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42787A - 一种压力变换装置及输液连接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力变换装置及输液连接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42787A
CN114642787A CN202210268110.0A CN202210268110A CN114642787A CN 114642787 A CN114642787 A CN 114642787A CN 202210268110 A CN202210268110 A CN 202210268110A CN 114642787 A CN114642787 A CN 114642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conversion device
pressure transducer
moving body
elastic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681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42787B (zh
Inventor
邓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4642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278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523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17380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42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427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变换装置及输液连接接头,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内设置有提供压力变换的转换件。将本发明压力变换装置与输液器头或注射器头连接时,压力变换装置内产生负压,将与所述装置相连的留置针内的血栓吸入留置针针座或所述装置内,减少血栓通过留置针再次进入病患血管的几率,而后负压消失,液体可以正常通过留置针流入机体血管;在拔除输液管头或注射器头时,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正压,将留置针内的液体推进血管,避免血液回流,减少留置针内血栓的形成。

Description

一种压力变换装置及输液连接接头
技术邻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压力变换装置及输液连接接头。
背景技术
留置针为医学临床应用的常规器材,可减少反复穿刺的次数,操作简单,减少病患的痛苦。常规使用留置针与无针接头及输液通路连接。目前推荐使用的无针输液连接接头为正压接头。正压接头在去除输液通路的瞬间产生一定的正压,将留置针内的液体推进血管,避免血液回流,防止留置针内血栓的形成。但在不输液时无法完全避免血液回流入留置针的软外套管内,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堵管,再次输液时血栓有随着液体进入人体血管内的可能。
现有技术中较为合理的办法是使用注射器通过与留置针连通的输液连接接头将血液、血栓一起抽吸出来,再重新注入生理盐水冲洗留置针,而后通过留置针输入液体。这样虽将留置针内的血栓吸出,或是将血栓保留在留置针和输液连接接头内,减少了血栓再次通过留置针头进入人体血管的几率,但抽吸出来的血液增加了医疗人员感染乙肝、艾滋病等疾病的风险,同时增加了医院为处理医疗垃圾的经费投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变换装置及输液连接接头,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内设置有提供压力变换的转换件。将本发明压力变换装置与输液器头或注射器头连接时,压力变换装置内产生负压,将与所述装置相连的留置针内的血栓吸入留置针针座或所述装置内,减少血栓通过留置针再次进入病患血管的几率,而后负压消失,液体可以正常通过留置针流入机体血管;在拔除输液管头或注射器头时,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正压,将留置针内的液体推进血管,避免血液回流,减少留置针内血栓的形成。
本发明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压力变换装置,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内设置有转换件,所述转换件可在自然状态及压缩状态下切换,在所述自然状态下所述转换件密封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内腔,在外部压力作用下,所述转换件由所述自然状态向所述压缩状态切换,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内腔与外界流体连通,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负压;在所述外部压力去除后,所述转换件由所述压缩状态向所述自然状态切换,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正压。
在将输液器头或注射器头插入所述压力变换装置时,所述转换件在输液器头或注射器头的作用下压缩,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负压,所述留置针内的血栓被吸入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内,而后负压消失液体可顺利通过压力变换装置进入留置针内。拔除所述输液器头或注射器头时,所述转换件在弹力作用下伸展,由所述压缩状态向所述自然状态切换,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正压,将所述留置针内的液体推进血管,避免血液回流,减少留置针内血栓的形成。
