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76192A - 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76192A
CN114676192A CN202210175777.6A CN202210175777A CN114676192A CN 114676192 A CN114676192 A CN 114676192A CN 202210175777 A CN202210175777 A CN 202210175777A CN 114676192 A CN114676192 A CN 114676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electric energy
energy metering
encrypted
metering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57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燕
刘仕萍
邓高峰
祝婧
郭雪薇
胡涛
王珺
熊紫腾
赵震宇
杨立行
刘经昊
李洁茹
徐剑
肖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ns Beij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ower Supply Service Management Center Of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ns Beij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ower Supply Service Management Center Of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ns Beij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ower Supply Service Management Center Of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Pns Beij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757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761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76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761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ioet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conom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涉及电能领域,主要在于能够提高电能计量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和共享效率。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数据共享方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并基于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本发明适用于对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共享。

Description

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能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营商环境的提升,电能计量检定中的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增长快速等特点,为了生产和协作发展的需求,有些电能计量数据需要出具给用户,有些电能计量数据需要出具给供应商,基于此,电能计量数据的有效共享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通常将电能计量数据在线下借用硬盘等工具进行传输。然而,这种方式很容易导致第三方恶意盗取硬盘等传输工具,从而窃取电能计量数据,进而导致电能计量数据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同时,若存在多个数据需求方,需要重复对电能计量数据进行拷贝传输,导致电能计量数据传输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主要在于能够提高电能计量数据共享的安全性和共享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共享方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
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
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并利用回调函数调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数据共享方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第一加密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
第二加密单元,用于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
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并利用回调函数调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数据共享方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
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
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并利用回调函数调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数据共享方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
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
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并利用回调函数调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与目前将电能计量数据在线下借用硬盘等传输工具进行传输的方式相比,本发明通过获取数据共享方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并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与此同时,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最终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并利用回调函数调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由此通过对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并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上传至区块链,最终利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传输至数据需求方,避免了第三方恶意盗取硬盘等传输工具导致电能计量数据泄露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电能计量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同时能够避免对电能数据进行多次拷贝传输,提高了电能计量数据传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目前,将电能计量数据拷贝至硬盘等工具中进行传输的方式,会降低电能计量数据传输的效率,同时,若第三方盗取硬盘,会导致硬盘中的电能计量数据泄露。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101、获取数据共享方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其中,数据共享方为电网公司,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包括计量设备基本信息、计量设备检定结论信息、标准设备的基本信息、标准设备的证书状态信息、人员和机构资质基本信息、计量设备检定原始数据、标准溯源的业务数据、供应商生产检测数据、各类原始的证书图片,如授权证书、标准证书和人员资格证书等。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为了实现电能计量数据的有效共享,首先需要建立电能计量可信平台,所述电能计量可信平台包括五个架构,所述五个架构分别为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共识机制和数据架构,其中,业务架构用于联盟链管理与配置、公信查询、计量业务监管、供应商协同、大屏查询等子系统和对应功能,应用架构模块用于社会公众使用公众查询功能模块,绑定用户设备信息,进行证书查验与证书真伪查验,计量院与计量中心检定专责人员与对应领导组使用大屏查询功能与计量业务监管、联盟链管理与配置等功能,实现对整体计量相关业务与整体数据上链等数据的查看,并整体监管与协同,供应商使用供应商协同模块,主要使用供应商的样品和其他产品检定结果分析的查询和整改通知接收等,技术架构用于对智能合约安全审计,智能合约的加密,智能合约的规范设计,智能合约的形式化验证,共识机制模块用于,整个流程设计遵循“中台+微服务”技术架构,采用前后端分离开发框架,平台技术架构分为五层,自下而上分别是平台层、基础服务层、微服务层、微应用层和展现层,技术选型,主要从架构选型、开发技术、部署模式、中间件、数据库及开源软件等方面对技术路线进行设计,数据架构模块:根据业务需求以及技术验证,最终确认的数据接入方式为,离线数据使用数据中台数据集成组件DI完成接入,利用数据中台DataWorks组件,对于离线统计业务,先按照中台规范设计统一的数据模型,基于模型按照业务指标进行统计,将结果数据存放在项目RDS数据库,整个流程的部署分信息内网、信息外网两部分,其中信息内网在云下部署2台关系型数据库(ORACLE),3台虚拟机,信息外网在云上部署7台虚拟机(ECS),信息外网和信息内网之间部署安全隔离设备,数据需求方获取数据的方式可以采用大屏查询,大屏包含,中心屏、标准体系、监管服务、数据上链、数据安全、公众服务、供应商服务,公信查询包含,设备信息绑定、检定证书查询、证书真伪查验,供应商协同包含,首页看板、业务协同、数据基本服务、数据高级服务、权限分配。
