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7294A - 功耗调节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功耗调节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7294A
CN114647294A CN202011509394.5A CN202011509394A CN114647294A CN 114647294 A CN114647294 A CN 114647294A CN 202011509394 A CN202011509394 A CN 202011509394A CN 114647294 A CN114647294 A CN 1146472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system
state
user
module
power consum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093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喻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0939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4729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7956 priority patent/WO202212740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647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72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93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to a less power-consuming processor, e.g. sub-CPU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功耗调节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上可同时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情况下,获取用户当前的状态。若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第二操作系统在目标运行状态的功耗小于第二操作系统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的功耗。实现了可以根据用户当前的状态,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从而,就可以基于用户当前的状态为第二操作系统配置合适的目标运行状态,进而在满足用户使用的同时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

Description

功耗调节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功耗调节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是,随着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其功耗也随之升高,那么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就越来越短。如何延长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耗调节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在满足用户使用的同时,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延长了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
一种功耗调节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上可同时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及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情况下,获取用户当前的状态;
若所述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在所述目标运行状态的功耗小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下的功耗。
一种功耗调节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上可同时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用户状态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及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情况下,获取用户当前的状态;
系统运行状态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在所述目标运行状态的功耗小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下的功耗。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功耗调节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功耗调节方法的步骤。
上述功耗调节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上可同时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情况下,获取用户当前的状态。若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第二操作系统在目标运行状态的功耗小于第二操作系统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的功耗。实现了可以根据用户当前的状态,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从而,就可以基于用户当前的状态为第二操作系统配置合适的目标运行状态,进而在满足用户使用的同时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延长了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功耗调节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功耗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功耗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下所挂载的模组的示意图;
图5为再一个实施例中功耗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图2中获取用户当前的状态的流程图;
图7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功耗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功耗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再一个实施例中功耗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功耗调节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电子设备120,该电子设备120为具有双系统的电子设备。其中,双系统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电子设备120通过本申请中的功耗调节方法,在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情况下,获取用户当前的状态;若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第二操作系统在目标运行状态的功耗小于第二操作系统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的功耗。这里,电子设备12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穿戴式设备(智能手表)、智能家居等任意终端设备。其中,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且符合手表基本功能要求的手表。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功耗调节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功耗调节方法,以运行于图1中的电子设备120上为例进行描述,电子设备上可同时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如图2所示,功耗调节方法包括步骤220至步骤240。其中,
步骤220,在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情况下,获取用户当前的状态。
