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9711A - 一种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9711A
CN114649711A CN202210546000.6A CN202210546000A CN114649711A CN 114649711 A CN114649711 A CN 114649711A CN 202210546000 A CN202210546000 A CN 202210546000A CN 114649711 A CN114649711 A CN 114649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hielding plate
dustproof
fixing device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60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49711B (zh
Inventor
钱鸿
王学虎
李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aye Intelligent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aye Intelligent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aye Intelligent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aye Intelligent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460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497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49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9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49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9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包括,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包括第一遮尘板和第二遮尘板,所述第一遮尘板和第二遮尘板铰接连接,且铰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适配组件,所述适配组件包括块体、接线孔、嵌槽和滑槽,所述嵌槽设置于所述块体一侧,所述接线孔和滑槽设置于所述嵌槽中,所述第一遮尘板设置于所述滑槽中;所述嵌槽中设置有固定组件;本发明即可满足防尘需求,也可满足即插即用的快速接线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线孔防尘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DTU站所终端是基于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下自主研发的全新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采用分散式结构,由若干个 DTU 间隔单元和 DTU 公共单元通过网线连接,互相配合,共同完成 DTU 测控、故障检测与保护、馈线自动化等一体化功能。
为了适应智能电网的需求,DTU站所终端上都会开设统一且易插拔的接口,即插即用,便于安装和更换,为了满足该要求现有的设备上要么不设置防尘部件,此时由于导线的直径远比接线孔的直径小,容易导致有灰尘进入,同时装置上开设相应的散热孔进行散热,进一步导致了灰尘容易渗入;而设置防尘部件的方式多为铰接固定在在接线孔外侧防尘盖,或嵌入接线孔内的发挥防尘塞,不利于快速接线。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对插线孔的防尘方案难以适用于集成式的即插即用需求的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包括,
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包括第一遮尘板和第二遮尘板,所述第一遮尘板和第二遮尘板铰接连接,且铰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
适配组件,所述适配组件包括块体、接线孔、嵌槽和滑槽,所述嵌槽设置于所述块体一侧,所述接线孔和滑槽设置于所述嵌槽中,所述第一遮尘板设置于所述滑槽中;
所述嵌槽中设置有固定组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槽两侧设置有侧槽,所述第一遮尘板端部两侧设置有圆轴,所述圆轴嵌于所述侧槽中。
作为本发明所述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遮尘板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球杆,所述第二遮尘板另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球杆;
所述第一遮尘板上设置有收槽。
作为本发明所述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遮尘板上设置有中心孔,所述第二遮尘板上设置有竖孔槽贯穿中心孔设置。
作为本发明所述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抱合件,所述嵌槽中设置有方槽,所述抱合件嵌于所述方槽中;
所述抱合件包括对夹爪和拉杆,所述对夹爪与拉杆一端柔性连接,所述拉杆端部与方槽底部通过第一弹簧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拉杆两侧设置有限位轴,所述方槽侧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轴嵌于所述限位槽中。
作为本发明所述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一端套设于所述限位轴上,另一端设置有嵌轴;
所述方槽中设置有切换槽,所述嵌轴嵌于所述切换槽中。
作为本发明所述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切换槽包括入槽道、上锁槽道和解锁槽道,所述入槽道和上锁槽道及解锁槽道于第一折点处相通;
