也可以位于底板的内部。图2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底板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开口位于底板模型200的边缘,该开口可以为缺口202。此时,开口位置数据至少包括底板模型的缺口位置参数,其可以定义出缺口202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图3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种底板模型的结构示意图。当开口位于底板模型300的内部,该开口实质可以认为是洞口302,该洞口302可以为底部封闭的洞口,也可以为底部贯穿底板模型的洞口。此时,开口位置数据还可以包括底板模型的洞口位置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理想外轮廓数据可以定义图2所示的底板模型的外部轮廓201或图3所示的底板模型的理想外部轮廓301。当底板模型的理想外部轮廓301为底板模型的大致轮廓,可以忽略底板模型的外部缺陷。也就是说,底板模型为规则几何图形的情况下,即使规则几何图形的底板模型的外边缘具有如图2所示的缺口202和如图3所示的洞口302等复杂结构,其底板模型的大致轮廓仍然可以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或其他等规则几何图形。本发明实施例是以底板模型外轮廓为长方形时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图4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底板模型的理想外轮廓提取过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提取过程400中,底板模型为具有长方形缺口402的底板模型401,从底板模型401提取出的理想外轮廓为没有缺口的长方形底板模型403。理想外轮廓数据可以包括构成长方形底板模型403的外部轮廓点坐标。缺口位置参数可以包括定义该长方形缺口402的点坐标。
步骤102:基于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布置条件在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第一桁架模型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具体根据设计需要设定。当采用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布置条件时,桁架布置条件可以对第一桁架模型的参数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
对于理想外轮廓数据,由于所选择的外轮廓模型并非底板模型的实际外轮廓,而是相对较为规律的外轮廓,因此,在实际生成第一桁架模型的过程中,可以简化生成过程的计算量,从而提高建模效率,降低对建模设备的硬件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当开口位置数据至少包括底板模型的缺口位置参数,图5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桁架模型的生成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基于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布置条件在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包括:
步骤501:基于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布置条件,确定第一桁架模型在底板模型上的理论布置策略。
上述桁架布置条件包括:桁架在第一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桁架在第二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桁架预设间距和桁架数量参数。基于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布置条件,确定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在底板模型上的理论布置策略。
示例性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同,例如:当底板模型为长方形底板模型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桁架分布方向可以是第一方向,也可以是第二方向,具体与桁架布置条件相关。
在实际应用中,假设底板模型为长方形底板模型,第一方向为底板模型的两条长边分布方向,即宽边延伸方向,第二方向为底板模型的两条宽边分布方向,即长度延伸方向,桁架在第一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可以是指桁架模型与底板模型的长边方向的边距限制条件。
如果沿着宽边延伸方向,底板模型上分布有多个桁架模型,那么多个桁架模型中最靠近长边的桁架模型的中心线与长边之间的间距可以满足桁架在第一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每个桁架模型中最靠近宽边的端部与宽边之间的间距应当满足桁架在第二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同时,在桁架模型数量满足或者说由桁架数量参数定义的桁架预设数量的情况下,多个桁架模型中相邻两个桁架模型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也可以满足桁架预设间距。
示例性的,基于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布置条件所生成的理论布置策略,实际是在理想外轮廓数据定义的底板模型的理论轮廓的区域内确定桁架布置区域和分布的过程。基于此,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桁架布置区域的确定过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6中的底板模型601的外部轮廓为具有缺口602的底板模型的理想外部轮廓,该理想外部轮廓在桁架布置条件的约束下进行内缩,可以获得桁架布置区域603。同时,为了确定桁架布置区域603内的桁架布置方式,还需要在桁架数量参数确定的桁架预设数量和桁架预设间距的约束下,确定多个桁架的分布方向、桁架实际间距等。
基于此,可以基于理想外轮廓数据、桁架在第一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和桁架数量参数,确定桁架实际间距大于桁架预设宽度的情况下,将桁架分布方向确定为多个桁架沿着第一方向(第一方向可以为图6中的第一箭头X所指示的方向)分布;基于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在第二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图6中的第二箭头Y所指示的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确定桁架理论延伸长度,桁架理论延伸长度与每个桁架在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相同。