现在续航能力是电子设备中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性能指标。为了解决电子设备的续航问题,电子设备中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双系统方案来降低功耗。一般情况下,电子设备中可以同时运行双系统,也可以仅运行其中一个系统,且双系统之间可以相互切换。双系统中的一个系统(例如RTOS系统(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实时操作系统))在运行时功耗较小,且该系统可用于支持电子设备的基本功能,例如时间显示、闹钟日程、生理数据监测、来电提醒等功能。而双系统中的另一个系统(例如安卓Andriod系统)在运行时的功耗较大,且该系统可用于支持电子设备的复杂功能,例如视频语音通话服务、游戏、播放音视频、WIFI、电源管理等功能。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将功耗较小的系统称之为第一操作系统,将功耗较大的系统称之为第二操作系统。
其中,第一运行状态可以认为是正常运行状态和/或高功率运行状态,第一操作系统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的功耗较小,可以支持电子设备的基本功能。而第二操作系统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的功耗较大,但是可以支持电子设备的复杂功能。而第二操作系统在除去第一运行状态之外的其他状态下的功耗较小,一般不可以支持电子设备的复杂功能。因此,在用户仅需要电子设备支持基本功能时,可仅控制第一操作系统运行在第一运行状态即可,而不需要控制第二操作系统也运行在第一运行状态。
由于第二操作系统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时的功耗较大,因此,可以在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情况下,实时获取用户当前的状态。根据用户的当前状态,判断用户当前的状态是否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若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可以对第二操作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切换,从而实现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其中,用户当前的状态包括睡眠状态、勿扰状态、清醒状态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步骤240,若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第二操作系统在目标运行状态的功耗小于第二操作系统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的功耗。
其中,系统状态切换条件为用户当前的状态处于预设状态,例如,预设状态包括睡眠状态、勿扰状态等。因为用户在处于睡眠状态或勿扰状态下,对电子设备所支持的功能要求较低,电子设备支持基本功能即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具体的,在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情况下,检测用户当前的状态。若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控制第二操作系统从第一运行状态进行状态切换。具体可以控制第二操作系统从第一运行状态切换至与用户当前的状态对应的目标运行状态。
其中,与用户当前的状态对应的目标运行状态指的是将第二操作系统的运行状态与用户当前的状态联系起来,使第二操作系统的运行状态与用户当前的状态相互匹配。而当用户当前的状态要求电子设备支持复杂功能,则第二操作系统就需要处于第一运行状态,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即当用户当前的状态仅要求电子设备支持基本功能,则第二操作系统可以不需要处于第一运行状态,以降低系统功耗。即此时第二操作系统需要从第一运行状态切换至目标运行状态。且第二操作系统在目标运行状态的功耗小于第二操作系统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的功耗。
因为用户在不同的状态下,对电子设备的使用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若初始时电子设备上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正常运行状态和/或高功率运行状态),此时符合用户当前的状态,用户需要电子设备支持复杂功能。而若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即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了系统状态切换条件,而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则显然用户不需要电子设备支持复杂功能,仅需要电子设备支持基本功能,且第一操作系统就可以提供基本功能。所以,就可以基于用户当前所处的睡眠状态,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与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对应的目标运行状态(除去第一运行状态之外的其他运行状态)。显然,第二操作系统在目标运行状态的功耗小于第二操作系统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的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上可同时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情况下,检测用户当前的状态。若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第二操作系统在目标运行状态的功耗小于第二操作系统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的功耗。实现了可以根据用户当前的状态,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从而,就可以基于用户当前的状态为第二操作系统配置合适的目标运行状态,进而在满足用户使用的同时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运行状态包括第二操作系统的休眠状态或第二操作系统的关机状态。
具体的,若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其中,系统状态切换条件为用户当前的状态处于预设状态,例如,预设状态包括睡眠状态或勿扰状态。若用户当前的状态的处于睡眠状态或勿扰状态,则此时用户仅需要电子设备支持基本功能,而第一操作系统就可以提供基本功能,因此,就可以直接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
其中,第二操作系统处于休眠状态指的是运行在第二操作系统上的所有应用程序及模组均处于休眠状态,即把第二操作系统下的数据保留在内存里,同时给内存微弱供电,切断第二操作系统下除内存外所有设备的电源,应用程序及模组被暂停运行。因为内存未断电,所以当第二操作系统下次被唤醒时可以直接读取内存里的数据。
其中,第二操作系统处于关机状态指的是运行在第二操作系统上的所有应用程序及模组均处于关机状态。即切断第二操作系统下所有设备的电源,应用程序及模组被关闭。因为内存也断电了,所以当第二操作系统下次被唤醒时需要重新初始化,才能正常运行。
另外,因为第二操作系统是运行在CPU上的,所以若第二操作系统处于不同的运行状态,则相应地CPU也会处于不同的状态。例如,第二操作系统处于休眠状态时CPU的频率会低于第二操作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CPU的频率;第二操作系统处于关机状态时CPU的频率会低于第二操作系统处于休眠状态时CPU的频率。在此,本申请并不对CPU频率的具体数据做出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具体的,若用户当前的状态的处于睡眠状态或勿扰状态,则此时用户仅需要电子设备支持基本功能,而第一操作系统就可以提供基本功能,所以就可以直接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从而,实现在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或勿扰状态的情况下,在满足用户基本使用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包括:
若用户当前的状态为睡眠状态,则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
其中,系统状态切换条件为用户当前的状态处于预设状态,例如,预设状态包括睡眠状态或勿扰状态。具体的,若用户当前的状态为睡眠状态,则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若用户当前的状态为勿扰状态,则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
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功耗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320,在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情况下,检测用户当前的状态;
步骤340,若用户当前的状态为睡眠状态,则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
