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6173B - 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66173B
CN114666173B CN202210578051.7A CN202210578051A CN114666173B CN 114666173 B CN114666173 B CN 114666173B CN 202210578051 A CN202210578051 A CN 202210578051A CN 114666173 B CN114666173 B CN 1146661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data
terminal
encry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80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66173A (zh
Inventor
张奇惠
王立峰
刘家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ise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ise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ise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ise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7805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661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66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6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66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6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30/00IoT infrastructure
    • G16Y30/10Security thereof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50Safety; Security of things, users, data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7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applying encryption by an intermediary, e.g. receiving clear information at the intermediary and encrypting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at the intermediary before forwar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关联的第三终端设备,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将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本方案,提高了传输系统间数据传输的灵活性,同时进一步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不对终端设备自身进行改动,节约了终端设备的硬件资源。

Description

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芯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也越来越频繁。而信息安全作为重要一环是必须考量的问题之一。尤其是针对特殊场景下的一些敏感信息,如用户交易账户信息、用户个人隐私数据等。
相关技术中,通过在终端设备内部使用安全芯片进行数据的存储和传输的加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信息安全的保护作用,但是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系统接入设备的增加以及各种不同设备功能的差异,如何高效、灵活且安全的进行数据的交互传输,是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提高了传输系统间数据传输的灵活性,同时进一步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不对终端设备自身进行改动,节约了终端设备的硬件资源。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
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关联的第三终端设备,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
将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终端设备。
可选的,在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之前,还包括:
建立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通信链路;
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关联存储。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包括:
通过预设的数据信息判断指令,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判断指令包括对数据长度、数据格式和数据内容的判断;
相应的,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判断指令确定出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关联的第三终端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标志位内容确定第三终端设备,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包括用户设备和服务器设备。
可选的,所述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包括:
获取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关联的加密密钥;
通过所述加密密钥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包括:
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类型,确定对应的加密算法;
通过所述加密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类型,确定对应的加密算法,包括:
如果所述第三终端为用户终端,则确定第一加密等级的加密算法;
如果所述第三终端为服务器设备,则根据所述服务器设备存储信息的安全等级和所述服务器的应用场景数据确定第二加密等级的加密算法。
第二方面,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信息;
信息确定模块,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
第一数据处理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第二数据处理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关联的第三终端设备,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将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终端设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设备,该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设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关联的第三终端设备,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将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本方案,提高了传输系统间数据传输的灵活性,同时进一步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不对终端设备自身进行改动,节约了终端设备的硬件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第一数据信息确定关联的第三终端设备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记录的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记录的第三终端设备的类型,确定对应的加密算法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可由中间设备执行,该中间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台式机等计算设备,本申请一实施例方案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是集成安全芯片的计算设备,如布置的区域内的物联网终端设备。中间设备与多个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内部局域网连接。中间设备对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如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信息,其中,该第一数据信息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需要传输至其它终端设备的数据。中间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信息后,对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进行判断。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包括:通过预设的数据信息判断指令,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判断指令包括对数据长度、数据格式和数据内容的判断。具体的,如通过数据信息判断指令确定出第一数据信息的长度、数据格式或数据内容之一满足预设条件时,即确定第一数据信息为加密数据信息。示例性的,预设条件可以是数据信息的长度符合预设字符串长度范围区间,数据格式满足预设字符串格式,数据内容对应的字符值满足设置的字符值范围等。
步骤S102、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出第一数据信息为加密数据信息时,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其中,在中间设备中记录存储有和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内部集成安全芯片,可对发送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如对第一数据信息使用内部集成的加密算法和密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的信息发送至中间设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也可发送非加密的数据信息至中间设备。
步骤S103、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关联的第三终端设备,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确定出第一数据信息为非加密数据信息时,则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关联的第三终端设备,在确定出第三终端设备后,中间设备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其中,该第三终端设备为区别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对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为不在同一内网的设备,即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内网发送数据至中间设备后,中间设备通过外网将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设备或第三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设备存储有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如公钥或私钥。即通过使用该密钥进行第一数据信息的加密。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数据信息确定关联的第三终端设备的方式可以是根据第一数据信息中记录的对端设备的ip地址、账号信息等确定唯一对应的第三终端设备。
对应的,在通过预设的数据信息判断指令,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的确定方式中,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包括: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判断指令确定出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
步骤S104、将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终端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设备对非加密的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后,发送至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其中,具体的加密算法可以是使用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或非对称加密算法,此处不做限定。