所述上锁槽道和解锁槽道形成回路,所述上锁槽道和解锁槽道另一端于第二折点处相通。
作为本发明所述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锁槽道包括第一岔道和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岔道和第一通道与第一拐点处弯折相通;
第一通道端部与第二折点处相通。
作为本发明所述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解锁槽道包括第二通槽和第二岔道,所述第二通槽和第二岔道于第二拐点处相通;
所述第二通槽端部与第二折点处相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即可满足防尘需求,也可满足即插即用的快速接线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中防尘组件处于防护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中防尘组件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中适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处于工作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处于防护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中切换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中固定组件与切换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4和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包括,防尘组件100,防尘组件100包括第一遮尘板101和第二遮尘板102,第一遮尘板101和第二遮尘板102铰接连接,且铰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适配组件200,适配组件200包括块体201、接线孔202、嵌槽203和滑槽204,嵌槽203设置于块体201一侧,接线孔202和滑槽204设置于嵌槽203中,第一遮尘板101设置于滑槽204中;嵌槽203中设置有固定组件300。
在本实施例中,防尘组件100用于对嵌槽203以及接线孔202进行防尘,且其设置不妨碍对接线孔202的使用,操作便捷,便于适应“即插即用”的机体功能。
具体的,第一遮尘板101和第二遮尘板102可以相对转动,其可转动范围限制在0~90度之间,该可转动范围可通过在铰接结构设置限位块实现。应说明的是,设置于第一遮尘板101和第二遮尘板102连接处的扭力弹簧,趋向于使第一遮尘板101和第二遮尘板102保持最大张角,也即90°的状态。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防尘组件100具有两种工作状态,一是第一遮尘板101和第二遮尘板102保持垂直,此时用于接线孔202上有线材连接的情况,记为工作状态;二是第一遮尘板101和第二遮尘板102折叠起来,保持平行且堆叠在一起,此时用于接线孔202闲置,对整个嵌槽203进行防尘的状态,记为防护状态。
块体201用于与插接头A连接实现电性连接,实现信号或电力传输,防尘组件100设置于块体201上,防尘组件100和适配组件200均以块体201为主体实现模块化,便于对设备的安装制造,也便于现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本发明在制造过程中,可直接在设备壳体上设置接线孔202、嵌槽203等结构,并将防尘组件100和固定组件300装配进去。较佳的,本发明以模块化的形式安装在块体201上,实际使用时,在设备壳体上设置有孔槽结构,再将块体201固定在壳体上的孔槽中,具体的,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或卡接的结构实现安装固定,若其材质是金属则可用焊接的方式,若其材料为硬质塑料,则可利用热熔胶固定,较佳的,块体201整体材料为硬质塑料,在块体201一面设置有用于接线传输信号的金属触点,触点与接线孔201中的金属布线结构一一对应,在将插接头A插入接线孔201中则实现电性连接,实现电性连接的触头设置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接线孔202设置于嵌槽203中心处,以使插拔插接头A时对防尘组件100的力较均衡,避免第二遮尘板102产生较大偏转。
滑槽204在嵌槽203边缘处向深处设置,以对第一遮尘板101进行收纳。
固定组件300用于将第二遮尘板102或第二遮尘板102和第一遮尘板101的整体固定在嵌槽203中,以达到遮尘的目的。
实施例2
参照图1~图8,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滑槽204两侧设置有侧槽205,第一遮尘板101端部两侧设置有圆轴101a,圆轴101a嵌于侧槽205中。
圆轴101a嵌于侧槽205中,圆轴101a可以在侧槽205中滑动,使得第一遮尘板102可以在滑槽204中滑动,第一遮尘板101可以根据需要收纳进滑槽204中。更进一步的,侧槽205端部延伸至嵌槽203中,以使圆轴101a处于侧槽205端部时,第一遮尘板101可以绕圆轴101a转动并将防尘组件100整体嵌于嵌槽203中。
第二遮尘板102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球杆102a,第二遮尘板102另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球杆102b;第一遮尘板101上设置有收槽101b。
应说明的是,第一球杆102a和第二球杆102b设置于第二遮尘板102的对立面,且两者设置于第二遮尘板102的相异端,更进一步的,在防尘组件100处于工作状态下,第一球杆102a与固定组件300连接,将第二遮尘板102固定在嵌槽203中,在防尘组件100处于防护状态下,第二球杆102b与固定组件300连接,将第一遮尘板101和第二遮尘板102一同固定在嵌槽203中。
第二遮尘板102上设置有中心孔102c,第二遮尘板102上设置有竖孔槽102d贯穿中心孔102c设置。
竖孔槽102d的设置使得中心孔102c周围的实体部位有了一定的形变空间,避免受挤压断裂,在施力使插接头A在穿过中心孔102c时,使插接头A上的塑胶层受挤压形变供插接头A穿过,并中心孔102c周围的实体部位卡在插接头A上的防滑槽A1中时卡接到位。
应说明的是,固定组件300具体实现的功能是将第一球杆102a或第二球杆102b固定住,进而使防尘组件100相对于块体201固定,具体的,第一球杆102a和第二球杆102b的结构相同,均为在连杆端部设置一半径更大的小球,用于与块体201实现连接。