可选的,所述转换件包括接头组件,弹性结构,移动体及连接件。
所述移动体设置在所述压力变换装置的流出端(流出道端),所述连接件一端靠近流出端,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移动体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靠近流入端(流入道端),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接头组件连接。
在输液器头或注射器头插入所述压力变换装置时,所述接头组件随着所述输液器头移动产生从所述压力变换装置的流入端到流出端方向的移动,在所述连接件的作用下,所述移动体产生反方向的移动(从所述压力变换装置的流出端向流入端移动)。所述移动体及/或所述连接件的移动带动所述弹性结构的移动,压缩或拉伸所述弹性结构。所述移动体由流出端向流入端的移动使得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壳体内局部液体压力减少,小于留置针内压力,从而产生负压,导致液体从所述留置针内向所述压力变换装置移动。而后负压消失,液体可顺利通过压力变换装置进入留置针内。拔除所述输液器头或注射器头时,所述输液器头或注射器头带动连接件移动,移动方向为流出端向流入端,所述弹性结构回复初始状态,所述弹性结构促使所述连接件回复初始状态及位置,并促进所述移动体及所述接头组件产生反方向的移动(流入道向流出道移动)。所述移动体由流入道向流出道的移动,增加所述壳体局部液体腔内的压力,使得局部液体腔内压力大于留置针内压力,从而产生正压,导致液体从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向所述留置针内移动,避免在拔出输液器头或注射器头瞬间,血液进入留置针内,避免血栓的形成。
可选的,所述移动体由1个或多个部件组成,所述移动体可以是整体或部分移动,也可以是通过变形从而产生局部压力的变化。
可选的,所述弹性结构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接头组件或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内加装的固定位上,另一端与移动体或/和连接件直接或间接相连;或是弹性结构中间固定于所述接头组件或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内加装的固定位上,两端分别与与移动体及连接件直接或间接相连。
可选的,所述弹性结构可以为一组或是多组,所述弹性结构带来的弹力可以为弹簧的回缩力或是弹性材料被压缩后所带来的回复力,或是非弹性材料腔壁变形扭曲带来的回复力,弹性结构也可以组成部分或完整的液体管腔,或是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加装封闭体构成管腔,液体通过管腔进入留置针内。
所述弹性结构起到提供所述移动体回复初始状态的动力,同时起到组成液体流路的作用,防止液体与其他装置接触,减少液体的接触面,避免感染的发生。
可选的,所述接头组件可以随输液器头或注射器头移动而移动,运动方向一致,所述接头组件可以为胶阀。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支点及绕过或通过支点的弹性较小的条索状软物或/和刚性条状物。
可选的,所述支点为压力变换装置内设置的固定点或是固定面的一端,所述支点也可起到在压力变换装置内固定本发明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流入道端可与所述压力变换装置的接头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
可选的,所述弹性结构带来的弹力可以为弹簧的回缩力或是弹性材料被压缩后所带来的回复力,或是非弹性材料腔壁变形扭曲带来的回复力。所述弹性结构也可以组成部分或完整的液体管腔。可选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接头组件,另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所述移动体,所述接头组件的移动带动所述连接件移动,从而带动所述移动体的移动。所述移动体的移动在所述压力变换装置的液体腔内产生负压或正压。
可选的,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内设置有固定件,如横梁。
可选的,所述弹性结构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与所述压力变换装置的外壳或外壳内的固定点之间,促进所述移动体回复初始状态。
可选的,所述弹性结构能够分隔液体流路。
可选的,所述横梁内可设排气通路。
可选的,所述接头组件、所述连接件、所述移动体与所述弹性结构中的至少两个部件一体成型。
可选的,在压力变换装置内可加装封闭面,以组成完整的液体通路,防止液体与其他装置接触,减少液体的接触面,避免感染的发生。
可选的,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外壳体包括内腔,流入道开口及流出道开口。所述流出道开口可连接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留置针及三通阀门端口,所述流入道开口接头可连接并锁定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流入道开口处设置有瓣膜,在所述输液器头插入所述压力变换装置时,所述瓣膜在所述输液器头的作用下开放,在拔除所述输液器头时,所述瓣膜在所述弹性结构的作用下闭合,封闭所述流入道开口。可选的,所述转换件包括接头组件,弹性结构及连接件,所述弹性结构形状构成螺旋型或半圆型等形状,所述弹性结构的形变在局部液体腔内产生负正压的变化。
所述输液器头插入所述压力变换装置时,带动所述接头组件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向流出道端移动,带所述移动体与所述弹性结构形状逐步向流入道端的方向移动,改变局部液体的压力,局部液体的压力小于留置针内液体的压力,液体从留置针向所述压力变换装置移动。同时,所述弹性结构形状的曲线打开,连通液体通路,所述输液器头插入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并锁定后,液体通路保持通畅,药物与液体可通过本发明装置进入留置针与机体血管内。
