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9873A - 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9873A
CN114649873A CN202210323232.5A CN202210323232A CN114649873A CN 114649873 A CN114649873 A CN 114649873A CN 202210323232 A CN202210323232 A CN 202210323232A CN 114649873 A CN114649873 A CN 114649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water vehicle
charging device
electric energy
charging
ccd camer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232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訾振豪
夏涛
王宇晗
马家辉
贝静雯
张小亮
李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3232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498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49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987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其中系统包括发电装置、水下航行器、充电装置和耦合线圈;水下航行器包括视觉控制模块、运动控制模块、效率控制模块、降压整流电路和蓄电池;充电装置包括灯光引导模块、通信模块和输出控制模块;耦合线圈包括绕设在充电装置上的电能发射线圈和绕设在水下航行器上的电能接收线圈;发电装置电连接电能发射线圈。本发明以水下航行器与充电装置精准对接提升电磁耦合系数为基础,水下航行器一侧采用降压转换器优化等效负载电阻,利用估算的耦合系数,确定最佳等效负载电阻和相应的降压转换器占空比,实现充电效率提升。

Description

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深海活动的发展,水下航行器在海洋安全、海洋经济与科学、海洋考古、救援与军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水下航行器是一种智能运动平台,可以在真实的海洋环境中依靠遥控或自主安全导航,完成管道检测、环境监测、水下搜救、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等多种任务。
为了满足上述需求,需要水下航行器具有长时间续航和便捷充电的能力,通常采用非接触式的无线充电技术。但对于航行器的水下无线充电过程,水下航行器总是受到洋流等干扰的影响,电能发射线圈与电能接收线圈无法保持相对稳定位置来取得最佳的传输效率,导致充电速度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电装置、水下航行器、充电装置和耦合线圈;
所述水下航行器包括视觉控制模块、运动控制模块、效率控制模块、降压整流电路和蓄电池;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灯光引导模块、通信模块和输出控制模块;所述耦合线圈包括绕设在充电装置上的电能发射线圈和绕设在水下航行器上的电能接收线圈;所述发电装置电连接所述电能发射线圈;
所述视觉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充电装置相对水下航行器的位置坐标;所述运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充电装置相对水下航行器的位置调整水下航行器相对于充电装置的位置和角度;所述效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模块传输的数据,确定降压整流电路输出的等效负载电阻和相应降压转换器占空比;所述灯光引导模块用于引导水下航行器与充电装置对接;所述输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采集的负载电压反馈误差,对负载电压调节和降压转换器进行开关控制;所述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传递至电能发射线圈;所述电能接收线圈与电能发射线圈通过强磁耦合产生变化电流;变化电流通过所述降压整流电路传递至电池端为蓄电池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视觉控制模块采用安装在水下航行器机头中部的CCD摄像头获取连续的图像,以确定充电装置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运动控制模块包括坐标定位块、方向判断块、深度定位块和电机驱动块;
所述坐标定位块用于根据CCD摄像头获取连续的图像,得到水下航行器相对于充电装置的位置;
所述方向判断块用于根据水下航行器相对于充电装置的位置,调整水下航行器相对于充电装置的位置和角度;
所述深度定位块用于获取充电装置的相对于水下航行器的深度;
所述电机驱动块用于推动水下航行器到达充电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能发射线圈的半径比电能接收线圈的半径大150mm。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包括:
建立地球坐标系、CCD摄像头坐标系、CCD图像坐标系和水下航行器坐标系;
设M′为充电装置的位置,充电装置的位置在地球坐标系中的坐标为M′(XE,YE,ZE);设CCD摄像头的光轴在CCD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为(y0,z0);充电装置在CCD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为m(y,z);其中: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21
其中,XW、YW、ZW和原点构成CCD摄像头坐标系;f为CCD摄像头的焦距;其中sy和sz分别为CCD摄像头在水下航行器坐标系的v轴和w轴上的尺度因子,即为水平与垂直距离上CCD图像的像素大小尺度;
假设CCD摄像头在静态环境中以平动速度vW=(uc,vc,wc),角速度ωW=(p,q,r)运动;其中,uc,vc,wc分别表示CCD摄像头的纵向速度,横向速度和垂向速度,p,q,r分别表示CCD摄像头横摇角速度,纵摇角速度和艏摇角速度,则充电装置关于CCD摄像头坐标系的速度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22
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23
其中,M″为充电装置在CCD摄像头坐标系上的位置坐标;
用水下航行器的运动状态来表示CCD摄像头的运动状态;