在实际应用中,桁架预设宽度为每个桁架含有的两个下弦筋之间的距离,桁架预设间距为相邻两个桁架的中心线之间的预设距离。当相邻两个桁架的中心线之间的预设距离大于桁架预设宽度时,可以避免两个桁架模型相互干涉。
图7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桁架布置条件的可视化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底板模型的形状为长方形的情况下,桁架实际间距d满足:d=(L1-d11-d12)/(N-1),其中,L1为底板模型在第一方向的长度,底板模型具有在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侧边701和第二侧边702,d11为桁架与第一侧边之间的距离,d12为桁架与第二侧边702之间的距离,N为桁架的数量。桁架理论延伸长度S满足:S=L2-(d21+d22),其中,L2为底板模型在第二方向的长度,底板模型具有在第二方向分布的三侧边703和第四侧边704,d21为桁架与第三侧边703之间的距离,d22为桁架与第四侧边704之间的距离。应理解,底板模型在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个侧边为底板模型的长边,底板模型在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个侧边为底板模型的宽边。
如图7所示,将最靠近第一侧边701的桁架模型定义为底部桁架模型705,将最靠近第二侧边702的桁架模型定义为顶部桁架模型706,将每个桁架模型靠近第三侧边703的端部定义为桁架模型左端a,将每个桁架模型靠近第四侧边704的端部定义为桁架模型右端b。在此基础上,桁架布置条件可以包括桁架预设数量、底部桁架模型705的中心线与第一侧边701之间的间距,顶部桁架模型706的中心线与第二侧边702之间的间距、桁架模型左端a与第三侧边703之间的间距和桁架模型右端b与第四侧边704之间的间距。同时,可以将桁架预设间距定义为Δd。
在一种示例中,L1=1600mm,L2=2620mm,d11=d12=200mm,d21=200mm,d22=300mm,N=2个~6个。桁架预设间距可以等距,也可以不等距,具体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例如:当桁架预设间距等距时,可以将桁架预设间距设置为Δd=240mm,将桁架数量设置为N=4,由于桁架实际间距满足:d=(L1-d11-d12)/(N-1),因此可以确定该条件下的桁架实际间距为400mm。由于桁架理论延伸长度满足:S=L2-(d21+d22),因此可以确定该条件下的桁架理论延伸长度为2120mm。
基于上述桁架布置条件,可以确定桁架布置策略可以包括:桁架布置区域和桁架分布参数。桁架布置区域包括桁架在第一方向的布置区域和桁架在第二方向的布置区域。桁架分布参数包括桁架分布方向和桁架理论延伸长度,桁架实际间距大于或等于桁架预设宽度。本发明实施例的桁架实际间距可以是指相邻两个桁架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当桁架实际间距大于桁架预设宽度时,可以避免两个桁架模型相互干涉,从而保证叠合板正常施工。
步骤502:基于理论布置策略在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以图7为例,假设桁架分布方向为多个桁架模型沿着底板模型的两个宽边方向分布,桁架理论延伸长度为多个桁架模型在底板模型的两个长边方向的延伸长度。
在一些可选方式中,基于理想外轮廓信息和桁架布置条件在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后,根据桁架的中心线与底板筋条是否重合,对桁架的位置重新进行调整,调节第一桁架模型在第一桁架模型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参数。
示例性的,当确定底板模型含有的一个底板筋条与第一桁架模型含有的上筋条的空间投影重合的情况下,删除一个底板筋条。
图8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省略底板筋条的过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一桁架模型801的上弦筋与底板模型含有的底板筋条802空间投影重合,此时,可以删除该底板筋条802。示例性的,当确定底板模型含有的一个底板筋条与第一桁架模型含有的上弦筋的空间投影之间的间距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筋条预设间距的情况下,直到第一桁架模型的上弦筋与底板模型含有的一个底板筋条的空间投影重合。在此基础上,可以删除该底板筋条。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与桁架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的底板筋条,可以计算每个桁架的中心线与各个底板筋条的空间距离,选择各个底板筋条中与桁架的中心线距离最近的底板筋条,将该桁架移动至与其中心线距离最近的底板筋条的位置,并将桁架中心线位置调整至与该底板筋条的中心线空间投影重合的位置上,从而确定了桁架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如图8所示,当第一桁架模型803的上弦筋与底板模型含有的底板筋条804之间的实际空间距离d31最近时,将第一桁架模型803的中心线位置调整至与底板筋条804空间投影重合,此时,可以删除该底板筋条804。
当第一桁架模型含有的上弦筋与距离其最近的底板筋条的实际间距d31=100mm时,将该第一桁架模型移动100mm至该底板筋条的位置,直到该第一桁架模型的上弦筋与该底板筋条的空间投影重合。在此基础上,可以删除该底板筋条。
由于底板模型所含有的底板筋条比较密集,因此,当第一桁架模型的上弦筋与底板模型含有的一个底板筋条的空间投影重合的情况下,删除一个底板筋条,不仅不会对底板筋条的配筋率产生较大的影响,还能保证底板的强度,从而省略该位置的底板筋条,节省了底板筋条材料。
步骤103:确定第一桁架模型与开口具有至少交叠的情况下,基于底板模型的开口位置数据去除第一桁架模型在开口区域的部位。此处,开口位置参数可以包括开口沿着第一方向的长度以及开口沿着第二方向的长度,还可以包括开口在第一方向的布置区域以及开口在第二方向的布置区域。
其中,开口沿着第二方向的长度可以定义第一桁架模型与开口的交叠长度,而桁架预设边距则可以调整第一桁架模型被截断后靠近开口的端部与开口的侧边之间的距离。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基于开口位置参数和理想外轮廓数据确定第一桁架模型的裁剪区域信息,去除第一桁架模型位于裁剪区域信息的部位。并且,第一桁架模型与底板模型具有开口的侧边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桁架预设边距。该桁架预设边距可以限定为第一桁架模型的端部与底板模型具有开口的侧边之间的距离,该侧边为距离第一桁架模型的端部最近的侧边。示例性的,当开口为缺口时,裁剪区域信息可以包括:缺口在第一方向的布置区域、缺口在第二方向的布置区域、缺口沿着第二方向的长度以及桁架预设边距,基于缺口位置参数和裁剪区域信息将第一桁架模型在缺口区域的部位去除。