所述输液器头拔除所述压力变换装置时,所述移动体与所述弹性结构的弹力结构形状的回复弹力,回复弹性结构形状的曲线,改变局部液体的压力,产生正压,并促进本发明装置回复初始状态。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包括上述压力变换装置的输液连接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变换装置的外壳与所述输液连接接头的外壳共用。
本发明在不增加现有操作的基础上,在输液时,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可以先给予所述留置针一定的负压,将所述留置针内软外套管内的血栓吸入所述留置针的针座及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内,减少了血栓通过留置针再次进入病患血管的几率;同时在输液结束后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可以产生正压,将所述留置针内的液体推进血管,避免血液回流,减少留置针内血栓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5-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7-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转换件;1-1连接件;1-1-1连接件的流入道端;1-1-2连接件的流出道端;1-2移动体;1-3弹性结构;1-4相对固定点;2外壳体;3流入道开口;4流出道开口;5胶阀;6横梁;7第一腔;8阳极端流出道;9输液器头;10瓣膜;11封闭膜;12连接物形成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的压力变换装置包括:外壳体2、流入道开口3、流出道开口4。其流出道开口接头4可任意连接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等处留置针及三通阀门等端口,流入道开口3接头可连接并锁定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等。
本发明装置外壳体2内,在无任何连接件连接的情况下,壳体内呈封闭状态,内腔保持无菌状态。
本发明转换件1包括,胶阀5,弹性结构1-3,移动体1-2及连接件1-1。
胶阀5顶端设有凸点或凹点,以便液体可顺利流入压力变换装置内,胶阀5与连接件1-1连接,连接件1-1绕过相对固定点1-4,并与移动体1-2连接,移动体1-2靠近压力变换装置的流出道,并在形态上与流出道局部的外壳体匹配,密封流出道。
压力变换装置内设置固定点(横梁6),起到在压力变换装置内固定本发明装置的作用。
胶阀5与横梁6之间可存在另一个弹性件1-3-2,可促进胶阀5回复初始状态。移动体1-2与横梁6之间存在弹性件1-3-1,弹性件1-3-1一端连接在横梁6,另一端与移动体1-2连接。
弹性件1-3-1与1-3-2起到分隔液体流路的作用,并与装置的外壳体形成第一腔7。
移动体1-2与压力变换装置的流出道开口4组成含本发明的压力变换装置的阳极端流出道8,因移动体1-2在外形上与流出道局部的外壳体匹配,故阳极端流出道8可以不与第一腔7直接连通。移动体1-2上移后,移动体1-2的外形与流出道的外壳体不匹配后,阳极流出道与第一腔连通。
如图2所示,在输液器头9插入含有本发明的压力变换装置时,输液器头9带动胶阀5向压力变换装置的流出道移动,液体利用胶阀5顶端的凸点或凹点流入第一腔7。胶阀5的移动带动连接件的移动,通过连接件的带动移动体1-2向压力变换装置的流入道方向移动,同时压缩弹性结构1-3-1、1-3-2。移动体1-2的移动降低了阳极端流出道8内局部液体的压力,压力小于留置针内的压力,产生负压。此时,液体从留置针内向压力变换装置逆向流动。移动体1-2停止移动后,第一腔7与阳极端流出道8连通,此时组成完整的液体通道,液体可顺利输入留置针内。
如图1所示,输完液体后,解除输液器头9与压力变换装置的锁定状态。输液器头9拔出压力变换装置时,输液器头9带动胶阀5向流入道方向移动,胶阀5带动连接件1-1移动,带动移动体1-2从流入道向流出道移动,同时之前压缩弹性结构1-3-1、1-3-2回复初始状态,产生弹力,协助胶阀5回复初始状态,协助移动体1-2向本发明接头的阳极端8移动。移动体1-2的移动增加了阳极端流出道8内液体的压力,压力大于留置针内的压力,产生正压。此时,液体从本发明装置向留置针方向流动。移动体1-2停止移动后,移动体1-2阻止了第一腔7与阳极端流出道8的连通,压力变换装置回复自然状态,并呈封闭状态。
实施例二
如图3-4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壳体的流入道开口处设置有瓣膜10,在所述输液器头9插入所述压力变换装置时,所述瓣膜10在所述输液器头的作用下开放,在拔除所述输液器头9时,所述瓣膜10在所述弹性结构的作用下闭合,封闭所述流入道开口。接头组件5为管道结构,液体可流入管道内。
所述壳体的流出道开口处设置移动体1-2,移动体1-2上存在孔道,在所述输液器头9插入所述压力变换装置时,所述移动体1-2产生由流出道向流入道的移动,产生负压,移动体1-2上的孔道沟通液体通路,所述流出道开口开放,在拔除所述输液器头9时,移动体1-2产生由流入道向流出道的移动,产生正压,移动体1-2的移动,封闭所述流出道开口。接头组件5与外壳之间、移动体1-2与外壳之间存在封闭膜11,防止液体与本发明其他部分接触,防止感染的发生。
实施例三
如图5-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所述壳体的流出道开口处设置的移动体1-2,由一个或多个开合件组成。所述移动体的一端与壳体2连接,另一端与横梁6连接。所述开合件下方还设置有弹性结构1-3-1,横梁与胶阀5之间设置弹性结构1-3-2,并起到组成、封闭液路的作用。在移动体1-2与横梁6之间存在封闭膜11,起到组成液路的作用。
实施例四
如图7-8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如图7、8):