水下航行器的速度v=(u,v,w),vc=v+w×r,对于CCD摄像头: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31
其中,r=(L,0,0);u、v和w分别表示水下航行器在水下航行器坐标系中的纵向速度、横向速度和垂向速度;L为CCD摄像头相对于水下航行器坐标的纵向偏移距离;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充电装置在CCD图像坐标系的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速度: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32
其中,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33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34
分别为y和z的一阶导数,表示充电装置在CCD图像坐标系的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速度;
通过控制水下航行器的垂直面和水平面运动,在垂直面和水平面上引入两个线性运动方程,其线性运动方程可以简化为: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35
其中,Iyy和Izz均为航行器的转动惯量;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36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37
为欧拉角姿态向量的导数;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38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39
是附加的质量项;Mq和Nr是线性化阻力项;Mθ是静水压恢复项;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310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311
分别为水下航行器垂直面和水平面上的运动速度;Δfq和Δfr为建模误差和模型不确定因素;δs和δr是鳍角,为水下航行器的控制输入;
根据m(y,z)和水下航行器的角度分量q,r,θ,ψ构建状态方程: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312
x={y,z,q,r,θ,ψ}T
u={δsδr}T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41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42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43
其中,x(t)为输入变量矩阵,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44
为x(t)的导数;u为鳍角矩阵;A(t)为系统矩阵;B为大概工作速度矩阵;d(t)为干扰常向量矩阵;
构建在k个步长上的离散时间状态方程:
x(k+1)=Φ(k)x(k)+Γu(k)+d(k);
y(k)=Cx(k)+w(k);
其中,Φ(k)∈P6×6是第k个时间步长的过渡矩阵;Γ∈T6×2是信息矩阵;C=G6×6,d(k)∈H6是系统干扰量;w(k)∈Z6是第k个时间步长测量中的白噪声量;x(k)是第k个时间步长的状态变量;u(k)是输入信号;y(k)是输出信号;
用第k步的位置y(k)和z(k)来确定Φ(k);z(k)为关于CCD图像坐标系的z轴方向的输出信号,d(k)为短采样周期内的常数向量;
构建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型:
(A0+A1(k)q-1+A2(k)q-2)y(k)=Γu(k-1)-Γu(k-2)+n(k);
其中A0=I,A1(k)=-I-Φ(k),A2(k)=Φ(k),均为系数矩阵;I为单位矩阵;n(k)是测量干扰和建模误差的向量;
将y(k+1)转化为yD(k+1)和所用控制力的数量折中,构建代价函数:
J(k+1)={[y(k+1)-yD(k+1)]TQ[y(k+1)-yD(k+1)]+u(k)TLuu(k)};
其中,yD(k+1)是充电装置在CCD图像坐标系上的期望位置以及水下航行器超前一步预测控制的输出信号;Q和Lu分别是图像误差和控制输入的加权矩阵;
取J(k+1)关于控制向量u(k)的导数,并使J(k+1)求导为零,使代价函数式J(k+1)最小,从而推导出控制律,将u(k)简化为:
u(k)=-(ΓTQΓ+Lu)-1TQ{-A1(k)y(k)-A2(k)y(k-1)-yD(k+1)-u(k-1)}];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充电装置的估计深度: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51
其中,充电装置的入口为圆形入口,圆形入口上均匀设置有四个灯,h为相邻两个灯之间的距离;h′为测得的相邻两灯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52
为充电装置的估计深度;
得到控制率: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53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构建水下航行器充电时的KVL方程: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54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55
其中,ω为充电电路的角频率;M为电能发射线圈和电能接收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j为虚数单位;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61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62
分别为充电装置逆变器输出电压相量、充电装置逆变器输出电流相量和水下航行器充电电流相量;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63
为电能发射线圈的阻抗;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64
为电能接收线圈的阻抗;r1、L1和C1分别为电能发射线圈的内阻、电感和电容;r2、L2和C2分别为电能接收线圈的内阻、电感和电容;R为电能接收线圈一侧的等效电阻,由充电装置和水下航行器组成的充电系统的负载由位于电能接收线圈一侧的整流器之后的电阻等效;
负载电阻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65
其中VL和PL分别为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
等效电阻R为: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66