其中,缺口沿着第二方向的长度可以定义第一桁架模型与缺口的交叠长度,而根据桁架预设边距则可以调整第一桁架模型被截断后靠近缺口的端部与缺口的侧边之间的距离。
图9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桁架模型与具有缺口的底板模型的空间分布方式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空间分布方式900中,底板模型为具有长方形缺口902的长方形底板模型,第一桁架模型901与缺口902有交叠。假设缺口902在第一方向的长度为500mm,缺口902在第二方向的长度为400mm,桁架预设边距为200mm,此时,可以确定第一桁架模型901的裁剪长度为600mm,裁剪区域为第一桁架模型被缺口覆盖到的部位。
示例性的,当开口为洞口时,裁剪区域信息可以包括:洞口在第一方向的布置区域、洞口在第二方向的布置区域、洞口沿着第二方向的长度以及桁架预设边距。此时,基于洞口位置参数将第一桁架模型在洞口区域的部位去除,获得两段桁架子模型。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桁架模型与具有洞口的底板模型的空间分布方式示意图。如图10所示,在空间分布方式1000中,底板模型为具有长方形洞口1002的长方形底板模型,第一桁架模型与洞口1002有交叠。假设桁架预设边距为200mm,洞口1002在第一方向的长度为300mm,洞口1002在第二方向的长度为400mm。可以限定第一桁架子模型1001与底板模型具有洞口的侧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00mm。此时,裁剪区域为洞口在第一方向的布置区域内覆盖到的第一桁架模型,第一桁架模型的裁剪长度至少为600mm。
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建模方法可以考虑底板模型具有缺口或者洞口等开口的复杂情况,对桁架模型进行截断处理,从而快速完成叠合板构件设计,提高叠合板构件设计效率。
在一些可选方式中,当开口为洞口时,如图10所示,第一桁架模型在洞口区域的部位被去除的情况下,第一桁架模型包括两段桁架子模型1001。此时,基于洞口位置数据生成两个第二桁架模型1003和至少两个加强底板筋条1004,洞口1002位于两段桁架子模型1001和两个第二桁架模型1003围成的区域,每个第二桁架模型1003与第一桁架模型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
由上可见,两段桁架子模型分布在洞口相对的两侧,两个第二桁架模型分布在洞口相对的另外两侧,至少两个加强底板筋条沿着两段桁架子模型宽度方向延伸并分布在洞口两侧,从而减少洞口应力集中问题。同时,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在底板靠近洞口的部位设置加强筋条,以进一步减少洞口应力集中问题。基于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模方法可以在复杂形状的底板模型(如底板模型具有洞口)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不需要根据底板模型的实际形状手动进行桁架筋模型截断,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在实际施工时,不仅可以利用第二桁架模型减少洞口应力集中问题,还可以利用位于洞口附近的加强筋条降低洞口应力集中问题,防止因为洞口应力集中导致叠合板裂缝。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0所示,将每个第二桁架模型的中心线与最靠近该第二桁架模型的洞口侧边之间的最小距离定义为d41,d41大于或等于桁架保护距离;沿着第一桁架模型的长度方向,每个第二桁架模型伸出洞口的长度大于0且小于其中一段桁架子模型的长度。每个加强底板筋条与洞口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筋条保护距离,沿着第一桁架模型的宽度方向延伸,每个加强底板筋条伸出洞口的长度大于0且小于底板模型的宽度。应理解,此处的桁架保护距离为桁架的保护层厚度,筋条保护距离为筋条的保护层厚度。
举例来说,将洞口左边的桁架子模型定义为第一桁架子模型,将洞口右边的桁架子模型定义为第二桁架子模型。当桁架保护距离为200mm时,可以限定第一桁架子模型与洞口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200mm,第二桁架子模型与洞口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200mm。当洞口在第一桁架模型的长度延伸方向的边长度为300mm,两段桁架子模型长度分别为400mm和500mm时,可以限定第二桁架模型伸出洞口的长度大于0且小于400mm。
在一些可选方式中,可以将与洞口有交叠的第一桁架模型限定为待断开桁架模型,可以将与待断开桁架模型邻近的第一桁架模型限定为邻近桁架模型,确定第一桁架模型位于洞口的部位被去除的情况下,基于洞口位置数据生成两个第二桁架模型后,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确定第二桁架模型与邻近桁架模型至少交叠的情况下,将第二桁架模型和邻近桁架模型合并为第三桁架模型。第二桁架模型与邻近桁架模型可以部分交叠,也可以完全交叠。
当第二桁架模型与邻近桁架模型部分交叠,邻近桁架模型与第二桁架模型在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方向的交叠长度小于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和邻近桁架模型的长度中较小的一个,而邻近桁架模型与第二桁架模型在第二桁架模型的宽度方向的交叠宽度则小于或等于第二桁架模型的宽度和邻近桁架模型的宽度中较小的一个。应理解,此处的第二桁架模型的宽度为每个桁架模型含有的两个下弦筋之间的距离。当邻近桁架模型与待断开桁架模型的位置区域发生干涉,确定待断开桁架模型位于洞口的部位被断开的情况下,归并邻近桁架模型与待断开桁架模型,生成第三桁架模型。
如果邻近桁架模型与第二桁架模型在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方向的交叠长度大于0且小于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邻近桁架模型与第二桁架模型在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方向处部分交叠。此时,可以将邻近桁架模型的结构参数作为生成的第三桁架模型的结构参数。
第三桁架模型在底板模型上的位置可以与邻近桁架模型在底板模型上的位置相同,也可以与第二桁架模型的位置相同。