连接件、移动体与弹性结构为一体设计,分别命名连接转化部分1-5、移动体与弹性结构部分1-6。
弹性结构部分1-6起到移动体的作用,改变局部液体压力。同时也起到封闭液体管腔的功能,避免液体与本发明的其他装置接触,保证无菌、药物混杂等状态。
输液器头9插入压力变换装置时,带动接头组件5与连接转化部分1-5的一端向流出道端移动,带移动体与弹性结构部分1-6形状逐步向流入道端的方向移动,改变局部液体的压力,局部液体的压力小于留置针内液体的压力,液体从留置针向压力变换装置移动。同时,弹性结构部分形状的曲线打开,连通液体通路,输液器头9插入压力变换装置并锁定后,液体通路保持通畅,药物与液体可通过本发明装置进入留置针与机体血管内。
输液器头9拔除压力变换装置时,移动体与弹性结构部分1-6的弹力结构形状的回复弹力,回复弹性结构形状的曲线,改变局部液体的压力,产生正压,并促进本发明装置回复初始状态。
可选的,本发明装置在拉伸或压缩过程中,起到移动体功能的连接物,连接物自身所形成的夹角12,可以不变(如图7、图8)。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阐述,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等同修改和变更也应当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压力变换装置,适用于输液连接接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内设置有转换件,所述转换件可在自然状态及压缩状态下切换,在所述自然状态下所述转换件密封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内腔,在外部压力作用下,所述转换件由所述自然状态向所述压缩状态切换,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内腔与外界流体连通,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内部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负压;在所述外部压力去除后,所述转换件由所述压缩状态向所述自然状态切换,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内部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正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件包括接头组件,弹性结构,移动体及连接件,所述移动体设置在所述压力变换装置的流出端,所述连接件一端靠近所述流出端,直接或间接与所述移动体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靠近所述压力变换装置的流入端,直接或间接与所述接头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支点及绕过或通过支点的条索状软物或/和刚性条状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点可以是靠近所述压力变换装置流入端的某一点,或是一个边或边上的一个或几个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接头组件或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内加装的固定位上,另一端与移动体或/和连接件直接或间接相连;或是弹性结构中间固定于所述接头组件或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内加装的固定位上,两端分别与与移动体及连接件直接或间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体由1个或多个部件组成,所述移动体可以是整体或部分移动,也可以是通过变形从而产生局部压力的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变换装置外壳体内设置有固定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可以为一组或是多组,所述弹性结构带来的弹力可以为弹簧的回缩力或是弹性材料被压缩后所带来的回复力,或是非弹性材料腔壁变形扭曲带来的回复力,弹性结构也可以组成部分或完整的液体管腔,或是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加装封闭体构成管腔,液体通过管腔进入留置针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组件为胶阀。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组件、所述连接件、所述移动体与所述弹性结构中的至少两个部件一体成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件包括胶阀、弹性结构及连接件,所述弹性结构形状构成螺旋型或半圆型等形状,所述弹性结构的形变在局部液体腔内产生负正压的变化。
12.一种输液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连接接头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压力变换装置。
CN202210268110.0A 2021-09-10 2022-03-18 一种压力变换装置及输液连接接头 Active CN1146427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35231 WO2023173808A1 (zh) 2021-09-10 2022-11-30 一种压力变换装置及输液连接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6645 2021-09-10
CN2021110666451 2021-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42787A true CN114642787A (zh) 2022-06-21
CN114642787B CN114642787B (zh) 2023-07-28