充电系统的输入阻抗zin为: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67
系统的输入阻抗可以用它的实部和虚部来表示,即:
zin=Rin+jXin
其中Rin和Xin是充电系统的输入电阻和输入电抗;
充电系统的效率为: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68
充电系统的输入功率因数为: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69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最佳负载等效电阻: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71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72
其中,ROptimum为最佳负载电阻;ωr为充电系统的角共振频率;
采用降压转换器,降压电能发射线圈一侧的电阻Rreferred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73
其中,DBuck是降压转换器的占空比;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耦合系数:
V1=r1i1rMi2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74
其中,V1和i1分别为电能发射线圈一侧的逆变器输出电压、逆变器输出电流;i2为电能接收线圈一侧电流的大小;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耦合系数K: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75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高频输出电压的方均根值: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76
其中,DInverter是逆变器的占空比,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77
是主直流链路的电压;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降压转换器的占空比: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78
其中,fr为谐振频率;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负载电阻: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081
其中,VL和IL分别为实测的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其中系统包括发电装置、水下航行器、充电装置和耦合线圈;所述水下航行器包括视觉控制模块、运动控制模块、效率控制模块、降压整流电路和蓄电池;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灯光引导模块、通信模块和输出控制模块;所述耦合线圈包括绕设在充电装置上的电能发射线圈和绕设在水下航行器上的电能接收线圈;所述发电装置电连接所述电能发射线圈;所述视觉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充电装置相对水下航行器的位置坐标;所述运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充电装置相对水下航行器的位置调整水下航行器相对于充电装置的位置和角度;所述效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模块传输的数据,确定降压整流电路输出的等效负载电阻和相应降压转换器占空比;所述灯光引导模块用于引导水下航行器与充电装置对接;所述输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采集的负载电压反馈误差,对负载电压调节和降压转换器进行开关控制;所述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传递至电能发射线圈;所述电能接收线圈与电能发射线圈通过强磁耦合产生变化电流;变化电流通过所述降压整流电路传递至电池端为蓄电池充电。本发明以水下航行器与充电装置精准对接提升电磁耦合系数为基础,水下航行器一侧采用降压转换器优化等效负载电阻,利用估算的耦合系数,确定最佳等效负载电阻和相应的降压转换器占空比,实现充电效率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下航行器及CCD摄像头采用的坐标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C-DC降压整流电路二次侧优化拓扑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系统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发明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前”、“后”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部分提供一种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电装置、水下航行器、充电装置和耦合线圈。
所述水下航行器包括视觉控制模块、运动控制模块、效率控制模块、降压整流电路和蓄电池;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灯光引导模块、通信模块和输出控制模块;所述耦合线圈包括绕设在充电装置上的电能发射线圈和绕设在水下航行器上的电能接收线圈;所述发电装置电连接所述电能发射线圈。
所述视觉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充电装置相对水下航行器的位置坐标;所述运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充电装置相对水下航行器的位置调整水下航行器相对于充电装置的位置和角度;所述效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模块传输的数据,确定降压整流电路输出的等效负载电阻和相应降压转换器占空比;所述灯光引导模块用于引导水下航行器与充电装置对接;所述输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采集的负载电压反馈误差,对负载电压调节和降压转换器进行开关控制;所述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传递至电能发射线圈;所述电能接收线圈与电能发射线圈通过强磁耦合产生变化电流;变化电流通过所述降压整流电路传递至电池端为蓄电池充电。
可选的,所述视觉控制模块采用安装在水下航行器机头中部的CCD摄像头获取连续的图像,以确定充电装置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运动控制模块包括坐标定位块、方向判断块、深度定位块和电机驱动块;