固定组件300包括抱合件301,嵌槽203中设置有方槽203a,抱合件301嵌于方槽203a中;抱合件301包括对夹爪301a和拉杆301b,对夹爪301a与拉杆301b一端柔性连接,拉杆301b端部与方槽203a底部通过第一弹簧203b连接。
应说明的是,对夹爪301a成对设置,其对称设置于拉杆301b端部,其相对面中设置有球槽,用于对第一球杆102a或第二球杆102b进行抱合固定;对夹爪301a通过柔性部与拉杆301b连接,因此对夹爪301a可向两边张开或向内抱合夹持,且初始状态下,对夹爪301a保持向外张开的状态;具体的,在将拉杆301b向方槽203a中拉动时,方槽203a开口边缘对对夹爪301a挤压,将其向内收紧实现夹持,对夹爪301a若离开方槽203a,则恢复张开的状态。
更进一步的,为了更加便捷的对在插线孔处进行防护的防尘组件100进行操作,固定组件300将在单次按压防尘组件100时对第一球杆102a或第二球杆102b进行固定,再次按压使将对第一球杆102a或第二球杆102b解除固定。
具体包括,在工作状态下,第一遮尘板101处于滑槽204中,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第二遮尘板102与第一遮尘板101保持垂直,也即第二遮尘板102与嵌槽203平行,防尘组件100整体可沿滑槽204滑动,滑动至第二遮尘板102嵌于嵌槽203中,第一球杆102a嵌于对夹爪301a中并被固定组件300固定,对第二遮尘板102的按压可通过向中心孔102c中插入插接头A顺便实现,也即将插接头A向中心孔102c中插入,插接头A挤过中心孔102c,其端部嵌入接线孔202中实现电性连接,中心孔102c周围实体部分则嵌于插接头A上的防滑槽A1中,至此第二遮尘板102在对嵌槽203遮尘的同时也对插接头A进行固定。
若需要更换连接设备也即更换插接头A,则可以手持插接头A再次按压第二遮尘板102,固定组件300解除对第一球杆102a的固定,防尘组件100被插接头A带动整体拉出至圆轴101a处于侧槽205端部,此时继续拉动插接头A则可以将插接头A从中心孔102c中拔出。
随后若不需使用接线孔202,则需要利用第一遮尘板101对嵌槽203整体遮尘。具体的,拨动第二遮尘板102使其与第一遮尘板101折叠接触,转动第一遮尘板101使其嵌于嵌槽203中,第二球杆102b嵌入对夹爪301a中并被固定组件300固定,应说明的是,第二球杆102b靠近第二遮尘板102端部设置,固定组件300对第二球杆102b的固定力足以克服扭力弹簧的扭力,使防尘组件100保持防护状态。
若需使用接线孔202,则再次按压第一遮尘板101,固定组件300解除对第二球杆102b的固定,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第二遮尘板102将第一遮尘板101撑起展开,便于拿取使用。
拉杆301b两侧设置有限位轴301c,方槽203a侧壁设置有限位槽203c,限位轴301c嵌于限位槽203c中。
固定组件300还包括控制杆302,控制杆302一端套设于限位轴301c上,另一端设置有嵌轴302a;方槽203a中设置有切换槽203d,嵌轴302a嵌于切换槽203d中。
控制杆302可相对于控制杆302转动。
切换槽203d包括入槽道B1、上锁槽道B2和解锁槽道B3,入槽道B1和上锁槽道B2及解锁槽道B3于第一折点C1处相通;
上锁槽道B2和解锁槽道B3形成回路,上锁槽道B2和解锁槽道B3另一端于第二折点C2处相通。
上锁槽道B2包括第一岔道D1和第一通道D2,第一岔道D1和第一通道D2与第一拐点E1处弯折相通;
第一通道D2端部与第二折点C2处相通。
解锁槽道B3包括第二通槽D3和第二岔道D4,第二通槽D3和第二岔道D4于第二拐点E2处相通;
第二通槽D3端部与第二折点C2处相通。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300为辅助实现对防尘组件100在快速固定与快速解锁之间进行切换的部件,其实现的功能为单次按压则固定,再次按压则解锁;具体的,利用切换槽203d对抱合件301所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使其保持不同状态。
应说明的是,第一弹簧203b趋向于将抱合件301推出方槽203a,初始状态下,嵌轴302a处于入槽道B1中,在单次按压时,嵌轴302a从入槽道B1经第一折点C1进入第一岔道D1,应说明的是,入槽道B1在第一折点C1处对应第一岔道D1的部分更多,使得嵌轴302a从入槽道B1经过第一折点C1将进入第一岔道D1而不仅进入第二岔道D4。
继续按压嵌轴302a从第一岔道D1进入至第一拐点E1处无法按压,此时撤回压力,在第一弹簧203b的作用下,嵌轴302a回拉,经第一通道D2移动至第二折点C2处,此时抱合件301处于方槽203a中,抱合件301将第一球杆102a或第二球杆102b夹持固定。
再次按压则嵌轴302a进入第二通槽D3至处于第二拐点E2处无法再推动,撤去压力在第一弹簧203b的作用下嵌轴302a进入第二岔道D4并移至入槽道B1中恢复原位,此时抱合件301解除对第一球杆102a或第二球杆102b的夹持。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尘组件(100),所述防尘组件(100)包括第一遮尘板(101)和第二遮尘板(102),所述第一遮尘板(101)和第二遮尘板(102)铰接连接,且铰接处设置有扭力弹簧;
适配组件(200),所述适配组件(200)包括块体(201)、接线孔(202)、嵌槽(203)和滑槽(204),所述嵌槽(203)设置于所述块体(201)一侧,所述接线孔(202)和滑槽(204)设置于所述嵌槽(203)中,所述第一遮尘板(101)设置于所述滑槽(204)中;
所述嵌槽(203)中设置有固定组件(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04)两侧设置有侧槽(205),所述第一遮尘板(101)端部两侧设置有圆轴(101a),所述圆轴(101a)嵌于所述侧槽(205)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尘板(102)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球杆(102a),所述第二遮尘板(102)另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球杆(102b);
所述第一遮尘板(101)上设置有收槽(101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尘板(102)上设置有中心孔(102c),所述第二遮尘板(102)上设置有竖孔槽(102d)贯穿中心孔(102c)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00)包括抱合件(301),所述嵌槽(203)中设置有方槽(203a),所述抱合件(301)嵌于所述方槽(203a)中;