当第三桁架模型在底板模型上的位置与邻近桁架模型在底板模型上的位置相同,第三桁架模型与每个桁架子模型的间距等于邻近桁架模型与每个桁架子模型的间距。此处的间距可以是指邻近桁架模型的中心线与每个桁架子模型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当第三桁架模型在底板模型上的位置与第二桁架模型的位置相同,第三桁架模型与每个桁架子模型的间距等于第二桁架模型与邻近桁架模型的间距。此处的间距可以是指第二桁架模型的中心线与每个桁架子模型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至于第三桁架模型的宽度,则可以等于邻近桁架模型的宽度或第二桁架模型的宽度,也可以是二者中宽度较大的一个。当第二桁架模型的宽度为邻近桁架模型的宽度和第二桁架模型的宽度中较大的一个时,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增大叠合板的强度。
对于邻近桁架模型与第二桁架模型在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方向处在部分交叠的情况,可以对二者的结构参数取并集,所获得结构参数为第三桁架模型的结构参数。此时,当邻近桁架模型与第二桁架模型在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方向的交叠长度小于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第三桁架模型的长度满足:d3=(L31+L32)-ΔL,其中,L31为邻近桁架模型的长度,L32为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ΔL为邻近桁架模型与第二桁架模型在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方向的交叠长度。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三桁架模型一种生成过程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当第二桁架模型1102与邻近桁架模型1101空间投影在长度方向上部分交叠时,第二桁架模型1102与邻近桁架模型1101合并后的第三桁架模型1103在长度方向上的布置区域为第二桁架模型与邻近桁架模型的两个端点之间的区域。
举例来说,当邻近桁架模型1101的长度为800mm,第二桁架模型1102的长度为400mm,邻近桁架模型和第二桁架模型的宽度为50mm,邻近桁架模型与第二桁架模型在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方向的交叠长度为200mm,邻近桁架模型与第二桁架模型在第二桁架模型的宽度方向的交叠长度为30mm,可以将邻近桁架模型和第二桁架模型合并为第三桁架模型。由于邻近桁架模型与第二桁架模型在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方向的交叠长度为200mm,而邻近桁架模型的长度为800mm,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为400mm,此时,第三桁架模型的长度为1000mm。
当第二桁架模型与邻近桁架模型完全交叠,邻近桁架模型与第二桁架模型在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方向的交叠长度等于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和邻近桁架模型中较小的一个。此时,长度较小的桁架模型可以被认为是嵌入到长度较大的桁架模型中。
例如:当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小于邻近桁架模型,所获得的邻近桁架模型结构参数为第三桁架模型的结构参数。
图12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三桁架模型另一种生成过程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当第二桁架模型1202与邻近桁架模型1201空间投影在长度方向上完全交叠时,第二桁架模型1202与邻近桁架模型1201合并后的第三桁架模型1203在长度方向上的布置区域为第二桁架模型1202的两个端点之间的区域,所获得的合并后的第三桁架模型1203的长度为邻近桁架模型1201的长度。
举例来说,当邻近桁架模型的长度为800mm,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为400mm,邻近桁架模型和第二桁架模型的宽度为50mm,邻近桁架模型与第二桁架模型在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方向的交叠长度为400mm,邻近桁架模型与第二桁架模型在第二桁架模型的宽度方向的交叠长度为30mm,可以将邻近桁架模型和第二桁架模型合并为第三桁架模型。此时,第三桁架模型的长度为800mm。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将第二桁架模型和邻近桁架模型合并为第三桁架模型,可以避免第二桁架模型和邻近桁架模型相互干涉,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节省桁架材料。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预设模型再布置从而减少了人工成本,由于去除开口区域的桁架模型后,设置第二桁架模型,从而在工艺生产中,可以直接按照生成的模型数据设计桁架的位置,而且对于多洞口的底板,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洞口周围设计第二桁架,可以抵消在开口周围集中的应力,使得具有多洞口的底板具有抗裂的作用。
针对同时考虑多个洞口及带缺口的复杂几何造型的叠合板,叠合板构件骨架至少可以包括底板筋条和桁架筋条,筋条数量较大、种类繁多且位置错综复杂,经常出现不同视图筋条位置错乱、筋条缺失、不够直观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在确定桁架的生成方式时,以对底板筋条、桁架筋条和加强筋进行可视化标识。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自定义可视化标识,可视化标识可以为颜色标识、数据标识、符号标识(如空心圆圈、实心三角等)等各种标识信息。将叠合板的建模信息导入可视化建模软件(如二维或三维建模软件)中,从而在画布预览图之中可视化展示叠合板骨架。举例来说,假设叠合板骨架含有的底板筋条和桁架筋条均能够可视化展示,可以以不同颜色对底板筋条、桁架筋条和加强筋进行渲染标识,从而直观的观测到同一叠合板骨架含有底板筋条、桁架筋条和加强筋的分布方式。