所述坐标定位块用于根据CCD摄像头获取连续的图像,得到水下航行器相对于充电装置的位置。
所述方向判断块用于根据水下航行器相对于充电装置的位置,调整水下航行器相对于充电装置的位置和角度。
所述深度定位块用于获取充电装置的相对于水下航行器的深度,并根据水下航行器相对于充电装置的位置和充电装置的相对于水下航行器的深度计算水下航行器的控制律。
所述电机驱动块用于根据水下航行器的控制律推动水下航行器到达充电装置。
可选的,所述电能发射线圈的半径比电能接收线圈的半径大150mm,其中电能发射线圈的半径为350mm,电能接收线圈的半径为200mm。
本发明实施例部分还提供一种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包括:
如图2所示,建立地球坐标系、CCD摄像头坐标系、CCD图像坐标系和水下航行器坐标系;
设M′为充电装置的位置,充电装置的位置在地球坐标系中的坐标为M′(XE,YE,ZE);设CCD摄像头的光轴在CCD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为(y0,z0);充电装置在CCD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为m(y,z);其中: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01
其中,XW、YW、ZW和原点构成CCD摄像头坐标系;f为CCD摄像头的焦距;其中sy和sz分别为CCD摄像头在水下航行器坐标系的v轴和w轴上的尺度因子,即为水平与垂直距离上CCD图像的像素大小尺度;
假设CCD摄像头在静态环境中以平动速度vW=(uc,vc,wc),角速度ωW=(p,q,r)运动;其中,uc,vc,wc分别表示CCD摄像头的纵向速度,横向速度和垂向速度,p,q,r分别表示CCD摄像头横摇角速度,纵摇角速度和艏摇角速度,则充电装置关于CCD摄像头坐标系的速度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04
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02
其中,M″为充电装置在CCD摄像头坐标系上的位置坐标;
用水下航行器的运动状态来表示CCD摄像头的运动状态;
水下航行器的速度v=(u,v,w),vc=v+w×r,对于CCD摄像头: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03
其中,r=(L,0,0);u、v和w分别表示水下航行器在水下航行器坐标系中的纵向速度、横向速度和垂向速度;L为CCD摄像头相对于水下航行器坐标的纵向偏移距离;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充电装置在CCD图像坐标系的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速度: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11
其中,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12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13
分别为y和z的一阶导数,表示充电装置在CCD图像坐标系的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速度;
通过控制水下航行器的垂直面和水平面运动,在垂直面和水平面上引入两个线性运动方程,其线性运动方程可以简化为: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14
其中,Iyy和Izz均为航行器的转动惯量;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15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16
为欧拉角姿态向量的导数;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17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18
是附加的质量项;Mq和Nr是线性化阻力项;Mθ是静水压恢复项;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19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110
分别为水下航行器垂直面和水平面上的运动速度;Δfq和Δfr为建模误差和模型不确定因素;δs和δr是鳍角,为水下航行器的控制输入;
假设航行器的横向速度未知,投影点的位置y,z在处理拍摄图像间的时间间隔内缓慢变化,由投影位置y,z以及航行器的角度分量q,r,θ,ψ变量组成的状态方程,引入数学模型根据m(y,z)和水下航行器的角度分量q,r,θ,ψ构建状态方程: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111
x={y,z,q,r,θ,ψ}T
u={δsδr}T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21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22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23
其中,x(t)为输入变量矩阵,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24
为x(t)的导数;u为鳍角矩阵;A(t)为系统矩阵;B为大概工作速度矩阵;d(t)为干扰常向量矩阵;
构建在k个步长上的离散时间状态方程:
x(k+1)=Φ(k)x(k)+Γu(k)+d(k);
y(k)=Cx(k)+w(k);
其中,Φ(k)∈P6×6是第k个时间步长的过渡矩阵;Γ∈T6×2是信息矩阵;C=G6×6,d(k)∈H6是系统干扰量;w(k)∈Z6是第k个时间步长测量中的白噪声量;x(k)是第k个时间步长的状态变量;u(k)是输入信号;y(k)是输出信号;
用第k步的位置y(k)和z(k)来确定Φ(k);z(k)为关于CCD图像坐标系的z轴方向的输出信号,d(k)为短采样周期内的常数向量;
构建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型:
(A0+A1(k)q-1+A2(k)q-2)y(k)=Γu(k-1)-Γu(k-2)+n(k);
其中A0=I,A1(k)=-I-Φ(k),A2(k)=Φ(k),均为系数矩阵;I为单位矩阵;n(k)是测量干扰和建模误差的向量;
将y(k+1)转化为yD(k+1)和所用控制力的数量折中,构建代价函数:
J(k+1)={[y(k+1)-yD(k+1)]TQ[y(k+1)-yD(k+1)]+u(k)TLuu(k)};
其中,yD(k+1)是充电装置在CCD图像坐标系上的期望位置以及水下航行器超前一步预测控制的输出信号;Q和Lu分别是图像误差和控制输入的加权矩阵;
取J(k+1)关于控制向量u(k)的导数,并使J(k+1)求导为零,使代价函数式J(k+1)最小,从而推导出控制律,将u(k)简化为:
u(k)=-(ΓTQΓ+Lu)-1TQ{-A1(k)y(k)-A2(k)y(k-1)-yD(k+1)-u(k-1)}];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充电装置的估计深度: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31
其中,充电装置的入口为圆形入口,圆形入口上均匀设置有四个灯,h为相邻两个灯之间的距离;h′为测得的相邻两灯间的距离;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32
为充电装置的估计深度;
得到控制率: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33
可选的,为了使水下无线充电效率最大化,采用了一种DC-DC降压整流电路,如图3所示,由于对高频率传输速率和高效率的要求,对电源的频率要求较高,将充电平台的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并对系统的直流链路充电。链路的直流电压通过桥式逆变器进一步转化为高频电压。补偿电路使系统在其谐振频率附近工作,因此,可以实现增加传输功率和系统的效率。
高频电压由二次侧桥式整流器整流,整流前的高频输出电压用Vout表示,通过使用开关S,输送的电源可以为蓄电池充电或直接为电机驱动充电。
构建水下航行器充电时的KVL方程: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41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42
其中,ω为充电电路的角频率;M为电能发射线圈和电能接收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j为虚数单位;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43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44
分别为充电装置逆变器输出电压相量、充电装置逆变器输出电流相量和水下航行器充电电流相量;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45
为电能发射线圈的阻抗;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46
为电能接收线圈的阻抗;r1、L1和C1分别为电能发射线圈的内阻、电感和电容;r2、L2和C2分别为电能接收线圈的内阻、电感和电容;R为电能接收线圈一侧的等效电阻,由充电装置和水下航行器组成的充电系统的负载由位于电能接收线圈一侧的整流器之后的电阻等效;
负载电阻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47
其中VL和PL分别为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
等效电阻R为: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48
充电系统的输入阻抗zin为: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49
系统的输入阻抗可以用它的实部和虚部来表示,即:
zin=Rin+jXin
其中Rin和Xin是充电系统的输入电阻和输入电抗;
充电系统的效率为: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410
充电系统的输入功率因数为: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51
效率是系统互感、工作频率和负载等效电阻的函数。为了实现水下无线充电传输效率最大化,将二次共振频率视为最佳频率如果一次侧和二次侧共振频率相同,在这个共同频率下的工作会导致系统的单位功率因数(UPF)。采用系统的全部功率传输能力,对于不同的耦合系数,最大效率取决于系统的共振频率。此外,负载电阻也会影响效率,而最佳频率对不同电阻是相同的。因此,为了使系统更有效地运行,在二次侧使用DC-DC降压转换器来优化整流器的等效负载电阻,如图3所示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最佳负载等效电阻: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52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53
其中,ROptimum为最佳负载电阻;ωr为充电系统的角共振频率;
采用降压转换器,降压电能发射线圈一侧的电阻Rreferred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54
其中,DBuck是降压转换器的占空比;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耦合系数:
V1=r1i1rMi2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55
其中,V1和i1分别为电能发射线圈一侧的逆变器输出电压、逆变器输出电流;i2为电能接收线圈一侧电流的大小;i1和i2由传感器测量。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耦合系数K: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56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高频输出电压的方均根值: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61
其中,DInverter是逆变器的占空比,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62
是主直流链路的电压。
无线充电系统连接到蓄电池或直接驱动电机。因此必须调节水下无线充电系统的负载电压以确报系统正常运行。在此通过控制逆变器的占空比来初始化电压调节。如图4所示,从电压命令中减去负载电压传感器的反馈,然后将误差应用于PI控制器,PI控制器得到逆变器的占空比DInverter作为PWM调制器的输出信号给四只开关功率MOSFETS1-S4开关信号,以改变逆变器的占空比,从而使负载电压达到参考电压。
为了使水下无线充电效率达到最大,通过降压转换器的开关控制优化整流器的输出负载电阻,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降压转换器的占空比: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63
其中,fr为谐振频率;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负载电阻:
Figure BDA0003572515590000164
其中,VL和IL分别为实测的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估计器将耦合系数提供给负载优化块。然后,负载优化块将计算出的DBuck作为PWM开关子系统的参考,以便应用于降压转换器上。需要注意的是,所提出的系统对负载电阻有局限性。由于采用的是降压转换器,因此有一定的限制。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磁耦合线圈的电能发射线圈缠绕在充电装置的通道上,电能接收线圈缠绕在水下航行器上,两线圈半径之差为150mm,当水下航行器驶入充电装置通道底端,此时两线圈的位置恰好实现耦合系数提升,使水下无线充电传输效率达到最大,保证水下无线充电的充电效率。