进一度地,整个电能计量可信平台由阿里云平台的平台层组件构成,为上层提供底层技术能力支撑,基础服务层依托阿里云平台组件来构建通用服务能力,为微服务层提供基础服务支撑,微服务层根据业务的抽象和分类,构建了实现各种业务主要业务逻辑的微服务,并通过迭代和沉淀形成中台,提供业务快速响应能力,微应用层和展现层将业务能力以可视化的方式提供用户与系统的人机交互途径,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内网的2台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器,1台用于存储计量中心内网用户数据,1台用于给公众号和供应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3台虚拟机,1台用于接收内网服务请求,实现请求反向代理和分发,2台为后端服务器,分别为大屏和计量中心的后端服务,信息外网的7台虚拟机,3台为区块链节点服务器,1台为NGINX前置服务器,用以实现外网服务的请求和反向代理,3台为后端服务器,部署有公众号后端服务、供应商后端服务、公共服务、签章服务,整个可信平台包含一链一平台三服务架构,其中,一链指建设连接政府、电网公司以及上下流供应商的检测检定区块链网络信任体系,在政府、电网公司以及供应商等主体部署区块链节点服务,实现计量检测检定业务数据上链、存储与分发,一平台指可信综合能源质量检测检定平台,基于中心投运的标准量传在线管控系统和计量院建成的计量检测信息化系统为基础,接入全省电能计量机构资质、标准设备与检定人员资质、全过程标准量传及电能表检定数据,建设一个以电能为核心,重塑现有检测检定业务的泛互联网平台,三服务是指基于区块链网络存储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公众提供可信溯源查询服务,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计量数字化监管服务,为上下游供应商提供数据变现增值服务。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电能计量可信平台建立完成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安全度低和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并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上传至区块链,最终利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传输至数据需求方,避免了第三方恶意盗取硬盘等传输工具导致电能计量数据泄露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电能计量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同时能够避免对电能数据进行多次拷贝传输,提高了电能计量数据传输的效率。本发明实施例主要应用于对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共享的场景,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能够对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共享的装置或者设备,具体可以设置在客户端或者服务器一侧。
具体地,智能合约中记录有数据共享方、数据需求方的身份信息,首先基于所述身份信息对所述数据共享方和所述数据需求方的身份进行验证,若验证通过,则证明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电能数据可以上传至区块链中共享,同时验证通过,也能证明数据需求方可以在区块链中获取所述电能数据。
进一步地,电能计量数据的管理系统包括边缘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其中,边缘层用于对电力公司,监管机构,第三方节点,供应商(生产企业)等内容中的人员资质信息,检定证书等信息进行数据采集,网络层用于将监管机构,电力公司等标准计量相关的检定证书,检定人眼等数据,通过APN专网,安全接入数据中台,平台层用于依托于数据中台做数据集成,同步到可信平台,平台基于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实现数据在实际平台上应用,应用层用于以“开放共享、共建共赢”思路构建公众公信、标准量传、政府监管、生产质量、质量管控和数字工厂等服务体系,打造全域覆盖、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计量可信平台,基于此,电网公司中的各种电能计量数据均存储在可信平台中,通过授权登录可信平台,可以查询到所有电能计量数据,将查询到的电能计量数据拷贝出来,即可获取到所述电能计量数据,并采用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同时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与此同时,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中,最终调用所述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102、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共享方的加密秘钥和解密秘钥相同。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在获取电能计量数据之后,为了防止电能计量数据在共享过程中数据泄露,需要对所述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即采用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同时也需要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并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共同上传至区块链中,最终基于所述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给数据需求方,所述数据需求方会基于私钥,获取电能计量数据,避免了第三方恶意盗取硬盘等传输工具导致电能计量数据泄露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电能计量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同时能够避免对电能数据进行多次拷贝传输,提高了电能计量数据传输的效率。
103、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智能合约中记录有数据需求方对应的公钥和私钥对,为了进一步电能计量数据的安全性,需要对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的秘钥进行加密,此时智能合约将所述数据需求方的公钥下发下来,并利用下发的公钥对所述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并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中,最终基于所述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数据需求方,最终数据需求方根据记录在智能合约中的私钥,获取待共享的电能计量数据,由此通过将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同时对秘钥进行加密,之后再将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中进行传输,采用双重加密的方式,降低了电能数据中敏感数据泄露的风险。
104、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并利用回调函数调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在对所述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以及对秘钥进行加密后,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共同上传至区块链中,利用回调函数调用所述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以便开启数据共享通道,最终基于数据共享通道,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所述数据需求方获取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加密后的秘钥后,基于所述数据需求方的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的电能计量数据,由此通过对电能计量数据和秘钥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加密后的秘钥共同上传至区块链中,最终基于所述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数据需求方,避免了区块链上任意节点都能够看到敏感数据的情况,同时也能够避免第三方拦截所述电能计量数据的情况,降低了电能计量数据中敏感数据泄露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与目前将电能计量数据在线下借用硬盘等传输工具进行传输的方式相比,本发明通过获取数据共享方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并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与此同时,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最终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并利用回调函数调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由此通过对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并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上传至区块链,最终利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传输至数据需求方,避免了第三方恶意盗取硬盘等传输工具导致电能计量数据泄露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电能计量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同时能够避免对电能数据进行多次拷贝传输,提高了电能计量数据传输的效率。