示例性的,图13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叠合板建模方法的可视化标识示意图。如图13所示,可以将第一底板筋条131可视化标识为红色,将第二桁架筋条132可视化标识为黑色,同时,从图13可以看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将多根第二桁架筋条132沿着叠合板的宽度方向分布,每根第二桁架筋条132沿着叠合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实际应用中,在按照传统方式在底板模型上设计桁架模型时,未考虑底板模型具有缺口或者洞口等开口的复杂情况,需要人工对桁架模型进行截断处理,导致叠合板构件设计效率低下。基于此,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基于底板模型的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布置条件在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以自动化在具有开口的叠合板模型上生成桁架模型,提高叠合板构件设计效率。同时,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考虑底板模型具有缺口或者洞口等开口的复杂情况,对桁架模型进行截断处理,从而快速完成叠合板构件设计,提高叠合板构件设计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叠合板构件,在确定桁架分布方式时,每类叠合板构件都需要建立自己的处理策略库(可以称作规则库)。在利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桁架分布方式确定方法在用于确定叠合板的桁架分布方式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在规则库的可视化参数设置界面(如图13所示的可视化编辑界面)设置与桁架分布方式确定方法相关的参数。此类桁架分布方式确定方法相关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叠合板类型、底板类型、底板质量、底板体积、底板密度、洞口类型、缺口类型、桁架类型、加强筋类型、筋条参数、桁架长度、桁架宽度、桁架预设间距、位置调节参数、底板可视化标识和数据编辑操作(添加、删除、更改、移动等)等。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建模装置,用于在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图14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建模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建模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1401,用于获取底板模型的理想外轮廓数据以及开口位置数据;
生成单元1402,用于基于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布置条件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
去除单元1403,用于在确定第一桁架模型与开口具有至少交叠的情况下,基于底板模型的开口位置数据去除第一桁架模型在开口区域的部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单元1402,用于在开口位置数据至少包括底板模型的缺口位置参数时,基于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布置条件,确定第一桁架模型在底板模型上的理论布置策略,基于理论布置策略在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
上述理论布置策略包括:桁架布置区域和桁架分布参数,桁架布置区域包括桁架在第一方向的布置区域和桁架在第二方向的布置区域,桁架分布参数包括桁架分布方向和桁架理论延伸长度。桁架布置条件包括:桁架在第一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桁架在第二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桁架预设间距和桁架数量参数,桁架实际间距大于或等于桁架预设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单元1402,用于基于理想外轮廓数据、桁架在第一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和和桁架数量参数,确定桁架实际间距大于桁架预设宽度的情况下,将桁架分布方向确定为多个桁架沿着第一方向分布,基于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在第二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确定桁架理论延伸长度为每个桁架在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单元1402,用于基于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在第一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确定桁架在第一方向的布置范围参数,基于桁架在第一方向的布置范围参数和桁架数量参数,确定桁架实际间距大于预设间距的情况下,将桁架分布方向确定为多个第一桁架模型沿着第一方向分布。
上述桁架实际间距满足:d=(L1-d11-d12)/(N-1),其中,L1为底板模型在第一方向的长度,d11和d12为桁架与底板模型的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N为桁架的数量,桁架理论延伸长度满足:S=L2-(d21+d22),其中,L2为底板模型在第二方向的长度,d21和d22为桁架与底板模型的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个侧边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去除单元1403,用于基于开口位置参数和修复后的理想外轮廓数据确定第一桁架模型的裁剪区域信息,去除第一桁架模型位于裁剪区域信息的部位,第一桁架模型与底板模型具有开口的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边距。
当开口位置数据至少包括洞口位置数据时,第一桁架模型在开口区域的部位被去除的情况下,第一桁架模型包括两段桁架子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去除单元1403,用于确定第一桁架模型位于洞口的部位被去除的情况下,基于洞口位置数据生成两个第二桁架模型,洞口位于两段桁架子模型和两个第二桁架模型围成的区域,每个第二桁架模型与第一桁架模型的延伸方向相同。
每个第二桁架模型与洞口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桁架保护距离,沿着第一桁架模型的长度方向,每个第二桁架模型伸出洞口的长度大于0且小于其中一段桁架子模型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去除单元1403,用于确定第一桁架模型位于洞口的部位被去除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包括待断开桁架模型以及与待断开桁架模型邻近的邻近桁架模型,基于洞口位置数据生成两个第二桁架模型后,确定第二桁架模型与邻近桁架模型至少交叠的情况下,将第二桁架模型和邻近桁架模型合并为第三桁架模型。