采用CCD摄像头的视觉处理,在优化一步预测控制的基础上,通过CCD摄像头图像处理、离散时间状态方程及最小化代价函数来实现水下航行器的控制方法,使水下航行器精准对接充电装置,实现电磁耦合系数提升,解决洋流及模型不确定的影响下,水下无线充电效率低的问题。
效率控制模块中DC-DC降压整流电路通过二次侧使用DC-DC降压转换器来优化整流器的等效负载电阻,通过使用近似互感估算法所得的耦合系数和计算的负载电阻,效率控制器确定最佳等效负载电阻和相应的降压转换器占空比,实现充电效率提升。
输出控制模块根据根据采集的负载电压反馈误差,对负载电压调节及降压转换器开关控制,在模型不确定性、系统参数变化、外部干扰等方面具有优良的品质特性,实现水下无线充电达到最大效率。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装置、水下航行器、充电装置和耦合线圈;
所述水下航行器包括视觉控制模块、运动控制模块、效率控制模块、降压整流电路和蓄电池;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灯光引导模块、通信模块和输出控制模块;所述耦合线圈包括绕设在充电装置上的电能发射线圈和绕设在水下航行器上的电能接收线圈;所述发电装置电连接所述电能发射线圈;
所述视觉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充电装置相对水下航行器的位置坐标;所述运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充电装置相对水下航行器的位置调整水下航行器相对于充电装置的位置和角度;所述效率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通信模块传输的数据,确定降压整流电路输出的等效负载电阻和相应降压转换器占空比;所述灯光引导模块用于引导水下航行器与充电装置对接;所述输出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采集的负载电压反馈误差,对负载电压调节和降压转换器进行开关控制;所述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传递至电能发射线圈;所述电能接收线圈与电能发射线圈通过强磁耦合产生变化电流;变化电流通过所述降压整流电路传递至电池端为蓄电池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控制模块采用安装在水下航行器机头中部的CCD摄像头获取连续的图像,以确定充电装置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控制模块包括坐标定位块、方向判断块、深度定位块和电机驱动块;
所述坐标定位块用于根据CCD摄像头获取连续的图像,得到水下航行器相对于充电装置的位置;
所述方向判断块用于根据水下航行器相对于充电装置的位置,调整水下航行器相对于充电装置的位置和角度;
所述深度定位块用于获取充电装置的相对于水下航行器的深度;
所述电机驱动块用于推动水下航行器到达充电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发射线圈的半径比电能接收线圈的半径大150mm。
5.一种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包括:
建立地球坐标系、CCD摄像头坐标系、CCD图像坐标系和水下航行器坐标系;
设M′为充电装置的位置,充电装置的位置在地球坐标系中的坐标为M′(XE,YE,ZE);设CCD摄像头的光轴在CCD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为(y0,z0);充电装置在CCD图像坐标系中的坐标为m(y,z);其中: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21
其中,XW、YW、ZW和原点构成CCD摄像头坐标系;f为CCD摄像头的焦距;其中sy和sz分别为CCD摄像头在水下航行器坐标系的v轴和w轴上的尺度因子,即为水平与垂直距离上CCD图像的像素大小尺度;
假设CCD摄像头在静态环境中以平动速度vW=(uc,vc,wc),角速度ωW=(p,q,r)运动;其中,uc,vc,wc分别表示CCD摄像头的纵向速度,横向速度和垂向速度,p,q,r分别表示CCD摄像头横摇角速度,纵摇角速度和艏摇角速度,则充电装置关于CCD摄像头坐标系的速度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22
表示为: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23
其中,M″为充电装置在CCD摄像头坐标系上的位置坐标;
用水下航行器的运动状态来表示CCD摄像头的运动状态;
水下航行器的速度v=(u,v,w),vc=v+w×r,对于CCD摄像头: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24
其中,r=(L,0,0);u、v和w分别表示水下航行器在水下航行器坐标系中的纵向速度、横向速度和垂向速度;L为CCD摄像头相对于水下航行器坐标的纵向偏移距离;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充电装置在CCD图像坐标系的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速度: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25
其中,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26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27
分别为y和z的一阶导数,表示充电装置在CCD图像坐标系的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速度;
通过控制水下航行器的垂直面和水平面运动,在垂直面和水平面上引入两个线性运动方程,其线性运动方程可以简化为: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31
其中,Iyy和Izz均为航行器的转动惯量;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32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33
为欧拉角姿态向量的导数;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34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35
是附加的质量项;Mq和Nr是线性化阻力项;Mθ是静水压恢复项;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36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37
