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5788A - 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5788A
CN114645788A CN202011519347.9A CN202011519347A CN114645788A CN 114645788 A CN114645788 A CN 114645788A CN 202011519347 A CN202011519347 A CN 202011519347A CN 114645788 A CN114645788 A CN 114645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gas
gas recirculation
engine
working condition
recirculatio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193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福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1934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457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45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57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025Controlling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non-liquid fuels, pluralities of fuels, or non-fuel substances added to the combustible mixtures
    • F02D41/0047Controlling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 F02D41/005Controlling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according to engine operating condi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0025Controlling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non-liquid fuels, pluralities of fuels, or non-fuel substances added to the combustible mixtures
    • F02D41/0047Controlling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 F02D41/0077Control of the EGR valve or actuator, e.g. duty cycle, closed loop control of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和装置,获取发动机目标工况,确定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废气再循环模式包括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或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利用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控制废气再循环管路。通过两种废气再循环模式的组合使用,控制废气再循环管路,从而能够利用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和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各自优势,同时也避免了它们的不足之处,最大程度的发挥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技术在不同负荷工况区的节油潜力。

Description

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六法规的逐步实施,各主机厂在油耗与排放限值上面临严峻的挑战,各大车企都争相应用各种新技术以应对越来越严格的法规,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技术以其显著的节油效果,成为下一代汽油机节能技术开发的热点,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技术主要通过减少部分负荷减泵气损失、抑制低速大负荷爆震倾向、减少高速大负荷的燃油加浓措施、降低传热损失,来改善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目前,主流的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技术为高压废气再循环技术和低压废气再循环技术,但由于各自管路结构以及取气方式的固有特征,这两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均存在各自的短板。
对于单独的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在部分负荷区,由于受限于废气再循环管路两端的气体压差,难以建立较大的废气再循环率;对于单独的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在低速大负荷区,无法建立两端的管路压差。
如何避免两者的不足,最大程度的发挥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技术在不同负荷工况区的节油潜力,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和装置,可以利用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和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各自优势,同时也避免了它们的不足之处,最大程度的发挥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技术在不同负荷工况区的节油潜力。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发动机目标工况;
确定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包括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或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为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为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
利用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控制废气再循环管路。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包括:
根据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和目标废气再循环率,确定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
在根据其他参数、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和所述开度确定发动机实际工况与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的差距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对所述开度进行优化;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为发动机目标扭矩和发动机目标转速,所述其他参数包括以下参数的至少一项:节气门开度、最优点火角、可变气门正时/可变气门升程、空燃比。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和目标废气再循环率,确定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包括:
在发动机目标工况为小负荷工况时,确定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为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确定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第一初始开度;
在发动机目标工况为大负荷工况时,确定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为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确定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第二初始开度。
可选的,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和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中包括同一球阀;在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处于第一旋转角范围内时表示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可流通,且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对应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在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处于第二旋转角范围内时表示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可流通,且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对应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为预设工况时,确定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零,以停止废气再循环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发动机目标工况;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包括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或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为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为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
控制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控制废气再循环管路。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和目标废气再循环率,确定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
优化单元,用于在根据其他参数、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和所述开度确定发动机实际工况与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的差距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对所述开度进行优化;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为发动机目标扭矩和发动机目标转速,所述其他参数包括以下参数的至少一项:节气门开度、最优点火角、可变气门正时/可变气门升程、空燃比。