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说明上述对电能数据进行传输的过程,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细化和扩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201、获取数据共享方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区块链系统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是节点之间保证其电能数据一致性的关键,共识机制一旦受到攻击或者损坏,将对电能数据产生重大损坏,对区块链结构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们要考虑合理共识机制和算法的选择,以确保安全和攻破安全防御所付出的代价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联盟链是在可信任环境下运行的区块链,其具有能量消耗低,安全性较高的优点,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选择联盟链作为区块链,在选择合适的区块链后,还需要对构建好的智能合约进行安全审计,同时对所述智能合约进行形式化验证,验证通过后,对所述智能合约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智能合约上传至所述区块链中,在所述区块链中对所述智能合约进行解密,即所述区块链中存储的智能合约是解密后的智能合约,其中所述智能合约中还包括所述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传输代码,同时,所述数据共享方和所述数据需求方为了成为区块链中的节点,并在区块链中进行电能计量数据的传输,需要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中为数据共享方和数据需求方建立唯一的、可验证的数字身份,即节点准入机制,合理设置对等网络节点的连接数目、连接时长、地址列表大小、更新频率、更新机制、连接选择机制、异常检测机制等,同时在区块链网络中设置数据共享方和数据需求方自己对应的权限,其中,所述数据共享方和所述数据需求方对应区块链中的不同节点,当所述数据共享方和所述数据需求方需要在区块链上进行电能数据的传输时,首先进行数字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后,即可在区块链中行驶各自对应的权限。
进一步地,在构建好智能合约后,需要在可信平台中获取数据共享方的电能计量数据,并利用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同时对所述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之后将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加密后的秘钥共同上传至区块链中,最终执行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数据需求方,数据需求方根据所述公钥对应的私钥,获取所述电能计量数据。
进一步地,在获取电能计量数据之后,为了降低电能计量数据在区块量中的占用空间,需要去除所述电能计量数据中的重复数据,基于此,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各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各个字符;基于所述各个字符在其对应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中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各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特征向量;根据所述特征向量,计算所述各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中任意两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之间的余弦相似度;若所述余弦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将所述任意两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中的任意一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删除,得到去重后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具体地,其中,位置信息具体可以为各个字符在其对应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中的位置顺序,例如,一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为“设备1,型号:AKO1,厂家:江苏电子公司”,字符“设”对应的位置信息为1,字符“1”对应的位置信息为3,以此类推,能够确定各条行为数据中各个字符对应的位置信息。
具体地,首先通过Word2Vec等词嵌入方法将各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中的各个字符转化为字符向量,之后根据所述各个字符对应的位置信息,对各个字符进行编码,得到各个字符对应的位置编码,具体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各个字符对应的位置编码,
PE(pos,2i)=sin(pos/100002i/dmodel)
PE(pos,2i+1)=cos(pos/100002i/dmodel)
其中,PE为各个字符对应的位置编码,其维度与各个字符对应的字符向量维度相同,pos表示各个字符在其对应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中的位置,dmodel表示字符向量的维度,i表示字符向量的位置,上述公式表示在每个字符的字符向量的偶数位置添加sin变量,奇数位置添加cos变量,由此能够得到各个字符对应的位置编码,之后将各个字符对应的字符向量和位置编码相加,得到所述各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特征向量,之后计算所述各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中任意两条电能计量数据之间的余弦相似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18997870000111
其中,cos(θ)表示任意两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之间的余弦相似度,xi表示任意两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中的一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特征向量,yi表示另一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特征向量,n表示特征向量中的向量数量,由此按照上述计算公式能够计算各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中任意两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之间的余弦相似度,并判断所述余弦相似度是否大于预设相似度,若大于预设相似度,则说明所述任意两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为相似数据,则将所述相似数据中的任意一条数据删除,得到去除重复数据后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202、确定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存储地址。
具体地,在得到去除重复数据后的待共享电能数据后,为了保障去重后的待共享电能数据不被泄露,需要获取所述去重后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存储地址,并利用所述数据需求方的秘钥对所述存储地址进行加密,得到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加密后的存储地址,例如,所述去重后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存储地址为DATA1(D:)ksafe,则对DATA1(D:)ksafe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同时还需要对数据共享方的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并将加密后的存储地址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共同上传至区块链中,最终执行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数据需求方。