由上述可知,本方案提供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首先对接收到的终端设备的数据信息进行判断,根据是否为加密信息执行不同的数据传输过程,如果为加密信息则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由于预先记录了二者的关联关系,第二终端设备可以直接接收该加密信息并进行解密得到需求的数据。如果为非加密信息则通过中间设备进行加密,具体的加密过程基于对端的第三终端设备的情况进行实施,以实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在未建立通信连接并交换密钥的情况下,实现二者数据传输在外网下的加密安全传输,同时由于第一终端设备无需自行进行数据加密,提高了第一终端设备的信息处理效率,减少了其硬件资源消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之前,还包括:建立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通信链路;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关联存储。其中,具体的通信链路的建立过程可以是以中间设备作为中转设备,中间设备记录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为互相进行数据通信的设备,如在映射表中记录二者的映射关系,进行关联存储。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第一数据信息确定关联的第三终端设备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不同于前述实施例的描述,给出了另一种具体的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关联的第三终端设备的过程,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S201、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
步骤S202、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步骤S203、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标志位内容确定第三终端设备,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包括用户设备和服务器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终端设备可以是多个具体的终端,相应的根据类型的不同划分为用户设备和服务器设备。在第一数据信息中通过标志位的数据表征两种类型中的其中一种,示例性的,标志位数值为0代表服务器类型的第三终端设备,标志位数值为1代表用户设备类型的第三终端设备。
步骤S204、获取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关联的加密密钥,通过所述加密密钥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以第三终端设备为多个用户设备为例,用户设备如用户使用的手机设备,其通过内部集成的软件或系统软件具备数据加密解密功能,对于接收到的加密信息可通过内部存储的密钥进行解密,如中转设备使用公钥进行第一数据信息的加密,而多个用户设备内部存储有配对的私钥,用于实现对加密的第一数据信息的解密,实现对第一终端设备发送内容的解析获取,以执行后续的数据处理。
步骤S205、将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终端设备。
由上述可知,在进行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将第三终端设备进行用户设备和服务器设备的划分,且第三终端设备可以是多个具体的终端,如满足一定条件的多个用户设备,通过中转设备的控制实现第一终端设备和多个不同终端设备的加密数据的传输。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记录的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不同于前述实施例的描述,给出了另一种具体的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的过程,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S301、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
步骤S302、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步骤S303、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标志位内容确定第三终端设备,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包括用户设备和服务器设备。
步骤S304、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类型,确定对应的加密算法,通过所述加密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转设备在进行数据加密时,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类型,确定对应的加密算法,通过所述加密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即不同类型的第三终端设备对应不同的加密算法。
步骤S305、将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终端设备。
由上述可知,通过灵活的设置不同加密算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在保证信息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提高加密处理的灵活性,优化了数据传输、处理机制。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根据记录的第三终端设备的类型,确定对应的加密算法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具体的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类型,确定对应的加密算法的过程,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S401、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
步骤S402、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步骤S403、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标志位内容确定第三终端设备,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包括用户设备和服务器设备。
步骤S404、如果所述第三终端为用户终端,则确定第一加密等级的加密算法,如果所述第三终端为服务器设备,则根据所述服务器设备存储信息的安全等级和所述服务器的应用场景数据确定第二加密等级的加密算法,通过所述加密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给出了具体的不同加密算法的使用过程。具体的,如果所述第三终端为用户终端,则确定第一加密等级的加密算法。可选的,该第一加密等级的加密算法对应安全级别为薄弱、传统和基准;后续记录的第二加密等级的加密算法对应安全级别为标准、较高和超高。可选的,在进行具体的第二加密等级的加密算法的选取时,参考服务器设备存储信息的安全等级和所述服务器的应用场景数据进行确定。示例性的,可对服务器设备存储信息的安全等级进行对应等级的划分,包括标准、较高和超高,针对服务器的应用场景如针对数据交易则对应的安全等级为超高、针对账户信息的查询服务对应的安全等级为较高等。在服务器设备存储信息的安全等级以及服务器的应用场景对应的等级中选择较高一级所对应的算法作为最终的使用的加密算法。其中,不同的加密算法分别对应上述的薄弱、传统和基准,以及标准、较高和超高,具体的,如针对薄弱等级可以是DES、MD5算法;针对传统等级可以是RC4、SHA-1算法等;针对基准等级可以是3DES等;针对标准等级可以是AES-128算法等;针对较高等级可以是AES-192算法等;针对超高等级可以是AES-256算法等。
步骤S405、将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终端设备。
由上述可知,中间设备进行数据加密过程中,如果所述第三终端为用户终端,则确定第一加密等级的加密算法;如果所述第三终端为服务器设备,则根据所述服务器设备存储信息的安全等级和所述服务器的应用场景数据确定第二加密等级的加密算法,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的终端设备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加密算法的选择和适配,最大限度提高加密处理的灵活性,优化了数据传输、处理机制。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该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数据接收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如图5所示,该装置具体包括:数据接收模块101、信息确定模块102、第一数据处理模块103和第二数据处理模块104,其中,
数据接收模块101,配置为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信息;
信息确定模块102,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
第一数据处理模块103,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第二数据处理模块104,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关联的第三终端设备,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将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终端设备。
由上述方案可知,通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关联的第三终端设备,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将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终端设备。本方案,提高了传输系统间数据传输的灵活性,同时进一步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不对终端设备自身进行改动,节约了终端设备的硬件资源。相应的,上述模块对应的执行的功能分别如下: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之前,还包括:
建立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通信链路;
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关联存储。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包括:
通过预设的数据信息判断指令,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判断指令包括对数据长度、数据格式和数据内容的判断;
相应的,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判断指令确定出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关联的第三终端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标志位内容确定第三终端设备,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包括用户设备和服务器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包括:
获取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关联的加密密钥;
通过所述加密密钥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包括:
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类型,确定对应的加密算法;
通过所述加密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类型,确定对应的加密算法,包括:
如果所述第三终端为用户终端,则确定第一加密等级的加密算法;
如果所述第三终端为服务器设备,则根据所述服务器设备存储信息的安全等级和所述服务器的应用场景数据确定第二加密等级的加密算法。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设备包括处理器201、存储器202、输入装置203和输出装置204;设备中处理器2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201为例;设备中的处理器201、存储器202、输入装置203和输出装置204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存储器202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2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输入装置2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20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
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关联的第三终端设备,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
将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终端设备。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 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方法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法中的步骤,例如,所述计算机设备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实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6)