可选的,所述确定子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发动机目标工况为小负荷工况时,确定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为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确定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第一初始开度;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发动机目标工况为大负荷工况时,确定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为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确定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第二初始开度。
可选的,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和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中包括同一球阀;在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处于第一旋转角范围内时表示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可流通,且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对应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在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处于第二旋转角范围内时表示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可流通,且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对应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关闭单元,用于在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为预设工况时,确定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零,以停止废气再循环模式。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发动机目标工况,确定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废气再循环模式包括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或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利用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控制废气再循环管路。通过两种废气再循环模式的组合使用,控制废气再循环管路,从而能够利用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和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各自优势,同时也避免了它们的不足之处,最大程度的发挥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技术在不同负荷工况区的节油潜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基本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阀集成管路切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工况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目前,随着国六法规的逐步实施,各主机厂在油耗与排放限值上面临严峻的挑战,各大车企都争相应用各种新技术以应对越来越严格的法规,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技术以其显著的节油效果,成为下一代汽油机节能技术开发的热点,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技术主要通过减少部分负荷减泵气损失、抑制低速大负荷爆震倾向、减少高速大负荷的燃油加浓措施、降低传热损失,来改善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目前,主流的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技术为高压废气再循环技术和低压废气再循环技术,但由于各自管路结构以及取气方式的固有特征,这两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均存在各自的短板。
对于单独的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在部分负荷区,由于受限于废气再循环管路两端的气体压差,难以建立较大的废气再循环率;对于单独的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在低速大负荷区,无法建立两端的管路压差。
如何避免两者的不足,最大程度的发挥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技术在不同负荷工况区的节油潜力,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和装置,可以利用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和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各自优势,同时也避免了它们的不足之处,最大程度的发挥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技术在不同负荷工况区的节油潜力。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非限制性实施方式。
示例性方法
参见图1,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
S101,获取发动机目标工况。
S102,确定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包括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或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为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为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动机的目标工况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在不同的目标工况下对应着不同的目标废气再循环率,可以根据目标工况和目标废气再循环率确定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举例来说,当发动机的目标工况为小负荷工况时,确定废气再循环模式为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确定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第一初始开度;当发动机的目标工况为大负荷工况时,确定废气再循环模式为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确定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第二初始开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发动机的目标工况为预设工况时,确定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零,以停止废气再循环模式,其中预设工况指的是在废气再循环系统引入后,并没有带来比较明显收益的工况区,即节油效果不好的工况区,以及发动机的额定功率点和发动机的转速最大扭矩点,此外在发动机的燃烧不稳定点也关闭废气再循环系统。
参考图2所示,为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基本布置示意图,其中,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在图中由A→B→C→G→D→A1构成;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在图中由E→F→G→H构成。
对于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其对应的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
从涡前A处取废气,废气不经过涡轮机,一般来说,涡前A压力大于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中出口点A1的压力,所以可以将废气引入,在小负荷或部分负荷工况区,节气门的开度较小,A1处的负压水平很高,因此非常适合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将废气引入,提升小负荷或部分负荷工况下的最优和最大废气再循环率,且小负荷工况区排气温度较低,无需额外冷却,与A1处低温新鲜空气混合后,可直接进入发动机燃烧。
对于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其对应的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
从涡后E取废气,引入到增压器前H,涡后有一定排气压力,增压器前有一定的负压,所以可以将废气引入,废气经过涡轮机做功后,废气压力较小,经过三催,使废气中三种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中设置有增压中冷器的目的是将经过增压压缩后的高温气体冷却至合适水平,方可进入发动机中燃烧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G仅为名义管路的交汇点,由于此处废气再循环阀门控制装置的特殊布置与控制,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和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管路并无实际交汇,G是电机驱动控制装置,其控制装置可控制腔内的电动球阀I的旋转,由于装置布置在高温端,故需对该装置进行冷却。
S103,利用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控制废气再循环管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球阀来对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进行控制。
在球阀的旋转角处于第一旋转角范围内时表示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可流通,且球阀的旋转角对应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在球阀的旋转角处于第二旋转角范围内时表示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可流通,且球阀的旋转角对应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
图3示出了一种废气再循环控制阀集成管路切换装置的示意图,电机G驱动球阀,使得阀管道的中心线O1处在
Figure BDA0002848448610000071
的控制变化中。另外,阀的上方有一个扭力回复弹簧K,其弹簧回复力为TK,主要用于平衡电机驱动扭矩Tx,以及球阀快速回复到初始点O。
初始球阀中心O1在O处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弹簧回复力TK=0。
当球阀中心O1从O到目标P1(其中P1为O-P之间任意目标控制点)时,控制旋转电机G的旋转扭矩Tx>TK,使球阀缓慢移动,当移动到P1位置时,维持Tx=TK,此时电机驱动扭矩Tx的大小取决于P1位置处的弹簧回复力大小TK,使球阀维持在目标P1位置,此时其旋转角度为第一旋转角θ1,第一旋转角θ1对应C→G→D管路开度的大小,即第一初始开度,实现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开度的控制。