203、基于对称加密的方式,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对称秘钥对所述存储地址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对所述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采用对称加密的方式,即加密的秘钥和解密的秘钥相同,为了进一步保障去重后的待共享电能数据不被泄露,在获取去重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存储地址之后,需要对所述存储地址进行加密处理,具体可以采用对称加密的方式,利用数据共享方的对称秘钥对所述去重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存储地址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同时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对称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并将所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共同上传至区块链中。
204、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数据共享方的对称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为了防止数据共享方的对称秘钥泄露,在利用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存储地址进行加密后,还需要对所述秘钥进行加密,具体可以采用非对称加密的方式,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之后将所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共同上传至区块链,最终基于所述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基于所述公钥对应的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205、将所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并利用回调函数调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为了实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在区块链中的共享,在将所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之前,需要构建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智能合约,基于此,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所述数据共享方对应的身份信息,所述数据需求方对应的身份信息,以及所述数据传输代码,构建所述智能合约,并将所述智能合约上传至所述区块链。
具体地,首先确定数据共享方和所述数据需求方对应的身份信息,所述信息信息包括身份ID等信息,同时编写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数据共享代码,即数据传输代码,最终基于所述数据共享方对应的身份信息、所述数据需求方对应的身份信息和所述数据传输代码,构建所述智能合约,并将所述智能合约上传至区块链中。
进一步地,在将所述智能合约上传至区块链后,同时在将所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之前,需要基于所述智能合约中记录的身份信息,对所述数据共享方和所述数据需求方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才可以将所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其中,具体将所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的方法为:确定所述区块链中的数据上传接口;基于所述数据上传接口,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所述区块链。
具体地,为了实现数据的上传,区块链中均包含数据上传接口,即API,首先确定所述区块链对应的数据上传接口,之后将可信平台中的加密后的存储地址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通过所述数据上传接口上传至区块链的各个节点中,以此上传至区块链中数据便不可被篡改,最终利用回调函数调用所述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并执行所述数据传输代码来开启数据共享通道,最终实现将所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数据需求方,其中,所述数据需求方可以为社会公众、计量院与计量中心人员、电网对应的供应商等,最终所述数据方基于所述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其中,所述数据方基于所述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的方法为: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秘钥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秘钥;利用所述解密后的秘钥对所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存储地址;基于所述解密后的存储地址,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具体地,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所述公钥对应的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秘钥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秘钥,即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之后利用解密后的秘钥再对所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存储地址,最终基于解密后的存储地址,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与此同时,当数据需求方获取到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后,需要检查所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是否被损坏,即需要确定所获取到的电能计量数据时候为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基于此,所述方法包括:计算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以及所述数据需求方获取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判断所述第一哈希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二哈希值;若所述第一哈希值等于所述第二哈希值,则确定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未被损坏。
具体地,因为每条电能计量数据都对应唯一的哈希值,电能计量数据存在微小的变动,其对应的哈希值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数据需求方在获取电能计量数据后,需要计算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同时计算数据需求方获取到的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并判断所述第一哈希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二哈希值,若所述第一哈希值等于所述第二哈希值,则确定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未被损坏,若所述第二哈希值不等于所述第一哈希值,则确定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被损坏,此时需要检查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被损坏的原因,若是数据共享方故意损坏的,则数据共享方为过错方,并将此行为广播至区块链,并对数据共享方进行罚款,若是数据需求方故意损坏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则数据需求方为过错方,并将此行为广播至区块链,并对数据需求方进行罚款。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与目前将电能计量数据在线下借用硬盘等传输工具进行传输的方式相比,本发明通过获取数据共享方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并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与此同时,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最终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并利用回调函数调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由此通过对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并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上传至区块链,最终利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传输至数据需求方,避免了第三方恶意盗取硬盘等传输工具导致电能计量数据泄露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电能计量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同时能够避免对电能数据进行多次拷贝传输,提高了电能计量数据传输的效率。
进一步地,作为图1的具体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装置,如图3所示,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31、第一加密单元32、第二加密单元33和传输单元34。