1.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其中,包括通过预设的数据信息判断指令,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判断指令包括对数据长度、数据格式和数据内容的判断;
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其中,包括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判断指令确定出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关联的第三终端设备,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其中,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标志位内容确定第三终端设备,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包括用户设备和服务器设备;如果所述第三终端为用户终端,则确定第一加密等级的加密算法;如果所述第三终端为服务器设备,则根据所述服务器设备存储信息的安全等级和所述服务器的应用场景数据确定第二加密等级的加密算法;通过所述加密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
将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终端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之前,还包括:
建立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通信链路;
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关联存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包括:
获取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关联的加密密钥;
通过所述加密密钥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
4.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配置为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信息;
信息确定模块,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其中,包括通过预设的数据信息判断指令,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信息是否为加密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信息判断指令包括对数据长度、数据格式和数据内容的判断;
第一数据处理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查询和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数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第二数据处理模块,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的判断结果,其中,包括根据所述数据信息判断指令确定出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不为加密数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确定关联的第三终端设备,根据记录的所述第三终端设备的加密信息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其中,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息中的标志位内容确定第三终端设备,所述第三终端设备包括用户设备和服务器设备;如果所述第三终端为用户终端,则确定第一加密等级的加密算法;如果所述第三终端为服务器设备,则根据所述服务器设备存储信息的安全等级和所述服务器的应用场景数据确定第二加密等级的加密算法;通过所述加密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一加密信息,将所述第一加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三终端设备。
5.一种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
6.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
CN202210578051.7A 2022-05-26 2022-05-26 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6661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8051.7A CN114666173B (zh) 2022-05-26 2022-05-26 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8051.7A CN114666173B (zh) 2022-05-26 2022-05-26 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6173A CN114666173A (zh) 2022-06-24
CN114666173B true CN114666173B (zh) 2022-10-18

Family

ID=82038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8051.7A Active CN114666173B (zh) 2022-05-26 2022-05-26 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6617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8796A (zh) * 2017-07-28 2017-12-22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0266641A (zh) * 2019-05-13 2019-09-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信息读取方法及装置
CN114422134A (zh) * 2021-12-23 2022-04-29 山东浪潮工业互联网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4143A (zh) * 2014-11-24 2015-03-04 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设备与物联网服务器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846683A (zh) * 2016-09-20 2018-03-27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接入点基于类型的上行数据加密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370735A (zh) * 2017-07-19 2017-11-21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中继器数据的分时段加密方法及装置
CN113872755A (zh) * 2020-06-30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密钥交换方法及装置
CN113992427B (zh) * 2020-12-23 2023-08-25 技象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基于相邻节点的数据加密发送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8796A (zh) * 2017-07-28 2017-12-22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0266641A (zh) * 2019-05-13 2019-09-2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信息读取方法及装置
CN114422134A (zh) * 2021-12-23 2022-04-29 山东浪潮工业互联网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6173A (zh) 2022-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26980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JP2661793B2 (ja) キー管理交渉プロトュルの自動呼出しを有する分散情報システム
US9219709B2 (en) Multi-wrapped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CN115208705B (zh) 基于链路数据自适应调整的加密解密方法及装置
CN111510919A (zh) 网络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13923655B (zh) 基于相邻节点的数据解密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4531239B (zh) 多加密密钥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5208697A (zh) 基于攻击行为的自适应数据加密方法及装置
CN107872315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智能终端
CN113992427B (zh) 基于相邻节点的数据加密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789008B (zh) 对可共享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666173B (zh) 基于中间设备的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915503A (zh) 基于安全芯片的数据流拆分处理加密方法及安全芯片装置
CN113489706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21919A (zh) Ssl协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96730A (zh) 一种数据加解密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0275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118210B (zh) 一种认证密钥配置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431846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4039723A (zh) 一种共享密钥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72715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994078A (zh) 局域网内的信息发送、获取方法及装置、信息处理系统
CN115208569B (zh) 密钥动态分配的加密解密方法及装置
CN115001716B (zh) 教育一体机的网络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和教育一体机
WO2024109874A1 (zh) 一种机顶盒连网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