当球阀中心O1从O到目标Q1(其中Q1为O-Q之间任意目标控制点)时,控制旋转电机G的旋转扭矩Tx大小,直至O1位置最终维持在目标Q1位置。此时其旋转角度为第二旋转角θ2,第二旋转角θ2对应F→G→H管路开度的大小,即第二初始开度,实现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开度的控制。
此外,当控制球阀使管路达到对应的开度后,可以将此时的废气再循环模式和开度以及发动机的其他参数结合起来确定发动机的实际工况,判断发动机的实际工况和目标工况的差距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值,若是,则对开度进行优化。可以参考图4所示的汽油机废气再循环工况图对管路的开度和其他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的目标工况为发动机目标扭矩和发动机目标转速,其他参数包括以下参数的至少一项:节气门开度、最优点火角、可变气门正时/可变气门升程、空燃比。
其中,节气门开度指的是发动机节气门的开启角度;最优点火角指的是比油耗最低的点火提前角;可变气门正时可以调节发动机进气排气系统的重叠时间与正时(其中一部分或者全部),降低油耗并提升效率;可变气门升程可以控制气门开启大小,从而控制进排气量,满足不同工况下对氧气量的需求。改善发动机高速功率和低速扭矩;空燃比指的是混合气中空气与燃料之间的质量的比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可以获取发动机目标工况,确定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废气再循环模式包括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或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利用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控制废气再循环管路。通过两种废气再循环模式的组合使用,控制废气再循环管路,从而能够利用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和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各自优势,同时也避免了它们的不足之处,最大程度的发挥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技术在不同负荷工况区的节油潜力。
示例性装置
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可以包括:
获取单元201,用于获取发动机目标工况;
确定单元202,用于确定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包括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或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为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为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
控制单元203,用于利用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控制废气再循环管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202,包括:
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和目标废气再循环率,确定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
优化单元,用于在根据其他参数、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和所述开度确定发动机实际工况与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的差距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对所述开度进行优化;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为发动机目标扭矩和发动机目标转速,所述其他参数包括以下参数的至少一项:节气门开度、最优点火角、可变气门正时/可变气门升程、空燃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子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发动机目标工况为小负荷工况时,确定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为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确定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第一初始开度;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发动机目标工况为大负荷工况时,确定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为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确定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第二初始开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和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中包括同一球阀;在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处于第一旋转角范围内时表示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可流通,且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对应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路;在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处于第二旋转角范围内时表示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可流通,且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对应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关闭单元,用于在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为预设工况时,确定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零,以停止废气再循环模式。
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获取发动机目标工况,确定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废气再循环模式包括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或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利用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控制废气再循环管路。通过两种废气再循环模式的组合使用,控制废气再循环管路,从而能够利用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和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各自优势,同时也避免了它们的不足之处,最大程度的发挥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技术在不同负荷工况区的节油潜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及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发动机目标工况;
确定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包括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或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为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为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
利用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控制废气再循环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包括:
根据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和目标废气再循环率,确定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
在根据其他参数、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和所述开度确定发动机实际工况与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的差距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对所述开度进行优化;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为发动机目标扭矩和发动机目标转速,所述其他参数包括以下参数的至少一项:节气门开度、最优点火角、可变气门正时/可变气门升程、空燃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和目标废气再循环率,确定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包括:
在发动机目标工况为小负荷工况时,确定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为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确定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第一初始开度;
在发动机目标工况为大负荷工况时,确定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为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确定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第二初始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和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中包括同一球阀;在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处于第一旋转角范围内时表示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可流通,且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对应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在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处于第二旋转角范围内时表示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可流通,且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对应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为预设工况时,确定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零,以停止废气再循环模式。