所述抱合件(301)包括对夹爪(301a)和拉杆(301b),所述对夹爪(301a)与拉杆(301b)一端柔性连接,所述拉杆(301b)端部与方槽(203a)底部通过第一弹簧(203b)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301b)两侧设置有限位轴(301c),所述方槽(203a)侧壁设置有限位槽(203c),所述限位轴(301c)嵌于所述限位槽(203c)中。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00)还包括控制杆(302),所述控制杆(302)一端套设于所述限位轴(301c)上,另一端设置有嵌轴(302a);
所述方槽(203a)中设置有切换槽(203d),所述嵌轴(302a)嵌于所述切换槽(203d)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槽(203d)包括入槽道(B1)、上锁槽道(B2)和解锁槽道(B3),所述入槽道(B1)和上锁槽道(B2)及解锁槽道(B3)于第一折点(C1)处相通;
所述上锁槽道(B2)和解锁槽道(B3)形成回路,所述上锁槽道(B2)和解锁槽道(B3)另一端于第二折点(C2)处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槽道(B2)包括第一岔道(D1)和第一通道(D2),所述第一岔道(D1)和第一通道(D2)与第一拐点(E1)处弯折相通;
第一通道(D2)端部与第二折点(C2)处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槽道(B3)包括第二通槽(D3)和第二岔道(D4),所述第二通槽(D3)和第二岔道(D4)于第二拐点(E2)处相通;
所述第二通槽(D3)端部与第二折点(C2)处相通。
CN202210546000.6A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 Active CN1146497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6000.6A CN114649711B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6000.6A CN114649711B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9711A true CN114649711A (zh) 2022-06-21
CN114649711B CN114649711B (zh) 2022-08-30

Family

ID=81996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6000.6A Active CN114649711B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4971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5083A (zh) * 2014-02-26 2014-05-07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与综掘机同步移动除尘净化空气系统
CN103904467A (zh) * 2012-12-25 2014-07-02 天津市天佑元化工贸易有限公司 插线板
CN104566310A (zh) * 2013-10-18 2015-04-29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插孔防尘结构及灯具控制装置
CN114243527A (zh) * 2021-12-20 2022-03-25 刘琼文 一种基于电网的安全通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4467A (zh) * 2012-12-25 2014-07-02 天津市天佑元化工贸易有限公司 插线板
CN104566310A (zh) * 2013-10-18 2015-04-29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插孔防尘结构及灯具控制装置
CN103775083A (zh) * 2014-02-26 2014-05-07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与综掘机同步移动除尘净化空气系统
CN114243527A (zh) * 2021-12-20 2022-03-25 刘琼文 一种基于电网的安全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9711B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4843B (zh) 具有弯曲的应力消除元件的插接式连接器壳体
CN1222799C (zh) 光/电插头连接器
CN110431716A (zh) 具有免螺丝连接端子的电气布线装置
EP3291384B1 (en) Elbow connector
WO2018009698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clamp system
CN110739556B (zh) 一种具有快速锁线结构的连接器
CN114649711B (zh) 一种配电终端用防尘固定装置
JP2010250988A (ja) クランプ式電源ケーブル接続装置
EP2356501A1 (en) Connector including housing shells secured together
CN110994279A (zh) 一种自动化连接器
CN214750940U (zh) 一种气吹型光纤连接器
CN114243367A (zh) 一种小型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超微矩形电连接器
CN113820524B (zh) 一种电能表接口转换装置
CN1076894C (zh) 电源电缆插接件
CN113659390A (zh) 一种防自动解锁的连接器
CN112396820A (zh) 一种一收三发的塑料光纤用电信采集数据转接装置
CN111509487A (zh) 一种易插接的感温变色二次接线端子
CN116914458A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类型计量装置的二次双钳rs485线夹
CN220138741U (zh) 一种光电混合现场连接器
CN217983710U (zh) 可插拔式端子排组件
CN214201847U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光纤防护结构
CN218215950U (zh) 电源插座及应用该电源插座的电器
CN204885527U (zh) 免剥线缆连接器
CN211150938U (zh) 一种自动化连接器
CN211404904U (zh) 一种追踪连接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