所述获取单元31,可以用于获取数据共享方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所述第一加密单元32,可以用于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
所述第二加密单元33,可以用于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
所述传输单元34,可以用于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并利用回调函数调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为了将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中的重复数据去除,得到去重后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35、计算单元36和删除单元37。
所述确定单元35,可以用于确定各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各个字符。
所述确定单元35,具体可以用于基于所述各个字符在其对应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中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各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特征向量。
所述计算单元36,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特征向量,计算所述各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中任意两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之间的余弦相似度。
所述删除单元37,可以用于若所述余弦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将所述任意两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中的任意一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删除,得到去重后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为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所述第一加密单元32,包括第一确定模块321和加密模块322。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321,可以用于确定所述去重后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存储地址。
所述加密模块322,可以用于基于对称加密的方式,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对称秘钥对所述存储地址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321,具体可以用于将所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确定为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为了构建所述智能合约,所述装置还包括:构建单元38。
所述构建单元38,可以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共享方对应的身份信息,所述数据需求方对应的身份信息,以及所述数据传输代码,构建所述智能合约,并将所述智能合约上传至所述区块链。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为了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是区块链,所述传输单元34,包括第二确定模块341和上传模块342。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341,可以用于确定所述区块链中的数据上传接口。
所述上传模块342,可以用于基于所述数据上传接口,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所述区块链。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数据需求方为了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所述传输单元34,还包括解密模块343和获取模块344。
所述解密模块343,可以用于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秘钥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秘钥。
所述解密模块343,具体可以用于利用所述解密后的秘钥对所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存储地址。
所述获取模块344,可以用于基于所述解密后的存储地址,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为了确定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是否被损坏,所述装置还包括:判断单元39。
所述计算单元36,还可以用于计算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以及所述数据需求方获取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所述判断单元39,可以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哈希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二哈希值。
所述确定单元35,还可以用于若所述第一哈希值等于所述第二哈希值,则确定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未被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装置所涉及各功能模块的其他相应描述,可以参考图1所示方法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如图1所示方法,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数据共享方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并利用回调函数调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基于上述如图1所示方法和如图3所示装置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的实体结构图,如图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41、存储器42、及存储在存储器42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存储器42和处理器41均设置在总线43上所述处理器41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数据共享方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并利用回调函数调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获取数据共享方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并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与此同时,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最终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并利用回调函数调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由此通过对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并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上传至区块链,最终利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传输至数据需求方,避免了第三方恶意盗取硬盘等传输工具导致电能计量数据泄露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电能计量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同时能够避免对电能数据进行多次拷贝传输,提高了电能计量数据传输的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数据共享方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
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
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并利用回调函数调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数据共享方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各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各个字符;
基于所述各个字符在其对应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中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各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特征向量;