6.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发动机目标工况;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包括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或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为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为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
控制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控制废气再循环管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和目标废气再循环率,确定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对应的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对应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
优化单元,用于在根据其他参数、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和所述开度确定发动机实际工况与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的差距大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对所述开度进行优化;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为发动机目标扭矩和发动机目标转速,所述其他参数包括以下参数的至少一项:节气门开度、最优点火角、可变气门正时/可变气门升程、空燃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子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发动机目标工况为小负荷工况时,确定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为高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确定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第一初始开度;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发动机目标工况为大负荷工况时,确定所述废气再循环模式为低压废气再循环模式,以及确定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第二初始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和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中包括同一球阀;在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处于第一旋转角范围内时表示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可流通,且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对应所述高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在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处于第二旋转角范围内时表示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可流通,且所述球阀的旋转角对应所述低压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关闭单元,用于在所述发动机目标工况为预设工况时,确定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路的开度为零,以停止废气再循环模式。
CN202011519347.9A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46457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9347.9A CN114645788A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9347.9A CN114645788A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5788A true CN114645788A (zh) 2022-06-21

Family

ID=81989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19347.9A Pending CN114645788A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45788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59308Y (zh) * 2007-12-31 2008-12-03 秦保常 四通球阀
CN201241967Y (zh) * 2007-12-27 2009-05-20 赵树国 四通球阀
CN201588709U (zh) * 2008-11-05 2010-09-22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具有涡轮增压器的内燃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CN102770655A (zh) * 2009-12-22 2012-11-07 法雷奥电机控制系统公司 用于控制机动车辆发动机中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方法
DE102012219822A1 (de) * 2011-10-31 2013-05-02 Denso Corporation Niederdruck-Abgasrückführungs-System
JP2016056768A (ja) * 2014-09-11 2016-04-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排気還流制御装置
JP2016113960A (ja) * 2014-12-15 2016-06-2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排気還流制御装置
CN108223840A (zh) * 2017-12-26 2018-06-29 西安航天远征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位四通式旋塞阀、主阀及操作器
CN109356752A (zh) * 2018-12-28 2019-02-19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以及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41967Y (zh) * 2007-12-27 2009-05-20 赵树国 四通球阀
CN201159308Y (zh) * 2007-12-31 2008-12-03 秦保常 四通球阀
CN201588709U (zh) * 2008-11-05 2010-09-22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具有涡轮增压器的内燃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系统
CN102770655A (zh) * 2009-12-22 2012-11-07 法雷奥电机控制系统公司 用于控制机动车辆发动机中的废气再循环管路的方法
DE102012219822A1 (de) * 2011-10-31 2013-05-02 Denso Corporation Niederdruck-Abgasrückführungs-System
JP2016056768A (ja) * 2014-09-11 2016-04-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排気還流制御装置
JP2016113960A (ja) * 2014-12-15 2016-06-23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排気還流制御装置
CN108223840A (zh) * 2017-12-26 2018-06-29 西安航天远征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位四通式旋塞阀、主阀及操作器
CN109356752A (zh) * 2018-12-28 2019-02-19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以及发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4075B (zh) 向引擎进气歧管供气的方法
US8534261B2 (en) Four-cycle engine
US9518519B2 (en) Transient control of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s through mixer control valves
CN104870788A (zh) 用于在带有可断开的气缸且带有至少一个可接入的压缩机的内燃机中在两个发动机运行状态之间转矩中立地进行转换的方法和控制装置
US9835116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5277634U (zh) 点燃式的增压发动机用废气再循环系统
CN102444507B (zh) 均质压燃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进气控制方法以及发动机
CN105508088A (zh) 点燃式的增压发动机用废气再循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2312731B (zh) 用于车辆的柴油发动机
CN102434268A (zh) 双涡双压涡轮增压系统
CN109356710B (zh) 一种相继增压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03195595B (zh) 外部进气加热与内部egr策略协同控制方法
CN108252829B (zh) 一种双通道egr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953014B (zh) 一种基于d-egr的汽油机燃烧系统
JP2009030493A (ja) 内燃機関の過給システム
US2023006649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ement of multiple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coolers
EP2792874A1 (en) Improved combustion control for combustion engines
CN114645788A (zh) 一种汽油机废气再循环控制方法和装置
Shi et al. The effect of bypass valve control on the steady-state and transient performance of diesel engines with regulated two-stage turbocharging system
CN104533599B (zh) 内燃机的两级可调增压系统
CN109252990A (zh) 满足汽油压燃全工况对进气温度要求的进气温度控制系统
CN203655418U (zh) 一种用于船用中速柴油机的egr系统
CN105089863B (zh) 一种多缸四冲程内燃机排气再循环装置
CN115199400A (zh) 用于涡轮旁路的方法和系统
CN211230660U (zh) 一种汽油机进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6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