Family

ID=81994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68110.0A Active CN114642787B (zh) 2021-09-10 2022-03-18 一种压力变换装置及输液连接接头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42787B (zh)
WO (1) WO202317380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3808A1 (zh) * 2021-09-10 2023-09-21 邓三明 一种压力变换装置及输液连接接头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7004079A1 (en) * 1986-01-13 1987-07-16 Sawyer Philip Nicholas Methods for preventing the introduction of air or fluid reflux into the body of a patient
CN201020092Y (zh) * 2007-02-09 2008-02-13 扬州市瑞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输液接头
CN101879339A (zh) * 2010-07-12 2010-11-10 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无针加药正压接头
CN103845791A (zh) * 2014-03-13 2014-06-11 李宜 一种留置导管微量缓释输液装置
JP2016106958A (ja) * 2014-12-09 2016-06-20 ニプロ株式会社 ニードルレスコネクター
CN206660203U (zh) * 2016-07-11 2017-11-24 欧阳小青 一种医用推拉式无针输液接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6739A (zh) * 2015-01-17 2015-05-13 陈伟权 一种静脉留置针用防血拴安全盖及其使用方法
CN105879145B (zh) * 2016-04-01 2019-06-18 广东省人民医院 分隔膜输液接头
CN113577451A (zh) * 2021-08-20 2021-11-02 常熟市精亮微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留置针正压缓释自动封闭装置
CN114642787B (zh) * 2021-09-10 2023-07-28 邓三明 一种压力变换装置及输液连接接头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7004079A1 (en) * 1986-01-13 1987-07-16 Sawyer Philip Nicholas Methods for preventing the introduction of air or fluid reflux into the body of a patient
CN201020092Y (zh) * 2007-02-09 2008-02-13 扬州市瑞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输液接头
CN101879339A (zh) * 2010-07-12 2010-11-10 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无针加药正压接头
CN103845791A (zh) * 2014-03-13 2014-06-11 李宜 一种留置导管微量缓释输液装置
JP2016106958A (ja) * 2014-12-09 2016-06-20 ニプロ株式会社 ニードルレスコネクター
CN206660203U (zh) * 2016-07-11 2017-11-24 欧阳小青 一种医用推拉式无针输液接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3808A1 (zh) * 2021-09-10 2023-09-21 邓三明 一种压力变换装置及输液连接接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73808A1 (zh) 2023-09-21
CN114642787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03084C (en) Needleless valve
US9468749B2 (en) Closed male luer device for minimizing leakage during connection and disconnection
US6932795B2 (en) Positive flow valve
US4874377A (en) Self-occluding intravascular cannula assembly
US6689109B2 (en) Positive flow generator for indwelling medical fluid systems
US8100869B2 (en) Medical valve with expandable member
CN102512727B (zh) 具有直通阀的静脉留置针及相关方法
CN110582322B (zh) 导管阀
JP2009533144A (ja) 移動部材を有する医療弁および方法
CN103212154A (zh) 单向正压阀
CN201088780Y (zh) 单向正压阀
CN114642787A (zh) 一种压力变换装置及输液连接接头
JPH05329211A (ja) 医療用耐圧一方弁
CN107569738A (zh) 一种正压静脉留置针
CN1597000A (zh) 防逆流动静脉留置针
AU774532B2 (en) Positive flow valve
AU2007201859A1 (en) Medical valve with positive flow characterist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