步骤360,若用户当前的状态为勿扰状态,则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例如,若用户当前的状态为睡眠状态,则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若用户当前的状态为勿扰状态,则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从而,根据用户当前的状态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对应的状态,实现在满足用户基本使用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的过程,包括:
将对第一模组的控制权限由第二操作系统移交至第一操作系统;第一模组为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的公共调用模组;
和/或,控制运行在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进入目标运行状态。
如图4所示,为电子设备中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下所挂载的模组的示意图。其中,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可以调用的公共调用模组即第一模组420,包括显示器模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触控模组(TP,Touch Panel)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设置公共调用模组,能够满足用户在任何一个操作系统下对显示器模组(LCD)、触控模组(TP)等公共调用模组的正常使用。
仅第二操作系统可以调用的模组即第二模组440,包括WIFI模组、调制解调器(MODEM)、存储器(EMMC)、电源管理模组(PMIC,Power Management IC)、声音模组(AUDIO)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基于第二模组440,第二操作系统可用于支持电子设备的复杂功能,例如视频语音通话服务、游戏、播放音视频等功能。
仅第一操作系统可以调用的模组即第三模组460包括等GPS模组、A+G模组(加速度传感器acc和陀螺仪传感器gyro)、心率传感器(PPG,PhotoPlethysmoGraphy)、气压计(BAROMETER)、心电图(ECG,Electrocardiograph)、光线传感器(LIGHTSENSOR)、蓝牙模组(BT,Bluetooth)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基于上述第三模组460,第一操作系统可用于支持电子设备的基本功能,例如时间显示、闹钟日程、生理数据监测、来电提醒等功能。
若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其中,在一种情况下,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的过程,包括:将对第一模组的控制权限由第二操作系统移交至第一操作系统;第一模组为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的公共调用模组;且控制运行在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进入目标运行状态。即若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将对第一模组的控制权限由第二操作系统移交至第一操作系统,即此时第二操作系统不具有调用公共调用模组的控制权限,而第一操作系统具有调用公共调用模组的控制权限。同时,由第二操作系统控制第二模组进入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
在另一种情况下,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的过程,包括:将对第一模组的控制权限由第二操作系统移交至第一操作系统;第一模组为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的公共调用模组;或,控制运行在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进入目标运行状态。这里,又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将对第一模组的控制权限由第二操作系统移交至第一操作系统,且第二操作系统并不对第二模组做出控制。第二种情况为,控制运行在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进入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并不对第一模组做出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电子设备中的模组划分为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可以调用的公共调用模组、仅第一操作系统可以调用的模组、仅第二操作系统可以调用的模组,从而,在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时,可以直接对公共调用模组或对仅第二操作系统可以调用的模组进行准确地控制。从而,最终实现精准地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对第一模组的控制权限由第二操作系统移交至第一操作系统,包括:
通过第一操作系统向第二操作系统发送控制权限转移指令;控制权限转移指令用于指示第二操作系统将对第一模组的控制权限移交至第一操作系统。
其中,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可以调用的公共调用模组即第一模组,包括显示器模组(LCD)、触控模组(TP)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的过程,包括:将对第一模组的控制权限由第二操作系统移交至第一操作系统。具体的,通过第一操作系统向第二操作系统发送控制权限转移指令,第二操作系统接收到该控制权限转移指令后,第二操作系统将对第一模组的控制权限移交至第一操作系统。例如,第二操作系统将调用显示器模组(LCD)、触控模组(TP)等的控制权限移交至第一操作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操作系统向第二操作系统发送控制权限转移指令,第二操作系统接收到该控制权限转移指令后,第二操作系统将对第一模组的控制权限移交至第一操作系统。就相当于将第一模组的控制权交给了第一操作系统,在第二操作系统进入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之后,就可以通过第一操作系统继续对第一模组进行控制,不影响用户在第一操作系统下调用第一模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运行在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进入目标运行状态,包括:
通过第一操作系统向第二操作系统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控制运行在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进入目标运行状态。
其中,仅第二操作系统可以调用的模组即第二模组,包括WIFI模组、调制解调器(MODEM)、存储器(EMMC)、电源管理模组(PMIC,Power Management IC)、声音模组(AUDIO)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控制运行在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进入目标运行状态,包括:通过第一操作系统向第二操作系统发送控制指令,第二操作系统接收控制指令,并根据该控制指令控制运行在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进入目标运行状态。例如,根据该控制指令控制运行在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进入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控制运行在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进入目标运行状态时,包括:通过第一操作系统向第二操作系统发送控制指令,第二操作系统接收控制指令,并根据该控制指令控制运行在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进入目标运行状态。因为第一操作系统的运行功耗较低,所以由第一操作系统控制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进入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从而,电子设备上仅由第一操作系统继续处于第一运行状态,在保证用户在第一操作系统中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功耗调节方法,还包括:
在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的情况下,则第二操作系统从目标运行状态恢复第一运行状态。
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功耗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520,在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情况下,检测用户当前的状态;
步骤540,判断用户当前的状态是否为睡眠状态;
步骤560,若用户当前的状态为睡眠状态,则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