第三桁架模型与每个桁架子模型的间距为第二桁架模型与每个桁架子模型的间距或第二桁架模型与邻近桁架模型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邻近桁架模型与第二桁架模型在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方向的交叠长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邻近桁架模型与第二桁架模型在第二桁架模型的宽度方向的交叠宽度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第二桁架模型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邻近桁架模型与第二桁架模型在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方向的交叠长度小于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第三桁架模型的长度满足:d3=(L31+L32)-ΔL,其中,L31为邻近桁架模型的长度, L32为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ΔL为邻近桁架模型与第二桁架模型在第二桁架模型的长度方向的交叠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第一桁架模型的上弦筋与底板模型含有的一个或两个底板筋条在第一桁架模型的宽度方向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筋条预设间距的情况下,删除一个或两个底板筋条;调节第一桁架模型在第一桁架模型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建模装置还包括:可视化模块1404,用于对属于不同的桁架的建模数据进行可视化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视化模块1404还用于若建模数据不符合预设建模数据,基于预设建模数据可视化的对处理后建模数据进行编辑。
图15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参考图15,现将描述可以作为本发明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电子设备1500的结构框图,其是可以应用于本公开的各方面的硬件设备的示例。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电子的计算机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15所示,电子设备1500包括计算单元1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5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1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5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1503中,还可存储设备15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1501、ROM 1502以及RAM 1503通过总线1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505也连接至总线1504。
电子设备15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1505,包括:输入单元1506、输出单元1507、存储单元1508以及通信单元1509。输入单元1506可以是能向电子设备1500输入信息的任何类型的设备,输入单元1506可以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和/或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单元1507可以是能呈现信息的任何类型的设备,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扬声器、视频/音频输出终端、振动器和/或打印机。存储单元150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光盘。通信单元1509允许电子设备15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调制解调器、网卡、红外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收发机和/或芯片组,例如蓝牙TM设备、WiFi设备、WiMax设备、蜂窝通信设备和/或类似物。
计算单元15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15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15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15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1502和/或通信单元15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电子设备150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单元15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方法。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终端、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发明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在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所述底板模型具有开口,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底板模型的轮廓信息,所述轮廓信息包括理想外轮廓数据和开口位置数据;
基于所述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布置条件在所述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