分别为水下航行器垂直面和水平面上的运动速度;Δfq和Δfr为建模误差和模型不确定因素;δs和δr是鳍角,为水下航行器的控制输入;
根据m(y,z)和水下航行器的角度分量q,r,θ,ψ构建状态方程: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38
x={y,z,q,r,θ,ψ}T
u={δsδr}T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39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310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41
其中,x(t)为输入变量矩阵,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42
为x(t)的导数;u为鳍角矩阵;A(t)为系统矩阵;B为大概工作速度矩阵;d(t)为干扰常向量矩阵;
构建在k个步长上的离散时间状态方程:
x(k+1)=Φ(k)x(k)+Γu(k)+d(k);
y(k)=Cx(k)+w(k);
其中,Φ(k)∈P6×6是第k个时间步长的过渡矩阵;Γ∈T6×2是信息矩阵;C=G6×6,d(k)∈H6是系统干扰量;w(k)∈Z6是第k个时间步长测量中的白噪声量;x(k)是第k个时间步长的状态变量;u(k)是输入信号;y(k)是输出信号;
用第k步的位置y(k)和z(k)来确定Φ(k);z(k)为关于CCD图像坐标系的z轴方向的输出信号,d(k)为短采样周期内的常数向量;
构建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型:
(A0+A1(k)q-1+A2(k)q-2)y(k)=Γu(k-1)-Γu(k-2)+n(k);
其中A0=I,A1(k)=-I-Φ(k),A2(k)=Φ(k),均为系数矩阵;I为单位矩阵;n(k)是测量干扰和建模误差的向量;
将y(k+1)转化为yD(k+1)和所用控制力的数量折中,构建代价函数:
J(k+1)={[y(k+1)-yD(k+1)]TQ[y(k+1)-yD(k+1)]+u(k)TLuu(k)};
其中,yD(k+1)是充电装置在CCD图像坐标系上的期望位置以及水下航行器超前一步预测控制的输出信号;Q和Lu分别是图像误差和控制输入的加权矩阵;
取J(k+1)关于控制向量u(k)的导数,并使J(k+1)求导为零,使代价函数式J(k+1)最小,从而推导出控制律,将u(k)简化为:
u(k)=-(ΓTQΓ+Lu)-1TQ{-A1(k)y(k)-A2(k)y(k-1)-yD(k+1)-u(k-1)}];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充电装置的估计深度: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51
其中,充电装置的入口为圆形入口,圆形入口上均匀设置有四个灯,h为相邻两个灯之间的距离;h′为测得的相邻两灯间的距离;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52
为充电装置的估计深度;
得到控制率: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5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构建水下航行器充电时的KVL方程: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54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55
其中,ω为充电电路的角频率;M为电能发射线圈和电能接收线圈之间的互感系数;j为虚数单位;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56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57
分别为充电装置逆变器输出电压相量、充电装置逆变器输出电流相量和水下航行器充电电流相量;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58
为电能发射线圈的阻抗;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59
为电能接收线圈的阻抗;r1、L1和C1分别为电能发射线圈的内阻、电感和电容;r2、L2和C2分别为电能接收线圈的内阻、电感和电容;R为电能接收线圈一侧的等效电阻,由充电装置和水下航行器组成的充电系统的负载由位于电能接收线圈一侧的整流器之后的电阻等效;
负载电阻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510
其中VL和PL分别为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
等效电阻R为: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61
充电系统的输入阻抗zin为: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62
系统的输入阻抗可以用它的实部和虚部来表示,即:
zin=Rin+jXin
其中Rin和Xin是充电系统的输入电阻和输入电抗;
充电系统的效率为: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63
充电系统的输入功率因数为: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64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最佳负载等效电阻: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65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66
其中,ROptimum为最佳负载电阻;ωr为充电系统的角共振频率;
采用降压转换器,降压电能发射线圈一侧的电阻Rreferred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67
其中,DBuck是降压转换器的占空比;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耦合系数:
V1=r1i1rMi2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71
其中,V1和i1分别为电能发射线圈一侧的逆变器输出电压、逆变器输出电流;i2为电能接收线圈一侧电流的大小;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耦合系数K: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72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高频输出电压的方均根值: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73
其中,DInverter是逆变器的占空比,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74