根据所述特征向量,计算所述各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中任意两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之间的余弦相似度;
若所述余弦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则将所述任意两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中的任意一条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删除,得到去重后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包括:
确定所述去重后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存储地址;
基于对称加密的方式,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对称秘钥对所述存储地址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
将所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确定为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数据共享方对应的身份信息,所述数据需求方对应的身份信息,以及所述数据传输代码,构建所述智能合约,并将所述智能合约上传至所述区块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包括:
确定所述区块链中的数据上传接口;
基于所述数据上传接口,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所述区块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包括:
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对所述加密后的秘钥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秘钥;
利用所述解密后的秘钥对所述加密后的存储地址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存储地址;
基于所述解密后的存储地址,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解密后的存储地址,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第一哈希值,以及所述数据需求方获取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判断所述第一哈希值是否等于所述第二哈希值;
若所述第一哈希值等于所述第二哈希值,则确定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未被损坏。
8.一种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数据共享方的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第一加密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对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
第二加密单元,用于利用数据需求方的公钥对所述数据共享方的秘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秘钥;
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上传至区块链,并利用回调函数调用区块链上智能合约中的数据传输代码,并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代码,将所述加密后的电能计量数据和所述加密后的秘钥传输至所述数据需求方,以便所述数据需求方根据私钥,获取所述待共享电能计量数据。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175777.6A 2022-02-24 2022-02-24 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Pending CN1146761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5777.6A CN114676192A (zh) 2022-02-24 2022-02-24 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5777.6A CN114676192A (zh) 2022-02-24 2022-02-24 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76192A true CN114676192A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71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5777.6A Pending CN114676192A (zh) 2022-02-24 2022-02-24 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7619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0484A (zh) * 2022-11-15 2023-01-06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适用能耗数据的安全联合计算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0484A (zh) * 2022-11-15 2023-01-06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适用能耗数据的安全联合计算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4708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及其身份认证方法
EP3610606B1 (en) Managing sensitive data elements in a blockchain network
US8321688B2 (en) Secure and private backup storage and processing for trusted computing and data services
CN102170440B (zh) 适用于存储云间数据安全迁移的方法
AU2019204712A1 (en) Managing sensitive data elements in a blockchain network
CN112131316B (zh) 应用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00318782A1 (en) Secure and private backup storage and processing for trusted computing and data services
CN105335667B (zh) 创新创意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证设备
JP2012518330A (ja) 高信頼なクラウド・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およびクラウド・サービスのフレームワーク
CN113326541A (zh)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云边协同多模式隐私数据流转方法
CN113486122A (zh) 数据共享方法和电子设备
He et al. T2L: A traceable and trustable consortium blockchain for logistics
CN114676192A (zh) 电能计量数据的共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Xiao et al. Blockchain‐based reliable image copyright protection
CN117009988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加密数据存储和查询方法
US11777745B2 (en) Cloud-side collaborative multi-mode private data circulation method based on smart contract
Ulybyshev Data Protection in Transit and at Rest with Leakage Detection
Gu et al. A Method of Data Distribution and Traceability Based on Blockchain
US20240171406A1 (en) Sharing security settings between entities using verifiable credentials
Liu et al. An anonymous blockchain-based logging system for cloud computing
Lakshminarasamma et al. A Study on Cloud Storage Architecture and Related Technical Issues
Qin et al. Blockchain‐based secure deduplication of encrypted data supporting client‐side semantically secure encryption without trusted third party
CN116684160A (zh) 一种公益诉讼数据安全共享与隐私保护方法和系统
Gapat et al. Securing data deduplication on hybrid cloud using asymmetric key algorithm
Ibrahim et al. Data Integrity for Dynamic Big Data in Cloud Storag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Critical Issu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