确定所述第一桁架模型与所述开口具有至少交叠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底板模型的开口位置数据去除所述第一桁架模型在所述开口区域的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位置数据至少包括所述底板模型的缺口位置参数,所述基于所述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布置条件在所述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包括:
基于所述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所述桁架布置条件,确定所述第一桁架模型在所述底板模型上的理论布置策略;
基于所述理论布置策略在所述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理论布置策略包括:桁架布置区域和桁架分布参数,所述桁架布置区域包括桁架在第一方向的布置区域和桁架在第二方向的布置区域,所述桁架分布参数包括桁架分布方向和桁架理论延伸长度,所述桁架布置条件包括:所述桁架在第一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所述桁架在第二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桁架预设间距和桁架数量参数,所述桁架实际间距大于或等于桁架预设宽度,所述基于所述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所述桁架布置条件,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桁架模型在所述底板模型上的理论布置策略,包括:
基于所述理想外轮廓数据、所述桁架在第一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和所述桁架数量参数,确定桁架实际间距大于桁架预设宽度的情况下,将所述桁架分布方向确定为多个所述桁架沿着第一方向分布;
基于所述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所述桁架在第二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确定桁架理论延伸长度,所述桁架理论延伸长度与每个所述桁架在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理想外轮廓数据、所述桁架在第一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和桁架数量参数,确定桁架实际间距大于预设间距的情况下,将所述桁架分布方向确定为多个所述桁架沿着第一方向分布,包括:
基于所述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所述桁架在第一方向的边距限制参数,确定所述桁架在第一方向的布置范围参数;
基于所述桁架在第一方向的布置范围参数和所述桁架数量参数,确定桁架实际间距大于预设间距的情况下,将所述桁架分布方向确定为多个所述第一桁架模型沿着第一方向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底板模型的开口位置数据去除所述第一桁架模型在所述开口区域的部位,包括:
基于所述开口位置数据和所述理想外轮廓数据确定所述第一桁架模型的裁剪区域信息;
去除所述第一桁架模型位于所述裁剪区域信息的部位,所述第一桁架模型与所述底板模型具有开口的侧边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边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位置数据至少包括洞口位置数据,当所述第一桁架模型在所述开口区域的部位被去除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桁架模型包括两段桁架子模型;
所述基于所述底板模型的开口位置数据去除所述第一桁架模型在所述开口区域的部位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桁架模型位于所述洞口的部位被去除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洞口位置数据生成两个第二桁架模型,所述洞口位于两段所述桁架子模型和两个所述第二桁架模型围成的区域,每个所述第二桁架模型与所述第一桁架模型的延伸方向相同;
每个所述第二桁架模型与所述洞口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桁架保护距离;和/或,
沿着所述第一桁架模型的长度方向,每个所述第二桁架模型伸出所述洞口的长度大于0且小于其中一段所述桁架子模型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布置条件在所述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桁架模型的上弦筋与所述底板模型含有的一个底板筋条的空间投影重合的情况下,删除所述一个底板筋条;
确定所述第一桁架模型的上弦筋与所述底板模型含有的一个底板筋条的空间投影之间的间距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筋条预设间距的情况下,调节所述第一桁架模型在所述第一桁架模型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参数,直到所述第一桁架模型的上弦筋与所述底板模型含有的一个底板筋条的空间投影重合。
8.一种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在底板模型上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底板模型的理想外轮廓数据以及开口位置数据;
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理想外轮廓数据和桁架布置条件生成至少一个第一桁架模型;
去除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桁架模型与所述开口具有至少交叠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底板模型的开口位置数据去除所述第一桁架模型在所述开口区域的部位。