是主直流链路的电压;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降压转换器的占空比: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75
其中,fr为谐振频率;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负载电阻:
Figure FDA0003572515580000076
其中,VL和IL分别为实测的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
CN202210323232.5A 2022-03-30 2022-03-30 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Withdrawn CN1146498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3232.5A CN114649873A (zh) 2022-03-30 2022-03-30 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3232.5A CN114649873A (zh) 2022-03-30 2022-03-30 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9873A true CN114649873A (zh) 2022-06-21

Family

ID=81996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23232.5A Withdrawn CN114649873A (zh) 2022-03-30 2022-03-30 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498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42810A (zh) * 2023-04-07 2023-07-18 北京大学 水下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水下机器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42810A (zh) * 2023-04-07 2023-07-18 北京大学 水下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水下机器人
CN116442810B (zh) * 2023-04-07 2023-12-05 北京大学 水下无线充电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水下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6188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крутящим моментом и бесконтактная система зарядки
CN110654253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最优效率的联合控制方法
CN108683229B (zh) 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副边输出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071090B (zh) 一种精准引导补能平台下的无人机充电引导方法及装置
CN110254258B (zh) 一种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
WO2013042224A1 (ja) 非接触電力送電装置、非接触電力受電装置、及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6763143B2 (ja) 無線電力伝送の制御装置、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電力伝送の制御方法
CN111224471B (zh) 电场耦合式水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最大效率跟踪方法
CN114649873A (zh) 基于耦合系数提升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787266A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Lin et al. A non-contact docking system for charging and recovering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Wu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uniform power and stable efficiency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for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CN111668893A (zh) 一种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和无线充电装置
Tian et al. Vision-based rapid power control for a dynamic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of electric vehicles
WO2023193649A1 (zh) 一种基于滑模预测控制的动态无线充电输出功率控制方法
CN116329795A (zh) 基于视觉识别算法的光伏焊接方法、系统和机器人
Chen et al. In-flight wireless charging: A promising application-oriented charging technique for drones
CN109617468B (zh) 两矢量调制永磁同步电动机预测控制优化方法
CN114578835A (zh) 一种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325849A (zh) 一种海底金属设备的定位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581850B (zh) 一种智能识别类型的移动充电器及其充电方法
CN114172243B (zh) 基于gpi控制器的水下航行器无线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986381A (zh) 海浪发电系统的微网构建最优化功率因数复合控制方法
CN209833410U (zh) 一种电动汽车混合传感器动态校准系统
CN115800560A (zh) 多通道恒流输出的无人机悬停充电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