步骤580,若用户从睡眠状态进入非睡眠状态,则第二操作系统从目标运行状态恢复第一运行状态。
其中,第一运行状态可以认为是正常运行状态和/或高功率运行状态,即第二操作系统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的功耗较大,可以支持电子设备的复杂功能。而第二操作系统在除去第一运行状态之外的其他状态下的功耗较小,一般不可以支持电子设备的复杂功能。
具体的,可以在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情况下,获取用户当前的状态。根据用户的当前状态,判断用户当前的状态是否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若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可以对第二操作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切换,从而实现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其中,系统状态切换条件为用户当前的状态处于预设状态,例如,预设状态包括睡眠状态或勿扰状态。
若用户当前的状态为睡眠状态,则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即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因为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对电子设备的功能要求较低,只需要基本功能就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而第一操作系统就可以提供基本功能,所以就可以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
继续检测用户当前的状态,若用户从睡眠状态进入非睡眠状态,则控制第二操作系统从目标运行状态恢复第一运行状态。因为用户进入了非睡眠状态,则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功能要求就会提高,不仅需要使用功能基本功能还需用使用复杂功能,而第一操作系统仅可以提供基本功能,所以就需要控制第二操作系统恢复第一运行状态以提供复杂功能。具体的,恢复第二操作系统对第一模组的调用权限,并控制运行在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恢复第一运行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情况下,实时获取用户当前的状态。若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则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继续检测用户当前的状态,若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则第二操作系统从目标运行状态恢复第一运行状态。用户的当前状态发生变化,则第二操作系统也进行相应的状态切换。从而,基于用户的当前状态,控制第二操作系统处于与用户的当前状态匹配的状态,实现既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又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获取用户当前的状态,包括:在用户佩戴或者握持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根据运动信息和/或心率数据,确定用户当前的状态。具体的过程,包括:
步骤620,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距离电子设备的距离信息,根据距离信息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或握持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上安装了距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及心率传感器。其中,距离传感器,又称之为接近传感器,为利用测时间来实现测距离的一种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发射光脉冲,并测量此光脉冲从发射到被物体反射回来的时间,通过测时间来计算距离传感器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在检测用户当前的状态时,首先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距离电子设备(其上安装了距离传感器)的距离信息,根据距离信息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或握持电子设备。例如,设置预设距离阈值,若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距离电子设备的距离信息小于预设距离阈值(例如1CM),则得出用户当前佩戴或握持电子设备。若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距离电子设备的距离信息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例如1CM),则得出用户当前未佩戴,也未握持电子设备。以上预设距离阈值可以在实际中根据经验值来确定,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数值,而并不限于上述1CM。
步骤640,若是,则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用户的运动信息;和/或
步骤660,若是,则通过心率传感器检测用户的心率数据;
步骤680,根据运动信息和/或心率数据,确定用户当前的状态。
若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距离电子设备的距离信息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得出用户当前佩戴或握持电子设备。再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用户的运动信息,具体为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电子设备的三轴加速度。可以通过预设时长内电子设备的三轴加速度确定用户的运动信息。例如,若预设时长内电子设备的三轴加速度的均值大于预设加速度阈值,则确定用户处于运动状态、若预设时长内电子设备的三轴加速度的均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加速度阈值,则确定用户处于静止状态。
若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距离电子设备的距离信息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得出用户当前佩戴或握持电子设备,再通过心率传感器PPG检测用户的心率数据。其中,心率传感器PPG,采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来检测心率数据,其所使用的PPG技术是指利用光学心率传感器,通过传感器上的发光二极管发射特定颜色波长的光入射进人体特定部位的表皮皮肤,再根据光敏传感器接收对应的反射光或入射光来达到检测脉搏信号的目的。
将运动信息和/或心率数据输入至睡眠检测算法,确定用户当前的状态,可以包含三种情况。其中,第一种情况为:在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距离电子设备的距离信息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得出用户当前佩戴或握持电子设备之后,直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用户的运动信息。最后,根据运动信息,确定用户当前的状态。例如,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用户处于运动状态,则可以不需要进行后续的心率检测,得出用户此时处于非睡眠状态。从而,避免后续心率检测流程带来的功耗浪费。
第二种情况为:在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距离电子设备的距离信息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得出用户当前佩戴或握持电子设备之后,直接通过心率传感器检测用户的心率数据。最后,根据心率数据,确定用户当前的状态。例如,若设置睡眠状态对应的心率数据为60-80次/min,则若通过心率传感器检测用户的心率数据落在60-80次/min之间,则可以确定用户当前处于睡眠状态。而若通过心率传感器检测用户的心率数据超过80次/min,则可以确定用户当前处于非睡眠状态。当然,以上心率数据只是举例,在实际中需要根据每个用户的不同生理情况相应设置,以符合用户的个体差异。即若通过心率传感器检测用户的心率数据落在睡眠状态对应的心率数据范围内,则可以不检测用户的运动信息,确定用户处于睡眠状态。