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在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520301.1A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建模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6764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0301.1A CN114676488A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建模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0301.1A CN114676488A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建模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6488A true CN114676488A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80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20301.1A Pending CN114676488A (zh) 2022-05-13 2022-05-13 一种建模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7648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51204A1 (en) * 2011-12-12 2013-06-13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Strut and tie method for waffle slabs
CN110309624A (zh) * 2019-07-29 2019-10-08 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楼板制作方法
CN111576881A (zh) * 2020-05-13 2020-08-25 武汉理工大学 开洞口叠合剪力墙内置对角钢筋桁架深连梁的施工方法
CN112487526A (zh) * 2020-11-20 2021-03-12 南京筑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板深化图自动绘图方法
CN113971310A (zh) * 2021-12-02 2022-01-25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模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51204A1 (en) * 2011-12-12 2013-06-13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Strut and tie method for waffle slabs
CN110309624A (zh) * 2019-07-29 2019-10-08 长沙远大住宅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叠合楼板制作方法
CN111576881A (zh) * 2020-05-13 2020-08-25 武汉理工大学 开洞口叠合剪力墙内置对角钢筋桁架深连梁的施工方法
CN112487526A (zh) * 2020-11-20 2021-03-12 南京筑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板深化图自动绘图方法
CN113971310A (zh) * 2021-12-02 2022-01-25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模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伟 等: "BIM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中的应用",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
王艳蔚 等: "BIM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混凝土世界》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25701B (zh) 基于五轴打印平台的无支撑3d打印方法
Flöry et al. Ruled surfaces for rationalization and design in architecture
US9434109B2 (e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method
US11813790B2 (en)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10570509B (zh) 一种基于网格的模型分区切片方法
CN111008423A (zh) 一种双曲面幕墙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02436217B (zh) 飞机结构件槽特征腹板加工驱动几何重构方法
CN106934764B (zh) 一种图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
CN111444573B (zh) 船舶对称分段模型生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12182727A (zh) 建筑工程的支撑件自动布设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78039A (zh) 一种基于Revit的铝模板设计方法及系统
Habib et al. Support grain architecture design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ang et al. Hex mesh topological improvement based on frame field and sheet adjustment
CN112942837B (zh) 一种悬挑结构混凝土3d打印方法及系统
CN114676488A (zh) 一种建模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595538B (zh) 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101674B (zh) 一种复杂线性模型规则化建模方法及系统
Wei et al. Robust methodology of automatic design for automobile panel drawing die based on multilevel modeling strategy
CN114707229B (zh) 一种吊点分布方式确定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JPH1139358A (ja) 板状物品の引当方法
CN115577447A (zh) 基于双尺度并行拓扑优化的无人机结构优化方法
CN114529686A (zh) 建筑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742835A (zh) 一种双曲面幕墙的新型优化设计方法
US20200004907A1 (en) Additive swept wedge buildup toolpath
CN207037657U (zh) 一种bim异形幕墙板块优化中央控制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