第三种情况为:在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距离电子设备的距离信息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得出用户当前佩戴或握持电子设备之后,先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用户的运动信息,再通过心率传感器检测用户的心率数据。最后,根据用户的运动信息及心率数据,确定用户当前的状态。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用户当前的状态,所得到用户当前的状态的准确性较高。例如,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得出此时用户处于静止状态,且预设时长内用户的心率数据落在60-80次/min之间,则从两个维度可以确定用户当前处于睡眠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距离电子设备的距离信息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得出用户当前佩戴或握持电子设备之后,根据用户的运动信息和/或心率数据,确定用户当前的状态。采用多种方式确定用户当前的状态,更加灵活多样。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模组包括显示器模组、触控模组、按键模组、马达模组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实施例中,因为显示器模组、触控模组、按键模组、马达模组一般为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均需要调用的模组,所以将显示器模组、触控模组、按键模组、马达模组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第一模组即公共调用模组。以便第一操作系统和第二操作系统均可以调用公共调用模组中的任意一个模组。且在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时,便于直接禁止第二操作系统调用公共调用模组。从而,实现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进而在满足用户使用的同时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模组包括WIFI模组、调制解调器、存储器、电源管理模组、声音模组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仅第一操作系统可以调用的模组即第三模组包括等GPS模组、A+G模组(加速度传感器acc和陀螺仪传感器gyro)、心率传感器(PPG,PhotoPlethysmoGraphy)、气压计(BAROMETER)、心电图(ECG,Electrocardiograph)、光线传感器(LIGHTSENSOR)、蓝牙模组(BT,Bluetooth)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基于上述第三模组,第一操作系统可用于支持电子设备的基本功能,例如时间显示、闹钟日程、生理数据监测、来电提醒等功能。
仅第二操作系统可以调用的模组即第二模组,包括WIFI模组、调制解调器(MODEM)、存储器(EMMC)、电源管理模组(PMIC,Power Management IC)、声音模组(AUDIO)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基于第二模组,第二操作系统可用于支持电子设备的复杂功能,例如视频语音通话服务、游戏、播放音视频等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操作系统可以调用的模组即第二模组,包括WIFI模组、调制解调器、存储器、电源管理模组、声音模组中的至少一个。因此,基于第二模组,第二操作系统可用于支持电子设备的复杂功能,例如视频语音通话服务、游戏、播放音视频等功能。以便第二操作系统在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时,满足用户对电子设备上复杂功能的正常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操作系统为RTOS系统,第二操作系统为安卓系统。
其中,RTOS(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实时操作系统),是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够接受并以足够快的速度予以处理,其处理的结果又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来控制生产过程或对处理系统作出快速响应,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运行的操作系统。因而,RTOS系统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提供及时响应并具有高可靠性。
其中,安卓系统一般指Android。安卓是一种基于Linux内核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可以同时运行双系统,双系统包括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其中,第一操作系统为RTOS系统,RTOS系统可用于支持电子设备的基本功能,且RTOS系统运行在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上。第二操作系统为安卓系统,安卓系统可用于支持电子设备的复杂功能,安卓系统运行在主CPU上。在下文的图10中,第一处理器和第二处理器分别为主CPU和MCU。
如此,在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和/或高功率运行状态情况下,检测用户当前的状态。若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即第二操作系统暂不支持电子设备的复杂功能。由第一操作系统支持电子设备的基本功能即可。因为,第二操作系统在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的功耗小于第二操作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和/或高功率运行状态下的功耗,所以就实现了在满足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基本功能的同时,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功耗调节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上可同时运行RTOS系统及安卓系统,且电子设备开机时RTOS系统及安卓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如图7所示,该功耗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702,RTOS系统通过距离传感器实时检测用户距离电子设备的距离信息,根据距离信息判断用户是否佩戴或握持电子设备;若是,进入步骤704;
步骤704,RTOS系统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用户的运动信息及通过心率传感器实时检测用户的心率数据,根据运动信息和心率数据,实时确定用户当前的状态;
步骤706,若RTOS系统确定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则由RTOS系统向发送安卓系统发送通知信息,通知信息携带了关机指令;
步骤708,安卓系统接收到通知信息之后,进行关机;
步骤710,若RTOS系统监测到用户从睡眠状态恢复至非睡眠状态,则由RTOS系统向发送安卓系统发送通知信息,通知信息携带了开机指令;
步骤712,安卓系统接收到通知信息之后,进行重新开机。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情况下,实时检测用户当前的状态。若用户当前的状态为睡眠状态,则控制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继续检测用户当前的状态,若用户从睡眠状态进入非睡眠状态,则控制第二操作系统从目标运行状态恢复第一运行状态。用户的当前状态发生变化,则控制第二操作系统也进行相应的状态切换。从而,基于用户的当前状态,控制第二操作系统处于与用户的当前状态匹配的状态,实现既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又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功耗调节装置800,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上可同时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该装置包括:
用户状态检测模块820,用于在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情况下,获取用户当前的状态;
系统运行状态切换模块840,用于若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第二操作系统在目标运行状态的功耗小于第二操作系统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的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目标运行状态包括第二操作系统的休眠状态或第二操作系统的关机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运行状态切换模块840,还用于若用户当前的状态为睡眠状态,则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运行状态切换模块840,还用于将对第一模组的控制权限由第二操作系统移交至第一操作系统;第一模组为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的公共调用模组;和/或,控制运行在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进入目标运行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运行状态切换模块840,还用于通过第一操作系统向第二操作系统发送控制权限转移指令;控制权限转移指令用于指示第二操作系统将对第一模组的控制权限移交至第一操作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运行状态切换模块840,还用于通过第一操作系统向第二操作系统发送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控制运行在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进入目标运行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功耗调节装置,还包括:
系统运行状态恢复模块860,用于在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的情况下,则控制第二操作系统从目标运行状态恢复第一运行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状态检测模块820,用于在用户佩戴或者握持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根据运动信息和/或心率数据,确定用户当前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模组包括显示器模组、触控模组、按键模组、马达模组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模组包括WIFI模组、调制解调器、存储器、电源管理模组、声音模组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操作系统为RTOS系统,第二操作系统为安卓系统。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图中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上述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上述功耗调节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功耗调节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功耗调节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关于功耗调节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功耗调节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功耗调节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以上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功耗调节方法的步骤。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电子设备的运行。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第一操作系统、第二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其中,第一操作系统、第二操作系统可相互切换,也可以同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可被第一处理器、第二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上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功耗调节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等任意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功耗调节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电子设备或电子设备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电子设备或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功耗调节方法的步骤。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功耗调节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合适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以上功耗调节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功耗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上可同时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及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情况下,获取用户当前的状态;
若所述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在所述目标运行状态的功耗小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下的功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运行状态包括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休眠状态或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关机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包括:
若所述用户当前的状态为睡眠状态,则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进入所述目标运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进入所述目标运行状态的过程,包括:
将对第一模组的控制权限由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移交至所述第一操作系统;所述第一模组为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及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公共调用模组;
和/或,控制运行在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进入所述目标运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对第一模组的控制权限由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移交至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向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发送控制权限转移指令;所述控制权限转移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将对所述第一模组的控制权限移交至所述第一操作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运行在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进入所述目标运行状态,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向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运行在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下的第二模组进入所述目标运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从所述目标运行状态恢复所述第一运行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当前的状态,包括:
在用户佩戴或者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情况下,根据运动信息和/或心率数据,确定所述用户当前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组包括显示器模组、触控模组、按键模组、马达模组中的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组包括WIFI模组、调制解调器、存储器、电源管理模组、声音模组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为RTOS系统,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为安卓系统。
12.一种功耗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上可同时运行第一操作系统及第二操作系统,所述装置包括:
用户状态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及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均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情况下,获取用户当前的状态;
系统运行状态切换模块,用于若所述用户当前的状态满足系统状态切换条件,则所述第二操作系统进入目标运行状态;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在所述目标运行状态的功耗小于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在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下的功耗。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耗调节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耗调节方法的步骤。
CN202011509394.5A 2020-12-19 2020-12-19 功耗调节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6472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09394.5A CN114647294A (zh) 2020-12-19 2020-12-19 功耗调节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1/127956 WO2022127407A1 (zh) 2020-12-19 2021-11-01 功耗调节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09394.5A CN114647294A (zh) 2020-12-19 2020-12-19 功耗调节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7294A true CN114647294A (zh) 2022-06-21

Family

ID=81991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09394.5A Pending CN114647294A (zh) 2020-12-19 2020-12-19 功耗调节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47294A (zh)
WO (1) WO2022127407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7659A (zh) * 2012-01-16 2013-07-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902322A (zh) * 2012-12-28 2014-07-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系统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150365892A1 (en) * 2014-06-11 2015-12-17 Lg Electronics Inc. Low-power wearabl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witching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multiple operating systems and application management methods thereof
CN107491160A (zh) * 2017-06-22 2017-12-19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存储设备及智能终端
US20180150128A1 (en) * 2015-07-30 2018-05-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apable of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10716631A (zh) * 2019-09-04 2020-01-21 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98773A (zh) * 2018-09-30 2019-02-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7659A (zh) * 2012-01-16 2013-07-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902322A (zh) * 2012-12-28 2014-07-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系统切换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150365892A1 (en) * 2014-06-11 2015-12-17 Lg Electronics Inc. Low-power wearabl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witching and communication among multiple operating systems and application management methods thereof
CN105204931A (zh) * 2014-06-11 2015-12-30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低功耗可穿戴设备及其多操作系统切换、通信及管理方法
US20180150128A1 (en) * 2015-07-30 2018-05-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apable of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7491160A (zh) * 2017-06-22 2017-12-19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存储设备及智能终端
CN110716631A (zh) * 2019-09-04 2020-01-21 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27407A1 (zh) 2022-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3900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setting alarms and notifications
JP678420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072453A1 (zh) 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节能运行方法
KR102354330B1 (ko) 스마트 디바이스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20170098111A (ko) 센서 데이터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12530056B (zh) 降低智能门锁功耗的方法、智能门锁和存储介质
KR20160129626A (ko) 배터리 팽창을 방지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6959857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应用控制方法和装置
KR102473790B1 (ko) 저전력 상태에서 시간 정보 제공 방법 및 이 방법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0032266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7086631A1 (ko) 기능 운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4968375A (zh) 系统切换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US9967825B2 (en) Environmentally aware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EP4216582A1 (en) Energy sav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782281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501399B (zh) 一种唤醒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320147B (zh) 一种唤醒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647294A (zh) 功耗调节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46909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63219A (zh) 闹钟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5835135A (zh) 一种cell围栏的匹配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848783A (zh) 用户连接单元休眠唤醒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35050A (zh)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与终端设备
WO2022127341A1 (zh) 系统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92377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